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诗词欣赏 诗词欣赏

贾岛推敲的启示_贾岛推敲的启示我们什么

zmhk 2024-09-05 人已围观

简介贾岛推敲的启示_贾岛推敲的启示我们什么       非常感谢大家对贾岛推敲的启示问题集合的关注和提问。我会以全面和系统的方式回答每个问题,并为大家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和思路。1.贾岛推敲文言

贾岛推敲的启示_贾岛推敲的启示我们什么

       非常感谢大家对贾岛推敲的启示问题集合的关注和提问。我会以全面和系统的方式回答每个问题,并为大家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和思路。

1.贾岛推敲文言文阅读答案

2.王安石与贾岛推敲的诗句有哪些故事

3.如何做好小学语文古诗教学

4.如何教好古诗词的方法

5.举例说明下“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感情上"推敲"”

6.关于推敲的诗句贾岛的

贾岛推敲的启示_贾岛推敲的启示我们什么

贾岛推敲文言文阅读答案

       1. 贾岛推敲文言文答案初二

        原文

        贾岛初赴举,在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又欲“推”字,炼之未定,于驴上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势,观者讶之。时韩退之权京兆尹,车骑方出,岛不觉行至第三节,尚为手势未已。俄为左右拥止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推”字与“敲”字未定,神游象外,不知回避。退之立马久之,谓岛曰:“‘敲’字佳。”遂并辔而归,共论诗道,留连累日,因与岛为布衣之交。

        译文

        贾岛初次在京城里参加科举考试。一天他在驴背上想到了一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想用“推”字,又想用“敲”字,反复思考没有定下来,便在驴背上(继续)吟诵,不停做着推和敲的动作,围观的人对此感到惊讶。当时韩愈临时代理京城的地方长官,他正带车马出巡,贾岛不知不觉,直走到(韩愈仪仗队的)第三节,还在不停地做(推敲)的手势。于是一下子就被(韩愈)左右的侍从拥到韩愈的面前。贾岛详细地回答了他在酝酿的诗句,用“推”字还是用“敲”字没有确定,精神离开了眼前的事物,不知道要回避。韩愈停下车马思考了好一会,对贾岛说:“用‘敲’字好。”两人于是并排骑着驴马回家,一同谈论作诗的方法,好几天不舍得离开。(韩愈)因此跟贾岛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以上来自百度百科

       

2. 贾岛推敲 阅读答案

        详细解释 后蜀 何光远 《鉴戒录·贾忤旨》:“﹝贾岛﹞忽一日于驴上吟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初欲著‘推’字,或欲著‘敲’字,炼之未定,遂于驴上作‘推’字手势,又作‘敲’字手势。不觉行半坊。

        观者讶之,岛似不见。时韩吏部愈权京尹,意气清严,威振紫陌。

        经第三对呵唱,岛但手势未已。俄为官者推下驴,拥至尹前,岛方觉悟。

        顾问欲责之。 岛具对:‘偶得一联,吟安一字未定,神游诗府,致冲大官,非敢取尤,希垂至鍳。

        ’韩立马良久思之,谓岛曰:‘作敲字佳矣。’”后因以“推敲”指斟酌字句。

        亦泛谓对事情的反复考虑。宋·张孝祥《念奴娇·再用韵呈朱丈》词:“忍冻推敲、清兴满,风里乌巾猎猎。”

        明·徐渭《过陈守经留饭海棠树下赋得夜雨剪春韭》:“醉后推敲应不免,只愁别驾恼郎当。”清·孔尚任 《桃花扇·投轩》:“你的北来意费推敲,一封书信无名号。”

        吴组缃·《山洪》二:“三官认真的沉着脸,觉得这话值得推敲。” 来 历 唐朝的贾岛是著名的苦吟派诗人。

        苦吟派就是为了一句诗或是诗中的一个词,不惜耗费心血,花费工夫。贾岛曾用几年时间做了一首诗。

        诗成之后,他热泪横流,不仅仅是高兴,也是心疼自己。当然他并不是每做一首都这么费劲儿,如果那样,他就成不了诗人了。

        有一次,贾岛骑驴闯了官道。他正琢磨着一句诗,名叫《题李凝幽居》全诗如下: 闲居少邻并, 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 僧敲(推)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 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 幽期不负言。 但他有一处拿不定主意,那就是觉得第二句中的“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的“推”应换成“敲”。

        可他又觉着“敲”也有点不太合适,不如“推”好。不知是“敲”还是“推”好。

        嘴里就边推敲边念叨着。不知不觉地,就骑着毛驴闯进了大官韩愈(唐宋八大家之一)的仪仗队里。

        韩愈问贾岛为什么闯进自己的仪仗队。贾岛就把自己做的那首诗念给韩愈听,但是其中一句拿不定主意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的事说了一遍。

        韩愈听了,对贾岛说:“我看还是用‘敲’好,即使是在夜深人静,拜访友人,还敲门代表你是一个有礼貌的人!而且一个‘敲’字,使夜静更深之时,多了几分声响。再说,读起来也响亮些”贾岛听了连连点头称赞。

        他这回不但没受处罚,还和韩愈交上了朋友。 推敲从此也就成为了脍炙人口的常用词,用来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时,反复琢磨,反复斟酌。

        原文 贾岛初赴举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始欲着“推”字,又欲作“敲”字,炼之未定,遂于驴上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势,观者讶之。时韩退之权京兆尹,车骑方出,岛不觉得止第三节,尚为手势未己。

        俄为左右拥至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推”字与“敲”未定,神游象外,不知回避。

        退之立马久之,谓岛曰:“‘敲’字佳矣。”遂并辔而归,共论诗道,留连累日,因与岛为布衣之交。

        译文 贾岛初次在京城里参加科举考试。一天他在驴背上想到了两句诗说:“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开始想用“推”字,又想用“敲”字,决定不下来,便在驴背上吟诵,伸出手做出推和敲的姿势来,看到的人都很惊讶。当时韩愈担任京兆尹(京城地方的长官e69da5e887aae79fa5e9819331333330343934),他正带车马出巡,贾岛不知不觉冲撞到韩愈仪仗队的第三部分,还没有停止做推敲的手势。

        忽然就被韩愈左右的侍从推搡到韩愈的面前。贾岛详细地回答了他在酝酿诗句的事,用“推”字还是用“敲”字没有确定,想得出神了,忘记了要回避。

        韩愈停下马车思考了很久,对贾岛说:“用‘敲’字好。”于是两人并排骑着马和驴回家,一同谈论作诗的方法,好几天不舍得离开,滞留了数日因此与普通老百姓贾岛结为了好朋友。

        注释 贾岛:唐朝诗人,字阆仙,范阳人。 赴举:参加科举考试。

        京师:京城,此指长安。 炼:用心琢磨,反复锤炼。

        炼之未定:用心琢磨,反复锤炼,决定不下来。之:这里指从“推”和“敲”中选一个。

        吟哦:吟颂。 引手:伸手。

        引手做推敲之势:伸出手做出推和敲的姿势来。 讶:以……诧异。

        韩退之:指韩愈。 权:临时代理。

        京兆:京城地方长官。 车骑:车马。

        俄:不久,指时间短。 具:详细,具体。

        具对:详细回答 神游象外:精神离开了眼前的事物。游,离开。

        象,眼前事物。 立马:很快。

        立马良久:(韩愈)让马停下来很久。 遂:于是,就。

        辔:驭马的缰绳。 留连: 舍不得离开。

        布衣:平民。 已:停止。

        至:到。 云云:如此,指不能决定用“推”还是用“敲”的这种情况。

        节:这里指仪仗队的一部分。 始:最初,开始。

        势:样子,态势近义词 斟酌 琢磨 揣摩 启示 故事启示我们:做什么事都要反复琢磨,斟酌,要精益求精。

3. 贾岛推敲文言文答案初二

        原文

        贾岛初赴举,在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又欲“推”字,炼之未定,于驴上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势,观者讶之。时韩退之权京兆尹,车骑方出,岛不觉行至第三节,尚为手势未已。俄为左右拥止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推”字与“敲”字未定,神游象外,不知回避。退之立马久之,谓岛曰:“‘敲’字佳。”遂并辔而归,共论诗道,留连累日,因与岛为布衣之交。

        译文

        贾岛初次在京城里参加科举考试。一天他在驴背上想到了一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想用“推”字,又想用“敲”字,反复思考没有定下来,便在驴背上(继续)吟诵,不停做着推和敲的动作,围观的人对此感到惊讶。当时韩愈临时代理京城的地方长官,他正带车马出巡,贾岛不知不觉,直走到(韩愈仪仗队的)第三节,还在不停地做(推敲)的手势。于是一下子就被(韩愈)左右的侍从拥到韩愈的面前。贾岛详细地回答了他在酝酿的诗句,用“推”字还是用“敲”字没有确定,精神离开了眼前的事物,不知道要回避。韩愈停下车马思考了好一会,对贾岛说:“用‘敲’字好。”两人于是并排骑着驴马回家,一同谈论作诗的方法,好几天不舍得离开。(韩愈)因此跟贾岛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以上来自百度百科

王安石与贾岛推敲的诗句有哪些故事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一定都或多或少地了解过一些诗人,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关于诗人贾岛的人物简介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贾岛,今北京市房山区贾岛村(贾岛峪)人,早年贫寒,落发为僧,法名无艮。曾居房山石峪口石村,遗有贾岛庵。19岁云游,识孟郊等,因和推敲韩愈。还俗后屡举进士不第。唐文宗时任长江(四川蓬溪县)主簿,故被称为“贾长江”。其诗精于雕琢,喜写荒凉、枯寂之境,多凄苦情味,自谓“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但后又普州司仓参军,卒于任所。有《长江集》10卷,录诗390余首。另有小集3卷、《诗格》1卷传世。

        贾岛人称“诗囚”又被称为“诗奴”,一生不喜与常人往来,《唐才子传》称他“所交悉尘外之士”。他惟喜作诗苦吟,在字句上狠下工夫。

        早年出家

        贾岛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元和五年(810年)冬,至长安,见张籍。次年春,至长安,始谒韩愈,以诗深得赏识。后还俗,屡举进士不第。文宗时,因诽谤,贬长江(今四川蓬溪)主簿。曾作《病蝉》诗“以刺公卿”(《唐诗纪事》)。开成五年(840年)迁普州司仓参军。武宗会昌三年(843年)七月二十八日(8月27日),在普州去世。贾岛诗在晚唐形成流派,影响颇大。唐代张为《诗人主客图》列为“清奇雅正”升堂七人之一。清代李怀民《中晚唐诗人主客图》则称之为“清奇僻苦主”,并列其“入室”、“及门”弟子多人。晚唐李洞、五代孙晟等人十分尊崇贾岛,甚至对他的画像及诗集焚香礼拜,事之如神(《唐才子传》、《郡斋读书志》)。贾岛著有《长江集》10卷,通行有《四部丛刊》影印明翻宋本。李嘉言《长江集新校》,用《全唐诗》所收贾诗为底本,参校别本及有关总集、选集,附录所撰《贾岛年谱》、《贾岛交友考》以及所辑贾岛诗评等,较为完备。

        贾岛的家乡范阳曾是安禄山的老巢,安史之乱平定后,这里又长期为藩镇所据,处于半隔绝状态。贾岛出生于平民家庭,门第寒微。所以他早年行事率不可考。传说他30岁前曾数次应举,都不得志。失意之余,又迫于生计,只好栖身佛门为僧,取法名无本。贫困的家庭景况,枯寂的禅房生活,养成他孤僻冷漠而内向的性格,耽幽爱奇,淡于荣利,喜怒鲜形于色,世事颇少萦怀。但他仍酷爱吟诗,常常为构思佳句而忘乎所以,“虽行坐寝食,苦吟不辍。”贾岛也因此被视为唐代苦吟诗人的典型。

        推敲由来

        一天,贾岛去长安成郊外,拜访一个叫李凝的朋友。他沿着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的小鸟。不巧,这天李凝不在家,贾岛就把一首诗留了下来:

        《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第二天,贾岛骑着毛驴返回长安。半路上,他想起昨夜即兴写成的那首小诗,觉得“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中的“推”字用得不够妥帖,或许改用“敲”字更恰当些。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进了长安城。大街上的人看到他这个样子,都感到十分好笑。这时,正在京城做官的韩愈,在仪仗队的簇拥下迎面而来。行人、车辆都纷纷避让,贾岛骑在毛驴上,比比划划,竟然闯进了仪仗队中。

        韩愈问贾岛为什么乱闯。贾岛就把自己做的那首诗念给韩愈听,但是其中一句拿不定主意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韩愈听了,很有兴致地思索起来。过了一会儿,他对贾岛说:“我看还是用‘敲’好,万一门是关着的,推怎么能推开呢?再者去别人家,又是晚上,还是敲门有礼貌呀!而且一个‘敲’字,使夜静更深之时,多了几分声响。静中有动,岂不活泼?”贾岛听了连连点头。他这回不但没受处罚,还和韩愈交上了朋友。

        推敲从此也就成为脍炙人口的常用词,用来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时,反复琢磨,反复斟酌,才能得到最佳。

        是否中进士

        贾岛是否唐突刘栖楚?是否中进士?哪一年中进士?也不可考,但他仕途坎坷却是真的。贾岛多次赴考,都名落孙山,有一次竟因“吟病蝉之句,以刺公卿”,不仅被黜落,而且还被扣上“举场十恶”的帽子。更使他悲伤的是,他的好友孟郊于元和九年(814年)突发急病而死。至长庆四年(824年),韩愈又病逝。而此时之贾岛却依然是一介白衣。直到贾岛垂老之年,贾岛才出任长江县主簿。开成五年(840年),贾岛三年考满,迁任普州(今四川安岳县)司仓参军。会昌三年(843年)七月二十八日(8月27日),贾岛就染疾卒于任上。

        贾岛在长江主簿任上有何建树,史书不载。唐人苏绛在他的《贾司仓墓志铭》称赞贾岛“三年在任,卷不释手”。看来,贾岛仕宦后,读书吟诗的癖好依然不改。

        刻苦写诗

        贾岛写诗,以刻苦认真著称。这在他自己的诗句中也有所反映。如他在《送无可上人》诗“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句下就自注:“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二句三年得”自然是夸张说法,但他吟诗常常煞费苦心却真有其事。

        也正是由于他的刻苦努力,才得以弥补其天分之不足,使他终于在众星璀璨的唐代诗坛赢得一席之地,并且留下许多佳作。如他的《忆江上吴处士》:“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圆。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此夜聚会夕,当时雷雨寒。兰桡殊未返,消息海云端。”全诗骨气开张,诗情宛转。特别是“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一联,对仗自然,妙语天成,灏气流注,意境苍凉,形象饱满地传达出诗人忆念朋友的一片深情,不愧是传诵千古的名句。

        又如他的《寄韩潮州愈》“此心曾与木兰舟,直至天南潮水头。隔岭篇章来华岳,出关书信过泷流。峰悬驿路残云断,海浸城根老树秋。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写尽贾岛对韩愈的悬念和同情,并烘托出韩愈的光明磊落,境界宏阔,音节高朗,情韵悠长,足见贾岛于平淡处见隽永的笔力。

        再如他的《下第》诗:“下第只空囊,如何住帝乡!杏园啼百舌,谁醉在花傍?泪落故山远,病来春草长。知音逢岂,孤棹负三湘。”沉重地抒写了自己落第后的痛苦心情。贾岛一生很不得志,孤贫潦倒,宦途极艰,所以,他的诗作也以描写孤峭幽静的境界为主。但有时也有慷慨激越之作,如他的《病鹘吟》:“俊鸟还投高处栖,腾身戛戛下云梯。有时透露凌空去,无事随风入草迷。迅疾月边捎玉兔,迟回日里拂金鸡。不缘毛羽遭零落,焉肯雄心向尔低!”依然是雄心不改,壮志难磨,仍幻想着有凌空搏击的机会。他的思想中的这种激烈奋发的因素,还常常借助于旧将、老将的形象宣泄出来。如他的《代旧将》:“旧事说如梦,谁当信老夫。战场几处在,部曲一人无。落日收病马,晴天晒阵图。犹希圣朝用,自镊白髭须”。他的《代边将》:“持戈簇边日,战罢浮云收。露草泣寒霁,夜泉鸣陇头。三尺握中铁,气冲星斗牛。报国不拘贵,愤将平虏仇。”他的《剑客》:“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他的《逢旧识》:“几岁阻干戈,今朝劝酒歌。羡君无白发,走马过黄河。旧宅兵烧尽,新宫日奏多。妖星还有角,数尺铁重磨”。这几首诗无不是豪气满纸,风骨凛凛。只可惜贾岛有此壮志而无此机遇,致使他始终未能施展自己的才干,最后留下的只是他的诗作《长江集》。

        贾岛的.诗作与他的苦吟精神,在唐末五代还是很有影响的。如晚唐的李洞,就“酷慕贾长江,遂铜写岛像,戴之巾中。常持数珠念贾岛佛,一日千遍。人有喜岛者,洞必手录岛诗赠之,叮咛再四曰:此无异佛经,归焚香拜之”。又如南唐孙晟,也画了贾岛的像挂在壁上,朝夕礼拜。贾岛生前虽然信佛,恐怕也不曾想到他身后竟有人因他的诗作而奉他为佛。倘若他在天有灵,也一定会为他死后“成佛”而心满意足吧!

        拓展阅读:

        贾岛经典诗句

        1、寻隐者不遇——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2、剑客——贾岛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尝试。

        今日把试君,谁为不平事?

        3、李凝幽居——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4、暮过山村——贾岛

        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初月未终夕,边烽不过秦。萧条桑柘外,烟火渐相亲。

        5、吊孟协律——贾岛

        才行古人齐,生前品位低。葬时贫卖马,远日哭惟妻。

        孤冢北邙外,空斋中岳西。集诗应万首,物象遍曾题。

        6、南池——贾岛

        萧条微雨绝,荒岸抱清源。入舫山侵塞,分泉稻接村。

        秋声依树色,月影在蒲根。淹泊方难遂,他宵关梦魂。

        7、寄龙池寺贞空二上人——贾岛

        受请终南住,俱妨去石桥。林中秋信绝,峰顶夜禅遥。

        寒草烟藏虎,高松月照雕。霜天期到寺,寺置即前朝。

        8、送贞空二上人——贾岛

        林下中餐后,天涯欲去时。衡阳过有伴,梦泽出应迟。

        石磬疏寒韵,铜瓶结夜澌。殷勤讶此别,且未定归期。

        9、送裴校书——贾岛

        拜官从秘省,署职在藩维。多故长疏索,高秋远别离。

        天寒泗上醉,夜静岳阳棋。使府临南海,帆飞到不迟。

        10、寄白阁默公——贾岛

        已知归白阁,山远晚晴看。石室人心静,冰潭月影残。

        微云分片灭,古木落薪干。后夜谁闻磬,西峰绝顶寒。

        11、雨后宿刘司马池上——贾岛

        蓝溪秋漱玉,此地涨清澄。芦苇声兼雨,芰荷香绕灯。

        岸头秦古道,亭面汉荒陵。静想泉根本,幽崖落几层。

        12、送朱可久归越中——贾岛

        石头城下泊,北固暝钟初。汀鹭潮冲起,船窗月过虚。

        吴山侵越众,隋柳入唐疏。日欲躬调膳,辟来何府书。

        13、送田卓入华山——贾岛

        幽深足暮蝉,惊觉石床眠。瀑布五千仞,草堂瀑布边。

        坛松涓滴露,岳月泬寥天。鹤过君须看,上头应有仙。

        贾岛推敲的故事

        唐朝的贾岛是著名的苦吟派诗人。什么叫苦吟派呢?就是为了一句诗或是诗中的一个词,不惜耗费心血,花费工夫。贾岛曾用几年时间做了一首诗。诗成之后,他热泪横流,不仅仅是高兴,也是心疼自己。当然他并不是每做一首都这么费劲儿,如果那样,他就成不了诗人了。

        有一次,贾岛骑着毛驴在长安朱雀大街上走。那时正是深秋时分,金风一吹,落叶飘飘,那景色十分迷人。南岛一高兴,吟出一句"落叶满长安"来。但一琢磨,这是下一句,还得有个上句才行。他就苦思冥想起来了,一边骑驴往前走,一边念念叨叨。对面有个官员过来,不住地鸣锣开道。那锣敲得山响,贾岛愣是没听见。那官员不是别人,正是京兆尹,用今天的职务来说就是长安市市长。他叫刘栖楚,见贾岛闯了过来,非常生气。贾岛忽然来了灵感,大叫一声:“秋风生渭水。”刘栖楚吓了一跳,以为他是个疯子,叫人把他抓了起来,关了一夜。贾岛虽然吃了不少苦头,却吟成了一首诗《忆江上吴处士》:

        “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圆。

        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

        此处聚会夕,当时雷雨寒。

        兰猱桡未返,消息海云端。”

        贾岛吃了一回亏,还是不长记性。没过多久,他又一次骑驴闯了官道。他正琢磨着一句诗,全诗如下: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那就是“僧推月下门”。可他又觉着推不太合适,不如敲好。嘴里就推敲推敲地念叨着。不知不觉地,就骑着驴闯进了大官韩愈的仪仗队里。

        韩愈比刘栖楚有涵养,他问贾岛为什么乱闯。贾岛就把自己做了一首诗,但是其中一句拿不定主意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的事说了一遍。韩愈听了,哈哈大笑,对贾岛说:“我看还是用‘敲’好,万一门是关着的,推怎么能推开呢?再者去别人家,又是晚上,还是敲门有礼貌呀!而且一个‘敲’字,使夜静更深之时,多了几分声响。静中有动,岂不活泼?”贾岛听了连连点头。他这回不但没受处罚,还和韩愈交上了朋友。

        贾岛推敲的故事启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管做任何事都一定要反复琢磨、斟酌和不断改进,做到精益求精。不论你是学生还是已经工作的人,都要向贾岛学习推敲的精神,每一件事都做到认真负责、精益求精、一丝不苟。

如何做好小学语文古诗教学

       据传,诗人王安石在作《泊船瓜洲》时,先写的是“春风又到江南岸”,后来他觉得“到”字不好,就改为“过”,接着又改为“入”“满”等字。经过十多次修改,都不大满意。最后他从“春风何时至,又绿湖上出”这句诗受到启发,才决定改用“绿”字。

       “推敲”一词是根据唐朝诗人贾岛锤炼诗句的故事引申出来的,意为反复琢磨。

       一天,贾岛在京城长安,骑着毛驴在街上行走,随口吟成一首诗,其中两句是:

       “鸟宿池中树,僧推月下门。”

       贾岛觉得诗中的“推”字,用得不够恰当,想把“推”字改为“敲”字,但一时不知哪个字好。于是,一面思考,一面用手反复做着推门和敲门两种动作。街上行人看到贾岛这种神情,感到十分惊讶。

       韩愈看到,十分生气地对贾岛说:“你骑驴子怎么低着头,也不朝前面看看?”

       贾岛一惊,慌忙下驴,向韩愈赔礼,并将自己刚才驴上所得诗句,因斟酌“推”“敲”二字,专心思考,不及回避的情形讲了一遍。

       韩愈听后,转怒为喜,深思片刻后便说:“敲字好!在万物入睡、沉静得没有一点声息的时候,敲门声更是显得夜深人静。”

       贾岛连连拜谢,把诗句定为“僧敲月下门”。

如何教好古诗词的方法

       一、学习古诗文要让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收入了70多首脍炙人口的古诗,要想让学生领会其中的含义,在教学这些古诗时就要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才能更好地理解诗情蕴意.例如教学《咏柳》一诗,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当春天到来之际,你行走在路上,一定会感受到严冬过后,大自然正在悄悄地发生变化.你看那河堤上,道路旁,原本光秃秃的柳树,这时是不是有了变化?它变得怎样了?在学生想象之后,老师就可以提问他们想象的情景,然后就导入诗文,指导他们朗读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将诗文与他们想象的情景联系起来,让学生明白这首诗看似对柳树轻描淡写,实则蕴含着作者很巧妙的笔法.全诗对树干和树枝树叶的赞颂,即对柳树的赞颂,虽然没有一个柳字,但是人们可以通过他描写的万条垂下绿丝绦和细叶这些柳的特征的描写.推测出作者写的就是柳.原本光秃秃的柳树现在发生了这样的变化是因为什么呢?当然是春风了,春天来了,春风吹绿了大地,作者赞咏春风中的柳树,其实就是赞咏了春风.这棵树是这样,其他的树不是也一样抽枝发芽、绿叶成荫吗?所以,这首诗的主旨是赞颂春风吹得树儿绿,给大地带来了无限生机.

       二、音乐画画配合,创设意境

       古诗文富有韵律、节奏,诵读起来朗朗上口,很受孩子们的喜爱.配乐朗诵诗是一种创设意境,让学生进入到诗的境遇中去的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它可以启发学生思维,发挥学生想象,加深学生对诗意、诗境的理解. 如教学岳飞写的《满江红》,通过反复的配乐诵读、歌唱,能让学生体会诗句的豪迈风格,阔大境界,语言的粗犷有力,气氛的雄伟悲壮.教学张志和的《渔歌子》,反复的配乐诵读,能让学生体会诗句清新自然的风格,语言的明白如话,感受到渔人于斜风细雨中那种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教师在进行配乐朗诵时,要适时地指导学生体会声音的抑扬顿挫,高低起伏,高亢与低沉所表达的情绪与效果.在古诗文中,诗与画又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古诗文的教学,还应注重把诗画乐融为一体,让学生感受古诗的意境美.

       三、趣味训练,培养诗兴

       学习古诗文,还要注重富有情趣的训练,这样,才能使学生学起来兴趣盎然.

       1、巧设情境问题让学生填写诗句.如,问学生当我们浪费粮食时,妈妈常用( )这句诗来教导我们,你能写出男一首《悯农》吗?当我们在外地过年时,常常引用唐代诗人王维在《 》中的( )来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当我们回忆起母爱,要报答母亲的深恩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孟郊的《 》中的诗句( ).有时候,我们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正在做的事反而不及旁人清楚,这就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宋代诗人苏轼的《 》中的诗句(         )说明了这个问题.

       2、按要求写诗句.一是要求学生分别写出描写春、夏、秋、冬的诗各一句.如描写春天的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描写夏天的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描写秋天的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描写冬天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二是要求学生写出带有红、橙、黄、绿、青、蓝、紫字的诗各一句.三是写出带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等数字的诗句.四是要求学生在诗句中填入花名.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 )开,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 )别样红,竹外( )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等等.

       3、设计一些文学史常识的回答,如唐代诗人李白和杜甫,被中国文坛合称为( ),其中,李白被称为( ),杜甫被称为( ),杜甫生平第一快诗是《 》,抒发了( ).

       4、让学生学写对联,感受成功的快乐.如我出上联鸟语花香添美景,学生就饶有兴味地对出下联风和日丽庆新春或风和日丽迎新年.其他的训练还有很多,如:读一读山海关外孟姜女庙的这副对联,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这个训练让学生明白汉字的一字多音,汉语的停顿以及语序等都能使我们的表达更丰富更灵活.

       四、运用故事,点燃诗心

       小学生很喜欢听故事,教学古诗文时,可以插入一些有趣的故事,以此来点燃学生的诗心.

       特别是讲一些与此有关的奇闻轶事,学生就会更感兴趣.如贾岛推敲的故事,是用僧推月下门好呢,还是僧敲月下门好呢?体现了古人对提字炼句的注重.王安石写《泊船瓜洲》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的提炼.还有曹植七步成诗的故事,骆宾王咏鹅的故事,王冕喜画墨梅,写诗咏墨梅的故事等等.这些故事使学生增强对古诗文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就更能学好古诗文了.

       五、课外拓展,积累诗文

       古诗文是思想的精华,智慧的源泉,是古人用心灵中流淌出的动听的乐章、描绘的迷人的画卷.除了学完课本中的诗文,还应向学生推荐相关的诗书让他们课外诵读.学生通过课外诵读,展开联想和想象,品味诗文的语言,步入诗文的境界,就会得到很多课外的积累.学生一旦有了大量的课外的诵读与积累,反过来,就会大大地促进我们语文的教学.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中华文化,绚丽多姿.特别是我国的古诗,更是我国语言中的珍宝,艺海的奇葩,是民族文化精华的积淀和展示,也是世界文化宝藏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炎黄子孙,龙的传人,传承和弘扬伟大的民族文化是我们共同的职责.在教学小学古诗文,我体会到,要让学生喜欢和学好古诗文,以上就是我个人总结的经验.

举例说明下“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感情上"推敲"”

        一、学习古诗文要让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收入了70多首脍炙人口的古诗,要想让学生领会其中的含义,在教学这些古诗时就要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才能更好地理解诗情蕴意.例如教学《咏柳》一诗,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当春天到来之际,你行走在路上,一定会感受到严冬过后,大自然正在悄悄地发生变化.你看那河堤上,道路旁,原本光秃秃的柳树,这时是不是有了变化?它变得怎样了?在学生想象之后,老师就可以提问他们想象的情景,然后就导入诗文,指导他们朗读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将诗文与他们想象的情景联系起来,让学生明白这首诗看似对柳树轻描淡写,实则蕴含着作者很巧妙的笔法.全诗对树干和树枝树叶的赞颂,即对柳树的赞颂,虽然没有一个柳字,但是人们可以通过他描写的万条垂下绿丝绦和细叶这些柳的特征的描写.推测出作者写的就是柳.原本光秃秃的柳树现在发生了这样的变化是因为什么呢?当然是春风了,春天来了,春风吹绿了大地,作者赞咏春风中的柳树,其实就是赞咏了春风.这棵树是这样,其他的树不是也一样抽枝发芽、绿叶成荫吗?所以,这首诗的主旨是赞颂春风吹得树儿绿,给大地带来了无限生机.

       二、音乐画画配合,创设意境

       古诗文富有韵律、节奏,诵读起来朗朗上口,很受孩子们的喜爱.配乐朗诵诗是一种创设意境,让学生进入到诗的境遇中去的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它可以启发学生思维,发挥学生想象,加深学生对诗意、诗境的理解. 如教学岳飞写的《满江红》,通过反复的配乐诵读、歌唱,能让学生体会诗句的豪迈风格,阔大境界,语言的粗犷有力,气氛的雄伟悲壮.教学张志和的《渔歌子》,反复的配乐诵读,能让学生体会诗句清新自然的风格,语言的明白如话,感受到渔人于斜风细雨中那种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教师在进行配乐朗诵时,要适时地指导学生体会声音的抑扬顿挫,高低起伏,高亢与低沉所表达的情绪与效果.在古诗文中,诗与画又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古诗文的教学,还应注重把诗画乐融为一体,让学生感受古诗的意境美.

        三、趣味训练,培养诗兴

       学习古诗文,还要注重富有情趣的训练,这样,才能使学生学起来兴趣盎然.

       1、巧设情境问题让学生填写诗句.如,问学生当我们浪费粮食时,妈妈常用( )这句诗来教导我们,你能写出男一首《悯农》吗?当我们在外地过年时,常常引用唐代诗人王维在《 》中的( )来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当我们回忆起母爱,要报答母亲的深恩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孟郊的《 》中的诗句( ).有时候,我们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正在做的事反而不及旁人清楚,这就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宋代诗人苏轼的《 》中的诗句(         )说明了这个问题.

       2、按要求写诗句.一是要求学生分别写出描写春、夏、秋、冬的诗各一句.如描写春天的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描写夏天的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描写秋天的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描写冬天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二是要求学生写出带有红、橙、黄、绿、青、蓝、紫字的诗各一句.三是写出带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等数字的诗句.四是要求学生在诗句中填入花名.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 )开,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 )别样红,竹外( )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等等.

       3、设计一些文学史常识的回答,如唐代诗人李白和杜甫,被中国文坛合称为( ),其中,李白被称为( ),杜甫被称为( ),杜甫生平第一快诗是《 》,抒发了( ).

       4、让学生学写对联,感受成功的快乐.如我出上联鸟语花香添美景,学生就饶有兴味地对出下联风和日丽庆新春或风和日丽迎新年.其他的训练还有很多,如:读一读山海关外孟姜女庙的这副对联,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这个训练让学生明白汉字的一字多音,汉语的停顿以及语序等都能使我们的表达更丰富更灵活.

       四、运用故事,点燃诗心

       小学生很喜欢听故事,教学古诗文时,可以插入一些有趣的故事,以此来点燃学生的诗心.

       特别是讲一些与此有关的奇闻轶事,学生就会更感兴趣.如贾岛推敲的故事,是用僧推月下门好呢,还是僧敲月下门好呢?体现了古人对提字炼句的注重.王安石写《泊船瓜洲》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的提炼.还有曹植七步成诗的故事,骆宾王咏鹅的故事,王冕喜画墨梅,写诗咏墨梅的故事等等.这些故事使学生增强对古诗文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就更能学好古诗文了.

       五、课外拓展,积累诗文

       古诗文是思想的精华,智慧的源泉,是古人用心灵中流淌出的动听的乐章、描绘的迷人的画卷.除了学完课本中的诗文,还应向学生推荐相关的诗书让他们课外诵读.学生通过课外诵读,展开联想和想象,品味诗文的语言,步入诗文的境界,就会得到很多课外的积累.学生一旦有了大量的课外的诵读与积累,反过来,就会大大地促进我们语文的教学.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中华文化,绚丽多姿.特别是我国的古诗,更是我国语言中的珍宝,艺海的奇葩,是民族文化精华的积淀和展示,也是世界文化宝藏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炎黄子孙,龙的传人,传承和弘扬伟大的民族文化是我们共同的职责.在教学小学古诗文,我体会到,要让学生喜欢和学好古诗文,以上就是我个人总结的经验.

关于推敲的诗句贾岛的

       朱先生提出,无论阅读或写作,必须有“一字不可放松”的谨严态度。他指出,“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感情上推敲”,“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感情,内容和形式是相随而变的。”这些话很有见地。为了凸显它,朱先生更举了贾岛推敲诗句的典故加以阐释,引录如下:

        韩愈在月夜里听见贾岛吟诗,有“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两句,劝他把“推”字改成“敲”字。这段文字因缘古今传为美谈,今人要把咬文嚼字的意思说的好听一点,都说“推敲”。古今人也都赞赏“敲”字比“推”字下得好。其实这不仅是文字上的分别,同时也是意境上的分别。“推”固然显得鲁莽一些,但是他表示孤僧步月归寺,门原来是他自己掩的,于今他“推”。他须自掩自推,足见寺里只有他孤零零的一个和尚。在这冷寂的场合,他有兴致出来步月,兴尽而返,独来独往,自在无碍,他也自有一副胸襟气度。“敲”就显得他拘礼些,也就显得寺里有人应门。他仿佛是乘月夜访友,他自己不甘寂寞,那寺里假如不是热闹场合,至少也有一些温暖的人情。比较起来,“敲”的空气没有“推”的那么冷寂。就上句“鸟宿池边树”看来,“推”似乎比“敲”要调和些。“推”可以无声,“敲”就不免剥啄有声,惊起了宿鸟,打破了岑寂,也似乎平添了搅扰。所以我很怀疑韩愈的修改是否真如古今所称赏的那么妥当。(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册56页)

       朱光潜先生作为美学大家,举的这个例子推陈出新,从设想诗的意境、人物的身份性情以及音韵特色几方面对此典故认真推敲,希望运用文字者带着应有的谨严,这都是值得我们借鉴的。朱先生此论一出,读者眼目一新,在语文学界影响巨大,几成定论。但再查找一下此典故的出处,仔细推敲一番贾岛的全诗,我们就感到朱先生却恰恰犯了一个不够谨严的错误:断章取义,抽取一句而忽略了全诗。

       我们来看看原诗的全貌: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这首五言律诗描绘了友人李凝居处幽雅的环境和对这种幽雅环境的向往。诗的首联直接写李凝居处幽静,简直隔绝尘世,绝无纷扰;颔联写夜晚池边树上栖鸟静宿,僧人来访;颈联写荒园眺望所见,小桥流水分隔郊野,白云浮动,山石也仿佛随着云脚在移动;尾联写这种环境引人羡慕之极,决心来此一起隐居,不负所约。全诗意境幽美,特别是中间两联可见贾岛锻字炼句的苦心。

       朱先生单引颔联,一反古人定见,认为“推”比“敲”好,理由有:从意境上看,是孤僧步月归寺,在寂静的夜里一“推”而推出独居的冷寂意味来;“敲”则显得拘礼。从上文语境来看,“推”字似乎更“调和些”,“敲”则会惊起宿鸟,打破岑寂,平添搅扰。

       那么,这位僧人究竟是访友还是归寺,他要进的门到底是李凝幽居之门还是寺门呢?从全诗来看,尤其是就题目而言,访友之说倒还更合理些。

       僧月下敲的是友人的门,更能反应出李凝居住环境的清幽寂静,颇少俗人往来,透露出一种高雅的生活情趣。这与《陋室铭》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一句有着同工之妙。我们不能一见僧就只联想到归寺,何况贾岛也曾出家,号无本,诗中的僧人身上也许原本就有贾岛的影子在。由此看来,僧敲幽居之门与全诗的情境更为吻合。

       再来讨论一点:全诗的意境到底是朱先生所言的清冷岑寂呢,还是寂静中透着温情?我们想清幽并不等同于冷寂,君子之交也是舒展恬淡而非冷漠如冰。白居易诗“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赵师秀诗“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等句不就是在清雅中透出一丝温馨吗?友人月夜来访,或品茗或吟诗,更添雅趣。怪不得尾联写道:“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如果只是一味的死寂,那样的幽居还有谁肯来?少了这么一点人情味儿,诗的感染力也势必会被削弱。

       在这访友而非归寺的前提下,在这景静而非情冷的意境中,一个音节响亮的“敲”字,敲破岑寂,惊起树鸟,只能是用来反衬清幽的意味,而不是“平添搅扰”了。古人对此“敲”字设想“佳处”是“音节响亮”,我们认为“敲”字“佳处”不仅是音节响亮,而且合乎月夜访友之意境,更在于用反衬手法突出了境界幽雅之美,“鸟鸣山更幽”嘛;而且这还能使人联想到友人相见之亲切、高山流水相和之欢娱。原典故写韩愈“立马久之”,定一“敲”字佳,实际上他会是经过了全面的思考品味,才敲定了这么妥帖的不可更易的一个字。韩愈真不愧为古文运动的领袖,只可惜言之不详,使朱先生推敲,又使我们至今仍“推敲”不止。

       当然,朱先生对此典故可能是信手拈来,误记了出处及原诗,但他是美学大师,影响巨大,《咬文嚼字》一文又是名文经典,力倡“谨严”,容易使读者尤其是中学生,认为朱先生所言为唯一正确的,因此有必要对此“推敲”再作推敲。由此我们又想到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一桩公案。在1935年,朱先生在《中学生》杂志上发表一篇鉴赏唐诗的美学文章,摘取了唐诗人钱起的“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两句诗而踢开他的全篇,又用这两句来概括作者的全人,还用这两句来批评屈原、阮籍、李杜等不够“静穆”伟大。鲁迅先生指出,这种“以割裂为美”的摘句办法,是最能引读者入于迷途的。它往往是衣裳上撕下来的一块绣花,经摘取者一吹嘘或者附会,说是怎样超然物外,与尘浊无关,读者没有见过全体,便也被他弄得迷离倘恍。鲁迅先生还举出陶潜的例子来,说在摘句作怪之下,一摘引“悠然见南山”就忘记了《述酒》和《读山海经》中陶潜金刚怒目的一面,而“捏成他单是一个飘飘然”,但历来的伟大作者,没有一个“浑身是‘静穆’”的。陶潜正因为并非“浑身是‘静穆’,所以他伟大”。(《题未定草七》,见《鲁迅全集》卷六)鲁迅先生当年对朱光潜先生的批评,似乎也可以移用到“推敲”这里。

       从对《咬文嚼字》一文的探究中,至少能得到这样一些启示:评价诗文的字句,尤其是品味细微精妙之处时,要从诗文的整体入手,把握其背景、思想感情和意境等;评论文学更要顾及全文,顾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作者所处社会的状况,要做到知人论世,万不可从全篇中摘一二佳句随意引申,而引读者入迷途。

       我们读名家大师的作品,也要敢于提出疑问,多问几个是否真有道理,是否真的如此,也就是要“站着读”、思考着读,而不是一味顶礼膜拜。这对于我们提高素质,培养创新精神是大有益处的。同时,这也是对大师们所倡导的科学、严谨治学精神的真正发扬。

       1. 关于推敲的诗句

        关于推敲的诗句 1. 关于推敲的诗句

        一、《泊船瓜州》中的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诗人曾反复 ,先后选用了“到”、“过”、“入”、“满”等,最后选顶为“绿”。“绿”字描述了江南绿草茸茸、生机勃勃、春意 然的景象。

        二、“遥看瀑布挂前川”(《望庐山瀑布》),诗句中的“挂”字出神入化,惟妙惟肖地描绘出远望瀑布的景象,“挂”字正好应验了“遥看”,使瀑布景色分外壮观,虽似长垂不动,却正说明了流速之快。

        三、“非六直下三千尺”中,一个“直”字让人感受到了近看瀑布的恢弘气势

        四、“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题西林壁》),应该是横看、侧看、远看、近看,从远处往下看,从底处往上看,此句省略了五个谓语的多姿多态。五、宋祁的《玉楼春》一句“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评: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这个“闹”字在我们眼前展现了一幅杏花争艳图,尤其是那满山遍野的杏红让人目不暇接,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便原来平面的画面有了动感,它是整首诗的点睛之笔,它把生机勃勃的大好春光全部都点染出来了。这“闹”字不仅有色而且似乎有声。

        唐代诗人贾岛去探访友人李凝,结果李凝不在家。贾岛不远万里而来,一心想见到李凝,并想从他那里得到回来的盘缠。这个时候的贾岛,大家一定猜得到,心情极度沮丧,不但扑了个空,而且还可能冒着沿街乞讨的危险回去。幸亏贾岛是个聪明人,于是他很快凑了几句诗,打算找几个识字不多又极度崇拜诗人的文学青年骗点银子花。当时贾岛骑在驴上,想起了一句“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但是又觉得不好,想改成敲,又觉得不好。便在驴背上作“推敲”之状,不觉一头撞在了京兆尹韩愈的仪仗队上。韩愈问他缘由,贾岛说出了自己的疑虑。韩愈问他:“你说那和尚为什么半夜回来呢?”贾岛道:“前一句已经交代过了,他在池边树旁刚犯了色戒(详情参照影片《色戒》,著名艳星钟丽缇勇敢出演)然后兴冲冲的就回来了。如此说来,应该用推啊,因为他不想被师父知道自己夜不归宿么。”韩愈说:“非也非也,如果偷偷摸摸回来,更显得行止不端,惹人怀疑。如果是个聪明的和尚,就一定会若无其事的敲敲门。”贾岛赞道:“好见识!”然后找出一张纸,把这首诗写了下来,又特意让韩愈在一旁注明:“此处用敲好!韩愈”又表达了滔滔敬仰之情,这才拜谢离去。

        次日,贾岛于路边高声叫卖:“京兆尹韩愈先生亲笔签名啦!”终于安全回家。推敲二字遂成佳话。后人便把认真切磋学问叫作“推敲”。

        2. “贾岛推敲”推敲的诗句:

        推敲 原文 贾岛初赴举,在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又欲“推”字,炼之未定,于驴上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势,观者讶之.时韩退之权京兆尹,车骑方出,岛不觉得止第三节,尚为手势未已.俄为左右拥止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推”字与“敲”字未定,神游象外,不知回避.退之立马久之,谓岛曰:“‘敲’字佳.”遂并辔而归,共论诗道,留连累日,因与岛为布衣之交.题李凝幽居 作者: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3. 关于“推敲”的诗句有哪些

        1《念奴娇(再和)》

        宋代:张孝祥

        绣衣使者,度郢中绝唱,《阳春白雪》。人物应须天上去,一日君恩三接。粉省香浓,宫床锦重,更把丝絇结。臣心如水,不教炙手成热。

        还记岭海相从,长松千丈,映我秋竿节。忍冻推敲清兴满,风里乌巾猎猎。只要东归,归心入梦,梦泛寒江月。不因莼鲈,白头亲望真切。

        2《木兰花慢(次韵孙霁窗赋牡丹)》

        宋代:张榘

        渐稠红飞尽,早秾绿、遍林梢。正池馆轻寒,杨花飘絮,草色萦袍。天香夜浮院宇,看亭亭、雨槛渍春膏。趁取芳时胜赏,莫将年少轻抛。

        鞭鞘。驱放马蹄高。世事一秋毫。便飞书倥偬,运筹闲暇,何害推敲。花前效颦著句,悄干镆、侧畔奏铅刀。何日重携樽酒,浮瓯细剪香苞。

        3《浣溪沙(再用韵)》

        宋代:吴潜

        海棠已绽牡丹芽,犹有东君向上花。不须惆怅怨春华。

        装缀园林新景物,推敲风月旧情怀。也饶浪蕊与浮葩。

        4《风入松(为山村赋)》

        宋代:张炎

        晴岚暖翠护烟霞。乔木晋人家。幽居只恐归图画,唤樵青、多种桑麻。门掩推敲古意,泉分冷淡生涯。

        无边风月乐年华。留客可茶瓜。任他车马虽嫌僻,笑喧喧、流水寒鸦。小隐正宜深静,休栽湖上梅花。

        5《周公谨砚(四首选二)》

        清代:黄宗羲

        弁阳片石出塘栖,馀墨犹然积水湄。

        一半已书亡宋事,更留一半写今时。

        剩水残山字句饶,剡源仁近共推敲。

        砚中斑驳遗民泪,井底千年恨未销。

        4. 贾岛推敲的诗句是

        贾岛推敲的诗句是“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出自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题李凝幽居》,意思是夜晚池塘边上,小鸟栖树;月光之下,老僧敲门。这两句诗,粗看有些费解。

        诗人当然不可能连夜晚宿在池边树上的鸟都能看到。其实,这正见出诗人构思之巧,用心之苦。

        正由于月光皎洁,万籁俱寂,因此老僧(或许即指作者)一阵轻微的敲门声,就惊动了宿鸟,或是引起鸟儿一阵不安的噪动,或是鸟从窝中飞出转了个圈,又栖宿巢中了。作者抓住了这一瞬即逝的现象,来刻画环境之幽静,响中寓静,有出人意料之胜。

        倘用“推”字,当然没有这样的艺术效果了。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这是一首描写诗人访友人李凝未遇的小诗,其具体创作时间难考证。

        据诗意可知,一天,贾岛去长安城郊外,拜访一个叫李凝的朋友。等他到达李凝居所时,已经天黑。

        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的小鸟。不巧,这天李凝不在家。

        于是贾岛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诗。二、轶事典故关于此诗的创作,还有一个故事:一天,贾岛在京城长安骑驴在官道上行走,吟成《题李凝幽居》这首诗,其中有两句是:“鸟宿池中树,僧推月下门。”

        贾岛觉得诗中的“推”字,用得不够恰当,想把“推”字改为“敲”字,可他又觉着“敲”也有点不太合适,不如“推”好。不知是“敲”还是“推”好。

        于是他在驴背上,一面嘴里念叨着,一面用手反复做着推门和敲门两种动作。不知不觉地,他撞上了京兆尹韩愈的仪仗队,随即被人押至韩愈面前。

        韩愈十分生气地对贾岛说:“你骑着驴子怎么不朝前面看路?”贾岛慌忙向韩愈赔礼,并将自己刚才在驴上得诗,因斟酌“推”“敲”二字,专心思考不及回避的情形讲了一遍。韩愈听后,不但没有责备他,反而立马思之良久,对贾岛说:“我看还是用‘敲’好,即使是在夜深人静,拜访友人,还敲门,代表你是一个有礼貌的人!而且一个‘敲’字,使夜静更深之时,多了几分声响。

        再说,‘敲’字读起来也响亮些。”贾岛听了连连点头称赞,于是把诗句定为“僧敲月下门”。

        从此他和韩愈成了朋友。这就是“推敲”典故的由来。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题李凝幽居。

        5. 与推敲有关的诗句

        《刘公嘉话》一书记载着:贾岛初次到京城长安参加科举考试,一天骑在驴背上吟得诗句道:“深夜万簌寂静,鸟儿栖息在池塘边的树枝上,僧人晚归在月光下敲响寺院的门。”

        开始想要用“推”字,后来又想要用“敲”字,用心琢磨词句,一直未能确定用哪个字更精美传神,于是在驴背上吟咏诵读,还不停地伸手比划“推”、“敲”的姿势。这时,吏部侍郎兼京兆尹韩愈正路过此地,贾岛不知不觉冲撞到仪卫队的第三部分。

        随从人员将贾岛推拥着带到京兆尹韩愈面前,贾岛一一解释说出自己吟得的诗句。韩愈停马伫立很久,对贾岛说道:“还是用‘敲’字更好啊。”

        于是与贾岛并排骑马而行回到官府。很长时间二人不舍离开,讨论诗歌写作,虽为大官,韩愈却与贾岛这个平民诗人结为好友。

        6. 诗中推敲的诗句

        任翻(人名)题台州寺壁诗曰:“前峰月照一江水,僧在翠微开竹房。”既去,有观者,取笔改“一”为“半”字。翻(任翻)行数十里,乃得“半”字,亟欲回易之,则见所改字,因叹曰:“台州有人。”——(李东阳《麓堂诗话》)

        写的是唐代诗人任翻为改一个字,跑了数十里的故事,也很动人。“前峰月照”一定会出现“峰掩月”的情况,月光不会照遍一江流水,改为“半江水”既符合实际,又诗味含蓄。

        登飞来峰

        宋-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老人,北宋大政治家,当过宰相,在神宗皇帝支持下实行改革,历史上叫做“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又是文学家,诗和散文都写得很好。他十分注重修辞,据说,他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经过几十次修改才选定“绿”字,千百年来传为美谈。

        1.飞来峰——就是浙江绍兴城外的宝林山。

        2.千寻塔——形容塔很高。古代一寻等于八尺。

        3.缘——因为。

        这首绝句,是王安石早看在浙江做地方官时的作品。前两句写飞来峰塔的形象,后两句写登飞来峰塔的感想。

        山是高耸的,塔是高耸的,山顶上的塔更是高高耸立的。飞来峰和它上面的宝塔总共多高?不知道。诗人只告诉我们,单是塔身就是八千多尺——这当然是夸张的说法。诗人还讲了一个传说:站在塔上,鸡鸣五更天就可以看见海上日出。请想想飞来峰那耸云天的气势吧!

        宝塔虽高,却不是高不可上。转眼间,诗人已登上塔顶,世界万物,尽收眼底,那游荡的云片再也挡不住视线了!“不畏浮去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乍听起来,是在谈论观赏风光的体会;可一寻味,便会从中领悟到一条人生哲理:在社会生活和思想修养方面,不也是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吗?!在诗人,这是雄心勃勃的自勉;对读者,这是引人向上的启示。

        苏询门下,不是才子,就是才女,这与他的教诲当然分不开。

        据说有一天,苏询买了一幅画,打算配一副对联,但他把对联拟好后,不写中间一字,抄出来,让儿女们去填,借此考一下他们的才学:

        轻风 细柳

        淡月 梅花

        苏轼(东坡)文思最快,立刻填上了两个字,使之成为:

        轻风摇细柳

        淡月映梅花

        苏小妹说:“哥哥所填,固然不错,但所用的词不够精彩。倘若用“扶”和“失”二字,不知如何?”

        轻风扶细柳

        淡月失梅花

        苏询问老二的看法,苏辙赞赏小妹,说:“这是炼字,用‘扶’字,更显得风之温柔,用‘失’字,才有天地溶为一色,扑朔迷离诗画意。”

        苏询也认为小妹的好,苏轼也很佩服小妹的才华。

        任翻(人名)题台州寺壁诗曰:“前峰月照一江水,僧在翠微开竹房。”既去,有观者,取笔改“一”为“半”字。翻(任翻)行数十里,乃得“半”字,亟欲回易之,则见所改字,因叹曰:“台州有人。”——(李东阳《麓堂诗话》)

        写的是唐代诗人任翻为改一个字,跑了数十里的故事,也很动人。“前峰月照”一定会出现“峰掩月”的情况,月光不会照遍一江流水,改为“半江水”既符合实际,又诗味含蓄。

        7. 贾岛推敲的诗句是

        贾岛推敲的诗句是“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出自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题李凝幽居》,意思是夜晚池塘边上,小鸟栖树;月光之下,老僧敲门。

        这两句诗,粗看有些费解。诗人当然不可能连夜晚宿在池边树上的鸟都能看到。其实,这正见出诗人构思之巧,用心之苦。

        正由于月光皎洁,万籁俱寂,因此老僧(或许即指作者)一阵轻微的敲门声,就惊动了宿鸟,或是引起鸟儿一阵不安的噪动,或是鸟从窝中飞出转了个圈,又栖宿巢中了。

        作者抓住了这一瞬即逝的现象,来刻画环境之幽静,响中寓静,有出人意料之胜。倘用“推”字,当然没有这样的艺术效果了。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描写诗人访友人李凝未遇的小诗,其具体创作时间难考证。据诗意可知,一天,贾岛去长安城郊外,拜访一个叫李凝的朋友。等他到达李凝居所时,已经天黑。

        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的小鸟。不巧,这天李凝不在家。于是贾岛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诗。

        二、轶事典故

        关于此诗的创作,还有一个故事:一天,贾岛在京城长安骑驴在官道上行走,吟成《题李凝幽居》这首诗,其中有两句是:“鸟宿池中树,僧推月下门。”

        贾岛觉得诗中的“推”字,用得不够恰当,想把“推”字改为“敲”字,可他又觉着“敲”也有点不太合适,不如“推”好。不知是“敲”还是“推”好。

        于是他在驴背上,一面嘴里念叨着,一面用手反复做着推门和敲门两种动作。不知不觉地,他撞上了京兆尹韩愈的仪仗队,随即被人押至韩愈面前。韩愈十分生气地对贾岛说:“你骑着驴子怎么不朝前面看路?”

        贾岛慌忙向韩愈赔礼,并将自己刚才在驴上得诗,因斟酌“推”“敲”二字,专心思考不及回避的情形讲了一遍。

        韩愈听后,不但没有责备他,反而立马思之良久,对贾岛说:“我看还是用‘敲’好,即使是在夜深人静,拜访友人,还敲门,代表你是一个有礼貌的人!而且一个‘敲’字,使夜静更深之时,多了几分声响。再说,‘敲’字读起来也响亮些。”

        贾岛听了连连点头称赞,于是把诗句定为“僧敲月下门”。从此他和韩愈成了朋友。这就是“推敲”典故的由来。

       

参考资料:

        搜狗百科-题李凝幽居

       今天关于“贾岛推敲的启示”的讲解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这个主题,并从我的回答中找到需要的信息。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