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诗词论坛 诗词论坛

好了歌赏析_赐我 歌曲

zmhk 2024-05-31 人已围观

简介好了歌赏析_赐我 歌曲       接下来,我将为大家详细解析一下好了歌赏析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可以解决大家的疑惑。下面,让我们来探讨一下好了歌赏析的话题。1.红楼梦所有诗词解释2.撷奇葩中一枚纤枝 ——红楼梦第一回赏析3.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

好了歌赏析_赐我 歌曲

       接下来,我将为大家详细解析一下好了歌赏析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可以解决大家的疑惑。下面,让我们来探讨一下好了歌赏析的话题。

1.红楼梦所有诗词解释

2.撷奇葩中一枚纤枝 ——红楼梦第一回赏析

3.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

4.《红楼梦》里的经典诗词赏析有哪些?

5.金满箱银满箱如何两鬓又成霜

6.好了歌解注的作品鉴赏

好了歌赏析_赐我 歌曲

红楼梦所有诗词解释

       红楼梦所有诗词解释如下:

       一、石头记

       满纸荒唐语,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解释:满纸都是离经叛道的语言,浸透着一把把辛酸的眼泪。

       二、好了歌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今何在?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解释:世上的人都知道去当神仙好,只是恋着那功名宝贵忘不了;古往今来文臣将相现在何方?只剩一堆荒坟被野草湮没了。世上的人都知道去当神仙好,只是想着那金银财宝忘不了;一天到晚只怪搜刮的不够多,待到搜刮得多的时候却死了。世上的人都知道去当神仙好,只是恋着那美丽妻子忘不了;你活着她天天对你说恩情重,你一死她就跟着别人走掉了;世上的人都知道去当神仙好,只是恋着那儿孙后代忘不了;傻心眼爹妈自古以来就是多;可是孝顺的儿孙有谁见到了。

       三、好了歌解注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

       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在蓬窗上。

       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为何两鬓又成霜?

       昨日黄土垅头埋白骨,今宵红绡帐底卧鸳鸯。

       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

       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已归来丧?

       训有方,保不住后来作强梁。

       择膏梁,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

       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

       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

       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解释:那蔽陋的卧室和空荡荡的厅堂,当年却是象板笏堆满了牙床,那生满衰草和立着枯杨的地方,曾经做过演出轻歌曼舞的剧场,那画栋雕梁早被蜘蛛结满网,而绿纱今又糊挂到破败的窗上。说什么年纪轻轻胭脂浓花粉香,却怎么转眼间两鬓苍苍如雪霜?昨天才在黄土垅头埋葬了白骨,今晚又已在红宵帐里结对成双。说什么积攒得金满箱啊银满箱啊,那晓得自己回到家里就一命亡?说什么教训儿女啊严格又有方,可保不定将来子弟变成强梁,费尽心机选择富家子弟做女婿,谁想姑娘后来竟流落在烟花巷,有些人因嫌官小而拼命往上爬,却落得个枷锁套在脖子上;昨日里还哀叹衣不蔽体挨寒冻,到今朝反倒嫌紫金蟒袍拖地长。乱哄哄的这个刚倒台那个又登场,分明是他乡竟说成是自已的故乡;这是多么荒唐又多么可笑,到头来都是为别人作嫁衣裳。

       四、警幻仙姑赋

       歌音未息,早见那边走出一个美人来,蹁跹袅娜,与凡人大不相同,有赋为证:方离柳坞,乍出花房。

       但行处,鸟惊庭树;将到时,影度回廊。

       仙袂乍飘兮,闻麝兰之馥郁;荷衣欲动兮,听环佩之铿锵。

       靥笑春桃兮,云鬓堆翠;唇绽樱颗兮,榴齿含香。纤腰之楚楚兮,风回雪舞;耀珠翠之的的兮,鸭绿鹅黄。

       出没花间兮,宜嗔宜喜;徘徊池上兮,若飞若扬。娥眉欲颦兮,将言而未语;莲步乍移兮,欲止而行。

       羡美人之良质兮,冰清玉润;慕美人之华服兮,闪烁文章。爱美人之容貌兮,香培玉琢;比美人之态度兮,风翥龙翔。

       其素若何,春梅绽雪;其洁若何,秋蕙披霜。其静若何,松立空谷;其艳若何,霞映澄塘。其文若何,龙游池沼;其神若何,月衬寒江。一一远惭西子,近惭王墙,生于何地?降自何方?

       若非宴罢归来,瑶池不二;定应吹箫引去,紫府无双者也。

       解释:仿佛鸟儿刚离开柳林,又象蝴蝶新飞出花房。只要美丽的仙子在那里一走动,院中树上鸟儿就露惊奇模样;她的脚步刚要到的时候,身影儿早已过了九曲回廊。仙子的衣刚一飘啊,早闻到浓郁的兰麝芳香;荷花般的衣将要动啊,已听到环佩声叮叮当当。

       脸上的笑窝象春桃啊,流云似的发髻装饰着翡翠;张的嘴辰彷佛樱桃啊,石榴子般的牙齿含着清香。看那苗条而匀称的腰肢啊,颤摇摇象雪花飞舞微风回荡;和珠玉钗环的光彩相辉映的啊,是描眉的“鸭绿”贴额的“鹅黄”。在万花丛中时隐时现啊,生气和高兴都是一样;在清水池旁浏涟玩赏啊,风吹衣带象要腾空飞扬。蚕须般的眉儿将要皱起啊,似要说话而却又未语;象踏着莲花的脚步刚一挪动啊,想要停步却仍然在行。

       我羡慕美人良好的德性啊,象冰那样清澈象玉那样光亮;我爱慕美人的华丽衣裳啊,灿烂的花纹闪烁发光。我爱慕美人的容貌啊,如同香料塑出玉石雕成一样;把美人的神态风度比作什么啊,就象凤在飞舞龙在翱翔。她的洁白象什么?是早春的白梅带雪开放;她的纯洁象什么?是秋天的暮草披着淡霜。她的安静象什么?犹如青松挺立在幽谷;她的艳丽象什么?仿佛朝霞映红清彻的池塘。她的文雅象什么?好似长龙在曲折池沼游荡;她的神采象什么?仿佛朝霞映红清彻的秋江。这样的容貌远说使西施惭愧,近说也使昭君羞愧难当。

       美人啊你生在何方?你来自何处?你若不是从王母娘娘那里赴宴归来的瑶池里最漂亮的姑娘,也一定是吹箫乘凤飞去的仙宫里无与伦比的弄玉下降。

       判词

       一、晴雯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

       心比天高,身为下贱。

       风流人巧招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解释:雨后的明月多么难遇,灿烂的云霞容易消失。刚强的心比天高,奴婢的身份这么下贱。美丽聪明,招来了怨恨。年青青就死去了啊,全因为污蔑和流言。只有那多情公子,空自把你思念。

       二、袭人

       观后面画着一簇花,一床破席,也有几句写道: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

       解释:说什么性情温柔心地和善,空夸品德美好象秋桂春兰;令多少人羡慕那优伶有福,谁知道公子反而与她无缘。

       三、香菱

       首页也是画,画着一枝桂花,下面有一方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蓬枯藕败。

       曰: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解释:菱根儿挨着莲花在脉芳香,一生的命运实在令人悲伤;自从那薛蟠娶了夏家金桂,致使美丽的灵魂返归天上。

       四、林黛玉和薛宝钗

       只见头一页上画着两个株枯木,木上悬挂一围玉带,地下又有一堆雪,雪中一股金钗,也有几句诗: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解释:可叹一个象孟母般的贤德,可惜一个有谢道温的诗才;腰中的玉带空在林中高挂,头上的金簪又被大雪掩埋。

       五、元春

       只见画着一张弓,弓上挂着一个香椽,也有一首诗词云:二十年来辩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免相逢大梦归。

       解释:入宫二十年来辩出了是非,大红的榴花开放映照宫闱;三春时光怎及那初春美景,狡免遇见猛虎就命丧身归。

       六、探春

       后面画着两个人放风筝,一片大海,一只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涕泣之状,画后有几句诗: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偏运消;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解释:你的才能固然特出也有高远的志向,可却生在衰亡的时代命运偏偏不强;清明时带着思乡的泪水到江边眺望,只能梦随千里东风回到那遥远家乡。?

       七、史湘云

       后面有几缕飞云,一湾逝水,其词曰:富贵又何为?

       襁褓之中父母违;展眼吊斜辉,湘江逝水楚云飞。

       解释:生在富贵的人家又能怎么样?还在襁褓中父母就与你长违;放眼远方在落日斜辉里凭吊,只有那湘江水逝和楚天云飞。

       八、妙玉

       后面又画着一块美玉,落在污泥之中,其词曰: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解释:想保持洁白何尝能洁,说弃绝尘世未必真能;可怜金玉般纯洁的人,最后还是陷在污泥中。

       九、迎春

       后面忽画一恶狼,追捕一美女—欲啖之意,其下书云:子糸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闰花柳质,一载赴黄梁。

       解释:“孙”是一头忘恩负义的狼,一飞黄腾达便无比猖狂;高贵闺房的花柳般美女,被无情摧残一年就死亡。

       十、惜春

       后面画一所古庙,里面有一美人,在内看经独坐,其判云: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装;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解释:看破了三春的盛景不会长久,道装一披立刻改尽当年红装;可怜那侯门闺秀的千金**,孤独地睡在青灯和古佛身旁。

       十一、王熙凤

       后面是一片冰山,上有一只雌凤,其判云: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解释:鸟中的凤凰偏偏生活在末代,人们只知道夸赞她一生的才干;试看那“听从”“冷漠”“休弃”三部曲,哭返金陵的结局更使人悲哀。

       十二、巧姐

       后面又是一座荒村野店,有一美人在那里纺纱:势败休荣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村妇,巧得遇恩人。

       解释:势运衰微就不要说那当年的阔气,家业凋零也不要说什么骨肉之情;因偶然帮助过一位村妇,到后来才巧遇救命恩人。

       十三、李纨

       后面又画一盆茂兰,旁有一位凤冠霞披的美人,也有判云: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好水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解释:桃李在春风中开花结子又凋残,到头来谁象她那样幸运有盆兰;冰水虽好难免消融空使人嫉妒,白白地专供别人作无谓的笑谈。

       十四、秦可卿

       诗后又画一栋高楼,上有一美人悬梁自尽,其判云:情天情海幻情深,情既相逢必主*;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解释:天高海深般的男女之情,迷离恍惚得使人愈陷愈深;两个浪荡的人既然相遇,那邪念定会搅动他们的心。

扩展资料

       红楼梦作品鉴赏

       思想内容

       《红楼梦》是一部内涵丰厚的作品,《好了歌》和《红楼梦十二支曲》提示着贾宝玉所经历的三重悲剧。作者将贾宝玉和一群身份、地位不同的少女放在大观园这个既是诗化的、又是真实的小说世界里,来展示她们的青春生命和美的被毁灭的悲剧。作品极为深刻之处在于,并没有把这个悲剧完全归于恶人的残暴,其中一部分悲剧是封建势力的直接摧残,如鸳鸯、晴雯、司棋这些人物的悲惨下场,但是更多的悲剧是封建伦理关系中的“通常之道德、通常之人情、通常之境遇”所造成的,是几千年积淀而凝固下来的正统文化的深层结构造成的人生悲剧。小说描绘了上至皇宫、下及乡村的广阔历史画面,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封建末世复杂深刻的矛盾冲突,显示了封建贵族的本质特征和必然衰败的历史命运。尤其深刻的是,在小说展示的贾府的生活图画里,显示出维持着这个贵族之家的等级、名分、长幼、男女等关系的礼法习俗的荒谬,揭开了封建家族“温情脉脉面纱”内里的种种激烈的矛盾和斗争。

       《红楼梦》揭露了封建社会后期的种种黑暗和罪恶,及其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对腐朽的封建统治阶级和行将崩溃的封建制度作了有力的批判,使读者预感到它必然要走向覆灭的命运;同时小说还通过对贵族叛逆者的歌颂,表达了新的朦胧的理想。在我国文学史上,还没有一部作品能把爱情的悲剧写得像《红楼梦》那样富有激动人心的力量;也没有一部作品能像它那样把爱情悲剧的社会根源揭示得如此全面、深刻,从而对封建社会作出了最深刻有力的批判。

       艺术成就

       《红楼梦》最突出的艺术成就,就是“它像生活和自然本身那样丰富、复杂,而且天然浑成”,它把生活写得逼真而有味道。《红楼梦》里面大事件和大波澜都描写得非常出色,故事在进行,人物性格在显现,洋溢着生活的兴味,揭露了生活的秘密。它的细节描写、语言描写继承发展了前代优秀小说的传统。《红楼梦》的突出成就之一是它“放射着强烈的诗和理想的光辉”。

       《红楼梦》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他们各自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特征,成为不朽的艺术典型,在中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永远放射着奇光异彩。

       《红楼梦》的情节结构,在以往传统小说的基础上,也有了新的重大的突破。它改变了以往如《水浒传》《西游记》等一类长篇小说情节和人物单线发展的特点,创造了一个宏大完整而又自然的艺术结构,使众多的人物活动于同一空间和时间,并且使情节的推移也具有整体性,表现出作者卓越的艺术才思。

       《红楼梦》无论是在思想内容上或是艺术技巧上都具有自己崭新的面貌,具有永久的艺术魅力,使它足以卓立于世界文学之林而毫无逊色。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红楼梦

撷奇葩中一枚纤枝 ——红楼梦第一回赏析

       译文:

       世上的人都知道去当神仙好,只是建功立名的事情忘不了!

       古往今来的文臣武将如今都在哪里?只剩下一堆被荒草湮没的坟墓。

       世上的人都知道去当神仙好,只是恋着那金银财宝忘不了!

       一天到晚抱怨聚敛的还不够多,等到聚敛多的时候自己却死了。

       世上的人都知道去当神仙好,只是那美貌的妻子忘不了!

       你活着的时候她天天对你说如何恩爱,你一死她就立刻跟随了别人。

       世上的人都知道去当神仙好,只是那儿孙后代忘不了!

       自古以来痴心的父母不计其数,可是孝顺的子孙又有谁真看见了?

扩展资料:

       《好了歌》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红楼梦》里第一回出现的。当时,晚年落泊的甄士隐拄着拐杖,到街前来散散心,听一位跛足道人唱的。跛足道人对这首《好了歌》的诠释是:“可知世上万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好,便不了;若是好,须是了。”

       曹雪芹在此回中借跛足道人写《好了歌》是为隐射小说情节,借此表达他的现实主义思想,传递其对现实的愤怒和失望。

       《好了歌》形象地刻画了人类社会的人情冷暖,世事无常。在这个传统的“人治”社会中,伦理道德变得虚伪、败坏,人性恶劣的方面开始扩张,又加上政治环境的动荡、变幻,人们对现存秩序的深刻怀疑、失望都表现得十分清楚。

       是传统中国社会内部兴衰荣枯转递变化过程大为加速的反映,因为当时国家的经济已经日渐腐朽。

       这主要来自于人内心的贪欲与傲慢,当时的官员变得肆无忌惮、物欲横流,并且又因为“法制”精神约束的缺失,导致这些统治者们严重败坏了社会的整体道德风气和公平正义,导致国家趋向崩溃,这些征兆都有时代的典型性。

       这首《好了歌》唱出了人生最彻底的悲哀,不论是处于什么地位的人,都无法抗拒命运的。每个人最终只是在人生舞台上表演着毫无休止的闹剧。只是太多人被欲望蒙蔽了双眼,只希望看到人生热闹光鲜的一面,不愿意看到人生的全部真相被人描述出来,反而斥之为消极。

       因为作者拟作这首《好了歌》,是对他所面临的社会现实的一种批判,尽管是一种冷静而看似消极的批判,实际上有它的真正价值。因为不亲身经历的话,不会说的这么深刻和全面。

       作者出身于一个上层的封建世家,亲自观察了这个阶级的腐朽、堕落,亲身体验了贵族阶级由兴盛到衰败的苦痛,进行了半生深沉的思索,激起他强烈的愤感,他要分析,他要批判,《好了歌》便是分析的歌、批判的歌

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

       《红楼梦》作为一篇文学巨著,篇幅浩瀚,内容博大精深,蕴藏了文史哲等大量信息。针对这部文学宝典,各家研究不拘一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前人之述备矣,在此不再赘述,只是从这浩瀚的篇幅中选择一回欣赏把玩一番,从这如百花园般的秀林中撷取一枚纤枝,品味一番。这枚纤枝即是撷取的第一回,他在这部篇幅浩瀚的巨著中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为整本书以后的关目设置埋下伏笔,做好铺垫,奠定了整本书的情感基调。

        《红楼梦》作者匠心独具的谋篇布局手法与全书结构上的严谨使得整部作品在描写琐碎的日常生活时具备了一种奇特的完整性、丰富性与宏大性,周汝昌先生将《红楼梦》的谋篇布局手法称作“大对称”之结构法,他认为正是这种大对称的结构法使得《红楼梦》一书具备了一种奇特的“双面性”,这一特性在小说的第一回中便体现出来,如第一回出场的人物“甄士隐”和“贾雨村”,即“真”和“假”两类人物,书的目的是将“真”隐去,以“假”演真,即小说第一回所言“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这是在结构上对红楼梦的解读,下边我将从文章内容与阅读过程中的心理感受等方面着手来解读这部文学名著。

        如将篇幅浩瀚的全书比作是一个百花园的话,那每一章节可以称为将这百花串联起来的枝条,至于挑哪一回,我本人比较倾向于第一回,我认为第一回在全书中有着总线和提纲挈领的作用,有的红学家认为第五回是全书的总纲,而在我看来,第一回却是全书的总目,第五回中的金陵十二钗图册和《红楼梦曲》所提示的人物结局在第一回《好了歌》及其注内早已有了概括的说明,而且《好了歌》及其注是在更大范围、更深的意义上揭示了全书人物命运,为全书构建了一幅封建末世的图画,奠定了全书悲剧的基调。关于《红楼梦》的悲剧性主题,王国维先生在《红楼梦评论》中认为:《红楼梦》是彻头彻尾之悲剧,“悲剧中之悲剧”,王国维的思想受叔本华影响,他认为《红楼梦》的悲剧是叔本华悲剧中最有价值最具壮美之悲剧,关于这一点,可以参看王国维先生作的《红楼梦评论》,这里不再赘述。现在回到《红楼梦》第一回来,在第一回开篇以“作者自云”四字交代了创作的源起,这段文字在读者看来会觉得整部小说是带有作者自传性的,关于小说自传性的问题,历来争议也颇多,各家不一。而后,作者以神幻的笔法写了青埂峰下顽石“无才补天,幻形入世”,“历尽悲欢离合,炎凉世态”,又复还本质,将自己的尘世经历编写成书,镌刻石上,由空空道人抄录向世传奇的神话故事,且敷衍出的这一段故事:“第一件,无朝代年纪可考;第二件,并无大贤大忠,理朝廷、治风俗的善政,其中只不过几个异样女子,或情或痴,或小才微善,亦无班姑、蔡女之德能”,这样写一来作者用障眼法使读者与书中人物之间产生了一种距离,有距离便生出美感;一来如一些学者所言,可使曹雪芹在严酷的清朝文字狱中避免受到伤害,使作者为不得不说却又不能尽说的情感找到一个合理的宣泄途径,这也是曹雪芹在运笔时的匠心独具和高明之处。之后作者对历代史书小说的弊病来了一番评价,提出“令世人换新眼目”的不落俗套的创作精神和“至若离合悲欢、兴衰际遇则又追踪摄迹,不敢稍加穿凿,徒为供人之目而失其真传者”的求真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紧接着提到了《红楼梦》几个不同名字的来历,《石头记》乃因其内容刻在石头上而得名,《情僧录》《红楼梦》《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皆是根据其内容所指而得名,其中《风月宝鉴》则数见于小说评语,其有“戒妄动风月之情”,这一点关涉到后回中的贾瑞病,跛道人持一镜来,上面即錾“风月宝鉴”四字的内容。《金陵十二钗》名字后附的乃是全书第一首标题诗: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一首四言绝句写出了作者全部的感情,伴随着辛酸泪写下的荒唐言,谁能明了其中真味,这中间包涵了多少曹雪芹对世事人情的追忆和无奈,多少难以明言的情感和悲酸,所以盛衰往复的过往只能用荒唐言伴着辛酸泪追忆,这种情感基调是造成全书故事人物悲剧性结局的必然因素。

       接下来看一下故事一开始的出场人物,住在葫芦庙旁的“甄士隐”,脂批言:甄士隐乃将真事隐去,葫芦庙乃糊涂也,后出场人物贾雨村即“假语村”便住在这糊涂庙里,这为第四回“葫芦僧判断葫芦案”做下铺垫,借助脂砚斋评语我们可以看到曹雪芹很喜欢用人物名字谐音的方法暗示人物的结局和命运,这在“英莲”名字“应怜”上同样体现出来,“英莲”即后来的“香菱”,一生命运凄惨,实乃“应该怜惜”之人也。接着作者以甄士隐的梦(总是梦幻生,而因梦幻起,大观园之人之事也不过如一场梦罢了,梦醒一切也皆是空)交代了木石前盟,三生石畔,绛珠报恩等,以梦幻之笔交代了宝黛二人的前世姻缘,木石前盟、还泪之说还预示了宝黛爱情婚姻的悲剧。甄士隐在梦幻中进入的“太虚幻境”正是第五回中宝玉在秦可卿处所梦游之地,“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的对联也在这两回中反复出现,这不仅体现了作者在结构布局上的圆融之处,同时也以哲理性的语言点出了真假、有无的辩证关系,这一点对理解曹雪芹的创作思想至关重要。行文至此,众人已被神幻之笔带入神幻之境,而后他又笔锋一转,用一句“忽听一声霹雳,有若山崩地陷”接着“只见烈日炎炎,芭蕉冉冉”将读者和故事中人物一并拉入现实,再用甄士隐“梦中之事便忘了对半”将梦中人与现实区分开,脂批中也称“此处是妙笔,若记得,便是俗笔”,作者在创作上的精巧,过渡的自然在这些细节上也便充分体现出来了。甄士隐醒来后见到那一僧一道,两人的一首四言诗“菱花空对雪澌澌”中菱花,暗指英莲;雪,乃指薛宝钗,不仅暗示了日后英莲的悲剧命运,也指出了薛宝钗遭受摧残的结局,小说常以诗词、谜语等预示人物命运,这里是第一次运用。贾雨村在这回中也正式出场,行文至此处交代了他与甄士隐的交情,曹雪芹至少脂砚斋是对这一人物持厌恶态度的,脂批曰:雨村者,春言粗言粗语也,言以粗村之言,演出一段假话。小说中贾雨村是名利薰心的无耻文人,他代表了当时社会上这样一批追求功名,在官场挣扎中逐渐丧失人性,为保住乌纱帽,不择手段,恩将仇报的卑劣的读书人形象,贾雨村的问题是社会问题,是读书人热衷于仕途经济,“学而优则仕”,只有走仕途才有出路的生存状况造成的。贾雨村在甄士隐家闲呆时,遇到甄士隐家的丫鬟“娇杏”(谐音“侥幸”)这娇杏回头看了贾雨村两眼,贾雨村便意*地以为这位丫鬟钟情于他,视为知己,穷酸落魄时的贾雨村并不因境况的糟糕而放弃对女性的怀慕,依然色心很重,可见是一位野心勃勃,欲望强烈的人,这也必然使得他在以后登上高位时逐渐变成阴险、贪婪、狠毒的官场人物,当然这一点也同样写出了当时一般怀才不遇而野心勃勃的“才子”的相思俗调。贾雨村吟出“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的经典诗文,这两句诗一方面再次表现了贾雨村的自命不凡,醉心功名,梦想飞黄腾达的内心世界(这也是他获得甄士隐赏识从而获得士隐资助的原因);另一方面从甲戌本的批语“表过黛玉则紧接上宝钗。前用二玉合传,后用二宝合传,自是书中正眼”中,有的学者也作出了这样的猜想:上联应指宝玉,下句应指宝钗,作者很可能有以此联预示宝玉与宝钗婚姻悲剧的设想;也有人认为上联可能隐寓宝玉后被囚禁于狱神庙,下联可能隐寓宝钗改嫁贾雨村,看来也颇有一些意味。中秋佳节时,甄士隐与贾雨村对饮,贾雨村吟出了“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兰。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的七绝,如果说“文以气为主”的话,贾雨村这一首小诗可谓包涵了胸怀远大抱负,自命不凡的气势,非安贫乐道的人所能做出。之后贾雨村便带着甄士隐资助的五十两银子进京求取功名了,因求取心切,故也来不及告辞士隐便离开。一句“闲处光阴易过,倏忽又是元宵佳节”便写到了第二年元宵,这一次因为霍启(谐音“祸起”)的疏忽,英莲失踪,后又葫芦庙着火,连带着将甄士隐家一并烧掉,这一家人便开始了以后的悲惨生活,尤其英莲就如她的名字谐音“应怜”一般,走上了让人疼爱让人怜惜的凄惨生活路,香菱命运上的大跌落,不仅是写她个人的悲惨遭遇,也是全书富有象征意义的故事主题。甄士隐在火灾过后便寄住到老丈人封肃(谐音“风俗”)家,丈人又势力短见,因而他日子越发艰难,渐渐露出下世的光景。一日甄士隐路边散心时忽又遇到那一僧一道,因而便吟出了奠定全书人物悲剧命运的“好了歌”和甄士隐的“好了歌注”,这一首“好了歌”和“好了歌注”,让我联想到孔尚任《桃花扇》中哀江南·离亭宴带歇指煞一曲:俺曾见金陵玉殿莺啼晓,秦淮水榭花开早,谁知道容易冰消!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风流觉,将五十年兴亡看饱。那乌衣巷不姓王;莫愁湖鬼夜哭;凤凰台栖枭鸟!残山梦最真,旧境丢难掉。不信这舆图换稿,诌一套‘哀江南’,放悲声唱到老”,一诗一曲,方式手法不同,在表达兴亡成败上却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样能唤起人内心的苍凉悲哀之感,对世事流变的无奈和盛极而衰的凄婉,我只想用“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来诠释这些世事。后甄士隐便随了道士而去,这一真正的有贤良之德的乡宦文人终于在现实的打压下寻得解脱,脱离凡世,追随仙道而去。之后,贾雨村得官归来,衣锦归乡,刚得势时的贾雨村并未变得势力残暴,对于甄士隐一家他还是心存感激,回来探望感谢的,后来的狡猾贪婪,除了自身性格因素外,跟当时的社会大环境是分不开的,当年被贾雨村看上的娇杏便很侥幸地跟着贾雨村享受了一遭富贵,这个人物算是书中唯一比较幸运的人,侥幸的幸运人。《红楼梦》在后来的回目中写出了以贾雨村为代表的一类读书人做官后的心理发展和人格扭曲的过程,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当时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的控诉。

        甲戌本最后对这一回有一个总评:出口神奇,幻中不幻;文势跳跃,情里生情。借幻说法,而幻中更自多情;因情捉笔,而情里偏成痴幻。试问君家识得否,色空空色两无干,这是从内容上对这一回的评价;如果从结构上来评价第一回,我认为应该是以幻入题,幻已不幻,处处伏笔,时时引线,前铺后续,左右逢源,事理情理,漫笔呈现,曲已铺毕,词待慢填。

《红楼梦》里的经典诗词赏析有哪些?

       “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的意思是:往日富贵无双,如今怎弄得两鬓白如霜。

       一、原句

       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

       二、译文

       曾经豪华的房屋已是蛛丝遍布,可惜那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往日富贵无双,如今怎弄得两鬓白如霜。

       三、出处

       清代曹雪芹的《好了歌注》

       《好了歌注》赏析

       这首《好了歌注》是对《好了歌》所表达的思想进一步具体、生动的阐发。它形象地刻画出封建统治崩溃前夕的种种衰败景象:满床的朝笏玉板不见了,只剩下空荡零落的厅堂;歌舞场长满了衰草枯杨;画栋雕梁结满了蜘蛛网;公子变成了乞丐,**流落为娼妓;达官贵人扛上了枷锁,酸儒新贵反倒穿上了紫蟒。这个下台那个又登场,真是可笑而又荒唐。这就是所谓“‘了’(断绝俗缘)便是‘好’(得到解脱)”。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地主阶级的好景已到末日,统治者之间一切争权夺利,钩心斗角,正面临着经济上的崩溃,政治上的没落,道德上的败坏,一代不如一代,后继无人的严峻现实。作者用“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嘲讽这一阶级在垂死前权势利欲争夺的可笑。

金满箱银满箱如何两鬓又成霜

       一、《引子》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

       白话译文:开天辟地以来,谁是痴情的人?都只是因为风月之事才会有感情,在这样的一天,伤感旧日,孤独寂寞的时候,试着排遣一下我的情怀。

       赏析:红楼梦引子,是在《红楼梦》第五回《开生面梦演红楼梦 立新场情传幻境情》中出现的,是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时,十二仙子演奏的警幻仙子新制《红楼梦》十二支仙曲的引子。红楼梦引子是《红楼梦》十二支曲的总体引序,也是《红楼梦》中女性人物的情感引序和悲惨命运终结的引序。

       二、《枉凝眉》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

       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白话译文:黛玉是天界仙花,宝玉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偏遇见他;若说有奇缘,为啥心事成虚话?黛玉空空悲讶,宝玉白白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黛玉眼中能有多少泪儿,哪能够秋流到冬末,春流到夏!

       赏析:《枉凝眉》,是中国著名古典长篇章回体小说《红楼梦》中的判曲。主要以这首曲子写红楼梦的男女主角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理想”因各种缘故最终破灭的故事,林黛玉的泪尽而逝。曲名《枉凝眉》,意思是悲愁有何用,也即曲中所说的“枉自嗟呀”。凝眉,皱眉,悲愁的样子。

       三、《好了歌》

       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白话译文:人人都知道神仙好,只有功名是没法忘记的,从古至今的将领和丞相都在哪里,如今只剩下一堆荒坟;人人都知道神仙好,只有财富是没法忘记的,活了一世,只恨积攒了没多少钱,等到钱多了的时候,眼睛一闭就离世了;人人都知道神仙好,只有娇妻是没法忘记的,

       活着的时候天天诉说的恩情,死去之后又改嫁他人;人人都知道神仙好,只有儿孙是没法忘记的,一片痴心教育孩子的父母从古来就有许多,但是有谁看见了那些所谓孝顺的儿孙呢?

       赏析:《好了歌》及《好了歌注》均为古典小说《红楼梦》中经典诗词。这两首歌出现在《红楼梦》的第一回中。甄士隐家业破败后,夫妻俩到乡下田庄里生活。又赶上“水旱不收,鼠盗蜂起”,不得安身,只好变卖了田产,投奔到岳父家。

       其岳父又是个卑鄙贪财的人,把他仅剩的一点银子也半哄半赚地弄到自己手里。甄士隐“急忿怨痛”、“贫病交攻”,真正走投无路了。一天,他拄着拐杖走到街上,突然见一个“疯癫落拓、麻履鹑衣”的跛足道人走过来,叨念出这首歌。甄士隐听后,诵出了《好了歌注》。

       四、《终身误》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白话译文:说金锁和宝玉相配才是美好的姻缘,我只念念不忘和黛玉的前世之盟。每天面对人们都认为是端庄稳重的薛宝钗,却始终忘不了仙女一样聪明寂寞的林黛玉。可叹啊,我今天才相信人世间美好的事情总有不足。纵然宝钗像汉代的孟光一样贤惠,也不能消除我对林妹妹的一片深情。

       赏析:象征着世俗的“金玉良姻”终抵不过纯真的“木石前盟”,载入了警幻的仙册。它反映了曹雪芹的观点:情高于一切,如果两个人并不相爱,即使结婚也不会幸福。《红楼梦曲·终身误》这首曲子写贾宝玉婚后仍不忘怀死去的林黛玉,写薛宝钗徒有“金玉良姻”的虚名而实际上则终身寂寞。曲名《终身误》就包含这个意思。

       五、《葬花》吟黛玉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处诉,手把花除出绣闺,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白话译文:花儿已经枯萎凋残,风儿吹得它漫天旋转。褪尽了鲜红颜色,消失了芳香,有谁对它同情哀怜?柔软的蛛丝儿似断似连,飘荡在春天的树间。漫天飘散的柳絮随风扑来,沾满了绣花的门帘。闺房中的少女,面对着残春的景色多么惋惜。

       满怀忧郁惆怅,没有地方寄托愁绪。手拿着锄花的铁锄,挑开门帘走到园里。园里花儿飘了一地,我怎忍心踏着花儿走来走去?轻佻的柳絮,浅薄的榆钱,只知道显耀自己的芳菲。不顾桃花飘零,也不管李花纷飞。待到来年大地春回,桃树李树又含苞吐蕊。可来年的闺房啊,还能剩下谁?

       赏析:《葬花吟》是曹雪芹创作的章回小说《红楼梦》女主人公林黛玉所吟诵的一首诗。这首诗在风格上仿效初唐体的歌行体,名为咏花,实则写人。全诗血泪怨怒凝聚,通过丰富而奇特的想象,暗淡而凄清的画面,浓烈而忧伤的情调,展现了黛玉多愁善感的性格、内心的矛盾与痛苦、细微而复杂的心理活动,表达了其在生与死、爱与恨等复杂的斗争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对自身存在焦虑不安的体验和对生命迷茫的情感。

好了歌解注的作品鉴赏

       金满箱银满箱如何两鬓又成霜出自《好了歌注》。

扩展知识:

       好了歌注是曹雪芹创作的一部文学作品,出现在《红楼梦》的第一回。它以一种极简练的笔法,表达了对于功名、金银、姣妻、儿孙等事物的深刻批判。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首先,这首诗以“世人都晓神仙好”起笔,通过反复往返的句式,形成迂回曲折之美,感情层层铺垫。

       引人深思。同时,它不对仗不押韵,直白浅近,读来朗朗上口。这种直白的表达方式,使得诗中的批判思想直接冲击着读者的心灵,让人感到一种强烈的现实主义批判精神。其次,这首诗以“好了歌”命名,表达了一种事事循环的无奈。

       诗中提到“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这种对历史和名利的反思,体现了曹雪芹对于功名利禄的深刻批判。同时,“世人都晓神仙好”的“神仙”,暗指那些拥有权势和财富的人,他们看似风光无限,但实际上只是荒冢一堆草。

       再次,这首诗表达了对于人性、爱情、亲情的深刻洞察。诗中的“姣妻”、“儿孙”等词语,揭示了人们在追求功名利禄的过程中,往往忽视了真爱、亲情等更为重要的情感。同时,“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这句诗,更是对父母和儿孙之间关系的深刻反思。

       最后,这首诗作为《红楼梦》的感情基调,是曹雪芹创作《红楼梦》时表达自己思想的重要途径。通过塑造贾宝玉这一典型人物,曹雪芹试图传递出一种对功名利禄的淡泊和对真爱、真情的珍视。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曹雪芹对于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批判。

       总之,《好了歌注》是《红楼梦》中非常重要的篇章之一,它以深刻的笔法和直白的语言,表达了曹雪芹对于功名利禄、真爱亲情等问题的独特见解和批判精神。

       这篇解注比《好了歌》说得更具体、更形象、更冷峭无情。富贵的突然贫贱了,贫贱的又突然富贵了;年轻的突然衰老了,活着的又突然死掉了——人世无常,一切都是虚幻。想教训儿子光宗耀祖,可他偏偏去当强盗;想使女儿当个贵妇,可她偏偏沦为娼妓;想在官阶上越爬越高,可是偏偏成了囚徒——命运难以捉摸,谁也逃脱不了它的摆布。可是世上的人们仍不醒悟,还在你争我夺,像个乱哄哄的戏台,闹个没完。这就是《好了歌》解注的基本思想。它同《好了歌》一样,同属愤世嫉俗的产物。由于它处处作鲜明、形象的对比,忽阴忽晴,骤热骤冷,时笑时骂,有歌有哭,加上通俗流畅,迭富有致,就使它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它对于当时封建社会名利场中的人物,无异于一盆透顶醒心的冷水;对于今天的人们认识封建社会的腐败黑暗,也有某种认识意义。

       写出了人世间的世态炎凉,写出了人的荣辱兴衰是如此的变幻无常,今为座上宾,明为阶下囚,你方唱罢我登场,描写出来的社会风云变幻莫测;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人生苦在不知足;忙碌一世,到头来都是为他人做嫁衣裳!

       这首《好了歌》解注,在全书开头造成一种“忽荣忽枯、忽丽忽朽”(脂砚斋语)的险恶气氛,也是对全书荣宁二府兴衰际遇的一种概括和预示。 这种概括和预示,是就其整体而言的,不好说哪一句是专指哪个或哪几个人物。如有人以为“转眼乞丐人皆谤”指的是甄宝玉和贾宝玉;“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指的是贾雨村等人;“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指的贾雨村、贾赦等人;“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指的是贾兰、贾菌等人,等等。乍看似乎有点像,其实未必是作者的意图。既然是概括地预示全书内容,有些像是自然的,但如简单地把每句和书中人物一一对应起来,就无法解释通。如以为“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指的是柳湘莲,有什么根据?书中根本没有写柳湘莲之父是谁,也没写如何教子有方,也没有其它预示说柳湘莲要当强盗,怎么能证实就是指的柳湘莲?更有人据此说柳湘莲参加了农民起义等等,就近乎痴人说梦了。持上述看法的研究者,依据的是“甲戌本”脂批。脂砚斋批语对研究《红楼梦》有其不可忽视的价值,但也不可尽信和迷信。脂批是个很复杂的问题,肯定不是出自一人一时,错讹之处很多,因此有取也要有弃,与《红楼梦》原书显然悖谬的地方;就不应该盲目信从。

       《好了歌注》中所说的种种荣枯悲欢,是有小说的具体情节为依据的。如歌的开头,就对以贾府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败亡结局作了预示;还有一边送丧,一边寻欢之类的丑事,书中也屡有不鲜。但要句句落实某人某事是困难的,因为有些话带有普遍性,指浓粉香,一变而为两鬓如霜,便是自然规律。它可能是对大观圆中一些女儿的概括描写;倘说白首孀居,则有指薛宝钗、史湘云的可能。此外,小说八十回以后的原稿已佚,所以也难对其所指,下确切的断语。但线索还是有的。比如甲戌本的批语(它的价值是不容忽视的)指出,沦为乞丐的是“甄玉(甄宝玉)、贾玉(贾宝玉)一干人”。这与原燕京大学藏七十八回《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第十九回脂砚斋批语说贾宝玉后来“寒冬噎酸齑(jī,腌菜),雪夜围破毡”是一致的。但由此又知甄宝玉的命运也与之相似,可见贾(假)甄(真)密切相关。“蓬窗”换作“绿纱”的,脂砚斋批语说是“雨村一干新荣暴发之家”,又说戴枷锁的也是“贾赦、雨村一干人”,那么他们后来因贪财作恶而获罪的线索就更加清楚了。穿紫袍的,说是“贾兰,贾菌一干人”,贾兰的官运可从后面李纨册子中的判词和曲子是得到印证;贾菌的腾达,则是他人后续四十回所根本未曾提到的。

       有两条脂批,内容上让读者有点莫名其妙,即批“两鬓又成霜”为“黛玉、晴雯一干人”,说“日后作强梁”是“柳湘莲一干人”。这些都是已知结局的。表面上看,林黛玉能够长寿,晴雯死而复生,柳湘莲又重新还俗,但这是不可能的。其实,前者是批语抄错了位置,应属下一句,指她们都成了“黄土陇头”的“白骨”;后者则是将第六十六回中作者描写在外浪迹萍踪的柳湘莲所用的隐笔加以揭明。有这样一段文字:“薛蟠笑道:‘天下竟有这样奇事:我同伙计贩了货物,自春于起身往回里走,一路平安。谁知前日到了平安州界,遇一伙强盗,已将东西动去,不想柳二弟从那边来了,方把贼人赶散,夺回货物,还救了我们性命。我谢他又不受,所以我们结拜了生死弟兄。’……”这段话颇有含混之处。比如说“柳二弟从那边来了”,读者终究不知他是从何而来的;而且他一来,居然毋需挥拳动武,就能“把贼人赶散”,他的身份也是有点可疑。就算他这几年“惧祸走他乡”是在江湖行侠(书中对他在干什么行当,讳莫如深),“侠”实际上却也是“强梁”(《庄子·山木》:“从其强梁。”吕惠卿注:“多力也。”)可见,脂砚斋批语在提示人物情节上都不是随便说的。

       有一条脂批很容易忽略它提供情节线索的价值。即批:“蛛丝儿结满雕梁”为“潇湘馆、紫(绛)芸轩等处。”表面上仿佛与“陋室空堂”两句同义,都说贾府败落。细加推究,所指又不尽相同。否则的话,完全可以说“宁荣二府”、“大观园”,或者“蘅芜院”、“藕香榭”等处。后世学者根据多方面线索得出结论:贾府获罪,贾宝玉离家(或为避祸)在外淹留不归,时在秋天。此后,他的居室绛芸轩也是人去室空。林黛玉因经不起这个突如其来的沉重打击,忧忿不已,病势加重,挨到次年春残花落时节,她就泪尽“证前缘”了。潇湘馆于是也就成了空馆。“一别秋风又一年”,贾宝玉回到大观园时,林黛玉已死了半年光景了。原先“凤尾森森,龙呤细细”的潇湘馆,如今只见“落叶萧萧,寒烟漠漠”(庚辰本第二十六回脂砚斋批语指出佚稿中的文字),怡红院也是满目“红稀绿瘦”(庚辰本第二十六回脂批)的凄惨景象,而两处室内则是“蛛丝儿结满雕梁”。所以贾宝玉才要“对境悼颦儿”(庚辰本第七十九回批语)了。

       此外,也有歌中虽无脂砚斋批语,但后世读者仍能从别处提示中了解情节,如择佳婿而流落烟花巷的,当是贾巧姐。至于既无脂批,又难寻线索的话,如“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之类,读者就不必勉强去坐实了。因为,即使不作如此推求,也并不妨碍读者对这两首歌的精神实质的理解 。

       目前《吴氏石头记》后28回的文字内容已经公布,其实《好了歌解注》的每一句话都是伏笔,这些伏笔对应的后文在《吴氏石头记》后28回中都能找到。

       好了,关于“好了歌赏析”的话题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通过我的介绍对“好了歌赏析”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