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诗词欣赏 诗词欣赏

愚公移山教案_愚公移山教案幼儿园

zmhk 2024-05-31 人已围观

简介愚公移山教案_愚公移山教案幼儿园       现在,请允许我为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愚公移山教案的相关信息,希望我的回答可以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关于愚公移山教案的讨论,我们开始吧。1.部编版小学文言

愚公移山教案_愚公移山教案幼儿园

       现在,请允许我为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愚公移山教案的相关信息,希望我的回答可以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关于愚公移山教案的讨论,我们开始吧。

1.部编版小学文言文获奖教学设计

2.八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台阶》教案

3.李森祥<台阶>的 写作背景

4.《台阶》教案

5.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

愚公移山教案_愚公移山教案幼儿园

部编版小学文言文获奖教学设计

       1. 统编部编人教版语文教案教学设计全册(五年级下册)

        试读结束,如需阅读或下载,请点击购买> 原发布者:孙帅杰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目录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随着新课标、新教材的相继使用,语文教学要实现“工具性和思想性的统一”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的转变,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以整体推进课程改革为核心,深入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并以之为指导,开展以课题研究为重点的教育教学研究,深化课堂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重新认识小学语文学科的性质和它在小学教育阶段的地位、作用,明确小学语文教学的任务和要求。要积极地进行课堂教学的结构和方法的改革,积极地进行思考和研究,如何e69da5e887aa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433623831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着眼于21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着力于加强小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能力的训练,为他们全面素质的发展的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教材分析(一)总体分析新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教材于2020年春季正式使用。

        全册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八个专题,依次是:童年往事、古典名著之旅、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家国情怀、描写人物、思维的火花、异域风情、幽默和风趣。全册教材共安排六个语文园地和四个口语交际。

        每个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和语文园地五大部分,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个有机的整体。其中,第三单元是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第五单元安排了一个习作例文”,也没再安排语文园地。

       

        本册课文安排生字时继续采用了“识写分流”的办法。其中要求会写的字都在课文后面。

2. 部编人教版语文我是什么教学设计

        《我是什么》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1.本课设计以学生为主体,力求采用自主、合作地学习方式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相互启发,拓展思路,分享学习之乐。

        让学生在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氛围中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变“被动地学”为“主动地学”。 2. 遵循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注意激发学生兴趣。

        水对于学生来讲并不陌生,所以教学过程中,应根据课文的结构特点,积极挖掘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从而获得创新活动的感性经验和简单方法,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意识,使外在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得到升华,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可以充分利用文中优美的词句,引导学生把课文读好,使他们在了解一些水的知识的同时接受语言文字的训练。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在朗读中感悟“落、打、飘”的不同。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知道云、雨、雹子、雪等自然现象都是水的变化形成的。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懂得“我”是指水,了解水是怎样变化的。

        教学难点:理解水的变化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师生收集水与人类关系的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流程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识字、写字。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一、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谜语,请大家赶快来猜猜吧!对,是水,水在不同的情况下会发生不同的变化,水即能帮助人类,也能给人类带来灾害,这节课我们共同来学习一篇与水有关的课文。

        2、生读课题:我是什么 (教师板书) (设计意图: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导入可以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为下面的学习蓄势。)

        二、整体感知: 同学们,你想知道水都有哪些变化吗?那你们就认真读一读课文吧! 1、给学生充分地时间自由读课文。同时用笔标出生字、词语和不懂的地方。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师生评议读书情况。

        强调标出生字、词语,注意难点的字音。如:"躁、灾"是平舌音;"稼"是第四声, 在"庄稼"一词中,读轻声等。

        3、读书交流,鼓励质疑。说说读完课文你了解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及时对问题进行梳理、归纳、解答。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读书质疑的良好习惯。

        教师有效地收集学生读文后的反馈信息,以便及时调整教学进程与走向。) 三、认识生字: 1、请同学来当小老师,带领同学读带生字的词语。

        (多媒体出示)2、多媒体出示"我会认"中的11个字。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互相指认,交流识字的方法。

        3、分组开火车读字词比赛,评出优秀小组,读得不准的,请组内的同学帮助纠正。 (设计意图:在识字过程中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合作识字,激发识字的兴趣,学习好的识字方法,进而全面提高识字的能力。

        然后采用活泼多样的认读方式,及时巩固识字成果。) 四、写字指导: 生字认会了,老师还想看看你写字的水平呢! 1、课件出示"我会写"中的"冲、晒、池、浮"四个左右结构的字。

        引导学生观察这几个字的特点,以及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找出自己认为难写的字。

        2、教师范写。边写边强调重点。

        如:"晒"的第九笔是竖弯,不是竖弯钩;以及"两点水"和"三点水"在写法上的异同。 3、教师巡视,学生书写这几个生字,师生共同评议。

        4.教师巡视,学生观察字帖,自主完成本课其它几个生字的书写,师生评议。 (设计意图:观察与分析字形是写好字的基础,但由于学生年龄小,这种能力要逐步地加以培养。

        在此环节中要引导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要加强学生之间写字互评,取长补短,相互学习,相互提高。)

        五、尝试运用: 同学们写字写得很认真。你能给它展示一下你的说话能力和读课文的水平吗? 1、给生字找朋友,用学会的词语说说话。

        同学间进行。 2、同桌一起合作读课文,有感情地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

        六、汇报交流: 学生根据自主的学习活动,汇报学习成果,交流学习感受。 (设计意图:学生在交流汇报学习成果时,巩固所学知识,感受学习的快乐。)

        七、课堂检测: 1.给下面的字找朋友。(用线连起来) Yān jià qì guàn gàI fú bào huǐ zāI zà o b áo 毁 灾 稼 淹 器 灌 躁 暴 雹 浮 2.看拼音写汉字。

        ZāI hàI diàn qì fú lì shàI hēI xiǎo chí ( ) ( ) ( ) ( ) ( )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引导学生懂得“我”是指水,了解水是怎样变化的。 理解水的变化与人类的关系。)

        一、复习旧知: 复习上节课的生字词语。 (设计意图:低年级始终以词句教学为主。

        及时巩固,加深印象。) 二、谜语引入: 1、小朋友,你们喜欢猜谜语吗?(教师说谜面,学生猜,回答) (1)忽然不见忽然有,像虎像龙又像狗。

        太阳出来它不怕,大风一吹它就走。(云) (2)线儿又粗又有细,上接天来下接地。

        落在水里无踪影,庄稼见了笑嘻嘻。(雨) (3)白色花无人栽,无根无枝又无叶。

3.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我是什么》教学设计与反思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老师想把一个调皮可爱的小朋友介绍给你们,大家想不想认识它呀?(播放水的视频)

        2、提示课题: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我是什么》(板书),全班齐读课题。

        3、质疑激趣:这个题目很有意思吧?此时你最想知道些什么呢?(学生提出疑问)“我”指的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懂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先标出来,再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

        2、检查自学情况。

        (1)、下面的字你都认识吗?把不认识的字标出来,想办法认识它们。

        晒 飘 浮 傍 冷 珠 硬 雹 溪 奔 洋 舞 灾 坏

        (2)、出示字词卡片,以“开火车”的形式检查字音的掌握情况,注意指导学生读好以下生字的读音。

        翘舌音:晒 珠 后鼻音:傍 冷 硬 洋 前鼻音:奔 平舌音:灾

        3、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师生评议朗读情况。

        4、朗读交流,鼓励质疑,说说读完课文后,你了解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及时对问题进行梳理、归纳、解答。

        三、认识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字。

        2、交流时说说你用了什么方法,效果怎样?

        雹 晒 飘 浮 冷 硬 洋这些字可以用熟字加部件的方法识字,并联系实际说说部首的意思。

        3、给这些生字组词。

        四、指导写字。

        1、出示要书写的生字,学生拼读字音并给这些生字组词。

        2、学生分析识记生字的字形。

        3、教师范写,指导学生认真观察。

        冷:左右结构,左边是两点水,右边是“令”字。左边不要写成三点水,右边“令”字最后一笔点不要漏掉。

        江:左右结构,与水有关,所以左边是三点水,右边是“工”字。

        坏:左右结构,左边是提土旁,右边是个“不”字。

        极:左高右低,与熟字“级”比较识记。

        常:认识“小”头,指导学生写好带小字头的常字,与“党”字比较识记。

        4、学生练习书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5、教师讲评学生的书写。

4.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哪个出版社的最好

        人教的出版社最好!例如 草虫的村落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

        体会作者是如何观察、如何展开想象和表达自己独特感受的。 2、感受作者热爱自然、关爱小生灵的情怀。

        3、学会6个会认字,并能按要求进行词语积累。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是如何观察、如何展开想象和表达自己独特感受的。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学习过了《猫》、《珍珠鸟》和《海豚救人》这三篇课文后,越发感到了动物是我们人类的伙伴。其实在动物界不仅仅是这些哺乳动物非常可爱,就连大自然中我们常见的那些不起眼的小虫子也别有一番情趣呢!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虫子的家去感受这份快乐,那里就是?(学生齐说课题,教师板书)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要做到正确、流利。

        注意将自己在预习时自学到的生字新词读准确。 2、指名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价是否正确,反馈预习情况。

        3、默读全文,想一想:“草虫的村落”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之后学生可简单谈谈,可以用文中的词语,也可用自己的话。 (三)默读课文,把握内容: 1、出示自学提示:默读课文,想一想你在“草虫的村落”中看到了什么,画一画你是从那些描写中体会到作者的丰富想象和独特感受的?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3、学生汇报交流自学情况,教师点拨: (1)从“归来的游侠”中,体会作者的独特感受: “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虽然迷了路,但仍有着傲然的气势。它不断地左冲右撞,终于走出了一条路。”

        追问:作者为什么要把黑甲虫称作“游侠”呢? 小结:从这位勇敢的游侠身上,我们体会到了一种成功者的喜悦。它是快乐的,作者看到了它,并做了合理丰富的想象,也感到了快乐。

        (2)从“村民和谐生活”中,体会作者的独特感受: 可抓住“驻足痴望”、“攀谈得很投机似的”等关键词句,体会小甲虫们不但同类之间相处友好,和异类的关系也十分融洽。大家在这个小天地中,生活得真是其乐融融。

        (3)从“音乐演奏会”中,体会作者的独特感受: “他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

        我敢说,它们的音乐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这是只有虫子们才能演奏出来的!” 学生可以通过“音韵”、“灵泉”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作者认为甲虫的叫声“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4)从“村民的勤勉劳动”中,体会作者的独特感受: 是什么力量使一只只小虫们这么勤勉地奔忙,你能理解吗?(生活的快乐,以及对自己家的责任感,促使甲虫们如此勤勉的工作着。

        大家各司其职,在劳动的同时,它们也从中感受到了快乐。) (四)情感升华,感受写法: 1、我们随着作者在草虫的村落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

        可大家想一想,为什么我们不能将日常见到的小虫子写成这么美的文章呢?同桌相互讨论讨论。 2、师生交流: (1)认真观察事物,特别是观察容易被大家忽视的小生灵,而且有自己独特的视角; (2)能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象,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3)喜爱小昆虫,有一颗关爱小动物的善良的心; (4)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

        …… 3、大家分析的都很好,其实作者在文中也流露出了,我们来一起对读一下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部分,读出作者这份情怀。 (五)将自己喜欢的词句摘录在采集本上。

        《观 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顺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体会本文抓住景物特点,多角度摹状的写景方法。

        3.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赞美自然的豪情,争做时代的弄潮儿。 教学重点 精彩的场面描写,精巧的结构安排。

        教学难点 抓住景物特点,多角度摹状的写景方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 *** 导入 同学们看过涨潮的壮观景象吗?下面请观看被前人称为“壮观天下无”的“钱江涌潮”(课件展示“钱江涌潮”及观潮盛况)。

        同学们,钱江涌潮从海宁角度看最为壮观。每年的中秋节前后,海宁涌潮潮头壁立,波涛汹涌,势如万马奔腾;云移至岸,浪卷轰雷,卷起“千堆雪”。

        双龙相扑“碰头潮”、白练横江“一线潮”、蛟龙脱锁“回头潮”和月影银涛“夜半潮”,吸引着无数海内外游客。让我们去感受钱江涌潮吧! 二、介绍作者和背景 1.请学生介绍作者,教师补充。

        周密( 1232—约1298)南宋文学家。家公谨,号草窗、四水潜夫等,原籍济南,后为吴兴(今属浙江湖州)人。

        宋末曾任义乌令等职,宋亡不仕,以歌咏著述自娱。其词讲求格律,与吴文英(梦窗)并称“二窗”。

        他工诗能文,亦善书画。著有《草窗韵语》、《草窗词》、《武林旧事》、《癸辛杂识》等。

        此篇选自《武林旧事》。《武林旧事》一书写于宋亡之后,书中缅怀先朝旧事,感慨世事盛衰无常,记载南宋岁时风俗、市井娱乐与游观之盛。

        2.介绍背景。 杭州在南宋时称临安,是国都。

        观潮地当时在临安城南(今由于江水改道已移至浙江海宁),每年八月十八日举行观潮盛典。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的表演。

        当日从宫廷到民间,人们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狂热。 三、初读,整体。

5. 人教版中小学课本收录的文言文有哪些

        人教课标本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取了部分文言文作品,具体是五年级下册的《杨氏之子》、六年级上册的《伯牙绝弦》以及六年级下册的《文言文两则》——《学奕》《两小儿辩日》.中学七年级上册: 5 童趣 10 《论语》十则 15 古代诗歌五首 1.《观沧海》 2.《次北固山下》 3.《钱塘湖春行》 4.《西江月》 5.《天净沙秋思》 20 山市 25 《世说新语》两则 (一)《咏雪》 (二)《陈太丘与友期》 30 寓言四则 3.《智子疑邻》 4.《塞翁失马》 七年级下册 5 伤仲永 10 木兰诗 15 孙权劝学 20 口技 25 短文两篇 1.《夸父逐日》 2.《两小儿辩日》 30 狼 八年级上册 21 桃花源记 22 短文两篇 1.《陋室铭》 2.《爱莲说》 23 核舟记 24 大道之行也 25 杜甫诗三首 《望岳》 《春望》 《石壕吏》 26 三峡 27 短文两篇 《答谢中书书》 《记承天寺夜游》 28 观潮 29 湖心亭看雪 30 诗四首 归园田居(其三) 使至塞上 渡荆门送别 游山西村 八年级下册 21 与朱元思书 22 五柳先生传 23 马说 24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25 诗词曲五首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赤壁 3.过零丁洋 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5.山坡羊潼关怀古 26 小石潭记 27 岳阳楼记 28 醉翁亭记 29 满井游记 30 诗五首 1.饮酒(其五) 2.行路难(其一) 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己亥杂诗 九年级上册 17 智取生辰纲 18 杨修之死 19 范进中举 20 香菱学诗 21 陈涉世家 22 唐雎不辱使命 23 隆中对 24 出师表 25 词五首 《望江南》 渔家傲秋思 江城子密州出猎 武陵春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九年级下册 17 公输 18 《孟子》两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9 鱼我所欲也 20 《庄子》故事两则 惠子相梁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21 曹刿论战 22 邹忌讽齐王纳谏 23 愚公移山 24 《诗经》两首 1.关雎 2.蒹葭望采纳,谢谢。

6.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文言文》两则

        《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甫姬颠肯郯厩奠询订墨曰:非然也。

        希望采纳,O(∩_∩)O谢谢~~~。

7. 部编版语文教材总体上有哪些变化

        一、教材传达新理念重视阅读、关注思维的发展,在细微处引导家长、教师,这是新教材传达的理念。

        二、教材的深度体现在思维发展上从第一课《中学时代》开始,新教材的编排设计就体现出具体方法技能的学习指导,通过设计开放性的教学过程,综合运用角色扮演、讨论辨析、反思探究等方法,让学生积极表达、善于思考、习得方法、努力践行。三、教材的变化,对基层教师的理论功底提出新的挑战,对他们教学理念、教育意义等方面的理性思考能力进行着深层次的“拷问”。

       

扩展资料:

教材制度沿革:这“一纲多本”“多纲多本”的教材发展情况,要追溯到改革开放初期。当时,教育部制定统编教材,各地教材也初步百花齐放,语文课刚刚恢复独立设置。

        1985年,在《 *** 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的指导下,开始改革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相适应的教育内容和方法。第二年,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成立,改革统一的教材制度,也就是要在统一要求和审定的前提下实行教材的多样化。

        到了1991年,九年义务教育的“五四制”和“六三制”两套教材诞生于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投入使用后,广东、四川、上海、浙江、北师大等各自出版的教材经过送审,也在各地进入了课堂。

        1999年,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启动,引入教材的竞争机制,各地又开发了适合本地区发展的乡土教材和校本教材。2000年秋季的开学季,新的语文教材出现在全国中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修订版)》同时正式实施,已经对古诗词教学做了更高要求,并且强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写作、表达能力。

        而北京在2007年使用的本地新教材中,就曾进行过关于鲁迅文章的篇目调整,放弃了《阿Q正传》《记念刘和珍君》等名篇,选择了《铸剑》。另外,还加入过金庸小说的内容。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指导下,教育部再次组织专家对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完善,印发义务教育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1版)。这个于2012年秋季开学执行的语文新课标中,对小学生会写汉字的要求有所降低,但增加了需要背诵的篇目。

        这一次,耿玉苗特意先看了下识字的部分,“一年级上册要求学生认的字是300个,但只要求会写其中的100个,突出了多认少写。”这一点,符合她对孩子年龄和心理特征的认知,“6岁左右的孩子,手上肌肉群还不是很发达,他们写字是很麻烦的,认字倒很快。”

        在给新生下发课本的那一天,耿玉苗记得,孩子们比较容易 *** 图和大字吸引,便于集中注意力,“插图改变很大,画得挺可爱,更符合儿童的特点,画风上还结合了民国课本的一些内容。”而其中的古诗文篇目比重依然是加大了,小学教材 *** 有129篇,初中是132篇。

        教育部教材局回应《中国新闻周刊》称,这是基于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原则,“让孩子在记忆力最强的时期,多接触古诗文,多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然后精选古诗文,语文课程标准里推荐的古诗词都是脍炙人口的经典名篇,既有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歌颂诗词,又有反映热爱祖国、积极奋进的名家名篇,都是需要我们传承的。”基于“人文精神”和“语文要素”双线结合的选文要求,编写组此次放入了鲁迅的《藤野先生》《故乡》《孔乙己》;朱自清的《春》《背影》;老舍的《济南的冬天》等文章,兼顾经典性和时代性。

        整体而言,课文数量是有所减少的,但又增加了课外衍生阅读。比如,小学阶段新增了“和大人一起读”等栏目,初中设置了一定量的自读课文和名著导读。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台阶》教案

       阳 古义:山之南,水之北 今义:太阳

       阴 古义:山之北,水之南 今义:阴天

       指 古义:直,一直 今义:手指

       曾 古义:乃,并 今义:曾经

       诸 古义:之于 今义;各个、许多

       荷 古义:负荷 今义:荷花

       毛 古义:草木 今义:毛发

       息 古义:叹气 今义:休息

       虽 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已 古义:止 今义:已经

       我可是找了好长时间的哦!呵呵

李森祥<台阶>的 写作背景

        在父亲心理,新台阶的动工,就意味着“地位的提高”,我们平时遇到父母升职等事时,都是举家欢庆的。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八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台阶》教案,供您参考,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教案栏目查看。

篇一:台阶

        知识目标:体会领悟父亲的情感与性格。

        能力目标:让学生从文章中联系实际感悟去中的真情。

        教育目标:教育学生去关心父母,仔细聆听他们内心的声音。

        重点难点:领悟父亲的情感与性格。

        策略和方法:朗读法、导引法。

        教学媒体:投影仪、录音机。

        教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不知道大家发觉没有,这一单元其实都是写小人物、低微身份的人的经历、感受和事情。我这里恰巧有一篇关于卑微事物或人的论述,大家听一下。(朗读文章。见附录。)

        任何一种卑微的事物,其韧性都是最强的。无论人、事物。如同小草、如同蚂蚁,也如果卑微的你我他,还有“我”那平凡的父亲?

        二、整体感知。

        1、个人的家乡都有些独特的风俗,那麽,本文中一个独特的风俗或讲究是什麽?

        台阶高,就意味着,屋主人的地位高。

        2、换句话讲,父亲为什麽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造新屋,当然是为了改善居住条件,每个建筑物都有它的人文性,所以说,父亲对台阶的要求,也就是对地位的要求。

        (其实,这和第一问是一道题。只是,大多数同学都不能很好的运用联想思维。)

        这里补充一下关于马斯罗的理论:人的需要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联系本文,其实父亲也是对尊重的要求。这是其毕生的奋斗目标。

        3、那麽父亲是怎样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的?

        (或他都作了哪些准备工作?)

        每天捡砖、瓦、鹅卵石等。往瓦罐里塞角票等。

        4、但奇怪的是,造新屋的过程写的简略,可造台阶反而很详细,这是为什麽?

        详略是由中心而定的。题目是“台阶”,所以主体工程可以略写,造台阶要

        详写。(这个问题,好学生可以回答出来。)

        5、在父亲心理,新台阶的动工,就意味着“地位的提高”,我们平时遇到父母升职等事时,都是举家欢庆的。那麽父亲是怎样庆贺的?(放了四颗大鞭炮)

        6、但是,父亲在放鞭炮时,他的神情是很有意思的。找出来,看看他有什麽特色?

        (71页)奋斗了大半辈子。高高的台阶就要砌起来,新屋就要完工,他心里的高兴是无法形容的。一辈子低眉顺眼、老实厚道,高兴起来也与众不同。一双手放在哪里都不是。

        (这里要找出不难。但是,我明白去中的道理,孩子可能阅历浅,还不能很完善的回答出来。

        7、在父亲的努力下,新台阶终于砌好了,可父亲却感到怎样?为什麽? 不对劲。 台阶底,意味着经济地位地下,父亲由此形成了自卑心理。这种自卑心理长期存在,难以一下子消除,所以台阶高了,反而处处感到不习惯,不对劲。

        8、其实,我认为这篇课文是可以删除一部分的,大家认为是哪一部分? (这个题很有迷惑性。本来哪一部分都不该删除掉。但是,目的是为了让他们找出其中必须存在的东西。也就是,这其中写的精彩的部分。但是,还真有不少同学都找出了应该删除的部分。但也有的聪明的孩子,说不应该删除,并且说明了自己的理由。虽然不很全面,但都能谈到一点或两点关键的地方。) 老屋的三级青石板的描写。

        9、你看都罗嗦了些什麽?

        1)、来历——体壮如牛,(与后面,闪了腰作对比。)

        2)、粗糙——经济条件差。

        3)、我跳上跳下——我年幼,新屋盖好,我“长成大人”,所用时间之长。

        4)、脚板——终年辛劳;说明家庭的穷困。

        10、你说这样写有必要吗?为什麽?

        当然。因为都与后面有着紧密的联系。并且都对后面的情节起对比或反衬的作用。

        11、具体来理解两个句子:

        1)、“父亲坐在绿荫里,?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表现父亲怎样的思想感情?为何不用心理描写?

        一方面,专注的望着别人家高高的台阶,他羡慕、向往,他在谋划怎样加快准备,争取能早日造起高台阶的新屋,像人家一样气派,也叫人羡慕。 另一方面,第一人称,不允许写别人的心理活动,只能以形写神。

        2)、父亲回来时,为什麽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这种心态怎麽理解? 父亲干了一辈子,劳动就是生命,在他的精神世界中,劳动是创造,劳动有收获,劳动体现了自己的价值,一旦不能干活,就失去一切,所以感觉若有所失。

        12、简述一下了父亲造屋的前因後果 。故事梗概述一下,父亲造屋的前因后果。(故事梗概)他为此付出的代价是什麽?

        新屋落成了,人也衰老了,身体也垮了。

        13、那麽这样做值吗?

        学生谈自己的价值观。

        14、 理解父亲这个人物形象。

        父亲是一个非常要强的农民,他有志气,不甘人后,他要自立于受人尊重的行列,他有长远的生活目标,他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父亲是一个老实厚道的农民,他用诚实劳动兴家立业,不怕千辛万苦,同时,父亲身上有着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当新台阶造好后,他反而处处感到不对劲。不自在,并且不好意思坐上去。

        15、谈谈你心目中的父亲。两相比较,你有怎样的感受。

        一、从文章中联系实际感悟去中的真情。

        二、完成课后习题。

        三、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台 阶

        李森祥

        造 新 屋

        非常要强 老实厚道 不甘人后

        教学后记:《台阶》一文的学习学生能体会到父亲的情感与性格,课文难点得到了突破。学生的朗读意思和能力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篇二:台阶

        教学目标

        1.感受父亲性格中的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培养对待人生的积极健康的心态,把握父亲形象的特点及意蕴。

        2.理解、积累“尴尬、烦躁、微不足道、大庭广众”等词语。

        3.把握课文叙述角度,体悟作品兼有崇敬和怜悯的双重感情色彩。

        4.学习抓住关键语句,理解故事内容和人物思想感情的阅读方法。

        5.理解课文围绕“台阶”组织材料,安排详略的写法。

        教学重点

        把握故事内容,分析父亲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父亲形象的意蕴和组织材料的详略安排。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打印好的讲义资料、投影仪

        教学流程设计

        一、导语 设计

        (背景音乐《愚公移山》)

        透过朱自清先生饱含深意的《背影》,我们分明看到了困顿前行中的父辈的身影,今天学习的李森祥的《台阶》将以小说的视角为我们展现父辈们现实的生活画卷和深沉的精神世界。

        二、诵读感知,整体把握

        l、出示投影检查学生的字词预习情况。

        2、学生通感全文,指名学生简要讲述故事情节。

        教师提示阅读要点:

        (1)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2)父亲是怎么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的?

        (3)新屋造好了,父亲怎么样?

        学生依据阅读提示,高效搜求相关的重要信息。教师针对学生的感知,补充,整理:

        父亲觉得自家的台阶低,望着人家高高的台阶,羡慕不已,他不甘心低人一等,立下宏愿,也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父亲体壮如牛,吃苦耐劳,他相信自己的力量,他下定决心,开始漫长的准备。他终年辛苦,准备了大半辈子,积铢累寸,终于建起了有九级台阶的新屋,一辈子的心愿得以实现,心头的喜悦真是无法形容。父亲为此付出的代价是沉重的:新屋落成了,人也衰老了,身体也垮了。

        3.学生速读全文,就课文内容提出疑难问题,分析评价和心得。

        教师启发、引导、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对交流中不太准确的理解,一般不予纠正,留待深入理解课文时解决。

        学生的感知可能有:

        (1)小说以农民的儿子为故事叙述者,采用第二人称的写法。

        (2)课文围绕“台阶”命题立意,安排材料的详略。“台阶”是全文的焦点,显豁突出。

        (3)文中着力塑造了父亲这一非常要强又老实厚道的农民形象。

        (4)课文的关键句是“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父亲对高台阶新屋的追求,深层地说是对社会地位的追求,突出父亲希望受人尊重的思想性格。

        (5)新台阶砌好后放鞭时,文亲喜悦的神情描写是非常个性的,很有特色。

        4.合作研讨。

        学生小组内研讨以下问题,然后把讨论的结果在全班交流。

        (1)为什么“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

        (2)“新台阶砌好了”,为什么父亲反而处处感到“不对劲”了?

        (3)作者为什么在老屋的三级石板上用了那么多笔墨?

        (4)“父亲坐在绿阴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这时,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这一处描写表现父亲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为什么不作心理描写?

        (5)为什么新屋的主体工程写得简略,造台阶反而写得详细?父亲放鞭炮时的神情有什么特色?

        (6)为什么“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这种心态怎么理解?

        (7)从父亲苦干大半辈子盖起新屋,砌上了九级台阶的生活经历,你受到怎样的启示?你如何看待父亲这个人物形象的?

        教师点拨、明确:

        (1)因为台阶是地位的标志。人家高的有十几级,自家台阶只有三级,被人小看,“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从没觉得自己有地位”,想有地位而没有地位,所以总觉得自家的台阶低。

        (2)台阶低,意味着经济地位低下,父亲由此形成了自卑心理。这种自卑心理长期存在,难以—下子消除,所以台阶高了,反而处处感到不习惯,不对劲。

        (3)这篇小说题为“台阶”,先在老屋的台阶上做文章有多方面作用。

        第一,写三块青石板的来历,可以写出当年父亲的力气是多么大,后面写造新屋的时候托石板闪了腰,前后就形成对比。

        第二,写石板粗糙,可以暗示当年经济条件更差。

        第三,写“我”在台阶上跳来跳去,表明那时年幼,而新屋造好,“我已长大成人了”,说明准备盖房前后用了一二十年。写小孩能连跳三级,可见台阶之低。写父亲在台阶的坐姿,又是写台阶之低。

        第四,写父亲的脚板,写出了父亲终年辛劳的形象,也说明家庭的贫困。

        (4)这篇小说是用第一人称写的,不允许写别人的心理活动,只能以形写神。父亲抽烟时专注地望着别人家高高的台阶,他羡慕.他向往,他在谋画怎样加快准备,争取能早日造起高台阶的新屋,像人家一样气派,也叫人羡慕。

        (5)文章的详略是由中心而定的,题目是“台阶”,所以主体工程可以略写,造台阶则要详写。

        父亲的神情很有特色。他奋斗了大半辈子,高高的台阶就要砌起来,新屋就要完工,他心里的高兴是无法形容的,他一辈子老实厚道低眉顺眼,高兴起来也自有他高兴的样子。作者微妙地写他左也不是右也不是、异乎平日而又与众不同的样子,他手足无措,想挺胸挺不直,笑也尬的笑。这副喜悦的样子是非常个性化的。

        (6)父亲干了一辈子,劳动就是生命,在他的精神世界中,劳动是创造,劳动有收获,劳动体现了自己的价值,一旦不能干活,就失去了这一切,所以感觉若有所失。

        (7)父亲是一个非常要强的农民,他有志气,不甘人后,他要自立于受人尊重的行列,他有长远的生活目标,他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父亲又是一个老实厚道的农民,他用诚实的劳动兴家立业,不怕千辛万苦。同时,父亲身上有着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当九级台阶砌好后,他却不好意思坐上去。

        5.教师引导分析父亲形象的意蕴。

        (1)从人类需要层次论的角度:人都有获得社会和他人尊重的需要,提高地位,赢得尊重,是父亲最大的心愿。

        造新屋,当然首先是为了改善居住条件。但是,建筑物,无论大小,都具有人文性。“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这篇小说着眼在台阶,写父亲对台阶的要求,就是对地位的要求,就是对尊重的要求。

        人的需要总是在自己视野的范围里,由比较而产生的。父亲看别人家高高的台阶,目光那么专注,他羡慕那个气派,他感叹“我们家的台阶低!”尊重的需要使他产生希望和理想。

        人的需要是建立在现实可能性的基础上的。父亲以他的力量,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可谓理想远大。他的血管里有民族特质中拼命硬干、坚韧不拔的精神。

        (2)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角度:父亲创业之所以如此艰难,根源在于生产力水平低下。

        这篇小说固然讴歌了父亲坚韧不拔的毅力和艰苦创业的精神,但是更有一种凄楚、辛酸的情感笼罩全篇。

        父亲造的新屋,规格并不很高,不过是屋基高些,台阶从三级增至九级。但是他为此付出了大半辈子的辛劳。年轻时,三百来斤的石板一下子能背三趟,也没觉得花了太大的气力。新屋造好了,人也老了,身体也垮了。

        小说告诉我们,父亲创业的艰难困苦,根源在于农村经济极端落后。小说深沉地响着时代对先进的生产力的呼唤。

        6.变换人称练习。

        请学生速读全文,试用第三人称说说小说的故事梗概。

《台阶》教案

       改革开放使中国农村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的思想也有了空前的进步。但是,一个农业大国,三分之二的人口在农村,农业生产力还相对落后。

       农村、农业、农民“三农”问题,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要全面实现小康,重点是农村,难点是农业,关键是农民。作者亲历农村生活的深刻感受,写成了短篇小说《台阶》。

扩展资料:

       内容简介

       父亲的一生可能是平凡的,平凡的让我们不愿向他人谈起;父亲的一生可能是清贫的,清贫得让我们无法在别人面前炫耀;父亲的一生也可能是默默无闻的,在众人中父亲可能普通的像一块随处可见的鹅卵石。

       但卑微者未必脆弱,在你跌倒时,父亲会教你怎样站立;在你困难时,父亲鼓励你勇敢的面对困难和挫折。在人生的风雨面前,父亲的坚韧可能是你无法想象的强大,他用行动教育孩子什么是人生,什么是生活。李森祥《台阶》中的父亲,描述了老一辈农民特有的坚韧与谦卑。

       许多年之后,他终定居于都市时才发现,他所引以为自豪的诚实、信任以及幻想等能力正在丢失。于是,他再度从童年出发,回到曾哺育他长大的村庄,与那里的人开始重新生活与交往。

       他从父辈们生存的智慧、憨厚、勤劳甚至狡黠中再度捕捉自我血液中流淌的原生物质,从老师、乡邻那儿阅读最初的互助和给予,从玩伴以及植物、昆虫身上体验原始的纯真与浪漫…

       田园不是作家精神的归宿地,但通过这样的寻找,作家回到了纯真年代,那些远去了的人以及逝去的岁月,是那样地充满温情与人性关爱。当作家用憨朴有致、疏密相间的语言与细节叙述这一切时,他让自我的心灵也开始具有净化的能力。

       “我”家的老屋只有三级台阶,父亲眼看人家台阶高,受人尊重,决心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可是凭他的经济条件,要造这样的新屋得准备大半辈子。

       他想聚沙可以成塔,凭自己一身力气,干他十年二十年,总有一天可以造成新屋。他苦干了大半辈子,一砖一瓦地捡,一角钱一角钱地攒,终于盖起了新屋,砌上了九级台阶。屋造好了,人也老了,身子也垮了。

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台阶》教案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台阶》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情节,体会作者感情。

        2.理解父亲形象的特点,学习作者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的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父亲、尊重父亲的感情。

        教学重点:

        把握故事内容,分析父亲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父亲形象的意蕴和组织材料的详略安排。

        教学方法:

        复述法和研讨探究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言

        我们每个同学都有一个幸福的家,这个家是你避风的港湾,是你生活的根。随着我们渐渐的长大,我们的家也在一点点发生着变化,这些变化我想都与深深地印在你的脑海中,成为了你美好的回忆。那下面哪位同学能够打开你的心扉给我们讲讲你的家的故事呢?

        二、展示课标及基础训练

        1.在大屏幕展示本课课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情节,体会作者感情。

        (2)理解“父亲”的形象特点及其意义。

        (3)培养学生热爱父亲、尊重父亲的感情。

        2.检查生字词。(多媒体投放)

        三、整体感知,把握故事情节

        1.学生带着以下三个问题快速自读课文

        (1)父亲为什么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子?

        (2)父亲是怎么造成的一栋有高台阶的屋子的?

        (3)新屋子造好了父亲发生怎么的变化?

        2.学生读后思考、讨论、明确以上三个问题。

        四、合作探究,感知文章

        1.学生再次细读课文,并就文中内容提出问题。

        2.学生将提出的问题拿到班级同学中进行讨论,并得出答案。

        3.教师就同学提出的问题及其解答进行指导总结。

        4.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老师在提出相应的问题加以补充进一步完善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教师启发、引导、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对交流中不太准确的理解,一般不予纠正,留待深入理解文章时解决。)

        五、合作研讨,把握父亲形象

        小组研讨,后把结果在全班交流。

        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六、深入品读,体会写法

        同学找出本文中关于父亲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的句子并朗读,说说它们的作用。

        学生发言后,教师小节。

        七、问题研究,把握主题

        这篇小说要告诉我们什么?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

        八、拓展延伸

        说一说我们自己的父亲。

《台阶》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情节,体会作者的感情。

        (2)合作、讨论、探究把握父亲形象的特点及意蕴。

        (3)感受父亲性格中的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培养对待人生的积极健康的心态。并尊重热爱自己的父亲。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把握故事内容,分析父亲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学习围绕中心组织材料,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写法。

        教学方法 朗读、复述;自主、合作、探究

        板书设计 读台阶——复述小组;

        说台阶——人物评论组;

        品台阶——语言赏析组;

        4、画台阶——板书设计组。

教学过程

        (课间播放刘和刚的父亲>)

        踏上台阶 走近父亲

        教师配乐声情并茂地朗诵一首歌颂父爱的自由诗,导入新课,亮出课题——“台阶”。

        一双赤脚在崎岖的山路上跋涉,

        那是父亲;

        一把斧头舞出清寒的月色,

        在猫头鹰的啼叫里荷薪而归,

        那是父亲;

        一犁风雨阵阵野谣披蓑戴笠的,

        那是父亲;

        一盏红薯酒就可以解脱一切愁苦的,

        那是父亲.

        有人说,人生是一级一级的台阶

        许多人渴望 在台阶上找到自己的高度

        父亲是不是也如此 ?

        今天,就让我们踏上李森祥为我们搭建的亲情小说《台阶》,一起去体会父亲的高度。

        合作探究 品味《台阶》

        师:本文是自读课文,篇幅较长,老师为大家提供了四方面的学习内容:1、读台阶——复述小组;2、说台阶——人物评论组;3、品台阶——语言赏析组;4、画台阶——板书设计组。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讨学习,10分钟后汇报你们的学习成果,好,开始!

        学生小组合作,师巡视指导。

        师:看得出来,大家研讨很热烈,接下来我们四个小组互相交流一下学习成绩,这期间,大家可以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读台阶——复述小组

复述故事

        归纳中心事件:父亲造台阶

        师: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通过研究,提出了人类需要的层次论,认为人的需要由低到高,共有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尊重的需要。那么父亲花去半辈子的精力去建造的高台阶是哪一种需要呢?当然是尊重的需要!文中哪句话也体现了这点? 师:抓住了这句话就等于拿到了走进这篇文章的钥匙(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文章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呢?第二小组汇报成果!了解文章的故事情节,让我们走近文章的人物。

        (二) 说台阶——人物评论组

        父亲是一个…的人,表现在……

        师:诚如大家所言,父亲具有华夏炎黄子孙最优秀的品质,也有中国农民特有的谦卑。

        (三)品台阶——语言赏析组

        …段(句)用了… 描写,形象写出了…

        为了台阶,父亲付出了岁月,为了台阶,父亲付出了青春,为了台阶,父亲付出了健康……

        李森祥用精细入微的细节和朴实的语言为我们留下了深深的思索。

        (四)画台阶——板书设计组

体现行文结构 彰显独特创意

        师:好的板书,还应揭示文章主题。本文作者仅仅在写父亲吗?生长在农村的李森祥曾经说过:“乡土,永远是我创作的源泉,任何时候,任何地方,我都不会忘了我来自农村,我有责任把中国农民最本真的情感表达出来!”本文写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当时中国十亿中国人,有八亿在农村,他们的生活状态,我们可能很陌生。他们拥有最美好的品德,他们最应该得到幸福的生活,最应该受到尊重,事实却并非如此,农民儿子李森祥想借这篇文章表达对他们的祝福:由贫穷走向富裕,由被漠视走向被尊重,由自卑走向自尊,提高生产力,使农民生活迈上新的台阶 !

回首台阶 感悟父爱

        好的文章总能引起我们的共鸣。朱自清的父亲蹒跚的爬上月台为他买回了满含关爱的橘子,李森祥的父亲穷尽大半生精力建造了凝聚着光荣与梦想的高台阶的房子,同学们你们是否也想起了你们自己的父亲,你愿意把深藏心中的关于父亲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吗?( 课前让同学先收集自己父亲的照片,并准备和父亲相关的故事)

        师:从凄楚、辛酸中走来的父辈,可能他们的愿望、追求,在孩子眼里,不是耀眼、精彩的,但却是实实在在的。他们血管中流淌着的那份坚韧不拔、拼命硬干的生命因子,恰是撑托事业辉煌的砥柱。让我们共同祝愿天下父母平安幸福!

《台阶》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体会领悟父亲的情感与性格。

        能力目标:让学生从文章中联系实际感悟去中的真情。

        教育目标:教育学生去关心父母,仔细聆听他们内心的声音。

教学重点、难点: 领悟父亲的情感与性格。

教学方法: 朗读法、导引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录音机。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不知道大家发觉没有,这一单元其实都是写小人物、低微身份的人的经历、感受和事情。我这里恰巧有一篇关于卑微事物或人的论述,大家听一下。(朗读文章。见附录。)任何一种卑微的事物,其韧性都是最强的。无论人、事物。如同小草、如同蚂蚁,也如果卑微的你我他,还有我那平凡的父亲

        二、整体感知。

        1.每个人的家乡都有些独特的风俗,那麽,本文中一个独特的风俗或讲究是什麽?多数同学都能侃侃而谈。有的说上浮山祭祖,有的说糖球会等等。

        台阶高,就意味着,屋主人的地位高。

        2.换句话讲,父亲为什麽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造新屋,当然是为了改善居住条件,每个建筑物都有它的人文性,所以说,父亲对台阶的要求,也就是对地位的要求。

        (其实,这和第一问是一道题。只是,大多数同学都不能很好的运用联想思维。)

        这里补充一下关于马斯罗的理论:人的需要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联系本文,其实父亲也是对尊重的要求。这是其毕生的奋斗目标。

        3.那麽父亲是怎样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的?

        (或他都作了哪些准备工作?)

        每天捡砖、瓦、鹅卵石等。往瓦罐里塞角票等。

        4.但奇怪的是,造新屋的过程写的简略,可造台阶反而很详细,这是为什麽?

        详略是由中心而定的。题目是台阶,所以主体工程可以略写,造台阶要详写。(这个问题,好学生可以回答出来。)

        5.在父亲心理,新台阶的动工,就意味着地位的提高,我们平时遇到父母升职等事时,都是举家欢庆的。那麽父亲是怎样庆贺的?

        放了四颗大鞭炮。

        6.但是,父亲在放鞭炮时,他的神情是很有意思的。找出来,看看他有什麽特色?

        71页。奋斗了大半辈子。高高的台阶就要砌起来,新屋就要完工,他心里的高兴是无法形容的。一辈子低眉顺眼、老实厚道,高兴起来也与众不同。一双手放在哪里都不是。

        (这里要找出不难。但是,我明白去中的道理,孩子可能阅历浅,还不能很完善的回答出来。

        7.在父亲的努力下,新台阶终于砌好了,可父亲却感到怎样?为什麽?

        不对劲。 台阶底,意味着经济地位地下,父亲由此形成了自卑心理。这种自卑心理长期存在,难以一下子消除,所以台阶高了,反而处处感到不习惯,不对劲。

        8.其实,我认为这篇课文是可以删除一部分的,大家认为是哪一部分?

        (这个题很有迷惑性。本来哪一部分都不该删除掉。但是,目的是为了让他们找出其中必须存在的东西。也就是,这其中写的精彩的部分。但是,还真有不少同学都找出了应该删除的部分。但也有的聪明的孩子,说不应该删除,并且说明了自己的理由。虽然不很全面,但都能谈到一点或两点关键的地方。)

        老屋的三级青石板的描写。

        9.你看都罗嗦了些什麽?

        1)来历--体壮如牛,(与后面,闪了腰作对比。)

        2)粗糙--经济条件差。

        3)我跳上跳下--我年幼,新屋盖好,我长成大人,所用时间之长。

        4)脚板--终年辛劳;说明家庭的穷困。

        10.你说这样写有必要吗?为什麽?

        当然。因为都与后面有着紧密的联系。并且都对后面的情节起对比或反衬的作用。

        11.具体来理解两个句子:

        1) 父亲坐在绿荫里,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表现父亲怎样的思想感情?为何不用心理描写?

        一方面,专注的望着别人家高高的台阶,他羡慕、向往,他在谋划怎样加快准备,争取能早日造起高台阶的新屋,像人家一样气派,也叫人羡慕。

        另一方面,第一人称,不允许写别人的心理活动,只能以形写神。

        2)父亲回来时,为什麽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这种心态怎麽理解?

        父亲干了一辈子,劳动就是生命,在他的精神世界中,劳动是创造,劳动有收获,劳动体现了自己的价值,一旦不能干活,就失去一切,所以感觉若有所失。

        12.简述一下了父亲造屋的前因後果 。故事梗概述一下,父亲造屋的前因后果。(故事梗概)他为此付出的代价是什麽?

        新屋落成了,人也衰老了,身体也垮了。

        13.那麽这样做值吗?

        学生谈自己的价值观。

        14.怎样理解父亲这个人物形象。

        父亲是一个非常要强的农民,他有志气,不甘人后,他要自立于受人尊重的行列,他有长远的生活目标,他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父亲是一个老实厚道的农民,他用诚实劳动兴家立业,不怕千辛万苦,同时,父亲身上有着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当新台阶造好后,他反而处处感到不对劲。不自在,并且不好意思坐上去。

        15.谈谈你心目中的父亲。两相比较,你有怎样的感受。

        三、说话延伸

        请学生从家居住房变化的角度,谈谈自己对社会发展引发的人们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的独特的体察和感悟。

        四、课堂小结

        从凄楚、辛酸中走来的父辈,可能他们的.愿望、追求,在儿子的眼里,不是耀眼、精彩的。但却是实实在在的。他们血管中流淌着那份坚忍不拔、拼命硬干的生命因子,愉是撑托事业辉煌的砥柱。让我们从心底祈愿,造好了新屋、砌上了九年级台阶的劳苦的父辈们能尽享这份收获和喜悦,感谢父亲!

        五、布置作业

        1.《背影》抓住背影命题立意,组织材料;《台阶》围绕台阶命题立意。试分别说说这样写好在哪里?

        2.在你的家庭中,谁付出的劳动最多而又使你感激?你体察到他(她)的想法和行动吗?请你以他(她)为写作对象,写一篇记叙文。注意:(1)围绕中心选材,详略要恰当;(2)通过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表现某种精神、品质。

        六、板书设计:

        台阶

        李森祥

        解读焦点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

        (三级台阶)老屋要强、老实厚道的农民

        地位 尊重父亲:

        (九级台阶)新屋愚公移山的精神、坚忍不拔的毅力

        教学后记: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对父亲的形象加以分析,但对主旨理解得不够透切。

《台阶》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改用第三人称复述课文。

        理解父亲这个中国农民的典型形象。

        了解围绕中心选材的写法。

教学重点

        父亲的形象特点及其意义。

        通过故事情节展示人物的写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新课导入

        一、整体感知

        回忆性的记人文章,总会有一根线索贯穿始终,请同学们根据课文的标题和开头第一句话告诉我,这篇文章的是围绕什么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的?

        二、那么课文围绕台阶写了哪些事?(从小说情节展开的四要素来分析)课件

        三、问题研讨(结合上表)

        1、课文围绕台阶所写的这些事,都反映了一个共同的东西,那就是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对,就是因为我们家的台阶低。而在我的家乡,乡邻们常认为: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父亲很羡慕别人家的高台阶,他不甘心低人一等,立下宏愿,也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2、既然父亲一生的愿望就是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为什么文章不就造新屋来详写,而在老屋的三级青石板上用了那么多笔墨?

        这篇小说题为台阶,先在老屋上用了那么多笔墨做文章,有多方面的作用:第一,写三块青石板的来历,可以写出当年父亲的力气是多么大,后面写挑水时闪了腰,这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第二,写石板粗糙,可以暗示当年经济条件更差。第三,写我在青石板上跳上跳下,表明当时年幼,而新屋造好,我已经长大成人了,说明准备造房,前后用了一二十年。写小孩子能连跳三级,可见台阶之低。写父亲在台阶上的坐姿,也是写台阶之低。

        3、父亲是怎样造起新屋的?(准备造屋)

        细节刻画。冬天砍柴卖柴,不知道他卖了多少钱,只知道一个冬天下来,破草鞋堆得超过了台阶。这是个细节描写,用父亲穿破的草鞋的数量来说明父亲冬天为建造新房的辛苦。

        4、在造新屋时,作者对父亲作了怎样的描写?(课件)

        造台阶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父亲个性、人品、精神包括思想情感的一种寄托的印证。

        5、新屋造好后,父亲怎么样了?

        不自在──放鞭炮时的描写;(21段)打招呼不自在(27段)

        身体垮了──抬石板时他的一只手按着腰;挑水时腰闪了(28段)

        若有所失──劳动人民的本色。

        四、拓展延伸

        你如何理解本文的文眼?

        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

        这是父亲建造新屋最根本的原因。父亲对台阶的要求,就是他对地位的要求,就是他对尊重的要求。父亲老实厚道低眉顺眼累了一辈子,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从没觉得自己有地位。但他日夜盼着,准备着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他希望通过改建房屋、砌高台阶来改变自己的地位,获得别人的尊重。因此他花费了自己毕生的精力,不怕千辛万苦,起早摸黑,就是为了要赢得别人的尊重。

        这一句是全文的中心句。

        找出最让你感动的描写父亲的语句,有感情的谈一谈,说说使你感动的原因。(体现父亲的什么特点)

        从几个方面把握:立下造屋目标,并为之付出长期艰辛的劳动──勤劳、顽强;建成新屋的喜悦、局促、不自在──淳朴、善良、谦卑;建成新屋累垮身体──不服老、倔强。

        小结父亲的形象特点。

        父亲是一个非常要强的农民,他有志气、不甘人后,他要自立于受人尊重的行列,他有长远的生活目标,他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父亲又是一个老实厚道的农民,他用诚实的劳动兴家立业,不怕千辛万苦。同时,父亲身上有着中国传统农民特有的谦卑。当新台阶造好后,他反而处处感到不对劲、不自在,并且不好意思坐上去。

        作者对父亲寄予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作者对父亲的优秀品质表示敬仰和赞叹;对父亲身上的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表示同情;对改变农村的面貌寄予希望。

        五、总结

《台阶》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①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情节;并通过揣摩文章语言,理解父亲形象的特点。

        ②学习先把握故事情节,再抓住关键语句,从而认识和理解人物形象的阅读方法。

        ③感受父亲性格中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培养对待人生的积极健康的心态。

        ★教学重难点

        ①揣摩关键语句分析父亲形象。

        ②理解父亲形象的特点。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1、爬台阶的确是件挺累的事!可是呢,偏偏会有人希望自家门前的台阶高一些多一些,到底是怎样的人会有这种想法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小说《台阶》中的主人公——父亲。

        二、概括故事情节

        1、大家事先都已经看过这篇小说了,下面老师就请同学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故事情节。给大家半分钟时间考虑。(学生默读课文。)

        (父亲觉得自家的台阶低,他不甘心低人一等,决心要盖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他终年辛苦,准备了大半辈子,终于建起了有九级台阶的新屋,但此时的父亲老了,身体也垮了。)

        2、本文题目是《台阶》,小说也是围绕“台阶”命题立意,组织材料。“台阶”是全文的焦点。

        三、浅谈对人物的初步印象

        接下来,请大家交流一下你对“父亲”的印象。用一句话表达,如:“父亲是个……的人”。

        (勤劳、要强、老实厚道、有些自卑、渴望得到别人尊重、有着坚韧意志的人。)

        四、赏析语句,感知人物形象:

        1、“这句话他不知说了多少遍”(说明父亲长时间惦记着这件事,他很看重台阶高低这个问题。

        父亲觉得自家台阶低、地位也低,他感到没面子,我觉得他有点虚荣。台阶高低其实就是意味着地位的高低,看得出父亲渴望提高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地位,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

        2、 下面点评第13自然段。(父亲总是看着别人家的高台阶,可见他有多么的羡慕。上一段说到烟抽够了就能干活,父亲一边看着别人家的台阶,一边老抽烟,他是不是想着快快干活,早点造出让人家也羡慕的有高台阶的新屋。这段写到柳树枝摇来摇去都摇不散父亲看别人家高高的台阶的目光,告诉我们父亲是很专注的,很认真的在想盖新屋的事。)

        3、这里的写景就是为了衬托父亲专注的目光,充分表现父亲的羡慕向往之情,表现他决心的坚定。

        4、 接下来看第21自然段:放鞭炮时父亲“两手没处放似的,抄着不是,贴在胯骨上也不是”,看出他很尴尬。(父亲不敢放鞭炮,不是胆子小,而是他不习惯。父亲一直都很老实,也没什么地位,人家也没把他当成重要人物。从来不引人注目,现在要让那么多人看他放鞭炮,他当然不好意思不习惯了。)

        5、第9段“父亲老实厚道低眉顺眼累了一辈子”,现在让那么多人来看他盖了有高台阶的新屋,自然是很不自在。虽然心里高兴,但还是有点尴尬,想把胸挺高些却因为背是驼惯了,无法挺得高。他不是那种张扬的人。

        6、 最后看第30自然段。(父亲是因为自己老了,不能劳动了,很痛苦。这里写到父亲的“很倔的头颅”,和他失去生机的灰白的头发,看出他一辈子要强,现在不能干活了,很痛苦。)

        7、是啊,父亲辛劳了一生,劳动就是他的生命。不能干活,就失去了一切,他是为不能劳动而痛苦。

        8、刚才所点评的那些语句涉及到对“父亲”的外貌、神态、语言和动作的描写?当然,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并非只限于此。文中还有很多语句写出了“父亲”的形象特点。

        9、第28段。父亲腰闪了还不让我帮他挑水,说明他很要强。也看出他不愿服老。

        10、第11段。看出父亲很勤劳,在努力准备盖新屋。

        11、第16段。“父亲就是这样准备了大半辈子”,说明父亲很执著,很有毅力。

        12、第15段。父亲不知疲倦的劳动,他是个吃苦耐劳的人。

        13、第5段。父亲脚上常年都是泥,他是终年勤勤恳恳的人。

        14、归纳一下对“父亲”形象的分析,小说中的“父亲”是个老实厚道、要强、有追求、坚韧不拔、勤劳、谦卑、执著……的人。

        五、课堂总结:

        1、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希望大家有以下收获:第一,知道本文是围绕“台阶”组织材料,塑造了“父亲”这一形象,他淳朴、要强、坚韧……,令人尊重。第二,学会一些阅读小说的方法:先整体把握故事情节,再抓住有表现力的语句仔细揣摩,得出自己对人物的认识、理解和感悟。

        2、希望同学们运用这种方法再尝试学习本单元的另外几篇以写人为主的文章,甚至可以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1

        一、朗读

        1、教师将课文抄在黑板(或小黑板)上,学生边听教师范读课文,边领会如何停顿与断句。

        2、自由读、同桌互读、指名读、齐读。重点是断好句,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朗读停顿是:

        列子/学射,中矣,请于/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对曰:“弗知也。”关尹子曰:“未可。”退而习之。三年,又以报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也。”

        二、猜读

        1、对照课文后的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文意,先默读思考,自己说一说,再分小组互相说一说,最后在全班说。老师及时赞扬善于理解的同学,鼓励大胆试说意思。

        2、 小结方法:把注释的字词意思放在句子中,逐句读懂意思,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

        三、对读

        1、翻开书,自由朗读课文与译文。

        2、两人一组,一人读文言文,一人读译文,逐句对应读,读错一句译文就让对方刮一下鼻子;分男女生全班对读。

        3、同桌互相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4、 小结方法:在借助注释读懂句子意思的基础上,通过译文可以使我们理解得更准确一些。译文不是直接翻译文言文,它适当增加了词语和句子,显得更通顺、更连贯,整体意思更清楚、更通俗易懂。我们在理解文言文意思时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四、悟读

        1、学生默读,提出自己的疑问,鼓励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师生共同确定探究交流的重点:从关尹子教射箭这件事情中悟出了一些什么道理?

        2、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联系课文,联系自己学习与生活中的事例多角度感悟,让学生充分地说,鼓励独特的见解。对学生的交流不必求全、求深,只要说出自己的感悟就行。如:学习本领要刻苦,要尊敬老师;学习本领要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弄清楚原因与道理;学习、做事要掌握规律,不能违背规律;教师教学生要善于点拨,要启发学生思考与实践,等等。

        3、 小结延伸:

        (1)课后查阅资料,了解《列子·说符》这本书的知识。

        (2)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体会,说说对课文结尾的理解。课

        文原文结尾处有一句:“非独射也,为国与身皆如之。”(出示这句话)意思是说:不但是射箭,而且治理国家以及自我修养,都要像这样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掌握规律,不违背事物发展的规律。

        五、诵读

        自由朗读课文,加深理解与感悟。有兴趣的同学也可以背诵课文或背诵老师提供的古代格言名句。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2

        教材简析:

        本课描述了中华第一龙的形貌,并进一步阐述了龙的形成和发展过程。通过具体实例说明了中华民族和龙的深厚情感,龙文化渊源流长。

        教学目标:

        1、通过以读促悟的自主学习方法了解龙的形成以及发展的过程。

        2、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体会中华民族和龙的深厚情感,感知源远流长,丰富奇瑰的龙文化,培养民族感情。

        3、指导学生熟读课文,丰富词汇,积累带龙的好词佳句。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熟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中华民族对龙的情感,了解龙在中华文化的地位。

        教学课时:

        1课时

        一、导入

        这是一些什么画?(看大屏幕)

        哪位同学愿意来画画龙的图画?(愿意的同学来)

        谁来说说含有龙的词语或者龙的传说或者故事?你愿意写到黑板上来吗?

        听说过第一龙吗?中华第一龙是怎么样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中华第一龙

        (齐读课题)读了之后,你有什么问题吗?

        二、以读促悟自主学习

        想想你如何解决同学提出的问题。说说你读完课文懂得了什么。

        1、遇到读不来的字,你怎么做?

        (出示大屏幕)这些词语你全会读了吗?你是怎么学会的?

        (教育学生养成查字典的习惯)

        2、请大家自己读课文,结合阅读提示,自主学习。

        (出示阅读提示)

        (1)中华第一龙是什么样子的?

        (2)龙的形象是怎样产生的?又是如何发展的?

        (3)龙形象的成因是什么?

        (4)作者是哪些方面写出中华民族与龙的深厚情感?你还知道哪些与龙有关的资料?

        3、学生自己读文,自主解决

        4、小组交流

        把自己已经解决的问题和大家共享,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大家商议,也可请教老师。

        5、交流汇报

        学习第1段

        比较:别看它造型粗犷,样子像是蜥蜴,也没有艳丽的色彩

        别看它造型粗犷,样子是蜥蜴,也没有艳丽的色彩

        理解图腾

        找出课文中的句子

        说说你的理解。

        为什么把龙当为图腾?

        学习课文第3。4段

        请自读课文,想想你读懂了什么?(出示大屏幕)

        龙是怎么被想象创造出来的?找出课文中的句子读读。

        整段话的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语是什么?你能用因为‥‥‥所以‥‥‥”改一改,使句子意思不变?(同桌讨论)

        学习课文第5段

        找出中华民族与龙的深厚情感的句子。

        学习课文第6段

        齐读课文,体会与开头前后照应的写作方法。

        三、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过渡:中华民族和龙结下了不解之缘,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我们

        都是龙的传人。

        作为炎黄子孙、龙的传人,请你以“龙”为主题,设计作品。可以写一首诗歌、唱一支歌曲、设计一个纪念物、写一副对联‥‥‥可以独自创作,也可同伴合作。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3

        一、警句激趣,导入新课

        1、电脑屏幕显示以下警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先请学生读一读,并说出自己的理解。(其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学习文言为的氛围。)

        2、师:同学们说得很精彩,看来同学们对我国文言文的魅力有所领悟,并能读出文言文的韵味。今天,我们就来独立阅读一篇文言文《关尹子教射》。(板书课题:关尹子教射)。

        二、读通文章,疏通文意。

        1、师: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是古人读古文的经验,同样也适合我们现在学习文言文。由于文言文不同于现代文,所以朗读时要注意两点:一是读文言文的速度要放慢;二是要注意停顿。师范读,并出示该停顿的地方:

        列子/学射,中矣,请于/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对曰:“弗知也。”关尹子曰:“未可。”退而习之。三年,又以报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也。”

        现在请同学们按以上的.停顿自由朗读课文。

        2、学生自由练读课文。

        3、检查学生朗读的情况:

        指名读→小组读→分角色读→男女生赛→齐读

        三、读懂文章,自悟句意

        1、同学们,学习文言文除了要读得流利准确,还要弄懂每一句话的意思。现在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结合课文注释,揣摩句子的意思。

        2、学生汇报,教师适时板书:

        中矣不知所以中退而习之

        三年知所以中守而勿失

        (设计意图:弄懂每一句话是的意思,是学习文言文的难点。在设计这一环节时,我先让学生自读自悟,借助注释揣摩句子的意思。再让学生试着说出每句话的意思。)

        四、同桌互讲,全班交流

        1、同桌之间互相交流句子的意思,并把不懂的句子记下来,留待全班交流时提出来研讨。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与译文

        先两人一组,一人读文言文,一人读译文,逐句对应读。再分男女生全班对读。

        3、教师应适时点拨的是:

        (1)有关词语的理解

        “中”:是指射中了靶子。

        “所以”:表示……的原因。

        “者”:相当于“的”的意思。

        “退而习之”:列子告辞回去,继续学习射箭。

        “守而勿失”:你要记住之所以射中的道理,不要违背它。

        (2)意译和对译的区别

        课文后面给的译文是意译,即根据文言文的整体意思用现代汉语对文章内容进行的表述。它不是课文一词一句的古今对译,如果课文的前部分是一词一句的对译,会是这样:列子学射箭,射中了靶子,向关尹子请教。关尹子说:“你知道你为什么能射中靶子吗?回答说:“不知道。”关尹子说:“还不能算学会射箭。”列子告辞回去学射箭。把这段话与课文后的译文对比一下,就会发现对译的语句欠连贯,甚至有些地方没说清楚。译文比较注重现代语言对古文整体内容进行正确、清楚、连贯的表达。所以,加上一些译者认为应该增加的词语和句子,可以使译文更通顺、更连贯。

        (设计意图:为了进一步突破难点,在学生自渎自悟的基础上,先让学生在同桌之间进行讨论交流自己的意思。再对照课文后面的译文正确理解课文的意思。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再适时地进行点拨,重点点拨的是:重点词语的理解和意义与译文的区别,这样就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的意义内容。

        五、合作探究,读书明理:

        1、学生默读课文,提出自己的疑问,鼓励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2、学生汇报,师生共同确定探究的问题:

        (1)讨论:从关尹子教射箭这件事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2)在生活中,你遇到过类似的事吗?谈谈自己的经历和体会。

        3、分小组讨论以上问题。

        4、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联系课文,联系自己学习与生活中事例多角度感悟,让学生充分地说,鼓励独特的见解。

        (设计意图:学史可以明智,而明知的关键就是从顾问中明白一个道理,达到以古鉴今的目的。在设计这个教学环节时,我结合本学期的训练重点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先让学生质疑,再师生共同确定探究的两个问题。通过这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去读书、去思考,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引入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在这个环节,引导学生充分地说,鼓励独特见解,努力实践新课标“注意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有独创性的理解”的要求,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进一步认识学习既要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遵循规律的重要性,学会用正确的思想指导自己的学习。这样从具体到概括,再回到具体,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既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又发展了学生思维。)

        六、拓展、课内外延伸

        1、补充课文的结尾,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体会,说说对课文结尾的理解。

        原文结尾还有一句:“非独射也,为国与身皆如之。”先让学生试着说出这句话的意思,再出示这句话的解释。

        (设计意图:是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让他们明白文中的道理适合于做任何事情)

        2、补充课外的两篇文言文故事:《愚公移山》、《杞人忧天》。

        把这两篇文言文故事发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这节课所学的方法自由朗读这两篇文言文故事

        (设计意图:为了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创新意识,我在教完课文后,从《列子》这本书中选取《愚公移山》和《杞人忧天》这两篇文言文故事,印发给学生,练读文言文。这两篇文言文故事性强,内容浅显易懂,又为学生熟知,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本环节的教学采用总结法和课外延伸法,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进一步锻炼学生借助注释读通文言文的能力。)

        3、教师小结。

        同学们,你们知道课文和老师发给你们的这两篇文言文故事都选自哪里?(学生回答)对了,它们选自《列子》这本书。请同学们课后查阅资料,了解《列子》这本书的知识。

        (设计意图:让学生去了解《列子》这本书,既可增加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了解我国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又可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同时也训练了本学期的另外一个训练重点注意收集有关的资料。)

        七、板书设计

        26、关尹子教射

        中矣不知所以中退而习之

        三年知所以中守而勿失

       好了,今天关于“愚公移山教案”的探讨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愚公移山教案”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且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