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诗词比赛 诗词比赛

点绛唇汪藻翻译_点绛唇汪藻古诗翻译

zmhk 2024-05-28 人已围观

简介点绛唇汪藻翻译_点绛唇汪藻古诗翻译       在下面的时间里,我会通过一些例子和解释详细回答大家关于点绛唇汪藻翻译的问题。关于点绛唇汪藻翻译的讨论,我们正式开始。1.李清照 点绛唇·寂寞深闺2.点绛唇是什么意思?3.萧德

点绛唇汪藻翻译_点绛唇汪藻古诗翻译

       在下面的时间里,我会通过一些例子和解释详细回答大家关于点绛唇汪藻翻译的问题。关于点绛唇汪藻翻译的讨论,我们正式开始。

1.李清照 点绛唇·寂寞深闺

2.点绛唇是什么意思?

3.萧德藻 樵夫

4.李清照 点绛唇·蹴罢秋千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点绛唇 宋·汪藻新月娟娟,夜寒江静山衔斗。起来搔首,梅影

6.诗经 鱼藻

点绛唇汪藻翻译_点绛唇汪藻古诗翻译

李清照 点绛唇·寂寞深闺

        《点绛唇寂寞深闺》

        作者:李清照

        原文:

        寂寞深闺,

        柔肠一寸愁千缕。

        惜春春去,

        几点催花雨。

        倚遍阑干,

        只是无情绪。

        人何处,

        连天芳草,

        望断归来路。

        注释:

        1、闺:过去妇女居住的内室。

        2、柔:明?长湖外史辑《续草堂诗余》作愁。

        3、催花雨:这里指崔花调落的雨。

        4、无情绪:心怀抑郁惆怅。

        5、人何处:所思念的人在哪里?此处的人,当与《凤凰台上忆吹箫》的武陵人及《满庭芳》的无人到中的二人字同意,皆喻指作者的丈夫赵明诚。

        6、望断:以极多次数凝望,一直望到看不见。

        7、连天二句:化用《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之句意,以表达亟待良人归来之望。

        赏析:

        这是一首借伤春写离恨的闺怨词。全词情词并胜,神韵悠然,层层深入揭示了抒情女主人公心中无限愁情。

        首先词人将一寸柔肠与千缕愁思相提并论,使人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压抑感,仿佛她愁肠欲断,再也承受不住。惜春两句,不复直言其愁,却惜春春去的矛盾中展现女子的心理活动。淅沥的雨声催逼着落红,也催逼着春天归去的脚步。唯一能给深闺女子一点慰藉的春花也凋落了,那催花的雨滴只留下几声空洞的回响。惜春,惜花,也正是惜青春、惜年华的写照。

        下片写凭阑远望。中国古典诗词中,常用倚阑表示人物心情悒郁无聊。这里词人倚这个动词后面缀以遍字,活画出一深闺女子百无聊赖的烦闷苦恼。下句中又以只是与倚遍相呼应,衬托出因愁苦而造成的无情绪,这就有力地表现了愁情深重,无法排解。

        结尾处,遥问人何处,点明凭阑远望的目的,同时也暗示了柔肠一寸愁千缕、只是无情绪的根本原因。这里,词人巧妙地安排了一个有问无答的布局,却转笔追随着女子的视线去描绘那望不到尽头的萋萋芳草,正顺着良人归来时所必经的道路蔓延开去,一直延伸到遥远的天边。然而望到尽头,唯见连天芳草,不见良人踪影。

        这首词上片写伤春之情,下片写伤别之情。伤春、伤别,融为柔肠寸断的千缕浓愁。刻画出一个爱情专注执着、情感真挚细腻的深闺思妇的形象。写出了让人肝肠寸断的千缕浓愁:寂寞愁、伤春愁,伤别愁以及盼归愁。结尾望断二字写尽盼归不能的愁苦,此时感情已积聚至最高峰,全词达到高潮。

汪藻 点绛唇

        《点绛唇》

        汪藻

        新月娟娟,

        夜寒江静山衔斗。

        起来搔首,

        梅影横窗瘦。

        好个霜天,

        闲却传杯手。

        君知否?

        乱鸦啼后,

        归兴浓如酒。

        注释:

        1、山衔斗:北斗星闪现在山间:

        2、闲却句:与末句相应。言无意饮酒。

        翻译:

        一轮圆月明媚新秀,

        秋夜寒、江流静、远山衔着北斗。

        夜不成寐起来徘徊搔首。

        窗间横斜着梅花疏影,那么清瘦。

        好一个凉秋月夜的霜天!

        却无心饮酒,闲置了传杯把盏手。

        君知否?

        听到归巢的乌鸦纷乱的啼叫后,

        使我归家意兴浓郁似酒。

        赏析:

        冬夜,天上一弯新月,地下江静无声,山头北斗横斜。词人睡不着,看着映在窗纸上的梅树的影子,且搔首且静思。霜天何以好?好在接到调令,再用不出席官场的宴会、传杯应酬了。好在不用理会小人们的谣言中伤,就权当它乱鸦聒噪一阵罢了。好在赴任之前,可以归家探视亲人了。

        上片首两句写景,勾出一幅新月江山图:一弯秀媚的新月,被群星簇拥,山顶与星斗相连;月光照耀下,江流澄静,听不到波声。这两句是作者中夜起来遥望所见,倒置前,写的是静的环境。他本来就心事重重,床上不能成眠,于是披衣而起,想有所排遣。搔首是思考问题时习惯的动作,此处这两个字形象地写出他情绪不平静。结句梅影横窗瘦,静中见动,要月影西斜才看得出梅影横窗。瘦字刻画出梅花的丰姿。

        下片转向抒情。严冬的打霜天气,本来正是饮酒驱寒的好时光,可是却没有饮酒的兴致。传杯是传递酒杯而饮以助酒兴,多是宴会中进行,不是独饮或对饮。此处闲却传杯会了。联系词人身世,可知此时他正被迫迁调,官场失意时。末二句,作者归兴之萌生是由于乱鸦啼后,并且这番思归的意念比霜天思酒之兴还浓,可见他已非常厌倦宦海生涯。鸦前冠以乱,足见鸦之多,聒噪之甚。

元好问 点绛唇

        《点绛唇》

        作者:元好问

        原文:

        醉里春归,绿窗犹唱留春住。

        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

        渺渺予怀,漠漠烟中树,

        西楼暮,一帘疏雨,

        梦里寻春去。

        翻译:

        春色随着流水飘走了,

        绿窗内的人想用歌声将春天留住。

        试问春在何处,花谢了,

        黄莺不叫了,春光老尽,

        连点声息都没有了。

        满腹情怀远望寻觅,

        满眼的树林和袅袅的影像交织在一起,

        却只是虚幻之境。

        寻春无果,只有在日暮西楼后,

        隔帘听雨中求得好梦,

        在梦中去寻觅了。

        赏析:

        词中没有着意渲染残春景色,而是旁处落笔,侧笔取妍。起句沙际春归,语似直露,而画面见于文字之外。为什么说春从水边归去呢?春来先遣杨柳青,是春在柳梢头;而暮春时节,春色似乎和柳絮一道随着流水飘走了。故吟咏沙际春归四个字,乃觉无字处有意,空白处皆是画。

        次句绿窗犹唱留春住,诗思奇妙。不说自己思春恋春,却说旁人春归而不知,犹自痴情挽留。绿窗中人或是歌妓之流。或许不必定有此人此唱,不过是作者设置的一种境界,借说绿窗少女的歌声以表达自己惜春的情怀。这是词体幽微宛转处,作者掌握和运用得很成功。

        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二句,熔铸前人词中意象,而翻进一层,欧阳修《蝶恋花》: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王安国的《清平乐》: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黄庭坚《清平乐》: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月兆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上述诸作,或问花,或问鸟,不论是落花还是莺啼,总还有点春天的影子。在这首词中,不仅是问而无答,乃更无可问讯。花落莺无语,春光老尽,连点声息都没有了。

        词人对春天的深情眷恋,在词中表现为一种徒劳的追寻。起句既说春归,已是无可置疑,然而还要问春。问而无答,则继之以远眺、寻觅。漠漠烟中树,意象似从谢眺远树暖阡阡,生烟纷漠漠。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化来,是高楼远眺之景,又仿佛涉涉吟怀的物化形态。极目远望,不见春之踪影,只有在日暮归楼后,隔帘疏雨生中,求得好梦,梦中去寻觅了。

        结句梦里寻春去,语淡情深。现实之春确已逝去,而词人不作绝望颓唐之想,还要到梦境中去追寻。这种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也正反映了词人年轻健康的心理情绪。

        这首词所表现的是传统的伤春主题。但不是浓重的感伤,而是淡淡的怅惘。词人是年轻的,情调也是健康而执着的。

林逋 点绛唇·金谷年年

        《点绛唇金谷年年》

        作者:林逋

        原文:

        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

        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

        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

        王孙去,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

        注释:

        1、金谷:即金谷园,指西晋富豪石崇洛阳建造的一座奢华的别墅。因征西将军祭酒王诩回长安时,石崇曾在此为其饯行,而成了指送别、饯行的代称。

        2、王孙:贵人之子孙。这里指作者的朋友。

        3、萋萋:草盛貌。

        翻译:

        年年岁岁,金谷园,

        春草丛生,谁是主人?

        蒙蒙烟雨中,枝头的残花败落,

        落英满地。

        长亭惜别,吟唱留赠,

        暮色苍茫,黯然销魂,

        人去也,唯见东南西北的驿道,

        春草萋萋。

        赏析:

        金谷园曾经是锦绣繁华的丽园,如今已是杂树横空、蔓草遍地了。写春色用乱生二字,可见荒芜之状,其意味,与杜牧《金谷园》诗中的流水无情草自春相近。谁为主之问,除点明园的荒凉无主外,还蕴含着作者对人世沧桑、繁华富贵如过眼烟云之慨叹。

        林逋的《点绛唇》是一首咏草的杰作。以拟人手法,写得情思绵绵,凄楚哀婉。语言美,意境更美。为历代读者称诵。此为咏物词中的佳作。全词以清新空灵的笔触,物中见情,寄寓深意,借吟咏春草抒写离愁别绪。整首词熔咏物与抒情于一炉,凄迷柔美的物象中寄寓惆怅伤春之情,渲染出绵绵不尽的离愁。

        余花两句,写无主荒园细雨中春色凋零,绚烂的花朵已纷纷坠落,连枝头稀疏的余花,也随蒙蒙细雨而去。满地和烟雨,境界阔大而情调哀伤,虽从雨中落花着笔,却包含着草盛人稀之意。眼看匆匆春又归去,词人流露出无可奈何的惆怅情怀。

        下片直写离情。长亭,亦称十里长亭。古代为亲人送行,常长亭设宴饯别,吟咏留赠。此时别意绵绵,难舍难分,直到太阳西下。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词人正是抓住了黯然销魂的时刻,摄下了这幅长亭送别的画面。最后王孙三句,活用《楚辞》意,是全词之主旨。王孙本是古代对贵族公子的尊称,后来诗词中,往往代指出门远游之人。凝望着亲人渐行渐远,慢慢消失了,唯见茂盛的春草通往四方之路,茫茫无涯。正如李煜《清平乐》词所说: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结尾处词人以景结情,渲染了无限惆怅和依依惜别的感情,给人留下无穷的想像。整首词的语言清新柔婉,属婉约一派。

点绛唇是什么意思?

       冰勒轻飔,绿痕初涨回塘水。柳洲烟际。白鹭翘沙嘴。箬笠青蓑,未减貂蝉贵。云涛里。醉眠篷底。不属人间世。——宋代·苏庠《点绛唇·冰勒轻飔》 点绛唇·冰勒轻飔 冰勒轻飔,绿痕初涨回塘水。柳洲烟际。白鹭翘沙嘴。箬笠青蓑,未减貂蝉贵。云涛里。醉眠篷底。不属人间世。苏庠(1065~1147)南宋初词人。字养直,初因病目,自号眚翁。本泉州人,随父苏坚徙居丹阳(今属江苏)。因卜居丹阳后湖,又自号后湖病民。苏坚有诗名,曾与苏轼唱和,得苏轼赏识,并因苏轼称誉其诗而声名大振。徽宗大观、政和之际,苏庠曾依苏固与徐俯、洪刍、洪炎、潘淳、吕本中、汪藻、向子諲等结诗社于江西。在澧阳(今湖南澧县)筑别墅以供游憩。其后居京口。高宗绍兴年间,苏庠与徐俯同被征召,独不赴,隐逸以终。

        苏庠

猜您喜欢江边故国,望南云缥缈,连山修木。远意渊明束带见,乡里儿曹何辱。世味熏人,折腰从事,俯仰何时足。可怜菊下,醉吟谁共征逐。我爱九日佳名,飘然归思,想当年丘谷。梦绕篱边犹眷恋,满把清尊余馥。援笔洪都,如君英妙,满座方倾属。月台挥袖,叫云声横断玉。——宋代·刘一止《念奴娇·江边故国》

        念奴娇·江边故国

江边故国,望南云缥缈,连山修木。远意渊明束带见,乡里儿曹何辱。世味熏人,折腰从事,俯仰何时足。可怜菊下,醉吟谁共征逐。我爱九日佳名,飘然归思,想当年丘谷。梦绕篱边犹眷恋,满把清尊余馥。援笔洪都,如君英妙,满座方倾属。月台挥袖,叫云声横断玉。小山遮断蓝桥路。恨短梦、难飞去。长记修眉萦曲度。约花开槛,映风招袖,总是怜渠处。追欢我已伤迟暮。犹有多情旧时句。极目高楼千尺许。竹枝三唱,为君凄断,东日西边雨。——宋代·刘一止《青玉案·小山遮断蓝桥路》

        青玉案·小山遮断蓝桥路

小山遮断蓝桥路。恨短梦、难飞去。长记修眉萦曲度。约花开槛,映风招袖,总是怜渠处。追欢我已伤迟暮。犹有多情旧时句。极目高楼千尺许。竹枝三唱,为君凄断,东日西边雨。燕尾道冠儿,蝉翼生衫子。敧枕看书卧北窗,簟展潇湘水。团扇弄薰风,皓质添凉意。谁与文君作粉真,只此莲花是。——宋代·王安中《卜运算元·燕尾道冠儿》

        卜运算元·燕尾道冠儿

燕尾道冠儿,蝉翼生衫子。敧枕看书卧北窗,簟展潇湘水。团扇弄薰风,皓质添凉意。谁与文君作粉真,只此莲花是。

       

萧德藻 樵夫

       绛的意思是指赤色,火红。点绛唇是指古代女人把嘴唇点成红色。就像现代的抹口红。另外点绛唇还是一个词牌名,此调因梁江淹《咏美人春游》诗中有“白雪凝琼貌,明珠点绛唇”句而取名。四十一字。上阕四句,从第二句起用三仄韵;下阕五句,亦从第二句起用四仄韵。

       但亦有作平起调者。又有《点樱桃》《十八香》《南浦月》《沙头雨》《寻瑶草》《万年春》异名。

扩展资料

       点绛唇,词牌名,又名“点樱桃”“十八香”“南浦月”“沙头雨”“寻瑶草”等。以冯延巳词《点绛唇·荫绿围红》为正体,双调四十一字,前段四句三仄韵,后段五句四仄韵。

       汪词是名篇,南宋初年黄公度和作序云:“汪藻彦章出守泉南,移知宣城,内不自得,乃赋词云……公时在泉南签幕,依韵作此送之。”或传此词为苏过作,乃误。此调九句,七句用韵,用仄韵,韵密;主要句式为四个四字句,此外三个五字句,一个七字句,一个三字句:这样构成此调平缓凝重,适于表达苦涩情绪。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点绛唇

李清照 点绛唇·蹴罢秋千

        《樵夫》

        作者:萧德藻

        一担乾柴古渡头,

        盘缠一日颇优游。

        归来涧底磨刀斧,

        又作全家明日谋。

        注释:

        1、盘缠:本意指路费,这里作开销解。

        2、优游:悠闲。这里是宽裕的意思。

        3、谋:筹划。

        翻译:

        挑上了一担干柴到古渡头去卖,

        换了钱足够一天的开销,便心满意快。

        他回到家中又在山涧边磨快刀斧,

        为筹集明天的生活费用做好准备。

        赏析:

        这首绝句写山中樵夫的生活,说他每天砍上一担柴,卖后便够了一天的开销,回到家中,磨快了斧头,准备第二天再去砍柴。诗在表现艺术上有两点值得赞赏:一是诗写的是深山的樵夫,但没有明说,通过古渡、涧底二词,含隐不露地告诉大家;二是诗写樵夫一天的生活,以又作全家明日谋暗逗,说明樵夫天天如此,带有典型性。这样细微的构思,是宋人绝句的长处,也是值得后人借鉴的地方。

        诗人写樵夫的生活,究竟是站在什么立场上来写的呢?这点可以根据对诗的不同的理解来推敲解释。如果着眼于末句又作全家明日谋,则可如此解说:诗人认为樵夫的生活非常艰苦,每天辛辛苦苦地打了柴,远远地挑到市上去卖,卖了钱只够一天的开销;回到家中,又忙着磨快斧头,为明天的生活考虑。再进一步扩大思维,如果樵夫病了,或者刮风下雪,他的明日谋岂不是要落空,家中便要挨饿了。因此,诗人表现的是对樵夫辛勤劳累仍不能保证温饱寄予同情,颇优游三字是有意调侃,发泄心中的不平。如果着眼于盘缠一日颇优游一句来推论,结果便完全不同了。中国古代诗人对隐居山中、水边的自食其力逍遥容与的樵夫、渔翁一直抱赞赏企羡的态度,认为他们远离扰乱红尘,友麋鹿,伴烟霞,是最令人赏心适意的生活。《西游记》第九回开场时,有一大段渔樵问答,对各自的逍遥自在,大肆夸耀,就很能说明问题。萧德藻正是从此出发,说樵夫隐居深山,远离人间是非;他每天打了柴,行歌古渡,易米市菜,只要够了当天的用费,便不再烦心。回到家中,面对青山绿水,悠闲地磨着斧子。这样的生活,大有日出而耕,日入而息,帝力于我何有哉般无忧无虑的心态,也是历来文人始终向往而难以拥有的生活境界。因此,诗人写深山樵夫,正是对他毫无争竞、自得其乐的生活作出歌颂。

        诗无达诂,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去解诗,只要不离题太远,或带着偏见去钻牛角尖。

汪藻 点绛唇

        《点绛唇》

        汪藻

        新月娟娟,

        夜寒江静山衔斗。

        起来搔首,

        梅影横窗瘦。

        好个霜天,

        闲却传杯手。

        君知否?

        乱鸦啼后,

        归兴浓如酒。

        注释:

        1、山衔斗:北斗星闪现在山间:

        2、闲却句:与末句相应。言无意饮酒。

        翻译:

        一轮圆月明媚新秀,

        秋夜寒、江流静、远山衔着北斗。

        夜不成寐起来徘徊搔首。

        窗间横斜着梅花疏影,那么清瘦。

        好一个凉秋月夜的霜天!

        却无心饮酒,闲置了传杯把盏手。

        君知否?

        听到归巢的乌鸦纷乱的啼叫后,

        使我归家意兴浓郁似酒。

        赏析:

        冬夜,天上一弯新月,地下江静无声,山头北斗横斜。词人睡不着,看着映在窗纸上的梅树的影子,且搔首且静思。霜天何以好?好在接到调令,再用不出席官场的宴会、传杯应酬了。好在不用理会小人们的谣言中伤,就权当它乱鸦聒噪一阵罢了。好在赴任之前,可以归家探视亲人了。

        上片首两句写景,勾出一幅新月江山图:一弯秀媚的新月,被群星簇拥,山顶与星斗相连;月光照耀下,江流澄静,听不到波声。这两句是作者中夜起来遥望所见,倒置前,写的是静的环境。他本来就心事重重,床上不能成眠,于是披衣而起,想有所排遣。搔首是思考问题时习惯的动作,此处这两个字形象地写出他情绪不平静。结句梅影横窗瘦,静中见动,要月影西斜才看得出梅影横窗。瘦字刻画出梅花的丰姿。

        下片转向抒情。严冬的打霜天气,本来正是饮酒驱寒的好时光,可是却没有饮酒的兴致。传杯是传递酒杯而饮以助酒兴,多是宴会中进行,不是独饮或对饮。此处闲却传杯会了。联系词人身世,可知此时他正被迫迁调,官场失意时。末二句,作者归兴之萌生是由于乱鸦啼后,并且这番思归的意念比霜天思酒之兴还浓,可见他已非常厌倦宦海生涯。鸦前冠以乱,足见鸦之多,聒噪之甚。

诗经 蓼萧

        《诗经:蓼萧》

        蓼彼萧斯,零露湑兮。

        既见君子,我心写兮。

        燕笑语兮,是以有誉处兮。

        蓼彼萧斯,零露瀼瀼。

        既见君子,为龙为光。

        其德不爽,寿考不忘。

        蓼彼萧斯,零露泥泥。

        既见君子,孔燕岂弟。

        宜兄宜弟,令德寿岂。

        蓼彼萧斯,零露浓浓。

        既见君子,鞗革忡忡。

        和鸾雍雍,万福攸同。

        注释:

        1、蓼:长而大的样子。萧:艾蒿,一种有香气的植物。

        2、零:滴落。湑:叶子上沾着水珠。

        3、写:舒畅。

        4、燕:通宴,宴饮。

        5、誉处:安乐愉悦。朱熹《集传》引苏辙《诗集传》:誉、豫通。凡诗之誉,皆言乐也。处,安。

        6、瀼瀼:露水很多。

        7、为龙为光:为被天子恩宠而荣幸。龙,古宠字。

        8、爽:差。

        9、泥泥:露水很重。

        10、孔燕:非常安详。岂弟:即恺悌,和乐平易。

        11、鞗革:当为鎥勒。鎥,马勒上的铜饰;勒,系马的辔头。冲冲:饰物下垂貌。

        12、和鸾:鸾,借为銮,和与銮均为铜铃,系在轼上的叫和,系在衡上的叫銮。雝(yōng)雝:铜铃声。

        13、攸同:所聚。

        译文:

        又高又长艾蒿,露珠滴滴凝聚。

        已见周朝天子,我心十分欢愉。

        饮宴谈笑频频,乐乐陶陶嬉娱。

        又高又长艾蒿,露珠点点闪亮。

        已见周朝天子,承受恩宠荣光。

        天子美德不变,长寿永远安康。

        又高又长艾蒿,露珠颗颗轻浥。

        已见周朝天子,非常安详恺悌。

        兄弟亲爱和睦,美德寿乐齐集。

        又高又长艾蒿,露珠团团浓重。

        已见周朝天子,揽辔垂饰摆动。

        銮铃声响叮当,万福聚于圣躬。

        赏析:

        这是一首典型的祝颂诗,表达了诸侯朝见周天子时的尊崇、歌颂之意。

        诗四章,全以萧艾含露起兴。萧艾,一种可供祭祀用的香草,诸侯朝见天子,有与助祭祀之礼,故萧艾以喻诸侯。露水,常被用来比喻承受的恩泽。故此诗起兴以含蓄、形象的笔法巧妙地点明了诗旨所在:天子恩及四海,诸侯有幸承宠。如此,也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完全是一副诸侯感恩戴德、极尽颂赞的景仰口吻。

        首章写初见天子的情景及感受。既见君子,我心写兮,似是日日夜夜,朝思暮盼,今日终遂心愿后的表述。因为在诸侯看来,入朝面君,无疑是巨大的幸事,一个写字,形象地描画出诸侯无比兴奋、诚惶诚恐、激动得难以言表的感受。因此,当他们与天子共享宴乐之时,便争相倾吐心中的敬祝之情,完全沉浸在圣洁的朝圣之乐中。

        二、三两章进一步描写君臣之谊,分别从诸侯与天子两方面落笔。对诸侯而言,无疑应感谢天子圣宠,为龙为光,这当然是其德不爽的结果。故最后祝天子寿考不忘;对天子而言,则是描写其和乐安详的圣容及与臣下如兄弟般的深情。可以说抓住了两个最有代表性的方面,恰如其分地刻画出了天子的风仪及修养。这样可亲可爱的天子,不可能不受到臣下的拥戴与崇敬。

        末章借写天子离宴时车马的威仪进一步展示天子的不凡气度。看那威风凛凛的高头大马,听那叮当悦耳的铃声和鸣,威而不滥,乐而不乱,恰恰表明天子不仅能够泽及四海,而且可以威加四夷,因此,他才能够集万福于一身,不愧受命于天的真命天子。

        全诗层次分明,抒写有致,章章推展,于叙事中杂以抒情,并带有明显的臣下语气,所以,无论内容或是形式,均体现出雅诗的典型风格。因表现的是诸侯对天子的祝颂之情,未免有些拘谨,有些溢美,比起健康活泼、擅长抒发真情实感的民间风诗来,在艺术与情感上,可取之处便少了许多。

        《毛诗序》谓此篇诗旨乃颂天子泽及四海,以之为宴远国之君的乐歌,朱熹则以为此乃燕诸侯之诗(《诗序辨说》),诸侯朝于天子,天子与之燕,以示慈惠,故歌此诗(《诗集传》)。吴闿生《诗义会通》又说:据词当是诸侯颂美天子之作。兹取吴闿生说。

戏题示萧氏甥

        王维 戏题示萧氏甥

        怜尔解临池,渠爷未学诗。老夫何足似,弊宅倘因之。

        芦笋穿荷叶,菱花罥雁儿。郗公不易胜,莫著外家欺。

        赏析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王维出身河东王氏,于开元十九年(731年)状元及第。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宝年间,王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安禄山攻陷长安时,王维被迫受伪职。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 。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点绛唇 宋·汪藻新月娟娟,夜寒江静山衔斗。起来搔首,梅影

        《点绛唇蹴罢秋千》

        作者:李清照

        原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注释:

        1、蹴(c):踩,踏。这里指荡(秋千)。

        2、慵整:懒洋洋的收拾。

        3、见有人来:一作见客入来。

        4、袜刬(chǎn):即刬袜。未穿鞋子。只穿着袜子行走。

        5、花瘦:形容花枝上的花瓣已经凋零。

        6、溜:溜走,滑落。

        7、和:含。

        8、走:跑,快走。

        春日,清晨,花园内。绿杨掩映着秋千架,架上绳索还在悠悠地晃动。年轻的女词人刚刚荡完秋千,两手有气无力,懒懒地下垂。在她身旁,瘦瘦的花枝上挂着晶莹的露珠;在她身上,涔涔香汗渗透着薄薄的罗衣。花与人相衬,显得格外的娇美。蓦然间,进来一位客人。她猝不及防,抽身便走,连金钗也滑落下来。

        客人是谁?词中未作正面描写,但从词人的反应中可以知道,他定是位风度翩翩的少年。词人走到门口,又强按心头的激动,回眸偷觑那位客人的丰姿。为了掩饰自己的失态,她嗅着青梅,边嗅边看,娇羞怯怯,昵人无邪。

        赏析:

        (一)

        此词,属存疑之作,若确为易安作品,当为清照早年作品,写尽少女纯情的神态。

        上片荡完秋千的精神状态。词人不写荡秋千时的欢乐,而是剪取了蹴罢秋千以后一刹那间的镜头。

        此刻全部动作虽已停止,但仍可以想象得出少女荡秋千时的情景,罗衣轻飏,像燕子一样地空中飞来飞去,妙静中见动。起来慵整纤纤手,慵整二字用得非常恰切,从秋千上下来后,两手有些麻,却又懒得稍微活动一下,写出少女的娇憨。纤纤手语出《古十九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借以形容双手的细嫩柔美,同时也点出人物的年纪和身份。薄汗轻衣透,她身穿轻衣,也就是罗裳初试,由干荡秋千时用力,出了一身薄汗,额上还渗有晶莹的汗珠。这份娇弱美丽的神态恰如娇嫩柔弱的花枝上缀着一颗颗晶莹的露珠。露浓花瘦一语既表明时间是春天的早晨,地点是花园也烘托了人物娇美的风貌。整个上片以静写动,以花喻人,生动形象地勾勒出一少女荡完秋千后的神态。

        下片写少女乍见来客的情态。她荡完秋千,正累得不愿动弹,突然花园里闯进来一个陌生人。见客入来,她感到惊诧,来不及整理衣装,急忙回避。

        袜刬,指来不及穿鞋子,仅仅穿着袜子走路。金钗溜,是说头发松散,金钗下滑坠地,写匆忙惶遽时的表情。词中虽未正面描写这位突然来到的客人是谁,但从词人的反应中可以印证,他定是一位翩翩美少年。和羞走三字,把她此时此刻的内心感情和外部动作作了精确的描绘。和羞者,含羞也:走者,疾走也。然而更妙的是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二句。它以极精湛的笔墨描绘了这位少女怕见又想见、想见又不敢见的微妙心理。最后她只好借嗅青梅这一细节掩饰一下自己,以便偷偷地看他几眼。下片以动作写心理,几个动作层次分明,曲折多变,把一个少女惊诧、惶遽、含羞、好奇以及爱恋的心理活动,栩栩如生地刻划出来。唐人韩偓《竿奁集》中写过类似的诗句:见客入来和笑走,手搓梅子映中门。但相比之下,和笑走见轻薄,和羞走现深挚:手搓梅子只能表现不安,却把青梅嗅则可描画矫饰:映中门似旁若无人,而倚门则有所期待,加以回首一笔,少女窥人之态婉然眼前。

        这首词写少女情况心态,虽有所本依,但却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获曲尽情悰之誉。

        (二)

        靖康之乱前,词人李清照的生活是幸福美满的。她这时期的词,主要是抒写对爱情的强烈追求,对自由的渴望。风格基本上是明快的。《点绛唇》(蹴罢秋千)很可能就是这一时期中的早期作品。

        这首词的上片用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给读者描绘出一个身躯娇小、额间鬓角挂着汗珠、轻衣透出香汗刚下秋千的如花少女天真活泼、憨态可掬的娇美形象。紧接着,词人转过笔锋,使静谧的词境风吹浪起,写少女忽然发现有人来了,她自然而然地、匆匆忙忙地连鞋子也顾不上穿,光着袜子,害羞地朝屋里就跑,头上的金钗也滑落了。这把封建社会深闺少女的另一种心理和行动,也就是在封建礼教束缚下的遵守所谓礼的心理和行动,逼真地摹写出来了。但是,她害羞地跑到门边,却没有照常理立刻躲进屋里去,而是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李清照这两个短句和李煜《一斛珠》中的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一样,成功地写出了少女的情态。同时,李清照这两个短句还生动地表露了少女的内心世界。她嗅青梅,不是真的嗅,而是用以表现其若无其事来遮掩她的紧张。这和欧阳炯《贺明朝》中的:石榴裙带,故将纤纤玉指,偷捻双凤金线。晃冲之《传言玉女上元》中的娇波溜人,手捻玉梅低说,都有类似之处。这和今天现实生活中,年轻的姑娘以摆弄辫梢、手绢等,来掩饰她的害羞、紧张也是类似的。至于回首,那也和欧阳炯《南乡子》中水上游人沙上女,回顾,笑指芭蕉林里住的回顾,李珣《南乡子》中玉纤遥指花深处,争回顾,孔雀双双迎日舞的回顾一样,虽然它们所表现的内容、表达的感情,并不完全相同,但它们都是以简单的回头看的动作,表现比较复杂的内心活动的。李清照这两个短句中的回首是少女对来人打搅了她自由玩乐的不愉快,她要看看打搅她的来人是谁,她要看看把他弄得那么狼狈的是谁,是什么样的人。这表现了她的天真、勇敢,表现了她对封建礼教束缚轻视的一面。这种思想感情,就其内容来说,远远超过了这一生活侧面的描写。

        在李清照之前,虽然绝大多数词都是写妇女,但是,能够描绘出妇女的形象,并写出妇女的内心世界,而且有一定意义的却不多。李清照这首《点绛唇》语言质朴,形象生动逼真,不但有心理描写,而且有一定的深意,的确是一首写封建社会的少女(词人的自我写照)的好作品。它和李清照的着名词作《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声声慢》(寻寻觅觅)等完全可以媲美。

汪藻 点绛唇

        《点绛唇》

        汪藻

        新月娟娟,

        夜寒江静山衔斗。

        起来搔首,

        梅影横窗瘦。

        好个霜天,

        闲却传杯手。

        君知否?

        乱鸦啼后,

        归兴浓如酒。

        注释:

        1、山衔斗:北斗星闪现在山间:

        2、闲却句:与末句相应。言无意饮酒。

        翻译:

        一轮圆月明媚新秀,

        秋夜寒、江流静、远山衔着北斗。

        夜不成寐起来徘徊搔首。

        窗间横斜着梅花疏影,那么清瘦。

        好一个凉秋月夜的霜天!

        却无心饮酒,闲置了传杯把盏手。

        君知否?

        听到归巢的乌鸦纷乱的啼叫后,

        使我归家意兴浓郁似酒。

        赏析:

        冬夜,天上一弯新月,地下江静无声,山头北斗横斜。词人睡不着,看着映在窗纸上的梅树的影子,且搔首且静思。霜天何以好?好在接到调令,再用不出席官场的宴会、传杯应酬了。好在不用理会小人们的谣言中伤,就权当它乱鸦聒噪一阵罢了。好在赴任之前,可以归家探视亲人了。

        上片首两句写景,勾出一幅新月江山图:一弯秀媚的新月,被群星簇拥,山顶与星斗相连;月光照耀下,江流澄静,听不到波声。这两句是作者中夜起来遥望所见,倒置前,写的是静的环境。他本来就心事重重,床上不能成眠,于是披衣而起,想有所排遣。搔首是思考问题时习惯的动作,此处这两个字形象地写出他情绪不平静。结句梅影横窗瘦,静中见动,要月影西斜才看得出梅影横窗。瘦字刻画出梅花的丰姿。

        下片转向抒情。严冬的打霜天气,本来正是饮酒驱寒的好时光,可是却没有饮酒的兴致。传杯是传递酒杯而饮以助酒兴,多是宴会中进行,不是独饮或对饮。此处闲却传杯会了。联系词人身世,可知此时他正被迫迁调,官场失意时。末二句,作者归兴之萌生是由于乱鸦啼后,并且这番思归的意念比霜天思酒之兴还浓,可见他已非常厌倦宦海生涯。鸦前冠以乱,足见鸦之多,聒噪之甚。

元好问 点绛唇

        《点绛唇》

        作者:元好问

        原文:

        醉里春归,绿窗犹唱留春住。

        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

        渺渺予怀,漠漠烟中树,

        西楼暮,一帘疏雨,

        梦里寻春去。

        翻译:

        春色随着流水飘走了,

        绿窗内的人想用歌声将春天留住。

        试问春在何处,花谢了,

        黄莺不叫了,春光老尽,

        连点声息都没有了。

        满腹情怀远望寻觅,

        满眼的树林和袅袅的影像交织在一起,

        却只是虚幻之境。

        寻春无果,只有在日暮西楼后,

        隔帘听雨中求得好梦,

        在梦中去寻觅了。

        赏析:

        词中没有着意渲染残春景色,而是旁处落笔,侧笔取妍。起句沙际春归,语似直露,而画面见于文字之外。为什么说春从水边归去呢?春来先遣杨柳青,是春在柳梢头;而暮春时节,春色似乎和柳絮一道随着流水飘走了。故吟咏沙际春归四个字,乃觉无字处有意,空白处皆是画。

        次句绿窗犹唱留春住,诗思奇妙。不说自己思春恋春,却说旁人春归而不知,犹自痴情挽留。绿窗中人或是歌妓之流。或许不必定有此人此唱,不过是作者设置的一种境界,借说绿窗少女的歌声以表达自己惜春的情怀。这是词体幽微宛转处,作者掌握和运用得很成功。

        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二句,熔铸前人词中意象,而翻进一层,欧阳修《蝶恋花》: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王安国的《清平乐》: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黄庭坚《清平乐》: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月兆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上述诸作,或问花,或问鸟,不论是落花还是莺啼,总还有点春天的影子。在这首词中,不仅是问而无答,乃更无可问讯。花落莺无语,春光老尽,连点声息都没有了。

        词人对春天的深情眷恋,在词中表现为一种徒劳的追寻。起句既说春归,已是无可置疑,然而还要问春。问而无答,则继之以远眺、寻觅。漠漠烟中树,意象似从谢眺远树暖阡阡,生烟纷漠漠。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化来,是高楼远眺之景,又仿佛涉涉吟怀的物化形态。极目远望,不见春之踪影,只有在日暮归楼后,隔帘疏雨生中,求得好梦,梦中去寻觅了。

        结句梦里寻春去,语淡情深。现实之春确已逝去,而词人不作绝望颓唐之想,还要到梦境中去追寻。这种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也正反映了词人年轻健康的心理情绪。

        这首词所表现的是传统的伤春主题。但不是浓重的感伤,而是淡淡的怅惘。词人是年轻的,情调也是健康而执着的。

林逋 点绛唇·金谷年年

        《点绛唇金谷年年》

        作者:林逋

        原文:

        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

        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

        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

        王孙去,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

        注释:

        1、金谷:即金谷园,指西晋富豪石崇洛阳建造的一座奢华的别墅。因征西将军祭酒王诩回长安时,石崇曾在此为其饯行,而成了指送别、饯行的代称。

        2、王孙:贵人之子孙。这里指作者的朋友。

        3、萋萋:草盛貌。

        翻译:

        年年岁岁,金谷园,

        春草丛生,谁是主人?

        蒙蒙烟雨中,枝头的残花败落,

        落英满地。

        长亭惜别,吟唱留赠,

        暮色苍茫,黯然销魂,

        人去也,唯见东南西北的驿道,

        春草萋萋。

        赏析:

        金谷园曾经是锦绣繁华的丽园,如今已是杂树横空、蔓草遍地了。写春色用乱生二字,可见荒芜之状,其意味,与杜牧《金谷园》诗中的流水无情草自春相近。谁为主之问,除点明园的荒凉无主外,还蕴含着作者对人世沧桑、繁华富贵如过眼烟云之慨叹。

        林逋的《点绛唇》是一首咏草的杰作。以拟人手法,写得情思绵绵,凄楚哀婉。语言美,意境更美。为历代读者称诵。此为咏物词中的佳作。全词以清新空灵的笔触,物中见情,寄寓深意,借吟咏春草抒写离愁别绪。整首词熔咏物与抒情于一炉,凄迷柔美的物象中寄寓惆怅伤春之情,渲染出绵绵不尽的离愁。

        余花两句,写无主荒园细雨中春色凋零,绚烂的花朵已纷纷坠落,连枝头稀疏的余花,也随蒙蒙细雨而去。满地和烟雨,境界阔大而情调哀伤,虽从雨中落花着笔,却包含着草盛人稀之意。眼看匆匆春又归去,词人流露出无可奈何的惆怅情怀。

        下片直写离情。长亭,亦称十里长亭。古代为亲人送行,常长亭设宴饯别,吟咏留赠。此时别意绵绵,难舍难分,直到太阳西下。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词人正是抓住了黯然销魂的时刻,摄下了这幅长亭送别的画面。最后王孙三句,活用《楚辞》意,是全词之主旨。王孙本是古代对贵族公子的尊称,后来诗词中,往往代指出门远游之人。凝望着亲人渐行渐远,慢慢消失了,唯见茂盛的春草通往四方之路,茫茫无涯。正如李煜《清平乐》词所说: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结尾处词人以景结情,渲染了无限惆怅和依依惜别的感情,给人留下无穷的想像。整首词的语言清新柔婉,属婉约一派。

诗经 鱼藻

       

(1)“瘦”字用拟人手法,把梅花人格化,既刻画出梅花疏影横斜的姿态,同时又写出它(也是诗人自己)不谀不阿的坚贞硬挺精神──耿直的傲骨。(意对即可)

       (2)①在构思上此句设置悬念,引出设问;②在感情上此句突出了诗人感到仕途艰险,渴望退隐归家,远离官场倾轧的比酒还浓的“归兴”。(意对即可)

        《诗经:鱼藻》

        鱼在在藻,有颁其首。

        王在在镐,岂乐饮酒。

        鱼在在藻,有莘其尾。

        王在在镐,饮酒乐岂。

        注释:

        1、颁:头大的样子。

        2、镐:西周都城,在今陕西西安。

        3、岂乐:欢乐。

        4、莘(申):尾巴长的样子。

        5、蒲:多年生草本植物,叶长而尖,多长在河滩上。

        6、那:安闲的样子。

        译文:

        鱼在哪儿在水藻,肥肥大大头儿摆。

        王在哪儿在京镐,欢饮美酒真自在。

        鱼在哪儿在水藻,悠悠长长尾巴摇。

        王在哪儿在京镐,欢饮美酒真逍遥。

        鱼在哪儿在水藻,贴着蒲草多安详。

        王在哪儿在京镐,所居安乐好地方。

        赏析:

        这是一首赞美君贤民乐的歌。《毛诗序》以为刺幽王也。言万物失其性,王居镐京,将不能以自乐,故君子思古之武王焉,是以用为意,于诗文本无稽。

        诵读诗文,朴实中寓新奇,无论是语言技巧还是结构方式甚或是总体风格都与民谣相近,陈子展以为全篇以问答为之,自问自答,口讲指画,颇似民谣风格(《诗经直解》),可谓贴切之论。以此反观诗原文,那种根植于民间的新鲜活泼和摇曳多姿的诗风在雅诗中独显风韵。

        全诗共分三章,每章四句。每章前两句以鱼在在藻起兴,出语奇崛。一句四字而在字两见,颇具特点,对它的理解是正确诠释全诗的关键。若以冬烘之论视之,以为是凑足音节之举,不但在用法上显得笨拙,而且不合《诗经》语体。吴闿生《诗义会通》将鱼在在藻释为鱼何在,在乎藻,这样两个在字实为自问自答,全诗节奏以此为基调,欢快跳跃,收放有致。三章中每章第二句对鱼的形态描写,酷似现代**中的特写镜头,依于其蒲则是鱼在藻中摇头摆尾,得其所需的全景式展示。三章并提,由特写至全景,构成了一组极具情节性和象征意味的鱼藻情趣图。而诗的每章后两句则是写王,王在在镐、饮酒乐岂,形式上只是语序颠倒,实则暗含活动顺序和因果。春秋时代,酒是富足后的奢侈品,因而也是欢乐的象征。若无岂乐的心绪则不会去饮酒。而在酒过三巡之后,那欢乐的气氛在酒香弥漫中显得更为浓烈。宴饮之景、欢乐之情跃然纸上。第三章的有那其居既是对大王居所的无限赞叹,也是对前两章因果关系上的照应。从视觉效果上看,也正是点和面、局部和全景的关系,与观鱼的空间转换一致,这样整首诗比兴和铺排和谐无间,浑然一体。

        通观全诗,鱼和王,藻和镐在意象和结构上严格对应,起兴之意昭然。但若止于此,则了无新意。先贤以为此诗以在藻依蒲为鱼之得所,兴武王之时民亦得所(郑笺)。虽然武王之说无以确证,但此说为读者揭示了鱼藻的另一层映射关系。诗人歌咏鱼得其所之乐,实则借喻百姓安居乐业的和谐气氛。正是有了这一层借喻关系,全诗在欢快热烈的语言中充分展现了君民同乐的主题。因此,从形式和内容结合的完美程度来考察,这首诗在雅诗中是较优秀之作。

萧德藻 樵夫

        《樵夫》

        作者:萧德藻

        一担乾柴古渡头,

        盘缠一日颇优游。

        归来涧底磨刀斧,

        又作全家明日谋。

        注释:

        1、盘缠:本意指路费,这里作开销解。

        2、优游:悠闲。这里是宽裕的意思。

        3、谋:筹划。

        翻译:

        挑上了一担干柴到古渡头去卖,

        换了钱足够一天的开销,便心满意快。

        他回到家中又在山涧边磨快刀斧,

        为筹集明天的生活费用做好准备。

        赏析:

        这首绝句写山中樵夫的生活,说他每天砍上一担柴,卖后便够了一天的开销,回到家中,磨快了斧头,准备第二天再去砍柴。诗在表现艺术上有两点值得赞赏:一是诗写的是深山的樵夫,但没有明说,通过古渡、涧底二词,含隐不露地告诉大家;二是诗写樵夫一天的生活,以又作全家明日谋暗逗,说明樵夫天天如此,带有典型性。这样细微的构思,是宋人绝句的长处,也是值得后人借鉴的地方。

        诗人写樵夫的生活,究竟是站在什么立场上来写的呢?这点可以根据对诗的不同的理解来推敲解释。如果着眼于末句又作全家明日谋,则可如此解说:诗人认为樵夫的生活非常艰苦,每天辛辛苦苦地打了柴,远远地挑到市上去卖,卖了钱只够一天的开销;回到家中,又忙着磨快斧头,为明天的生活考虑。再进一步扩大思维,如果樵夫病了,或者刮风下雪,他的明日谋岂不是要落空,家中便要挨饿了。因此,诗人表现的是对樵夫辛勤劳累仍不能保证温饱寄予同情,颇优游三字是有意调侃,发泄心中的不平。如果着眼于盘缠一日颇优游一句来推论,结果便完全不同了。中国古代诗人对隐居山中、水边的自食其力逍遥容与的樵夫、渔翁一直抱赞赏企羡的态度,认为他们远离扰乱红尘,友麋鹿,伴烟霞,是最令人赏心适意的生活。《西游记》第九回开场时,有一大段渔樵问答,对各自的逍遥自在,大肆夸耀,就很能说明问题。萧德藻正是从此出发,说樵夫隐居深山,远离人间是非;他每天打了柴,行歌古渡,易米市菜,只要够了当天的用费,便不再烦心。回到家中,面对青山绿水,悠闲地磨着斧子。这样的生活,大有日出而耕,日入而息,帝力于我何有哉般无忧无虑的心态,也是历来文人始终向往而难以拥有的生活境界。因此,诗人写深山樵夫,正是对他毫无争竞、自得其乐的生活作出歌颂。

        诗无达诂,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去解诗,只要不离题太远,或带着偏见去钻牛角尖。

汪藻 点绛唇

        《点绛唇》

        汪藻

        新月娟娟,

        夜寒江静山衔斗。

        起来搔首,

        梅影横窗瘦。

        好个霜天,

        闲却传杯手。

        君知否?

        乱鸦啼后,

        归兴浓如酒。

        注释:

        1、山衔斗:北斗星闪现在山间:

        2、闲却句:与末句相应。言无意饮酒。

        翻译:

        一轮圆月明媚新秀,

        秋夜寒、江流静、远山衔着北斗。

        夜不成寐起来徘徊搔首。

        窗间横斜着梅花疏影,那么清瘦。

        好一个凉秋月夜的霜天!

        却无心饮酒,闲置了传杯把盏手。

        君知否?

        听到归巢的乌鸦纷乱的啼叫后,

        使我归家意兴浓郁似酒。

        赏析:

        冬夜,天上一弯新月,地下江静无声,山头北斗横斜。词人睡不着,看着映在窗纸上的梅树的影子,且搔首且静思。霜天何以好?好在接到调令,再用不出席官场的宴会、传杯应酬了。好在不用理会小人们的谣言中伤,就权当它乱鸦聒噪一阵罢了。好在赴任之前,可以归家探视亲人了。

        上片首两句写景,勾出一幅新月江山图:一弯秀媚的新月,被群星簇拥,山顶与星斗相连;月光照耀下,江流澄静,听不到波声。这两句是作者中夜起来遥望所见,倒置前,写的是静的环境。他本来就心事重重,床上不能成眠,于是披衣而起,想有所排遣。搔首是思考问题时习惯的动作,此处这两个字形象地写出他情绪不平静。结句梅影横窗瘦,静中见动,要月影西斜才看得出梅影横窗。瘦字刻画出梅花的丰姿。

        下片转向抒情。严冬的打霜天气,本来正是饮酒驱寒的好时光,可是却没有饮酒的兴致。传杯是传递酒杯而饮以助酒兴,多是宴会中进行,不是独饮或对饮。此处闲却传杯会了。联系词人身世,可知此时他正被迫迁调,官场失意时。末二句,作者归兴之萌生是由于乱鸦啼后,并且这番思归的意念比霜天思酒之兴还浓,可见他已非常厌倦宦海生涯。鸦前冠以乱,足见鸦之多,聒噪之甚。

诗经 硕鼠

        《诗经:硕鼠》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

        三岁贯女,莫我肯德。

        逝将去女,适彼乐国。

        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

        三岁贯女,莫我肯劳。

        逝将去女,适彼乐郊。

        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注释:

        1、三岁:泛指多年。贯:事,侍奉。女:同汝,你。

        2、顾:顾怜。 莫我肯顾:莫肯顾我。

        3、逝:用作誓。去:离开。

        4、德:这里的意思是感激。

        5、爱:乃。直:同值,代价。

        6、劳:慰劳。

        7、 号:感激。

        译文:

        大老鼠啊大老鼠,不要偷吃我的黍。

        多年一直侍奉你,你却从不顾怜我。

        我发誓要离开你,去那安逸的乐土。

        乐土乐土真安逸,是我理想栖身处。

        大老鼠啊大老鼠,不要偷吃我的黍。

        多年一直侍奉你,你却从不顾怜我。

        我发誓要离开你,去那安逸的乐土。

        乐土乐土真安逸,是我理想栖身处。

        大老鼠啊大老鼠,不要偷吃我禾苗。

        多年一直侍奉你,你却从不犒劳我。

        我发誓要离开你,去那安逸的乐郊。

        乐郊乐郊真安逸,谁会长叹加哭号!

        赏析:

        人和老鼠从来都是好朋友,尽管人们想出了许多难听的词来咒骂鼠辈,它们依然同人类形影不离。科学家们已经向我们证明,有人的地方必有鼠,有鼠的地方多半也有人。这世界上生存能力最强的两种动物就是人和老鼠,同时也是世界上数量最多的两种动物。这表明,鼠离不开人,人总有鼠伴随着。它们虽然是冤家对头,可是不是冤家又怎能搅在一起?为什么无数动物之中唯有老鼠同人攀亲?科学家们能否回答这个人鼠之间的社会学问题? 认真想来,人鼠之间总有些不公平。人无需向鼠索取什么,也不是离开了鼠就无法生存,更不会把鼠当作珍稀动物倍加爱护,充其量拿鼠开开玩笑,逗逗乐,编出老鼠嫁女一类的故事和生肖属相聊以解闷。这已算很看得起鼠辈了。要真正喊打过街老鼠,未必会像打落水狗那样下得了狠心。这又足见在看得起之外再加上了恻隐之心。

        反过来情形就大不一样了。老鼠表面上似乎很懂得领人类的情,从不在光天化日之下出来偷鸡摸狗,似乎也很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丑陋得鼠头鼠脑,从不在大街上招摇过市。它们习惯于生活在黑暗的地洞之中,过看隐居的生活,但从来不愁吃穿住行。 有吃没有穿就去人类那儿拿,只要有人在,就不愁生活没来源,并且应有尽有。它们唯一的恐惧是某一天地球上的人全风光,那就真正断绝了生活的来源。可是,至少在可以看得见的将来,老鼠的恐惧都只在理论上能够成立,在实际上却不会发生。所以,大可以放大胆地靠着人类过着舒适惬意的好日子。

        人类不要小看鼠辈。跑是跑不掉的。人走到哪里,鼠就会跟到哪里。不需要对天指日的海誓山盟,绝对不必怀疑鼠辈的忠诚,它们会跟人类走遍海角天涯,决不反悔。

        我们完全可以像先知一样地预言,人类的乐上在哪里,鼠辈的乐上也就在哪里。

       非常高兴能与大家分享这些有关“点绛唇汪藻翻译”的信息。在今天的讨论中,我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全面地了解这个主题。感谢大家的参与和聆听,希望这些信息能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