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诗词欣赏 诗词欣赏

桂花雨教案_桂花雨教案设计优秀教案

zmhk 2024-05-30 人已围观

简介桂花雨教案_桂花雨教案设计优秀教案       桂花雨教案的今日更新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它涉及到许多方面。今天,我将与大家分享关于桂花雨教案的最新动态,希望我的介绍能为有需要的朋友提供一些帮助。1.2008年

桂花雨教案_桂花雨教案设计优秀教案

       桂花雨教案的今日更新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它涉及到许多方面。今天,我将与大家分享关于桂花雨教案的最新动态,希望我的介绍能为有需要的朋友提供一些帮助。

1.2008年上半年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的课文篇目和教案

2.急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3.高二课文《春江花月夜》教案

4.四年级上册《猫》教案

5.《桃花源记》优秀教案设计教学反思

6.《乌鸦喝水》教案

桂花雨教案_桂花雨教案设计优秀教案

2008年上半年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的课文篇目和教案

       /down.asp?cat_id=10&class_id=179

        『小学语文教案』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案

       ·本册教科书设计了八个专题,围绕专题以整合的方式组织了八组教材内容.依次是:美丽的秋天,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热爱祖国,怎样看问题,想问题,友好相处,团结合作,关爱他人,保护环境,爱护......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7210 推荐程度:

        『小学语文教案』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上册全册)

       ·目 录汉语拼音(一)单元主题备课单元主题看图学拼音主题概述看图学习6个单韵母和它的四个声调,及8个声母和它与单韵母的拼音方法. 课文题目课后作业 (或连......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9155 推荐程度:

        『小学语文教案』四年级作文教案

       ·四年级作文备课 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 童年趣事习作要求 在你的生活中,一定有许许多多有趣的故事,细细回味,把他们写下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教学目的 1创设情景,从生活......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34 推荐程度:

        『小学语文教案』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

       ·1 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要求: 1 .会认4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 .了解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29 推荐程度:

        『小学语文教案』人教版习作指导教案全集

       ·人教版第五册《我想看——老师最可爱的小东西》习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表达心情感受的需要。 3、练习描写......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17 推荐程度:

        『小学语文教案』北师大版一年级语文上全册教案

       ·☆ 上学了(入学教育)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热爱学校,热爱同学和老师。 2、识字:渗透性识字12个(学年级班丁冬老师语文书包)。 3、口语交际:认识同......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34 推荐程度:

        『小学语文教案』沪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全册教案

       ·语文教案:第一单元单元目标: 1 认识生字36个。练习写偏旁是“三点水”的字。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本单元的5篇课文。背诵课文1篇,古诗2首。熟记名言3句。 ......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105 推荐程度:

        『小学语文教案』人教版第二册语文教案全

       ·人教版第二册语文教案第一单元 识字一知识与能力: 1、 认识13个汉字,会写5个生字。 2、 正确朗读,想像词语描述的春天的情景。 3、 积累描写春天的词语。 ......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492 推荐程度:

        『小学语文教案』扁鹊治病

       ·扁鹊治病 ●课前谈话:老师要向大家介绍的是我们中国文化中的精粹,我国的三大国粹之一——中医,看过中医吗?有哪些了解?(学生说把脉 开药方)出示中医四诊法:望、闻......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538 推荐程度:

        『小学语文教案』14 * 猴王出世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

       ·14 * 猴王出世 [教学要求] 1.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弄清猴王从出世到成为猴王的经过。 2.理解文章用词凝炼的特点,体会古典名著的艺术魅力,激发热爱祖......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399 推荐程度:

        『小学语文教案』旅鼠之谜 教学反思

       ·旅鼠之谜》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篇“运用记叙的框架,借助对话来介绍科学知识”的科学小品,主要谈了北极旅鼠身上的几大奥秘。北极旅鼠和一般的老鼠没有多大差别,“但人们研究了好......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246 推荐程度:

        『小学语文教案』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

       ·、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 第69课时 第一课时一、课题切入,激趣导读 1.揭示课题,说说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的是什么?引导学生根据课题质疑。(如:“什么是信息”“信......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437 推荐程度:

        『小学语文教案』剑桥少儿英语2级上册 Unit 1Where are you going?

       ·剑桥少儿英语2级上册Unit01(1) Topic Class Teacher Date Unit 1 (1st period) Where are you going? ......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328 推荐程度:

        『小学语文教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世纪宝鼎》教案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习课文,图文结合,了解世纪宝鼎的外形特点和它蕴含的意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共同研究的学习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516 推荐程度:

        『小学语文教案』千年梦圆在今朝教案

       ·千年梦圆在今朝一、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 1.认识”瑰丽、尝试、火箭、捆绑、探索、惨重、穿越、振奋、规模、协作、精细、宛若、概括、评价、魄力、嫦娥奔月、炎黄子孙、积劳成疾、......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364 推荐程度:

        『小学语文教案』人教版十二册语文完整教案

       ·1 文言文两则 一、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 1.读准每个字的读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过程与方法: 1.......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768 推荐程度:

        『小学语文教案』义犬复仇教案

       ·13 义犬复仇 教学目标 1 学会10个生字(其中1个多音字“降xiáng”)及新词,认读4个字。 2 默读课文,学习简单的批注。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363 推荐程度:

        『小学语文教案』作文:我和我的好朋友

       ·作文:我和我的好朋友 一、教学要求 1、能把自己和好朋友间发生的一件事情写清楚,主题健康。 2、语句通顺,内容具体。 二、写作指导: 一、审题: 1、......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562 推荐程度:

        『小学语文教案』鄂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电化教案设计

       ·鄂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电化教案设计 [教学设计理念]: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创设适合于本课教学的情境,通过对比观察、课件展示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想......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422 推荐程度:

        『小学语文教案』小学语文优质课比赛 教学设计与反思

       ·《湖》(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8 《湖》(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10 情景交融 师生和谐 感受“美好” / 11《湖》(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 ......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733 推荐程度:

        『小学语文教案』冀教版语文 一年级下册《美的回答》教学设计

       ·《美的回答》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冀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 一年级 下册》第九课教材分析:课文是一首小诗。前五句讲我们保护大自然的行动,后四句与之相......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614 推荐程度:

        『小学语文教案』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集

       ·五年级下册教案全集第一组回顾、拓展一教学目的 1.结合本单元“走进祖国西部”的专题学习,交流课内外的学习与活动,在交流中积累学习方法并理性的分析总结自己的学习方......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1957 推荐程度:

        『小学语文教案』小学语文苏教版第十二册教案全

       ·1. 《我爱你,中国》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782 推荐程度:

        『小学语文教案』人教版1-12册习作教学设计全

       ·人教版第五册《我想看——老师最可爱的小东西》习作教学设计 授课时间:2004年3月3日 授课班级:三(6)班 教学目标: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2780 推荐程度:

        『小学语文教案』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1 柳 树 醒 了 1、认识8个生字、会写“说、话 ”等6个字 。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到大自然去找春天。 理解......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993 推荐程度:

        『小学语文教案』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十册教案

       ·目录第一单元:第一课:龙的传人…………………………………………………………………………1 第二课:大人们这样说……………………………………………………………………1 第......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1542 推荐程度:

        『小学语文教案』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教案

       ·识 字 1 教学要求: 1、认识“万”、“复”等13个生字。 2、能主动积累有关春天的词语。 3、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丰......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2278 推荐程度:

        『小学语文教案』新人教版五年级下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1 草原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931 推荐程度:

        『小学语文教案』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八册)全册教案

       ·《大地的话》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大地的话》是一首现代诗,诗人运用拟人的手法把大地拟人化为母亲,抒写了大地母亲博大的胸襟以及无私奉献的精神。诗歌语言通俗,学习难度低,学生在欣赏诗......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2460 推荐程度:

        『小学语文教案』北师大版课标准实验教材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北师大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好习惯 不 懂 就 问教材简析:本文叙述了孙中山小时侯学习的故事......

        软件大小:未知 授权方式:免费下载 下载:1012 推荐程度:

急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教案# 导语《玲玲的画》是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的课文,这篇课文讲述了玲玲准备参加评奖的画不小心被弄脏,已经没有时间重画一张,玲玲着急地哭了。但是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不仅巧妙地掩盖了污渍,还给作品平添了几分家的温馨。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篇一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玲玲的画》课文原文

 玲玲得意的端详着自己画的《我家的一角》。着幅画明天就要参加评奖了。

        “玲玲,时间不早了,快去睡吧!”爸爸又在催她了。

        “好的,我把画笔收拾以下就去睡。”

        就在这时候,水彩笔吧的一下掉到了地上,把画弄脏了,玲玲哇地哭了起来。

        “怎么了,孩子?”爸爸放下报纸问。

        “我的画脏了,另画一张也来不及了。”

        爸爸仔细地看了看,说:“别哭,孩子。在这儿画点什么,不是很好吗?”

        玲玲想了想,拿起笔,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玲玲满意地笑了。

        爸爸看了,高兴地说:“看到了吧,孩子。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糕。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好事。”

        在第二天的评奖会上,玲玲的画得了一等奖。

        篇二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玲玲的画》教案1

 学习目标:

        1、认识“玲、祥”等8个生字,会写“叭、玲”等9个字以及“楼梯”和“脑筋”两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了解课文内容后,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⑴今天,老师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叫玲玲,她在生活中也遇到了不高兴的事,我们来看看,她是怎么处理的呢?请同学门打开第5课,教师(板书课题:5《玲玲的画》)

        ⑵齐读课题,学习生字“玲”。说说可以用什么方法记住“玲”。

        二、尝试学习、读文识字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里写了一件什么事?再标一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

        3、合作学习

        (1)桌合作学习文下带拼音的生字,互读、互听、互纠。

        (2)尝试让学生当老师,主持学习生字。

        ◎教师引导:平时我们都用哪些游戏识字的?你来当一回老师,教同学们认识生字。

        ◎学生说出一种识字游戏方法,就让该学生当老师主持这游戏。

        (3)四人小组讨论识记这些生字。

        (4)全班交流。

        三、整体感知、初步了解。

        1、小组内读课文,互评互纠正,推荐一位组员。读后在小组中互相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推荐的组员再次读课文,纠正读音。

        3、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4、教师引导事情的三要素:起因;经过;结果。

        全班同学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起因:画弄脏,来不及画。(坏事)

        经过:在弄脏的地方画了只小花狗。

        结果:得了一等奖。(好事)

        5、设疑:

        一件坏事怎么变成了好事,其中有什么奥妙吗?我们下堂课学习。

        四、指导观察、练习写字。

        1、让学生先自己观察文后每个字在小楷格中的位置,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2、教师重点指导并范写“糟、楼梯、脑筋”这几个字、词,要注意指导学生把他们的各部分写紧凑些。

        3、学生练写。

        4、把学生写的生字、词在多媒体上展示,并引导学生评一评。

        第二课时

        一、游戏激趣、复习生字

        ⒈游戏“大转盘”(转盘上写着生字,教师转动转盘,学生开火车读。

        ⒉请把你和生字交朋友的好办法告诉同组的小朋友。

        二、启发思维、朗读感悟。

        1、提出问题:一件坏事是怎么变成好事的?

        2、解决问题:

        ◎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

        ◎交流。并读出相关的句子。

        (1)爸爸仔细地看了看,说:“别哭,孩子。在这儿画点儿什么,不是很好吗?”

        为什么要加上“仔细地”看了看,可不可以去掉?

        为什么爸爸不直接告诉玲玲画什么?

        你觉得这是一位怎么样的爸爸?

        (2)玲玲想了想,……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玲玲满意地笑了。

        玲玲想了想,她会想什么?

        她为什么要画小花狗?而不是其它东西?

        “玲玲满意地笑了”说明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想些什么?

        (3)爸爸看了,高兴地说:“看到了吧,……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这里的坏事指什么?好事呢?你找到坏事变好事的秘诀了吗?(随学生回答完成板书:动脑筋)

        3、教师进行朗读指导。

        (要求:爸爸的话要读得亲切一些,问句要读出询问的语气;玲玲的话要读出天真的、幼稚的语气。)

        4、在小组、班级中进行读书评比擂台赛,比一比谁是我们班的金嗓子?然后学生进行评

        议:谁读的好?好在哪里?还有什么不足?

        5、分角色朗读课文,深化理解。

        三、训练表达,渗透思想

        1、小朋友们看,从课文中我们不难看出,玲玲在生活中遇到了不高兴的事,在爸爸的指点下,她通过动脑筋,将坏事变成了好事,老师想知道,在你们的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事吗?

        (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地、充分地说)。

        2、如果小朋友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也碰到类似课文中这样的事,我们应该怎么办?

        四、做一做:完成课后练习

        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篇三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玲玲的画》教案2

 学习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学习时间:两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⒈小朋友们喜欢看动画片吗?(喜欢)那老师就让你们看动画片,请你们一边看一边想:动画片中的人,他们遇到不高兴的事时是怎么处理的?

        ⒉播放多媒体课件(一),让学生欣赏人们在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一些令人不高兴的事,但这些事通过人们动脑筋,也变成了好事。

        ⒊谈话激趣

        ⑴刚才,老师和小朋友们一块儿看了动画片之后,老师觉得动画片中的人真聪明!他们能把生活中遇到的一些不快乐的事,通过动脑筋变成好事。今天,老师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叫玲玲,她在生活中也遇到了不高兴的事,我们来看看,她是怎么处理的呢?请同学门打开课本116页,教师(板书课题:25《玲玲的画》)

        ⑵齐读课题,学习生字“玲”。(指名读、齐读。)

        二、尝试学习、读文识字

        ⒈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里写了一件什么事?再标一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⒉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

        ⒊合作学习

        ⑴小组合作学习文下带拼音的生字,互读、互听、互纠。

        ⑵出示多媒体课件(二),让学生看大屏幕,再自由拼读词语、指名读、小组读。

        ⑶将词语的拼音去掉,又让学生练读,开火车读,最后,再把其他字去掉,只留下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铃、详、幅、奖、催、叭、脏、筋”。

        ⑷四人小组讨论识记这些生字。

        ⑸将这些生字打乱顺序让学生进行抢读。(奖励读得好、记得快的小朋友。)

        三、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看课文插图(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次读课文,读后在小组中互相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推荐交流得好的小朋友在全班进行交流,并读出相关的句子

        4、教师进行朗读指导。(要求:爸爸的话要读得亲切一些,问句要读出询问的语气;玲玲的话要读出天真的、幼稚的语气。)

        5、在小组、班级中进行读书评比擂台赛,比一比谁是我们班的金嗓子?然后学生进行评议:谁读的好?好在哪里?还有什么不足?

        6、通过读,让学生在小组中互相交流自己读懂了些什么。

        7、教师再指名交流,并相机进行点拨,重点指导理解词语:“端详”;理解句子:“看到了吧!孩子。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8、分角色朗读课文,深化理解。

        四、启发思维、训练表达

        ⒈小朋友们看,从课文中我们不难看出,玲玲在生活中遇到了不高兴的事,在爸爸的指点下,她通过动脑筋,将坏事变成了好事,老师想知道,在你们的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事吗?把你遇到过的事在小组中互相交流。

        ⒉推荐小组中交流得好的小朋友在全班进行交流(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地、充分地说)。

        五、联系实际、渗透思想

        如果小朋友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也碰到类似课文中这样的事,我们应该怎么办?

        第二课时

        一、游戏激趣、复习生字

        ⒈出示多媒体课件(三):游戏“大转盘”(转盘上写着生字,教师转动转盘,学生开火车读。

        ⒉请把你和生字交朋友的好办法告诉同组的小朋友。

        二、指导观察、练习写字

        ⒈让学生先自己观察文后每个字在小楷格中的位置,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⒉教师重点指导并范写“糟、楼梯、脑筋”这几个字、词,要注意指导学生把他们的各部分写紧凑些。

        ⒊学生练写。

        4.把学生写的生字、词在多媒体上展示,并引导学生评一评。

        三、做一做:完成课后练习

高二课文《春江花月夜》教案

       我有六册的教案,你们拿去看吧,八册的语文书都没有,哪里会有教案呢?我也在找八册教案,谁有消息别忘了通知一声,谢谢了!

        第一单元 走进春天单元主题分析:

        春风、春雨带来《春的消息》,活泼机灵的小《燕子》奏响春天的序曲,枝头吐出新绿,雏菊绽开笑靥,《柳笛和榆钱》里,榆钱舞,柳笛飘,又是一年春来早,人们的脸上和心里更是春意盎然……本单元一是要学生感受自然界春光的美好,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用心去体验、感受春天带给自然万物的变化,春天给万物带来的勃勃生机;二要促使学生用心研读课文,透过作者观察春天的视角的不同,感受春天的无处不在。从而学习作者观察和表现生活的不同方式和方法,无论是古诗、现代诗歌、还是散文,字里行间都充溢着作者对生活真挚的热爱与赞美。让学生通过字里行间去应和“走进春天”的主旋律。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认识“漂、雏、耀、”等38个生字,并能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冬、换、牵”等56个生字。

        2、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4、 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5、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6、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字、词、句。

        7、能用普通话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把握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

        1、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主识字,提高识字量。

        2、 通过品读、演读,感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

        3、 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4、 能用普通话交谈,并能就他人发言中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与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发现春天就在自己的身边,感悟到春天的万物复苏、生机勃勃是具体的、生动的,是可见可感的。

        3、 结合活动安排习作训练,使学生认识习作在生活中的价值,并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4、乐意与人交谈,在交谈中能清楚明白地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1、春的消息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会正确书写12个生字。理解“消息、漂白、牵引、爱怜、雏菊、禁不住”等词语的意思。能正确拼读 “漂、禁”两个多音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诗,背诵诗歌。

        3、通过朗读诗歌,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增强对诗歌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4、通过读、诵、背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展开想象,激发学生感受和表达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观察身边的事物,感受春的气息。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激发兴趣 导入新课

        1、教师先板书“消息”,指名学生读。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对“消息”的理解。

        师:春姑娘就要来了,她想给小朋友们发一个春天到来的好消息,你帮她想一想:春姑娘可以怎么告诉我们这个好消息呢?”

        (学生畅所欲言。)

        春姑娘把小朋友们的好主意让一位诗人写成了一首诗来传达“春的消息”。我们来读一读,看看谁能收到这些消息。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诗,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用以前的方法来解决。

        2、出示生词卡片,指明读,注意“漂”是个多音字,漂白、漂亮

        开火车读。

        3、用各种形式理解文中词语。

        “漂白”、“牵引”、“爱怜”、“雀跃”、“搔痒”等词语可以结合诗中的具体语境、生活经验和具体的动作来理解。

        对于其他词语可以相机解决。

        4、检查读文情况:

        教师指名学生按小节读课文,听者可以习惯性的进行评价。

        三、师生对话、品悟诗情。

        1、教师引导学生再读诗歌,边读边想,读完课文后,你感受到的春的消息在哪里?

        2、引导学生交流读后的感受。

        3、引导学生抓住自己观点的支撑点,通过感情朗读来表达出来。

        第一节中春的消息是指春风、春水、树枝、水鸭 ;抓住“盼望”“整整”体会孩子们渴望和欣喜的感情。

        第二节中春的消息是指换上春装;“飞过”“飞上”表达了孩子们寻找春天的欢快和急切之情。

        第三节中春的消息是指蝴蝶飞舞 ;抓住“爱怜”体会孩子们对自然万物的爱。

        第四节中春的消息是指雏菊开放 ;抓住“雀跃”体会孩子长高的自豪和欣喜。

        第五节中春的消息是指吐出绿苞、溪水唱歌 ;

        第六节中春的消息是指太阳照耀、被嫩草搔痒的面颊;

        4、配乐朗诵诗歌,美读中品位所蕴涵的情感。赞美春天!

        第2课时

        一、复习:指名读课文,说说春天的消息有哪些。

        二、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认读本课生字卡片,组词,并说句子。

        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

        3、指导重点字的书写,如“雀”字。

        4、利用写字书进行书写练习。

        五、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1、 关于春的消息还有很多很多,只要你做一个细心观察的孩子,你一定能发现的更多!去找一找相关描写春天的儿歌、古诗、歌曲读一读、背一背唱一唱。也可以自己动手画一画,剪一剪美丽的春天。

        2、积累诗歌中描写的生动的词语或句子。

        2、燕子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识本课7个生字,会正确书写12个生字。理解“俊俏、聚拢、生机、掠、偶尔、荡漾、光彩夺目”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展开想象,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

        4、初步体会比喻、拟人等表达方法在课文中的作用。积累优美的词句。

        5、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观察得细致,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燕子的资料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激发兴趣 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燕子的,学生欣赏。

        2、同学们,春天,活泼可爱的小燕子从南方飞来了,喜欢燕子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燕子》这篇课文。这篇文章是著名作家郑振铎写的,请打开书,谁来读读。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明确自学要求。

        (1)读准注拼音的生字,划出生字组成的新词,把你认为难写的字用手指在桌子上认真写几遍。

        (2)自由读课文,注意读错的句子要重读,直到读通为止。

        2、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新词语,指名认读,全班齐读。

        (2)理解词语的意思。

        4、开火车一人一段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认读本课生字卡片,找找生字的形近字,也可以说句子。

        2、指导重点字的书写,如“奏、凑”不能写成“秦”字。

        五、作业:记住生字。

        第2课时

        一、师生对话、感悟文本。

        1、 课文美在以下四个方面:外形

        美 春之美 飞行美 歇息美

        你们小组最想研读那一方面的美?

        2、 出示研读方法:

        (1)自读课文,找出哪些词句最能反映这方面的美;

        (2)细细品读这些词句,把自己的想法写在旁边;

        (3)小组交流补充;

        (4)讨论怎样读好这一节?练读。

        3.学生研读,教师巡视并参与研读。

        外形美:燕子的外形美在哪儿?你们从哪些词句读出了这种美? 推荐一名成员朗读这一节。

        春之美: 这一节通过哪些景物来展示春之美?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你们认为哪些词句写得比较好?为什么?

        飞行美: 燕子飞行时美在哪儿?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

        歇息美:你们觉得这一节中哪些词句写得特别美,为什么? 作者打了哪些比方,把什么比做什么?

        想想:燕子会谱出一支怎样的歌?

        (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朗读。)

        五、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1、春天里的小燕子从南方飞来了,你还知道那些小动物春天了,就和大家见面,说说他们在春天里的快乐吧!

        2、积累文中描写的生动的词语或句子。

       3、柳笛和榆钱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识本课10个生字,会正确书写11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初步体会比喻、拟人等表达方法在课文中的作用。积累优美的词句、语段。

        4、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柳笛和榆钱在春天里带给孩子们的乐趣。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新鲜的柳条和榆钱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 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柳笛和榆钱

        师:同学们,看到课题,你们猜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呢?

        (学生畅谈)

        师:文章的作者,围绕着柳笛和榆钱都写些什么呢?让我们细细的读读课文,通过自己的边读边思考去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 明确自学要求。

        (1)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或查字典读准字音;

        (2)参考课文题目,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柳笛和榆钱给春天里的孩子们带来哪些乐趣?你是从课文的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可以讲一讲,也可以读给同学们听一听。

        (3)自己有哪些不懂的地方,记下来,准备和同学讨论。

        2、 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3、检查自学效果。

        (1) 开火车认读词语

        (2)开火车一人一段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

        三、师生对话、感悟文本。

        1、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柳笛和榆钱给春天里的孩子们带来哪些乐趣?你是从课文的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

        2、出示组内学习方法:

        (1)自读课文,找出哪些词句最能反映柳笛(榆钱)带给孩子们的乐趣;

        (2)细细品读这些词句,

        (3) 可以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小组交流补充;

        (4)讨论怎样读好这一节?练读

        3、全体同学交流,互相补充。

        柳笛:可以抓住一系列的动作描写“折下”“切割”“撮一撮”“猛一下抽出”,让学生们在课堂上,真正的动手操作一下!

        榆钱:抓住:一个形象贴切的比喻:“亮晶晶、绿莹莹,真像一串串晶莹的玉荚。”也可以让学生亲口尝一尝。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自主认识字词,同桌互相测试。

        2、指导重点字的书写,如“唇”上下结构,但是上半部撇写的要长些。

        五、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1、柳树和榆树给春天里的孩子们带来了很多的乐趣,你还知道还有哪些书给春天增添了色彩,给孩子们带来了欢乐呢?

        2、积累文中描写的生动的词语或句子。

        4、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的5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9个生字。

        2.能结合语言环境或借助工具书理解“不值”、“应”、“屐齿”、“小扣”、“柴扉”、“胜日”、“泗水滨”、“等闲”等词语的意思。

        3、入情入境地品读古诗,整体感受诗歌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写的画面。培养学生的阅读体验能力和想象能力。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春天的古诗,借助工具书理解古诗

        教师准备:写好古诗的黑板、古诗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春回大地,我们读了春的诗歌,春的散文,今天我们来看看春的古诗,在以前你读过的诗中,还记得哪一首诗描写春天的景色?给大家背一背。

        (学生背诵)

        师: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游园不值》、《春日》

        二、自学古诗,感悟诗情。

        1、读诗。

        2、解诗题。诗题“游园不值”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想到朋友的花园去游玩,但没有遇上他。

        3、解诗句。

        (1)请大家读一读诗句,对哪些字词还不明白。

        (2)学生质疑,根据学生发问和回答,课件出示难解字词意思,让学生板书(看注释、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

        (3)以四人小组合作的形式讨论诗句的意思。

        (4)你学懂了哪一句,向大家汇报一下。

        根据学生发言进行补充纠正(连字词意思、看插图等)。

        (5)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三、师生对话、品悟诗情。

        1、体会“一枝”的妙处。游园心切的叶绍翁只看到了一枝红杏,这枝红杏给他带来了什么?一枝红杏就说带来了满园春色,那么数枝、百枝、千枝不是更能代表满园春色吗?

        2、展示满园春色。诗人善于发现春天、欣赏春天,能从一枝红杏就感受到春天的气息,想像到春色满园,谈谈你想象的满园春色。

        3、读好后两句。这枝红杏还带给了吃闭门羹的叶绍翁什么?找到表现他惊喜心情的诗句,读出他的这份惊喜。

        指名学生对比读,从语调、语速、表情角度进行指导。

        3、 读全诗。读出从失望到惊喜的心情变化。

        第二课时

        一、学习《春日》:

        1)、古人赞美春天的诗词很多,然而,人们最喜爱、最推崇的是南宋诗人朱熹的《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2)、今天咱们再学的就是这一首诗。谁知道题目的意思?(春天的日子、春天)(板书题目)

        3)、诗人的名字和朝代大家千万不能忘记!(指名板书“南宋朱熹”)

        我们上学期曾经学过朱熹的哪首古诗?

        4)、请大家自由地大声地读一读朱熹写的《春日》。

        5)、读了这首诗以后,你能猜测一下诗人朱熹在春日时的心情吗?

        6)、猜测终归是猜测,如果大家能够从诗句中找出“证据”,来证明诗人当时的心情,你就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我不是猜测,我是有理由的。

        7)、指导学生诵读古诗,其间,教师范读一次。

        8)、说说古诗的意思。

        6、朗读品位两首古诗

        二、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自主认识字词,同桌互相测试。

        2、指导重点字的书写,如“齿”字,下半部应该是不封口的。

        三、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古代诗人对春天是那样痴情,那样狂放,那样欣赏!真可谓把春天描摹得绚丽而又迷人,达到了绝妙的地步。古人赞美春天的诗词很多,请同学们课下继续收集整理。

       5、阳气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做到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生词,。

        2.能结合阅读体验,从整体上了解“阳气”、“地气”等词语的意思;同时借助工具书或结合上下文与生活经验理解“佝偻”、“朗朗的笑声”、“洋溢”、“蠕动”等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大意,背诵第4自然段。

        4、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与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发现春天就在自己的身边,感悟到春天的万物复苏、生机勃勃是具体的、生动的,是可见可感的。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于春天的节气歌、谚语等。熟读课文

        教师准备:生字卡片,春季的谚语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 ,导入新课

        师:春的诗歌,春的散文,春的古诗,还有春的谚语“大罢春,阳气升”奶奶对我说,可是我不明白啊,同学们,你们明白吗?

        (学生背诵)

        师:让我们来一起进入文章深入体会吧!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自主读文,明确要求:

        (1)、对一些较长的句子要重点读、反复读,直到读通顺。

        (2)、遇到难读的长句子,要和同伴互相倾听读正确。

        2、理解词语:

        在读中结合语言环境、借助工具书、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佝偻”、“锈”、“垛”、“疙瘩”、“轱辘”、“溢”、“荠”、“蠕动”、“耙”等字词的意思。

        3.用自己习惯的语言概括奶奶说的谚语的意思。

        三、师生对话、品悟诗情。

        1、再读课文,对文章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2、结合阅读体验,说说自己对阳气的理解

        重点指导:第四自然段,从整体感觉、视觉、听觉等方面以及动态、静态、颜色、气息、声音等方面体会语言的丰富、美好。

        “一阵腾腾的脚步声”、两次“朗朗的笑声”,进一步体验人物的内心情感,体验春天给土地、植物、动物、人类带来的希望。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第二课时

        一、 复习

        1、学生朗读课文。

        2、教师出示生词,学生认读。

        二、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自主认识字词,同桌互相测试。

        2、指导重点字的书写,如“枣”字,上下两部分的书写。

        五、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1、 收集有关于春天的谚语

        2、拓展阅读朱自清的《春》

        阅读链接

        走进春天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阅读链接的内容。

        2、能够利用工具书解决遇到的字词的问题。

        3、合理展开想像,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课前准备:课下布置学生对本单元的课文多通读几遍,回顾课文内容。在课下搜集和春天有关的一切内容。白纸,彩笔。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内容,为“走进春天”做好储备

        1、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在本单元我们都学了哪些课文?

        这几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呢?

        2、师:可以看出,我们这几篇课文都和春天有关,而且在我们身边春天也正在一步步向我们走来,就让我们在这节课中一起“走进春天”。

        二、阅读文本,初步了解阅读链接的大概内容

        师:下面,请大家打开书18页,自已认真的读一读。

        师:谁能说一说,你都读懂了哪些内容?

        找2-3名学生说一说。

        师:谁愿意来读一读课文内容?

        找四名学生,每位学生读一个板块的内容。

        三、再回归文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春天的喜爱

        1、师:同学们,就让我们怀着愉快和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再读一读课文的内容吧,一会儿我要找同学们说一说你读后的感受。

        2、同学们自由读。

        3、读后先小组交流一下读后的感受。

        4、然后找同学围绕知春、踏春、惜春、咏春四个内容来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可读课文,也可结合课下搜集的内容,来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四、走进春天,走进想像的乐园

        1、师:同学们, 刚才我们在一起走进春天,走进了一个充满活力的乐园,此时此刻,你能不能用一幅画来表达你的心情?

        2、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纸笔做画。

        3、师:谁能向大家来展示你的作品?

        同学生踊跃参与。

        5、师:你能不能向大家介绍介绍你的作品呀?

        五、扩展延伸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直沉浸在一种快乐的氛围中,春天离我们越来越近了,大家想不想课下到我们身边找一找春天,如果你找到了,可以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如果我们有时间会再一起来交流,好不好?

        六、课下作业

        写一篇春天的景物的文章

        综合学习一

        教学目标:

        1、更多的积累关于春天的词语。

        2、将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与初步的习作能力有机结合,通过口语交际积累、展示生活的素材,

        3、承接上一册“漫步书林”的系列安排,在学生了解了文房四宝和永字八法的基础上,学习描红和仿影。

        4、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验诗人来源于生活中的心境

        5、帮助学生树立喜欢汉字、主动写好汉字的意识。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于春天的词语、诗歌、谚语、古诗等。A4纸、彩笔

        教学过程:

        一、整体回顾

        孩子们,真是一年之计在于春,我们刚刚开学两个星期,已经很讲究学习的效率,学习了很多关于春的文章,现在我们来回忆一下,我们本单元都学习了什么?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什么?可以是词语、古诗、诗歌、或者优秀的段落。

        (学生畅谈)

        二、我的采蜜集

        1.请将我们在学习过程中积累的关于春天的词语展示给大家吧!

        2.选用自己认为最好的成语,自办手抄报,版面设计可以采用春天的明快色彩!

        3.评选“成语积累之星”,“成语积累优胜小组”。

        三、读读背背

        1.用自己喜欢或习惯的方式读通、读准《春游》诗。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读了这首诗歌你仿佛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四、漫步树林:

        1.欣赏书法作品,激发学生从美学的角度审视汉字的情趣。

        2.教师亲自为学生示范,让学生欣赏书法的笔画美、神韵美。

        3.回忆学过的书法的基本笔画特点,练习描红和仿影。要鼓励学生课余时间多写多练。

       口语交际 “春的消息”发布会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细心观察,感受春天的美丽。

        2、让学生学会展开想象,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描绘春天,赞美春天。

        3、培养交际能力,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读着本单元的这组课文,寻觅着春的足迹,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走

       进了春天的怀抱。绿油油的麦苗,金黄的油菜花,盛开的迎春花、丁香花、樱花……好美的春天啊!同学们,在前面我们组织的活动中你积累了哪些“春天的信息”?那么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跟小伙伴们讲一讲,好吗?

        二、互动交际 自己眼中的春天

        1、学生在小组内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交流自己对春天的感受。

        2、小组派代表班上交流,其余同学认真倾听,可补充可评价。

        三、评价总结

        把握三点:是否用普通话,发现是否多、新,语言是否生动完整。

        评选出最佳“春天小使者”。

       我的小笔头 我 们 眼 里 的 春 天

        《综合学习一》中“我的小笔头”习作要求是这样的:让春天来到你的笔下,让春意走进字里行间。选择感兴趣的内容,你可以写一首小诗,也可以写一件事或编一个童话,还可以画幅画儿,配上你喜欢的文字……和大家一起分享你笔下的春天。

        教材分析:

        教材顺应三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发展的特点,安排这次习作,形式多样,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教学设计思想:

        1、让学生在观察实践中,放松自我,感受春天的美丽。

        2、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描绘春天,赞美春天,培养写作能力,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体现课程整合的思想,将口语交际与写作有机的整合在一起。

        教学活动流程设计:

        一、创境激情,感受春天

        同学们,现在正是和风送暖的春天。说到春天,你们能想到哪些和春天有关的词语?(可能有春光明媚、柳绿花红、莺歌燕舞、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你能想到哪些和春天有关的诗句?同学们积累得可真多!

        春天是一首小诗,清新雅致;春天是一幅画,绚丽多姿;春天是一个神奇的魔术师,她走到哪里,哪里就会充满生机。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让我们和春姑娘一起去旅游吧!(播放歌曲《绿纱巾》)学生谈听后感受。

        二、描绘春天,留住春天

        春天就在小鸟动听的歌唱中,就在笋芽儿破土而出的劈啪声中,就在醉人的花香中,就在小朋友欢乐的笑脸上。生活中,一个关爱的眼神,一句温暖的问候,一次真诚的帮助,也会让人感到春天般的温暖。拉住春天的手,春天永远在我们心头。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把美好的春天留在我们身边,让别人知道你眼中的春天呢?

        1、小组交流

        2、全班互动交流,师点拨

        (预设:可以写一首小诗,可以编一首歌,可以画下来或用相机照下来,还可编一个童话故事……)

        好,同学们那快快拿起手中的笔写下你眼中的春天吧!在写之前,老师还要告诉你们一个好设想,那就是把你们写好的“春天”分组装订在一起,名字、封面由你们自己设计,然后,我们还要把它给各年级的同学看一看,让春天永远留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怎么样?

        三、学生动笔描绘自己眼里的春天

        师巡视,个别指导。

        四、修改整理,装订成册

四年级上册《猫》教案

        《春江花月夜》是中国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作品,乃千古绝唱。下面是我分享的课文教案,一起来看一下吧。

教学目标

        1、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品味意境、赏析意象、把握情感。

        2、赏析情景交融、气象宏伟的艺术特点,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

教学重点

        赏析诗歌的意境,通过意象分析,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对诗人思想感情的认识。

教学设想

        1、朗读吟诵。加强朗读训练,使学生通过吟诵感受春江月夜的美景,初步把握作者的感情。

        2、情景再现。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再现春江月夜幽美的情景和人世间游子思妇的形象,通过再创意境理解这首诗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点。

        3、情感把握。通过诗歌中意象和措辞的分析,深刻领悟作者的在诗中抒发的游子思妇的相思之情及诗中体现的宇宙与人生的的哲理。

        3、诗歌创作。诗歌教学不管是欣赏境界,还是鉴赏语言,其目的固然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但更重要的是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时数

        一课时

准备材料

        1、诗人的生平及诗歌2、诗歌写作的背景3、诗歌的参考译文

教学步骤

        一、新课导入

        当我们遥望夜空,看见朗朗明月之时,心中总是引起无限遐想。我们自然会想到与月相关的诗句:“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暝》)……关于写月的诗,不胜枚举。文人墨客,在月之中或倾注了他们的爱恨情愁,或寄托了他们的悲欢离合,或展示了他们的人生坎坷,或抒写他们了的哲理思考。在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唐代诗坛,就有这样一位诗人,因为一轮明月而成就了诗坛的千秋美名,这位诗人就是初、盛唐之交的张若虚,这首诗便是千百年来无数人为之迷恋、为之倾倒的《春江花月夜》。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张若虚笔下那轮明月的光华吧。

        二、诗歌美读

        可以说:“诗歌是文字的音乐”。它有铿锵有力的节奏,有内在的或高昂或低沉的韵律。让我们通过反复朗读吟诵诗歌那形象、生动、立体的语言,感受铿锵有力的节奏,聆听它内在的或高昂或低沉韵律,体会情景交融的意境。

        1、学生自由诵读,结合诗歌注释解决疑难,整体感知诗歌。

        2、教师范读,唤起学生的审美感知。

        3、诵读指导

        1理性的把握:理解诗的作者,理解诗的内涵,必须走进作者的内心中去,文如其人,言为心声。

        2感性的表现:语音、语调、表情、动作、音乐

        4、师生共读,用情感去点燃情感。

        三、意境赏析

        1、用想象再现诗歌的意境。

        诗歌是用形象和图画说话的.艺术,诗人在创作诗歌时往往浮想联翩,头脑中有大量形象闪现、组合。也就是说诗人在创作时必须借助丰富的想象,因此,我们在赏读诗歌的时候也要借助于想象。如果可以说没有想象就没有诗歌的话,那么也可以说没有想象就没有诗歌的学习与欣赏。

        诗歌想象的方法:(1)根据字词想象单个形象;(2)根据句节想象群体形象;(3)根据全篇想象整体形象。

        2、创造新的形象

        提出课题: 请同学们从下列题目中选出自己的题目充从分发挥想像力和联想力,深刻地感受和创造性地体味诗的意境,把诗歌描绘的这幅“春江花月夜”风景图依据各自的题目用散文般的笔触,优美的语言描述出来,从而更好地领会诗人的情感和意图。

        1春之卷、2江之画、3花之容、4月之貌、5夜之景

        四、赏析学习成果展示

        1、学生自主思考,把诗歌的内容用散文的形式表达出来。

        2、小组交流探讨,每小组遴选出比较优秀的篇章。

        3、教师主持,请各小组的代表发言人诵读优秀的改写文章。

        4、教师在听诵读的同时记录小组发言的纲要,并做好总结和评价。

        教师总结:

        春江的潮水涌动,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伴着潮头冉冉而升,明月与江潮相互辉映,波光粼粼,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的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地的春之原野,花林闪着银光,空中月光似天降流霜,江畔白沙与月光融成白茫茫的一片。

        五、情感把握

        王国维说:“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抒情诗由“情”出发,是诗人感于外物后一份心灵颤动的美妙,一份鲜活的感动,一份撞击心灵的真诚。

        我们在上一部分的学习中在整体上感知了诗歌的形象,体会了诗歌的感情基调。但要想更深层次的把握作者的感受和情感,一方面需要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和写作背景另一方面还需要对诗歌中呈现的意象、措辞进行深刻的分析,从每一个意象和每一句诗行里去仔细捕捉,再把它们连缀起来,组合成我们对诗所要表达的深层情感的了解和感知。

        1、教师出示诗歌写作的时代背景,作为下一步探讨的材料依据。

        张若虚,唐代扬州人,初唐诗人。与贺之章、张旭、包融齐名。被誉为吴中四士。曾任兖州兵曹。他在诗风上厌恶六朝以来的空洞艳体,追求自由豪放,富有理想的高远意境。

        2、从意象语言的角度分析诗歌中作者透露出的思想情感及哲理思考。

        (1) 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 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 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 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 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 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 应照离人状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 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 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 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 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 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沈沈藏海雾 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 落月摇情满江树

        小组合作探讨这首诗的“明月”、“江水”、“落花”三个意象的寓意。

        (2)教师点拨指导,小组同学交流探讨成果。

        1纵向联想,即联想诗人所处的社会背景,诗人的生平遭遇及其性格特征,知人论世,鉴赏古诗。

        2横向联想,既有此句联想到彼句,其间关系可相类也可相反,在此比较中鉴赏是的艺术氛围,体会其诗所写之景、所抒之情、所叙之事及所言之志。

        (3)研究材料

        1明月: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唐·李白)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唐 王昌龄)

        “明月何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宋 苏轼)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唐 刘禹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人情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唐?张九龄《望月远怀》)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2江水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李之仪的《卜算子》。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杨慎的《临江仙》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南宋辛弃疾《南乡子》

        “离恨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踏莎行》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3落花

        “欲向相思处,花开花落时。”(唐·薛涛《春望词》四首之一)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宋·晏殊《浣溪纱》)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宋·晏几道《临江仙》)

        “春恨秋愁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清·《红楼梦》)

        "流水落花春去也"(李煜《浪淘沙》)

        3、教师评价总结。

        1明月:

        面对宇宙的浩瀚,明月的无穷,人生的有限,多少伤时、惜时、叹时之作流传千古,月早已由“白玉盘”意化为如流水一般东去不回的时间意象,让人在浩淼无穷、深邃永恒的宇宙面前,顿生渺小之感、短暂之感,更激起和历史洪流相融,奋力在短暂的人生中有为的斗志。当然,月还是的愁绪、情爱的代表意象意象。

        2江水:

        长江东流,玉带盘桓,沿岸风光如画,引出多少名篇佳句流传千古。江水不仅是个空间概念,更喻指历史的长河,是个时间概念。任你是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或一代枭雄,无一例外终将湮灭于历史的滚滚长河之中。 任你活着的时候生命怎样灿烂辉煌,也一样逃不过自然的规律、归结于尘土流水。表现出那种人生空漠之感,更显深沉悠远。

        3落花:

        综观中国诗歌史,写花开的少,写花落的多。飘零的落花中,弥漫着春光不再、青春不再、美人迟暮的感慨与恐惧。缤纷的落花是中国古典诗歌伤春主题的核心意象。以落花为媒介,用优美流畅的语言表表达对年光流转、红颜易老、生命无常的感叹,几乎涵盖了后世落花意象的所有意义。《春江花月夜》中,作者张若虚展示了女主人公迷离梦境的片断:昨夜闲潭梦落花。月夜春江,清景无限,她所等待的人迟迟没有归来。美丽的花瓣无声无息飘谢在寂静深潭,梦中的刹那,折射出漫长守望的苍凉、红颜衰老的恐慌。

        总之,这是一首抒情诗。诗人细致地描绘了江南春江花月之夜清幽静谧的自然景色,并由此而生发出对宇无穷、人生短促的思索和对明月今宵、游子思妇却天各一方的惋惜。诗中尽管不无人生苦短的伤感,然而读来轻曼如烟,悠悠惆怅中还交织着岁生命的依恋,对青春的珍惜,对“人生代代无穷已”、得以与明月长久共存相伴的一丝欣慰;尽管也有夫妇别离的哀愁,但是写来柔婉似水,绵绵相思中饱和着“借明月寄相思”的脉脉温情,含蕴着对重逢的美好企盼。

        六、即兴赋诗

        1、选题:(1)把《春江花月夜》一诗改写为现代诗歌。(2)以“多情的月亮”、“浩渺的时空”、

        “惹人的春花”为话题,写一首诗。

        2、要求:(1)写诗要注意韵律(2)写诗要选择鲜活的意象(3)写诗要意蕴丰富(4)写诗要有充沛的感情。

《桃花源记》优秀教案设计教学反思

        《猫》通过对猫的古怪性格和满月小猫特点的描写,抒发了对猫的喜爱之情。下面是我分享的课文教案,一起来看一下吧。

教学目标:

        1、会认“乖”等7个生字,会写“性”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性格、任凭、贪玩、尽职、抓痒、踩印、梅花”等13个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真实,具体的表达方式,体会文中作者是怎样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的。

        4、产生仔细观察事物的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体会文中作者是怎样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的。

        2、产生仔细观察事物的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词新词

        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发兴趣

        导语:(拿出一本卡通书《多啦A梦》)这本书你们都喜欢看,谁能告诉我这本书的主角是谁?(生答:大雄和机器猫)。没错,除了大雄外就是那只可爱而且无所不能的机器猫,但是它不是真实的猫,现在我们来看看现实生活中的猫(课件展示猫的)。今天我们就跟随老舍先生来看看他养的猫。

        板书:猫(齐读)

        二、初读课文,掌握生词新词

        1、初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生字

        2、反馈自学情况:

        a.指名读生字,卡片演示生字

        b.请同学上台听写

        c.点评并重点讲解:“凭”字上半部分是“任”最后一笔稍短;“贪”字上半部不能多加一点写成“令”,“痒”偏旁不是“广”,“辟”字的左边不是“启”。

        d.辨析多音字:“的”、“和”、“了”,让学生读出他们的字音,同时点击画面出示相应拼音。

        三、理清文章脉络

        (1)默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a.词语质疑

        任凭:不论,无论无忧无虑:没有忧愁和担心

        屏息凝视:指屏住呼吸,聚精会神地看。屏:抑制凝:注意力集中

        生气勃勃:形容富有朝气,充满活力。

        b.听课文录音。

        c.集体朗读课文,体会老舍先生笔下的猫给你什么感受?

        (2)自由讨论,小组交流汇报

        (3)检查汇报情况,请几个小组代表谈谈

        板书:古怪

        淘气可爱

        (4)请选择你最喜欢的部分,自由组合读书,把“古怪”“淘气”“可爱”的味道读出来。

        四、小结:老舍先生用通俗晓畅的语言表现了猫的性情,字里行间流露对猫的喜爱之情,下节课我们再深入学习。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词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读懂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真实,具体的表达方法,体会文中作者是怎样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的。

        3、又感情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4、产生仔细观察事物的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学会真实,具体的表达方法,体会文中作者是怎样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的。

        2、产生仔细观察事物的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生词新词:

        分组合作比赛,默写生字,要求全部写出来,写对写好,前面的不会后面的补充,到规定时间为止。

        二、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已经自由组合阅读课文了,这节课就让我们深入学习猫是怎样古怪、淘气、可爱的?

        板书:古怪淘气可爱

        三、整体感知,体会真实的表达方法(分大组朗读交流)。

        读完以后你们觉得老舍先生写的猫真不真实?那些地方看出它的真?

        四、重点感悟课文,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一)上节课同学们已经选择喜欢的部分,这节课就让我们深入课文,注意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后有感情地朗读出来,要读得让其它同学也喜欢这些词句。

        (2)小组交流汇报

        大花猫:

        1、性格古怪

        (1)小组代表读,其他同学听:哪儿读得好?为什么?从哪听出来的?

        (2)重点体会“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a.质疑:古怪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猫的性格古怪?从哪可看出猫的性格古怪?

        (古怪是指跟一般情况不同,或生疏罕见,使人觉得诧异。从三方面具体写出猫的古怪:一是有时特别老实,有时又特别贪玩,有时又非常尽职;二是高兴极其温柔,不高兴时又一声不出;三是有时无比勇猛,有时又无比胆小。这样极端矛盾的表现集中在一只猫的身上,跟一般情况不同,只能称其古怪。同时体会到这句话是前三个自然段的中心句,是对猫的性格的集中概括。老实贪玩尽职

        板书:(大花猫)性格古怪高兴时……不高兴时……

        胆小勇猛

        b.学生发现:你们发觉什么表达方法吗?

        师引导:作者在开头就指出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这叫什么?(开门见山)这种写法好不好?(简洁明了,我们在写作时可以学习)

        (3)朗读课文,你能发现什么写作特点吗?

        体会到:(课件展示)

        a.“说它……吧,可是……“的句式(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这个句式由两部分构成,前部分和后部分是矛盾的,课文通过这样的句式,写出猫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的特点,体现了猫“实在古怪”的性格。)

        b.“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我们体会到猫十分贪玩,一玩起来就要玩个痛快。)

        c.“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屏息凝视指屏住呼吸,聚精会神地看。屏:抑制;凝:注意力集中。课文通过写猫一连几个小时抑制呼吸,聚精会神地看,下定决心地等,突出他的尽职。“非……不可”写出抓老鼠地决心和耐心,突出表现猫地尽职。)

        d.“它若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也一声不出。”(“无论”用来表现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我们体会到猫在不高兴时举断冷漠的表现。)

        (4)学生又感情朗读这一部分。

        2、淘气

        那些地方写猫的淘气,找出关键句。还有从几方面写小猫的淘气?

        体会到:a.什么东西都玩

        b.玩起来不怕率跟头,也不怕撞疼

        c.胆子越来越大,逐渐开辟新的游戏场所。

        耍个没完

        小猫:淘气枝折花落

        3、可爱

        重点体会:上面两部分都体现了猫的可爱,因为无论是古怪还是淘气,老舍先生都是视猫如儿,爱猫如女的。

        4、重点体会以下几个词:

        生机勃勃:充满生机与活力。文中意在表现猫的天真可爱、淘气顽皮及作者的喜爱之情。

        尽职: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猫的天职是捉老鼠,文中写猫在捉老鼠时屏息凝视,连等几个钟头,从中看出它尽力地做好本职工作。

        变化多端:变化多样。老舍爷爷家里的猫叫声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富有变化。

        5、依据板书总结全文,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1)默读课文,体会:猫既古怪又淘气,作者为什么还说它可爱呢?

        a.从性格上看,正因为猫的性格时矛盾统一体,才使它性情丰富多彩,生动有趣。

        b.从淘气看,“生机勃勃”看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2)默读全文,列出作者喜爱猫的句子并谈体会。(融情于猫,情猫相融)

        如“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把脏脚印形容成小梅花,而“印”字用得何其生动。)

        “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把猫的叫声形容得悦耳动听,喜爱之情跃然纸上。)

        “它在花盆里摔跤,抱着花枝大秋千,所过之处,枝折花落。你见了,绝不会责打它,它是那么生机勃勃,天真可爱!”(“天真可爱,生机勃勃”这些词语一般形容小孩子,放在这里体现了作者对小猫的宽容怜爱如待幼小孩童。)

        五、思维拓展,深化主题

        1、思考题:请你以老爷爷的身份和猫的身份向同学介绍本课的猫。选择你喜欢介绍的方式。

        2、学生分头准备,同桌交流。

        3、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学习的感受。

        六、总结全文:这是一篇描写动物的文章,老舍先生用通俗晓畅的语言细致、生动地描述了猫的古怪性格和它满月时的淘气可爱,全文字里行间流露作者的爱猫之情。

        七、布置作业

        1、做同步练习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小练笔:试试描写你喜欢的动物老实贪玩尽职

《乌鸦喝水》教案

        《桃花源记》是苏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课文,优秀的教案才能有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桃花源记》的优秀教案设计,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桃花源记》教案设计篇一

        教学目标:

        1.准确、流利地朗读、背诵、翻译课文。

        2.了解有关陶渊明的文学常识,并体会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

        3.掌握相关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及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等现象。

        4.理清 文章 的叙事线索,学习文章曲折回环,悬念迭起,引人入胜的写法。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欣赏)同学们,当你们看到这样的美景时,脑海中会想到哪个 成语 ?(引出?世外桃源?)?世外桃源?这个成语包含着一个神奇的、引人入胜的 故事 ,是晋代著名诗人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所描述的一个与世隔绝的,不遭战祸的安乐而美好的地方。后来,人们便利用?世外桃源?这个成语比喻生活安乐、环境优美的理想境界,现在也用来比喻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地方。

        这篇课文是怎样具体描绘桃花源美好境界的?作者为什么创设这么一个理想的美好境界呢?现在,让我们一起跟着渔人到这个世外桃源去看看!

        2.板书《桃花源记》,齐读课题。《桃花源记》的主体本是?诗?,而?记?仅是诗的一个序言,一个注脚,原题是《桃花源诗并记》。但因为这个?记?有着生动的故事,完整的结构和完美的表达形式,所以它不但独立成篇,而且比?诗?流传更为广泛,更为人们所喜爱。

        二、作者简介,了解背景

        1.交流作者的有关资料(生先说,师后补充)。

        陶渊明(365-427),东晋著名诗人,字元亮,名潜,世称靖节先生,因其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他是大司马陶侃的曾孙,其祖父、外祖父都做过官。他受家庭教养和儒家思想的影响,年少时就有?大济于苍生?的壮志。时值东晋和宋的易代之际,社会动荡不安,壮志难酬,二十九岁开始,先后做过几任小官,他在几次仕途中,深感官场污浊、仕途凶险,终于在41岁辞官回乡,并作《归去来兮辞》以明其志。从此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他所做的诗文多描写农村生活情趣,表现田园风光,抒发他热爱田园生活,愿与农民来往而不愿为五斗米折腰,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但又包含了消极遁世的因素。

        2.写作背景。

        此文作于宋永初二年(421年),当时陶渊明约57岁。他拒绝了东晋政府的征招,又拒绝同刘裕宋政权的合作,作《桃花源诗并记》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诗?追述了桃花源的形成,歌咏了?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这样一个人人安居乐业的理想社会;?记?相当于诗的序。记叙了武陵人偶入桃花源的见闻,富于小说色彩。作品在很大的程度上反映了普通百姓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三、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诵读课文

        (1)范读课文,清楚(句读分明,节奏合理,语速适中等)、流畅(语句流利,音韵铿锵,停顿分明,不读破 句子 等),要求学生认真听清,仔细记。

        (2)学生放声自读课文。 朗读要求:①字音要读准。②句读要分明。③语调、节奏要读出轻重缓急,读出感情。

        (3)指名读,学生或老师进行点评。

        (4)学生齐读课文,感受桃源意境。

        2. 感知课文

        (1)文章以 为线索,以 为顺序,从 桃花源,到 桃花源,再到 桃花源(或 桃源? 桃源? 桃源? 桃源?

        桃源),一线贯之,层次分明,故事性强,情节曲折回环,悬念迭起,虚虚实实,引人入胜,富有?传奇?色彩。

        明确:以渔人进出桃花源为线索,以时间先后为顺序。发现?访问?离开(或发现?进入?作客?辞别?再寻)(意思对即可)。

        (2)请用简单的语言讲讲这个故事,并 说说 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

        四、疏通文意,积累文言知识

        1. 结合注释了解文意,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并质疑。

        2. 重点掌握:

        (1)书中注释及补充的重点字词

        (2)古今异义字词

        鲜美 古:鲜艳美丽 今:(味道)新鲜

        交通 古:交错相通 今:指运输事业

        妻子 古:妻子和儿女 今:专指男子的配偶

        无论 古:不要说,更不必说 今:连词,不管

        绝境 古: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今:没有出路的境地

        不足 古:不值得 今:不充足,不满

        如此 古:像这样 今:这样

        延 古:请 今:延长.延伸

        (3)通假字 要:通?邀?,邀请。

        (4)一词多义

        舍:舍弃 房子 乃:于是,就 竟然

        具:都 详细地 志:作标记 所作的标记

        遂:终于 于是,就 寻:寻找 随即,不久

        (5) 同义词

        具、悉、咸、皆:都 缘、扶:沿着 云、道:说 乃、遂:于是

        (6)成语:世外桃源、豁然开朗、鸡犬相闻、怡然自乐、无人问津等。

        3.课文翻译,讲述桃源故事。

        五、本课回顾,各说收获

        这节课学到现在,相信大家都有收获,请你将本课所采摘的知识之果与大家分享吧!

        六、布置作业 ,巩固迁移

《桃花源记》教案设计篇二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读准下列字音:

        豁然 俨然 衣着 阡陌 鬓 要 邑 诣 骥 语

        2.积累文言词汇,掌握文言词汇的特点。(1)通假字:具、要;(2)古今异义:交通、妻子、绝境、无论;(3)一词多义:舍、寻;(4)辨析同义词:悉、并、具、咸、皆;(5)句式:省略句。

        3.了解文学家陶渊明。

        (二)能力目标

        1.借助《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查找有关词的意思。

        2.培养朗读和背诵的能力,这样可以品味语言的神韵、气势和感情色彩,体会语言形式、修辞 方法 、写作手法的表现力,理解文章深刻的思想内容。

        (三)情感目标

        1.理解作者这一理想的进步意义和消极意义。

        2.理解作者追求平等、自由、幸福,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社会理想及对黑暗现实不满的精神。

        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读准生字的字音。

        2.了解作家陶渊明。

        3.积累文言词汇,掌握文言词汇的特点。

        4.理解和评价桃花源这样的社会。

        5.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二)整体感知

        文章以渔人进出桃花源为线索,以时间先后为顺序,从发现桃花源,到访问桃花源,再到离开桃花源,一线贯之层次分明,故事性强,情节曲折回环,悬念迭起,虚虚实实,引人入胜,富有?传奇?色彩。可以通过以下问题来带动学生通读全文,了解大意。

        l.渔人是怎样发现桃花林的?

        2.在桃林尽头渔人看到了什么?

        3.渔人在桃花源作客时,和村中人作了哪些交谈?

        4.渔人离开桃花源后做了些什么,结果如何?

        (三)教学过程

        1.简介陶渊明。

        陶渊明(365--427),又名潜,东晋时人,祖居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陶渊明少年时代深受儒家学说影响,有着?大济苍生?的志向。二十九岁出什,但几次做官都不过担任祭酒、参军一类低微的职务,不仅济世的抱负得不到施展,而且还要屈身和一些官场人物周旋,他十分厌恶官场生活。四十一岁时,他出任彭泽县令,但上任只有八十几天,就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而弃官归隐,从此过着躬耕自资?的田园生活。

        陶渊明归隐田园之后,亲自参加了一些农业劳动,较多地接触了劳动人民;思想感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对他此后的创作起了积极的作用。陶源明的作品,大都是归隐后写的,反映了当时的田园生活,因而成为我国有名的?田园诗人?。

        《桃花源记》(原名《桃花源诗并记》,诗未收入教材)是作者57岁时所作,标志着作者思想发展的高度。作者因不满当时的社会现实,想象出了?桃花源?这样的理想社会,寄托了作者洁身自好、要求人人劳动、人人平等、丰衣足食、与世无争的希望。这既是作者在思想上对当时社会的一种否定,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农民的愿望。

        2.读准字音

        3.学生借助工具书和课文的注释,老师稍加指点,让学生弄清全文内容。

        4.第一自然段描写了怎样的景物?这样描写的意图是什么?

        讨论明确:描写了一片美丽的桃花林。这段景物描写带有神秘色彩,暗示将来会出现?奇景?,为渔人进入桃花源作了气氛上的渲染,也为桃花源的美好作了铺垫。

        弄清以下词句的含义:?忘路之远近?中的?远近?是偏义复词;?夹岸数百步?,指两岸数百步之宽,不是指沿岸之长;?渔人甚异之?中的?异?为意动用法。

        5.讨论第二自然段写了几层意思?渔人初入桃花源的所见所闻有哪些?从这些叙述描写中,可以看出这是怎样的一个社会?

        明确:第二自然段写了两层意思,即先写进入桃花源的过程,再写初入桃花源的所见所闻。

        初入桃花源的所见所闻,一是环境?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歼陌交通,鸡犬相闻。二是人?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鬓,并怡然自乐。

        作者的这些描写叙述让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个和平安宁、丰衣足食、人人劳动、安居乐业的社会,与黑暗的现实社会形成了鲜明对比。现实社会生活中,战乱频繁,生灵涂炭,民不聊生;而桃花源却是一派优美、安宁的景象。作者明写桃花源,暗里却在讥讽现实,反映了作者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在这一段中要弄清下列语言现象:一是一词多义现象,如?便舍船?和?屋舍俨然?中的?舍?,前者是动词,作?舍弃?讲,后者是名词,作?房舍?讲。二是古今词义的区别,如?阡陌交通?的?交通?作?交错相通?讲,是两个词。三是同义词的辨析,如?悉?和?并?两个词意思基本相同,作?都?讲,但这两个词也有差别,?悉?指数量上的全部,?并?指各种类别合并在一起。四是句子成分的省略,如?林尽(于)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小口)仿佛若有光。(渔人)便舍船,从口入。(小口)初极狭,才通人。?

        6.讨论学习第三段的内容。

        在桃花源里,村中人怎样对待渔人?村中人见到渔人,先是?大惊?,然后听了渔人的回答后?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热情招待。这些描写说明桃花源里的人热情好客,生活富足,民风淳朴。

        村中人与渔人的谈论之语有何含义?通过村中人之口,补充交代了他们的来历和长时间与世隔绝的缘由。作者还有意用秦末暴政影射当时东晋社会兵连涡结、民不聊生的黑暗现实,似乎想给人们指出一条出路,要想摆脱黑暗统治,可以像村中人?避秦时乱?一样,去找一个?绝境?,过着男耕女织的安居乐业的生活。这仅是作者的幻想,在封建社会里是不可能实现的。

        本段结尾写道?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这一句在情节发展上起什么作用?此语符合村中人的心理,因为他们不愿外面的人来干扰他们宁静、和平、幸福的生活。在情节发展上,则为下文无法找到桃花源理下了伏笔。

        本段应掌握的古汉语知识为:一是一词多义现象,如?见渔人,乃大惊?与?乃不知有汉?中的?乃?,前者作?是?讲,表示前后两个动作的关联,而后者作?竟?解,表示出乎意料。二是古今词义的区别,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的?妻子?作?妻子儿女?解,是两个词,而现代汉语中是指?男子的配偶?,是双音词;?绝境?是指?与世隔绝的地方?,也是两个词,而现代汉语中是指?没有出路的境地?;?无论魏晋?中的?无论?是?更不用说?的意思,现代汉语中是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的连词。三是同义词辨析,?具?、?咸?、?皆?可作?都?解,但?具?作?详细?讲,表示无所遗漏;?咸?作?全?、?都?讲,指人的全体,?皆?为?都?之意,指人、物、事的全数。四是通假字的归纳,具(俱),要(邀)。五是省略主语和宾语的现象,如?(村中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渔人)所从来,(渔人)具答之。(村中人)便要还家

        7.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作者为什么详细地写渔人在回来的路上?处处志之?,又?诣太守?,高尚士刘子骥听了也?欣然规往?,而结果却或迷路,或病终,未能再找到桃花源?明确:这样写的目的是要给人一个真实的感受,好像真有其人、其事、其地,渔人回来时顺着原路处处作了标记,生怕以后再来时找不到,可谓小心极了!回到武陵,还向一郡之长太守做了 报告 ,可谓慎重极了!像刘子骥那样品德高尚的人听到后,也高兴得想去探访,可见真实极了!总之,作者不厌其烦地写这些,都是为了使人产生确有其事的真实感。

        但与此同时,结果是不令人满意的,结局的安排是很巧妙的。这样一写,不仅增强了故事的曲折性,而更主要的是可能激起读者的惋惜之情,从而更加向往这个安居乐业的桃花源世界。

        学习本段要弄清以下词语的含义:向(从前),志(作标记,动词;标志,名词),诣(到?去),寻(不久,随即,副词)。

        8.在学习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讨论:

        如何看待作者描绘的这个理想社会?

        这是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乱、自食其力、自给自足、和平恬静、怡然自乐的社会。是黑暗现实的鲜明对照,是作者不满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也是千百年来被压迫人民的理想境界?理想化了的小农经济下的田园生活,是不可能实现的空想。

        (四) 总结 、扩展

        作者用一个似假似真似虚似实的动人故事,虚构了一个世外桃源,与作者所处的现实社会相对照,这里景色优美,土地肥沃,物资丰富,风俗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和平安宁,确实是当时乃至整个封建社会的人民的理想世界。这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但在当时的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因而它只是一种空想。

《桃花源记》教案设计篇三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

        1. 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如作者、字词句的意思和用法、线索、顺序、故事内容等方面。

        2. 展示背诵成果,此时的你,觉得桃花源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二、品读课文

        第一段:故事开端,写渔人 捕鱼 时偶然发现桃花林的经过。

        1.渔人怎样发现桃花源的?为什么会?甚异之?这一段在全文起何作用?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豁然开朗。 渔人是在偶然的情况下发现了桃花林的,而桃花林之广之美,是他以前未曾所见,因此?渔人甚异之?。 这一段突出了桃花林奇、美的特点,开篇就渲染出一种神秘色彩,扣人心弦,为下文写渔人进访桃花源作了铺垫。)

        2.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林的自然景色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夹岸数百步?落英缤纷。 为写渔人进入桃花源渲染神秘气氛,也为写桃花源的美好作了铺垫。)

        3.如此奇异幽雅的环境,假如你来到这里,你会有何感想?你又有何推断呢?

        (学生大胆想像,尽情诉说。)

        第二、三段:故事的发展,写渔人进入桃花源,在桃花源人家里做客及辞去的经过。

        1.渔人入山后,看到了怎样的图景?

        (自然景象: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鸡犬相闻。

        生活情景:其中往来种作,?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作者的这些描写叙述,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社会?作者写这个理想的社会有什么用意?

        (一个和平安宁、丰衣足食、人人劳动、安居乐业的社会。 这个理想的社会与黑暗的现实社会形

        成了鲜明对比。现实社会生活中,战乱频繁,生灵涂炭,民不聊生;而桃花源却是一派优美、安宁的景象。

        作者明写桃花源,暗里却在讥讽现实,反映了作者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3.你能用一句诗句来概括渔人进入桃花源过程的感受吗?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4.桃花源的人见到渔人有何反应?说明什么?

        (?大惊?写出对陌生人到来的惊异。显示出桃花源与外界隔绝久远。这与下文?自云?无论魏晋?相呼应。?设酒杀鸡作食?咸来问讯?表现了桃花源人的热情、好客,民风纯朴。)

        5.桃花源人为什么来到这个地方?为何?不复出?

        (桃花源人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祸乱,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

        ?不复出?说明桃花源人安居乐业,也反映了他们饱受战乱之苦,对外界的战乱抱?厌而远之?的态度。)

        6、村人?皆叹惋?,是为什么?当渔人要离开时,桃源人为何嘱咐?不足为外人道也?这一句在情节发展上起什么作用?

        (因桃源不易被外人发现,加之桃源人?不复出?与外人间隔?,故为世上的动乱黑暗、秦朝以后

        的朝代变化而叹惋,也为世上老百姓过着的痛苦生活而叹惋。 他们不愿外面的人来干扰他们宁静、和平、幸福的生活。 这一句为下文无法找到桃花源埋下了伏笔。)

        第四、五段:故事的结局和尾声,写渔人离开桃源后,太守等人先后探访桃花源未果的情形。

        1. 渔人既然?处处志之?,但?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是否矛盾?作者这样写用意何在?

        (不矛盾,这样使人觉得桃花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地方,也暗示桃花源是虚构的,是作者寄寓的理想圣地,可遇而不可求。 这不仅增强了故事的曲折性,而更主要的是可能激起读者的惋惜之情,从而更加向往这美丽的世外桃源。)

        2. 本文以渔人行踪为线索,最后一节写刘子骥是否多余?

        (像刘子骥那样品德高尚的人听到后,也高兴得想去探访,可见真实极了!这一节对桃花源令人向住和不可寻觅作了渲染,使人产生确有其事的真实感,增强了表达效果。)

        3. 最后两段与前又哪句话相呼应? ( ?不足为外人道也?)

        三、鉴赏写作特色、体悟主旨

        1.文章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序,线索清楚,重点明确,详略分明。本文重点是作者借?桃花源?以表达社会感想,所以中间部分对桃花源的生活环境和社会风尚详细描写,而对?忽逢桃花林?和归来得寻?遂迷?未果?的传奇性开头、结尾,则写得清晰简略。

        2. 课文在情节的安排处理上有什么特点?请具体谈谈。

        (情节的曲折、跌宕。表现在:①渔人迷路了,会怎样?②桃花林又大又美,是个神奇之地。③渔人?欲穷其林?,再往下走是什么地方?④渔人进入桃花源的道路扑逆迷离,引人好奇:里边到底有什么?⑤桃花源的景致为何如此幽美,人们的生活为何这般自由幸福?⑥渔人辞去时,桃源人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有什么用意?⑦为什么人们再寻桃花源却屡屡无功而返?这些一连串的问题环环相扣,使课文情节充满曲折离奇之感,读者也随之兴趣愈浓。)

        3.你是怎样评价作者描写的?世外桃源?这一理想社会的?

        (言之有理即可,如这一理想社会表现了作者对没有剥削、没有战争,人人生活平等、幸福生活的向往和憧憬,对美好未来的追求,是一种美好愿望的寄托。)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下一页更多精彩?《桃花源记》教案设计?

        《乌鸦喝水》是《伊索寓言》中一个寓言故事。通过讲述乌鸦喝水的故事。告诉人们遇到困难运用智慧解决,认真思考才能让问题迎刃而解的道理。下面是该课文的教案设计,欢迎阅读参考!

 《乌鸦喝水》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4个词语,认识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鼓励学生遇到困难要积极动脑,设法解决。

        教学重点:

        重点:读准翘舌音、平舌音、前鼻音和后鼻音的字,准确掌握"找、看、放、升"的字形。理解"到处、升高"的意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难点:提示生字音、形、义的联系,帮助学生牢固地掌握字形。

        课前准备:

        1.一幅画有瓶子、小石子、大石块和草叶的背景图及一只头可以活动的乌鸦(可用破硬纸板做)。有条件的可准备一个与插图相仿的玻璃瓶,瓶子里装好半瓶水,一堆小石子。

        2.分别抄录4段课文的4块小黑板。

        3.生字卡片。

        4.让学生留意观察或做一做:一只装满白开水或饮料的杯子,加入一些冰糖,水会怎么样?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形象揭题,学习生字

        1.出示“乌鸦”图(板书:乌鸦)。

        2.乌鸦虽然全身乌黑,长得不好看,可是很爱动脑筋。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乌鸦的课文(板书:喝水),注意看老师写“喝”字,想一想:“喝”为什么是口字旁?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全文。要求学生端正地拿书,专心看书,认真听读。

        2.学生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词儿连续,句子不读破。读完后给课文第一段标上序号。

        三、以读为主,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段。

        (1)乌鸦为什么要喝水呢?谁来读一段?(出示课文第一段)

        (2)“渴”是个生字,再读两遍。想一想,“渴”为什么是“氵”?

        (3)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一步点拨:一个人淌了很多汗,太阳又火辣辣地照着,感觉很渴。想想看,“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会是什么样呢?谁愿意表演给大家看看?

        (4)乌鸦跑了许多地方去找水,真着争啊,谁愿意再读读第一段?注意“找”是翘舌音,全班多读两遍。

        (5)他读出了乌鸦着急的样子,全班读一读。

        2.学习第二段。

        (1)这时,乌鸦看见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多高兴啊!谁来读一读这句?“瓶”是后鼻音,再读一读。(出示第二段课文)

        (2)“看”是生字,再读几遍。我们有时为了看清远处的东西,会这样做:(老师手搭凉蓬做出远望动作),所以这个生字可以用什么好办法记呢?

        (3)乌鸦看见一个瓶 子里有水,可是,乌鸦喝不着水,这是什么原因呢?谁业读第二句?

        (4)学生观察插图或实物,想象或演示乌鸦把嘴伸进瓶口喝不着水的情景。乌鸦多着急啊,谁再来读这句?

        (5)谁来读最后一句,注意“怎”和“呢”读音,多读几遍。

        3.学习第三段、第四段。

        (1)请学生轻声自由地朗读三、四段课文,想一想,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

        (2)请学生个别朗读三、四段课文。(出示三、四段课文)

        (3)教师引读:乌鸦想出的办法是...学生接读第四段。

        (4)乌鸦把小石子怎么放进瓶子里的?谁来演给大家看看?学习“放”,启发学生自己分析字形。

        (5)引导学生观察:随着投放石子的增多,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学习“升、高”,“升”就是升旗的“升”,“高”就是“高矮”的“高”。

        (6)演示乌鸦喝着水的情景。乌鸦多高兴啊,请学生读最后一句。

        四、朗读课文,巩固生字

        1.个别读,齐读全文。

        2.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生字。

        3.描一描生字,记一记“找、怎、呢、法”的字形。完成课后练习2里4个的书写。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进行思维扩展训练

        1.开展朗读竞赛,朗读全文。

        2.假如你是这只小乌鸦,你还能想出别的办法喝到吗?鼓励畅所欲言。

        二、复习,完成课后练习,适当补充拓展练习

        1.继续完成课后练习2。

        2.完成课后练习3。先自由读词语,再指名读,最后抄写。

        3.用“找、看、放、升、高”进行扩词练习。教师在黑板上记下同学们说的词。最后挑几个词让学生抄下来。

        三、说话训练

        请同学用自己的话把《乌鸦喝水》的故事讲一讲。

 《乌鸦喝水》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能认识11个生字和1个偏旁“攵”。书写“只、石、多、出、见”5个生字。

        2.朗读课文,理解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

        3.教育学生遇到困难,要开动脑筋,想办法战胜困难。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认识一只乌鸦,看看这又是一只什么样的乌鸦呢?

        2.板书课题。

        二、初读识字

        1.自由朗读,画出生字、新词。

        2.汇报是怎么认识这些字的。

        3.同桌互相拼读生字词。

        4.“开火车”认识生字,做猜字游戏。

        5.给生字找朋友。

        三、朗读课文,感悟内容

        1.边读边标出自然段序号。

        2.“开火车”读,分段读课文。

        3.齐读课文。

        4.讨论交流怎样能喝到水。哪种办法好。

        5.再齐读一遍课文。

        四、实践活动

        1.你们学习乌鸦喝水的故事以后打算怎样做呢?

        2.把乌鸦喝水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或者朋友听。

        第二课时

        一、温故知新

        1.自由朗读课文。

        2.分小组比赛朗读。

        二、学习生字

        1.抽学生读生字卡片,全体读。

        2.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

        3.这节课我们要学会写的是哪几个字?看田字格认读。

        4.师范写,生模范写。

        三、创设情境,拓展延伸

        放学了,小刚肚子饿,可是妈妈把好吃的点心挂在篮子里,小刚怎么都够不着,那该怎么办呢?(学生畅所欲言,师小结。)

 《乌鸦喝水》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懂得遇到困难要动脑筋想办法的道理

        2、理解词语:火辣辣、衔来。能够根据故事内容创编新的情节

        3、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和想象力

        活动准备: 四幅

        活动过程:

        一、出示,引发幼儿兴趣

        前些天,小朋友在表演区讲了《乌鸦喝水》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听一听,乌鸦喝到水了吗?怎样喝到的?

        二、讲述故事并进行提问

        故事发生在哪里?那天的天气怎么样?(火辣辣)乌鸦怎么了?

        后来又发生了什么事?乌鸦遇到了什么困难?乌鸦都找了那些小动物帮忙?你们能不能帮乌鸦想想办法呢?请幼儿记录下来。

        三、再次讲述故事,并进行提问。

        乌鸦喝到水了吗?它想了一个什么样的办法。

        它是怎样把石头放到瓶子里的?(衔来)如果你是其它的小动物,你准备怎么样运石头?(请幼儿用实验演示)

        四、完整讲述故事,引导幼儿根据故事续编或添加故事情节

        如果你是小乌鸦,你想怎么样来创编这个故事情节?引导幼儿创编的故事要有对话并且完整。

        五、教师讲评并引发幼儿到活动区表演的欲望

        六、工具拓展。

        ———教师展示幼儿收集的各种工具。

        ———请幼儿说一说各种工具的用途。

        ———感受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活动反思

        创设实践活动,给孩子自主、合作、探究的机会。鼓励孩子质疑问难,开掘孩子的创造潜能,激活孩子的思维和想像力。尊重孩子的个性,重视孩子的自我反思,相互评价,促进孩子的发展。注重孩子在语言实践中感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乌鸦喝水》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知道有水的瓶子加入石子可以使水位升高。

        2、知道乌鸦喝到水是跟瓶子里的水量多少有关系。

        3、培养幼儿积极探索的兴趣。

        活动重点:

        知道有水的瓶子加入石子可以使水位升高。

        活动难点:

        知道乌鸦喝到水是跟瓶子里的水量多少有关系。

        活动准备:

        金银花露瓶子40个,其中20个瓶子装三分之二水,20个瓶子装四分之一水,小石子若干,大记录表一张,小记录表20张,笔21支,乌鸦5只

        活动过程:

        一、情景引入

        1、故事引入: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突然它发现前面有一瓶水,可是它嘴巴使劲往里塞,就是够不着水。

        2、讨论:乌鸦怎样能喝到水?

        3、幼儿自由操作、记录。

        4、教师统计记录幼儿实验结果并小结。小结:原来瓶子里加入石子,水位就升高,乌鸦就喝到了水,真是一只聪明的乌鸦。

        二、是不是只要瓶子里有水,乌鸦就能喝到水

        1、提问:是不是只要瓶子里有水,乌鸦就能喝到水?

        2、幼儿猜测。

        3、幼儿自由操作、记录。

        4、教师统计记录幼儿实验结果并小结。小结:虽然瓶子里有水,也加入了石子,但水太少,乌鸦还是没有喝到水,原来乌鸦喝到水是跟瓶子里的水量多少有关系。

        三、延伸活动

        师:这真是一只聪明而又幸运的乌鸦,发现的瓶子里有足够的水,也想到了喝水的方法,那是不是只有往瓶子里加入石子水位才能升高,乌鸦才能喝到水呢?加入沙子或者其他东西行不行?我们回去试验一下。

 《乌鸦喝水》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分工合作、共同完成、组间交流、分享智慧”。在幼儿间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能让每个幼儿都有学习、表达的机会,有利于幼儿主体性得到最大的体现,学习的自主性得到最大的激发,同时这种学习是要与同伴合作、互相交流的基础上进行的。在科学探索活动中,这种学习方法尤为有效。前几天,有一位小朋友给大家讲了个《乌鸦喝水》的故事,许多孩子对石子投入瓶中能让水位升高很感兴趣,并提出,要是旁边没有小石子乌鸦还会想出其他办法吗?为了满足幼儿的探索欲望,同时进行幼儿小组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设计了此次活动。

        活动目标:

        1、探索如何让瓶子里的水位升高。

        2 学习小组合作探索,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合作学习互相交流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课件《乌鸦喝水》

        2、小石子、沙子、碎布头、海绵、棉花、纸张等各种投放材料

        3、饮料瓶子若干

        4、统计纸

        活动过程:

        一、 课件引题

        1、观看课件前半段(乌鸦口渴,找到一个装有半瓶水的瓶子):“小朋友,有一只乌鸦口渴了,它找到一个瓶子,喝到水了吗?”(没有)

        2、“你们能帮乌鸦想办法喝到水吗?”

        二、 幼儿猜测并记录乌鸦喝水的方法

        1、小组讨论,将猜测的方法记录下来“现在我们要五个小朋友一组,互相说说自己想出的`办法然后请一个小朋友当记录员,将你们想的办法画下来。”

        2、每组选一名幼儿述说本组的讨论结果。

        三、 幼儿以小组合作方式进行探索“如何喝到水”

 《乌鸦喝水》教案 篇6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师:(拿着乌鸦的问)同学们,我给大家带来一位新伙伴,它是谁?(乌鸦)最近在它身上发生了一件事,你想知道吗?

        (板书课题:乌鸦喝水。齐读课题。)

        师: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

        二、自学部分

        1、师:同学们提的问题非常棒,下面请你们先自学课文,看能不能自己找到答案。

        2、自学内容:(学生边读边思考以下问题)

        (1)乌鸦为什么找水喝?

        (2)乌鸦找到水为什么喝不着?

        3、小组内互相交流,加强生生合作。

        4、学生汇报学习成果,教师指导理解。

        (1)生甲: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

        生乙:我不明白到处是指哪儿?

        师:哪个同学能帮忙解决这个问题?(同学可以互相讨论)

        (2)师:乌鸦喝水时遇到哪些困难?

        生甲:水不多。

        生乙:瓶口又小。

        师:谁能用“因为……所以……”回答乌鸦喝不到水的问题?

        教师随机进行朗读指导(由着急到高兴的心情变化)

        (3)小组内合作做实验,演示乌鸦喝着水的过程。

        小组A:把许多石子一起放进瓶子。

        (教师让学生再读课文,抓住重点词语“一个一个”和“渐渐”,再请小组演示。)

        (4)师问:通过小乌鸦喝水,你能明白什么道理?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在困难面前动脑筋,想办法。)

        三、探究部分

        师:乌鸦用自己的办法喝着水,那么你能用什么新的办法让乌鸦喝着水?

        (请小组讨论、演示,教师提供材料。)

        生甲:用吸管就能喝到水。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理解了课文内容并懂得了在困难面前要动脑筋想办法。

 《乌鸦喝水》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通过故事,学会遇事情懂得冷静,认真想办法解决;

        2.幼儿会复述故事;

        3.学会与同伴进行交流,分享自己的画画心得!

        教学重点、难点

        1.领悟故事中的含义;

        2.复述故事中的语言表达。

        活动准备

        1.:乌鸦,石头,玻璃瓶

        2.添画《乌鸦喝水》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教师:大家都知道,我们的人体不能缺水,我们每天都要喝水。我们可以从哪里可以喝到干净卫生的水呢?如果给你一只杯子,里面只有很少的水,又 不让你把杯子拿起来,说说自己可以用什么方法可以喝到水?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关于喝水的故事,这是一只和聪明的鸟,我么先一起猜猜它是谁?

        3.猜谜语:身穿黑袍子,长得丑样子,懂得爱妈妈,是个好孩子!

        二.欣赏故事《乌鸦喝水》

        1.幼儿边看图画,边听老师讲故事;

        2.幼儿思考并讨论:故事里讲了一讲什么事情?它遇到了什么困难?它是怎么解决的?最后它喝到水了吗?(幼儿进行分组讨论,最后每组派一名小朋友进行总结)

        3.教师进行总结:是的,我们要像乌鸦学习,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要冷静,要开动脑筋想办法解决!

        4.认识词语:乌鸦,石头,玻璃瓶

        5.幼儿复述故事。

        三.添画《乌鸦喝水》

        1. 讨论:如果你是乌鸦,发现瓶子旁边没有石子,你会想到什么方法喝到瓶子里的水?

        2. 幼儿添画《乌鸦喝水》的办法;

        3. 幼儿分享自己的画面及画面的故事。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充分调动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通过听故事,讨论,悟出其中的道理,使幼儿明白,遇到任何事情要学会冷静,开动脑筋想办法,才能解决问题。活动通过添画的方式,启发幼儿大胆想象,并进行动手操作,孩子们的兴趣非常浓!只是孩子们在添画时存在一定的难度,今后将加强引导幼儿的画画水平,期待有更高的提升!

 《乌鸦喝水》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能借助一定的材料探索多种从瓶中取水的方法。

        2、培养幼儿多维思考的习惯。

        活动准备:

        教具:瓶子、水、乌鸦、盘子每组一份。

        辅助材料:筷子、海绵、针筒、吸管、瓶子、笔盖、笔帽、弹珠、毛巾、信封、乌鸦小卡片。

        重难点目标:

        能借助一定的材料探索多种从瓶中取水的方法。

        活动过程:

        一、设疑,激发探索爱好。

        1、出示一只乌鸦。师:小朋友们看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谁?(幼儿回答:乌鸦)今天乌鸦碰到一个难题。你们愿意帮它吗?

        2、情景讲述:在一个炎热的夏天,大地到处是干旱。地里的庄稼都枯死了。一只小乌鸦口渴了,好不容易找到一瓶水,可是瓶口太小,小乌鸦的嘴怎么也伸不进去。小乌鸦喝不到水,心里真是着急呀!你们谁愿意来帮帮它?

        3、小朋友,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让小乌鸦喝到瓶子里的水?(幼儿讨论)

        二、幼儿操作,解决问题。

        1、提出要求:老师给你们准备了许多材料帮助乌鸦。不过老师有要求,你们仔细听了。

        第一个要求:瓶子不能动。

        第二个要求:每一种材料都要去试一试。请小朋友都动动小脑筋,看你们能用多少办法让乌鸦喝到水。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并引导幼儿大胆探索(鼓励幼儿大胆借助各种辅助材料,自由探索让乌鸦喝水的办法。)

        三、幼儿讨论,经验分享。

        1、幼儿介绍并演示刚才是用那几种办法帮乌鸦喝水的,使其体验成功的乐趣。师:刚才你们用了些什么办法来帮助乌鸦喝到水的?

        2、教师总结

        (1)吸的办法:海绵、针筒、吸管

        (2)填充的办法:弹珠

        (3)吊的办法:笔盖

        (4)舀的办法:笔帽

        四:结束活动

        师:今天小朋友们帮助小乌鸦喝到水,小乌鸦很感谢你们,有一份礼物请刘老师送给你们,来领吧。

 《乌鸦喝水》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 认识8个生字,会写其中的4个。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8个生字和写4个生字。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课件,生字卡片,做“乌鸦喝水”实验的用具、材料。

        学生: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故事引入,揭示课题

        教师讲乌鸦喝水的故事,留下乌鸦怎样喝水的悬念。教师相机揭示课题,学生读课题。

        二、 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教师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初读课文,提醒学生借助拼音认读不认识的字。

        2.学生自由读,互相帮助解决碰到的问题。教师巡视,注意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3.四人学习小组用生字卡互相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在此基础上,同学之间互相听读课文,比比谁读得最正确。

        4.教师用生字卡抽查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并让读得好的同学谈谈自己是怎样识记生字的。注意鼓励学生的进步。

        三、 细读课文,理解文意

        1.朗读课文一、二自然段。

        抽学生读,其他学生评价。读后出示实验用的瓶子,让学生观察,以帮助学生理解“水不多,瓶口又小”的意思。

        学生扮乌鸦表演喝不着水的情形,学生通过看表演理解“十分着急”的意思。

        2.朗读三、四自然段。

        读完课文后,让一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做“乌鸦喝水”的实验。用实验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动手,理解“衔”、“放”、“渐渐升高”的意思。

        3.朗读全文。

        4.想想乌鸦还有别的什么办法能喝着水,再和同学交流。

        四、 练习写字

        1.课件演示字的笔顺,学生跟随书空。

        2.教师指导关键笔画:“么”的第二画是撇折;“升”的第三画是撇,但这一撇不能太斜。

        3.学生先描红,再临写。

        4.展示学生写的字,师生共同评价,注重鼓励学生的进步。

 《乌鸦喝水》教案 篇10

        活动名称:

        《乌鸦喝水》

        活动准备:

        1、“美丽的春天”一张、乌鸦卡片一个。

        2、透明玻璃酒瓶两个,装上半瓶水,相应的小石子。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知道遇到困难要动脑筋想办法。

        2、倾听故事,明白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

        3、用完整的话复述故事。

        活动过程:

        1、师幼互问好。

        2、教师提问:“小朋友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季、春天)

        3、师:“春天都有哪些美丽的景色?”

        4、 师总结:春天来了天气变暖活了,太阳照着大地暖暖的,大地上的花开了,小草和树都发芽了,小动物们也都出来玩了。

        5、师出示春天美丽的请幼儿观察,看图上都有哪些小动物出来了。

        6、教师出示乌鸦卡片:“有哪个小朋友知道这只鸟叫什么名字?”(乌鸦)

        7、师:“乌鸦飞了好远的路,口渴了,到处找水喝,它飞着飞着看见了一个瓶子,(教师出示瓶子放在桌子上有小石子的位置)瓶子里有水,乌鸦就把他的嘴巴伸进瓶子想喝水。小朋友乌鸦喝到水了吗?(请幼儿观察)他为什么喝不到水呢?请小朋友帮助乌鸦想想办法好吗?小乌鸦在瓶子周围转悠着看到许多小石子,就用他的嘴巴叼起小石子一个一个的放进瓶里。(请小朋友帮助乌鸦把小石子放到瓶子里,并且观察瓶子里的水有什么变化)瓶子里的水渐渐地升高了,我们看这时候乌鸦有没有喝到水(请幼儿观察乌鸦喝倒了水)

        8、师:“小乌鸦聪明吗?”“我们小朋友在以后遇到困难要怎么去做?”

        9、师总结:

        我们以后遇到问题要动脑筋、想办法,做事要有耐心,最后一定是会成功的。

        10、教师完整的讲《乌鸦喝水》的故事给幼儿听。

        11、教师提问:

        (1)刚才老师讲的这个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2)故事中的乌鸦喝到水了吗?它是怎么喝到水的?

        12、请幼儿复述《乌鸦喝水》的故事。

 《乌鸦喝水》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理解《乌鸦喝水》中乌鸦能喝到水的原因。

        通过实验验证,尝试在新的问题情境中创编故事。

        教学准备:

        (认知准备)了解了水的三态变化

        (材料准备)透明水杯,大小石子或玻璃弹珠,水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引出主题:

        1、讲述故事前半段,提问:你有什么办法帮助乌鸦喝到水?

        2、讲述故事后半段。

        (在瓶中放入石子,使水面升高,小乌鸦就顺利地喝到水了。)

        二、小实验,帮助幼儿理解乌鸦能喝到水的原因:(重点)

        1、实验一:水一样多,石头数量、大小一样:

        提问:今天,老师也给你们准备了一个瓶子(出示瓶子),瓶子里也放了一些水,请你来做小乌鸦,也来用石子试一试,看看能不能喝到水?(操作实验)

        小结:瓶子里的水都满了上来,大家都“喝”到了瓶子里的水,用小石子填充的方法很有用。

        2、实验二:水不一样多,石头数量、大小一样:

        提问:乌鸦用小石子填充的方法,每次都能喝到水吗?(操作实验)

        小结:不一定,如果瓶子里的水太少,石子放得再多也没有用。

        3、实验三:水一样多,石头数量一样多,分两种大小:

        提问:你们觉得乌鸦这次能喝到水吗?(操作实验)

        小结:瓶子里放大石子,小乌鸦喝到水了。因为大石头把水的地方占据了,水就满了上来。而小石头小,占的地方少,水没有办法满到上面来。

        4、除了刚才的几种实验,还有其他方法吗?

        (鼓励幼儿大胆推理想象,如:把瓶子侧过来,鼓励幼儿进行实验,验证

        自己的推理是否正确。)

        三、尝试创编故事:(难点)

        1、根据不一样的实验条件和结果将全体幼儿分成3或4组,幼儿自由选择其中一组。

        2、创编部分故事内容。

        (引导幼儿按照所选择的实验条件和实验结果,创编故事的局部内容。)

        四、结束活动。

       好了,今天关于“桂花雨教案”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讲解对“桂花雨教案”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