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诗词论坛 诗词论坛

岭外音书断_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zmhk 2024-06-01 人已围观

简介岭外音书断_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详细讲解一下关于“岭外音书断”的知识。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将相关资料进行了分类,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1.《渡汉江》中,“断”与“

岭外音书断_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详细讲解一下关于“岭外音书断”的知识。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将相关资料进行了分类,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1.《渡汉江》中,“断”与“复”的妙用是什么?

2.岭外音书绝原文 岭外音书绝原文和介绍

3.岭外音书绝下一句

4.渡汉江岭外音书断还是绝

岭外音书断_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渡汉江》中,“断”与“复”的妙用是什么?

       1、《渡汉江》中。“断”字“复”字,似不着力,却很见作意。作者困居贬所时那种与世隔绝的处境,失去任何精神慰藉的生活情景,以及度日如年、难以忍受的精神痛苦,都历历可见,鲜明可触。

       2、原文

       渡汉江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3、译文

       我离开家乡到了五岭之外,经过了一个冬天,又到了春天。因为交通不便,我和家人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联系了。现在我渡过汉江赶回家乡去,不知为何离家越近,心情就越紧张。因为怕伤了美好愿望,以致遇到同乡,也不敢打听家乡情况。

       4、简析

       这首诗是宋之问(此诗作者一说是李频,此从上海辞书出版社的《唐诗鉴赏辞典》)从泷州(今广东罗定县)贬所逃归,途经汉江(指襄阳附近的一段汉水)时写的一首诗。诗意在写思乡情切,但却正意反说,写愈近家乡,愈不敢问及家乡消息,担心听到坏的消息,而伤了好的愿望。语极浅近,意颇深邃;描摹心理,熨贴入微;不事造作,自然至美。

岭外音书绝原文 岭外音书绝原文和介绍

       音信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译文:客居岭外与家里音信断绝,经过了冬天又到了春天。

       宋之问

       岭外音书绝,经冬复立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诗文解释

       客居岭外与家里音信断绝,经过了冬天又到了春天。离故乡越近心中越胆怯,不敢询问遇到的家乡来人。

       我离开家乡到了五岭之外,经过了一个冬天,又到了春天。因为交通不便,我和家人没有联系,已经很长时间了。现在我渡过汉江赶回家乡去,怎知离家越近,心情就越紧张。因为怕伤了美好愿望,以致遇到同乡,也不敢打听家乡情况。

       词语解释

       岭外:今广东省一带。

       怯:畏缩、胆怯

岭外音书绝下一句

       1、原文:《渡汉江》作者:宋之问,朝代:唐。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2、译文:流放岭南与亲人断绝了音信,熬过了冬天又经历一个新春。越走近故乡心里就越是胆怯,不敢打听从家那边过来的人。

渡汉江岭外音书断还是绝

       《渡汉江·岭外音书绝》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频。古诗全文如下:

       岭外音书绝,经冬复立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前言

       《渡汉江》是唐代诗人李频的五言绝句,是《全唐诗》的第589卷第55首。这是久离家乡而返归途中所写的抒情诗。前两句主要写追叙久居岭外的情况,后两句抒写接近家乡时矛盾的心情。这首诗歌正表现出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挚爱之情和游子远归家乡时不安、畏怯的复杂心理。

       注释

       汉江:长江最大支流,源出陕西,经湖北流入长江。汉水的一部分,在襄阳附近。李频为浙江人,从岭南回家不必渡汉江。

       岭外:五岭以南的广东省广大地区,通常称岭南。唐代常作罪臣的流放地。

       来人:渡汉江时遇到的从家乡来的人。

       翻译

       独自在岭外经过冬天和春天,同家人音信已完全隔绝。越走近故乡心里越是胆怯,担心出事不敢问家乡来人。

       赏析

       这是久离家乡而返归途中所写的抒情诗。此诗语极浅近,意颇深邃;描摹心理,熨贴入微;不事造作,自然至美。

       这首诗的前两句追叙诗人贬居岭南的情况。诗人被贬斥到蛮荒之地,本来就很悲惨,更何况和家人又音讯隔绝,彼此不知生死。在这样的情形下,诗人熬过漫长的岁月,历经寒冬,迎来新春,心情更加凄苦。在本诗中,诗人未平行列出空间的阻隔,音信的断绝,时间的悠远这三层意思,而是逐层递进、逐步展现,这就增强和深化了游子贬居蛮荒时的愁苦、烦闷,以及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绝”、“复”两字,看似未着力,实则是诗人在“痛苦尝尽”之后的辛酸语。仔细体味就会发现,“绝”的何止是家乡的音讯、“复”的又何止是时间的冬春?诗人所有美好的希望、所有华年的回忆、所有情感的皈依,似乎都断了。诗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反反复复咀嚼的只是无尽的孤独与凄凉,却可见诗人的用心。“岭外”是从空间着眼,写出离家之远;“经冬复立春”是从时间着眼,写出离家之久。还有更令人不安的是“音书断”。通过这三层意蕴,加深了诗人在岭南时的苦闷与不安,也加深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诗人居于贬所之时那种与尘世隔离的孤独,丧失所有精神安慰的困苦,还有度日如年的煎熬,皆清晰可感。乍读起来,这两句平平叙起,似乎无惊人之处,却在无形中为下两句出色的抒情做好了铺垫。

       后两句着重言情,抒写矛盾的心情,细腻生动,真切感人。一位远离家乡的游子,踏上归途,当然心情欢悦,而且这种欢悦会随着家乡的临近而越来越强烈。诗人偏说“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似乎有点不合情理。在一般情况下,越接近家乡心情越急切,常常恨不得三步并作两步走,一步跨进家门。路上遇到熟人,总是迫不及待地打听家里近况。仔细寻味,又觉得只有这样才合情合理。因为诗人贬居岭外,与家人“音书断”,一方面自然是日日夜夜想念家人,另一方面又时时刻刻为家人的命运担忧,怕他们被自己连累或因别的原因惨遭不幸。

       “音书断"的时间越久远,这种想念与担忧也越朝极端发展,形成了诗人既盼望音信,又怕音信到来的复杂而矛盾的心理状态。这种复杂而矛盾的心情,在诗人从贬所逃往家乡的路上,尤其是过了汉江,靠近家乡后,有了更加戏剧性的发展:原来的担忧、焦虑与模糊不清的不好预感,这时好像立刻便会被途中遇见的某个熟人所证实,变为残酷的事实,那么诗人长期盼望和家人团圆的愿望就会立刻破灭。所以,“情更切”变为“情更怯”,“急欲问”变为“不敢问”。在“岭外音书断的特殊情形下,这是诗人心理矛盾自然发展的必然结果。通过“情更怯”和“不敢问”,读者能强烈地感受到诗人当时竭力压制的迫切愿望及因此带来的巨大的精神痛苦。这种抒发情感的方式,既真实,而又富有情趣,耐人寻味。

       从此诗表达的时空来看,前两句是一般叙述,写诗人对昔日在岭南时情况的追叙,后两句匠心独具、构思巧妙,写诗人接近家乡时的心态的描述。前者是铺垫,后者是主体,但二者又是相辅相成的。诗写得很平实,没有任何雕饰,但情意真切,很是感人。

       断。《渡汉江》第一句是断,全诗为: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意思是放岭南与亲人断绝了音信,熬过了冬天又经历一个新春。越走近故乡心里就越是胆怯,不敢打听从家那边过来的人。表现出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挚爱之情和游子远归家乡时激动、不安、畏怯的复杂心理。

       好了,今天关于“岭外音书断”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岭外音书断”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启示。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