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诗词论坛 诗词论坛

柳永雨霖铃写给谁的_柳永雨霖铃是写给谁的

zmhk 2024-05-30 人已围观

简介柳永雨霖铃写给谁的_柳永雨霖铃是写给谁的       谢谢大家给我提供关于柳永雨霖铃写给谁的的问题集合。我将从不同的角度回答每个问题,并提供一些相关资源和参考资料,以便大

柳永雨霖铃写给谁的_柳永雨霖铃是写给谁的

       谢谢大家给我提供关于柳永雨霖铃写给谁的的问题集合。我将从不同的角度回答每个问题,并提供一些相关资源和参考资料,以便大家进一步学习和了解。

1.柳永为哪个青楼女子写诗?如雨霖铃

2.《雨霖铃》:人间总恨离别泪

3.柳永的《雨霖铃》 原文和写作背景

4.柳永关于离别的诗句

5.关于《雨霖铃》词牌名的格式及感情的表达

6.雨霖铃》柳永

柳永雨霖铃写给谁的_柳永雨霖铃是写给谁的

柳永为哪个青楼女子写诗?如雨霖铃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字耆卿,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北宋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代表作《雨霖铃》。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许。柳永被皇帝一句且填词去从此沦为帮青楼女子填词的文人,并没有特定给某个人填词,他的诗词大多都是为青楼女子所做的,只有少部分不是。当然青楼女子给他的待遇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高。这点我挺佩服他的。

《雨霖铃》:人间总恨离别泪

       写作背景:柳永因作词忤仁宗,屡试不第,所以心中失意忧愤,常流连秦楼楚馆为歌伶乐伎撰写曲子词。此词当为柳永从汴京南下时与一位恋人的惜别之作。

       出自:雨霖铃

       作者:柳永

       朝代:宋

       原文: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翻译:

       秋蝉的叫声凄凉而急促,傍晚时分,面对着长亭,骤雨刚停。在京都郊外设帐饯行,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握着对方的手含着泪对视,哽咽的说不出话来。想到这一去路途遥远,千里烟波渺茫,傍晚的云雾笼罩着南天,深厚广阔,不知尽头 。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总是为离别而伤感,更何况是在这冷清、凄凉的秋天!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这一去长年相别,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再同谁去诉说呢

扩展资料:

       《雨霖铃》是柳永著名的代表作。这首词是词人在仕途失意,不得不离京都(汴京,今河南开封)时写的,是表现江湖流落感受中很有代表性的一篇。

       这首词写离情别绪,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词的主要内容是以冷落凄凉的秋景作为衬托来表达和情人难以割舍的离情。宦途的失意和与恋人的离别,两种痛苦交织在一起,使词人更加感到前途的暗淡和渺茫。

       《雨霖铃》全词围绕“伤离别”而构思,先写离别之前,重在勾勒环境;次写离别时刻,重在描写情态;再写别后想象,在刻划心理。不论勾勒环境,描写情态,想象未来,词人都注意了前后照应,虚实相生,做到层层深入,尽情描绘,情景交融,读起来如行云流水,起伏跌宕中不见痕迹。

       这首词的情调因写真情实感而显得太伤感、太低沉,但却将词人抑郁的心情和失去爱情的痛苦刻划的极为生动。古往今来有离别之苦的人们在读到这首《雨霖铃》时,都会产生强烈的共鸣。

       百度百科-雨霖铃·寒蝉凄切

柳永的《雨霖铃》 原文和写作背景

       最近读柳永的《雨霖铃》,想起了很多离别的故事。

       01

        这首词的词牌名《雨霖铃》便是唐明皇和杨贵妃在马嵬诀别后首创的。

        安史之乱,唐玄宗李隆基带领杨贵妃一行逃往蜀地,行之马嵬,士兵哗变,把这场战乱起因归结到杨氏兄妹身上,“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海誓山盟终成空,李隆基迫于形势下令赐死了杨玉环,“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其后在入蜀路上听着淅淅沥沥的雨声,唐明皇想起了杨贵妃,写下了这首曲子,之后唐明皇因思念杨贵妃又写了大量的曲子,他的余生都用来怀念她。但是那又怎样呢?如果时间可以重来,那场死别依然是死别。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李商隐慨叹;“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白居易期望;但最终也还是“此恨绵绵无绝期”。当时不知身为皇帝的李隆基是因为贪恋生命,还是顾及国家,他终究做了帝王做的事情——背叛了爱情。那场死别被人咏叹了千年。

       02

        《雨霖铃》后来成为了词牌,而以它为词牌写得最成功的恐怕是柳永吧?柳永的《雨霖铃》也写了一场离别。

        柳永原名柳三变。这个名字颇有深意。“三变”出自《论语》,“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大概意思是说了君子的三种状态,远望他,觉得庄重严肃;接近他,又觉温和可亲;再听谈吐,只觉严厉不苟。这个名字寄予了他的父亲,那个本是南唐旧臣后归降宋朝的柳宜无限的希望。

        可是天下的事情常常是事与愿违的,尤其是做父母的,常常一厢情愿地寄予子女以无限期望,最后却不得不和现实妥协。

        柳三变少有才名,胸怀壮志,18岁离开家乡,四处游历,爱上词这种文体,更爱上了唱词的莺莺燕燕。他行走在“烟花巷陌”,沉醉在温柔乡里,“偎红倚翠”,做风流事,觉平生畅。

        24岁志得意满去科举考试,自信“定然魁甲登高第”,然而当年落第,愤而写下《鹤冲天》,“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他用貌似洒脱来掩饰内心的失落。

        之后他又经历了三次落榜,一直到43岁才得以考中。自恃才高的他在科举路上走了二十年,期间他写过投赠之作,希望人生可以绕开科举走个捷径,但现实却屡屡和他开玩笑。

        甚至有传说,他的屡试不第是因为他的皇帝粉丝宋仁宗。据说他有一次考中了,但宋仁宗读了他的《鹤冲天》御批:“此人好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填词去。”于是将他的名字抹去,柳三变据此自称:“奉旨填词。”

        可是他终不甘心,改名“柳永”再次应试,才得以高中,但他的仕途也并不顺利。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人生就是这样,只要努力活过的人,人生自有别样精彩。科举和官场不得志的柳永,却备受当时歌妓的喜爱。

        “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据说这是当时歌妓们的心声。柳永能得到歌妓们的垂青源于他的词作,也源于他对这些女子们真诚相待。

       一首《雨霖铃》可以看出这个男子的多情。这首词有人认为是写给歌妓虫娘的。因着柳永留名和未留名的歌妓太多,具体写给谁已经不可考证,但词中的真情却是打动了一代又一代人。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自古逢秋悲寂寥”,在那样一个清冷的秋日,空气中还滞留着暴雨过后的泥土味,耳边秋蝉不断地聒噪着,在长亭这个自古演绎了无数离情的地方,诗人要和他的爱人分别了。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泪眼,竟无语凝噎。”

        一个“催”字,让情思涌动起来,可是此情此景,竟说不出半句话来,唯有执手相看,泪眼婆娑。白居易写“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李白写“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王维写“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友人送别牵挂惦念均不及情人分手时情思绵绵。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

        离情正苦,却又想起离去之后。“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此去,天地虽广,但到底少了一个她。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这一句赚了古今多少读者的眼泪,词人自己的一己之悲上升为普遍的情感。谁的人生没有几次生离死别?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 ” 可是没有了她,水还是水月还是月云天还是云天吗?“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千万种风情,再与我无关!这是一种何等深的情意。

        03

        每次读到这首词,总会想到我人生中那一次次的生离死别。与这首词情感最吻合的是那年大学毕业季。

        同学四年,大家各奔前程。我拖了重重的行李箱准备先回乡,同宿舍同桌四年的燕送我到了大学门口,我让她回去,她却执意要送我到车站。

        在出租车上她不断地擤鼻涕,我好奇地问:“你感冒啦?”她不说话,只是摇头。她把我送到车站,在车快要开动的那一刹那,我突然意识到她是哭了。

        于是我也哭了,那个时候她已经走了吧,我一个人坐在车上,哭得昏天黑地,车里的人都好奇地看着我,觉得莫名其妙。但是我就是管不住自己的眼泪,一直哭了很久很久。

        那时候我喜欢笑着说告别,无论多伤心,那一次例外。

        04

        如今的人们已经很少能体会到那种离别之苦了,无论走得多远,有手机就可以打电话、发语音、聊视频,天涯感觉真的近在咫尺,交通的发达也让天涯近在咫尺。

        只是现在的我依然喜欢读那些写离别的诗词,“人间总恨离别泪,千里孤云喜相随。怕问君心何处是,多情无语寄阿谁?”读着这样的诗词感觉在翻捡一段一段的旧时光,人生就丰富起来了。

柳永关于离别的诗句

       柳永《雨霖铃》 的原文是: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柳永《雨霖铃》 的写作背景是:

       柳永才情卓著,但一生适途坎坷不济,更多的时日跟歌伎们一起,过着衣红偎翆、浅斟低唱的生活。他深深了解这些歌伎们的生活,深切同情他们的不幸遭遇。在他的作品中,很多是反映同他们在一起的悲欢离合。《雨霖铃》便是其中为世人传诵的一首。这首词写的是他离开都城汴京城(现在河南开封)时与一位红颜知己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别离情景。

       译文:

       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能和谁一同欣赏呢?

       赏析:

       《雨霖铃》是柳永著名的代表作。这首词是词人在仕途失意,不得不离京都(汴京,今河南开封)时写的,是表现江湖流落感受中很有代表性的一篇。这首词写离情别绪,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词的主要内容是以冷落凄凉的秋景作为衬托来表达和情人难以割舍的离情。宦途的失意和与恋人的离别,两种痛苦交织在一起,使词人更加感到前途的暗淡和渺茫。

参考资料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

       搜狗:

关于《雨霖铃》词牌名的格式及感情的表达

       1. 雨霖铃 柳永哪个是离别诗句

        雨霖铃 是柳永的代表作。本篇为作者离开汴京南下时与恋人惜别之作。词中以种种凄凉、冷落的秋天景象衬托和渲染离情别绪,活画出一幅秋江别离图。作者仕途失意,不得不离开京都远行,不得不与心爱的人分手,这双重的痛苦交织在一起,使他感到格外难受。他真实地描述了临别时的情景。全词由别时眼前景入题。起三句,点明了时地景物,以暮色苍苍,蝉声凄切来烘托分别的凄然心境。“都门”以下五句,既写出了饯别欲饮无绪的心态,又形象生动地刻画出执手相看无语的临别情事,语简情深,极其感人。“念去去”二句,以“念”字领起,设想别后所经过的千里烟波,遥远路程,令人感到离情的无限愁苦。下片重笔宕开,概括离情的伤悲。“多情”句,写冷落凄凉的深秋,又不同于寻常,将悲伤推进一层。“今宵”二句,设想别后的境地,是在残月高挂、晓风吹拂的杨柳岸,勾勒出一幅清幽凄冷的自然风景画。末以痴情语挽结,情人不在,良辰美景、无限风情统归枉然,情意何等执着。整首词情景兼融,结构如行云流水般舒卷自如,时间的层次和感情的层次交叠着循序渐进,一步步将读者带入作者感情世界的深处。 其中的“多情自古伤离别”一句更成为千古名句。

2. 描写 离别的诗句大全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二首》

        月有盈亏花有开谢,想人生最苦离别。——张鸣善《普天乐·咏世》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贺铸《行路难·缚虎手》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刘禹锡《杨柳枝 / 柳枝词》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渭城曲 / 送元二使安西》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张泌《寄人》

        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苏轼《鹊桥仙·七夕》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范云《别诗》

        老来情味减,对别酒、怯流年。——辛弃疾《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

        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辛弃疾《水调歌头·壬子三山被召陈端仁给事饮饯席上作》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为谁醉倒为谁醒,到今犹恨轻离别。——吕本中《踏莎行·雪似梅花》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醉别西楼醒不记。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晏几道《蝶恋花·醉别西楼醒不记》

3. 关于离别的名句或诗句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李白《送友人》)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李叔同《送别》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看庭前花开花落, 宠辱不惊;望天上云卷云舒,去留无意

4. 关于离别的诗句

        1.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李白:<送友人>

        3.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4.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5.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6.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7.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8.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9.轮台东门送君去.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0.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李叔同:<送别>)

        送李端 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重别李评事 王昌龄

        莫道秋江离别难,舟船明日是长安。

        吴姬缓舞留君醉,随意青枫白露寒。

        初秋忆金均两弟 张九龄

        江渚秋风至,他乡离别心。

        孤云愁自远,一叶感何深。

        忧喜尝同域,飞鸣忽异林。

        青山西北望,堪作白头吟。

        新安奉送 刘长卿

        九重宣室召,万里建溪行。

        事直皇天在,归迟白发生。

        用材身复起,睹圣眼犹明。

        离别寒江上,潺湲若有情。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待与何人说!

        鹊踏枝 冯延巳

        秋入蛮蕉风半裂,狼籍池塘,雨打疏荷折。

        绕砌□声芳草歇,愁肠学尽丁香结。

        回首西南看晚月,孤雁来时,塞管声呜咽。

        历历前欢无处说,关山何日休离别。

5. 关于离别的诗句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欧阳修《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二首》

        月有盈亏花有开谢,想人生最苦离别。——张鸣善《普天乐·咏世》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贺铸《行路难·缚虎手》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刘禹锡《杨柳枝 / 柳枝词》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渭城曲 / 送元二使安西》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张泌《寄人》

        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苏轼《鹊桥仙·七夕》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范云《别诗》

        老来情味减,对别酒、怯流年。——辛弃疾《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

        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辛弃疾《水调歌头·壬子三山被召陈端仁给事饮饯席上作》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为谁醉倒为谁醒,到今犹恨轻离别。——吕本中《踏莎行·雪似梅花》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醉别西楼醒不记。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晏几道《蝶恋花·醉别西楼醒不记》

6. 关于离别的诗句有哪些

        1,别路云初起, 离亭叶正稀所嗟人异雁, 不作一行飞。 作者:唐 七岁女。《送兄》,

        2,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作者:李白《送友人》

        3,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作者: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作者:李白,《赠汪伦》

        5,多情却总似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 ,替人垂泪到天明 !作者:杜牧,《赠别》

        6,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告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作者: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7,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还有句我比较喜欢的离别的词句: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 》

7. 谁有一篇关于离别的词,要有评价的,柳永的不要

        苏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

        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翻译:白云满天,黄叶遍地。秋天的景色映进江上的碧波,水波上笼罩着寒烟一片苍翠。

        远山沐浴着夕阳天空连接江水。岸边的芳草似是无情,又在西斜的太阳之外。

        黯然感伤的他乡之魂,追逐旅居异地的愁思,每天夜里除非是美梦才能留人入睡。当明月照射高楼时不要独自依倚。

        端起酒来洗涤愁肠,可是都化作相思泪。 此词抒写乡思旅愁,以铁石心肠人作黯然销魂语,尤见深挚。

        “碧云天,黄叶地”二句,一高一低,一俯一仰,展现了际天极地的苍莽秋景,为元代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折所本。 “秋色连波”二句,落笔于高天厚地之间的浓郁的秋色和绵邈秋波:秋色与秋波相连于天边,而依偎着秋波的则是空翠而略带寒意的秋烟。

        这里,碧云,黄叶,绿波,翠烟,构成一幅色彩斑斓的画面。 “山映斜阳”句复将青山摄入画面,并使天、地、山、水融为一体,交相辉映。

        同时,“斜阳”又点出所状者乃是薄幕时分的秋景。 “芳草无情”二句,由眼中实景转为意中虚景,而离情别绪则隐寓其中。

        埋怨“芳草”无情,正见出作者多情、重情。 下片“黯乡魂”二句,径直托出作者心头萦绕不去、纠缠不已的怀乡之情和羁旅之思。

        “夜夜除非”二句是说只有在美好梦境中才能暂时泯却乡愁。“除非”说明舍此别无可能。

        但天涯孤旅,“好梦”难得,乡愁也就暂时无计可消了。 “明月楼高”句顺承上文:夜间为乡愁所扰而好梦难成,便想登楼远眺,以遣愁怀;但明月团团,反使他倍感孤独与怅惘,于是发出“休独倚”之叹。

        歇拍二句,写作者试图借饮酒来消释胸中块垒,但这一遣愁的努力也归于失败:“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全词低徊婉转,而又不失沉雄清刚之气,是真情流溢、大笔振迅之作。

8. 有关思念离别的诗句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二首》

        月有盈亏花有开谢,想人生最苦离别。——张鸣善《普天乐·咏世》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贺铸《行路难·缚虎手》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刘禹锡《杨柳枝 / 柳枝词》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渭城曲 / 送元二使安西》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张泌《寄人》

        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苏轼《鹊桥仙·七夕》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范云《别诗》

9. 古诗中关于‘离别’的诗词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简析:这是王勃的一首赠别名作,它和一般送别诗充满伤感情调迥然不同,有一种奋发有为的精神.诗中第五六两句更使友情升华到一种更高的美学境界.全诗抑扬顿挫,壮阔谨严,是五律的典型作品.从平仄,押韵来看,这首诗符合五律的要求,但在对仗上却和后来标准的五律有异,即首联对仗,颔联散行.这正表明初唐律诗还没有定型的特点.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简析:这首诗语言朴实,形象生动,道出了人人共有的依依惜别之情.唐时即被谱成《阳关三叠》,历代广为流传.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简析:这首诗令人千古传诵的是"一片冰心在玉壶",表白了自己永远纯洁无瑕的心.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简析:这首送别诗,大约写于开元二十年(732)前后.诗人的摹景写情,出语不凡,使人赞叹!第三四句既是写景,更是写情,孤帆的影子都消失了,只有思念像长江水永远流在心中.

        《雨霖铃》[1]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2]

        都门帐饮无绪,[3]留恋处,[4]兰舟催发.[5]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6]

        念—去去千里烟波,[7]暮霭沈沈楚天阔.[8]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晚风残月.

        此去经年,[9]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10]

        简析柳永多作慢词,长于铺叙.此词表现作者离京南下时长亭送别的情景.上片纪别,从日暮雨歇,送别都门,设帐饯行,到兰舟摧发,泪眼相对,执手告别,依次层层描述离别的场面和双方惜别的情态,犹如一首带有故事性的剧曲,展示了令人伤心惨目的一幕.这与同样表现离情别绪但出之以比兴的唐五代小令是情趣不同的.北宋时柳词不但都下传唱,甚至远及西夏,"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避暑录话》).柳词盛行于市井巷陌,同他这种明白晓畅,情事俱显的词风不无关系.

        柳永在词史的地位:柳词在题材方面不局限于士人的情感,时见市井气息,在词的描写内容方面有所拓宽;柳永在词调使用方面多有尝试(宋词调880,柳用百余),尤致力于慢词,善在文字转折处用强有力的仄声字,用来承上启下,成为语气转换的枢纽,让人有"潜气内转","摇曳生姿"之感,整部作品浑然一体,丰富了词的形式体制;柳词长于铺叙,白描,语言清新自然,在写作技巧方面都后世有很大的影响.传情自然真挚.

        《踏莎行》

        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简析:欧阳修的意义:一代儒宗(诗文言志)而致力于娱宾遣兴的小词(词以抒情),有开创风气之功;欧词成花间词之余风,于词艺提高有贡献.

       

雨霖铃》柳永

       《雨霖铃》词牌名,也写作《雨淋铃》。相传唐玄宗入蜀时因在雨中闻铃声而思念杨贵妃,故作此曲。曲调自身就具有哀伤的成分。宋代柳永的《雨霖铃》最为有名,而其中的“多情自古伤离别”一句更成为千古名句。 词牌格律 * 平平平仄(韵),仄平平仄、仄(仄)平仄(韵)。 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韵)。 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平仄(韵)。 仄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韵)。 * 平平仄仄平平仄(韵)。仄平平、(仄)仄平平仄(韵)。 (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韵)。 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韵)。 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韵)。 说明:双调一百零三字,前后阕各五仄韵,本调常用入声韵,且多用拗句。

       注释

       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相传唐玄宗避安禄山乱入蜀,时霖雨连日,栈道中听到铃声。为悼念杨贵妃,便采作此曲,后柳永用为词调。又名《雨霖铃慢》。上下阕,一百零三字,仄韵。

       ②骤雨:阵雨。

       ③都门帐饮:在京都郊外搭起帐幕设宴饯行。无绪;没有情绪,无精打采。

       ④留恋处:一作“方留亦处”。

       ⑤兰舟:据《述异记》载,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后用作船的美称。

       ⑥凝噎:悲痛气塞,说不出话来。即是“凝咽”。

       ⑦去去:分手后越来越远。

       ⑧暮霭:傍晚的云气。沉沉:深厚的样子。楚天:南天。古时长江下游地区属楚国,故称。

       ⑨经年:经过一年或多年。

       ⑩风情:男女恋情。

       译文

       秋后的知了叫得是那样地凄凉悲切,面对着和亭,正是傍晚时候,一阵急雨刚住。在汴京城门外饯行的帐篷里喝着酒,没有好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人已催着出发。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冷落凄凉的秋天,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就纵然有满腹的情意,又再同谁去诉说呢?

       鉴赏

       柳永多作慢词,长于铺叙。此词表现作者离京南下时长亭送别的情景。上片纪别,从日暮雨歇,送别都门,设帐饯行,到兰舟摧发,泪眼相对,执手告别,依次层层描述离别的场面和双方惜别的情态,犹如一首带有故事性的剧曲,展示了令人伤心惨目的一幕。这与同样表现离情别绪但出之以比兴的唐五代小令是情趣不同的。北宋时柳词不但都下传唱,甚至远及西夏,“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避暑录话》)。柳词盛行于市井巷陌,同他这种明白晓畅、情事俱显的词风不无关系。下片述怀,承“念”字而来,设想别后情景。刘熙载《艺概》卷四:“词有点有染。柳耆卿《雨霖铃》云‘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念宵酒酲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上二句点出离别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确实,“今宵”二句之所以被推为名句,不仅在于虚中有实,虚景实写,更因为以景“染”情、融情入景。“今宵酒醒何处”,遥接上片“帐饮”,足见虽然“无绪”却仍借酒浇愁以致沉醉;“杨柳岸、晓风残月”,则集中了一系列极易触动离愁的意象,创造出一个凄清冷落的怀人境界。“此去”以下,以情会景,放笔直写,不嫌重拙,由“今宵”

       想到“经年”,由“千里烟波”想到“千种风情”,由“无语凝噎”想到“更与何人说”,回环往复又一气贯注地抒写了“相见时难别亦难”的不尽愁思。

       宋人论词往往有雅俗之辨,柳词一向被判为“俗曲”。此词上片中的“执手相看泪眼”等语,确实浅近俚俗,近于秦楼楚馆之曲。但下片虚实相间,情景相生,足以与其他著名的“雅词”相比,因此堪称俗不伤雅,雅不避俗。

       好了,今天关于“柳永雨霖铃写给谁的”的话题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通过我的介绍对“柳永雨霖铃写给谁的”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