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诗词欣赏 诗词欣赏

《渔家傲》 李清照_渔家傲李清照原文及翻译

zmhk 2024-05-14 人已围观

简介《渔家傲》 李清照_渔家傲李清照原文及翻译       大家好,今天我来和大家聊一聊关于《渔家傲》 李清照的问题。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会将我所了解的信息进行归纳整理,并与大家分享,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渔家傲的九万里风鹏正举借用了哪个典故

《渔家傲》 李清照_渔家傲李清照原文及翻译

       大家好,今天我来和大家聊一聊关于《渔家傲》 李清照的问题。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会将我所了解的信息进行归纳整理,并与大家分享,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渔家傲的九万里风鹏正举借用了哪个典故?

2.如何赏析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词《渔家傲》?

3.李清照的渔家傲的赏析

4.李清照最浪漫的一首诗

5.《渔家傲》中作者在梦中看到了什么?词的上片写了哪几种壮丽景象?

6.李清照所写《渔家傲》的意思是什么?

《渔家傲》 李清照_渔家傲李清照原文及翻译

渔家傲的九万里风鹏正举借用了哪个典故?

       李清照的《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中的九万里风鹏正举借用了《庄子·逍遥游》中说大鹏乘风飞上九万里高空的典故。鹏: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大鸟。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宋代 李清照

       原文: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译文:

       天蒙蒙,晨雾蒙蒙笼云涛。银河欲转,千帆如梭逐浪飘。梦魂仿佛又回到了天庭,天帝传话善意地相邀。殷勤地问道:你可有归宿之处。

       我回报天帝说:路途漫长又叹日暮时不早,学作诗,枉有妙句人称道,却是空无用。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风啊!请千万别停息,将这一叶轻舟,载着我直送往蓬莱三仙岛!

扩展资料: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李清照南渡之后。根据《金石录后序》记载,公元1130年春间,李清照曾在海上航行 ,历尽风涛之险。

       此词中写到大海、乘船,人物有天帝及词人自己,都与这段真实的生活所得到的感受有关。根据陈祖美《李清照简明年表》,此词就作于公元1130年(建炎四年)。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作者简介:

       李清照,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早期生活优裕,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诗文之法作词。并能作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百度百科-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如何赏析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词《渔家傲》?

       阅读《渔家傲》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上片一二两句所写的梦境:清晨,茫茫的大海上,云雾弥漫,波涛汹涌。海风呼啸,从颠够的船舱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银河似乎转动一般,而无数的船帆在风浪中飞舞前进。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宋代 李清照

       原文: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译文:

       水天相接,晨雾蒙蒙笼云涛。银河转动,像无数的船只在舞动风帆。梦魂仿佛回天庭,听见天帝在对我说话。他热情而又有诚意的问我要到哪里去。

       我回报天帝路途还很漫长,现在已是黄昏却还未到达。即使我学诗能写出惊人的句子,又有什么用呢?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风啊!千万别停息,将我这一叶轻舟,直送往蓬莱三仙岛。

扩展资料: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李清照南渡之后。根据《金石录后序》记载,公元1130年春间,李清照曾在海上航行 ,历尽风涛之险。

       此词中写到大海、乘船,人物有天帝及词人自己,都与这段真实的生活所得到的感受有关。根据陈祖美《李清照简明年表》,此词就作于公元1130年。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作者简介:

       李清照,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人。早期生活优裕,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诗文之法作词。并能作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

       百度百科-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李清照的渔家傲的赏析

       渔家傲 (原文)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彷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渔家傲 (译文)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赏析) 此词当为易安南渡后的词作。写梦中海天溟蒙的景象及与天帝的问答。隐寓对南宋黑暗社会现实的失望,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作者以浪漫主义的艺术构思,梦游的方式,设想与天帝问答,倾述隐衷,寄托自己的情思,景象壮阔,气势磅礴。这就是被评家誉为“无一毫粉钗气”的豪放词,在她现在的词作中是不多见的。 这首词气势磅礴、豪迈,是婉约派词宗李清照的另类作品,具有明显的豪放派风格。近代梁启超评为:“此绝似苏辛派,不类《漱玉集》中语。”可谓一语中的,道破天机。 南渡以前,李清照足不出户,多写闺中女儿情;南渡以后,“飘流遂与流人伍”,视野开始开阔起来。据《金石录后序》记载建炎四年(1130)春间,她曾海上航行,历尽风涛之险。词中写到大海、乘船,人物有天帝及词人自己,都与这段真实的生活所得到的感受有关。 词一开头,便展现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卷。这样的境界开阔大气,为唐五代以及两宋词所少见。写天、云、雾、星河、千帆,景象已极壮丽,其中又准确地嵌入了几个动词,则绘景如活,动态俨然。 “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自然地组合一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而“转”、“舞”两字,则将词人风浪颠簸中的感受,逼真地传递给读者。所谓“星河欲转”,是写词人从颠簸的船舱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银河似乎转动一般。“千帆舞”,则写海上刮起了大风,无数的舟船风浪中飞舞前进。船摇帆舞,星河欲转,既富于生活的真实感,也具有梦境的虚幻性,虚虚实实,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因为这首词写的是“梦境”,所以接下来有“仿佛”三句。“仿佛”以下这三句,写词人梦中见到天帝。“梦魂”二字,是全词的关键。词人经过海上航行,一缕梦魂仿佛升入天国,见慈祥的天帝。幻想的境界中,词人塑造了一个态度温和、关心民瘼的天帝。“殷勤问我归何处”,虽然只是一句异常简洁的问话,却饱含着深厚的感情,寄寓着美好的理想。 此词则上下两片之间,一气呵成,联系紧密。上片末二句是写天帝的问话,过片二句是写词人的对答。问答之间,语气衔接,毫不停顿。可称之为“跨片格”。 “我报路长嗟日暮”句中的“报”字与上片的“问”字,便是跨越两片的桥梁。“路长日暮”,反映了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经历,然亦有所本。词人结合自己身世,把屈原《离骚》中所表达的不惮长途运征,只求日长不暮,以便寻觅天帝,不辞上不求索的情怀隐括入律,只用“路长”、“日暮”四字,便概括了“上下求索”的意念与过程,语言简净自然,浑化无迹。其意与“学诗谩有惊人句”相连,是词人天帝面前倾诉自己空有才华而遭逢不幸,奋力挣扎的苦闷。 着一“谩”字,流露出对现实的强烈不满。词人现实中知音难遇,欲诉无门,唯有通过这种幻想的形式,才能尽情地抒发胸中的愤懑,怀才不遇是中国传统文人的命运。李清照虽为女流,但作为一位生不逢时的杰出的文学家她肯定也有类似的感慨。 “九万里风鹏正举”,从对话中宕开,然仍不离主线。因为词中的贯串动作是渡海乘船,四周景象是海天相接,由此而连想到《庄子。逍遥游》的“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说“鹏正举”,是进一步对大风的烘托,由实到虚,形象愈益壮伟,境界愈益恢宏。大鹏正高举的时刻,词人忽又大喝一声:“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气势磅礴,一往无前,具大手笔也!“蓬舟”,谓轻如蓬草的小舟,极言所乘之舟的轻快。“三山”,指渤海中蓬莱、方丈、赢洲三座仙山,相传为仙人所居,可望而见,但乘船前去,临近时即被风引开,终于无人能到。词人翻旧典出新意敢借鹏抟九天的风力,吹到三山,胆气之豪,境界之高,词中罕见。上片写天帝询问词人归于何处,此处交代海中仙山为词人的归宿。 前后呼应,结构缜密。这首词把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巧妙用典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自然会气度恢宏、格调雄奇。充分显示作者性情中豪放不羁的一面

李清照最浪漫的一首诗

       渔家傲

       李清照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 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 共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赏析: 这首《渔家傲》,是女词人李清照六首梅词中格调最为轻快、明朗的一首,全篇充满欢快,愉悦的气氛。从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看,似应为她与丈夫赵明诚屏居青州时所作。词的上片,集中表现了梅花娇和洁的特点,高度赞美了它的风度与资质。

        一开头便给读者展示了一幅美丽动人的图景。“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一片白雪覆盖大地,一树报春的红梅点缀其间,梅枝犹如天工雕出的琼枝,显示了梅花的娇洁,不畏酷寒、傲然独放的孤蔷性格。它的开放,报告了春来的喜讯。人们于久寒的严冬之后,满怀欣喜迎接春回之时,定会对梅花这报春之花生出喜爱之情。词人正是抓住了人们盼春的心理,以写寒梅报春入手,巧妙地达到了借春赞梅的用心。

        “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这初开的春梅,花蕾初绽,芳香袭人,好象一个刚刚出浴、洗去脂粉产妆、更显出天然丽质的女子,亭亭玉立,惹人爱怜。这三句词恰当地运用了拟人手法,形象地表现出梅花“娇”和“洁”的特征。“香脸”句侧重于描写梅花的“娇”;“玉人”句侧重于表现梅花的“洁”。这里虽然没有一句直接抒情的句子,但从每一句的描绘之中,读者不难看出其中含蕴着词人对梅花的酷爱之情。

        词的下片,把笔触转到对月夜赏梅的欢悦场面的描写上,既是从侧面赞梅,又直接表现了词人的爱梅之心。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大自然可能也偏爱梅花,所以才有意让今晚的月色分外明亮。这两旬,创造出一个非常优美的意境:溶溶的月色和皑皑的白雪交相辉映;月光下,雪地上,一树梅花横斜疏瘦,傲然怒放,愈发显示出其冰清玉洁的特殊性格。月色因梅花的点缀更美丽,梅花因月色的映照更娇洁。词人启动浪漫的想象,赋予大自然以情感,说梅花不但为世人所欣赏,‘而且也颇得化育万物的造物者的钟爱,从而进一步咏赞了梅花的高贵不凡。历来词家都十分注重过片处的承接。“过片不可断了曲意,须要承上启下。”(张炎《词源》)此词过片开笔写明月,咏月光,然后顺势下去又写饮酒,似与上片所咏之梅无承接之势,但仔细琢磨,就会发现下片的结构特点:过片处先以“偏有意”和“故教”埋下伏笔,而主旨则扣在结句“此花不与群花比”上,它回贯整个下片,与过片处的伏笔相照应——原来造物主也为梅花的美丽所吸引,“有意”来人间赏梅,因此“故教”月光如泻银般地明亮。于是,月下赏梅饮酒、殷勤劝酒等描写就都有了依傍。在赏梅的场面中虽未着一“梅”字,但梅仍是整个场面的核心。这就不但使人玩味到过片处的“承上启下”含蓄得体,而且首尾呼应,更显出梅的超群不凡,抒发了词人对梅的热爱赞美之情。

        面对美好的月夜清景,词人的心境明净,开朗,兴致大发,邀来了诗朋酒侣。“共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醉”——让我们举起金盏畅饮,一道来欣赏这月色里的梅花吧,请不要推辞酒量不胜。“此花不与群花比”一句,揭示了全词的主旨,是全词的点睛之笔。

        咏物词大都在上片状物,下片叙事抒情。这首《渔家傲》所取的正是这种结构形式。上片,集中笔墨,采用衬托、比拟等手法,分别描绘了梅花的远姿、近态,概貌、细部,丝丝入扣,形象地勾勒出梅花娇,梅的丽质美姿;下片则倾泻作者对梅花酷爱之情。由于上片状物笔墨集中,突现了事物的特点,下片抒情,才有所依凭,使人觉得词人爱梅,合情、入理,产生了感人的艺术效果。

《渔家傲》中作者在梦中看到了什么?词的上片写了哪几种壮丽景象?

       李清照最浪漫的一首诗是渔家傲。

       渔家傲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美轮美奂的神秘世界,用大胆的想象打开一扇唯美的窗。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李清照《渔家傲》

李清照人物评价:

       李清照自幼便有才名,南宋词学家王灼评价李清照,在自少年便展现出才华,其文采就算是在士大夫阶层中,也是不可多见的存在。现代思想家、文学家胡适也曾在《国语文学史》中提到“李清照在少年时期,就负有文学盛名,她的词更是传诵一时”。

       李清照的词多以口语入手,尤其对叠声词的用法上,十分出奇,南宋文学家张端义的《贵耳集》、宋代文学家罗大经的《鹤林玉露》等著作中,均盛赞了李清照的叠声词用法。

       古今众多文化学者认为,李清照是中国词作领域横绝一世的存在,如明代文学家杨慎,在其所著《词品》中,认为李清照的词在宋代可谓独步一时,认为李清照与秦观、黄庭坚相比,也是不遑多让;甚至,明代诗人刘体仁在其著作《七颂堂词绎》中,认为李清照独创了“易安体”,是“本色当行第一人”;同样的,清代韵学家沈谦在其《填词杂说》中,把李清照跟李煜作为对比,认为两人均是男女中的当行本色。

李清照所写《渔家傲》的意思是什么?

       《渔家傲》中作者在梦中看到了海天溟蒙的景象及与天帝的问答。词的上片写了天、云涛、晓雾、星河、千帆这几种壮丽景象,展现出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

       原词: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宋代: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释义:

       水天相接,晨雾蒙蒙笼云涛。银河欲转,千帆如梭逐浪飘。梦魂仿佛回天庭,天帝传话善相邀。殷勤问:归宿何处请相告。

       我回报天帝说:路途漫长啊,又叹日暮时不早。学做诗,枉有妙句人称道。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风啊!千万别停息,将我这一叶轻舟,直送往蓬莱三岛去。

扩展资料:

       此词作于李清照南渡之后。根据《金石录后序》记载,公元1130年(宋高宗建炎四年)春间,李清照曾在海上航行,历尽风涛之险。此词中写到大海、乘船,人物有天帝及词人自己,都与这段真实的生活所得到的感受有关。根据陈祖美《李清照简明年表》,此词就作于公元1130年(建炎四年)。

       李清照南渡后,不久丈夫赵明诚病死。国破家亡兼夫死,使她生活上和精神上受到很大的打击,从此,她只身飘泊江南,孤单寂寞地度过她那艰苦岁月的晚年,处于“路长嗟日暮”的困境。

       但她是一个性格爽直、柔中有刚、不愿受现实生活束缚的人,所以,有时想象的翅膀飞进了另一个世界。她幻想出一条能使精神有所寄托的道路,以求摆脱人间那前路茫茫、看不到任何希望的境况。

       于是梦跨云雾,渡天河,归帝宫,乘万里风到仙山去。这样豪迈的气概,不凡的壮举,就使这首词显示出浪漫的情调,豪放的风格,而和她的其他词作风格迥然不同.

       整首词都是描写梦境。开头两句写拂晓时候海上的景象。在李清照以前还没有人在词里描写过大海。“天接云涛”两句用“接”、“转”、“舞”三个动词,来写海天动宕的境界。

       “星河欲转”,点出时间已近拂晓。“千帆舞”写大风,这不是江河中的景象。可能因为李清照是山东人,对海的见闻比较多,所以写得出这样的境界。

       百度百科——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作者: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注释

       ⑴星河:银河。

       ⑵转:《历代诗余》作“曙”。

       ⑶帝所:天帝居住的地方。

       ⑷天语:天帝的话语。

       ⑸我报路长嗟日暮:路长,隐括屈原《离骚》:“路曼曼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之意。日暮,隐括屈原《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之意。嗟,慨叹。

       ⑹谩:徒,空。

       ⑺鹏: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大鸟。

       ⑻蓬舟:像蓬蒿被风吹转的船。古人以蓬根被风吹飞,喻飞动。

       ⑼吹取:吹得。

       ⑽三山:传说中海上的三座仙山:蓬莱,方丈,瀛洲。

       (11)九万里:《庄子·逍遥游》中说大鹏乘风飞上九万里高空。

       (12)路长:意仿《离骚》上的“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译文

       水天相接,晨雾蒙蒙笼云涛。银河欲转,千帆如梭逐浪飘。梦魂仿佛回天庭,天帝传话善相邀。殷勤问:归宿何处请相告。

       我回报天帝说:路途漫长啊,又叹日暮时不早。学做诗,枉有妙句人称道。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风啊!千万别停息,将我这一叶轻舟,直送往蓬莱三岛去。

       赏析

       此词当为易安南渡后的词作。写梦中海天溟蒙的景象及与天帝的问答。隐寓对南宋黑暗社会现实的失望,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作者以浪漫主义的艺术构思,梦游的方式,设想与天帝问答,倾述隐衷,寄托自己的情思,景象壮阔,气势磅礴。这就是被评家誉为“无一毫粉钗气”的豪放词,在她现在的词作中是不多见的。

       这首词气势磅礴、豪迈,是婉约派词宗李清照的另类作品,具有明显的豪放派风格。近代梁启超评为:“此绝似苏辛派,不类《漱玉集》中语。”可谓一语中的,道破天机。

       南渡以前,李清照足不出户,多写闺中女儿情;南渡以后,“飘流遂与流人伍”,视野开始开阔起来。据《金石录后序》记载建炎四年(1130)春间,她曾海上航行,历尽风涛之险。词中写到大海、乘船,人物有天帝及词人自己,都与这段真实的生活所得到的感受有关。

       词一开头,便展现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卷。这样的境界开阔大气,为唐五代以及两宋词所少见。写天、云、雾、星河、千帆,景象已极壮丽,其中又准确地嵌入了几个动词,则绘景如活,动态俨然。

       “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自然地组合一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而“转”、“舞”两字,则将词人风浪颠簸中的感受,逼真地传递给读者。所谓“星河欲转”,是写词人从颠簸的船舱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银河似乎转动一般。“千帆舞”,则写海上刮起了大风,无数的舟船风浪中飞舞前进。船摇帆舞,星河欲转,既富于生活的真实感,也具有梦境的虚幻性,虚虚实实,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因为这首词写的是“梦境”,所以接下来有“仿佛”三句。“仿佛”以下这三句,写词人梦中见到天帝。“梦魂”二字,是全词的关键。词人经过海上航行,一缕梦魂仿佛升入天国,见慈祥的天帝。幻想的境界中,词人塑造了一个态度温和、关心民瘼的天帝。“殷勤问我归何处”,虽然只是一句异常简洁的问话,却饱含着深厚的感情,寄寓着美好的理想。

       此词则上下两片之间,一气呵成,联系紧密。上片末二句是写天帝的问话,过片二句是写词人的对答。问答之间,语气衔接,毫不停顿。可称之为“跨片格”。

       “我报路长嗟日暮”句中的“报”字与上片的“问”字,便是跨越两片的桥梁。“路长日暮”,反映了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经历,然亦有所本。词人结合自己身世,把屈原《离骚》中所表达的不惮长途运征,只求日长不暮,以便寻觅天帝,不辞上不求索的情怀隐括入律,只用“路长”、“日暮”四字,便概括了“上下求索”的意念与过程,语言简净自然,浑化无迹。其意与“学诗谩有惊人句”相连,是词人天帝面前倾诉自己空有才华而遭逢不幸,奋力挣扎的苦闷。

       着一“谩”字,流露出对现实的强烈不满。词人现实中知音难遇,欲诉无门,唯有通过这种幻想的形式,才能尽情地抒发胸中的愤懑,怀才不遇是中国传统文人的命运。李清照虽为女流,但作为一位生不逢时的杰出的文学家她肯定也有类似的感慨。

       “九万里风鹏正举”,从对话中宕开,然仍不离主线。因为词中的贯串动作是渡海乘船,四周景象是海天相接,由此而连想到《庄子。逍遥游》的“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说“鹏正举”,是进一步对大风的烘托,由实到虚,形象愈益壮伟,境界愈益恢宏。大鹏正高举的时刻,词人忽又大喝一声:“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气势磅礴,一往无前,具大手笔也!“蓬舟”,谓轻如蓬草的小舟,极言所乘之舟的轻快。“三山”,指渤海中蓬莱、方丈、赢洲三座仙山,相传为仙人所居,可望而见,但乘船前去,临近时即被风引开,终于无人能到。词人翻旧典出新意敢借鹏抟九天的风力,吹到三山,胆气之豪,境界之高,词中罕见。上片写天帝询问词人归于何处,此处交代海中仙山为词人的归宿。

       前后呼应,结构缜密。这首词把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巧妙用典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自然会气度恢宏、格调雄奇。充分显示作者性情中豪放不羁的一面。

       好了,今天关于“《渔家傲》 李清照”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渔家傲》 李清照”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启示。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