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诗词比赛 诗词比赛

道德经读诵完整版_道德经读诵完整版朗读

zmhk 2024-05-21 人已围观

简介道德经读诵完整版_道德经读诵完整版朗读       现在,请允许我来为大家解答一些关于道德经读诵完整版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关于道德经读诵完整版的讨论,我们开始吧。1.�

道德经读诵完整版_道德经读诵完整版朗读

       现在,请允许我来为大家解答一些关于道德经读诵完整版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关于道德经读诵完整版的讨论,我们开始吧。

1.���¾�����������

2.老子道德经中缴怎么读

3.《道德经》终极解读第37章——?有道有德定天下,无道无德乱天下。

4.生命必读之书—《道德经》之第22章:曲则为全

5.《道德经》诵读日记5——名可名也?非恒名也

6.“道德经典诵读”班会。1.要《道德经》的音频朗读,选哪一段比较好,不用文件,就推荐一段,五分钟左右

道德经读诵完整版_道德经读诵完整版朗读

���¾�����������

       《道德经新课标必读国学经典系列注释译文无障碍阅读》(老子)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s/1wwp8K2PS7U5gNlENFdxrQQ

提取码: 1bvy

       书名:道德经新课标必读国学经典系列注释译文无障碍阅读

       豆瓣评分:目前无人评价

       作者:老子

       出版社:吉林文史出版社

       出版年:2017-07-01

       页数: 625

       内容简介:

       《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共八十一章,上篇《道经》讲述的是宇宙根本,道出了天地万物变化的玄机,揭示了阴阳变化的微妙;下篇《德经》讲述的是处世方略,道出了人事进退之术,包含了长生久世之道。《道德经》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作者简介: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谥伯阳,楚国苦县人,春秋时期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在道教中 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老子与后世的庄子并称老庄。

老子道德经中缴怎么读

       《道德经》之四十五章原文: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白话译文:凡有大成就的人,好象在某些方面总有不足之处,(正是这一得一失,才使其作用相互弥补,整体上)不至于衰竭;充盈的物质好象总是从空虚开始,(正是这一虚一实相互转变,)才使整体上用之不尽。有笔直似乎就有弯曲,有灵巧似乎就有笨拙,存在能言善辩,就好象总有笨嘴拙舌。善于运动的人能战胜寒冷,善于守静的人能战胜酷热,(心静自然凉)。明白了静能胜热的道理,就能为治理天下找到一条正确的途径。

《道德经》终极解读第37章——?有道有德定天下,无道无德乱天下。

       道德经

       第一章:常有,欲以观其徼。徼(jiào):边际、边界。引申端倪的意思。

       第十四章 皦:音jiǎo。清白、清晰、光明之意。

       第十四章

       视之不见,名曰夷;

       听之不闻,名曰希;

       搏之不得,名曰微。

       此三者,不可致诘( jié),故混而为一。

       其上不皦(jiǎo),其下不昧(mèi)。

       绳绳(mín mín)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

       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

       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本章个人理解:

       看却看不见,叫做夷;

       听却听不到,叫做希;

       摸却摸不到,叫做微。

       这三样东西,根本无法追究其来源,所以把它们浑然为一体。

       这种一体物质的上面没有那么明亮;下面也不显得昏暗。

       不清楚且连续不断的样子无法给它命名,最后还原于无形无象的状态。

       这就叫没有形状的状态,不见物体的形象,这就是“惚恍”。

       迎着看不见头,随着看不见尾。

       掌握自古以来的道,来驾驭现存事物。

       能明白自古以来的初始状态, 就叫做认识“道”的规律。

       我感觉并猜测:本章讲的是自然科学之道;讲的物质的最初状态,把光波和声波和形态融合为一种粒子,这种粒子根本看不到看不见却是宇宙的根本与形成。只要人类掌握这种粒子规律,我们就能驾驭现存事物。

       道德经博大精深,反复阅读,能有重大启迪。

       今天写下这些,希望传承思想,你我共勉。

生命必读之书—《道德经》之第22章:曲则为全

       原文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镇之以无名之朴,夫亦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译文

       宇宙天道系统,顺其自然地造化演变,看似没有规律,实际上万事万物都由天道设定了运转规律。

        统治者治理国*时,如果能明白天道(宇宙系统参数设定及剧情设定)、顺应天道(至少要顺应剧情设定,可以参考用《易经》推算的预言书),以身作则、知行合一,那么人民将会自然而然地受到教化。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产生一些问题,比如现在人们认为机器人是取代人类的,其实是来解放人类的。统治者要允许普通人躺平(无为、随缘、不攀比、不内卷、佛系生活)并分享机器人红利,满足普通人躺平后的生存所需,当人们不再为物质所累时,自然就会重视精神层面,就会自然而然地降低各种欲望,人们的心灵就会清静,人们就不会再胡作非为,天下自然将会平安稳定。

       解读

        ? 有道有德定天下,无道无德乱天下。

        本章最后一句:“侯王若能守之……天下将自定。”若不能守之呢?天下将大乱!拜托那些高高在上的人好好琢磨一下吧。

        本章是《道德经》里《道经》的最后一篇。难以想象,2500年前有人就洞察了宇宙天道并写出这么牛的书,简直就不是人,而是神。老子真的就是神!2500年前,老子一出“道”就是巅峰。后来人们的认知都是倒退的,现在人们已经严重退化了、德不配位,甚至是反其“道”而行、逆天而为。《圣经》中讲几大灾难以后,神才会再次降临、再次封神,以前我想不明白为什么要有灾难,原来全是人自找的。

        老子就是神级外星人太上老君在地球体验生活、做科学实验。他下凡前封印自我,最后找回自我,回归神界。临走时,给人类传下“道德”真经。当时(周朝时)神级外星人已经通过推算预测的方式破解了宇宙系统参数设定及剧情设定,就差实地验证了。神级外星人在21世纪才发明了时空机进行穿越时空、实地验证,详细情况可以参见《创造宇宙说明书》。

        《德经》比《道经》多七篇,说明“德”更加重要。几年前,一位懂《易经》的老教授预言:不出九年,世界会严重性缺粮,接着缺水、缺土、缺人,最主要原因是人缺德。而缺德的原因正是因为人们不懂道(大道、天道、天之道)。

        现在有很多人已经无道无德、良知泯灭,不但理解不了《道德经》和《创造宇宙说明书》等圣贤书,而且会诋毁、污蔑、扭曲。他们影响了吃瓜群众,然后一起(在量子层面天人感应的原理下)影响了大自然,导致了各种天灾人祸的发生。

        在天灾人祸面前,圣贤会被唤醒并努力提升、认知和功德达到一定级别就可以直接进入轮回中的大同世界圣级剧情,而无道无德之人只会越来越烂、直至退化为充满兽性的兽人、去野蛮时代轮回甚至轮回为动植物。

        有缘人提升认知、明白天道、顺应天道、累积功德,可以减少天灾人祸,让人类文明顺应天道剧情晋级为人人成圣的大同世界。依据天道剧情,未来必定是大同世界,这是不会变的,会变的是能进入大同世界的人数!要知道,大同世界的人全是圣人,全都懂“道”和“德”,而现在有很多人是不合格的,再过几十年,不合格的人会慢慢地被自然地淘汰、然后去低级剧情轮回,合格的人会在时间线上的未来转世出生、慢慢变多。

        有一句话叫:“天下为公,世界大同。”公就是公共、共同的意思。还有同样意思的一句话叫:“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惟有德者居之。”这是从上古人类命运共同体时代流传下来的,真正的意思就是:天下是大家的,那么大家都是些什么人?全部是有道有德之人!这就是大同世界!到了接近或类似大同世界的时代,只有有道有德的人才能匹配、留下来。无道无德之人,哪怕拥有的科技再高、武力(军事)再强、技能再多,也不能匹配!

        全世界出版发行的、无数认知精英认同的、著名历史学家写的《未来简史》讲未来有99%的人都是无用之人,而共济会的人口计划最终是要把全球人口控制在5亿人以内。《创造宇宙说明书》讲上天有好生之德,会有圣人带领更多的人(约七成人口)成圣并进入大同世界(如果不符合实际的话还能再修改)。

        作者批注:以前我第一次听到共济会的人口计划时,也被吓了一跳,这是什么惨绝人寰的黑暗计划?现在懂了,在1980年(当时总人口是35亿)能想到留七分之一的人,比起《未来简史》里讲的,已经相当仁慈了。《未来简史》讲无用之人的比例是99%,只有1%的人能成为神人(超人),《未来简史》是光明正大地讲未来的书,其作者还到中国上电视、上节目。从1980年提出人口计划,到2035年能符合大同世界标准的人,估计只有百分之一达标。到2050年有十分之一的人达标,到2080年有三分之一的人能达标,到2090年有一半的人达标,到2100年有七成的人达标,这样才符合天道剧情。

        如何才能达标?提升认知、明白天道、顺应天道、累积功德,《创造宇宙说明书》和《道德经》都认为这些非常重要!关于“明白天道”,可以结合预言书(比如《推背图》《马前课》《梅花诗》),互相对照着看。如果嫌麻烦,那么只看《创造宇宙说明书》一本书也可以,因为精华已经全部融合到这本通俗易懂的科幻小说里了。《创造宇宙说明书》另外还融合了很多干货,看《创造宇宙说明书》一本书顶看一万本书!

《道德经》诵读日记5——名可名也?非恒名也

       唐天宝十四年(755年),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乱”爆发。

        时任朔方节度使的郭子仪率军平乱。很快收复洛阳、长安两京,在诸多勤王功臣中,居平乱之首,晋升为中书令,封汾阳郡王。唐代宗时,他又率军平定仆固怀恩叛乱,并说服回纥酋长,共破吐蕃。

        郭子仪简直是一个平叛高手,哪里有动荡,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大唐因有他而获得安宁长达20多年,史称“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在朝野内外享有崇高的威望和声誉。但就是这么一个战功赫赫的一代名将,却是行为怪异。

        其一,他以84岁荣归故里时,定下规矩,家门口不设门卫守门,来人无需任何人通报都可以到内院找到他。也就是说,他家里是透明的。

        其二,老郭退休在家,闲时院内养养鸟,打打太极拳,种种花弄弄菜,天天与夫人厮守一起。甚至兴之所致,拿起梳子为夫人梳头发。有一次正梳时,恰巧被别人看见了,来人惊讶地看着老郭边为夫人梳头,边扯闲话,眼珠就快掉下来了。

        别说在那个男尊女卑的年代,就是现在为女人亲自梳头发的男人也不多见,更何况一代英豪郭子仪?此事很快传遍京城。大家都议论纷纷,评头论足。老郭的儿子们实在忍不住这些调侃的舆论,都跑来问父亲为什么这样做。

        郭子仪淡定地说:“家里没有门卫把守,任何人来见我都能找得到,说明我襟怀坦白,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事。不去乱交朋友,在家与夫人厮守,梳梳头发,说明我一心持家,不再有什么野心,专一过好日子罢了。像我们这样的家族,显赫尊贵已经达到了顶点,皇上已赏无可赏,如果我不这样做,大祸会很快临头的”。

        郭子仪端的是人中之精,他是中国少有的功高震主却得以善终,而且福荫子孙的名臣武将之一。他死后,赐谥忠武,配飨代宗庙廷。“其八子七婿,皆贵显朝廷。哀荣终始,人臣之道无缺焉”。

        人们不禁要问,老郭为何能如此哉?答曰:曲则为全。让我们走入《道德经》探幽寻微吧。

        原文: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直译:

        委曲便会保全,屈枉便会直伸;低洼便会充盈;陈旧便会更新;少取便会获多,贪多便会迷惑。所以,得道的人坚守这一原则作为天下事理的典范。不亲眼所见,所以清晰;不自以为是,反而是非彰明;不自己夸耀,所以显功;不自我矜持,所以才能长存。正因为不与人争,所以遍天下没有人能与他争。古时所谓“委曲便会保全”的话,怎么会是空话呢?它实实在在能够达到。

        我的解读:

        老子在第二十一章虽然把道搞得又玄起来,但他认为已领悟透了,所以对此研究颇深,语气是非常自信。但恐怕人们还不明白,怎么办呢?再一次将“惟道是从”具体化。

        不过,这一次,他是用辩证法的观点来进行论述。如果结合第八章“上善若水”来解读,那就更容易搞得明白。 水利万物而不争,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再准确点来说,老子实际上用我们很熟知的“因果关系”逐一揭示这个大道。而因果关系,又可分为正向因果和逆向因果。即:如果这样做,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之所以有这样的结果,是由于什么原因。如果不这样做,又会产生什么结果等等。

        如此正反烙烧饼,就把那神龙不见首尾的“道”,拨弄得很清晰了。因此,这一章是非常通俗易懂的。从句式上来看,排列对称,朗朗上口,一反一正,简直字字珠玑,充分显示了中国古文化的结构美。

        我在上一章就说过,这《道德经》不能仅仅把它当作一部哲学书来读,而是以文学审美的意识来细阅。如果达到这个境界,我敢肯定,你越往后读,心情就会越爽快。

        我们来看看它的结构美:

        曲则全 ——委曲便会保全:比如郭子仪。人家功高盖世,不得以善始善终了么?

        枉则直—— 屈枉便会直伸:弯得了身子,方能挺身做人。

        洼则盈—— 低洼便会充盈: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敝则新—— 陈旧便会更新: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少则得—— 少取便会获多:越是无私,越成有私。

        多则惑——? 贪多便会迷惑 : 多了,则会”乱花渐欲迷人眼“。

        不自见,故明—— 不亲眼所见,所以清晰: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而且眼见、自见往往带有一时的主观判断,仓促之间,易于出错。

        不自是,故彰—— 不自以为是,反而是非彰明:不自以为是,就能充分发扬民主,集思广益,所谓三个诸葛亮,顶个臭皮匠。

        不自伐,故有功—— 不自己夸耀,所以显功:天不言自高,地不言自厚。有功后,你不王婆卖瓜,自卖自夸,自有人来夸你,捧你。

        不自矜,故长—— 不自我矜持,所以才能长存:不装逼 ,不拿架,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就能将一世英名保留下去。

        这种对称的美,赏心又悦目。提神又醒脑。在老子《道德经》的篇章中,非常著名。并且广为传诵,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

        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肯定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挫折,肯定为生活中的种种不顺而郁闷,肯定有绕室徬徨彻夜难眠的时候,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把老子的这一章反复诵之研之揣摩之,一定会茅塞顿开,心胸开阔,气顺神扬。

        当你醍醐灌顶之时,当那“道”的灵光在你心中闪耀之时,你会发现,退让,是为了前进,等待,是为了图变,忍耐,是为了爆棚。想清楚这点,那”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离你还远吗?真正做到“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

        上述十个对称的辩证关系,也可称之为有因有果,有果有因的因果关系。随便一对关系,都能在浩如烟海的典籍中找到事例。事实上,自老子著述《道德经》以来,中国的历史以及后人的生活和事业,无不是按照这些高度概括的关系,持续上演一部部大大小小的电视剧的。

        只不过,有的风光无限,有的凄凄惨惨;有的善始善终,有的虎头蛇尾;有的蛇尾虎头,折折腾腾,缠缠绕绕,总是逃不过老子汪洋恣肆的思维之大网。一句话:孙猴子是逃不出如来佛的手心的。

        我们随手拿出一对关系来详加解读。 多则惑。 也就是贪多就会迷乱。小则从读书上来说,有些朋友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读书时却不怎么读。还有的是用来装点门面。

        更有的朋友什么书都读,而未有针对性地专。且自我宽慰“开卷有益”。最后记不住,用不好,艺不精。这就是多则惑。更有那什么一年读了几百本书的,完全是“自伐”,是自欺欺人的“自伐”。我是对这类读书大为持疑的。

        扳着脚指头想一想,一部《红楼梦》,人家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呕心沥血,方得以现世,你一月半月能把他读懂了?消化了?吸收了?鬼才相信。

        我最钦佩的是张爱玲,人家读懂一部《红楼梦》就能纵横文坛若干年。更有宋朝那个牛人宰相赵普,标准的一个大老粗,但这位大哥仅凭半部《论语》就能治理天下。哈拉少不哈拉少?very good不very? good?

        无他,精与专耳。

        我国现在著名的企业,比如海尔,美的,华为,联想,阿里巴巴,都是几十年如一日专心致志在自己所熟悉的行业深耕,从不这山望着那山高,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从容洒脱,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才能一艺在手,纵横神州。

        更让人惊叹的是贵州老干妈,能把一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辣椒,玩得溜溜熟,打破国门,冲出亚洲,走向世界,成为大鼻子老外必备的美味佳品。为国家创外汇,为当地创利税,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这也是有意无意之间,深得老子《道德经》真传的结果。

        当然,人是复杂的,老子的这些辩证关系虽然历经两千多年,但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对它的重视程度各有轻重,有的人读懂了,有的人没读懂;有的人老老实实依照《道德经》去寻“道”,有的人偏偏与老子反着来,总认为自己受命于天,老子所揭示的反向因果不会在自己身上显现。所以,就 自是,自夸,自矜, 结果无不碰得头破血流,或身败名裂,或曲终人散,落了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

        我们中学的课本中有《周亚夫军细柳》一文。这位周大哥,是汉代文、景二帝时的著名将领,汉景帝三年,率部“以坚壁清野,轻骑绝粮”战术,用时三个月就打败了吴、楚等七个诸侯的几十万叛军。

        事后景帝对他非常器重,升他为宰相,一家人也是恩宠优渥,无人能及。但周亚夫此时却是自矜自是起来,每次朝会上都是与景帝对着干,且为人狂傲,见谁都不顺眼。

        景帝一日设宴,请文臣武将们聚集一堂。每人桌面上都摆满了佳肴,而周亚夫桌上虽然也摆上了,可就是没有筷子。这位仁兄平时骄狂惯了,见状不假思索大声喊叫,让人把筷子拿来。

        要知道,赴皇帝的宴席,那可是一门大学问,些小的异常,就得动动脑筋,要细细体味其中的含义,见微知著。但周亚夫没有这份耐心,狂叫拿筷子来,这就是目无皇上啊。

        景帝很生气,当着众人的面喝斥周亚夫。老周此时才恍然大悟,跪地谢罪。按说,这个时候,就要低下头,诚惶诚恐听从安排,喝酒吃饭不就得了。

        但人家周亚夫不。当他刚听了景帝“起来吧”的话时,立马站起身来,拍拍屁股扬长而去,让一屋的众大臣目瞪口呆。景帝亦是惊恐:“这样的人,将来我死了后,我儿子怎么能驾驭得了呢”?

        由此,周亚夫埋上了杀身之祸。皇帝一动杀心,上帝也救不了。不久,景帝寻个罪名将周亚夫下狱,而周亚夫却不能“枉而直,曲而全”,自己绝食而亡,声名赫赫的一代功臣,就这样慧星般殒落。

        郭子仪是正向的心思解读《道德经》,而周亚夫却是反向而为之,孰高孰下,不言自明。时至今日,现代的郭子仪和周亚夫们也是数不胜数。而那些数不清的企业,其成功与失败,都可以从这些关系中找到答案。

        究其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源于人性的贪婪以及抱有对背“道”的侥幸。人一贪,就迷乱,不知所以,俗称不知天有多高,地有多厚。天老大,我老二。由此,那种种乖戾就暴露得淋漓尽致,在背道的路上越奔越快,越奔越远。

        这就是上帝要让谁灭亡,必要使其先猖狂。正因为如此,老子痛心疾首呼吁向圣人学习,也就是所说的“圣人抱一为天下式“。圣人的抱一,就是守道。天下式,式就是模板,打范,为天下人做榜样。务必老老实实”曲则全“,先保住自己再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自身不保,谈何其他?

        就如水一般,水一旦遇到阻碍,总是曲而绕之。此路不通退回去,要么积蓄力量,要么搜寻其它路径或缝隙,总之是不争,但正是这不争,却是到处都有水的踪迹,世界还离不开它,岂不是”天下莫能与之争“?

        一部《道德经》,浩叹两千年。用心读懂它,此生就圆满。

“道德经典诵读”班会。1.要《道德经》的音频朗读,选哪一段比较好,不用文件,就推荐一段,五分钟左右

       2019年3月25日 星期一 晴 昭通市

       注:以下内容来自罗大伦博士,在喜马拉雅上播讲的《每天聊点道德经》第十讲。

        1、原文

        通行版:名可名,非常名

        马王堆帛书:名可名也 非恒名也

        2、翻译

        名可名也 非恒名也 第一个名 名词 名称 第二个名 命名? 第三个名 名词 名称 整句意思 事物的名称可以用名来命名 但这个名称不是唯一的 或根本代表不了事物本身 第二句主要解释第一句。

        3、感悟

        这里,让我想起了李笑来老师所说的:一个人的心智或者说操作系统是由“概念与关联、价值观与方法论、实验与实践”三个方面构成。

        一个人聪明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大脑里边有多少清晰、准确的概念。

        李笑来老师所说的“概念”就相当于“名可名也”里面第一个“名”。你所听到或所学到的概念或者名称,你真正理解它的含义了吗?有没有理解名称或概念最准确的含义和最本质的特征?如果没有,说明你仅仅只是知道这个名称而已,并没有看到名称或概念所蕴含的最本质的特征。

        比如:什么是自由?什么是财富自由?什么是幸福?什么是尊重?什么是教育?

        这些名称或者说概念,都是众所周知的,但,又有多少人真正理解它最本质的含义呢?

        所以,生活当中要多多思考一些貌似浅显、平常、简单的名称或概念,要能深刻领悟,其中所蕴含的意义。

       《老子》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译文

       取道于寻常可取之道,其道非恒久之道;取名于寻常可取之名,其名非恒久之名。取名于无名,就好比天地未判之初始;取名于有名,乃是万物化生之根本。所以,通常要无所趋求,以便观想那无以名状的微妙;时常又要有所趋求,以便观想那成名化物的极限。这两方面是同一行为体的不同显现,同样深及于行为体的幽深内殿。在这同样深及幽深的两者之间作不断深入的循环运行,就是一切行为运作的微妙法门。

       《老子》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

       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译文

        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于是就有了令人嫌恶的丑;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于是就有了反面的不善。所以,"有"与"无"相互突显,"难"与"易"相互促成,"长"与"短"相互显现,"高"与"下"相依而存,"音"与"声"相互陪衬,"前"与"后"相互照应——这些"名"相反而相成,迁延不居而不独立自足。因此,圣人从事于无所成名的事务,施行无须仗名立言的劝教,坦荡迎候万物的涌现与流变而不抵触畏避,生养了一切并不拘系自有,做成了什么并不执为仗恃,成就了事业并不矜居功名。就是因为他不矜居功名,所以他不会消逝。

       《老子》第三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

       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

       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非常高兴能与大家分享这些有关“道德经读诵完整版”的信息。在今天的讨论中,我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全面地了解这个主题。感谢大家的参与和聆听,希望这些信息能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