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诗词论坛 诗词论坛

邹忌讽齐王纳谏注音版_邹忌讽齐王纳谏注音版图片

zmhk 2024-06-15 人已围观

简介邹忌讽齐王纳谏注音版_邹忌讽齐王纳谏注音版图片       下面,我将用我自己的方式来解释邹忌讽齐王纳谏注音版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让我们开始讨论一下邹忌讽齐王纳谏注音版的话题。1.学弈文言文翻译拼音2.九年级语文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

邹忌讽齐王纳谏注音版_邹忌讽齐王纳谏注音版图片

       下面,我将用我自己的方式来解释邹忌讽齐王纳谏注音版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让我们开始讨论一下邹忌讽齐王纳谏注音版的话题。

1.学弈文言文翻译拼音

2.九年级语文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

3.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文及答案

4.《邹忌讽齐王纳谏》的理解题!!!!!!!

5.高中语文阅读下列文言文翻译无乃与

邹忌讽齐王纳谏注音版_邹忌讽齐王纳谏注音版图片

学弈文言文翻译拼音

       1. 文言文学弈的注拼音版

        注音及注释资料供参考,如下:弈(yì)(1)秋(qiū)(2),通(tōnɡ)国(ɡuó)(3)之(zhī)(4)善(shàn)(5)弈(yì)者(zhě)也(yě)。

        使(shǐ)(6)弈秋诲(huì)(7)二(èr)人(rén)弈(yì),其(qí)(8)一(yì)人(rén)专(zhuān)心(xīn)致(zhì)志(zhì),惟(wéi)弈(yì)秋(qiū)之(zhī)为(wéi)(9)听(tīnɡ)(10);一(yì)人(rén)虽(suī)听(tīnɡ)之(zhī)(11),一(yì)心(xīn)以(yǐ)为(wéi)(12)有(yǒu)鸿(hónɡ)鹄(ɡǔ)(13)将(jiānɡ)至(zhì)(15),思(16)援(14)弓缴(zhuó)(17)而(ér)射(shè)之(zhī)(18)。虽(suī)与(yǔ)之(zhī)俱(jù)学(xué)(19),弗(fú)若(ruò)之(zhī)矣(yǐ)(20)。

        为(wéi)是(shì)其(qí)智(zhì)弗(fú)(24)若(ruò)与(yǔ)?曰(yuē)(21):非(fēi)然(rán)也(yě)(22)。1.弈:下围棋。

        2.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 3.通国:全国。

        4.之:的。 5.善:善于,擅长做…。

       

        的人。 6.使:让。

        7.诲:教导。 8.其:其中。

        9.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只单独听)弈秋(的教导)。 10.之为:语气助词,无意义。

        11.虽听之:虽然在听讲。 之:指弈秋的教导。

        12.以为:认为,觉得。 13.鸿鹄:天鹅。

        14.援:引,拉。 15.将至:将要到来。

        16.思:幻想。17.弓缴:弓箭。

        .缴:古时指带有丝绳的箭。 18之:代词,代“那个专心致志的人” 19.虽与之俱学:虽然这个人和那个专心致志的人在一起学习。

        俱,一起 20.弗若之矣:不如前者。.矣:了.弗:不。

        21.曰:说。22.然:这样23.非然也:不是这样的。

        24.俱:一起本文选自《孟子·告子》。

2. 文言文学弈的注拼音版

        注音及注释资料供参考,如下:

        弈(yì)(1)秋(qiū)(2),通(tōnɡ)国(ɡuó)(3)之(zhī)(4)善(shàn)(5)弈(yì)者(zhě)也(yě)。使(shǐ)(6)弈秋诲(huì)(7)二(èr)人(rén)弈(yì),其(qí)(8)一(yì)人(rén)专(zhuān)心(xīn)致(zhì)志(zhì),惟(wéi)弈(yì)秋(qiū)之(zhī)为(wéi)(9)听(tīnɡ)(10);一(yì)人(rén)虽(suī)听(tīnɡ)之(zhī)(11),一(yì)心(xīn)以(yǐ)为(wéi)(12)有(yǒu)鸿(hónɡ)鹄(ɡǔ)(13)将(jiānɡ)至(zhì)(15),思(16)援(14)弓缴(zhuó)(17)而(ér)射(shè)之(zhī)(18)。虽(suī)与(yǔ)之(zhī)俱(jù)学(xué)(19),弗(fú)若(ruò)之(zhī)矣(yǐ)(20)。为(wéi)是(shì)其(qí)智(zhì)弗(fú)(24)若(ruò)与(yǔ)?曰(yuē)(21):非(fēi)然(rán)也(yě)(22)。

        1.弈:下围棋。

        2.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

        3.通国:全国。

        4.之:的。

        5.善:善于,擅长做…。的人。

        6.使:让。

        7.诲:教导。

        8.其:其中。

        9.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只单独听)弈秋(的教导)。

        10.之为:语气助词,无意义。

        11.虽听之:虽然在听讲。 之:指弈秋的教导。

        12.以为:认为,觉得。

        13.鸿鹄:天鹅。

        14.援:引,拉。

        15.将至:将要到来。

        16.思:幻想。

        17.弓缴:弓箭。.缴:古时指带有丝绳的箭。

        18之:代词,代“那个专心致志的人”

        19.虽与之俱学:虽然这个人和那个专心致志的人在一起学习。俱,一起

        20.弗若之矣:不如前者。.矣:了.弗:不。

        21.曰:说。

        22.然:这样

        23.非然也:不是这样的。

        24.俱:一起

        本文选自《孟子·告子》

3. 《学弈》整篇古文的读音

        弈(yì)(1)秋(qiū)(2),通(tōnɡ)国(ɡuó)(3)之(zhī)(4)善(shàn)(5)弈(yì)者(zhě)也(yě)。

        使(shǐ)(6)弈秋诲(huì)(7)二(èr)人(rén)弈(yì),其(qí)(8)一(yì)人(rén)专(zhuān)心(xīn)致(zhì)志(zhì),惟(wéi)弈(yì)秋(qiū)之(zhī)为(wéi)(9)听(tīnɡ)(10);一(yì)人(rén)虽(suī)听(tīnɡ)之(zhī)(11),一(yì)心(xīn)以(yǐ)为(wéi)(12)有(yǒu)鸿(hónɡ)鹄(ɡǔ)(13)将(jiānɡ)至(zhì)(15),思(16)援(14)弓缴(zhuó)(17)而(ér)射(shè)之(zhī)(18)。虽(suī)与(yǔ)之(zhī)俱(jù)学(xué)(19),弗(fú)若(ruò)之(zhī)矣(yǐ)(20)。

        为(wéi)是(shì)其(qí)智(zhì)弗(fú)(24)若(ruò)与(yǔ)?曰(yuē)(21):非(fēi)然(rán)也(yě)(22。

4. 我要文言文学弈中字的所有拼音

        学弈 《孟子》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吾曰:非然也。xué yì 《mèng zǐ 》yì qiū ,tōng guó zhī shàn yì zhě yě 。

        shǐ yì qiū huì èr rén yì ,qí yī rén zhuān xīn zhì zhì ,wéi yì qiū zhī wéi tīng ;yī rén suī tīng zhī ,yī xīn yǐ wéi yǒu hóng hú jiāng zhì ,sī yuán gōng jiǎo ér shè zhī 。suī yǔ zhī jù xué ,fú ruò zhī yǐ 。

        wéi shì qí zhì fú ruò yǔ ?wú yuē :fēi rán yě 。

5. 我要文言文学弈中字的所有拼音

        学弈 《孟子》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吾曰:非然也。

        xué yì 《mèng zǐ 》

        yì qiū ,tōng guó zhī shàn yì zhě yě 。shǐ yì qiū huì èr rén yì ,qí yī rén zhuān xīn zhì zhì ,wéi yì qiū zhī wéi tīng ;yī rén suī tīng zhī ,yī xīn yǐ wéi yǒu hóng hú jiāng zhì ,sī yuán gōng jiǎo ér shè zhī 。suī yǔ zhī jù xué ,fú ruò zhī yǐ 。wéi shì qí zhì fú ruò yǔ ?wú yuē :fēi rán yě 。

6. 文言文《学弈》的意思

        解析如下:《学弈》解释 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他教导两个学生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学生虽然也在听弈秋讲课,心里却一直想着天上有天鹅要飞过来,想要拉弓搭箭把它射下来.虽然他俩在一块儿学习,但是后一个同学不如前一个学得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说:不是这样的.《学弈》选自《孟子·告子》.文章先写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围棋的人,接着写弈秋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下棋,学习效果也截然不同,最后写这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因为智力上有多大差别.通过这件事,说明了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7. 文言文学弈(全文)的读音

        弈(yì)(1)秋(qiū)(2),通(tōnɡ)国(ɡuó)(3)之(zhī)(4)善(shàn)(5)弈(yì)者(zhě)也(yě)。

        使(shǐ)(6)弈秋诲(huì)(7)二(èr)人(rén)弈(yì),其(qí)(8)一(yì)人(rén)专(zhuān)心(xīn)致(zhì)志(zhì),惟(wéi)弈(yì)秋(qiū)之(zhī)为(wéi)(9)听(tīnɡ)(10);一(yì)人(rén)虽(suī)听(tīnɡ)之(zhī)(11),一(yì)心(xīn)以(yǐ)为(wéi)(12)有(yǒu)鸿(hónɡ)鹄(ɡǔ)(13)将(jiānɡ)至(zhì)(15),思(16)援(14)弓缴(zhuó)(17)而(ér)射(shè)之(zhī)(18)。虽(suī)与(yǔ)之(zhī)俱(jù)学(xué)(19),弗(fú)若(ruò)之(zhī)矣(yǐ)(20)。

        为(wéi)是(shì)其(qí)智(zhì)弗(fú)(24)若(ruò)与(yǔ)?曰(yuē)(21):非(fēi)然(rán)也(yě)(22)。

8. 学弈孟子文言文注音

        今夫弈之为数shù,小数shù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dé也。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wéi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wéi有鸿鹄将jiāng至,思援弓缴(zhuó)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fú若之矣。为是其智弗fú若与?曰:非然也。

        注释 弈:下棋。(围棋) 弈秋: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

        数:指技艺。 致志:用尽心志。

        致:尽,极。 不得:学不会 善:善于,擅长。

        诲:教导。 其:其中。

        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 虽听之:虽然在听讲。

        惟:同“唯”,只。 以为:认为,觉得。

        鸿鹄:天鹅。 援:引,拉。

        将至:将要到来。 思:想。

        弓缴:弓箭。 为:因为 缴:古时指带有丝绳的箭。

        之:谓,说。 虽与之俱学:虽然这个人和那个专心致志的人在一起学习。

        弗若之矣:成绩却不如另外一个人。 弈者:下棋的人。

        通国:全国。 使:让(动词)。

        之:他,之前一个人。(指第一个用心听讲的人) 俱:一起。

        弗:不。 若:如。

        矣:了。(语气词) 为:同“谓”,指有人说。

        其:他的,指后一个人。 与:同“欤”叹词,相当于“吗”。

        然:这样。 也:是。

        译文 现在你把下棋作为技艺,是小技艺;不专心致志,就学不到手。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有人让他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话;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但是心里却想着天上有天鹅飞过,想要拉弓搭箭把它射下来。

        虽然他俩在一起学习,但后一个人不如前一个人学得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有人说:“不是这样的。”

        启示 通过弈秋教两个人学下围棋的事,说明了做事必须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9. 《学弈》句子翻译,读音,及"之"的意思与问答

        弈秋是全国下棋的高手。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非常专心,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听弈秋的教导,但是心里却一直想着天上有天鹅飞来,想要拉弓箭把它射下来。虽然两人在一起学棋,但后者却不如前者学得好。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

        动词

        到,往现代汉语解释

        例:①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西汉·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②行不知所之。——《庄子》

        ③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为学》

        ④纵一苇之所如。——《赤壁赋》

        代词

        1.第三人称代词,译为“他”(他们)、“它”(它们)。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

        例:①人皆吊之。——《塞翁失马》

        ②彼竭我盈,故克之。——《曹刿论战》

        ③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孔雀东南飞》

        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鸿门宴》

        ⑤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狼》

        ⑥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2.指示代词,这

        例:①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西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师说》

        ③之二虫又何知?——《逍遥游》

        3.活用为第一人称,我。

        例:①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说》

        ③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史记·魏公子列传》

        4.可用于宾语前置句复代指宾语,用于动词之后。

        ①野语有之曰——《庄子·秋水》

        ②而死固付之度外矣!——《指南录后序》

        ③珍宝尽有之——《史记·项羽本纪》

        助词 1.结构助词,相当于“的”。

        例:①近塞上之人,死者十九。——《塞翁失马》

        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③若能以吴、蜀之众与中国抗衡。——《赤壁之战》

        ④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贾谊《过秦论》

        2.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例:

        ①宋何罪之有?——《公输》

        ②何陋之有? ——《陋室铭》

        ③句读之不知。——《师说》

        ④菊之爱。——《爱莲说》

        3.结构助词,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同现代汉语解释助词2。

        例:

        ①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

        ②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

        ③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④其伊谁之赐?公(袁可立)宜祠。——明·陈继儒《大司马节寰袁公家庙记》

        4.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例:①凌万顷之茫然。——《赤壁赋》

        ②蚓无爪牙之利。——《劝学》

        5.结构助词,补语标志,可译为“得”。

        例: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6.音节助词,无实义。

        例:1填然鼓之。——《孟子·粱惠王上》

        2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项脊轩志》

        3公将鼓之。——《曹刿论战》[3]

        4顷之,烟炎张天。——《赤壁之战》

        望采纳,谢谢!

九年级语文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

       重点1: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得上等奖赏;书面劝谏我的,受中等奖赏;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被我听到的, 受下等奖赏。”命令刚下达那段时间,百姓、群臣都来进谏,皇宫内部像集市一样;几个月以后,还偶尔有人来进谏;一年以后,就是想进谏,也没什么可说的了。

       重点2: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漂亮。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侍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想要有求于我,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漂亮。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嫔妃、近臣,没有不偏爱您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不害怕您的;全国的老百姓没有不有求于您的。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啦!(这是全文所要表达的中心内容)

       重点3: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没有(什么)差别,(但是)他们善于借助外物(进行学习)啊。

       重点4: 积土成为山,风雨(就会)从那里兴起;积水成为深潭,蛟龙(就会)在那里生长;积累善行,养成良好的品德,于是精神就能达到很高的境界,智慧就能得到发展,圣人的思想(也就)具备了。所以不积累小步,(就)没有借以远达千里的(办法);不汇聚细流,(就)没有借以成为江海的(办法)。骏马跳跃一次,不能(有)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在于走个不停。雕刻(一下)就放掉它(不刻),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雕刻不停(的话),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却能)上吃泥土,下饮地下水,(这是)用心专一(的缘故)。

       注:螃蟹(有)六只脚,两只蟹钳,(可是)没有蛇和鳝鱼洞(就)没有(地方)可以寄托(身体),(这是)用心浮躁(不专一的缘故)。 很有可能考这个

       至于 鱼我所欲也 整篇理解起来不难 鸿门宴 考的几率不大

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文及答案

        一、教材分析:

        《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文言文。第六单元古文单元,以先秦历史散文为主,阅读这类文章,可以了解古人的政治信念、生活理想和人生追求,感受他们的智慧与胆识。本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联系学过的文言文,对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进行梳理和区分,养成自觉阅读、及时归纳整理的习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同时,在反复朗读中,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了解叙事为主的文言文的朗读技巧。并且体会历史散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人物形象鲜明的特点,充分感受这类作品的艺术魅力。

        《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战国策·齐策》,是古典散文中的名篇。这篇课文生动地记叙了邹忌讽齐王纳谏,使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文章构思巧妙,剪裁得当,语言精炼,读来生动有趣又耐人深思。而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深入浅出,委婉劝谏的方式又是极其巧妙,能带给我们深刻的启示。

二、学情分析:

        . 初三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这篇文章语言浅易,部分重点文言字词曾学过,课文注释也较详细,学生对文章大意的理解不是很难。设计导学案更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课堂教学中更注重对学习文言文词的方法予以点拨。

        文言文的学习要以诵读为基础,课堂设计三遍诵读,让学生在诵读中体会人物的语气及感情,体会文章的语言特点。初中大多数学生还没有认识到语言技巧的重要性,所以为了加深对这一点的认识,设计了比较阅读,引导学生体会“巧说”的作用与技巧。

三、设计理念与思路

        本课教学充分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创

        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指导学生课前自主预习课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课堂上学生积极谈论、交流、展示,做课堂的主人,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和全面成长。

四、鉴于以上所分析的教材特点及学生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为:

        知识与能力:

        1、积累文言词汇,培养学生古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诵读,理清文意,体会文章语言朴实又生动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1、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提高自学能力。

        2、朗读, 互动探究,体会文章构思巧妙、详略得当、语言精练的写作特色。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分析邹忌劝谏的语言技巧,启发学生体会委婉劝说的好处,学习这种语言技巧。

        2、认识纳谏除蔽的重要意义,懂得人要从善如流的道理。

五、完成以上教学目标,计划使用两课时

        1、第一课时教学重点、难点

        (1)、积累文言词汇,培养学生古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2)、分析邹忌劝谏的语言技巧,启发学生体会委婉劝说的好处,学习这种语言技巧。

        (3)、朗读中通过重读、停顿及语调变化突出叙事重点。

        2、第二课时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纳谏除蔽的重要意义。

        (2)、体会文章结构精巧、剪裁巧妙、详略得当的特点。

        (3)、深入探究作品内涵,养成阅读中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好习惯。

        下面我着重说说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六、为了很好地落实目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将采用以下教学方式:

        1、诵读法:文言文的教学,诵读极为重要。本节课将通过齐读、分角色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读中发现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分析人物,体会情感,品味语言。

        2、自主学习法、质疑法:引导学生自读,进行探究式学习。要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所以,本课教学的基本方式就是以学生自读为主,以教师点拨为辅。

        3、比较阅读法:点拨,主要是抓住劝谏和讽喻手法来启发学生,通过比较阅读,使他们认识到“巧说”的作用,学习到“巧说”的技巧。

七、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

        老师:准备导学案,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初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注音,解释字词,疏通文意。

        (设计意图:设计导学案是为了使学生有更扎实的语言积累,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与习惯。)

        2、课堂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这是一个动荡剧变的时代,谋臣策士是这个时代的宠儿,他们凭借着自己的智谋与才识登堂入室,出谋划策、巧思妙喻、奔走游说,影响着各国的盛衰及历史的走向。

        感谢那些史学家们,为我们记述了那些精彩的历史故事,展现出那些智者的`精神风貌,也给予了我们丰富的人生智慧。今天就通过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来领略一下一位忠臣智士的智慧。

        (设计意图:学生曾经学习过《唐雎不如使命》,因而对战国及《战国策》已有了解,老师的激情导入意在唤起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回忆,使他们对学习内容产生亲切感,激发了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同时也明确了学习的重点。)

        (二)品读分析第一部分:

        一读——学生朗读课文,正确流畅。

        1、学生活动:把握字音、停顿、整体感知内容大意。

        结合导学案,扫清字词障碍

        2、老师活动:引导学生及时总结文言词句积累及答题方法。

        (设计意图:文言文学习要“文言并重”,所以,这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学生课前完成了导学案,可大大提高课堂效率。而课堂上的文言词语教学中我针对初三学生的需要,更侧重于对答题技巧做出有针对性的指导。)

        二读——理解文意。

        学生活动:老师、男、女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分析人物说话时的不同语气及感情。

        1、文章第一自然段写邹忌与徐公 ,妻、妾、客都肯定了邹忌比徐公美,但他们说话的语气明显不同,试着分析他们的语气及从中表现出的不同的感情。

        2、老师活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要求学生画出“三问”及“三答”,读一读,将看似相仿的句子读出不同,突出叙事的重点来。

        三问:“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吾孰与徐公美”“吾与徐公孰美”

        学生朗读体会,讨论分析,老师点拨:人称变化体现出他问妻应该读得亲切自然,问妾则是简洁中透出了威严,问客语气平缓,显得生疏谨慎。

        三答:“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徐公何能及君也”“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妻:十分肯定,赞美——私(偏爱)“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妻是“偏爱”之情,所以,重在强调“你”,且不加思考,非常肯定。

        妾:肯定,顺从——畏(畏怯)“徐公何能及君也”妾处于畏惧心理,不需要思考,急于表明态度,所以重读突出观点的“何能”。

        客:平淡,敷衍——求(逢迎)“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很平淡,没有特别重的音,均速。

        老师总结:从文字上看,语言很相近,但读出来就有了不同的情感,突出了叙事的重点,读出的“私”“畏”“求”的不同情感,下文邹忌的悟就很自然了,可谓水到渠成。

        (设计意图:这部分要突出诵读。文言文的教学,诵读极为重要。妻、妾、客的回答,虽然都是赞扬,但语气明显不同,体现出他们不同的情感,也彰显出作品语言的魅力。因此,要通过诵读,揣摩字句,比较、分析,通晓文意,体会作品的语言特色。)

        三读——品读课文,体会语言特色,品味本文语言描写的技巧之高。

        三名学生分角色朗读,学生体会语言特色。

        老师总结:这样的语言极简洁、朴实,却能切中要害,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人物特点,可谓“简而不陋”。

        (设计意图:这一次的读,是对上面分析、指导效果的一个反馈,也使学生在“看出门道”之后有一个加深理解与体会的过程。)

        (三)阅读第二部分

        1、老师活动:用问题导学,这只是邹忌家庭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它何以载入史册?

        学生活动:自主探究,具体分析邹忌的劝谏技巧。

        类比,以切身经历设喻,由己及君,以小见大,由家事到国事,道理深入浅出,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学生朗读,体会与叙事的文字读法的不同,“叙”看似平和却要读出起伏,“议”则重在读出排比句的气势来。

        2、补充历史上谏臣的故事,体会委婉劝说的好处。

        保护自己,并能使对方愉快地接受意见,达到劝谏的目的。

        3、老师活动:补充资料,引导学生分析委婉劝说的技巧。

        学生活动:比较阅读,分析总结委婉劝说的技巧。

        (设计意图: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主。教师及时创设问题情境,补充比较阅读的资料,把预设性问题和生成性问题相结合,引导学生不仅要认识到“委婉规劝”的好处,更要学习“委婉劝说”的技巧。)

        (四)课堂回顾: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学生从文言词汇、课文内容、劝说方法等方面进行回顾。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学习中主动思考、及时总结的好习惯。)

        (五)布置作业:

        1、背诵第一二段,预习第三段。

        2、查找资料,补充一个古人成功劝谏的小故事,并将它拟成一道文言文阅读题。

        (设计意图:因为是初三学生,所以设计中不仅考虑要拓展学生的阅读量,而且要培养学生研究试题,把握学习重点的意识。)

八、板书设计: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邹忌比美 : —— 三问、三答 —— 三思

        悟理:直言不易

《邹忌讽齐王纳谏》的理解题!!!!!!!

       1. 邹忌讽齐王纳谏 练习题及答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巩固练习一、给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注音。

        皆朝于齐( ) 形貌昳丽 ( ) 朝服衣冠( ) 孰视之( )窥镜自视( ) 谤讥于市朝( ) 期年之后( ) 邹忌( )间( )进二、解释加点词的意思。(33分) 皆以美于徐公( ) 形貌昳丽 ( )邹忌修八尺有余( ) 齐王纳谏 ( )朝服衣冠 ( )( ) 孰视之 ( )何能及君 ( ) 私我 ( )客之美我者( )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 期年之后 ( ) 闻寡人之耳者 ( ) 王之蔽甚矣( ) 皆朝于齐( )旦日 ( ) 与徐公孰美( ) 窥镜 ( ) 时时而间进 ( )( )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 能谤讥于市朝( )( )三、通假字 1、孰视之 四、解释下列词语1、词类活用(1)邹忌修八尺有余 (2)朝服衣冠 (3)私我也 (4)王之蔽甚矣 (5)闻寡人之耳者 (6)吾妻之美我者 (7)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2、古今异义词(1)今齐地方千里 地方:古义: 今义: (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左右:古义: 今义: (3)明日,徐公来 明日:古义: 今义: (4)能谤讥于市朝 谤讥:古义: 今义: (5)窥镜而自视 窥:古义: 今义: (6)暮寝而思之 寝:古义: 今义: (7)邹忌讽齐王纳谏 讽 古义: 今义: 3 “而”作连词用时,通常有以下几种用法:A表并列 B表修饰 C表承接 D表转折 E表因果 F表假设,请对以下句中“而”的用法加以判断,并将结果依次填入后面的括号中( )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 ②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 )③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 ④暮寝而思之( ) ⑤林木茂而斧斤至焉( ) ⑥夫差与之成而去之( )⑦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 ⑧越可以无听天之命而听君之令乎?( )4.“者”可结合文意灵活地翻译,写出下面句子中“者”的意思或用法来:①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 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③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 ④虽欲言,无可进者( )⑤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 ⑤陈涉者,阳城人也( )⑦今者项庄舞剑( ) ⑧一丘之禾,则后种者晚实( )5. 掌握一词多义上① 受上赏( ) 下① 乃下令( ) ② 上书谏寡人之过者 ( ) ② 受下赏( )若①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 ) 朝① 朝服衣冠( )④于是入朝见威王( ) ② 门庭若市( ) ② 能谤讥于市朝( )③ 皆朝于齐( )之① 齐国之美丽者也 ( ) 于 ① 欲有求于我也( ) ② 孰视之 ( ) ② 皆以美于徐公( ) ③ 暮寝而思之( )③ 能谤讥于市朝( ) ④ 吾妻之美我者 ( ) ④ 皆朝于齐( )孰① 孰视之( ) 私①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 ②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 ②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诚:①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 方 ①今齐地方千里( )②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 ) ②方欲行,转视积薪后( )善:①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 间 ①奉命于危险之间( ) ② 择其善者而从之( ) ②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③京中有善口技者( ) ③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④王曰:“善。”

        ( ) ④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五、古文默写①、文中写邹忌对妻认为他美的看法的语句 ②、文中写邹忌对“妾之美我”看法的语句 ③、写齐威王奖赏进谏的政令初下的情景的语句 ④、写齐威王奖赏进谏的政令下达“期年之后”的情况 ⑤、文中与“王之蔽甚矣”相照应的句子是 六、文学常识1、本文选自《 》或《 》,是西汉末年 根据战国时期的史料编订的。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的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情况和社会面貌,着重记载了 的策略和言论。

        文章题目中“讽”意思是 ,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用含蓄的话劝说或指责)。

        七、朗读节奏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2、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3、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4、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八、重点语句翻译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3、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4、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5、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6.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7.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8.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九、课文内容理解1、面对妻、妾、客的不同程度的赞美,邹忌从“不自信”到“暮寝而思之”,反映出他怎样的品质?(3分)2、邹忌认为“王之蔽甚矣”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3、“王曰‘善’。”请你结合文意品析“善”字的表达作用。

        4、揣摩“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说说这段描写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活动,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

        5、齐威王下令后,进谏者由“门庭若市”到“时时而渐进”,再到“无可进者”,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十、开放性试题1、请就课文第二自然段的内容或写法写一段评注性的文字。(3分)2、威王一“善”,政局迥异,初时“门庭若市”,后来“无可进者”,请根据“无可进者”写出“门庭若市”的反义成语。

        “门庭若市”体现了威王的“广开言路”,在我们学过的古文中,还有哪一篇文章也提到了“广开言路”的问题?(2分) 3、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从语言运用的角度,邹忌的进谏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4分)。

2. 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翻译

        原文:

        邹忌修八尺有(yòu)余,而形貌昳(yì)丽。朝(zhāo)服衣冠,窥(kuī)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bàng)讥于市朝(cháo),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jiàn)进;期(jī)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译文:

        邹忌身高八尺多一些,并且容貌光艳美丽。(一天)早晨穿戴好衣帽,照了照镜子(里自己的形象),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的徐公比,谁更美呢?”他的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哪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又问他的妾说:“我与徐公相比,谁更美呢?”妾说:“徐公怎能比得上您呀。”第二天,(有)一位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与(他)相坐而谈,(邹忌)问客人:“我和徐公比,谁更美呢?”客人说:“徐公及不上您的美丽啊。”第二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观察他,自认为(自己的样貌)不如(徐公)美;(又)对着镜子审视自己(的形象),更(感觉)远不如(徐公美)。晚上,他躺在床上休息时思考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因为)偏爱我;妾认为我美,(是因为)畏惧我;客认为我美,(是因为)想要有求于我。” (邹忌)于是入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畏惧我,我的客人有事情想要求助于我,都认为(我)比徐公美。现在齐国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王后嫔妃和亲信侍从,没有谁不偏爱大王的,朝廷中的大臣,没有谁不害怕大王的,在国家中的人,没有谁不有求于大王。由此看来,大王受蒙蔽太厉害了。” 齐威王说:“好!”于是发布命令:“能够当面指责我过错的所有大臣、官吏、百姓,授予上等的奖赏;上书劝诫我的,授予中等的奖赏;能够在公共场所议论指责我并能使我的耳朵听闻的,授予下等的奖赏。”命令刚刚下达时,大臣们都来进谏,宫门前,庭院内,人多得像集市一样;几个月以后,有时候偶尔有人来进谏;满一年后,即使有人想要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燕国、赵国、韩国、魏国听说这件事,都来齐国朝拜。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3. 邹忌讽齐王纳谏课后练习的一篇文言文,求翻译

        原文: 成侯邹忌为齐相,田忌为将,不相说。公孙闬谓邹忌曰:“共何不为王谋伐魏?胜,则是君之谋也,君可以有功;战不胜,田忌不进,战而不死,曲挠而诛。”邹忌以为然,乃说王而使田忌伐魏。 田役三战三胜,邹忌以告公孙闬,公孙闬乃使人操十金而往卜于市,曰:“我田忌之人也,吾三战而三胜,声威天下,欲为大事,亦吉否?”卜者出,因令人捕为人卜者,亦验其辞于王前。田忌遂走。

        译文: 成侯邹忌是齐国的相国,田忌是齐国的大将,两人感情不睦,互相猜忌。公孙闬献计给邹忌说:“阁下何不策动大王,令田忌率兵伐魏。打了胜仗,那是您策划得好,大可居功;一旦战败,田忌假如不死在战场,回国也必定枉死在军法之下。”邹忌认为他说得有理,于是劝说齐威王派田忌讨伐魏国。 谁料田忌三战皆胜,邹忌赶紧找公孙闬商量对策。公孙闬就派人带着十斤黄金招摇过市,找人占卜,自我介绍道:“我是田忌将军的臣属,如今将军三战三胜,名震天下,现在欲图大事,麻烦你占卜一下,看看吉凶如何?”卜卦的人刚走,公孙闬就派人逮捕卖卜的人,在齐王面前验证这番话。田忌闻言大恐,出走避祸。

        评析: 战功可以抹杀、事实可以歪曲、好事顷刻变成了坏事。语言的危险性又一次暴露出来。事实上人们的确生活在一个传播的世界中,传播决定了事实,事实本身是什么,在于那些有心计的人来设计了。 成侯邹忌是齐国的相国,田忌是齐国的大将,两人感情不睦,互相猜忌。公孙闬献计给邹忌说:“阁下何不策动大王,令田忌率兵伐魏。打了胜仗,那是您策划得好,大可居功;一旦战败,田忌假如不死在战场,回国也必定枉死在军法之下。”邹忌认为他说得有理,于是劝说齐威王派田忌讨伐魏国。 谁料田忌三战皆胜,邹忌赶紧找公孙闬商量对策。公孙闬就派人带着十斤黄金招摇过市,找人占卜,自我介绍道:“我是田忌将军的臣属,如今将军三战三胜,名震天下,现在欲图大事,麻烦你占卜一下,看看吉凶如何?”卜卦的人刚走,公孙闬就派人逮捕卖卜的人,在齐王面前验证这番话。田忌闻言大恐,出走避祸。

4. 《淳于髡》、《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文阅读

        邹忌讽齐王纳谏1、齐威王下令后,进谏者由“门庭若市”到“时时而间进”,再到“无可进者”,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这种变化说明,齐威王听劝邹忌关于奖励群臣吏民进谏等推行的改革取得了成效。

        2、邹忌劝谏齐王的策略,高明在哪里?词解,讽:讽谏,讽喻。不直指其事,而用委婉曲折的言语进谏。

        用说故事等方式说明事物的道理。用委婉的语言暗示、劝告别人(采纳自己的意见)。

        邹忌用妻、妾、客人夸自己美的事例,巧妙地讽喻齐王不要受人蒙蔽,委婉地劝谏齐威王广开言路,改革弊政,整顿吏治。从而收到很好的效果。

        3、你认为这篇文章表达了怎样的主题?这篇文章的主题:本文以邹忌向妻、妾、客人问答“(自己与徐公)孰美”的小故事,引出自身的生活体悟。继而由小悟大,将生活小事与国家大事相联系。

        用自己的“蔽”,婉讽“王之蔽甚”,劝齐王广开言路纳谏除弊,改革齐国政治。表述了邹忌的从政谋略。

        4、仔细阅读课文,说说作者是如何通过比喻、类比来说理的。本文以生活小事比喻治国大事。

        以邹忌受蔽于妻、妾、客人的自身体验,类比齐王(国君)(不可)受蔽于众臣(而误治国大事),来劝说齐王纳谏除弊。5、结合实际,谈谈本文的现实意义?本文的现实意义:领导者要自知之明,广开言路,积极听取不同意见(尤其是批评意见),推进国家、地方、企业等各项改革,努力实现国家的进一步发展。

        淳于髡1.解释括号内词语:沉湎不(治):治,治理(政事)。(朝)诸县令长:朝,诏令。

        来朝。

        2.翻译句子:数使诸侯,未尝屈辱。--屡次出使诸侯之国,从未使国家受过屈辱。

        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这只鸟不飞罢了,一飞就直冲云霄;不叫罢了,一叫就使人惊异。

        3.将此文与《邹忌讽齐王纳谏》进行比较,淳于髡与邹忌在劝谏的方式上有什么异同?《邹忌讽齐王纳谏》,方式采用的是,邹忌用自己生活中的小事比喻、类比治国大事。而淳于髡采用的方式是,激励(激将法)。

        相同处,都是讽谏。不直指其事,而用曲折的言语巧妙地进谏。

        设喻说理。

5. 邹忌讽齐王纳谏课后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练习 一、实词过关 1、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修___________ 昳丽__________ 2、朝服衣冠,窥镜 服__________ 窥__________ 3、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孰__________ 4、朝于齐 朝__________ 5、王之蔽甚矣 蔽 6、面刺寡人之过者 刺__________ 7、谤讥于市朝 谤_________ 讥______ 谤讥________ 市朝__________8、闻寡人之耳者 闻__________ 9、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私,__________10、时时而间进 时时__________ 间__________1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诚__________ 12、期年之后 期年__________13、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畏__________二、虚词一览 而: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佚丽 __________ 暮寝而思之 __________ 时时而间进 __________ 窥镜而自视 __________ 之:臣之妾畏臣,闻寡人之耳者,齐国之美丽者也 王之蔽甚矣__________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__________ 问之客曰 __________ 由此观之 __________ 燕赵韩魏闻之 __________ 吾妻之美我者 __________ 以: 自以为不如 __________ 皆以美于徐公 __________ 于: 臣之客欲的求于臣 _______ 皆以美于徐公 ________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_________ 皆朝于齐 __________三、重点句子翻译 1、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佚丽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3、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4、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5、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6、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四、篇章理解 1、结构:第一部分(1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2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3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语言特点a.三人回答邹忌的话,内容相同,语气明显不同.妻:因偏爱,表示一种 _________ 口气 妾:低微的地位,反映 _______ _ 心理 客:不用强烈的反问,而是平淡的肯定,表现 态度 b. 全文用__________说理的方法,非常贴切,尽情尽理,收到良好的效果,从全文看,第一部分的叙事是第二部分设喻说理的前提.第二部分是设喻说理本身. 第三部分是第二部分的必然发展和结果.三部分之间联系紧密,结构严谨,以小事设喻,由_____及______,以小见大,由________到_______,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五、1、给下面的字词注音:昳( )丽 朝( )服衣冠 窥( )镜 期( )年 朝( )于齐 间( )进 2、辨析形近字,先注音后组词.(8分) (1)冠 ( )( ) (2)廷( )( ) 寇 ( )( ) 延( )( )(3)蔽 ( )( ) (4)纳( )( ) 弊 ( )( ) 枘( )( ) 六、解释:(一)词类活用: (意义和用法)1、朝服衣冠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3、闻寡人之耳者 4、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二)一词多义 1、朝 A..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B.于是入朝见威王 ( ) 2、孰 A.我与城北徐公孰美 ( ) B.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 )(三)古今异义 1、今齐地方千里 地方 古: 今: 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左右 古: 今: 3、明日,徐公来 明日 古: 今: 4、能谤讥于市朝 谤讥 古: 今: (四)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谓其妻曰 ( )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 (2)时时而间进 ( )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3)皆以美于徐公 ( ) 必以情 ( ) 七、理解性默写1、《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 体的历史著作《 》,编订者是___________.“讽”的意思是 . 2、文中写邹忌相貌美的句子是 3、文中写邹忌有自知之明的句子是 4、文中写齐王纳谏而达到国内大治的句子是 5、文章中写邹忌从妻、妾、客的回答中受到启发的句子: .八、课文内容理解1、面对妻、妾、客的不同程度的赞美,邹忌从“不自信”到“暮寝而思之”,反映出他怎样的品质? 2、威王一“善”,政局迥异,初时“门庭若市”,后来“无可进者”,请根据“无可进者”写出“门庭若市”的反义成语 .“门庭若市”体现了威王的“广开言路”,在我们学过的古文中, 也提到了“广开言路”的问题? 3、“王”下令是受了谁的启发?他颁布了什么命令?他为什么要颁布这一道命令?4、“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说明了什么问题?5、“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中的“此”指代什么?“战胜于朝廷”的意思是什么?6、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本文中的邹忌的忠言并不逆耳,齐威王痛快地接受了.请问那句俗语是不是错了?你怎样看待这一问题?7、邹忌善于进谏,齐王虚心纳谏.请借用《出师表》中一个四字词语来概括齐王的行为. 8、邹忌劝谏齐王的策略,高明在哪里? 9、请简要分析文中两个人物的形象特点.A、邹忌 B、齐威王 八大题答案1、围绕“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来答.示例:不盲目轻信,对别人的褒奖能理智判断、冷静思考,能正视自己.2、“门可罗雀”或“门庭冷落”《出师表》3、受了邹忌的启发;“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让人们敢于。

6. 文言文《邹忌讽齐王纳谏》的全文翻译

        译文 《邹忌讽齐王纳谏》翻译 邹忌身高八尺多,形体容貌光艳美丽。

        一天早晨,邹忌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同城北徐公比,谁漂亮?”他的妻子说:“您漂亮极了,徐公哪里比得上您呢?” 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漂亮,就又问他的妾:“我同徐公比,谁漂亮?”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 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邹忌同他坐着闲聊,邹忌又问他:“我同徐公比,谁漂亮?”客人说:“徐公不如您漂亮。”

        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他,自己觉得不如徐公漂亮;再照镜子看看自己,觉得自己远远不如徐公漂亮。晚上躺着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漂亮,是偏爱我;妾认为我漂亮,是害怕我;客人认为我漂亮,是想有求于我。”

        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漂亮。可是我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想有求于我,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漂亮。

        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妃子、近臣没有谁不偏爱您,朝中的大臣没有谁不害怕您,全国范围内的人没有谁不有求于您: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啦!” 齐威王说:“好!”就下了命令:“大小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受上等奖赏;书面劝谏我的,受中等奖赏;能够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的耳朵里的,受下等奖赏。” 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谏,宫门前庭院内人多得像集市一样;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然来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这就是所谓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7. 《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

        原文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 译文 《邹忌讽齐王纳谏》翻译 邹忌身高八尺多,形体容貌光艳美丽。

        一天早晨,邹忌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同城北徐公比,谁漂亮?”他的妻子说:“您漂亮极了,徐公哪里比得上您呢?” 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漂亮,就又问他的妾:“我同徐公比,谁漂亮?”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 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邹忌同他坐着闲聊,邹忌又问他:“我同徐公比,谁漂亮?”客人说:“徐公不如您漂亮。”

        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他,自己觉得不如徐公漂亮;再照镜子看看自己,觉得自己远远不如徐公漂亮。晚上躺着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漂亮,是偏爱我;妾认为我漂亮,是害怕我;客人认为我漂亮,是想有求于我。”

        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漂亮。可是我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想有求于我,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漂亮。

        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妃子、近臣没有谁不偏爱您,朝中的大臣没有谁不害怕您,全国范围内的人没有谁不有求于您: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啦!” 齐威王说:“好!”就下了命令:“大小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受上等奖赏;书面劝谏我的,受中等奖赏;能够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的耳朵里的,受下等奖赏。” 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谏,宫门前庭院内人多得像集市一样;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然来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这就是所谓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高中语文阅读下列文言文翻译无乃与

       (1)《邹忌讽齐王纳谏》写的是战国初期齐威王接受其相邹忌的劝谏而采纳群言,终于使齐国大治的故事。

       (2)1.情节完整,人物生动。

        全文虽然只有三百多字,却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邹忌的两次窥镜,与妻、妾、客的三问三答,以及“暮寝而思”等情节,妙趣横生,富于生活气息,亲切有味。对人物的刻画特别讲究。如对邹忌,作者不重形体的刻画,而是着重用细节和对话,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又如,齐王只有两个举动,一是“王曰:‘善。’”二是“乃下令……”,就把一个贤明的君主形象表现得生动传神。

        2.叙事简洁,剪裁巧妙。

        对邹忌与徐公比美的情节,作者作了绘声绘色的描绘,对他的进谏,却只作概括的叙述。对臣民的进谏,也突出重点,记叙“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三个时期的不同情况,使读者从中体会齐王纳谏后的巨大变化,而对齐王最初受蔽之深,齐国积弊之多,以及具体如何改革等,都只从侧面暗示,略而不写,使文章的中心更为突出。三问三答,也没有从每个人的形态上去描写,而是通过不同语言来显现人物对问题的不同态度。用笔简洁,辞约意丰。

        3.语言繁简适度。

        邹忌的三问,内容完全相同,只是在文字上略有变化,既表现了他的怀疑,又毫无重复之感。三答的意思也相同,但感情色彩却大不一样。齐王的回答只有一个“善”字,既表现了他的态度和诚意,又恰如其分地显示了他的矜持与尊贵。.

       (3)这一问不太清楚,请谅解!!

       (4)一是有邹忌这样的敢于直谏且善于劝谏的忠臣,二是齐威王善于采纳群言。

       1. 高中语文学的文言文

        选我吧 多给点分吧 我有急用!!!荆轲刺秦王、邹忌讽齐王纳谏、唐雎不辱使命、孙权劝学《邹忌讽齐王纳谏》一、基础练习:1、填空①《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 体的历史著作《 》。

        “讽谏”的意思是 。②文章中写邹忌从妻、妾、客的回答中受到启发的句子: 。

        威王采取纳谏措施后收到效果的句子: 。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1)谓其妻曰 ( )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2)于是入朝见威王( ) 皆朝于齐 ()(3)皆以美于徐公 ( ) 必以情 ()(4)时时而间进 ( )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3、指出句子中加点词活用的类型及意思。(2分)(1)朝服衣冠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4、判断下面各句子属于什么句式,并翻译句子。

        (3分)(1)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2)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3)此所谓战胜于朝廷5、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义、今义。(4分)(1)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2)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3)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4)能谤讥于市朝 6、请列举两个出自《战国策》的成语: 二、阅读下列语段,完成习题。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1、给下列加线字注音时时而间进( ) 期年之后( ) 2、解释下列加线词的意思①能谤讥于市朝( )②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③期年之后,……( )④王曰:“善。”

        乃下令( )3、这一段是写进谏的结果,即齐威王下令纳谏及收到的效果。请按下列要求填空①悬赏进谏的三个等级: 。

        ②纳谏后的三大变化: ; ; 。4、翻译下列句子①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②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三、阅读下面内容,完成练习。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1.解释(1)能面刺寡人之过者(2)能谤讥于市朝(3)群臣进谏,门庭若市2.“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说明了什么?3.“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中的“此”指代什么?“战胜于朝廷”的意思是什么?4.翻译下面的句子。

        (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参考答案[1.(1)当面指责(2)指责过失(3)门前和院子里像集市一样,形容进谏的人多。2.说明在此之前,齐国的朝政等方面确实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3.“此”指代“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这种情况。“战胜于朝廷”是指内政修明,不必用兵就能使别的国家畏服。

        4.(1)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错的,我知道后,授予下等奖赏。(2)满一年以后,即使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四、阅读: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諌,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1、解释下列画线的文言语词:(2分)(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2)今齐地方千里: (3)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4)时时而间进:2、翻译下列句子(2分)(1)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译:(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译:3、从文中找出一个成语,并用这个成语造句。

        (2分)4、“王”下令是受了谁的启发?他颁布了什么命令?他为什么要颁布这一道命令?(3分)5、俗话说:“忠言逆耳利于行”。本文中的邹忌的忠言并不逆耳,齐威王痛快地接受了。

        请问那句俗语是不是错了?你怎样看待这一问题?(3分)参考答案1、的确、实在;土地方圆;当面;偶尔。 2、略 3、门庭若市;造句略。

        4、受了邹忌的启发;“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让人们敢于说真话,实现剤国治国安民、繁荣富强。

        5、那句俗语没有错。我们可以有新的理解。

        劝诫别人要看对象,有人适合听顺耳之言,有人则非逆耳之言不起作用,但在多数情况下,我们一定要讲究劝诫方式。既然是给别人提建议或意见,又希望被别人接受,最好选择一种让人愉快的方式,因而忠言未必逆耳。

        五、文言文阅读(16分)于是(邹忌)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2.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的试题

        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题。

        苏绰字令绰,少好学,博览群书,尤善算术。从兄让为汾州刺史,周帝饯于都门外。

        临别,谓曰:“卿家子弟中,谁可任用者?”让因荐绰。周文乃召为行台郎中。

        在官岁余,未见知。然诸曹疑事,皆询于绰而后定。

        所行公文,绰又为之条式。台中咸称其能。

        周文与仆射周惠达论事,惠达不能对,请出外议之。乃召绰,告之以事,绰即为量定。

        惠达入呈,周文称善,谓曰:“谁与卿为此议者?”惠达以绰对,因称其有王佐才。周文曰:“吾亦闻之久矣。”

        寻除著作佐郎。属周文与公卿往昆明池观鱼,行至城西汉故仓池,顾问左右,莫有知者。

        或曰:“苏绰博物多通,请问之。”周文乃召绰问,具以状对。

        绰既有口辩,应对如流。周文益嘉之,乃与绰并马徐行至池,竟不设网罟而还。

        遂留绰至夜,问以政道,周文整衣危坐,不觉膝之前席。语遂达曙不厌。

        诘朝,谓周惠达曰:“苏绰真奇士,吾方任之以政。”即拜大行台左丞,参典机密。

        自是宠遇日隆。周文方欲革易时政,务弘强国富人之道,故绰得尽其智能,赞成其事。

        又为六条诏书,奏施行之。其一先修心,其二敦教化,其三尽地利,其四擢贤良,其五恤狱讼,其六均赋役。

        周文甚重之,常置诸坐右。又令百司习诵之,其牧守令长非通六条及计帐者,不得居官。

        绰性俭素,不事产业,家无余财。以海内未平,常以天下为己任。

        博求贤俊,共弘政道,凡所荐达,皆至大官。周文亦推心委任,而无间言焉。

        或出游,常预署空纸以授绰,若须有处分,则随事施行。及还,启知而已。

        每与公卿议论,自昼达夜,事无巨细,若指诸掌。积思劳倦,遂成气疾。

        十二年,卒于位,时年四十九。 (节选自《北史·苏绰传》)1.对下列句子加黑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寻除著作佐郎。

        除:免职。B.其五恤狱讼。

        狱:案件。C.故绰得尽其智能,赞成其事。

        赞成:同意。D.若须有处分,则随事施行。

        处分:处罚。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黑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①皆询于绰而后定 ②赵氏求救于齐B.①乃召绰,告之以事 ②予以愚获罪,谪潇水上C.①因称其有王佐才 ②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D.①若须有处分,则随事施行 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周文对苏绰倚重信任的一组是①所行公文,绰又为之条式 ②乃与绰并马徐行至池③即拜大行台左丞,参典机密 ④其牧守令长非通六条及计帐者,不得居官⑤博求贤俊,共弘政道 ⑥或出游,常预署空纸以授绰A.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③④⑤ D. ③④⑥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绰博览群书,擅长计算之法,先后受到他的从兄苏让和仆射周惠达的推荐,周文帝宇文泰当即委以重任,使他得以充分表现出色的才能。

        B.周文帝去昆明池看鱼,骑在马上与苏绰交谈,结果连网也没张就回长安城,夜里将苏绰留下来继续询问治理国家的方略,一直谈到天亮。C.苏绰辅佐周文帝进行改革,拟了“先修心”“敦教化”等六条诏书,周文帝非常重视,自己经常放在身边,并命各部门官员熟读通晓。

        D.苏绰生性俭朴,不经营产业,家中没有多余的财物。他日以继夜忙于政事,长期思虑劳累,得了气血不通的疾病,大统十二年,死在任上。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周文乃召绰问,具以状对。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每与公卿议论,自昼达夜,事无巨细,若指诸掌。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B(A 除:授官 C 赞成:帮助完成 D 处分:处理安排)2.B(以:把/因为 A 向 C 于是 D 就)3.D4.A(当时尚未委以重任)5.①周文帝就把苏绰叫来询问,(苏绰)将有关情况全部作了回答。

        ②苏绰常常和公卿讨论,从白天到黑夜,事情无论大小,都像是筹划在手掌之中。 参考译文 苏绰字令绰,年轻时喜欢学习,广泛阅读各种书籍,尤其擅长计算的方法。

        他的从兄苏让出任汾州刺史,周文帝宇文泰在长安城外为他饯行。临分别时,问他:“你家的子弟里面,谁是可以任用的?”苏让于是推荐了苏绰。

        周文帝就把苏绰召来,任命为行台郎中。在位一年多,没有被周文帝赏识。

        不过行台的各位官员遇到疑难的问题,都是向苏绰请教然后决定。各部门的公文,苏绰又为它们拟定条款格式。

        行台中的官员都称赞苏绰的才干。周文帝与仆射周惠达讨论政事,惠达不能回答,请求出外面找人商议。

        于是叫来苏绰,把讨论的事情告诉他,苏绰立即为他酌情裁定。惠达进入里面呈报,周文帝叫好,问:“谁为你出这个主意的?”惠达说出苏绰的名字,并称赞他有辅佐帝王的才能。

        周文帝说:“我也听说他很久了。”不久就任命苏绰为著作佐郎。

        有一次,苏绰跟随周文帝和公卿们去昆明池看鱼,走到城西汉代原来的仓池,周文帝回头问左右的人,没有一个知道的。有人说:“苏绰知识渊博,见多识广,请问他吧。”

        周文帝就叫来苏绰询问,苏绰将有关情况全部作了回答。苏绰既有口才,应对如流。

        周文帝更加赞赏,于是跟他并马徐行到昆明池,忘记。

3. 高中语文必修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希望得到的答案是:一段原文一段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翻译:壬戌年秋,七月十六日,苏氏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

        举起酒杯向同伴敬酒,吟诵(赞美)明月的诗句,吟唱婉转优美的乐曲。不多时,明月从东山后升起,盘桓在斗宿与牛宿之间。

        白茫茫的雾气横贯江面,清泠泠的水光连着天际。 听任小船飘流到各处,凌于苍茫的万顷江面之上。

        乘着轻风(在江面上)无所不至,并不知到哪里才会停栖,感觉身轻得似要离开尘世飘飞而去,有如道家羽化成仙。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于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萧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翻译:于是喝酒喝得高兴起来,用手叩击着船舷,应声高歌。

        歌中唱道:“桂木船棹呵香兰船桨,迎击空明的粼波,逆着流水的泛光。 我的心怀悠远,想望伊人在天涯那方”。

        同伴吹起洞箫,按着节奏为歌声伴和,洞箫呜呜作声:有如怨怼有如倾慕,既象啜泣也象低诉,余音在江上回荡,丝丝缕缕缭绕不绝。能使深谷中的蛟龙为之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孀妇为之饮泣。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 翻译:苏氏的神色也愁惨起来,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同伴问道:“箫声为什么这样哀怨呢?”同伴回答:“‘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公孟德的诗么?(这里)向东可以望到夏口,向西可以望到武昌,山河接壤连绵不绝,(目力所及)一片郁郁苍苍。

        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当初他攻陷荆州,夺得江陵,沿长江顺流东下,麾下的战船延绵千里,旌旗将天空全都蔽住,在江边持酒而饮,横转矛槊吟诗作赋,委实是当世的一位英雄人物,而今天又在哪里呢?何况我与你在江边的水渚上打渔砍柴,与鱼虾作伴,与麋鹿为友,(在江上)驾着这一叶小舟,举起杯盏相互敬酒,如同蜉蝣置身于广阔的天地中,象沧海中的一粒栗米那样渺小。 (唉,)哀叹我们的一生只是短暂的片刻,(不由)羡幕长江的没有穷尽。

        (想要)与仙人携手遨游各地,与明月相拥而永存世间。知道这些终究不能实现,只得将憾恨化为箫音,托寄在悲凉的秋风中罢了。”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于我皆无尽也。

        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 翻译:苏氏道:“你可也知道这水与月?流逝的就象这水,其实并没有真正逝去;时圆时缺的就象这月,终究又何尝盈亏。

        可见,从事物变易的一面看来,天地间没有一瞬间不发生变化;而从事物不变的一面看来,万物与自己的生命同样无穷无尽,又有什么可羡慕的呢?何况天地之间,凡物各有自己的归属,若不是自己应该拥有的,即令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 只有江上的清风,以及山间的明月,送到耳边便听到声音,进入眼帘便绘出形色,取得这些不会有人禁止,感受这些也不会有竭尽的忧虑。

        这是造物者(恩赐)的没有穷尽的大宝藏,你我尽可以一起享用。”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翻译:于是同伴喜笑颜开,更换杯盏重新饮酒。

        菜肴果品都被吃个精光,只剩下桌上的杯碟一片凌乱。(苏子与同伴)在船里互相枕着睡去,不知不觉天边已经露出鱼肚白。

4. 高中语文必修四文言文重点句子和翻译,有哪些

        1. 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释义:主意还没有拿定,(赵王想要)寻找可以出使回复秦国的人,(但是)没有找到。

        2. 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

        释义:蔺相如知道秦昭襄王不是真心拿城来换璧。可是璧已落到别人手里,怎么才能拿回来呢?他急中生智,上前对秦昭襄王说:“这块璧虽说挺名贵,可是也有点小毛病,不容易瞧出来,让我来指给大王看。”

        3.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释义:我实在很担心被你秦王欺骗,因而辜负了赵国,所以派人带着和氏璧回去了,(他)从小路已经回到赵国了。

        4. 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缶。

        5.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6.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7. 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

        8. 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máo)尽落。

        9. 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勿复再言。

        10. 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5. 找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

        译文:

        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为了做禊事。众多贤才都汇聚到这里,年龄大的小的都聚集在这里。兰亭这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的树林,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如同青罗带一般)环绕在亭子的四周,引(溪水)作为流觞的曲水,排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热闹的音乐,喝点酒作点诗,也足够来畅快叙述幽深内藏的感情了。

        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和风温暖,仰首观览到宇宙的浩大,俯看观察大地上万物的繁多,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

        人与人交往,很快就度过了一生,有的人在室内长谈自己的抱负胸怀;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约束,放纵无羁地生活。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安静与躁动各不相同,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满足,(竟然)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等到对得到或喜爱的东西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随之产生。过去所喜欢的东西,转瞬间,已经成为旧迹,尚且不能不因为它引发心中的感触,况且寿命长短,听从造化,最终必然都要消亡!古人说:“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怎么能不让人悲痛呢?

        每当看到前人所发感慨的原因,其缘由像一张符契那样相和,总难免要在读前人文章时叹息哀伤,不能明白于心。本来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可悲呀。所以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纵使时代变了,事情不同了,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原因,他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后世的读者,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

6. 高中语文文言文翻译

        航海的人谈起瀛洲,(大海)烟波渺茫,(瀛洲)实在难以寻求。

        浙江一带的人谈起天姥山,在云雾霞光中有时还能看见。天姥山高耸入云,连着天际,横向天外。

        山势高峻超过五岳,遮掩过赤城山。天台山高四万(也有说一万)八千丈,对着天姥山好像要向东南倾斜拜倒一样。

        我根据越人说的话梦游到了吴越,一天夜里,飞渡过了明月映照的镜湖。镜湖的月光照着我的影子,一直送我到了剡溪。

        谢灵运住的地方如今还在,清水荡漾,猿猴清啼。脚上穿着谢公当年特制的木鞋,攀登像青云梯一样险峻的石梯。

        半山腰就看见了从海上升起的太阳,空中传来天鸡的叫声。山路盘旋弯曲,方向不定,迷恋着花,依倚着石头,忽然天色已经昏暗。

        熊在怒吼,龙在长鸣,岩中的泉水在震响,茂密的森林为之战栗,层层山峰为之惊颤。云层黑沉沉的,像是要下雨,水波动荡生起了烟雾。

        电光闪闪,雷声轰鸣,山峰好像要被崩塌似的。神仙洞府的石门,訇然一声从中间裂开。

        天色昏暗看不到洞底,日月照耀着金银台。用彩虹做衣裳,将风作为马来乘,云中的神仙们纷纷下来。

        老虎弹琴,鸾凤拉车。仙人们排成列,多如密麻。

        忽然惊魂动魄,恍然惊醒起来而长长地叹息。醒来时只有身边的枕席,刚才梦中所见的烟雾云霞全都消失了。

        人世间的欢乐也不过如此,自古以来万事都像东流水一去不复返。与君分别何时才能回来,暂且把白鹿放牧在青崖间,等到游览时就骑上它访名川大山。

        我岂能卑躬屈膝,去侍奉权贵,使我心中郁郁寡欢,极不舒坦。

       好了,今天关于“邹忌讽齐王纳谏注音版”的话题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通过我的介绍对“邹忌讽齐王纳谏注音版”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