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诗词欣赏 诗词欣赏

杂诗曹植_杂诗曹植其六

zmhk 2024-05-30 人已围观

简介杂诗曹植_杂诗曹植其六       我很荣幸能够为大家解答关于杂诗曹植的问题。这个问题集合囊括了杂诗曹植的各个方面,我将从多个角度给出答案,以期能够满足您的需求。1.杂诗 曹植 翻译2.杂诗其六曹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志3.建安诗十首 帮帮我4

杂诗曹植_杂诗曹植其六

       我很荣幸能够为大家解答关于杂诗曹植的问题。这个问题集合囊括了杂诗曹植的各个方面,我将从多个角度给出答案,以期能够满足您的需求。

1.杂诗 曹植 翻译

2.杂诗其六曹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志

3.建安诗十首 帮帮我

4.曹植最好的十首诗

5.杂诗七首·其四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杂诗曹植_杂诗曹植其六

杂诗 曹植 翻译

       题解

       本篇抒发作者甘心赴难为国建功的壮志,但又不能实现的苦闷。

       原文

       仆夫早严驾,吾行将远游①。远游欲何之②?吴国为我仇。

       将骋万里途,东路安足由③?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④。

       愿欲一轻济,惜哉无方舟⑤。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

       注释

       ① 严驾:装备好车驾。行:将。

       ② 何之:之何,到哪里去。

       ③ 东路:指从洛阳返回东藩鄄(juàn)城。鄄城县,在今山东省鄄城北旧城。由:行。

       ④ 江介:江边。淮泗:两水名,是征讨东吴的必经之地。这两句隐喻正直贤士所处环境的险恶。

       ⑤ 这两句比喻自己当时没有权柄,难以一展抱负胸襟。

       马车夫早已备好了车驾,我将要离家去远游

       问我远游要去到哪里?去征伐东吴,我们的国仇

       要驰骋就驰骋在万里的疆场,东归的路哪里值得走?

       江边吹来一阵阵的悲风,淮河和泗水奔涌急流

       我想轻易地渡过河对岸,奈何不见双桨与方舟

       闲居无事并非我毕生的志愿,我甘愿舍弃性命来为国分忧!

杂诗其六曹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志

       意思是年少的时候喜欢追求新鲜的事物,到了晚年思念故人和朋友。赋闲野居并不是我的志向,还是心甘情愿奔赴国家有困难的地方。

       这两句是拼起来的两句诗,但整体并不是诗,其中前一句出自唐.韩愈《除官赴阙至江州寄鄂岳李大夫》,后一句出自曹植的《杂诗.其五》。

       《除官赴阙至江州寄鄂岳李大夫》原文(节录):

       年皆过半百,来日苦无多。少年乐新知,衰暮思故友。

       译文:

       我和你(鄂岳李大夫)都是年过半百的人了,活一天少一天了。年少的时候喜欢追求新鲜的事物,到了晚年思念故人和朋友。

       《杂诗.其五》原文

       仆夫早严驾,吾将远行游。远游欲何之,吴国为我仇。将骋万里涂,东路安足由。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愿欲一轻济,惜哉无方舟。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

       译文

       车夫早已备车驾,我即外出去远游。远游将往何处去,征伐东吴雪我仇。将去驰骋万里路,归藩之路怎能走!

       长江之上悲风啸,淮泗之水迅疾流。意欲渡水灭吴去,痛惜身边无方舟。闲居本非我之志,情愿献身解国忧。

扩展资料:

       诗句赏析

       这两句话可以理解是作者对过往的反思和对现实的不满。

       “少年乐新知,衰暮思故友。”年轻的时候一直以为幸福在远方,于是眼睛一直往前,顾不上回头看。直到年华老去,才发现,那些拥抱过的人、握过的手、唱过的歌、流过的泪、爱过的人?那些曾经,就是幸福。

       “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养尊处优的生活绝不是我的生活志向,我情愿为祖国的前途和命运赴汤蹈火。后人常引用这两句诗表达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愿意为国分忧的心愿。这两句诗出自三国魏·曹植《杂诗七首》,是曹植后期所作的组诗,整体表现了他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苦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杂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除官赴阙至江州寄鄂岳李大夫

建安诗十首 帮帮我

       一、这首诗所表达了诗人的因英雄无用武之地,而悲愤交加,希望投身报国的情志。

       二、扩展知识:

       1、原词欣赏:《杂诗其六》

       飞观百余尺,临牖御棂轩.

       远望周千里,朝夕见平原.

       烈士多悲心,小人偷自闲.

       国仇亮不塞,甘心思丧元.

       抚剑西南望,思欲赴太山.

       弦急悲声发,聆我慷慨言.

       2、作品简介:这是曹植《杂诗七首》中的第六首.综观曹植一生传世诗作,其有代表性的大约可分两大类.一类哀惋悱恻,另一类则激昂慷慨.《杂诗》七首中第一、四两首属前者,此诗自然属于后者.此诗共十二句,一韵到底, 篇幅虽短,却波澜迭起,气象万千.在曹植诗中,诚为异军突起的佳作.

       第一小节,曹句写楼观极高,不高则不足以远眺;次句写当窗凭槛,视野自然开拓.这两句正写出河南地处中原,登高望远,有控驭四方之势.所以表面上看似领起下文,实已体现作者胸罗万象、气盖当世的雄才大略.

       第二小节的四句,“烈士”二句看似泛指,涵义实深.意谓自己本是“多悲心”的“烈士”,但每当遇到报国歼敌的机会,却不允许自己参加,尽自己一份力量.这无异把自己看成苟且偷安的“小人”.这两句诗表面上是客观的、平列的,事实上却洋溢出作者报国无门的一腔义愤.因此接下来坚决表态:在国仇未灭之时,自己是甘心抛头颅、洒热血的.

       第三小节,承上第一小节登高远眺的描写更明确地表示,自己是关心魏蜀双方的战斗的,很想亲身奔赴前线.

       最后两句,依黄节注,“弦急”句是比喻作者为什么要让人们听他慷慨陈辞.“弦急”,指把琴弦绷紧,使调门儿增高,《古诗十九首》中所谓“弦急知柱促”的“弦急”,与此同义.盖弹琴时如果要使音调高亢激越,便把琴弦拧紧.音调既高,“悲声”乃作.这两句意思说琴弦一“急”,琴声自“悲”;而大敌当前,国家多事,自己却被投闲置散,使英雄无用武之地,因此才悲愤交加,慷慨陈辞的.这两句既是“国仇”二句的补充,又是全诗的结语.通篇造语悲壮雄浑,结构严整紧凑,句无闲字,篇无闲笔,它体现了曹植后期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

       3、作者简介:曹植(192-232),字子建,曹操第三子,曹丕同母弟,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后人因他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曹植最好的十首诗

       《杂诗》

       曹植

       仆夫早严驾,吾将远行游。

       远游欲何之,吴国为我仇。

       将骋万里涂,东路安足由。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

       愿欲一轻济,惜哉无方舟。

       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

        《吁嗟篇》

       曹植

       吁嗟此转蓬,居世何独然。

       长去本根逝,宿夜无休闲。

       东西经七陌,南北越九阡。

       卒遇回风起,吹我入云间。

       自谓终天路,忽然下沉渊。

       惊飚接我出,故归彼中田。

       当南而更北,谓东而反西。

       宕宕当何依,忽亡而复存。

       飘飖周八泽,连翩历五山。

       流转无恒处,谁知吾苦艰。

       愿为中林草,秋随野火燔。

       糜灭岂不痛,愿与根荄连。

        《野田黄雀行》

       曹植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

       不见篱间雀,见鹞自投罗。

       罗家得雀喜,少年见雀悲。

       拔剑捎罗网,黄雀得飞飞。

       飞飞摩苍天,来下谢少年。

        《美人篇》

       曹植

       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

       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

       攘袖见素手,皓腕约金环。

       头上金爵钗,腰佩翠琅玕。

       明珠交玉体,珊瑚间木难。

       罗衣何飘摇,轻裾随风还。

       顾盼遗光彩,长啸气若兰。

       行徒用息驾,休者以忘餐。

       借问女安居,乃在城南端。

       青楼临大路,高门结重关。

       容华耀朝日,谁不希令颜?

       媒氏何所营?玉帛不时安。

       佳人慕高义,求贤良独难。

       众人徒嗷嗷,安知彼所观?

       盛年处房室,中夜起长叹。

        《杂诗·其一》

       孔融

       岩岩钟山首,赫赫炎天路。

       高明曜云门,远景灼寒素。

       昂昂累世士,结根在所固。

       吕望老匹夫,苟为因世故。

       管仲小囚臣,独能建功祚。

       人生有何常,但患年岁暮。

       幸托不肖躯,且当猛虎步。

       安能苦一身,与世同举厝。

       由不慎小节,庸夫笑我度。

       吕望尚不希,夷齐何足慕。

        《杂诗》

       孔融

       远送新行客,岁暮乃来归。

       入门望爱子,妻妾向人悲。

       闻子不可见,日已潜光辉。

       孤坟在西北,常念君来迟。

       褰裳上墟丘,但见蒿与薇。

       白骨归黄泉,肌体乘尘飞。

       生时不识父,死后知我谁。

       孤魂游穷暮,飘摇安所依。

       人生图嗣息,尔死我念追。

       俯仰内伤心,不觉泪沾衣。

       人生自有命,但恨生日希。

        《七哀诗》

       王粲

       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

       复弃中国去,委身适荆蛮。

       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

       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

       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

       “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

       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

       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

       悟彼下泉人,喟然伤心肝。

        《赠从弟》

       刘祯

       亭亭山中松,琴琴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怆,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饮马长城窟》

       陈琳

       饮马长城窟,水寒伤马骨。

       往谓长城吏:“慎莫稽留太原卒!”

       “官作自有程,举筑谐汝声!”

       “男儿宁当格斗死,何能怫郁筑长城!”

       长城何连连,连连三千里。

       边城多健少,内舍多寡妇。

       作书与内舍:“便嫁莫留住!

       善事新姑章,时时念我故夫子!”

       报书往边地:“君今出语一何鄙!”

       “身在祸难中,何为稽留他家子?

       生男慎莫举,生女哺用脯。

       君独不见长城下,死人骸骨相撑拄。”

       “结发行事君,慊慊心意关。

       边地苦,贱妾何能久自全!”

        《驾出北郭门行》

       阮瑀

       驾出北郭门,马樊不肯驰。

       下车步踟蹰,仰折枯杨枝。

       顾闻丘林中,噭噭有悲啼。

       借问啼者出,"何为乃如斯?

       亲母舍我殁,后母憎孤儿。

       饥寒无衣食,举动鞭捶施。

       骨消肌肉尽,体若枯树皮。

       藏我空室中,父还不能知。

       上冢察故处,存亡永别离。

       亲母何可见,泪下声正嘶。

       弃我于此间,穷厄岂有赀?

       传告后代人,以此为明规。

杂诗七首·其四原文|翻译|赏析_原文作者简介

       曹植最好的十首诗:《七步诗》、《白马篇》、《七哀诗》、《美女篇》、《杂诗七首·其一》、《杂诗七首·其四》、《箜篌引》、《野田黄雀行》、《怨歌行》、《薤露》。

1、《七步诗》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这首诗运用了比兴的手法,语言浅显,寓意明畅,不用多加阐释,便能明白其中含义其意自明,曹植通过燃萁煮豆这一日常现象,抒发了内心的悲愤。曹植的比喻之妙,用语巧妙,而且在刹那间脱口而出,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2、《白马篇》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

       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

       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

       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它描写和歌颂的是边疆地区一位武艺高强又富有爱国精神的青年英雄。对于歌颂的这个人,历来说法不一。有的说是写他的胞弟曹彰,也有的说是写汉代骠骑将军霍去病。这首诗应当是写自己的,勉励自己要像汉代的骠骑将军霍去病那样勇武杀敌。

3、《七哀诗》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

       借问叹者谁?言是宕子妻。

       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

       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

       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

       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

       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

       这首诗写的很凄冷,曹植把自己比作是一名荡子妇,以一名被遗弃的女子的不幸遭遇来比喻自己被排挤的境况,以思妇与丈夫的离异,来比喻他和身为皇帝的曹丕之间的生疏,简直比路人还陌生。

       曹植有感于兄弟之间的境况悬殊,暗自吐出思君报国的衷肠奈何曹丕的绝情寡义,令曹植愤慨不已,流露出无限凄惶之感。

4、《美女篇》

       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

       柔条纷冉冉,叶落何翩翩。

       攘袖见素手,皓腕约金环。

       头上金爵钗,腰佩翠琅玕。

       明珠交玉体,珊瑚间木难。

       罗衣何飘飘,轻裾随风还。

       顾盼遗光彩,长啸气若兰。

       行徒用息驾,休者以忘餐。

       借问女安居,乃在城南端。

       青楼临大路,高门结重关。

       容华耀朝日,谁不希令颜?

       媒氏何所营?玉帛不时安。

       佳人慕高义,求贤良独难。

       众人徒嗷嗷,安知彼所观?

       盛年处房室,中夜起长叹。

       诗的内容写的是,一个容貌俊俏的姑娘,正在路边的桑树林里采桑,那洁白的手腕,金色的手镯,头上插着一根金钗,青色的纱裙在风里飘着,非常美丽。她在采桑的时候,吹着口哨,流出的气息仿佛兰花的芳香。

       路边的行人,为之倾倒,纷纷驻足观看。这样美丽的姑娘,谁不想拥有呢?但是,姑娘偏偏喜欢贤德的人,但遇不到贤德的人,只能在闺房里哀叹。

5、《杂诗七首·其一》

       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

       之子在万里,江湖迥且深。

       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

       孤雁飞南游,过庭长哀吟。

       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

       形影忽不见,翩翩伤我心。

       萧统的《文选》选录了曹植《杂诗》七首,这是其中的第一首。这一首是一篇怀念远别亲友的诗,其意思是,高台上常常吹着悲风,早晨的太阳照着北林,此时我怀念的人在万里之外,大江大湖很远很深,这舟船哪能顺利到达?实在难以安置我的怀念之心。

6、《杂诗七首·其四》

       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

       朝游江北岸,夕宿潇湘沚。

       时俗薄朱颜,谁为发皓齿?

       俯仰岁将暮,荣耀难久恃。

       这首诗中,曹植以佳人的容貌艳若桃李之花,比喻自己才能的杰出,意在说佳人的美貌和歌唱才能都不为时人所赏识,比喻自己怀才不遇;佳人的容华难以久恃,寄寓了自己盛年时无法施展抱负的深沉慨叹。

7、《箜篌引》

       置酒高殿上,亲交从我游。

       中厨办丰膳,烹羊宰肥牛。

       秦筝何慷慨,齐瑟和且柔。

       阳阿奏奇舞,京洛出名讴。

       乐饮过三爵,缓带倾庶羞。

       主称千金寿,宾奉万年酬。

       久要不可忘,薄终义所尤。

       谦谦君子德,磬折欲何求。

       惊风飘白日,光景驰西流。

       盛时不再来,百年忽我遒。

       生存华屋处,零落归山丘。

       先民谁不死,知命复何忧?

       这首诗的章法巧妙,很见匠心。诗歌在以较多的笔墨描写美酒丰膳、轻歌曼舞、主客相酬的情景之后,笔锋一转,吐露出欲求亲友忧患相济、共成大业的心愿,再转为对人生短促的喟叹,清醒地指出盛时不再来。

8、《野田黄雀行》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

       不见篱间雀,见鹞自投罗。

       罗家得雀喜,少年见雀悲。

       拔剑捎罗网,黄雀得飞飞。

       飞飞摩苍天,来下谢少年。

       这是一首真正的《野田黄雀行》。写的是人有时就像那只黄雀一样,在险恶的环境下生存。据说,建安二十四年,曹操借故杀了曹植的亲信杨修。次年曹丕继位,又杀了曹植的挚友丁氏兄弟。

       曹植身处动辄得咎的逆境,无力救助友人,深感愤忿,内心十分痛苦,只能写诗寄意。他苦于手中无权柄,故而在诗中塑造了一位拔剑捎罗网、拯救无辜者的少年侠士,借以表达自己的心曲。可见,曹植是多么的苦闷。

9、《怨歌行》

       为君既不易,为臣良独难。

       忠信事不显,乃有见疑患。

       周公佐成王,金縢功不刊。

       推心辅王室,二叔反流言。

       待罪居东国,泣涕常流连。

       皇灵大动变,震雷风且寒。

       拔树偃秋稼,天威不可干。

       素服开金縢,感悟求其端。

       公旦事既显,成王乃哀叹。

       吾欲竟此曲,此曲悲且长。

       今日乐相乐,别后莫相忘。

       这首诗中,曹植运用了周公赤心为国的历史故事。话说周公竭忠尽智辅佐周武王和周成王,结果仍遭流言毁谤,并被周成王所疑。曹植感叹自己尽心王室,志欲为国立功,不但心愿未遂,反而遭受种种打击迫害的不幸与无奈。

10、《薤露》

       天地无穷极,阴阳转相因。

       人居一世间,忽若风吹尘。

       愿得展功勤,输力于明君。

       怀此王佐才,慷慨独不群。

       鳞介尊神龙,走兽宗麒麟。

       虫兽犹知德,何况于士人。

       孔氏删诗书,王业粲已分。

       骋我径寸翰,流藻垂华芬。

       这首诗主要写人生短促,应该及时建功立业,传名后世。在诗中曹植不但对自己的政治才能很自信,也颇想在文学上一展自己的才华。这一首诗相比以上几首,现在明朗轻快许多。

       杂诗七首·其四

        [作者] 曹植 ? [朝代] 魏晋

        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

        朝游江北岸,夕宿潇湘沚。

        时俗薄朱颜,谁为发皓齿?

        俯仰岁将暮,荣耀难久恃。

       

        标签: 怀才不遇 感慨 怀人 诗 其他 情感

《杂诗七首·其四》译文

        在南方,有一位美丽的女子,她的面容若桃花般芳艳,如李花般清丽。

        早晨她来到江北岸边游玩,夜晚她到萧湘的小岛中休憩。

        当世的风气轻视美丽的容颜,贝齿轻启的微笑为谁而发呢?

        转瞬间,岁月消逝,可是青春的美貌是难以永远存在的。

《杂诗七首·其四》注释

        ①南国:古代泛指江南一带。容华:容貌。 

        ②湘沚:湘水中的小洲。湘水在湖南,入洞庭湖。沚,水中小洲。朝游北岸,夕宿湘沚,是以湘水女神自喻,应取意于屈原《九歌》。此句一作“日夕宿湘沚”。 

        ③薄朱颜:不重视美貌的人,这里指不重视有才德的人。 

        ④发皓齿:指唱歌或说话,这里是指推荐、介绍。 

        ⑤俯仰:低头扬头之间,极言时间之短。 

        ⑥荣耀:花开绚艳的样子,这里指人的青春盛颜。久恃:久留,久待。

《杂诗七首·其四》赏析

        萧统《文选》选曹植《杂》六首,获得历代诗评家的赞赏和肯定,是曹植诗歌中的著名篇章。此诗是其中的第四首。

        这首诗是曹植后期所作,采用比喻手法,表现了他怀才不遇的苦闷。曹植不但文才很高,而且具有政治抱负,希求建功立业,垂名青史曹操一度想立曹植为太子,结果没有实现。曹 *** 后,他因此备受其兄曹丕(魏文帝)、侄子曹叡(魏明帝)的猜忌和压抑,屡徙封地,连生活都很不安定,根本谈不上实现政治抱负。这首诗以佳人自比:佳人的容貌艳若桃李之花,比喻自己才能的杰出;“时俗”二句,说佳人的美貌和歌唱才能都不为时人所赏识,比喻自己怀才不遇;“俯仰”二句,说时光流驶,佳人的容华难以久恃,寄寓了自己盛年时无法施展抱负的深沉慨叹。

        在我国古典文学作品中,从屈原的辞赋开始,就形成了以美人香草比喻贤能之士的传统。曹植这首诗,在构思和写法上明显地学习屈赋。屈原《九歌》中的湘君、湘夫人二神,其游踪大致在沅、湘、长江一带,《湘夫人》篇中有“闻佳人兮召予”句,以佳人指湘夫人。曹植这首诗中的前四句,其构思用语,大约即从《湘君》、《湘夫人》篇生发而来。《离骚》云:“汨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曹诗末二句又是从它们脱胎而出。这种继承发展关系,可以帮助说明这首诗的主题是抒发怀才不遇的苦闷。元代刘履《文选诗补注》(卷二)释此篇题旨说:“此亦自言才美足以有用,今但游息闲散之地,不见顾重于当世,将恐时移岁改,功业未建,遂湮没而无闻焉。故借佳人为喻以自伤也。”清代张玉谷《古诗赏析》(卷九)也说:“此诗伤己之徒抱奇才,仆仆移藩,无人调护君侧,而年将老也。通体以佳人作比,首二自矜,中四自惜,末二自慨,音促韵长。”刘、张两人的解释都是颇为中肯的。曹植在《求自试表》一文中,强烈地表现了他要求在政治上建功立业的愿望,文中后面部分有云:“臣窃感先帝早崩,威王弃世,臣独何人,以堪长久!常恐先朝露填沟壑,坟土未乾,而身名并灭。”这段话的意思与此篇“俯仰岁将暮,荣耀难久恃”二句的内容也是息息相通的。

        有一种说法,认为这首诗的主题不是作者自伤,而是为曹彪鸣不平。“佳人”盖指彪,时为吴王也。《魏志》:彪于黄初三年,徙封吴王,五年改封寿春县,七年徙封白马。朝游夕宿,喻迁徙无定也。”(见黄节《曹子建诗注》卷一)曹彪是曹植的异母弟,曹植与曹彪同受朝廷猜忌压抑,有同病相怜之感,黄节的看法可备一说,但证据毕竟不足。徐公持同志说:“按曹彪虽膺过吴王的封爵,其封城却并不真在吴地。当时自江以南,全在孙氏控制之下,曹彪无由得至江南。他这个吴王封在寿春附近,此点曹植不会不知。所以诗写‘南国’‘佳人’,‘朝游江北岸,夕宿潇湘沚’等等,不可能是指曹彪,而是借用楚辞的意境和成语,来抒发自己对‘时俗薄朱颜’的感慨,其主旨是怀才不遇。”这样讲比较合乎情理。

        这首诗与曹植的另一首名作《美女篇》主题相当,在艺术描写上却有丰腴与简约的区别,可进行一下比较。《美女篇》全诗较长,节录如下: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攘袖见素手,皓腕约金环。……借问女何居,乃在城南端,青楼临大路,高门结重关。容华耀朝日,谁不希令颜?媒氏何所营,玉帛不时安?佳人慕高义,求贤良独难。众人徒嗷嗷,安知彼所观。盛年处房室,中夜独长叹。

        《美女篇》的主题,过去不少评论者都指出它是曹植以美女自比,比喻他怀抱才能而不得施展。如清王尧衢《古唐诗合解》(卷三)说:“子建求自试而不见用,如美女之不见售,故以为比。”《美女篇》与《杂诗》“南国篇”的主题相同,又同用比喻手法,城南美女与南国佳人,都是曹植自比。《美女篇》“佳人慕高义”以下四句,说城南美女不为众人所理解,意思与“南国篇”的“时俗”二句相通,点明了“怀才不遇”的主旨。“盛年处房室’二句,也与“南国篇”的“俯仰”二句一样,在结尾表现了深沉的慨叹。上面《美女篇》的引文,在“攘袖”二句下省略了十句,这十句连同“攘袖”二句都是写城南女的姿态和装束,从各个方面来刻划她的美丽,而“南国”篇写佳人之美,仅用了“容华若挑李”一句,非常简括。《美女篇》在其他方面的描写也较“南国”篇丰腴,但写美女姿态装束的一段尤为突出。这两首诗同用比喻法写同一个主题,但使用了详略不同的写法,“南国”篇简练爽朗,《美女篇》华赡生动,在艺术上各擅胜场,用词造句毫无雷同之感,这里表现了曹植高超的写作才能。

        钟嵘《诗品》评曹植诗云:“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这是对曹植诗歌很深刻的评语。“情兼雅怨”是论思想内容,指出曹植诗具有“小雅怨诽而不乱”的特色,曹植后期的不少诗作,倾吐牢愁,的确多近似小雅的怨诽之词,《杂诗》“南国篇”、《美女篇》都是其例。骨气即气骨,也就是风骨。骨气奇高,是赞美曹植诗富有风骨,即富有爽朗刚健的风貌。词采华茂,是赞美曹植诗语言华美丰富。钟嵘主张诗歌应当“干之以风力(即风骨),润之以丹采”(《诗品序》),即以爽朗刚健的风骨为骨干,再用华美的辞采加以润饰,二者结合起来,达到优美的艺术境界。曹植的诗“骨气奇高,词采华茂”,符合于他的艺术标准,所以获得极高评价。明胡应麟在评曹植《五游》、《升天行》诸诗时云:“词藻宏富,而气骨苍然。”(《诗薮》内编卷一)也是承袭了钟嵘的批评标准。

        曹植的诗,总的说来是风骨、词采二者兼备,但仔细分析,不同的诗篇在某一方面往往有所侧重,有的风骨更遒劲一些,有的词采更宏富一些。他的部分诗篇,像《箜篌引》、《美女篇》、《白马篇》、《名都篇》等,大抵篇幅稍长,对偶句与铺陈语较多,其词采华茂的特色就显得更为突出,但也仍然具有风骨。另外有一部分诗,像《野田黄雀行》、《泰山梁甫行》、《杂诗六首》等,大抵篇幅稍短,描写较简练,对偶句与铺陈语少,这类诗篇更鲜明地显示出骨气奇高的特色,但也仍然具有词采王世贞评曹植诗说:“子建天才流丽,虽誉冠千古,而实逊父兄。何以故?材太高,辞太华。”(《艺苑卮言》卷三)王世贞认为曹植诗成就低于曹操、曹丕,意见未必公允,但曹植诗在词采华茂这方面的确大大超过其父兄,特别如《箜篌引》、《美女篇》一类诗表现尤为突出。王世贞又说:“子桓之《杂诗》二首,子建之《杂诗》六首,可入《十九首》,不能辨也。”(同上)又从风格的质朴刚健方面对曹植的《杂诗》六首给予很高评价,认为可与汉代无名氏的《古诗十九首》并驾齐驱。王世贞不喜华丽文风,所以对曹植作出这样的评价,但由此也可以看出,曹植的不同诗篇,在风骨和词采二者的某一方面的确有所侧重。

        《杂诗》“南国”篇这首诗,其中“时俗薄朱颜”二句,也是文采斐然;但大体说来,其艺术上的主要特色是简练峭直,语短情长,含蕴丰富,意境深邃,它虽然不像《美女篇》铺陈细致,词藻华美,但也自具一种爽朗自然之美,经得起吟咏咀嚼。

《杂诗七首·其四》作者曹植简介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出生在山东聊城市莘县人,一说生于山东菏泽市鄄城。191年(初平二年)曹操为东郡太守,治所在东武阳(今聊城市莘县朝城镇)眷属随之,192年曹植就出生在这里。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諡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后人因他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曹植的其它作品

        ○ 七步诗

        ○ 洛神赋

        ○ 白马篇

        ○ 明月上高楼

        ○ 杂诗七首·其一

        ○ 曹植更多作品

       好了,今天关于“杂诗曹植”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讲解对“杂诗曹植”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