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诗词论坛 诗词论坛
咏史怀古诗的特点_咏史怀古诗的特点和手法
zmhk 2024-06-02 人已围观
简介咏史怀古诗的特点_咏史怀古诗的特点和手法 非常感谢大家对咏史怀古诗的特点问题集合的关注和提问。我会以全面和系统的方式回答每个问题,并为大家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和
非常感谢大家对咏史怀古诗的特点问题集合的关注和提问。我会以全面和系统的方式回答每个问题,并为大家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和思路。
1.咏史怀古诗的基本特点
2.传统咏史诗有什么特点
3.关于怀古诗句的特点
4.杜牧怀古咏史诗的特点包括( )。
5.怀古诗的特点是什么?
咏史怀古诗的基本特点
多感慨个人命运,抨击社会实质。具体为:国家——国运衰微,国土沦丧(多为宋朝) 统治者——昏庸腐朽, 骄奢*逸 古地——昔盛今衰,人事沧桑 古人——壮志难酬,报国无门 (1)“诗”与“史”的结合:用典,双关 (2)“咏史”与“言志”的结合:借古讽今,借景抒情
(3)“古”与“今”的结合:虚实结合,对比,反衬 或雄浑壮阔,或含蓄沉郁。思想大多沉重,感情基调苍劲悲凉。
传统咏史诗有什么特点
杜牧的怀古咏史诗数量比较多,而且大多抒写对于历史上繁荣昌盛局面消逝的伤悼情绪,寓有盛衰兴亡不可抗拒的哲理意味。按内容和艺术特点可分两类,一类借古喻今,讽刺帝王的荒*,议论朝政得失,如《过华清宫》在史实的基础上,驰骋丰富的艺术想象,既引人人胜,又耐人寻味。全诗不着一句议论而题旨自见。
关于怀古诗句的特点
是指以历史题材为咏写对象的诗歌创作.大多针对具体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有所感慨或有所感悟而作.《诗经》《离骚》中就有这种作品,诗歌史上第一首真正意义上的咏史诗是东汉时班固的《咏史》
关于咏史诗
“以史为鉴”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它一直是我国传统文化对待历史的正确态度。悠悠五千年,泱泱廿四史,实为世界稀有,历史遗迹,人物风流,一直为文学艺术的创作提供丰富的素材,绘画、雕塑、小说、戏剧、散文、诗歌,乃至今天的影视作品,到处都有历史的素材。艺术家们直面现实人生,或从对历史事实的思考中生发出许多感喟许多讽慨,或从对历史事实的研究中生发出许多联想许多假设。诗人的感情是最丰富的,诗人对历史的研究思考有更多的情感,有更鲜明的形象,这就是怀古咏史诗比那些精辟的史论文章更富有魅力,更能广泛流传的原因吧。
刘大杰的《中国文学发展史》说,“咏史起于班固,但只咏史事,不联系自己。”魏晋时期的左思有《咏史》八首。《世说新语"文学》记镇西将军谢尚舟行经牛渚,月夜闻客船上有人咏诗,遣人讯问,乃是袁宏在吟咏自作的《咏史》诗。到了唐代,怀古咏史诗的创作蔚然成风,出现了刘禹锡、杜牧、李商隐等卓有成就的咏史大家。
怀古咏史诗首先是诗中有历史,或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或历史遗迹。因为是诗歌,是文学作品,所以诗中的“历史”不必如史书中的“历史”那么确切。《贞一斋诗说》说,“咏史诗不必凿凿指事实,看古人名作可见。”如苏东坡的前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都提到赤壁之战,可后人对苏东坡是否到过历史上的赤壁古战场颇多争论,其实,就诗文的思想内容、艺术成就而言,这种争论是毫无意义的,因为苏东坡是在咏怀历史,而不是在记述历史。
这当然不是说怀古咏史诗可以歪曲历史篡改历史,作为一种艺术创作,诗人要在有限的篇幅中叙述历史,表情达意,就需要创造出更集中、更典型的环境、形象。李商隐的咏史诗之所以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原因就在于此。如《汉宫词》:
青雀西飞竟未回,君王长在集灵台。
侍臣最有相如渴,不赐金茎露一杯。
这是一首富有社会意义的咏史诗,诗人展开想象的翅膀,飘渺地将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编织在一起,首两句是神仙传说,入木三分地揭露汉武帝迷恋神仙的痴心妄想;三四句是历史故事,刻画汉武帝一心求仙而无心求贤的思想行径。诗人不加评议,完全用形象说话。再如《咏史》:
北湖南埭水漫漫,一片降旗百尺竿。
三百年间同晓梦,钟山何处有盘龙?
这是李商隐咏史诗中的杰作之一,仅用二十八个字,借六朝纷纷代谢的史实来抒发感慨,说它是史实,因为金陵(北湖即玄武湖)确实是六朝故都,而“一片降旗百尺竿”显然不是某一个有史可据的场面,更不可能六个朝代王运之终都用百尺长竿挑着降旗出降,但作者这样写,无论是从“一片”的广度或是从“百尺”的高度来说,透过形象来看历史,六朝末代统治者荒*之深、昏庸之甚、无耻之极,都是可想而知的。这就是咏史诗中的历史,是艺术化了的历史。所以在鉴赏怀古咏史诗时,既要注意了解相关的历史,又不必过分拘泥于史实,更重要的是要体味作者创造的艺术形象。
诗人创作怀古咏史的诗篇,往往不是为发古人之幽思,他们常常把史实与现实扭结在一起,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评论社会时政。借古讽今是常见的表现手法。如金陵这座古城,东吴、西晋、宋、齐、梁、陈六朝均建都于此,这些朝代,国祚极短,在它们悲恨相续的史实中包含极深刻的历史教训,所以金陵怀古后来几乎成了咏史诗中的一个专题,在国运衰微之际,更成为关心政治的诗人常取的题材。如刘禹锡的《金陵怀古》:
潮满冶诚渚,日斜征虏亭。
蔡洲新草绿,幕府旧烟青。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
诗歌前两联只点出与六朝有关的金陵名胜古迹,以暗示千古兴亡之所由。后两联则通过议论和感慨,借古讽今,提出社稷之存,在德不在险的卓越见解,暗示当时统治者依托关中山河之险,沉溺声色之中,正步六朝灭亡的后尘,可谓意味深长。再如温庭筠的《过陈琳墓》:
曾于青史见遗文,今日飘蓬过此坟。
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始怜君。
石麟埋没藏春草,铜雀荒凉对暮云。
莫怪临风倍惆怅,欲将书剑学从军。
这首咏怀古迹的诗,表面上是凭吊古人,实际上是自抒身世遭遇之感。陈琳是建安七子之一,擅长章表书记,曾事袁绍,为袁绍起草讨伐曹操的檄文,后归曹操,曹不记前嫌,予以重用,军国书檄,多出其手。全诗贯串着诗人自己和陈琳之间的不同时代、不同际遇的对比,表现了诗人因“霸才无主”引起的生不逢时之感,咏史怀古,寄托遥深。
咏史诗是我国古代诗歌中重要的一类。它直接以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为歌咏的题材,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某种议论或见解。
咏史诗体兼文史,属于一种边缘诗歌.
杜牧怀古咏史诗的特点包括( )。
1. 怀古咏诗词古与今结合的艺术特征
怀古咏史 古咏史诗词通过诗人对古代的人物和事迹的怀念,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以表达诗人鲜明的情感意向。
这类诗词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的是非,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或借古以今,或借古以讽今,或感概个人遭遇,或评击社会现实。也有的咏史怀古诗词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概只是画外之音而已。
因为诗词涉及历史,在阅读鉴赏时有一定难度。 怀古咏史诗词的形式标志是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内容特点是忠君报国,爱国忧民,保家卫国等。情感倾向是表达像古人那样建功立业的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概,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任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等。
2. 怀古咏诗词古与今结合的艺术特征怀古咏史
古咏史诗词通过诗人对古代的人物和事迹的怀念,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以表达诗人鲜明的情感意向。这类诗词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的是非,引发出对时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或借古以今,或借古以讽今,或感概个人遭遇,或评击社会现实。也有的咏史怀古诗词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概只是画外之音而已。因为诗词涉及历史,在阅读鉴赏时有一定难度。
怀古咏史诗词的形式标志是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内容特点是忠君报国,爱国忧民,保家卫国等。情感倾向是表达像古人那样建功立业的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概,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任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等。
3. 刘禹锡的诗句有什么特点啊刘禹锡(772-842),字梦得 ,晚年自号庐山人,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是匈奴人的后裔。
唐代中晚期诗人、哲学家。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
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诗现存800余首。
其学习民歌,反映民众生活和风土人情的诗,题材广阔,风格上汲取巴蜀民歌含蓄宛转、朴素优美的特色,清新自然,健康活泼,充满生活情趣。其讽刺诗往往以寓言托物手法,抨击镇压永贞革新的权贵,涉及较广的社会现象。
晚年所作,风格渐趋含蓄,讽刺而不露痕迹。 刘禹锡耳濡目染,加上天资聪颖,敏而好学,从小就才学过人,气度非凡。
他十九岁游学长安,上书朝廷。二十一岁,与柳宗元同榜考中进士。
同年又考中了博学宏词科。 后来在政治上不得意被贬为朗州司马。
他没有自甘沉沦,而是以积极乐观的精神进行创作,积极向民歌学习,创作了《采菱行》等仿民歌体诗歌。 一度奉诏还京后,刘禹锡又因诗句"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触怒新贵被贬为连州刺史。
后被任命为江州刺史,在那里创作了大量的《竹枝词》。名句很多,广为传诵。
824年夏,他写了著名的《西塞山怀古》:"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这首诗为后世的文学评论家所激赏,认为是含蕴无穷的唐诗杰作。 后来,几经多次调动,刘禹锡被派往苏州担任刺史。
当时苏州发生水灾,饥鸿遍野。他上任以后开仓赈饥,免赋减役,很快使人民从灾害中走出,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苏州人民爱戴他,感激他,就把曾在苏州担任过刺史的韦应物、白居易和他合称为"三杰",建立了三贤堂。皇帝也对他的政绩予以褒奖,赐给他紫金鱼袋。
刘禹锡晚年回到洛阳,任太子宾客,与朋友交游赋诗,生活闲适。死后被追赠为户部尚书。
刘禹锡写的《陋室铭》,全文共81字,字字珠玑。但许多人可能不知道,这篇名作是刘禹锡一气之下挥毫写成的。
贞元九年(793),刘禹锡中进士后,官至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可谓官运亨通。后因他参加王叔文的永贞革新运动,得罪了当朝权贵宠臣,被德宗皇帝贬至安徽和州当通判。
按当时地方官府的规定,他本应住衙门三间三厦的官邸。可是,和州的知县是个势利之徒,他见刘禹锡贬官而来,便多般刁难。
先是安排他住在县城南门,不久,又要他搬至北门,由原先的三间屋缩小到一间半,不久又要他搬居城中。半年之间,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狭小,一次比一次简陋,全家老小根本无法安身。
刘禹锡觉得这县官欺人太甚,愤然提笔写下了《陋室铭》一文,并请大书法家柳公权书碑勒石,立于门前,以示“纪念”,一时轰动朝野。 斯时被贬为广西柳州刺史的柳宗元,与刘禹锡是同榜进士,诗歌唱酬,友谊殊深。
当他读到《陋室铭》后,获知刘禹锡遭受势利小人冷遇时,愤懑不平,立即上书朝廷请求:“情愿以自己被遣之地柳州换和州,虽得重罪,死不恨。”虽未获准,但足可见“患难识知己,文人更相亲”的高贵品质。
人世沧桑,岁月如流。势利小人早已化作黄土一抔,而刘禹锡的《陋室铭》,却光照历史,留传千古。
元九年进士,登博学鸿词科,授监察御史,因参加王叔文变法,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失败后被贬为朗州司马,迁连州刺史。后因宰相裴度力荐,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世称刘宾客。
与柳宗元交好,人称“刘柳”,又与白居易常相唱和,又并称“刘白”,诗风格清新,宛转含蓄,善于吸收民歌的精华,并多反映社会生活。
4. 山坡羊 潼关怀古诗歌风格特色《山坡羊 潼关怀古》的风格特色: 一、雄浑苍茫的景物描写。
二、悲愤沉郁的情感抒发。 三、高远深邃的意境。
具体赏析如下: 在写法上,作者采用的是层层深入的方式,由写景而怀古,再引发议论,将苍茫的景色、深沉的情感和精辞的议论三者完美结合,让这首小令有了强烈的感染力。字里行间中充满着历史的沧桑感和时代感,既有怀古诗的特色,又有与众不同的沉郁风格。
一、雄浑苍茫的景物描写。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散曲开头,从写景人手,大处落墨,用生动的比喻和拟人的手法,突出了山河的雄伟壮丽·为全曲奠定了气势雄浑的感情基调。一个“聚”字, 表现了峰峦的众多,并且给人以动感,一个“怒”字,写出了波涛的汹涌澎湃,赋予河水以人的情感。
作者没有单纯写景,而是在山川景物描写中,渗透着自己强烈的主观感情。那连绵起伏的群山,阅尽人间沧桑,似乎在为人民的苦难充当历史的见证,那咆哮奔腾的黄河,也像是在控诉历代统治者的罪恶。
真可谓是“一切景语皆情语”啊! 二、悲愤沉郁的情感抒发 “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官阙万间都做了土。”
作者西望长安,过汉唐帝国的都城,对其历史上的繁华兴盛以及眼下的物是人非有着无限的感慨。这里隐隐约约透露出民族意识,即对汉民族强盛时期的追忆,思想感情极为复杂,也许这就是“意踌躇”的原因吧!作者由长安进而联想到秦汉的兴亡,着重突出“伤心”二字,平添了无限的苍凉凄楚之情。
明明是潼关怀古,却把视野扩展到了渣关通往西都的路上,联想到关中逃难的黎民百姓,他们成群结队,艰难地行走在路上。《元史》记载:“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
作者赴任途中,自然会看到这悲惨的景象。不过作者并没有正面写到难民群,而是抽笔去写此地往昔的兴衰,不言胜有言。
秦皇汉武的宫殿楼阁,舞榭歌台,如今已灰飞烟灭,化为尘土,怎能不令人感慨!然而更令作者伤心的是这些官庭殿堂,倾耗了多少民脂民膏啊!这强烈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无比同情,对统治阶级无比失望的复杂的思想感情。 三、高远深邃的意境 这首怀古曲既不是站在士大夫的立场抒发怀古之幽思,悲叹王朝更替,世事沧桑沉浮,也不是出于落魄文人的角度为自己的不幸遭遇而感慨,而是从民生的疾苦去评判历史,其思想境界远远高出一般的怀古之作。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作者站在一定的高度,由历史朝代更迭、兴衰交替的现象总结出一条历史规律。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掘意精要,发人所未发之言,可以说是千锤百炼,寓意深刻,这就跳出了一般怀古作品的窠臼,传达了劳动人民的呼声,显示出不同于常人的胸怀和眼光。
试看历代的封建统治者,当其衰亡时期,都是昏君在位,奸佞当道,终于导致社会动乱,兵连祸结,陷黎民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十年天地干戈老,四海苍生痛哭深”,因此说“亡,百姓苦。”
而当每个朝代的兴旺时期,统治者又大举徭役,大兴土木,奴役和盘剥百姓,以供其骄奢*逸,所以说,“兴、百姓苦。”这是作者关心人民疾苦情愫的升华,表现了作者极大的勇气和胆识,早在六七百年前的封建时代,他能作出如此透辟深刻的判断,的确难能可贵。
这首散曲把潼关的形胜和潼关的历史巧妙地结合起来,寓情于景,因景生情,以形胜的不变,衬托历史的多变,以潼关作历史的见证,揭示出封建统治阶级的争夺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意蕴深邃,感情悲愤沉郁,雄浑苍茫的景色、真挚深沉的情感和精辟的议论三者完美结合,使得全曲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5.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诗的特点是什么词的上片借古意以抒今情,还比较轩豁呈露,在下片里,作者通过典故所揭示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感慨,就更加意深而味隐了。
下片引用南朝刘义隆草率北伐,招致大败的历史事实,忠告韩侂胄要吸取历史教训,不要鲁莽从事,接着用四十三年来抗金形势的变化,表示词人收复中原的决心不变,结尾三句,借廉颇自比,表示出词人报效国家的强烈愿望和对宋室不能进用人才的慨叹。全词豪壮悲凉,义重情深,放射着爱国主义的思想光辉。
词中用典贴切自然,紧扣题旨,增强了作品的说服力和意境美。明代杨慎在《词品》中说:“辛词当以京口北固亭怀古《永遇乐》为第一。”
这种评价是中肯的。
怀古诗的特点是什么?
杜牧怀古咏史诗的特点包括( )。
A.抒发政治感慨
B.表现政治见识
C.立意高绝
D.议论不落窠臼
E.采用七绝形式
查看答案解析 正确答案 ABCDE
答案解析 杜牧的怀古咏史诗数量多,创作出许多有“二十八字史论”。抒发自己的政治感慨和见识,立意高绝,议论不落传统说法的窠臼,是杜牧咏史诗的特色。参见教材P289。
本题知识点:杜牧与许浑,
一、怀古诗特点:(1)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2)内容:国家——国运衰微,统治者——荒*奢侈,名地——昔盛今衰,古人——壮志难酬,忧国伤时,孤寂失意。
(3)语言: 含蓄蕴藉。
(4)意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吴钩,乌衣巷,淮水,后庭花。
(5)风格:或雄浑壮阔,或含蓄沉郁。
二、咏史怀古诗的思想感情:
1、借前朝的衰亡来抒发物是人非和国运衰微的感慨,即怀古伤今。刘禹锡《石头城》
2、揭露统治者的腐朽*逸,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杜牧《过华清宫》
3、悲叹年华消逝,感慨壮志难酬,即借古抒怀。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4、对历史理性的反思。王安石《题乌江亭》
好了,今天关于咏史怀古诗的特点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对咏史怀古诗的特点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希望这个话题咏史怀古诗的特点的解答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