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诗词欣赏 诗词欣赏

爱莲说教案_爱莲说教案优秀教学设计

zmhk 2024-05-28 人已围观

简介爱莲说教案_爱莲说教案优秀教学设计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将尽力为大家解答关于爱莲说教案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思考。关于爱莲说教案的话题,我们开始讲

爱莲说教案_爱莲说教案优秀教学设计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将尽力为大家解答关于爱莲说教案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思考。关于爱莲说教案的话题,我们开始讲解吧。

1.八年级《爱莲说》教学设计

2.《爱莲说》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3.爱莲说中能够高度概括莲高贵品质的句子是

4.八年级语文《爱莲说》教学设计

5.《爱莲说》教学设计

6.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爱莲说》教学设计

爱莲说教案_爱莲说教案优秀教学设计

八年级《爱莲说》教学设计

        《爱莲说》是八年级的一篇文言文,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因为很多文言知识是原来学生没有学过的,所以在目标的设定上既要对字词落实,又要掌握本文的写法及文章的中心,感悟古人追求的“君子”之风。下面是我整理的该课文教学设计,一起看看吧!

        教学设想

        1、把理解本文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结合高中课文《荷塘月色》进行比较,区别借景抒情与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2、把衬托手法作为本课教学的难点,引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

        3、采用“讲讲、读读、议议”的教学方式。

        4、在本文学习的基础上引入朱自清《荷塘月色》4段比较阅读,以实现课内外结合,初高中衔接,为学生将来学习铺平道路。

        5、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说”这种文体。

        2、理解体会本文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3、学习本文映衬的手法。

        4、体会本文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5、准确、流畅地背诵《爱莲说》。

        重点、难点

        1、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是本文重点。

        2、映衬的手法是本课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大都喜欢花草,你最喜欢哪一种花草?请说出理由。

        2、历代文人墨客赞颂莲花的诗句很多。如宋代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写尽了西湖六月莲花盛开之态,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而宋代周敦颐更是对莲花情有独钟。他在南康做郡守时曾劈莲池。每当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披霞含露,亭亭玉立,微风吹过,朵朵鲜花颔首,田田荷叶轻摇,阵阵清香扑面。作者触景生情,爱莲之洁白,感宦海之混沌,写下千古名篇《爱莲说》。今天,我们来学习这篇文章。(板书题目、作者)(课件演示)

        二、出示学习目标(课件演示)

        1、了解“说”这种文体。

        2、理解体会本文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3、学习本文映衬的手法。

        4、体会本文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5、准确、流畅地背诵《爱莲说》。

        三、解题

        莲:即莲花;“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与现代的杂文相似。“爱莲说”就是论说一下喜爱莲花的道理。(课件演示课题及作者)

        四、介绍作者(课件演示)

        周敦颐,宋代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字茂叔。“元公”是他死后的谥号。

        本文选自《周元公集》。

        五、诊断测试

        1、给加点的字注音:(课件演示)

        蕃淤泥涟亵濯鲜有闻

        fán yū lián xiè zhuó xiǎn

        2、词解释:(课件演示)

        蕃:多

        染:沾染(污染)濯:洗涤

        亵:亲近而不庄重

        鲜:很少

        宜:应当

        六、指导朗读

        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要读得一气贯通。二字句一般“二二”结构,五字句一般“二一二”结构。

        七、学生读课文,准备翻译

        八、学生口译本文大意

        九、(课件演示)译文

        第一段译文: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欢菊花。自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很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莲从淤积的污泥里长出来,却不受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并不显得妖媚;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的;香气远播,越发清芬;笔直的洁净的立在那里,可以在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第二段译文: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十、讨论点拨

        1、找出描写莲花的句子(课件演示)

        明确: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分别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结合莲花图谈)(课件演示)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从生长环境来写的`;“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是从体态香气方面来写的;“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是从风度气质方面来写的。

        十一、你认为莲花有哪些高尚品质

        明确: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生性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正直,通达事理,行为方正;风度气质:“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志洁行廉,体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

        十二、引导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

        作者爱莲花,不仅因为喜爱它的外形,更因为它是一种人格的化身,联系第二段看,是哪种人的化身?(课件演示)

        明确:“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高洁、质朴);“中通外直”──通达事理,行为方正(正直);,“不蔓不枝”──不攀附权贵;“香远益清”──美名远扬;“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志洁行廉,仪态端正,令人敬重(清高)。

        作者借莲花形象来言君子之志,是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怎样的情怀?

        明确:莲花,出于污泥不染其污,沐于清涟而不媚于世。处美境不忘形,超然物外刚正不阿,不攀附权贵,这是莲的气质风度,更是作者一生人格的写照,作者借花喻人,托物抒怀,表明自己不慕权贵,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君子之风)(再齐读那些句子)

        十三、作者用“噫“字引出主旨,表示深沉的感慨

        1、你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课件演示)

        明确:这是一个反问句。一方面照应上文“予独爱莲”,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对人生世事的感叹,慨叹当时与作者志同道合的人少,能做到品行高洁的人少。

        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明确:这个感叹句,是作者对那时一些士大夫追求名利,求取富贵的处世态度的强烈讽刺。

        3、本文以“爱”为脉络,写出了对莲花的喜爱,为何还要写菊花和牡丹?

        明确:衬托手法 以菊花正衬,以牡丹反衬。

        十四、

        本文作者托物言志着重刻画了莲花的精神气质,而当代散文家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也是写荷花的名篇。(课件演示第四段)比较阅读: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节选·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明确:《荷》文着重描绘月光下荷塘的优美景色,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十五、总结(课件演示)

        1、请同学们总结中心思想。

        作者赞美莲的优美形象的高贵品质,说明自己洁身自爱的品格,抒发了鄙弃追慕富贵的恶浊世风的思想感情。

        2、写作手法:托物言志(象征手法)

        作者借物(莲花)来表达自己的志向。值得注意的是所托之物的特点必须与志的特点相通。

        3、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映衬(用甲事物来陪衬乙事物,彼此相形,使所说的一面分外鲜明,或交相辉映。)

        十六、形成性测试

        1、默写出文中描写莲花的句子。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作者眼中的莲花具有哪些品质?

        生性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正直,通达事理,行为方正,志洁行廉,体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等。3、作者借赞美莲花表达了自己什么志向?

        表达了作者要做品德高尚的人的愿望。

        十七、作业

        1、任选一种自己喜爱植物,采用多种修辞方法,写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

        2、课外阅读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

        板书设计

        爱莲说

        周敦颐

        陶渊明爱菊隐逸者

        (正衬)

        予爱莲 君子

        (反衬)

        世人爱牡丹 富贵者

《爱莲说》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第一单元

        1 新闻两则教案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案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教案

        2 芦花荡 教案

        3 蜡烛教案

        4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

        5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案

        第一单元 综合性学习 写作 口语交际世界何时铸剑为犁教案

第二单元

        6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

        7 背影教案

        8 台阶教案

        9 老王教案

        10 信客教案

        第二单元 写作 口语交际 综合性学习让世界充满爱教案教案

第三单元

        11 中国石拱桥教案

        12 桥之美教案

        13 苏州园林教案

        14 故宫博物院教案

        15 说“屏”教案

        第三单元 综合性学习 写作 口语交际说不尽的桥教案教案

第四单元

        16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17 奇妙的克隆教案

        18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案

        恐龙无处不在教案

        19 生物入侵者教案

        20 你一定会听见的教案

        第四单元 写作 口语交际 综合性学习走上辩论台教案教案

第五单元

        21 桃花源记教案

        22 短文两篇教案

        陋室铭教案

        爱莲说教案

        23 核舟记教案

        24 大道之行也教案教案

        25 杜甫诗三首教案

        望岳教案

        春望教案

        石壕吏教案

        第五单元 综合性学习 写作 口语交际莲文化的魅力教案

第六单元

        26 三峡教案

        27 短文两篇教案

        答谢中书书教案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28 观潮教案

        29 湖心亭看雪教案

        30 诗四首教案

        归园田居(其三)教案

        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教案

        游山西村教案

第六单元 写作 口语交际?

爱莲说中能够高度概括莲高贵品质的句子是

        学习目标:

        1.分析莲花的形象,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

        2.理解衬托和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3.学习作者正直操守的价值取向,感受诗人高尚的道德情操。

        学习重点:

        分析莲花的形象,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

        学习难点:

        理解衬托和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学习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

        ppt

        学习流程:

        一、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7分钟)

        1.抽查学生朗读课文,然后,全班齐读课文。

        2.基础知识填空:

        (1)《爱莲说》是一篇 说 ,通常借人或事物 说明 道 理 。

        (2)生字注音

        甚蕃( ) 不蔓( )不枝

        亵( )玩 鲜( )有闻

        3.分段翻译课文

        板书课题:爱莲说 周敦颐 板书后,强调?敦?和?颐?的写法,区别?敦?郭?,?颐?字左边不是?臣?字。

        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解释?爱莲说?课题?

        学生自由回答。可能出现多种答案。教师给予表扬和肯定。

        周敦颐笔下的莲花到底有什么深刻含义呢?本课的学习目标是:

        二、出示目标(1分钟)

        同上。

        三、自主学习(出示自学提纲):(6分钟)

        1.默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莲花的句子。想一想,作者究竟喜欢莲花的什么?

        2.作者是从哪些角度去描写莲花的?分别赋予莲花哪些品格?

        3.作者主要描写和赞美莲花,可是在写莲花之前之后还写了水陆草木之花中的菊花和牡丹花,有什么特征?

        4.菊花和牡丹花分别被什么人所爱?作者对她们是什么态度?

        5.作者为什么要写菊花和牡丹,这是运用了一种什么样的写作手法?

        6. 古人写文是为了?言志?抒情?,《爱莲说》一文作者写莲的目的不仅仅是赞莲,更重要的是借莲言志、抒情。这是运用了一种什么样的写作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

        (1、2号学生必须全做,3?6号学生对5、6题可以选作。)

        (学生安安静静地自主学习,教师巡回查看,观察学生自学情况,但是在中间不插话,不干扰。发现问题记下来,供点评时指导)

        (自主学习时间到后,教师就自学情况进行点评。涉及不到的知识可以简要补充)

        (宣布?小组交流开始,强调小组交流的规则和方法。?)

        四、小组交流(8分钟)

        1、学生在各组组长主持下,对照自学提纲中的问题交流,先对子交流答案,然后,各组1号学生,讲解自己的看法,最后,其他学生质疑和补充,形成本组统一意见。

        教师巡视,深入小组,就学生提出的问题,简短回答。对共性问题记下来,以便在全班讲解。

        2. 小组交流时间到,教师对小组交流中的情况进行评价,对共性问题(自学提纲以外的问题)进行补充讲解,如果问题是马上展示的问题,要求学生在展示中注意听讲。

        3. 就导学提纲中的6个问题(写在小纸条上),由各组组长抽签,确定各组展示任务。各小组简短讨论,确定展示学生和方式。

        4. 教师宣布?展示规则和要求?,鼓励学生大胆展示。?我展示,我能行,我成功!?

        五、班级展示(15分钟)

        (一)依次展示:

        1. 找出有关描写莲花的句子。想一想,作者究竟喜欢莲花的什么?

        展示小组展示:

        我们组展示的题目是:找出有关描写莲花的句子。想一想,作者究竟喜欢莲花的什么?

        展示完后,其他学生对展示组的展示进行评价、质疑。教师鼓励学生质疑。

        教师评价并点拨补充:这些描写,句句写莲,不但写出了莲花美丽的外表、芬芳的气质,而且对她那高洁的品德、美好的情操、正派的风度,作了惟妙惟肖、尽善尽美的描绘,充分表达了作者对莲花的赞美之情。这也正是作者爱莲的原因。

        2. 作者是从哪些角度去描写莲花的?分别赋予莲花哪些品格?

        (展示小组展示)。展示完后,其他学生对展示组的展示进行评价、质疑。教师鼓励学生质疑。

        教师点拨:莲花的生长环境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体态?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气?香远益清,风度?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从生长环境可以看出莲花的不同流合污,不妖媚,洁净,朴实,表现了她高洁、质朴的品格;体态可看出她的为人正直;不趋炎附势,表现了她豁达正直的品格;香气说明她的美名远扬;风度说明她为人独立,令人敬重不敢玩弄,表现了她的`气节高尚。

        3. 作者主要描写和赞美莲花,可是在写莲花之前之后还写了水陆草木之花中的菊花和牡丹花,她们有什么特征?

        (展示小组展示)。展示完后,其他学生对展示组的展示进行评价、质疑。教师鼓励学生质疑。

        教师点拨:菊花的特征是纯洁、清高,表明不愿和统治者同流合污的品格。牡丹的特征是雍容华贵,代表了贪图富贵,趋炎附势之人。

        4、菊花和牡丹花分别被什么人所爱?作者对她们是什么态度?

        (展示小组展示)。展示完后,其他学生对展示组的展示进行评价、质疑。教师鼓励学生质疑。

        菊花是花中的隐士,?晋陶渊明独爱菊。菊之爱,陶后鲜有闻。?作者对他表示赞扬。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作者对他十分轻蔑。

        5.作者为什么要写菊花和牡丹,这是运用了一种什么样的写作手法?

        (展示小组展示)。展示完后,其他学生对展示组的展示进行评价、质疑。教师鼓励学生质疑。

        教师点拨:菊花纯洁、清高,作者写菊花,也是用菊花来正面衬托莲花。牡丹色彩艳丽,妩媚动人,象征富贵,也就是说世人都追求富贵。作者写世人甚爱牡丹是从反面衬托莲的高洁品质,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6. 古人写文是为了?言志?抒情?,《爱莲说》一文作者写莲的目的不仅仅是赞莲,更重要的是借莲言志、抒情。这是运用了一种什么样的写作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

        (展示小组展示)。展示完后,其他学生对展示组的展示进行评价、质疑。教师鼓励学生质疑。

        教师点拨:作者运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通过写莲的形象和品格,赞美正直高洁的气节,鄙弃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表现作者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二)教师对学生展示情况进行评价,强调注意事项。

        六、检测反馈(6分钟)

        1.用原文语句回答:

        ①《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爱莲说》一文中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因而美名远扬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③《爱莲说》一文中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庄重的仪态,令人心生敬意,不敢侮辱的句子是: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④《爱莲说》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⑤ 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的句子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七、课堂小结(2分钟)

        知识梳理(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课文。(必做)

        2、仿照《爱莲说》的写法,写一篇300字以上的散文,赞美你所喜爱的一种植物。(5或6号学生选作)

        课后反思:学生在展示环节还不够自信、自如,不能够完美地表达自己观点。大部分学生还不会或不敢提出自己的质疑,需要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

八年级语文《爱莲说》教学设计

       《爱莲说》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1、了解“说”的特点;

        2. 继续掌握文言词汇,背诵并默写全文;

        3. 学习以莲喻人的写法。

       情感态度方面: 从个人情趣、爱好和风格,展开想象,感悟做人的道理,学习莲花 洁身自好的高贵品质。

       能力方面: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重点难点分析 :

       重点目标:诵读全文,掌握重要实词。

       难点目标:以花喻人的含义。

       教学过程分为:\\\\\\\'诵读——悟读——拓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语设计

        大自然为我们创设了一个美好的生活空间,它用用万紫千红的花来为我们渲染了一个清新的绿色世界。正因为有花,这个世界才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所以,人们都非常爱花,并写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可以说,描写花的诗句比比皆是。但是,有一位古人,他却百花不爱,偏偏对莲花情有独钟,并为它写下了一篇传世佳作。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爱莲说》(板书课题:爱莲说)

       二、 整体把握,感知语言

       1. 教师范读,同时要求学生给生字注音,并标出难句。

       2. 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大意。

       3. 任抽两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余学生注意纠正错误的字音、语气、语调、节奏等。

       4. 全班齐读课文,并结合注解,疏通文意(字面意思)。

       三、 品味语言,领悟语感

       (一)1、作者如此爱莲,那么,莲花的可爱之处表现在哪里呢?

       [明确] ①从生长环境方面,写出了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高洁、质朴;

       ②从体态香气方面写出了莲“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香远益清”的芳香;

       ③从风度方面写出了莲“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清高。

       2、作者如此深情地为莲花高唱赞歌,文章是不是仅仅写莲花呢?

       [明确] 作者借莲花来写人。作者借莲花来写人,而又直接在文中点出来,那这种写法叫什么?

       (明确:托物喻人)教师要求学生用“‘────’一句比喻君子的───”句式具体说说借物喻人的用法。

       参考: “出淤泥而不染”一句比喻君子在恶劣的环境中不为世俗所污;

       “濯清涟而不妖”一句比喻君子在优越的环境中不媚于世;

       “中通外直”一句比喻君子内心通达,行为正直;

       “不蔓不枝”一句比喻君子性格正直,纯正无邪;

       “香远益清”比喻君子美德布于四方,声名远扬;

       “亭亭净植”一句比喻君子卓然挺立,坚守节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一句比喻君子端庄严肃,被人敬仰。

       教师小结。

       (二)说对比烘托手法。

       1、 教师提示:文章的题目是“爱莲说”,作者以莲花为歌颂对象,却几次提到了菊花、牡丹,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2、 学生读课文中有关菊花、牡丹的句子后说用意:①开头以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 引出“予独爱莲”的主旨。②作者以菊的隐逸,牡丹的富贵衬托莲的高洁。③结尾由三种花写到三种人:爱菊者少,爱莲者更少,而爱牡丹者很多。以此感叹社会上真隐士少,有道德的人更少,而爱富贵的人很多。

       3、 教师小结:文章通篇以菊花为旁衬,以牡丹为反衬,突出莲花傲然不俗,超脱卓群的品性,表现了作者守身如玉的生活态度。

       4 为什么作者在第一段连用两个“独”字?

       [提示] 第一、说明周敦颐和陶渊明一样,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第二、作者赞同陶渊明倚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但不赞同陶渊明的隐居、逃避现实。连用两个“独”字,非常鲜明地阐述了自己还有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

       5课文第一段和第二段前半部分均按“菊——牡丹——莲”的顺序写的,为什么文末却按“菊——莲——牡丹”的顺序呢?

       [提示] 前半部分按“菊——牡丹——莲”的顺序,是为了突出作者对莲的喜爱;后文按“菊——莲——牡丹”的顺序写,是从褒贬的角度,说明凡是超凡脱俗的事物,欣赏的人就少,而趋势媚俗的事物,欣赏的人就多。把正面放在前写,最后用反面的反衬一下,更有独到之处;三句分别用陈述句、疑问句和感叹句表述,特别是最后写牡丹时用了感叹号,更表达了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

       四、 实践语言,习得语感

       1. 读了《爱莲说》,我们仿照作者用莲花来寄托自己感情的托物言志的方法,用“我特喜欢……”句式说一段话,所借之物不拘泥于花草树木。但要注意两点:第一,要注意内在联系;第二,要有新意。

       (学生活动,教师适时点评)

       五、 背诵积累,积淀语感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六、 反馈检测:

       1、填空。

       ①本文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而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是__________。

       ②本文中作者拿____和____与莲对比,前者是_____,后者是______,作用是突出_______。

       七、 结束语

       八、 布置作业。

       1、请用托物言志的方法写一种你喜欢的花草树木或其它物件。

       2、背诵并默写课文。

        3、搜集有关\\\\\\\'莲花\\\\\\\'的诗句。

       九、 附:板书设计

        爱 莲 说 周敦颐

       生长环境---濯清涟而不妖 纯真自然,不媚于世

       体态 ---中通外直 内心通达,行为正直

       香气 不蔓不枝 不攀附权贵

        香远益清 美名远扬

        亭亭净植 高洁独立

       风度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自尊自爱,令人敬佩

       托物—————————— 喻人

       菊花牡丹 对比烘托

       学习目标:

       1.了解什么是“托物言志”;领悟短文所表现的作者的志趣和情操。

       2.体会语言特色及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写法。

       3.理解本文独特新颖的结构方式。

       4.感受到文学的美,学会怎样欣赏抒情散文。

        教学重点:

       “莲”美丽的形象,优美语言的欣赏,作者的志趣和情感。

        教学难点:

       托物言志的手法和结构方式。

        步骤:

       课前预习:1,作者周敦颐。

        2,“说”这种文体的特点。

        3,字词的读音和意义。 淤泥 濯清涟 亵玩 隐逸

       课堂教学:

       一、引入新课:

       1、彩屏展示优美的风景画,配钢琴曲《多美好的世界》。

        2、导语:同学们,刚才我们从画面上看到了美丽的风景,还听到了优美的音乐,使我们赏心悦目,真是一种享受。这种美是通过我们的视觉和听觉感受到的,在生活中有的美是要我们用心灵去感受,那就是文学之美。今天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欣赏一篇美文《爱莲说》,享受一下文学之美吧。

        二、出示课题: (彩屏画面——荷花画面)

        美中生趣 文中蕴情

        ——美文欣赏

        爱 莲 说(周敦颐)

        引语:《爱莲说》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篇,千百年来为人们所传诵、所喜爱,具有

        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今天我们通过欣赏来感受一下它的艺术美。

        三、朗读课文:

       1、老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生字的读音,朗读的语调、语速、语气。(彩屏出示荷花背静、文章字幕、配古筝曲《出水莲》)。

       2、学生齐读课文。要求有表情,注意按老师朗读的语调语气朗读。

        四、赏析课文

        (一)分小组讨论:这篇文章美在哪里?

        (二)综合意见,各组发表意见。(班上发言)

        (三)老师综合归纳:

        根据同学们的发言,这篇文章美在四个方面:

        “莲”貌美品美、文章的语言优美、表现手法巧妙、结构精巧。

        (四)从四个方面进行赏析。

        1.貌美品美

       讨论:读到这里我们可以联想到什么?(人)

        可以想到与莲的特质相似的人,如亭亭玉立的少女,风度翩翩的雅士,洁身自好的君子。

       引入品美:作者爱莲,仅仅是爱她的貌美吗?不是,更主要的是赞美她的精神和品质。

       分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高洁、质朴),比喻君子既不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许。“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正直)“香远溢清”(美名远扬)比喻君子的通达事理,行为方正,因而美名远扬。“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清高),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端庄的仪态,受人尊重。作者 分别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来描绘莲的美,把莲的特质与君子的品格结成一体,名曰写物,实是写人。从中可看到作者的情节和节操。

       2.语言优美。表现的形式(1)骈散结合 (2)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作者采用骈散结合的方法,长短句相间,错落有致,读来有一种节奏感,韵味无穷。多种修辞方法的使用,使文章活泼生动。

       找出这些句子朗读,体会语言特色。骈散句分男女生读。

       着重欣赏以下句子:“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通过比喻,赞美了莲的君子品格——不慕富贵,洁身自好。“隐士”抗霜。表现人的孤傲;“牡丹”:“富贵人”:浓艳,表现人的庸俗;莲喻为“君子”,清逸,表现人的清高。处处扣“君子”的性格特征。

        3.手法巧妙:

        讲:语言组合形成文章,怎样使语言达到最佳效果,这就靠表现技巧,本文主要采用了“托物言志” “衬托”的手法。

       板书:(1)托物(莲)——言(阐述)——志(不慕富贵,洁身自好)

        (2)衬托:文中有三处衬托:(1)以陶“独爱菊”,世人“甚爱牡丹”做衬托,突出“予独爱莲”,(2)用“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做衬托,突出“莲,花之君子者也”;(3)用“菊之爱”“牡丹之爱”做衬托,突出“莲之爱”,特别是最后一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愤世嫉俗,暗含讥讽,表现了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态鄙弃,反衬了“莲之爱”的难能可贵。

        4.结构精巧:

        一条线索: 全文以“爱”为线索 (出现七次)

        两个衬托: 草木之花(蕃) 菊(独)牡丹(甚)莲(独)

        菊(独)牡丹(甚多) 莲(独)

        三种类型: 三种花:菊、牡丹、莲

        三种人:隐士、富贵者、君子

        对三种爱花人的感情:惋惜、讽刺、赞美。

        这三方面的巧妙融合,把这篇短文凝聚成了天衣无缝的艺术佳品。

       五.课堂小结:

       本文用了119个字,调动了各种艺术表现手法,描绘了莲花的美,表达了作者对莲的赞美之情,表明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读着这篇文章,我们不但感受到了莲花的美,语言艺术的美,还感受到了作者情感的美。读着这篇文章,我们不能不叹服刘禹锡不但是个语言大师,还是个丹青高手。

       六.课外延伸:

       1.刘禹锡通过写“莲”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古代文人墨客写莲的也不少,各自表达自己的感情。(学生把收集到的写莲花、写其他花草树木的古诗拿出来欣赏。)

       2.展示学生课外写的咏屋的散文和诗歌。由学生赏析。

       七.本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古代名家的美文,也欣赏了同学们的美文。这些美文使我们徜徉于文学艺术的乐园,品味了祖国语言文字的精美,领略了文学作品意境的幽深,享受了文学艺术的趣味,更感染了作家们高洁美好的节操和情感。希望同学们今后要多读一些文学精品,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从而陶冶我们的情操,提高我们的生活品位.

《爱莲说》教学设计

       八年级语文《爱莲说》教学设计1

设计说明:

        最近的几课着重于翻译。先把文段抄写在黑板,学生在下面书写。然后学生自读,了解文意,在不懂处质疑,师生交流,老师讲解。下面的设计渗透在疏通文意的过程中,具体步骤两个班都有差别。

        比如在八班就先分析了莲所代表的品质,然后我问:如果只能选择一句话、一个词,你如 何形容君子呢?这当然困难。这时候再看末段,在与隐士的比较中,便可发现君子的特质。而在七班,则是翻译到末段时,才问起作者对君子的阐释。

导入:

        清雅的环境可以成就一个人,污浊的环境呢?

        正课:

        甚蕃、

        独爱、

        盛爱、

        独爱、

        1、什么叫“甚蕃”?什么叫“独爱”?什么叫“盛爱”?

        重点解释“盛爱”:种它、养它、戴它、送它、绣它、画它、写它、颂它……无穷无尽,没完没了。

        2、在“独爱”与“盛爱”之中,看出作者的态度。

        在那么多的花中,陶渊明偏偏只爱菊花,在那么多的花中,人们却一窝蜂地选择了牡丹,两相对比,你能看出作者的态度吗?

        3、在“独爱”与“独爱”之间,看出作者的另类。

        但是,即使在陶渊明的“独爱”面前,作者还要再言“独爱”,可见?(有差别的“独”。更“独”)

        留下一问:作者之“独”,“独”在何处?

        4、在“三爱”之中,看出世界的两极,看出作者的中庸。

        A、结合末段,了解花和爱花之人的关系,了解花的隐喻。

        (花是不一样的花,喜欢花的人即是不一样的人;君子,可姑且理解为品德高尚的人)

        菊——隐逸者——不问世事

        牡丹——富贵者——趋炎附势

        莲——君子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B、以此而论,读出最后三句的真意:

        陶后鲜有闻——真的隐士尚存?

        同予者何人——真的君子何在!

        宜乎众矣——世风日下的沉重哀叹……

        (读出语气)

        C、结合首段,读出隐士与君子之别。

        “说”这种文体,往往就一事、一物或某种社会现象而抒发自己的感想看法。

        表面上,作者在谈自己的“莲之爱”,而事实上,世风日下的背景下,我们又多么需要君子!理想,总是因现实而生的。(所以本文的内容有三:真正的君子、自己的选择、选择的因由)

        那么,作者想借“菊之爱”表达什么?爱菊的隐士和爱莲的君子又有什么差别呢?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因“出淤泥而不染”使用频率极高,可从这句说起,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理解。比较略)

我之解读:

        无论环境如何困厄、黑暗,都能坚守自己的内心,保持自己灵魂的高贵。对于真善美的执着追求,才是“出淤泥而不染”。这不是外在的华贵和张扬,而是内在的从容与坚强,是朴素洁净的美,所以作者说“濯清涟而不妖”;但这种内在的气质,是完全可以通过外在的言行去表露的,我们不经意间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往往就是我们内心真实的反映。我们的个性思想,我们的精神气质,我们的人格追求,我们的正直纯粹、真诚坦白、表里如一,可以因我们在世间的行为而传播得很远。所以,作者说“香远益清”。对于这样的人,别人爱慕、欣赏、尊重,却往往保持一段距离,因为觉得志不同、道不合、不相配,所以作者才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所以真正的君子,也就不大可能会和什么什么人合为一群,不大可能会和什么什么人入为一伙。这便自我消解了许多无奈、许多困扰,许多诱惑。这就少了许多无谓的消耗。此之谓“亭亭净植”。“净植”是与“为伍”相对的,“净植”是与“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相应相合的。

        不与他人缠绕,不与自己纠结,原来就是“出淤泥而不染”的重要保证。

结论:

        比较中,我们才能发现君子的真意和要诀:“出淤泥而不染”。

        对“君子”,我们可有各自不同的理解,但做不到这点的,就不堪称为“君子”。

        5、在两篇短文内容主旨的比较中,我们无路可退。

        和《陋室铭》比较,这篇就不再是单纯的人格追求,因为人格追求离不开现实的人生目标;做普通的世人、做孤绝的隐士、做独立的君子,这是作者给出的选项,却也是我们人类永远无法回避的选择。而且诡异的是,选择的结果永远相同:“世人”最多(占据了绝大部分),“隐士(包括那些愤世嫉俗者)”次之,最后只有极少一部分人选择了“君子”,你知道为什么吗?

结论:

        其实,这根本就不是一个“选择”的问题。

        或者说,我们的选择和我们最终的落脚点永远是两回事。

        要想成为“君子”,所需要的不只是一个念头、一种决心,更重要的是:行动,行动,行动……智慧。

        有的时候,你要抗争,

        有的时候,你要低调,

        有的时候,你要迂回,

        有的时候,你要放弃,

        有的时候,你要委曲求全,忍辱负重。

        这统统都是智慧。

八年级语文《爱莲说》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说”的 特点。

        2、能顺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初步培养文言文阅读的语感。

        3、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充分领略作者的情怀,认识这种情怀产生的'社会背景。

        能力目标

        1、能够利用工具书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义以及用法。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习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

二、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疏通文意,背诵课文。

        2、探究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和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

三、教学难点

        理解运用“菊”和“牡丹”的映衬作用。

        教学课时:一课时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课文的教学录音带,与课文有关的与资料,辅助教学的小黑板。

        2.学生准备:①查找作者的有关资料及写作背景,了解“说”这一文体特点。②朗读课文,借助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意

教学过程:

一、指出加点词的意义 答案

        1、可爱者甚蕃 蕃:多。

        2、濯清涟而不妖。 濯:洗。妖:美丽而不端庄。

        3、不蔓不枝。 蔓:长枝蔓。枝:长枝节。

        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亵:亲近而不庄重。

        5、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鲜:少。

        6、宜乎众矣。 宜:应当。

二、译句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我唯独喜爱莲从污泥中长出却没有受到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

        2、莲,花之君子者也。 2、莲是花中的君子。

        3、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3、对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4、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4、像我一样喜欢莲花的还有什么人呢?

        5、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5、喜爱牡丹的人当然就很多了。

三、回答以下问题

        1、文中最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语句是什么? 莲,花之君子者也。

        2、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是哪一句? 出淤泥而不染。

        3、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予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寄寓了他不愿与世同流合污、保持高洁风格的思想感情。

        4、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对“莲”的美好形象和高洁品质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以及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爱莲说》教学设计

       莲花又称荷花、芙蓉。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藉以表达自己的志向。下面是我整理的《爱莲说》教学设计,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相关栏目!

教学 目标:

        1、熟读课文并把握词、语句,疏通文意。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3、认识古代仁人不慕荣利,安贫乐道,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的主旨。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欣赏导入

二、介绍作者和题目含义。

三、赏莲------默读全文疏通文意

        1、朗读

        2、疏通文意

        学法指导方法:先重申翻译要求:

        (1)尽量译出每一个字;

        (2)补出省略成分;

        (3)通畅,准确。

        学生默读——自己翻译(处理讲义)——同桌交流——教师提问

        教师重点讲学生难懂两个文言句式:

        (1)“予谓菊 ,花之隐逸者也”,判断句,翻译时加“是”字。其下面的“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两句与此相同。

        (2)“菊之爱”,宾语前置,译为“爱菊” 。“莲之爱”、“牡丹之爱”与此相同。“何罪之有”、“惟利是图”也与此相同。

四、品莲----分析阅读体会形象

        作者把莲花比作什么?哪些语句具体描写了莲?表现了莲的哪些品质?

        学生在练习本上画两朵盛开的莲花,将答案填写在上面。

        明确:比作君子;

        具体描写:环境——出淤泥而不染;生活习性——濯清涟而不妖;体态——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亭亭净植;;气味——香远益清;气质——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纯真自然无媚态——通达、正直——不攀附权贵——美名远扬——独立高洁——令人肃然起敬

五、悟莲---讲解阅读品味意境

        课文写了莲,还写了哪几种花?分别比作什么?文章题为爱莲说,为什么还要写其他花呢?

        回答:还写了菊和牡丹。 分别比作君子、隐逸者、富贵者。

        补充:这三种人分别代表了三种处世的态度。君子是品德高尚的人,指处在污浊的环境却保持自身的高洁,不随流俗,不受沾染。(不慕名利,洁身自好)

        隐逸者指隐居的人。这种人的特点是志向高洁,但逃避现实,隐居起来。(志向高洁,隐居避世)

        富贵者呢?因为牡丹花十分浓艳,从唐朝起就成为富贵人家的宠物。牡丹的价钱很贵,但富贵人竞相购之,把它比作富贵者很恰当。这种人的特点是追求富贵、追求名利。(贪慕荣华,追名逐利)

        用作陪衬。这样,更能突出莲的君子的品格。

        衬托:为了使某一事物更突出,用另一事物作对照和比较。

小结: 作者赞美莲,其实是要赞美君子这样的人,他不跟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为人正直,名声很好,又很庄重,有独立的人格。封建社会有这样的人,真是令人敬佩!用三种花来比三种人,使文章生动形象,含蓄而给人回味。借赞花来赞人,从而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这种写法就叫做托物言志。

        《爱莲说》是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文,下面是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爱莲说》教学设计,为大家提供参考。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状物抒情、情文并茂的文言散文。本文教学设想以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以“朗读--质疑--讨论”的方式展开教学,关注每一个个体的阅读体验,让课堂成为学生尽情表情达意的理想场所,达到阅读学习本文的目的。教案的设计上,力求体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在课堂教学中力求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在学习方式上,注重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辅以教师的点拨;从问题的设计上,关注体现梯度;从教法上看,力求将传统的诵读法与现代的多媒体技术相结合。

        学情分析

        经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对古文的学习已有了初步的认识、了解,多数同学在字音、词义、疏通文意上有了一定的功底,在老师的提示下,能利用工具书和教材的注解理解课文大意,但少数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知识水平还有欠缺,因此,在教学中,还应该让学生重点学习文言实词的含义,虚词的不同用法,句式、修辞、写法等综合运用。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①了解“说”这一古代文体的特点; ②朗读并背诵课文,积累一些文言字词; ③学习本文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反复朗读以至成诵,通过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对课文进行创造性学习并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培养学生对美好理想的向往,对高尚情操的追求,对正直人格的仰慕。

        教学重点 : 了解文中运用衬托手法的作用和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难点: 把握文章的主题旨,理解衬托手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

        1、多形式朗读课文,培养语感,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利用合作、讨论、探究的方法,领悟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和高尚品德的生活态度。

        预习指导

        1、查找资料,了解“说”这一古代文体的特点及作者简介。

        2、搜集有关荷花的知识(如:名字、习性、诗句等)。

        3、结合工具书和课下注释预习课文:扫清字词障碍、读通顺读出节奏、疏通文意。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激趣导入 出示PPT

        师:我们先猜一个谜语:小小一姑娘,坐在水中央,小脸白无暇,洁净又大方, 身穿粉红袄,阵阵放清香。(生:荷花)

        师:播放有关于荷花的(直观性、可感性以及美的享受)

        师:大家还知道莲花的其它名字吗?(生:荷花、君子花……)

        师:其实它还叫菡萏、芙蓉,是名称最多的花,也是一

        种姿态优美、品行高洁的花, 它很早就出现在我国文人笔下,《诗经》 里有“彼泽之陂,有蒲有荷。”那大家还知道哪些有关莲花的诗句呢?

        (学生回答后)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以荷花为题材的文言文《爱莲说》。(板书课题:爱莲说)

        学生猜谜语

        学生说荷花名字、说相关咏“莲”或“荷”的诗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猜谜语和说诗句来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预习展示,整体感知。

        1、分析题目,简介“说” 这种古代文体的特点。

        (生展示后)师明确:“说”是一种文体,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但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这篇“说”,是作者在南康郡任职时写的。任职期间,他曾亲自率领属下开辟一块池塘种莲,名曰“爱莲池”。夏秋之际,莲花盛开,作者凭栏放目,触景生情,深感官场的黑暗,深爱莲花的高洁,写下了本文。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本文题目是什么意思呢?(指生说一说,然后师小结:题目“爱莲说”意思就是论说作者喜爱莲的道理)

        2、简介作者(让学生先自由介绍,然后教师小结)

        本文作者是周敦颐,字茂叔,宋朝人,哲学家,谥号“元公”,世称濂溪先生。

        3、诵读课文。

        1)示范读。让学生注意字的读音和句子的停顿。

        2)指生个别读,然后让学生正音。(师强调如下字词)

        蕃(fán) 淤(yū) 濯(zhuó) 亵(xiè) 鲜(xiǎn))

        3)生自由诵读。

        4)齐读。做到读准字音、停顿正确。

        学生展示交流

        学生听读

        学生朗读展示

        学生自读把握语气和节奏

        学生齐读课文,整体感知。

        多形式朗读,整体感知课文,同时培养语感,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三、分组自学,质疑讨论。

        1、借助于工具书,结合注释,理解句意,翻译全文,弄懂文章的主要内容,前后左右可讨论一下疑难问题。(注意重点字词特别是重点实词的用法)

        2、质疑。(向老师提问不能理解的字词句的解释或翻译)

        3、检查自读情况。

        1)通假字

        “蕃”通“繁”,多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2)词类活用

        蔓:名词活用作动词,用蔓缠绕(不蔓不枝)

        枝:名词活用作动词,用枝缠绕(不蔓不枝)

        远: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远传(香远益清)

        3)一词多义

        之:①、助词,的(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②、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予独爱莲之出污泥而不染)

        ③、宾语前置的标志,起强调的作用(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者:①、……的人(可爱者甚蕃)

        ②、“者”“也”结合,表判断(莲,花之君子者也)

        ③、表语音停顿(同予者何人)

        4)特殊句式

        ①、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判断句)

        ②、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省略介词)

        ③、同予者何人?(反问句)

        ④、菊之爱,陶后鲜有闻(宾语前置句)

        4、带着爱莲的感情齐读课文。

        5、男女生分组比赛读。 .

        小组合作,互相提问、讨论注意重点字词特别是重点实词的用法。

        师生互动交流

        朗读课文 通过让学生在分组中学会团结协作,同时也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丰富学生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通过生生问答,生师问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这样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及特长,面向全体。

        四、合作探究

        教师PPT出示学生探究的内容:

        1. 题目是“爱莲说”,那么,在你看来,莲花有哪些可爱之处呢?这几次都是从什么方面介绍的?

        2.作者认为:“莲,花之君子者也。”你同意作者的看法吗?请说明理由。

        3. 本文是写“爱莲”,按道理只要写莲花就行了,而本文却还写了菊花、牡丹花,用意何在?

        4. 文章仅仅是写花吗?采用了什么写法?花与人有什么关系?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适时点拨精讲,学生听讲批注相关知识 通过学生讨论、质疑和答疑,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通过回答让学生领会“托物言志”、“衬托”的写法,深入探究作者的意图,文章意在托莲花的形而言君子之志,以此突出了本文的重点,并突破了难点。

        五、小结梳理,布置作业

        1、再读课文。

        2、小结:本文借物喻人、托物言志,将花的形象比拟为人的品质,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爱莲之情来表达自己对这种生活态度的赞赏和追慕,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3、随堂练笔:你喜欢什么花?你觉得它有什么可爱之处?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以花喻人,写一篇200字左右的短文。

        1、男女生分段朗读,自由朗读,教师提问,学生用书上的原句回答等。

        2、在领悟作者精神的同时,把这种托物言志的写法运用到写作当中。

        1、通过提问背诵课文,同时能为理解性默写打基础。

        2、 让学生在学习中 积累,在积累中迁移,学以致用。

        3、 让学生动笔加深 理解。

        六、板书设计

        爱 莲 说

        周敦颐

        生长环境---濯清涟而不妖 纯真自然,不媚于世

        体态 ---中通外直 内心通达,行为正直

        不蔓不枝 不攀附权贵

        香气 --香远益清 美名远扬

        亭亭净植 高洁独立

        风度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自尊自爱,令人敬佩

        托物------------------------ 喻人

        菊花牡丹 对比烘托

       

       非常高兴能与大家分享这些有关“爱莲说教案”的信息。在今天的讨论中,我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全面地了解这个主题。感谢大家的参与和聆听,希望这些信息能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