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诗词欣赏 诗词欣赏

北朝民歌_北朝民歌《敕勒歌》古诗

zmhk 2024-05-29 人已围观

简介北朝民歌_北朝民歌《敕勒歌》古诗       现在,我将着重为大家解答有关北朝民歌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关于北朝民歌的话题,我们开始讨论吧。1.北朝民

北朝民歌_北朝民歌《敕勒歌》古诗

       现在,我将着重为大家解答有关北朝民歌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关于北朝民歌的话题,我们开始讨论吧。

1.北朝民歌《敕勒歌》赏析

2.晋北民歌的特点

3.木兰辞名词解释

北朝民歌_北朝民歌《敕勒歌》古诗

北朝民歌《敕勒歌》赏析

        《敕勒歌》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期黄河以北的北朝流传的一首民歌,一般认为是由鲜卑语译成汉语的。民歌歌咏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下面为大家带来了北朝民歌《敕勒歌》赏析,欢迎大家参考!

        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解释

        《敕勒歌》,这是南北朝时代北朝时期敕勒族的一首民歌。

        敕勒川,敕勒族居人居住的地方,在现在的甘肃、内蒙一带。川:平川、平原。

        -阴-山,山脉的名称,在内蒙古自治区的北部,又叫“大青山”。

        穹庐,游牧民族居住的帐篷,西部歌王王洛宾在歌词中叫它毡房,现在又叫它叫蒙古包,顶似扣着的锅的形状。

        笼盖四野,笼盖,笼罩。四野,草原的四面八方。

        天苍苍,苍,青。天苍苍,天蓝蓝的。

        野茫茫,草原无边无际。

        见,同“现”,显露,露出来。

        古诗今译

        敕勒族人的家乡,就在-阴-山脚下。那里的天空就像一顶偌大的蒙古包一样,与四面八方的大地相连。蓝蓝的天空下,无边无垠的草原汹涌着碧绿的波澜,风吹草低的地方,一群群的牛羊时而隐没在蓬勃茂盛的草丛里,时而又显现出来。

        简析

        这首民歌,虽然仅有二十七个字,却有极大的艺术感染力。它歌咏了北国草原的富饶、壮丽,抒发了敕勒人对养育他们的水土,对游牧生活无限热爱之情。

        “敕勒川,阴山下”,诗歌一开头就以高一亢的.音调,吟咏出北方的自然特点,无遮无拦,高远辽阔。这简洁的六个字,格调雄浑奔放,透显出敕勒民族雄强有力的性*格。从中我们也可以强烈地感受到那不可抑制的由衷赞美之情。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这两句承上面的背景而来,极言画面之壮阔,天野之恢宏。同时,抓住了这一民族生活的最典型的特征,歌者以如椽之笔勾画了一幅北国风貌图。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天”、“野”两句承上,且描绘笔法上略有叠沓,蕴涵着咏叹抒情的情调。作者运用叠词的形式,极力突出天空之苍茫、辽远,原野之碧绿、无垠。这两句显现出敕勒民族博大的胸襟、豪放的性*格。“风吹草低见牛羊”这最后一句是全文的点睛之笔,描绘出一幅殷实富足、其乐融融的景象。

        这首民歌从语言到意境可谓浑然天成,它质直朴素、意韵真淳。语言无晦涩难懂之句,浅近明快、酣畅淋一漓地抒写了敕勒人的豪情。(选自“龙腾远程教育网”,有改动)

        回过头来纵观全诗,在巍峨绵延的阴山脚下,在那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随着风儿时缓时疾,才可隐约望见掩映在蒿草丛中自一由自在地吃着草儿的牛羊,咋读起来,难免在意识中笼上些许苍凉;再细细品味,则令你觉得无尽的繁盛、殷实与富庶。扬鞭策马在这绿浪无边的原野之上,你会觉得生命是如此真实轻松。辽远的天空,茫茫的原野,繁茂的芳草,时隐时现的羊群,又蕴含一着一种原始的苍茫,而这种原始之中又彰显出一种敕勒人所独有的强悍、粗犷与豪放。这就是原始的魅力。

        创作背景

        公元四到六世纪,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处在鲜卑、匈奴等少数民族的统治之下,先后建立了北魏、北齐、北周等五个政权,历史上称为“北朝”。北朝民歌主要是北魏以后用汉语记录的作品,这些歌谣风格豪放刚健,抒情爽直坦率,语言质朴无华,表现了北方民族英勇豪迈的气概。这首民歌《敕勒歌》最早见录于宋郭茂倩编《乐府诗集》中的第八十六卷《杂歌谣辞》。一般认为是敕勒人创作的民歌。它产生的时期为5世纪中后期。

        在史书中,最先提到《敕勒歌》的是唐朝初年李延寿撰的《北史》卷六《齐本纪》:公元546年,东魏权臣高欢率兵十万从晋阳南向进攻西魏的军事重镇玉壁(今山西南部稷山县西南),折兵七万,返回晋阳途中,军中谣传其中箭将亡,高欢带病强自设宴面会大臣。为振军心,他命部将斛律金唱《敕勒歌》,遂使将士怀旧,军心大振。

        《敕勒歌》作者到底是谁,各界一直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斛律金是作者之一,甚至有人认为作者就是斛律金。而有人认为斛律金只是已知最早的演唱者,而非作者。

晋北民歌的特点

       描写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古代北方牧民浪漫祥和的悠哉生活。

       原文: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

       译文:

       辽阔的敕勒大平原,就在阴山脚下。敕勒川的天空啊,看起来好像牧民们居住的毡帐一般。它的四面与大地相连,蔚蓝的天空一望无际,碧绿的原野茫茫不尽。那风吹到草低处,有一群群的牛羊时隐时现。

       赏析:这首脍炙人口的北朝民歌,令人想到的是天野相接、阴山巍峨、草原辽阔、牛羊成群,是古代北方牧民浪漫祥和的悠哉生活,是一幅幅令人神怡催人遐想的壮美画卷。

扩展资料:

       《敕勒歌》的创作背景:

       《敕勒歌》生于玉壁(今山西稷山)攻坚战。交战双方的核心人物是南北朝时期东魏丞相高欢和西魏守将韦孝宽。

       东魏武定四年(546)九月,高欢倾全国之兵,亲率十万余众围攻玉壁城,志图西入;而玉壁的守将韦孝宽则率不足万人,负隅顽抗。

       在历史上,高欢和韦孝宽是同代豪杰:他们一个是东魏权臣,一个是西魏名将;一个勇猛强悍,一个多谋善防;一个持矛,一个拿盾;一个势在必得,一个严防死守。战争中韦孝宽制造了高欢中箭身亡的谣言。为了稳定军心,高欢不得不带病,派斛律金作《敕勒歌》。

木兰辞名词解释

       晋北民歌的特点具体如下:

1、豪放粗犷的风格:

       北朝民歌的歌词往往显得豪放粗犷,这是因为当时北方游牧民族生活环境的影响。

       在广阔的草原上,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都不同于南方农业社会,因此北朝民歌也具有了同样的特点。歌曲的旋律和节奏往往比较简单,表现出一种粗犷、豪放的气质。

2、直接表达爱情的主题:

       北朝民歌的另一个特点是直接表达爱情的主题。在南方民歌中,爱情主题往往比较含蓄,而北朝民歌则直接表达对心上人的爱慕之情。

       例如,敕勒歌中的“愿为连理枝,栖息君身上”,木兰诗中的“愿以此生为君侍,长伴君侧永不违”,都是直接表达爱情的主题。

3、反映战争的苦难:

       北朝民歌还反映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由于当时南北朝时期战争频发,北朝民歌中也充满了对战争的描写和对战士的同情。

       例如,陇头流水歌中的“陇头流水,鸣声幽咽,遥望秦川,肝肠断绝”,表现了战争中人们遭受的痛苦和苦难。

4、使用叠字和叠句:

       北朝民歌在使用词语方面,常常采用叠字和叠句的形式,这种形式可以增加歌曲的节奏感和音乐性。

       例如,敕勒歌中的“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其中的叠字和叠句使得歌曲更加优美动听。

       总之,北朝民歌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其歌词豪放粗犷,直接表达爱情的主题,反映了战争的苦难,同时使用叠字和叠句的形式增加了歌曲的节奏感和音乐性。

       这些特点使得北朝民歌在中国民间音乐中独树一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

       木兰辞名词解释

       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的一首北朝民歌,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在中国文学史上与南朝的《孔雀东南飞》被合称为“乐府双璧”。以下是木兰诗词语解释,

       原诗

       唧(jī)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zhù)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tiě),可汗(kè hán)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wèi)市鞍(ān)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jiān),南市买辔(pèi)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jiān jiān)。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jì)鸣啾啾(jiū jiū)。

       万里赴戎(róng)机,关山度若飞。朔(shuò)气传金柝(tuò),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qiáng)。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jiāng);阿姊(zǐ)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huò huò)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zhuó)我旧时裳(cháng)。当窗理云鬓(bìn),对镜帖(tiē)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bàng)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注释

       1. 唧唧(jī jī):纺织机的声音

       2. 当户(dāng hù):对着门。

       3. 机杼(zhù)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机:指织布机。杼:织布梭(suō)子。

       4. 惟:只。

       5. 何:什么。

       忆:思念,惦记

       6. 军帖(tiě):征兵的文书。

       7. 可汗(kè hán):古代西北地区民族对君主的称呼

       8. 军书十二卷:征兵的名册很多卷。十二,表示很多,不是确指。下文的“十二转”、“十二年”,用法与此相同。

       9. 爷:和下文的“阿爷”一样,都指父亲。

       10. 愿为市鞍(ān)马:为,为此。市,买。鞍马,泛指马和马具。

       11. 鞯(jiān):马鞍下的垫子。

       12. 辔(pèi)头:驾驭牲口用的嚼子、笼头和缰绳。

       13. 辞:离开,辞行。

       14. 溅溅(jiān jiān):水流激射的声音。

       15. 旦:早晨。

       16. 但闻:只听见

       17. 胡骑(jì):胡人的战马。胡,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

       18. 啾啾(jiū jiū):马叫的声音。

       19. 天子:即前面所说的“可汗”。

       20. 万里赴戎机:不远万里,奔赴战场。戎机:指战争。

       21. 关山度若飞: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度,越过。

       22. 朔(shuò)气传金柝: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朔,北方。金柝(tuò),即刁斗。古代军中用的一种铁锅,白天用来做饭,晚上用来报更。

       23. 寒光照铁衣:冰冷的月光照在将士们的铠甲上。

       24. 明堂:明亮的的厅堂,此处指宫殿

       25. 策勋十二转(zhuǎn):记很大的功。策勋,记功。转,勋级每升一级叫一转,十二转为最高的勋级。十二转:不是确数,形容功劳极高。

       26. 赏赐百千强(qiáng):赏赐很多的财物。百千:形容数量多。强,有余。

       27. 问所欲:问(木兰)想要什么。

       28. 不用:不愿意做。

       29. 尚书郎:尚书省的官。尚书省是古代朝廷中管理国家政事的机关。

       30. 愿驰千里足:希望骑上千里马。

       31. 郭:外城。

       32. 扶:扶持。将:助词,不译。

       33. 姊(zǐ):姐姐。

       34 理:梳理。

       35. 红妆(zhuāng):指女子的艳丽装束。

       36. 霍霍(huò huò):模拟磨刀的声音。

       37. 著(zhuó):通假字通“着”,穿。

       38. 云鬓(bìn):像云那样的鬓发,形容好看的头发。

       39. 帖(tiē)花黄:帖”通假字通“贴”。花黄,古代妇女的一种面部装饰物。

       40.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据说,提着兔子的耳朵悬在半空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辨认。扑朔,爬搔。迷离,眯着眼。

       41.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两只兔子贴着地面跑,怎能辨别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42. “火”:通“伙”。古时一起打仗的人用同一个锅吃饭,后意译为同行的人。

       43. 行:读háng。

       44. 傍(bàng)地走:贴着地面并排跑。

       A.字音:机杼〔zhù〕鞍鞯〔ān jiān〕辔〔pèi〕头鸣溅溅〔jiān〕金柝〔tuò〕阿姊〔zǐ〕霍霍〔huò〕可汗〔kè hán〕贴:军帖〔tiě〕;贴〔tiē〕黄花;字帖〔tiè〕

       通假字:

       ①.对镜帖花黄:“帖”通“贴”,贴,粘贴。

       古今异义:

       ①爷:古义指父亲,e.g.:卷卷有爷名;今指爷爷,即父亲的父亲。

       ②走:古义为跑,双兔傍地走;今义行走。

       ③但:古义为只,副词,e.g.: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今常用作转折连词。

       ④郭:古义为外城,e.g.:出郭相扶将;今仅用作姓氏。

       好了,关于“北朝民歌”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北朝民歌”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且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