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诗词比赛 诗词比赛

长孙无忌人物简介_长孙无忌人物简介长孙皇后叫什名字

zmhk 2024-06-15 人已围观

简介长孙无忌人物简介_长孙无忌人物简介长孙皇后叫什名字       长孙无忌人物简介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而它的今日更新更是备受瞩目。今天,我将与大家分享关于长孙无忌人物简介的最新动态,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1.唐太宗

长孙无忌人物简介_长孙无忌人物简介长孙皇后叫什名字

       长孙无忌人物简介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而它的今日更新更是备受瞩目。今天,我将与大家分享关于长孙无忌人物简介的最新动态,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

1.唐太宗时期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和封德彝分别是什么职务?

2.长孙无忌位列凌烟阁功臣之首,他都有哪些功劳?

3.长孙无忌是怎么死的

长孙无忌人物简介_长孙无忌人物简介长孙皇后叫什名字

唐太宗时期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和封德彝分别是什么职务?

       长孙无忌

       世民成了皇太子后,长孙无忌被任命为太子左庶子。不久李渊把帝位让给了李世民,长孙无忌升为左武侯大将军,后任吏部尚书,晋封齐国公,实封一千三百户。唐太宗几次要任命长孙无忌为宰相,但长孙皇后一再说:“妾备位椒房,家之贵宠极矣,诚不愿兄弟复执国政。”〔6〕她提醒太宗要吸取汉朝吕氏、霍氏等专权的教训,长孙无忌自己也要求逊职,但太宗不听,拜长孙无忌为宰相,任命他为尚书右仆射。为唐太宗夺取皇位,长孙无忌确实立有殊功,但担任宰相,他的才能似乎还不够。不能说长孙无忌不喜欢权势,但他为人谨慎小心,注意避免嫌疑,不像历史上许多外戚,依恃女儿或姐妹“椒房之宠”,肆无忌惮地攫取权力。他以盈满为戒,恳请太宗批准他辞去宰相要职,长孙皇后也为之请求,太宗不得已,让他辞去了尚书右仆射,而拜开府仪同三司。这一年,唐太宗在文武大臣的陪护下,亲至长安西郊祭祀,起驾返回时,特令长孙无忌与司空裴寂二人升用金辂以示宠幸。贞观五年(631年),长孙无忌与房玄龄、杜如晦、尉迟敬德四人,以元勋封每人一子为郡公。贞观七年,太宗册书,任命长孙无忌为司空,无忌坚决推辞不受,太宗不准,还特意写了一篇《威凤赋》,赐给长孙无忌,追思创帝业之艰难和长孙无忌的佐命之功。

       房玄龄

       唐太宗李世民即位,玄龄为中书令。贞观三年(629)二月为尚书左仆射。十一年封梁国公。至十六年七月进位司空,仍综理朝政。太宗征高句丽时,他留守京师。二十二年病逝。

       杜如晦

       杜如晦 (585-630)唐初大臣。字克明。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父祖世代为官。隋末曾任滏阳 尉。唐兵入关,初任秦王府兵曹参军、陕州总管府长史,后迁陕东道行台司勋郎中。曾随李世民征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并助其取得帝位。是参与谋划的重要人物之一。太宗即位后,累官至尚书右仆射,封 蔡国公(死后徙封莱国公)。与房玄龄共掌朝政,制订典章制度,时人号称"房、杜"。

       封德彝

       名伦,渤海郡人。最初在隋朝任内史舍人,被重臣杨素所器重,常跟他议论天下事。一日,杨素摸着他的床说:"封郎终居此坐。"便把从女(兄弟的女儿)嫁给了他。唐太宗(公元629-649年在位)时官至尚书右仆射。

       注意 左右仆射于亲汉时官名,唐宋时期为丞相

长孙无忌位列凌烟阁功臣之首,他都有哪些功劳?

       因为他功高盖主,总是和李治反着来,还反对武则天当皇后,武则天和李治早就看长孙无忌不顺眼了,后来在武则天的安排之下,长孙无忌与一桩谋反案牵扯上了关系,最终被流放了,后来又被逼自缢了。

       长孙无忌在朝廷当中权力太大了,拥护者也非常多,他一直忠心耿耿,可是这样厉害的他总是让李治耿耿于怀,李治一直非常忌惮长孙无忌,后来慢慢的就对长孙无忌起了杀心,因为长孙无忌总是反对唐高宗李治的一些看法和决定,所以李治渐渐觉得自己就是一个傀儡皇帝,虽然是天下之主,但是却没有任何权利,慢慢的也就对长孙无忌起了杀心。

       尤其是在李治想要立武则天为皇后一事中,遭受到了长孙无忌的全力反对,因此李治对长孙无忌是很厌恶的,尤其是武则天,都恨死长孙无忌了,这一下长孙无忌让两个人都对他恨之入骨了。

       后来武则天想尽办法想要除掉长孙无忌,而李治不可能完全不知道,只是默许了罢了。长孙无忌被陷害参与谋逆事件,武则天强行将谋逆之罪加到了长孙无忌身上,最终长孙无忌被流放到了黔州,他的家人也都被杀死了。

即使长孙无忌已经被流放了,李治还是不愿意放过他,最终将长孙无忌逼自缢了。在这一件事情当中,李治本来可以审问长孙无忌,但是他连审问都没有,直接默许了长孙无忌造反。长孙无忌也是非常可怜了,一辈子忠心耿耿,却落得个这样的下场。

长孙无忌是怎么死的

       公元643年,李世民即位的第十七年,下令修建凌烟阁来纪念跟他一起打天下的功臣,并命画师阎立本在凌烟阁内绘制长孙无忌、秦琼、尉迟恭等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

       喜欢唐史的朋友想必不陌生,这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这二十四位功臣都是唐朝初期有名的文臣武将,其中长孙无忌位列第一,尉迟恭第七,李靖第八,秦琼倒数第一。

       在唐朝统一战争中立下赫赫军功的秦琼、尉迟恭、李靖等人,他们的排名却不及一文臣。

       那么在极其重视军功的封建社会,长孙无忌又在唐朝的建国战争中没有立下什么功劳,他为何能够位列功臣之首?

       长孙无忌鲜卑人,贵族出身,他的先祖长孙道生、长孙观都是北魏时期赫赫有名的将领,其祖父长孙兕是北周的骠骑大将军,其父亲长孙晟在隋朝先后担任左勋卫骠骑将军、左领军将军、右骁卫将军等职务。

       所以长孙无忌是标准的关陇贵族集团核心子弟,官二代。

       长孙无忌因父亲早亡的缘故,由舅父高士廉抚养长大,史载:?无忌贵戚好学,该博文史,性通悟,有筹略。?也就是说长孙无忌博学多才,文化修养高。

       但是他在唐朝的建国战争中并没有立下什么功劳。

       李渊起兵后一路过关斩将,在渡黄河时,得到一大批关陇贵族子弟的支持,长孙无忌只是其中的一位。

       而此时长安外围的强敌已经被扫清,隋朝派出两路镇压唐军的大军已经被击败,唐军胜利指日可待。

       长孙无忌此时出山投靠李渊,自然比不上太原起兵的元老功臣,所以李渊并没有给他高官俸禄,出于对他才华的赏识,给了他一个渭北道行军典签的小官。

       这样一位功绩平庸的人,何以位居凌烟阁功臣之首,主要有三大原因。

       (一)、外戚身份

       李世民和长孙无忌的关系甚好,史书记载他们俩是?布衣之交?,也就是说他们从小就认识。除此之外他俩还有郎舅之亲,早在李唐太原起兵前四年,李世民娶了长孙无忌的妹妹长孙氏(后来的长孙皇后)为妻。

       然而在正史上,李世民虽然后宫佳丽三千,长孙皇后才是他的真爱,在封建社会帝王家中,李世民与长孙皇后是非常罕见的真爱夫妻。

       因为这层关系,李世民对大舅哥长孙无忌也非常器重,长孙无忌加入秦王府集团后不久,被封为上党县公,成为秦王府的核心成员之一。

       李世民即位后,长孙无忌因功授封吏部尚书,同年七月,李世民又任命他为尚书右仆射,相当于宰相,这引起了不少人的不满。

       有人上书李世民表示对长孙无忌恩宠过盛不满,长孙无忌为了避嫌便辞去了相位,长孙皇后也力劝李世民接受哥哥的辞呈,李世民感到很无奈,只能改任长孙无忌为开府仪同三司。

       可是没过多久,李世民又想提拔长孙无忌为司空,但是却遭到了长孙无忌的拒绝,李世民非常气愤地说,我重用你并不是因为你的外戚身份,而是我欣赏你的才能。

       其实唐初像长孙无忌这类有才能之士不在少数,李世民不是还搞了一个?十八学士?吗?说白了外戚身份是长孙无忌平步青云的砝码。

       (二)、关陇贵族子弟

       前文我们有提到,长孙无忌的先祖相续在北魏、西魏、隋朝担任朝中大臣,可是说是正宗的官二代,而且他所在的这个集团正是赫赫有名的关陇贵族集团,这个集团孕育了北周、隋朝、唐朝三朝。

       关陇集团自西魏宇文泰建立以来,一直掌握着国家的政治命脉,可以这么理解,关陇集团是一个股份制有限公司,皇帝是他们的董事长,如果董事长干的不好,很有可能会被随时换掉。

       关陇贵族集团内有互相联姻的习惯,因为宇文泰建立府兵制之初,鲜卑军队势力较弱不足以与北魏的军队相抗衡,宇文泰只能依靠关东地区的汉人豪强,所以联姻是笼络地方豪强的最好方法。

       隋朝开国皇帝杨坚的妻子是鲜卑贵族独孤氏,李渊的母亲是独孤氏的姐姐,他的妻子,也就是李世民的母亲是宇文泰的外孙女。

       而且关陇贵族集团还是唐王朝建立的核心力量,也是当时中国政治的核心力量,长孙无忌是关陇军功贵族集团最后的代表人物,这也是他能够位列凌烟阁功臣之首的主要原因之一。

       这跟当年刘备去世,把军权交给李严,政权交给诸葛亮的道理是一样的。

       (三)、?玄武门之变?头号功臣玄武门事变爆发前,李世民手下主要谋士有三位,即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

       当秦王府集团和太子集团矛盾到了不可调和之时,房玄龄想劝李世民先动手。

       但是这个事情不好办,太子、齐王毕竟是李世民的亲兄弟,他开不了口,于是他找到了长孙无忌,结果俩人一拍即合。

       大家都说不出口的话,长孙无忌做了领头人,但是李世民并没有同意,他主要怕留下千古骂名。

       后来太子集团怂恿李渊把李世民手下最重要的谋士房玄龄、杜如晦逐出了秦王府,从此以后他们属于朝廷的官员,按照唐代的法律朝廷的官员是不能跟秦王府有联系的。

       此时李世民身边只剩下长孙无忌一个谋士,面对太子集团的咄咄相逼,长孙无忌时刻不停地劝李世民先动手,但是李世民却迟迟不做决定。

       此时秦王府内人心惶惶,尉迟敬德对李世民说,太子要我们的命,我可不想在这儿等死,我要跑了,长孙无忌也跟风,那我跟尉迟敬德一起跑。

       于是李世民决定发动政变,他命长孙无忌秘密召回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冒着杀头的危险把工作办得很出色,他将房玄龄、杜如晦乔装打扮成道士潜入秦王府。

       玄武门之变的当时,长孙无忌、尉迟敬德等九人进入玄武门。

       在诛杀李建成、李世民的过程中,尉迟敬德功劳第一,但是在整个玄武门事变的策划过程中,长孙无忌当居首功,他们一文一武配合得天衣无缝。

       除此之外,长孙无忌还主持修了《唐律疏议》,《唐律疏议》在当时闻名于中外,对后世影响极大,它是中国法系的奠基石,一些研究国际法制史的学者把《唐律疏议》与罗马帝国的《罗马法》相提并论,连日本、朝鲜,他们在立法时,也都效仿《唐律疏议》,可见它在中内外影响力之大。

       这是长孙无忌为历史做的最大的贡献,除此之外,他的行政能力也很强,并不是绣花枕头。

       故而从各个方面来看,长孙无忌当之无愧位列凌烟阁功臣之首。

       长孙无忌,是唐初政治舞台上的一个风云人物。从李渊开创大唐,到李世民喋血宫门,再到李治顺利接班,每一个关口都承载着长孙无忌的智慧、谋略和心血。长孙无忌对大唐可谓忠心耿耿,始终不渝;同样,李唐前三任皇帝也对他代代礼遇,宠眷甚隆。

       李渊在位时,封其为齐国公,后徙赵国公;李世民临死前,还对大臣们说我有天下,无忌力也;李治即位后,封其为太尉,同中书门下三品。然而,到了显庆四年,也就是李治当上皇帝的第十个年头,长孙无忌却因谋反罪被削职流放,三个月后被逼自缢身亡。一代名臣落得如此下场,既让人扼腕,也催人深思。

       关于长孙无忌之死,普遍认为是武则天及其党羽下的毒手,原因是长孙无忌曾在唐高宗废立皇后问题上得罪了武则天,武则天怀恨在心,便指使许敬宗构陷长孙无忌谋反,继而伺机逼其自尽。这样的观点,看似合乎逻辑,其实不然。

       其一,长孙无忌是三朝元老,且是皇亲国戚,武则天虽为皇后,但绝不可能轻易撼动这位人望极高的功臣元勋,更何况是许敬宗之流了;其二,长孙无忌死后的第二年,也就是到了显庆五年,武则天因李治患病才开始代理国政。所以,武则天当时即使有杀长孙无忌之心,却无杀长孙无忌之力。

       作为唐太宗的第九子,李治除了嫡子这一优势外,要能力没能力,要才干没才干,他能当上皇帝,全靠长孙无忌从中周旋。对于长孙无忌,对于这位有着一定血缘关系的亲舅舅,对于这位把自己推上权力巅峰的第一功臣,究竟是什么让唐高宗迸发出杀机呢?

       第一:反对立武则天为皇后

       唐高宗在位期间最大的政治事件,莫过于废立皇后之争。在这场政治风波中,产生了两派针锋相对政治势力,即以许敬宗、李义府等人为代表的支持派,和以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为代表的反对派。

       许敬宗、李义府等人虽然在政治上比较失意,但他们善于钻营,见风使舵,看到唐高宗对武则天的眷恋之情,便投奔到武则天麾下,为武则天当皇后摇旗呐喊,充当喽_;而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是一批元老重臣,功劳大,根基深,从内心里反对出身寒微、当过尼姑、且心狠手辣的女人母仪天下。

       两派之间实力悬殊,胜败很容易分晓,而当唐高宗这位急着娶老婆的皇帝铁了心非要立武则天为皇后时,胜败就已经注定。

       唐高宗虽然比较懦弱,比较温和,但在立武则天为皇后的问题上却相当果决。在中国历史上,向臣子行过贿的皇帝不多,宋真宗是一个,明代宗是一个,开此先河的恐怕就是唐高宗了

       在中国,有身份的人最注重的就是面子问题,就是招呼效应,当皇帝的更甚。银子他收了,儿子也封官了,可长孙无忌就是不肯低下那棵倔强的头颅,反而给前去办事的人一副白眼。话传到唐高宗那里,他的脸往哪儿搁?他能不恼吗?何况,娶谁当老婆,那是皇帝自己的事,长孙无忌这个当舅舅的是添的哪门子堵?

       与其说,长孙无忌的立场坚定得罪了武则天,还不如说他的不近人情深深地刺痛了唐高宗。唐高宗虽然老实,但他终究是至高无上的皇帝,他决定了的事,尤其是这种涉及到男女私情的问题上,谁出来反对都是螳臂当车。不久,也就是永徽六年十月,唐高宗竟不从无忌等言而立昭仪为皇后。

       唐高宗册立武则天的那天,长孙无忌一伙人有没有去喝喜酒,史籍中没有记载;不过,唐高宗要和他们秋后算账,则是必然的。无论是皇后以无忌先受重赏而不助己,心甚衔之,还是后既立,以无忌受赐而不助己,衔之,但以武则天当时的能量,她也只有暗地里咬牙切齿了

       然而,唐高宗疼老婆是出了大名的,武则天一撅嘴,他自然会出来打抱不平。褚遂良被数次降职,一贬再贬;韩瑗、来济被贬到边州,永远不许进京;于志宁、柳爽被彻底免职;凡是与长孙无忌一起反对唐高宗立武则天的臣僚,大多被罢免或疏远。这一大批元老级重臣,如果没有唐高宗点头授意,武则天能扳得动谁?

       第二:武则天的蓄意报复

       羽翼被一个个剪除了,长孙无忌见识到了唐高宗的面里藏刀;册立皇后成功了,唐高宗由此领略到了皇权的所向披靡。当皇帝这些年来,唐高宗一直生活的比较郁闷,好多事情都是由长孙无忌替他操办的,甚至连他颇为得意的永徽之治也被看作是贞观遗风。

       一般情况下,性格懦弱的人,内心越发要强。唐高宗不愿被唐太宗的光环所掩盖,更不愿处处掣肘于长孙无忌,年龄越大,那种朝纲独断的信念就越强烈,那种控制与反控制的矛盾就越突出,废立皇后无疑是反映这种君臣矛盾的焦点。长孙无忌虽然成了光杆司令,但他在朝野的影响力仍是举足轻重。唐高宗想挺起腰杆一言九鼎,必须要除掉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毕竟是长辈,是亲人,唐高宗素以仁孝著称,他不可能因为一些家庭纠纷就狠下心来对亲舅舅实施生杀大权。机会,总会是有的。在皇权专制制度下,谁要是沾上了谋反的边,不论是皇亲国戚,还是宗室王公,统统没有好果子吃。何况,此时的长孙无忌已经遭到了唐高宗的厌恶

       显庆四年,中书令许敬宗为了迎合唐高宗,派人上奏称监察御史李巢与无忌交通谋反,朝野哗然。对于这桩大案,唐高宗先是惊,继而泣,可他既没有找来长孙无忌当面对质,也没有做任何的调查取证,就把亲舅舅发配到了黔州。这种处置结果,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即唐高宗内心已经默许了许敬宗的诬告

       长孙无忌性通悟,不难想到是谁下的黑手。为了大唐,长孙无忌呕心沥血了一辈子,如今落得这步田地,如此大的反差换了谁都可能一蹶不振。其实,当政治生命被无端扼杀的时候,长孙无忌这个政治人物就已经死了大半个了。

       三个月后,唐高宗派人复合此案,长孙无忌在袁公瑜等人的暴讯下被逼自缢,享年六十三岁。长孙无忌死后,朝中再也无人能与武则天抗衡,此后,武则天一步步染指权力,最后自立为皇帝,改国号为大周,唐朝国祚一度中断。唐高宗逼死长孙无忌,本想着就此独掌大权,但最终却被以武则天为首的新的政治势力架空。这,恐怕是唐高宗在逼死长孙无忌时所没有想到的。

       非常高兴能与大家分享这些有关“长孙无忌人物简介”的信息。在今天的讨论中,我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全面地了解这个主题。感谢大家的参与和聆听,希望这些信息能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