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诗词欣赏 诗词欣赏

短歌行原文及注释_短歌行原文及注释高中教材版

zmhk 2024-06-17 人已围观

简介短歌行原文及注释_短歌行原文及注释高中教材版       对于短歌行原文及注释的问题,我有些许经验和知识储备。希望我的回答能够为您提供一些启示和帮助。1.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出处及意思

短歌行原文及注释_短歌行原文及注释高中教材版

       对于短歌行原文及注释的问题,我有些许经验和知识储备。希望我的回答能够为您提供一些启示和帮助。

1.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出处及意思曹操短歌行原文内容及解释

2.王建短歌行翻译及赏析

3.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是什么意思?

4.品味短歌行的语言和艺术手法

短歌行原文及注释_短歌行原文及注释高中教材版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出处及意思曹操短歌行原文内容及解释

       1、“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是一句名言。对着美酒,伴随着歌舞,人生时间有限。这里讲“人生几何”意是人生时间有限,不是叫人“及时行乐”,而是要及时地建功立业。后也用来指及时行乐。

       2、出自:曹操的《短歌行》。

       全文: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王建短歌行翻译及赏析

        原文

        短歌行

        曹操〔两汉〕

        周西伯昌,怀此圣德。三分天下,而有其二。

        修奉贡献,臣节不坠。崇侯谗之,是以拘系。

        后见赦原,赐之斧钺,得使专征,为仲尼所称。

        达及德行,犹奉事殷,论叙其美。齐桓之功,为霸之道。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一匡天下,不以兵车。

        正而不谲,其德传称。孔子所叹,并称夷吾,民受其恩。

        赐与庙胙,命无下拜。小白不敢尔,天威在颜咫尺。

        晋文亦霸,躬奉天王。受赐圭瓒,秬鬯彤弓。

        卢弓矢千,虎贲三百人。威服诸侯,师之所尊。

        八方闻之,名亚齐桓。河阳之会,诈称周王,是其名纷葩。

        译文

        姬昌受封为西伯,具有神智和美德。殷朝奉地为三份,他有其中的两份。整治贡品来进奉,不失臣子的职责。只因为崇古进谗言,而蒙冤受拘禁。后因为送礼而赦免,受赐斧钺征伐的权力。他被孔丘称赞,品德高尚地位显。管终臣服殷朝帝王,美名后世流传遍。齐桓公拥周建立功业,存亡继绝为霸首。聚合诸古捍卫中原,匡正天下功业千秋。号令诸古以匡周室,依靠的主要不是武力。行为磊落不欺诈,美德流传于身后。孔子赞美齐桓公,也称赞管仲,百姓深受恩惠。天子赐肉与桓公,命其无拜来接受。桓公称小白不敢,天子威严就在咫尺前。晋文公继承来称霸,亲身尊奉周天王。周天子赏赐丰厚,仪式也非常隆重。接受玉器和美酒,弓矢武士三百名。晋文公声望镇诸古,从其风者受尊重。威名八方传遍,名声仅次于齐桓公。佯称周王巡狩,招天子到河阳,因此大众议论纷纷。

        注释

        贡献:谓进奉,进贡。节:礼仪、规矩、纪律。坠,失去。一作“隆”。见:被。赦原:赦免原谅其过。斧钺(yuè),古代兵器。古代军法用以杀人的斧子。专征,古代帝王授予诸古,将帅掌握军旅的特权,不待天子之命,得自专征伐。仲尼,孔子字。殷:朝代名,即商。不以兵车:指齐桓公称诸古以匡周室,主要靠的不是武力,主要靠的完全落实了颜信于诸古和周室的如前所述的八条得力措施。谲(jué):诡诈。夷吾:即管仲,春秋时期政治家。庙胙(zuò):祭祀用的肉。胙,古代祭祀时供的肉。小白:齐桓公名。尔:这样。天威:天子的威严。在颜:即不违颜意,即特别亲切地感受到了天子的威严。咫(zhǐ)尺:指距离很近。圭瓒(zàn):古代的一种玉制酒器。鬯(chàng),古代祭祀用的酒。彤弓,朱红色的弓。古代诸古有大功时,天子赏赐弓矢,使“专征伐”。庐弓:形似戟的一种弓。矢千:一千支箭。矢,即箭。虎贲(bēn):勇士,武士。亚:次于。河阳:古县名,春秋晋邑(今河南孟县西)。是:一作“是以”。纷葩(pā):亦作“芬葩”。多貌,盛貌。葩,花。

        赏析

        《周西伯昌》是一首咏史诗,诗人意在借周文王、齐桓公、晋文公的史事向内外臣僚及天下表明心迹。通篇以时间先后为序,结构层次分明:开头“周西伯昌”十五句写周文王;中间“齐桓之功”十五句写齐桓公;最后“晋文亦霸”十三句写晋文公。曹操写他们,强调了他们的功业和德行。此外还特别突出了他们虽然有盖世的功业,但始终尊奉天子的事迹。

        在诗中,曹操赞颂周文王、齐桓公、晋文公这样的成就伟业的历史人物,实际上是借他们来抒发自己的雄伟志向。周文王姬昌在殷朝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大好形势下,犹能奉事殷纣,故孔子盛称“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但纣王亲信崇侯虎仍不免在纣王前还要谗毁文王,并拘系于羑里。曹操举此史实,意在表明自己正在克心效法先圣西伯姬昌,并肯定他的所作所为,谨慎惕惧,向来无愧于献帝之所赏;并大谈西伯姬昌、齐桓公、晋文公皆曾受命“专使征伐”,意在表明当时天下形势与当年西伯、齐桓、晋文之际颇相类似,天子命他“专使征伐”以讨不臣,乃英明之举。他的态度非常明确,就是要效法周文王、齐桓公、晋文公终守臣节的事迹。

        观汉献帝下诏《册魏公九锡文》全篇,尽叙曹操之功,以为其功高于伊、周,而其奖却低于齐、晋,故赐爵赐土,又加九锡,奖励空前。但曹操被奖愈高,心内愈忧。故曹操在曾早在五十六岁写的《让县自明本志令》中谓“或者人见孤强盛,又性不信天命之事,恐私心相评,言有不逊之志,妄相忖度,每用耿耿。齐桓、晋文所以垂称至今日者,以其兵势广大,犹能奉事周室也。《论语》云‘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可谓至德矣。’夫能以大事小也。”曹操善于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并能发挥。鉴于齐桓、晋文当初虽能率诸侯以尊周,但终未能如西伯姬昌终其身而不代商纣,只是为儿子武王姬发创造条件,一旦天地人三才俱备,那就瓜熟蒂落了,不必操之过急而速招恶名。曹操暗欣自己深得文王精义,故亦终其身奉事汉帝而不称孤道寡,故对孙权伺机上表称臣之用心,便洞若观火,使其毒计无所逞其能矣。曹操此诗,是对如孙权辈等外内政敌企图把曹操推向高处不胜寒极端阴谋的粉碎措施。当自己的臣下如陈群、桓阶、夏侯惇等亦诚意敦请曹操称帝时,曹操亦坚定地回答:“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可见曹操谋略之高超,实非常人所能及。遵循既定方针,实为曹操施政运筹之要略。

        这首《周西伯昌》是诗人从《史记·殷本纪》中采辑西伯周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犹尊奉殷室“臣节不坠”的美德,从《左传》中掬取齐桓公“一匡天下,不以兵车”、晋文公“躬奉天王”“威服诸侯”的史迹,加以裁剪,成为诗章,既是对“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具体阐释,又是对敌手“妄相忖度”疑其有篡汉自立之心的'有力回击。

        曹操的四言诗,在《诗经》之后独树一帜。他的四言诗,句式整齐,有明显的节奏感。而这第二首《短歌行》不同,诗中主要主要用四言句式,但又有变化,如有少量的五言、六言句式,还有不少散文句式。这说明曹操在诗歌形式上,并不拘泥,而能灵活地根据所抒发的思想感情随时变化。

        曹操的《短歌行二首》,《对酒当歌》是咏怀,在对酒当歌的燕礼现场,就事兴感,即景抒情,心苞天下,思接千载,在沉郁悠长的忧思中,激荡着抗志任事的慷慨之气,抒发了为重建大汉王业而求贤若渴的情怀;《周西伯昌》是咏史,文笔质直,借礼赞周文王、齐桓公、晋文公坚守臣节、以大事小而造福天下的大德,申明自己只有殚精竭虑扶佐汉室之志,而决无代汉自立之心。两诗珠联璧合,全面展现了曹操的人格、学养、抱负和理想,雄深雅健为其诗品。

        曹操

        曹操(155年-220年正月庚子),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汉族。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尤工章草,唐朝张怀瓘在《书断》中评其为“妙品”。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是什么意思?

        《短歌行》是唐代王建的一首乐府诗。下面我给大家带来王建《短歌行》赏析,供大家参考!

       

王建短歌行翻译及赏析

        短歌行原文

        人初生,日初出。上山迟,下山疾。百年三万六千朝, 夜里分将强半日。有歌有舞须早为,昨日健于今日时。 人家见生男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短歌行,无乐声。

        短歌行注释

        百年:指人寿百岁。《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陈澔集说:人寿以百年为期,故曰期。」汉徐干《中论·夭寿》:「颜渊时有百年之人,今宁复知其姓名也?三国魏嵇康《赠兄秀才入军》诗:「人生寿促,天地长久。百年之期,孰云其寿?」宋陈亮《祭林圣材文》:胡不百年,终此大数!」《清平山堂话本·西湖三塔记》:「宣赞随了叔叔,与母亲在俗出家,百年而终。

        强半:大半;过半。隋炀帝《忆韩俊娥》诗之一:「须知潘岳鬓,强半为多情。」宋范成大《玉麟堂会诸司观牡丹酴醾三绝》之三:「浮生满百今强半,岁岁看花得几回?」清纳兰性德《浣溪沙》词:「万里阴山万里沙,谁将绿鬓斗霜华,年来强半在天涯。」须:必得,应当。催:使事物的产生、发展变化加快。无:没有,与「有」相对;不。 诗词作品:短歌行 诗词作者:唐代王建 诗词归类:母亲、惜时。

品味短歌行的语言和艺术手法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出处:《诗经·郑风·子衿》,这首诗现代人对它有争议,有的认为是男女之间的爱情故事,也有的认为是两个男的,也就是现在我们说的同性恋。

       曹操也用过这句诗,他的《短歌行》诗篇,《短歌行》的主题非常明确,就是作者希望有大量人才来为自己所用。

       翻成白话文:青青的是你衣襟

       悠悠的是我的心

       。翻译:你那青青的衣领啊,深深萦回在我的心灵。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表达的意思是:对心目中的追求表达出非常的向往。

       楼下的,我再详细的说给你听:

       最初取这个昵称的时候,源于《诗经?郑风?子衿》,原文为: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这原是一首情诗,诗句的大意是:情人青色的衣领,令我情思悠长。纵然我没有去你那里,难道你就不能和我保持联系?后来曹操在《短歌行》中引用的一句: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意思为穿着青衣的士人呀(因为汉代太学生是穿青色的衣裳的),是我心所仰慕的,因为你们的原故,我思考该如何招揽你们。这几句诗表达了曹操求贤若渴的心情。

       一、曹操 短歌行其一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编辑本段]译文1

       面对美酒应该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好比晨露转瞬即逝,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填满心窝。(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狂饮方可解脱。(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那穿着青领(周代学士的服装)的学子哟,你们令我朝夕思慕。(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正是因为你们的缘故,我一直低唱着《子衿》歌。(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悠然自得啃食在绿坡。(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宾客。(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当空悬挂的皓月哟,你运转着,永不停止;(皎皎如月,何时可掇?)

       我久蓄于怀的忧愤哟,突然喷涌而出汇成长河。(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远方宾客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明月升起 ,星星闪烁,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敛翅,哪里才有它们栖身之所?(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只有像周公那样礼待贤才,才能使天下人心都归向我。(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编辑本段]其二

       周西伯昌,怀此圣德。

       三分天下,而有其二。

       修奉贡献,臣节不隆。

       崇侯谗之,是以拘系。

       后见赦原,赐之斧钺,得使征伐。

       为仲尼所称,达及德行,

       犹奉事殷,论叙其美。

       齐桓之功,为霸之首。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一匡天下,不以兵车。

       正而不谲,其德传称。

       孔子所叹,并称夷吾,民受其恩。

       赐与庙胙,命无下拜。

       小白不敢尔,天威在颜咫尺。

       晋文亦霸,躬奉天王。

       受赐圭瓒,〔秬〕鬯彤弓,

       卢弓矢千,虎贲三百人。

       威服诸侯,师之所尊。

       八方闻之,名亚齐桓。

       河阳之会,诈称周王,是其名纷葩。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曹操,一名吉利,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及文学家。出生于一个显赫的宦官家庭。曹操的祖父曹腾,是东汉末年宦官集团十常侍中的一员,汉相国曹参的后人。父亲曹嵩,是曹腾的养子。曹嵩的出身,当时就搞不清楚,所以陈寿称他:“莫能审其生出本末”,但也有人认为他是夏侯氏之子。曾先后任司隶校尉、大司农、太尉等官职。诗现存二十余首。均为以旧调旧题写新内容的乐府歌词,或反映社会动乱,或书写个人抱负,气魄雄伟,情感深沉,情调苍凉悲壮。后人辑有《魏武帝集》,近人黄节作注。中华书局编有《三曹资料汇编》。

       [编辑本段]作品主题

       《短歌行》是汉乐府的旧题,属于《相和歌?平调曲》。这就是说它本来是一个乐曲的名称,这种乐曲怎么唱法,现在当然是不知道了。但乐府《相和歌?平调曲》中除了《短歌行》还有《长歌行》,唐代吴兢《乐府古题要解》引证古诗“长歌正激烈”,魏文帝曹丕《燕歌行》“短歌微吟不能长”和晋代傅玄《艳歌行》“咄来长歌续短歌”等句,认为“长歌”、“短歌”是指“歌声有长短”。我们现在也就只能根据这一点点材料来理解《短歌行》的音乐特点。《短歌行》这个乐曲,原来当然也有相应的歌辞,就是“乐府古辞”,但这古辞已经失传了。现在所能见到的最早的《短歌行》就是曹操所作的拟乐府《短歌行》。所谓“拟乐府”就是运用乐府旧曲来补作新词,曹操传世的《短歌行》共有两首,这里要介绍的是其中的第一首。

       这首《短歌行》的主题非常明确,就是作者希望有大量人才来为自己所用。曹操在其政治活动中,为了扩大他在庶族地主中的统治基础,打击反动的世袭豪强势力,曾大力强调“唯才是举”,为此而先后发布了“求贤令”、“举士令”、“求逸才令”等;而《短歌行》实际上就是一曲“求贤歌”、又正因为运用了诗歌的形式,含有丰富的抒情成分,所以就能起到独特的感染作用,有力地宣传了他所坚持的主张,配合了他所颁发的政令。

       [编辑本段]作品详解

       《短歌行》原来有“六解”(即六个乐段),我们现在按照诗意分为四节来读。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幽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在这八句中,作者强调他非常发愁,愁得不得了。那么愁的是什么呢?原来他是苦于得不到众多的“贤才”来同他合作,一道抓紧时间建功立业。试想连曹操这样位高权重的人居然在那里为“求贤”而发愁,那该有多大的宣传作用。假如庶族地主中真有“贤才”的话,看了这些话就不能不大受感动和鼓舞。他们正苦于找不到出路呢,没有想到曹操却在那里渴求人才,于是那真正有才或自以为有才的许许多多人,就很有可能跃跃欲试,向他“归心”了。 “对酒当歌”八句,猛一看很象是《古诗十九首》中的消极调子,而其实大不相同。这里讲“人生几何”,不是叫人“及时行乐”,而是要及时地建功立业。又从表面上看,曹操是在抒个人之情,发愁时间过得太快,恐怕来不及有所作为。实际上却是在巧妙地感染广大“贤才”,提醒他们人生就象“朝露”那样易于消失,岁月流逝已经很多,应该赶紧拿定主意,到我这里来施展抱负。所以一经分析便不难看出,诗中浓郁的抒情气氛包含了相当强烈的政治目的。这样积极的目的而故意要用低沉的调子来发端,这固然表明曹操真有他的愁思,所以才说得真切;但另一方面也正因为通过这样的调子更能打开处于下层、多历艰难、又急于寻找出路的人士的心扉。所以说用意和遣词既是真切的,也是巧妙的。在这八句诗中,主要的情感特征就是一个“愁”字,“愁”到需要用酒来消解(“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这里就用他的名字来作酒的代称)。“愁”这种感情本身是无法评价的,能够评价的只是这种情感的客观内容,也就是为什么而“愁”。由于自私、颓废、甚至反动的缘故而愁,那么这愁就是一种消极的感情;反之,为着某种有进步意义的目的而愁,那就成为一种积极的情感。放到具体的历史背景中看,曹操在这里所表达的愁绪就是属于后者,应该得到恰当的历史评价。清人陈沆在《诗比兴笺》中说:“此诗即汉高《大风歌》思猛士之旨也。‘人生几何’发端,盖传所谓古之王者知寿命之不长,故并建圣哲,以贻后嗣。”这可以说基本上懂得了曹操发愁的含意;不过所谓“并建圣哲,以贻后嗣”还未免说得迂远。曹操当时考虑的是要在他自己这一生中结束战乱,统一全中国。与汉高祖唱《大风歌》是既有相通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的。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沈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这八句情味更加缠绵深长了。“青青”二句原来是《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话,原诗是写一个姑娘在思念她的爱人,其中第一章的四句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你那青青的衣领啊,深深萦回在我的心灵。虽然我不能去找你,你为什么不主动给我音信?)曹操在这里引用这首诗,而且还说自己一直低低地吟诵它,这实在是太巧妙了。他说“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固然是直接比喻了对“贤才”的思念;但更重要的是他所省掉的两句话:“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曹操由于事实上不可能一个一个地去找那些“贤才”,所以他便用这种含蓄的方法来提醒他们:“就算我没有去找你们,你们为什么不主动来投奔我呢?”由这一层含而不露的意思可以看出,他那“求才”的用心实在是太周到了,的确具有感人的力量。而这感人力量正体现了文艺创作的政治性与艺术性的结合。他这种深细婉转的用心,在《求贤令》之类的文件中当然无法尽情表达;而《短歌行》作为一首诗,就能抒发政治文件所不能抒发的感情,起到政治文件所不能起的作用。紧接着他又引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四句,描写宾主欢宴的情景,意思是说只要你们到我这里来,我是一定会待以“嘉宾”之礼的,我们是能够欢快融洽地相处并合作的。这八句仍然没有明确地说出“求才”二字,因为曹操所写的是诗,所以用了典故来作比喻,这就是“婉而多讽”的表现方法。同时,“但为君故”这个“君”字,在曹操的诗中也具有典型意义。本来在《诗经》中,这“君”只是指一个具体的人;而在这里则具有了广泛的意义:在当时凡是读到曹操此诗的“贤士”,都可以自认为他就是曹操为之沈吟《子衿》一诗的思念对象。正因为这样,此诗流传开去,才会起到巨大的社会作用。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心念旧恩。

       这八句是对以上十六句的强调和照应。以上十六句主要讲了两个意思,即为求贤而愁,又表示要待贤以礼。倘若借用音乐来作比,这可以说是全诗中的两个“主题旋律”,而“明明如月”八句就是这两个“主题旋律”的复现和变奏。前四句又在讲忧愁,是照应第一个八句;后四句讲“贤才”到来,是照应第二个八句。表面看来,意思上是与前十六句重复的,但实际上由于“主题旋律”的复现和变奏,因此使全诗更有抑扬低昂、反复咏叹之致,加强了抒情的浓度。再从表达诗的文学主题来看,这八句也不是简单重复,而是含有深意的。那就是说“贤才”已经来了不少,我们也合作得很融洽;然而我并不满足,我仍在为求贤而发愁,希望有更多的“贤才”到来。天上的明月常在运行,不会停止(“掇”通“辍”,“晋乐所奏”的《短歌行》正作“辍”,即停止的意思);同样,我的求贤之思也是不会断绝的。说这种话又是用心周到的表现,因为曹操不断在延揽人才,那么后来者会不会顾虑“人满为患”呢?所以曹操在这里进一步表示,他的求贤之心就象明月常行那样不会终止,人们也就不必要有什么顾虑,早来晚来都一样会受到优待。关于这一点作者在下文还要有更加明确的表示,这里不过是承上启下,起到过渡与衬垫的作用。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月明”四句既是准确而形象的写景笔墨,同时也有比喻的深意。清人沈德潜在《古诗源》中说:“月明星稀四句,喻客子无所依托。”这说明他看出了这四句是比喻,但光说“客子”未免空泛;实际上这是指那些犹豫不定的人才,他们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一时无所适从。所以曹操以乌鹊绕树、“何枝可依”的情景来启发他们,不要三心二意,要善于择枝而栖,赶紧到自己这一边来。这四句诗生动刻画了那些犹豫旁徨者的处境与心情,然而作者不仅丝毫未加指责,反而在浓郁的诗意中透露着对这一些人的关心和同情。这恰恰说明曹操很会做思想工作,完全是以通情达理的姿态来吸引和争取人才。而象这样一种情味,也是充分发挥了诗歌所特有的感染作用。最后四句画龙点睛,明明白白地披肝沥胆,希望人才都来归我,确切地点明了本诗的主题。“周公吐哺”的典故出于《韩诗外传》,据说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周公为了接待天下之士,有时洗一次头,吃一顿饭,都曾中断数次,这种传说当然是太夸张了。不过这个典故用在这里却是突出地表现了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二句也是通过比喻极有说服力地表现了人才越多越好,决不会有“人满之患”。所以陈沆说:“鸟则择木,木岂能择鸟?天下三分,士不北走,则南驰耳。分奔蜀吴,栖皇未定,若非吐哺折节,何以来之?山不厌土,故能成其高;海不厌水,故能成其深;王者不厌士,故天下归心。”(亦见《诗比兴笺》)这些话是很有助于说明本诗的背景、主题以及最后各句之意的。

       [编辑本段]作品评析

       总起来说,《短歌行》正象曹操的其它诗作如《蒿里行》、《对酒》、《苦寒行》等一样,是政治性很强的诗作,主要是为曹操当时所实行的政治路线和政策策略服务的;然而它那政治内容和意义却完全熔铸在浓郁的抒情意境之中,全诗充分发挥了诗歌创作的特长,准确而巧妙地运用了比兴手法,来达到寓理于情,以情感人的目的。在曹操的时代,他就已经能够按照抒情诗的特殊规律来取得预期的社会效果,这一创作经验显然是值得借鉴的。同时因为曹操在当时强调“唯才是举”有一定的进步意义,所以他对“求贤”这一主题所作的高度艺术化的表现,也应得到历史的肯定。

       这首诗是曹操的代表作之一。诗中抒发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的宏图大愿。用四言体写来,内容深厚,庄重典雅,感情充沛。诗的开头情绪稍嫌低沉,但整首诗的基调还是昂扬奋发的,在这点上和《龟虽寿》有点类似。按诗意划分,每八句一节,共四节。 前八句为第一节,诗人对人生的短暂发出感慨和忧愁,并要借酒来浇愁。表面看写个人的感慨和忧愁,仿佛要放浪形骸,及时行乐,其实写一个大政治家祈求建功立业的广阔胸怀。“朝露”之比,形象鲜明,意蕴深刻,富有哲理。 总之,第一节的节意可以一个“愁”字来概括。

       接下来“青青子衿”以下八句为第二节,情味更加深厚缠绵厂。“青青子衿”二句是《诗经?郑风?子衿》中的原句,其中第一章的四句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你那青青的衣领啊,深深萦绕在我的心间。虽然我不能去找你,你为什么不主动给我音信呢?)诗人用这古诗句,是表达对贤才的渴求。诗句语气婉转,情味深细,表达厂诗人内心深处的活动,这也是他原来颁布的《求贤令》之类的政治文件所不能达到的效果。接下来又引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四句,描写宾主欢宴的情景,意思是说只要你们来到我这里,我是一定会待以“嘉宾”之礼的,我们是能够欢快融洽地相处合作的。总之,诗人引用古诗自然妥贴,宛如己出,恰到好处地表达了心愿。

       “明明如月”以下八句为第三节,这八句是对前两节十六句的强调和照应。也就是说,从“明明如月”开始的四句说忧愁,强调和照应第一节;从“越陌度阡”开始的四句说礼遇贤才,强调和照应第二节。如此强调照应,使全诗有低昂抑扬、反复咏叹的效果。“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是说,天上的明月何时才会停止运行呢?比喻意是,我求贤如渴之心有如天上的明月,天地人共鉴,这颗心是永远不会止息的。

       最后“月明星稀”以下八句为第四节,求贤如渴的思想感情进一步加深。“月明”四句既是准确而形象的写景笔墨,也有比喻的深意。清人沈德潜《古诗源》中说:“月明星稀四句,喻客子无所依托。”实际上是说那些犹豫不决的人才,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一时无所适从。诗人以乌鸦绕树、“何枝可依”的情景来启发他们,不要三心二意,要善于择枝而栖,赶紧到我这边来。最后“周公”四句画龙点睛,明明白白披肝沥胆,希望人才都来归顺我曹操,点明了全诗的主旨。关于“周公吐哺”的典故,据说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这话似也表达诗人心情。

       总的说来,这首诗巧用典故和比兴的手法.像曹操的其他政治性很强的诗作一样,主要是他当时渴求实现政治理想的一种曲折反映。然而这种政治性的东西完全熔铸在抒情艺术当中,以情理景完美统一的方式表现出来了。

       [编辑本段]历史故事

       曹操平定了北方割据势力,控制了朝政。他又亲率八十三万大军,直达长江北岸,准备渡江消灭孙权和刘备,进而统一全中国。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冬十一月十五日,天气晴朗,风平浪静,曹操下令:"今晚在大船上摆酒设乐,款待众将。"到了晚上,天空的月亮非常明亮,长江宛如横飘的一条素带。再看船上众将,个个锦衣绣袄,好不威风。曹操告诉众将官:我自起兵以来,为国除害,扫平四海,使天下太平。现在只有南方我还没得到,今天请你们来,为我统一中国同心协力,日后天下太平,我们共享荣华富贵。文武们都站起来道谢,曹操非常高兴,先以酒奠长江,随后满饮三大杯。并横槊告诉众将说:我拿此槊破黄巾,擒吕布、灭袁术、收袁绍,深入塞北,直达辽东,纵横天下,颇不负大丈夫之志,在这良辰美景,我作歌,你们跟着和。接着,他唱曰:"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绕树三匝,无树可依,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三国曹操(字孟德)所为

       《三国演义》第四十八回有一段曹操横槊赋诗的描写。曹操平定北方后,率百万雄师,饮马长江,与孙权决战。是夜明月皎洁,他在大江之上置酒设乐,欢宴诸将。酒酣,操取槊立于船头,慷慨而歌。

       [编辑本段]二、李白 短歌行

       作者:唐·李白

       白日何短短,百年苦易满。苍穹浩茫茫,万劫太极长。

       麻姑垂两鬓,一半已成霜。天公见玉女,大笑亿千场。

       吾欲揽六龙,回车挂扶桑。北斗酌美酒,劝龙各一觞。

       富贵非所愿,与人驻颜光。

       注释:古往今来,人生寿夭乃是人类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多少人曾为之发出过无穷的浩叹:“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曹操《短歌行》)“置酒高堂,悲歌临觞”(陆机《短歌行》),久尔久之,《短歌行》遂成专咏这一问题的篇章。歌而谓之“短”,既指歌调之短促,也隐含人生短促之意。李白这首同名诗作,沿袭了古老的主题,但写法上却将写实与想象熔于一炉,极富浪漫色彩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李白 (701—762年),生日701年2月8日,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在我国历史上,被称为诗仙。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李杜”,是华夏史上最伟大的诗人。

       李白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隋朝末年,迁徙到中亚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李白即诞生于此。五岁时,其家迁入绵州彰明县(今四川 江油县)。二十岁时只身出川,开始了广泛漫游,南到洞庭湘江,东至吴、越,寓居在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县)。他到处游历,希望结交朋友,干谒社会名流,从而得到引荐,一举登上高位,去实现政治理想和抱负。可是,十年漫游,却一事无成。他又继续北上太原、长安,东到齐、鲁各地,并寓居山东任城(今山东济宁)。这时他已结交了不少名流,创作了大量优秀诗篇,诗名满天下。天宝初年,由道士吴人筠推荐,唐玄宗召他进京,命他供奉翰林。不久,因权贵的谗悔,于天宝三、四年间(公元 744或745年),被排挤出京。此后,他在江、淮一带盘桓,思想极度烦闷。

       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冬,安禄山叛乱,他这时正隐居庐山,适逢永王李遴的大军东下, 邀李白下山入幕府。后来李遴反叛肃宗,被消灭,李白受牵连,被判处流放夜郎(今贵州省境内),中途遇赦放还,往来于浔阳(今江西九江)、宣城(今安徽宣城)等地。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病死于安徽当涂县。

       李白生活在唐代极盛时期,具有“济苍生”、“安黎元”的进步理想,毕生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他的大量诗篇,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繁荣气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集团的荒*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在艺术上,他的诗想象新奇,感情强烈,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形成豪放、超迈的艺术风格,达到了我国古代积极浪漫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存诗900余首,有《李太白集》。

       其诗想象丰富,构思奇特,气势雄浑瑰丽,风格豪迈潇洒,是盛唐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

       摘自百度网友,谢谢。

       今天关于“短歌行原文及注释”的讲解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这个主题,并从我的回答中找到需要的信息。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