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诗词论坛 诗词论坛
愚人食盐的启示_愚人食盐的启示15字
zmhk 2024-05-31 人已围观
简介愚人食盐的启示_愚人食盐的启示15字 随着科技的发展,愚人食盐的启示的今日更新也在不断地推陈出新。今天,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它的今日更新,让我们一起了解
随着科技的发展,愚人食盐的启示的今日更新也在不断地推陈出新。今天,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它的今日更新,让我们一起了解它的最新技术。
1.文言文愚人食盐的答案
2.急: 禅的故事及感悟
3.以百喻经中 愚人食盐 为话题写一篇800字的议论文
4.百喻经文言文
5.愚人食盐的一道题目
文言文愚人食盐的答案
1. 纯孝之报阅读答案
是这个吗
原文 昔有愚者,适友人家,与主人共食。嫌淡而无味。主人既闻,乃益盐。食之,甚美,遂自念曰:“所以美者,缘有盐故。”薄暮至家,母已具食。愚人曰:“有盐乎?有盐乎?”母出盐而怪之,但见儿唯食盐不食菜。母曰:“安可如此?”愚人曰:“吾知天下之美味咸在盐中。”愚人食盐不已,味败,反为其患。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唯无益,反害之。
从前,有一个愚笨的人,到朋友家去做客。主人就请他吃饭。可是他尝了几样主人烧的菜肴以后,都觉得味道太淡。主人听罢,立刻在菜里加上一些盐。他吃了后,觉得菜肴十分美味。于是他有了一个想法:因为有了盐,所以菜美味。靠近傍晚回到家,母亲已经准备好饭菜。他说:“有盐吗?有盐吗?”母亲拿出盐觉得这件事很奇怪,但是看见自己儿子只吃盐不吃饭菜。母亲说:“怎么可以这样?”愚人说:“我知道天下的美味尽在盐中。”愚人吃盐不停,口味败坏,反而变成他的祸害。天下的事情都一样,过了就不仅没有好处,反而会弄巧成拙。
2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⑴母好食铛底焦饭 ⑵袁府君即日便征
24凭借注释,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每煮食,辄贮录焦饭,归以遗母。
25请就选文写一句富有文采的读后感言。(2分)
参考答案:
23.⑴吃 ⑵出征
24.每次煮饭,(陈遗)就把焦饭收存起来,带回家给母亲吃。
25.示例一:焦饭有情,孝心无价。 示例二:至孝的故事就像故乡的小河永远流淌在我的心中。
2. 愚人食盐 阅读答案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主人闻已,更为益盐。既得盐美,便自念言:“所以美者,缘有盐故。少有尚尔,况复多也。”愚人无智,便空食盐。食已口爽,返为其患。
(选自《百喻经》)
2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昔有愚人 ②既得盐美 ③少有尚尔 ④返为其患
24.翻译下面句子。(2分)
主人闻已,更为益盐。
25.这则短文的寓意是(2分)
参考答案:
23.(4分)(1)从前 (2) 已经(3)尚且(4)同“反”,反而
24.(2分)主人听了,再给他加些盐。
25.(2分)任何事物,超过一定的限度,好事便会变成坏事。干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限度,恰到好处时美妙无比,一旦过头就会走向反面,哪怕是好事也会给弄得很糟。真理再向前跨越一步,就变成了谬误
3. 愚人食盐文言文昔有愚人,至于人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主人闻已,更为益盐.既得盐美,便自念言:“所以美者,缘有盐故.少有尚尔,况复多也?”愚人无智,使空食盐.食已口爽,返为其患. 从前,有一个愚笨的人,到朋友家去做客.他就和主人一起吃饭,他就觉得味道太淡.主人听了之后,立刻在菜里加上一些盐.他吃了后,感觉这菜肴十分美味.于是他对自己说:“之所以菜的味道好,是因为有了盐.加少许一点尚且这样好吃,多放些不是更好吃吗?”愚人没有智慧,空口吃盐,吃得以后口味败坏,反而让盐变成他的祸害.。
4. 愚人食盐 文言文经典阅读300题原文
昔⑦有愚人,适友人家,与主人共食,嫌淡而无味。主人既闻,乃益①盐。食之,甚美②,遂自念曰:“所以美者,缘③有盐故。”薄暮至家,母已具食。愚人曰:“有盐乎?有盐乎?”母出盐而怪之,但见儿唯食盐不食菜。母曰:“安可如此?”愚人曰:“吾知天下之美味咸在盐中。”愚人食盐不已,味败,反为其患④。天下之事皆然⑤,过则非唯⑥无益,反害之。
译文
从前,有一个愚笨的人,和主人一起吃饭。主人就请他吃饭。可是他尝了几样主人烧的菜肴以后,都觉得味道太淡。主人听罢,立刻在菜里加上一些盐。他吃了后,觉得菜肴十分美味。于是他有了一个想法:因为有了盐,所以菜美味。靠近傍晚回到家,母亲已经准备好饭菜。他说:“有盐吗?有盐吗?”母亲拿出盐觉得这件事很奇怪,但是看见自己儿子只吃盐不吃饭菜。母亲说:“怎么可以这样?”愚人说:“我知道天下的美味尽在盐中。”愚人不停吃盐,口味败坏,反而变成他的祸害。天下的事情都一样,过了就不仅没有好处,反而会弄巧成拙。
注释
1、益:增加
2、甚美:(味道)很美。甚:十分,非常
3、缘:因为
4、患:害
5、然:这样
6、唯:只
7、昔:从前
8、适:到。去
9、乃:于是就
10、故:原因
11、薄暮:黄昏
12、具:准备、置办
13、出:拿出
14、怪:对。感到奇怪
15、安:怎么
16、咸:尽,全部都
17、已:停止
18、味败:口味败坏
19、为:成为
20、皆:一样
21、非唯:不仅
22、益:好处,益处
23、之:指代自己
24、反:反而
25、所以:……的原因
文言知识:
适。“适”是个多义词,指“恰巧”,“正值”,“安逸”,也可指“到”,“到。。去”。上文“适友人家”,意为到友人家去。又“适江南”,意为到江南去;“同适故乡”,意为一同到故乡去[1]
主旨句
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唯无益,反害之。
启示
干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限度,恰到好处时美妙无比,一旦过头就会走向反面,哪怕是好事也会给弄得很糟。所以,凡事均有度,过犹不及。
5. 文言文愚人食盐的翻译原文:
昔有愚人,适友人家,与主人共食。嫌淡而无味。主人既闻,乃益盐。食之,甚美,遂自念曰:“所以美者,缘有盐故。”薄暮至家,母已具食。曰:“有盐乎?有盐乎?”母出盐而怪之,但见儿惟食盐不食菜。母曰:“安可如此?”愚人曰:“吾知天下之美味咸在盐中。”愚人食盐不已,味败,返为其患。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
译文:
简易版:
从前有个愚蠢的人到了别人家里,主人便请他吃饭。这人觉得主人的菜淡而无味,主人听说后,便加了些盐。加盐之后菜的味道鲜美,这人便想:“菜的味道鲜美,是由于加了盐,加少许一点便这样好吃,多放些岂不更好吃吗?”这人真是愚蠢到了极点,便不要菜,只吃盐。空口吃盐吃得口味败坏,结果反为盐所害。
具体版:
从前,有一个愚不可及的人,到朋友家去做客。主人热情地款待他,请他吃饭。可是他尝了几样菜肴以后,都觉得味道太淡,不好吃,难以下咽。
主人闻过即改,立刻在菜里加上一些盐,请他再尝。果然,这些菜加了盐之后,味道十分鲜美,顿使他的食欲大增。为此,愚人在私下里暗自琢磨:“这些菜在没放盐时,淡而无味;后来只是因为加了一点点盐,就变得这么可口耐嚼。如果我能多吃些盐,那味道不就会更好了吗?”
于是,这个愚蠢的人在回到家里以后,就什么东西也不吃,一天到晚总是空着肚子拼命地吃盐。这样一来,他不仅没能吃出鲜美的味道,反而把正常的味口也吃败坏了。美味的盐最终竟成了他的祸害。
缘:因为,由于.
返:通"反",反而.
寓意: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干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限度,恰到好处时美妙无比,一旦过头就会走向反面,哪怕是好事也会给弄得很糟。真理再向前跨越一步,就变成了谬
6. 语文 文言文 “愚人食盐”出自《百喻经》。
昔有愚人,适友人家,与主人共食,嫌淡而无味。主人即闻,乃益盐。
食之,甚美。遂自念曰:“所以美者,缘有盐故。”
愚人曰:“有盐乎?有盐乎?”母出盐而怪之,但见儿唯食盐不食菜。母曰:“安可如此?"愚人曰:“吾知天下之美味咸在盐中。”
愚人食盐不已,味败,便空食盐。反为其患。
天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译文:从前有一个愚人,到别人家去作客。
主人端出食物来,他嫌淡而无味。主人听罢,便为他添了点盐进去。
愚人尝到了盐的美味,便想:味道之所以这么好,是因为有盐的缘故。愚人说:“有盐吗?”母亲拿出盐但是对这感到很奇怪,只看见儿子只吃盐不吃菜。
母亲说:“怎么能这样?”愚人说:“我知道天下的美味都在盐中。”愚人不停止地吃盐,把口味败坏了,反倒成为他的坏处。
天下的事都是对的,过了就没有好处了,反倒不好。
7. 文言文愚人食盐原文出自《百安经》中的第一个故事“愚人吃盐”,即: 原文内容: 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
主人闻已,更为益盐。既得盐美,便自念言:“所以美者,缘有盐故,少有尚尔,况复多也!” 愚人无智,便空zhidao食盐。
食已口爽,返为其患。譬彼外道,闻节饮食,可以得道,即便断食,或经七日,或十五日,徒自困饿,无益于道。
如彼愚人,以盐美故,而空食之,致令口爽,此亦复尔。 原文大意: 有一个愚人到别人家里做客,主人请他内吃饭,他嫌口味太淡不好吃。
主人听了以后,便加了一点盐,愚人吃了后觉得味美好吃,就自己念叨说:“食物的美味,原来是因为盐的缘故,一点尚且味道鲜美,更何况再加多了呢?”于是就空口光吃盐。他吃完了,觉得口舌颤抖,苦不堪言。
就好像外道中的那些人一样,听人家说节制饮食可以得到真理,于是便断绝了食物。有的断食七天,有的断食十五天,不管断食多久,只是徒然造成自己的饥饿困苦,对修道没有一点帮助。
这就如同愚人以为盐是美味的来源,只吃盐是一样的。然而,(只吃盐)除了使嘴巴痛苦,毫无益处。
外道断食和修道无关,这也是同样的道理。 注:益盐:添加盐;口爽:嘴巴麻木,失去味觉;容外道:指佛法之外的其他方式;复尔:同样如此。
8. 文言文愚人食盐的翻译最低0.27元开通文库会员,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 *** 亚 文言文翻译《愚人食盐》篇一:文言文翻译《愚人食盐》昔有愚人,至于他家。
主人与食,嫌淡无味。主人闻已,更为益盐。
既得盐美,便自念言:“所以美者,缘有盐故。少有尚尔,况复多也?”愚人无智,便空食盐。
食已口爽,反为其患。注释字词更:改变闻已:听罢益:增加所以:表原因缘:因为空:空口薄暮:靠近傍晚具:准备好,准备口爽:口味败坏昔:从前译文从前,有一个愚笨的人,到朋友家去做客。
主人就请他吃饭。可是他尝了几样主人烧的菜肴以后,愚蠢的人都觉得味道太淡。
主人听了之后,立刻在菜里加上一些盐。他吃了后,感觉这菜肴十分美味。
于是他对自己说:“之所以菜的味道好,是因为有了盐。”靠近傍晚天快黑时,他才回到家,母亲已经准备好饭菜。
他说:“有盐吗?有盐吗?”母亲拿出盐,觉得很奇怪,只见看见自己儿子吃盐不吃饭菜。母亲说:“怎么可以这样?”愚人说:“我知道天下的美味都在盐中。”
愚人吃盐不停,吃得以后口味败坏,反而变成他的祸害。天下之理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适。
“适”是个多义词,指“恰巧”,“正值”,“安逸”,也可指“到”,“到。
去”。上文“适友人家”,意为到友人家去。
又“适江南”,意为到江南去;“同适故乡”,意为一同到故乡去。道理干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限度,恰到好处时美妙无比,一旦过头就会走向反面,哪怕是好事也会给弄得很糟。
真理再向前跨越一步,就变成了谬误。返通“反”,是通假字,意为“反而,反倒”。
篇。
急: 禅的故事及感悟
一、文征明习字选自《书林纪事》
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阅读训练
1.解释下面句中加线的词
①书遂大进( ) ②平生于书 ( ) ③或答人简札( )( )
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
3. 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
答:
二、铁杵磨针
原文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注:[媪](ǎo)年老的妇人。[杵](chǔ)棒槌。[卒业]完成学业
阅读训练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去:去( ) 方( ) 欲 ( ) 还: ( )
2、解释下列句子中"之"字各指代什么
1)问之,曰:"欲作针。"( )
2)学而时习之( )
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答:
4.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答:
三、日攘一鸡
原文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 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注解①攘:这里是偷窃的意思
阅读训练
1、解释加点字:
是非君子之道( )( )以待来年然后已( )
2、翻译下面句子(4分)
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
译文:
是非君子之道
译文:
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译文:
四、薛谭学讴
原文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注解①讴:这里是歌唱。②饯行于郊衢:饯,设宴送行。郊衢,郊外的大道边。③抚节悲歌:抚节,打着节拍。④薛谭乃谢求反:谢,道歉。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未穷青之技( )②秦青弗止( )③响遏行云( )
2.翻译: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
译文:
4.这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
答:
5.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
答:
五、眉、眼、口、鼻四者,毕有神①也。一日,口为鼻曰:“尔何能,而位居吾上?”鼻曰:“吾能别香臭然后子可食故吾位居汝上。”鼻为眼曰:“子有何能,而位在我上也?”眼曰:“吾能观美恶,望东西,其功不小,宜居汝上也。”鼻又曰:“若然,则眉有何能,亦居我上?”眉曰:“我也不能与诸君厮②争得,我若居眼鼻之下,不知你一个面皮安放那里?” (选自罗烨《醉翁谈录》) [注释] ① 神:灵性。 ② 厮:相互。
1.请用“ / ”给下面句子断句(两处)。
吾 能 别 香 臭 然 后 子 可 食 故 吾位 居 汝 上。
2.下列句子中的“为”与例句中的“为”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一日,口为鼻曰:“尔何能,而位居吾上?”
A. 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B.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C. 不足为外人道也。 D. 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
3.翻译。若然,则眉有何能,亦居我上?
4.通读全文后,你从眉、眼、口、鼻之争中得到什么启示?
六、愚人食盐
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主人闻已,更为益①盐。既得盐羹,便自念言:“所以羹者,缘有盐故。况复多也?”愚人无智,便空食盐。盐已口爽②,返③为其患。(《百喻经》) [注释]①益:增加。②爽:败坏(口味)。③返:同“反”,相反。
1.解释画线词语。
(1)主人与食 (2)缘有盐故
2.愚人发现食物因盐好吃之后,做了什么事?
3.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总结出这则笑话蕴含的道理。
七、处之不易①?
殷仲堪②既为荆州,值水俭③。食常五碗,盘外无余肴。饭粒脱落盘席间,辄拾以啖之。虽欲率物④,亦缘其性真素⑤。每语子弟云:“勿以我受任方州⑥,云我豁⑦平昔时意,今吾处之不易。贫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捐其本?尔曹⑧其存⑨之!” (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解] ①处:居于高位;易:改变。②殷仲堪:人名。③俭:荒年。④率物:为人表率。⑤素:朴素。⑥受任方州:受命担任大州刺史。⑦豁:抛弃。⑧尔曹:你们。⑨存:谨记。
1.解释画线的词。
(1)辄拾以啖之 ( ) (2)盘外无余肴 ( )
(3)亦缘其性真素 ( ) (4)勿以我受任方州( )
2.翻译。殷仲堪既为荆州,值水俭。 ?
3.文中“贫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捐其本”,可解释为:安于清贫是读书人的本份,哪能攀上高枝,就把树干抛弃了呢?这句话给你怎样的启示?
八、 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羡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1.选出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邴原少孤:失去父亲 B. 一则羡其不孤:羡慕
C. 二则羡其得学:代词,自己 D.师恻然曰:悲伤或同情的样子。
2.翻译。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3.短文写了两个人物,邴原和老师,请任选其中的一个人物,说说你对他的看法。
九、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每一篇到,欧阳公①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一日与棐②论文及坡,公叹曰:“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③也!”崇宁、大观④间,海外诗⑤盛行,后生不复有言欧公者。是时朝廷虽尝禁止,赏钱增至八十万,禁愈严而传愈多,往往以多相夸。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⑥,而人或谓之不韵⑦。(选自《江西古文精华丛书 笔记卷》
[注释:①欧阳公:指欧阳修。②棐(fěi):欧阳修的儿子欧阳棐。③更不道著我:再也不谈论我,不传诵我的名声了。④崇宁、大观:宋徽宗年号。⑤海外诗:指苏轼被贬海南时所作的诗。⑥气索:气短。⑦不韵:不雅。
1.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
落 笔 辄 为 人 所 传 诵
2.解释加点词。
(1) 前后类如此( ) (2)是时 ( ) (3)往往以多相夸( )
3.翻译。
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
4.你怎样理解“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也!”这句话的含义。
5.文段表现苏轼诗文的成就,在写法上有怎样的特点?
6.从“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这句话中你感受到欧阳修怎样的品格?
六一居士传 (节选) 欧阳修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①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 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客笑曰:“子欲逃名②者乎?而屡易其号。……”居士曰:“吾因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
[注释]①颍水:地名。②逃名:不求名声,避名而不居。
1、“屡易其号”中“屡”的意思是:
2、“六一居士”中“六一”具体指什么?
3、欧阳修为什么在“既老而衰且病”的境况下将自己的号更为“六一居士”?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①,芒芒然归②,谓其人曰:“今日病矣③!予助苗长矣④!”其子趋而往视之⑤,苗则槁矣⑥.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注释]
①闵(mǐn)同“悯”,担心,忧虑。长(zhǎng)生长,成长,揠(yà)——拔。
②芒芒然——疲倦的样子。 ③病——精疲力尽,是引申义。 ④予——我,第一人称代词。 ⑤趋——快走。往——去,到..去。⑥槁(gǎo)——草木干枯。
1.解释:揠( ) 归( ) 谓( ) 益( )
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寓意?
参考答案:
一、文征明习字选自《书林纪事》
①书遂大进(终于 ) ②平生于书 ( 对于) ③或答人简札(有时 )(书信 )
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 稍微有些不满意,一定再三修改,不满足。
3. 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答: 文征明勤奋习字,获得很大的进步。
二、铁杵磨针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去:(离开 ) 方:(正 ) 欲 ( 想要) 还: ( 回去)
2、解释下列句子中"之"字各指代什么
1)问之,曰:"欲作针。"( 老妪) 2)学而时习之(以前的知识 )
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答: 李白被老妇人感动了,回去完成了学业。4略
三 日攘一鸡一、解释加点字: 1、(这 )( 做法)2、已( 停止)
翻译下面句子(4分)译文:现在有个人每天偷邻居家的鸡 。2:这不是君子的行为 。
3、译文:请让我减少偷鸡的数量,每月偷一只鸡,来等待第二年再停止 。
(四)薛谭学讴
1.①未穷青之技(学尽 )②秦青弗止(不 )③响遏行云(遏止 )
2.译文:薛谭向秦青学习演唱的本领,他没有学尽秦青的技艺,自认为把师傅的本领完全学尽了 。 4.答:学习没有止境,要谦虚好学,不能够浅尝辄止 。
5.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
有,薛谭知错就改,马上向师傅道歉,并且留下来继续学习,这些都值得我们学习。
五、 《眉、眼、口、鼻》1.吾能别香臭/然后子可食/故吾位居汝上。2. C 3.如果这样,那么眉毛有什么本领,也在我上面呢? 4.示例:在现实生活中,不要过分强调自己的能力,只有把自己置于群体之中,在团结和谐的集体中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六、《愚人食盐》1.(1)给 (2)原因2.愚人发现食物因盐好吃之后就空口吃盐。3.做事要把握尺度,不能走极端;认识事物不能一知半解。(答出其中任意一点即可)
七、《处之不易》1.啖:吃。肴:莱。其:他。以:因为。2.殷仲堪刚任(做)荆州刺史,正赶(遇或碰)上水灾荒年3.人不能因为身份地位的变化而改变原来的品行、志向
八、《邴原少孤》1.C.2.略3.言之有理即可
九、《东坡诗文》1.落笔/辄为人所传诵 2.(1)像 (2)这 (3)夸耀(炫耀) 3.士大夫没(熟)读过苏东坡诗文的,便觉得没面子(气短)。4.表现欧阳修对苏东坡的赏识,认为苏东坡的文学成就和名声将超过自己。5.文段主要从侧面来表现苏东坡的成就。6.开阔的胸襟。
十、《六一居士传》1、多次2、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一翁。(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归纳)3、聊以志吾之乐尔。(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归纳)
译文 古时候宋国有个人,嫌禾苗长得太慢,就一棵棵的往上拔起一点,回家还夸口说:“今天我帮助苗长了!”他儿子听说后,到地里一看,苗都死了。天下不助苗生长的人实在很少啊。以为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妄自帮助它生长的,就像拔苗助长的人,非但没有好处,反而危害了它。
拔 归家,回家 ,对……说 益处,好处寓意客观事物的发展自有它的规律,纯靠良好的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很可能效果还会与主观愿望相反。这一寓言还告知一具体道理:"欲速则不达"。
以百喻经中 愚人食盐 为话题写一篇800字的议论文
读懂禅的故事,感悟人生平常心
将禅的启示用平常心解读一番,有了平常心,就有了一份可贵的平静、一份淡定的心态。
从前有座山,
山里有座庙,
庙里两个和尚讲故事……
弟子问慧海禅师:“师父,您到底有何与众不同之处,活得如此潇洒自在?”
慧海回答道:“就是困了睡觉,饿了吃饭;吃得心安,睡得放松。”
弟子大吃一惊道:“这似乎没什么与众不同,每个人都这样的呀。”
慧海笑着说:“并不是这样。我吃饭的时候就是吃饭,睡觉的时候就是睡觉,什么也不多想,所以吃得舒坦,睡得安心。而世间芸芸众生,吃饭的时候多为琐事烦恼,睡觉的时候又寻思着算计别人,怎么能活得轻松自在呢?”
弟子听完之后感悟道:“如此看来,平常的生活守住一份平常心,就是真正的禅。”
禅非深不可测的玄机,只是普通人的平常心态而已,就是吃饭好好吃,睡觉好好睡,做事认真做,为人不计较。
人生总有苦乐两面。太苦了,要常唤起内心的快乐;太乐了,要常想人生苦的一面。将禅的启示用平常心解读一番,有了平常心,就有了一份可贵的平静、一份淡定的心态。
佛道:禅的故事
1. 庄周梦蝶
小和尚向禅师请教快乐之事,禅师对他讲了一个故事:
有一天黄昏,庄周一个人来到城外的草地上,他很久都没有这样放松了,他一直被迫在痛苦中生活,因为没有人能够真正了解他。他必须强迫自己摒除杂念,因为只有那样他才能不去想别的事情,完全沉浸在自己的生活状态中。
他仰天躺在草地上,闻着青草和泥土的芳香,尽情地享受着,不知不觉就睡着了。他做了一个梦,在梦中,他变成了一只蝴蝶,身上色彩斑斓,在花丛中快乐地飞舞。上有蓝天白云,下有金色的土地,还有和煦的春风吹拂着柳絮,花儿争奇斗艳,湖水荡漾着阵阵涟漪……他沉浸在这种美妙的梦境中,完全忘记了自己。
突然,他醒了过来,完全不能区分现实和梦境。当他认识到这只是一个梦的时候,他说:“庄周还是庄周,蝴蝶还是蝴蝶。”
很长时间以后,他终于幡然醒悟:原来那舞动着绚丽的羽翅、翩翩起舞的蝶儿就是他自己。然而现在他还是原来的庄周,和原来没有任何的变化,只不过现在,他的心态和原来不一样了。但就是享受那片刻的梦境,对他来说也是一种莫大的幸福。
禅师说:“一只小小的蝴蝶飞入了庄周的心。这样的小事也能让他快乐,还有什么事能让他忧愁呢?”小和尚听完禅师的话,终于明白了快乐的道理。
生活禅理1 人生处处有快乐
2. 禅师送饼子
龙潭崇信禅师未出家前在道悟禅师的寺旁摆了一个摊,靠卖饼子为生,生活十分贫困,连住的地方都没有,天黑了就在别人的屋檐下睡觉。
道悟禅师见他生活如此艰苦,就把寺中的一间小屋让出来给他住,崇信为了感谢道悟禅师,每天送给道悟禅师10个饼子。每当崇信送饼子给道悟禅师的时候,道悟禅师总是非常高兴地收下了,等崇信回去了,道悟禅师就叫人从10个饼子中取出一个还给崇信。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了两天时间。
两年后,崇信终于忍耐不住了,他问道悟禅师:“我既然送你饼子,你为什么要每天还我一个呢?你这样做是因为看不起我吗?”
道悟禅师听了他的话,向他解释道:“你能每天送我10个,我为什么不能每天换你一个呢?”
崇信辩道:“我既然能每天送你10个,难道还在乎你还给我的这一个吗?”
道悟禅师哈哈大笑说:“我不嫌你的10个多,难道你嫌我的一个少吗?”
这几句话让崇信顿有所悟,从此以后他决定出家,不在沉迷在世俗的笼罩之下了,他要去寻找真正的禅理,来诠释生命的真正意义。
道悟禅师说道:“一生十,十生百,百生千万,万物皆从一而生。”
崇信应道:“一生万物,万物皆一!”
生活禅理2 万物皆从一而生
3. 求子杀子
有一位中年妇女,曾经养育了一个儿子,还想再生一子,苦于不知求子的方法。她问其他的女人:“谁有本领使我能再生养一个儿子?”
女人中有一位老夫人,回答她说:“我可以使你心想事成,再生一个儿子。但是,你必须去行祀天之礼。”
她见有希望,忙不迭地又问老妇人,“祀天只礼一定要行的,但以何物来做祀品呢?”
老妇人不紧不慢地告诉她:“把你儿子杀死,取其血以祀天,肯定可以再生几个儿子。”
这位中年妇女信以为真,求子心切,准备杀死她的儿子来祀天。一位禅师知晓此事,忍不住嘲笑地说:“世界上也真还有这样的愚人,傻到这种地步,为了求生一子,为了一个未出生的儿子,而去杀死身旁活着的儿子。”
愚蠢的人就是这样,为了转瞬即逝的快乐,竟然作茧自缚,自投火坑。他们正在做着形形色色损理害己的事情。却又痴心地以为这是去往净土西天的途径。
生活禅理3 不要为了转瞬即逝的快乐而作茧自缚
4. 佛就是自我
有一次,一位学僧问惟宽禅师:“狗有佛性吗?”
惟宽禅师答道:“狗是有佛性的。”
“马有佛性吗?”
“马是有佛性的。”
“为什么这些动物都有佛性呢?”
“因为它们都是众生,众生均有佛性。”
“既然这样,那么你有佛性吗?”
“我没有佛性。”
“那为什么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而你没有?”,
“因为我不是你所说的众生。”
“你不是众生,是佛吗?”
“我不是佛。”
“那你究竟是什么?”
“我不是一个‘什么’!”
“佛性到底是什么?是我们能看,或是能想到,或是能感觉到的吗?”
“什么也不能,只能悟到。”
惟宽禅师反过来问学僧:“荒天没有水,瘠田没有肥,能耕吗?”
学僧答道:“不能。”
“往荒田里注水,往瘠田上施肥,就一定能种出粮食吗?”
“恐怕不能吧!”
“香里有没有佛?油里有没有佛?”
“没有。”
“买香油,买油烧能烧出佛吗?”
“当然不能!佛到底是什么?”
惟宽禅师最后说:“真正的佛,是一种澄静的智慧,一种明亮的作为,不是烧香磕头就能得到的。事事妙圆,处处空寂,无争执,无欲望,一切都可以放下或者牺牲。这就是真佛!自我就是佛,佛就是自我。”
生活禅理4 肯定自我就是真我
5. 敬钟如佛
有一天,奕尚禅师从禅房中出来就听到阵阵悠扬的钟声,禅师立刻被那种与众不同的钟声吸引了,他仔细聆听,神态极其专注。钟声停了以后,他向侍者询问道:“今天早上敲钟的人是谁?”
侍者回答道:“他是新来的,才来了没几天。”
奕尚禅师说:“你去把他找来,我有话要问他。”那个新来的和尚来了,奕尚禅师问道:“今天早上你敲钟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心情呢?”
他回答道:“没有什么特别的心情,只是为了当一天和尚敲一天钟。”
奕尚禅师道:“我看不是这样的,敲钟的时候你一定是想着什么,否则,你不会敲出这样的钟声的。我仔细听过了,今天的钟声格外高贵响亮,只有真心向佛的人才能敲出这样的声音。”
小和尚想了想然后说到:“我没有刻意要想着什么,在我还没有出家以前,我的老师告诉我说:‘做什么事都要用心,打钟的时候想到的只能是钟,因为钟即是佛,只有虔诚、斋戒、敬钟如佛,才配去敲钟。’”
奕尚禅师面露喜色,提醒他道:“敲钟是这样的,做任何事也要这样。要保持今天早上敲钟的禅心,以后你的前途一定不可限量。”
这位小和尚从此事事恭谨,无论做任何事都牢记禅师的教诲,保持敲钟的禅心,终于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他就是后来的悟由禅师。
生活禅理5 凡事用心定可成功
6. 佛祖与侍者
有个人为南阳慧忠国师做了30年的侍者,慧忠国师看他一直任劳任怨,忠心耿耿,所以想要对他有所报答,帮助他早日开悟。
有一天,慧忠国师像往常一样喊道:“侍者!”
侍者听到国师叫他,以为慧忠国师有什么事要他帮忙,于是立刻回答道:“国师!要我做什么事吗?”
国师听到他这样的回答感到无可奈何,说道:“没什么事要你做的!”
过了一会,国师有喊道:“侍者!”
侍者又是和第一次一样的回答。
慧忠国师又回答他道:“没什么事要你做!”
这样反复了几次以后,国师喊道:“佛祖!佛祖!”
侍者听到慧忠国师这样喊,感到非常不解,于是问道:“国师!您在叫谁呀?”
国师看他愚笨,万般无奈地启示他道:“我叫的就是你呀!”
侍者仍然不明白地说道:“国师,我不是佛祖,而是你的侍者呀!你糊涂了吗?”
慧忠国师看到他如此不可教化,便说道:“不是我不想提拔你,实在你太辜负我了呀!”
侍者回答道:“国师!不管到什么时候,我永远都不会辜负你,我永远是你最忠实的侍者,任何时间都不会改变!”
慧忠的眼光暗了下去。有的人为什么只会应声,被动?进退都跟着别人走,就不会想到自己的存在!难道他不能感觉自己的心魂,接触自己的真正的生命吗?
慧忠国师道:“还说不辜负我,事实上你已经辜负我了,我的良苦用心你完全不明白。你只承认自己是侍者,而不承认自己是佛祖,佛祖与众生其实并没有区别。众生之所以为众生,就是因为众生不承认自己是佛祖。实在是太遗憾了!”
生活禅理6 失败是因为自己轻视自己
7. 磨砖与静坐
马祖是怀让禅师的弟子,他在般若寺修行的时候,整天盘腿静坐,冥思苦想,希望有一天能修成正果。有一次,怀让禅师路过禅房,看见马祖坐在那里神情专注,便向弟子问道:“你这样是在做什么?”
马祖马上起身答道:“我在修行,我想成佛。”
怀让禅师听他这样说,就顺上从地上捡起一块砖,然后在一块平滑的上头上磨了起来,神情是那么的专注和坚毅,和马祖的神情是一样的,有一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感觉。
马祖非常疑惑地问道:“禅师,你在做什么呀?”
怀让禅师答道:“我在磨砖呀,难道你看不见我在做什么吗?”
马祖又问:“磨砖有什么用呢?”
怀让禅师说:“我在磨砖,我想把它磨成镜子。”
马祖说:“砖本身是没有光的,就算磨得再平,它也不会成为镜子的,你就不要在这上面浪费时间了。”
怀让禅师就说:“砖不能磨成镜子,静坐又怎么能够成佛呢?”
马祖惭愧地问道:“弟子愚笨,请师傅指点,怎么才能成佛呢?”
怀让答道:“有一个人在赶车,可是那个车子就是不走,于是他就拿起鞭子拼命地打车,马儿在那里低着头吃草,车子还是不动。你说是应该打车,还是应该打马儿呢?”
马祖终于醒悟了:“坐禅只是成佛的一种手段,若想真正地成佛,只坐禅是没有用的,而是要从心里面感悟。”
生活禅理7 不追求形式 要真正理解
8. 寻找钻石
有一个叫哈费特的人做了一个梦,梦里有一个老僧告诉他说:“如果你能够找到第一块钻石,你将得到整个钻石矿!钻石就在淌着白沙的河里。”
第二天早上醒来,他的脑子里都是钻石的影子。
于是,哈费特把他所有的家产全部换成了钱,然后就走上了寻找钻石的路。他风餐露宿,在外面找了很多年,当一切希望都泯灭的时候,他自杀了。
买下哈费特房子的那个人,有一次在后院的河水中洗衣服。太阳照过来,河里的沙子突然变成了白色的,河沙中有什么东西在闪闪发光,他挖出来一看,原来是一块天然的钻石。于是他就拿来铁锹和筛子,把河水中的沙子全部挖了出来,用筛子筛过以后,各种大大小小的钻石纷纷呈现在他的面前,散发着耀眼的光芒。
那个人想:“哈费特辛辛苦苦地去寻找钻石,结果什么也没有得到,他哪里想得到,其实钻石就在他家的后院里!”
后来那个人把其中的几个大的钻石献给了维多利亚女王,女王封他作了大官,从此他过上了丰裕的生活。
生活中处处都有宝藏,关键在于你如何去发现它。很多的时候我们总是认为好的东西总在别人手中,不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旦失去了就后悔莫及了。
生活禅理8 钻石就在你家后院
9. 盲人的灯笼
有一个僧人走在漆黑的路上,因为路太黑,增人被行人撞了好几下。他继续向前走,看见有人提着灯笼向他走过来,这时候旁边有人说:“这个瞎子真奇怪,明明看不见,却每天晚上打着灯笼!”
僧人被那个人的话吸引了,等那个打灯笼的人走过来的时候,他便上前问道:“你真的是盲人吗?”那个人说:“是的,我从生下来就没有见到过一丝光亮,对我来说白天和黑夜是一样的。我甚至不知道灯光是什么样的!”
僧人更迷惑了,问道:“既然这样你为什么还要打灯笼呢?是为了迷惑别人,不让别人说你是盲人吗?”
盲人说:“不是的,我听别人说,每到晚上,人们都变成了和我一样的盲人,因为夜晚没有灯光,所以我就晚上打着灯笼出来。”
僧人感叹道:“你的心地多好呀!原来你是为了别人!”
盲人回答说:“不是,我为的是自己!”
僧人更迷惑了,问道:“为什么呢?”
盲人答道:“你刚才过来有没有被人碰撞过?”
僧人说“有呀,就在刚才,我被两个人不留心碰到了。”
盲人说:“我是盲人,什么也看不见,但我从来没有被人碰到过。因为我的灯笼既为别人照了亮,也让别人看到了我,这样他们就不会因为看不见而碰我了。”
僧人顿悟,感到道:“我辛苦奔波就是为了找佛,其实佛就在我身边啊!”
生活禅理9 点灯照亮别人更照亮自己
10. 禅师与强盗
一个年轻人去拜访一位住在大山里的禅师,他们讨论关于美德的问题。这时候,一个强盗也找到了禅师,他跪在禅师面前说:“禅师,我的罪过太大了,很多年来我一直寝食难安,难以摆脱心魔的困扰,所以我才来找你,请你为我澄清心灵。”
禅师对他说:“你找我可能找错人了,我的罪孽可能比你的更深重。”
强盗说:“我做过很多坏事。”
禅师说:“我曾经做的坏事肯定比你还要多。”
强盗又说:“我杀过很多人,闭上眼睛我就能看见他们的鲜血。”
禅师回答说:“我也杀过很多人,我不用闭上眼睛就能看见他们的鲜血。”
强盗说:“我做的一些事简直没有人性。”
禅师回答:“我都不敢想那些以前我做的那些没有人性的事。”
强盗听禅师这么说,就用一种鄙夷的眼神看了看禅师,说:“既然你是这么一个人,为什么还在这里自称为禅师,还在这里骗人做什么!”于是他起身轻松地下山去了。
年轻人在旁边一直没有说话,等到那个强盗离去以后,满脸疑惑地向禅师问道:“你为什么要这样说,我很了解你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一生中从未杀生。你为什么要把自己说成是十恶不赦的坏人呢?难道你没有从那个强盗的眼中看到他已经对你失去信任了吗?”
禅师说到:“他的确已经不信任我了,但是你难道没有从他的眼睛中看到他如释重负的感觉吗?还有什么比这样更能让他弃恶从善呢?”
年轻人激动地说:“我终于明白了什么叫做美德!”
远处传来那个强盗欢乐的叫喊声:“我以后再也不做坏人了!”这个声音响彻了山谷。
生活禅理10 让别人因自己而感到快乐
11. 克契的谦让
克契到佛光禅师那里学禅也有好一段时间了,由于个性客气,遇事总会想办法自己打理,尽可能不麻烦别人,就连修行,也是一个人闷着头默默地进行。
一天,佛光禅师问他说:“你来我这儿也有12个年头了,有没有什么问题?要不要坐下来聊聊?”
克契连忙回答:“禅师您已经很忙了,学僧怎好随便打扰呢?”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一晃眼,又是三个秋冬。
这天,佛光禅师在路上碰到克契,又有意点他,主动问道:“克契啊!你在参禅修道上可有遇到些什么问题吗?有的话就要开口问。”
克契答道:“禅师您那么忙,学僧不好耽误您的时间!”
一年后,克契经过佛光禅师禅房外,禅师再对克契语道:“克契你过来,今天我有空,不妨进禅室来谈谈禅道。”
克契禅僧赶忙合掌作礼,不好意思地说:“禅师很忙,我怎能随便浪费您的时间?”佛光禅师知道克契过分谦虚,这样的话,再怎样参禅,也是无法开悟的,得采取更直接的态度不可了,所以当佛光禅师再次遇到克契的时候,便明白地对克契说:“学道坐禅,要不断参究,你为何老是不来问我呢?”
只见克契仍然应道:“老禅师,您忙!学僧实在是不敢打扰!”
这时,佛光禅师大声喝道:“忙!忙!我究竟是为谁在忙呢?除了别人,我也可以为你忙呀!”佛光禅师这一句“我也可以为你忙”的话,顿时打入了克契的心中。
谦逊固然是种美德,然而过度执著于谦逊,却可能使你错失了开悟的契机。
闭门苦思数年,也许不如与禅师的一席对谈,能使你茅塞顿开,恍然大悟。看来进退取舍的智能与节度,也是生活与修行的重要功课了。
生活禅理11 过度谦逊会失去机会
12. 丹霞禅师
丹霞禅师未出家时曾一度追求功名。有一天,有人对他说:“做官还不如做佛。”于是他就来到了马祖那里,请求他收留。
可是马祖禅师不肯收留他,对他说:“每个人都有因缘,你的因缘不在我这里,你还是到别的地方去吧!”于是,丹霞就来到了石头禅师那里,石头禅师收留了丹霞,命他每日做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一做就是好几年,丹霞从无怨言。
有一天,石头禅师命大家除草,让大家都回去拿除草的工具,可是丹霞却拿了一把剃刀。石头禅师看他已经开悟,便为其剃度。
过了一段时间,丹霞去见马祖,感谢他指点之恩。他直接进入大殿,骑在祖师的圣像上,众人大惊,急忙向马祖禀报。马祖出来看到他这样,欢喜地说,“我子天然!”从此,丹霞即以“天然”为名。
严冬的时候,大雪纷飞,天气异常寒冷,寺中没有足够的木材了,丹霞便把大殿上的木雕佛像丢入火种取暖。众僧纷纷斥责丹霞对佛大不敬!
丹霞说道:“我是在烧取舍利子,而不是在烧火!”
众人厉声斥责说:“木刻的佛像里怎会有舍利子?”
丹霞说:“既然是木头,拿来烧火又有何妨?”众人哑然。
有一天,下了一天的雨,雨刚停,丹霞禅师与另一位道友欲赶往某地,他们遇到一位美丽的女子,她穿着绸布衣服,系着丝质的衣带,没有办法走过那条泥泞的小路。
丹霞说:“来,我抱你过去。”然后就把那位女子抱过了小路。然后他们继续赶路,直到天黑时,道友才对丹霞说:“出家人不近女色,你的行为不检点,为什么要那么做呢?”
丹霞惊异地说:“什么?那个女人吗?我早就把她放下了,你还抱着吗?”
一切皆空
山冈铁舟到处参访名师。一天,他见了相国寺的独园和尚。
为了表示他的悟境,他颇为得意地对独园说道:“心、佛,以及众生,三者皆空。现象的真性是空。无悟、无迷、无圣、无凡、无施、无受。”
当时独园正在抽烟,未曾答腔。但他突然举起烟管将山冈打了一下,使得这位年轻的禅者至为愤怒。
“一切皆空,”独园问道,“哪儿来这么大的脾气?”
本文转自《中华励志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64)
有个新来的和尚对赵州说道:“我从长安来,横扛着一条拄杖,却不曾碰着一个人。”
赵州答道:“不是因为没人,是因为你的禅杖太短。”
和尚顿时就傻了眼。
(158)满了吗
一位学僧对无德禅师说:“禅师!在您座下参学,我感到已经够了,现在想告假云游四方。”
禅师问道:“够了是什么意思?”
学僧一本正经地答道:“够了就是满了,装不下去了。”
禅师说道:“那好吧。不过在你走之前,先帮我装一盆石子来吧!”
学僧很快就装了一大盆石子拿来。 l
禅师指着盆里的石子问学僧:“这一盆石子满了吗?”
学僧答道:“满了。”
禅师随手抓了好几把沙放进盆里,沙子渗进缝隙,并没有溢出来。
禅师问学僧道:“满了吗?”
“满了!”学僧肯定地说。
禅师又抓起一把石灰掺入盆里,石灰也没有溢出来。
禅师再问道:“满了吗?”
学僧想这回可放不下东西了吧,把我十足地说道:“满了!”
禅师顺手又再倒了一杯水下去,水也渗了下去。
“满了吗?”禅师又问。
(174)
多少重
苏东坡经常与照觉禅师论道,当谈及“情与无情,同圆种智”的话时,忽有省悟,做了“未参禅前”、“参禅时”、“参禅悟道后”三偈,以表心得。未参禅前的境界是: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到了参禅时,其心得是: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及至归来无一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及至参禅悟道以后,其心境是:
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
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
苏东坡自觉禅悟后,对佛法更是自视很高。曾听到荆南玉泉寺承皓禅师禅门高峻,机锋难触,非常不服。因此,他微服求见,想探究承皓禅师的禅功。刚见面,苏东坡就说道:“闻禅师禅悟功高,请问禅悟是什么?”
承皓禅师不答反问道:“请问尊官贵姓?”
苏东坡答道:“姓秤,乃秤天下长老有多重的秤!”
承皓禅师大喝一声,说道:“请问这一喝有多少重?”
苏东坡无以对答,礼拜而去。
百喻经文言文
一、文征明习字选自《书林纪事》
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1.解释下面句中加线的词
①书遂大进( ) ②平生于书 ( ) ③或答人简札( )( )
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
3. 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
答:
二、铁杵磨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注:[媪](ǎo)年老的妇人。[杵](chǔ)棒槌。[卒业]完成学业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去:去( ) 方( ) 欲 ( ) 还: ( )
2、解释下列句子中"之"字各指代什么
1)问之,曰:"欲作针。"( )
2)学而时习之( )
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答:
4.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答:
三、日攘一鸡
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 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①攘:这里是偷窃的意思
1、解释加点字:
是非君子之道( )( )以待来年然后已( )
2、翻译下面句子(4分)
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
译文:
是非君子之道
译文:
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译文:
四、薛谭学讴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①讴:这里是歌唱。②饯行于郊衢:饯,设宴送行。郊衢,郊外的大道边。③抚节悲歌:抚节,打着节拍。④薛谭乃谢求反:谢,道歉。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未穷青之技( )②秦青弗止( )③响遏行云( )
2.翻译: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
译文:
4.这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
答:
5.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
答:
五、眉、眼、口、鼻四者,毕有神①也。一日,口为鼻曰:“尔何能,而位居吾上?”鼻曰:“吾能别香臭然后子可食故吾位居汝上。”鼻为眼曰:“子有何能,而位在我上也?”眼曰:“吾能观美恶,望东西,其功不小,宜居汝上也。”鼻又曰:“若然,则眉有何能,亦居我上?”眉曰:“我也不能与诸君厮②争得,我若居眼鼻之下,不知你一个面皮安放那里?” (选自罗烨《醉翁谈录》) [注释] ① 神:灵性。 ② 厮:相互。
1.请用“ / ”给下面句子断句(两处)。
吾 能 别 香 臭 然 后 子 可 食 故 吾位 居 汝 上。
2.下列句子中的“为”与例句中的“为”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一日,口为鼻曰:“尔何能,而位居吾上?”
A. 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B.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C. 不足为外人道也。 D. 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
3.翻译。若然,则眉有何能,亦居我上?
4.通读全文后,你从眉、眼、口、鼻之争中得到什么启示?
六、愚人食盐
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主人闻已,更为益①盐。既得盐羹,便自念言:“所以羹者,缘有盐故。况复多也?”愚人无智,便空食盐。盐已口爽②,返③为其患。(《百喻经》) [注释]①益:增加。②爽:败坏(口味)。③返:同“反”,相反。
1.解释画线词语。
(1)主人与食 (2)缘有盐故
2.愚人发现食物因盐
愚人食盐的一道题目
1. 百喻经 昔有长者子 文言文翻译
原文及注释: 昔有大长者子,共诸(诸:众,许多)商人入海采宝。 此长者子善诵入海捉船(捉船:掌舵,驾船)方法,若入海水漩洑洄流矶(矶:水中岩石或石滩)激之处,当如是(如是:如此,这样)捉,如是正,如是住。语众人言:“入海方法,我悉(悉:全部)知之。” 众人闻已(已:了),深信其语。 既(既:已经)至海中,未经几时,船师遇病,忽然便死。时长者子即便代处。 至洄洑驶流(驶流:急流,湍急的水流)之中,唱(唱:大声报,大声念)言当如是捉,如是正。船盘回旋转,不能前进,至於宝所。举(举:全)船商人没(没:淹没)水而死。
从前有一个大富翁的儿子, 与一些商人一起到大海中采宝。这位.大富翁的儿子会背诵入海驾船的方法,如果船在海中行使到有旋涡、回流、礁石的地方,应该怎样驾驶怎样停靠。他就告诉大家说:“入海驾船的方法我全都知道。”大家听了都相信他的话。 船行使到了大海后没有多久,船师生病忽然死了,这时大富翁的儿子就代替死去的船师驾船。当船行使到有旋涡的急流中,他大声背诵如何驾船的方法,可是船只是在漩涡中打转,无法继续前进到达采宝的地方。满船人最终都落水而死。 百喻经·口诵乘船法而不解用喻
2. 昔有愚人,适友人家.文言文阅读答案愚人食盐(7分)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主人闻已,更为益①盐.既得盐羹,便自念言:“所以羹者,缘有盐故.况复多也?”愚人无智,便空食盐.盐已口爽②,返③为其患.(《百喻经》) [注释]①益:增加.②爽:败坏(口味).③返:同“反”,相反.14、解释画线词语.(2分)(1)主人与食 (2)缘有盐故15、愚人发现食物因盐好吃之后,做了什么事?(2分)16、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总结出这则笑话蕴含的道理.(3分)参考答案:14、(1)给 (2)原因15、愚人发现食物因盐好吃之后就空口吃盐.16、做事要把握尺度,不能走极端;认识事物不能一知半解.(答出其中任意一点即可)愚人食盐 (8分)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主人闻已,更为益盐.既得盐美,便自念言:“所以美者,缘有盐故.少有尚尔,况复多也.”愚人无智,便空食盐.食已口爽,返为其患.(选自《百喻经》)2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①昔有愚人②既得盐美 ③少有尚尔④返为其患24.翻译下面句子.(2分)主人闻已,更为益盐.25.这则短文的寓意是(2分) 参考答案:23.(4分)(1)从前 (2) 已经(3)尚且(4)同“反”,反而24.(2分)主人听了,再给他加些盐.25.(2分)任何事物,超过一定的限度,好事便会变成坏事.愚人食盐昔有愚人,适友人家,与主人共食.嫌淡而无味.主人既闻,乃益盐.食之,甚美,遂自念曰:“所以美者,缘有盐故.”薄暮至家,母已具食.曰:“有盐乎?有盐乎?”母出盐而怪之,但见儿惟食盐不食菜.母曰:“安可如此?”愚人曰:“吾知天下之美味咸在盐中.”愚人食盐不已,味败,反为其患.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选自《百喻经》1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⑴昔有愚人,适友人家( ▲ ) ⑵薄暮至家,母已具食 ( ▲ )20.给下面的句子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两处)(2分)天 下 之 事 皆 然 过 则 非 惟 无 益 反 害 之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愚人食盐不已,味败,反为其患.22.这则短文给你怎样的启示?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2分)参考答案:文言汉语网整理19. ⑴到⑵靠近 (2分,每空1分)20.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2分,断对一处给1分)21.愚人吃盐不停,吃得以后口味败坏,(美味的盐)反而变成他的祸害.(2分,意思符合即可)22.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干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限度,恰到好处时美妙无比,一旦过头就会走向反面,真理再向前跨越一步,就变成了谬误.(2分,意思符合即可)。
3. 求这篇古文的翻译和出处从前有一个愚人到朋友家做客,主人是饭菜招待他,但是饭菜有些淡没有什么味道,于是便告诉了主人,主人得知后就为他加了一些盐.愚人这时就感到加了盐的饭菜很香,便想:“这饭菜之所以会好吃是因为有盐的缘故,只是加了这么一点点就这么好吃更何况多呢?”于是这个愚人便空口吃盐.没想到刚刚吃到口中便觉得咸涩难吃,反倒觉得不好吃了.这就像外道,听说节食可以得道,便一下子不吃饭了,有节7天的,有节15天的.但是这样除了使自己受苦受饿对于得道解脱却是毫无意义的.就像愚人,认为盐好吃就空口吃盐,以至于咸涩破坏味觉.注释:节食是有助于进行冥想等的产定修行的,但是因此而不吃饭就变成了愚人一样的偏面看法,这也是教育我们对待事情不能够将一个在特定的环境下产生的经验套用在另一个环境中.再一点就是一点点的觉知是不全面的,不能够以我们的一个偏面认识来人是全面.第三点就是往往是情事过之不及的.出自:《百喻经》。
4. 百喻经 昔有长者子 文言文翻译原文及注释: 昔有大长者子,共诸(诸:众,许多)商人入海采宝。
此长者子善诵入海捉船(捉船:掌舵,驾船)方法,若入海水漩洑洄流矶(矶:水中岩石或石滩)激之处,当如是(如是:如此,这样)捉,如是正,如是住。语众人言:“入海方法,我悉(悉:全部)知之。”
众人闻已(已:了),深信其语。 既(既:已经)至海中,未经几时,船师遇病,忽然便死。
时长者子即便代处。 至洄洑驶流(驶流:急流,湍急的水流)之中,唱(唱:大声报,大声念)言当如是捉,如是正。
船盘回旋转,不能前进,至於宝所。举(举:全)船商人没(没:淹没)水而死。
从前有一个大富翁的儿子, 与一些商人一起到大海中采宝。这位.大富翁的儿子会背诵入海驾船的方法,如果船在海中行使到有旋涡、回流、礁石的地方,应该怎样驾驶怎样停靠。
他就告诉大家说:“入海驾船的方法我全都知道。”大家听了都相信他的话。
船行使到了大海后没有多久,船师生病忽然死了,这时大富翁的儿子就代替死去的船师驾船。当船行使到有旋涡的急流中,他大声背诵如何驾船的方法,可是船只是在漩涡中打转,无法继续前进到达采宝的地方。
满船人最终都落水而死。百喻经·口诵乘船法而不解用喻。
5. 文言文口《诵乘船法而不解用喻》的翻译从前有一位大长者的儿子,与一些商人一起到大海里去大海里去采宝.这位长者儿子很会背诵入海驾船的方法:船进大海,遇到漩涡,应当如此;遇到回流,又应当如此;遇到礁石,又应当如此;如此可掌好船;如此才能把正方向;如此即可停下.长者儿子告诉大家:「我对航海的知识,曾经下过一番苦工,航海的理论,我也能熟练的背诵出来;此外,遇到大风浪的时候,船要怎样的驾驶;遇到海水湍急的回漩,或者遇到海水的逆流时,船要如何如何的驾驶,我也都很清楚.」大家听了,都深信他的话.船下海航行了.不幸的是,没多久之后,船师生了病,突然间死了.这时长者儿子就代替了船师的位置.当船驶到急流漩涡中的时候,长者儿子大声喊道:「应当如此掌好船,如此把正方向!」可是船在漩涡中旋转,不往前走到采宝的地方.满船所有商人,全都落水而死.捉船 :1.撑船划船.2.扣押船只.1.撑船,划船.南朝 梁简文帝 《棹歌行》:“风生解刺浪,水深能捉船.”《百喻经·口诵乘船法而不解用喻》:“此长者子善诵入海捉船方法.” 清 孙枝蔚 《捉船》诗:“捉船闻薄暮,舟子乱相呼.”2.扣押船只.清 吴伟业 《捉船行》:“官差捉船为载兵,大船买脱中船行.” 长者:显贵有德的老人.诸:众,许多.捉船:掌舵,驾船.矶:水中岩石或石滩.悉:全部.已:了.既:已经.驶流:急流,湍急的水流.唱:大声报,大声念.如是:如此,这样.没:淹没.举:全 .处:处置,即驾船.漩泭:漩涡道理:世间的凡夫也是这样.只修习了一部分禅法,知道一些数息观和不净观的观法,虽然记住了经文,却没能深入了解经文的意义.对禅观的种种方法并没有实际掌握,却自己说自己善解禅观就妄乱地传授别人禅观,致使来学的人迷失正知正见,颠倒错乱地修习,终年果岁也一无所得.正像那个愚蠢的人导致全船的人葬身海底一样 .短文也告诫人们,一方面学习知识应该理论联系实际,另一方面遇事要独立思考,不要轻信,更不要盲从.说明了只会纸上谈兵是没用的,要多多实践,积累经验,才能办好一件事.。
参考资料:[原文]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主人闻已①,更为益盐。既得盐美,便自念言:“所以②美者,缘有盐故。少有尚尔③,况复多也?”愚人无智,便空④食盐。食已口爽⑤,返为其患。天下之事尽然,过则非唯不益,乃害之。譬彼外道,闻节饮食可以得道,即便断食。或经七日,或十五日,徒自困饿,无益于道。如彼愚人,以盐美故,而空食之,至令口爽,此亦复尔。 (选自《百喻经》)[注释]①闻已:听罢。②所以:译为“……的原因”。③ 尚尔:尚且这样。④空:空口。⑤口爽:口味败坏。[翻译]从前的时候,有一个愚人,到别人家去作客。主人端出食物来,他嫌淡而无味。主人听罢,便另外为他添了点盐进去。愚人尝到了盐的美味,心内便想:“味道所以这么美,是有盐的缘故。少少一撮,尚且如此,满满一把,岂不更妙?”这愚人不懂其中的道理,便单单吃那盐。吃罢,口颤舌抖,反而得了苦楚。天下的事情都是这样,超过了限度不但没有好处,还会受到伤害。这就譬如那些外道,听说节制饮食可以得道,即便断绝了饮食。或是断七日,或是断十五日,空落落地使自己遭一番困饿,却对修道毫无益处,活像那个愚人,因为盐可调出美味来,就单是吃它,致使口味败坏,外道的断食也是这样。[点评]《百喻经》,全称《百句譬喻经》,是古天竺高僧伽斯那撰,南朝萧齐天空三藏法师求那毗地译。它从梵文译成汉文,距今已经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此经一经流传,就受到阅读者的欢迎。《百喻经》称“百喻”,就是指有一百篇譬喻故事。是用寓言以申教诫的一部著作。全文两万余字,结构形式单一,每篇都采用两步式,第一步是讲故事,是引子,第二步是比喻,阐述一个佛学义理。这些寓言主要描写幽默可笑的事情,有很犀利的讽刺性,也可以作笑话看。本文是《百喻经》的第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干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限度,恰到好处时美妙无比,一旦过头就会走向反面,哪怕是好事也会给弄得很糟。真理再向前跨越一步,就变成了谬误。[思考与练习]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更为益盐( ) ②缘有盐故( )③返为其患( ) ④徒自困饿( )2.下列各组中词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食:主人与食 而空食之B.益:更为益盐 无益于道C.既:既得盐美 既克,公问其故D.或:或经七日,或十五日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3.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通( ),意思是( )。A.少有尚尔 B.食已口爽C.返为其患 D.即便断食4.翻译下列句子。①少有尚尔,况复多也?②天下之事尽然,过则非唯不益,乃害之。5.这则寓言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请简要谈谈你阅读本文后受到的启示。[参考答案]1.①改变 ②因为 ③伤害 ④空,白白的 2.C(已经。A.食物;吃B.添加;好处D.或许;有的人) 3.C “返”通“反”,反而 4.①少少一撮,尚且如此,满满一把,岂不更妙? ②任何事情都是这样,超过了限度不但没有好处,还会受到伤害。5.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干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限度,恰到好处时美妙无比,一旦过头就会走向反面,哪怕是好事也会弄得很糟。真理再向前跨越一步,就变成了谬误。启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客观性,如果生硬地割断事物之间的客观联系,则会犯下错误。故事中的盐与饭菜是有联系的,愚人弃饭菜而食盐,就是割断了它们之间的联系,所以愚人未得美味,反得口患。好了,今天关于“愚人食盐的启示”的话题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讲解对“愚人食盐的启示”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