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诗词论坛 诗词论坛

苏轼江城子悼亡妻词_苏轼江城子悼亡妻词背景

zmhk 2024-06-16 人已围观

简介苏轼江城子悼亡妻词_苏轼江城子悼亡妻词背景       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下关于苏轼江城子悼亡妻词的问题。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对相关资料进行了归纳整理,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在北宋,苏轼为什么能开创新的词风2.关于 三大悼亡词3

苏轼江城子悼亡妻词_苏轼江城子悼亡妻词背景

       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下关于苏轼江城子悼亡妻词的问题。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对相关资料进行了归纳整理,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在北宋,苏轼为什么能开创新的词风

2.关于 三大悼亡词

3.江城子表达了苏轼的什么情感

苏轼江城子悼亡妻词_苏轼江城子悼亡妻词背景

在北宋,苏轼为什么能开创新的词风

       在苏轼之前影响较大的词:一是花间词,大多是花前月下的小令;二是柳永开一代词风,但太婉约,摆脱不了儿女情长;三是晏殊、欧阳修等大家作小词,虽然也很好,但始终脱离不了把词当作“诗馀”的心态,只抒闲情,不言志(当时的主流是以诗言志)。

       到了苏轼,可以说开拓了词的新境界。无事不入词,且豪放之极。举几个例子吧:

       1、悼亡妻。《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此词将怀念亡妻的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2、咏佳节。《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此词望月怀人,有情趣,有哲理,有感情,为千古中秋节之绝唱)

       3、发感慨。《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此词气象磅礴,格调雄浑,高唱入云,境界之宏大前所未有)

       4、述情怀。《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此词托物寓人,借孤鸿自比,语语双关,述自身情怀)

       以上枚举,足见苏词内容之丰富,境界之寥阔,前无古人,所以说,苏词开创了北宋词坛新气象!

关于 三大悼亡词

       是的。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是宋代文学家苏轼为悼念原配妻子王弗而创作的一首悼亡词,表现了绵绵不尽的哀伤和思念。此词情意缠绵,字字血泪。

       上阕写词人对亡妻的深沉的思念,写实;下阕记述梦境,抒写了词人对亡妻执着不舍的深情,写虚。

       上阕记实,下阕记梦,虚实结合,衬托出对亡妻的思念,加深全词的悲伤基调。全词采用白描手法,出语如话家常,却字字从肺腑镂出,自然而又深刻,平淡中寄寓着真淳,思致委婉,境界层出,为脍炙人口的名作。

       白话译文

       你我一生一死,隔绝已十年,相互思念却很茫然,无法相见。不想让自己去思念,却难以忘怀。你的孤坟远在千里,没有地方跟你诉说心中的凄凉悲伤。即使相逢你也该认不出我了,因为四处奔波,我早已灰尘满面,鬓发如霜。

       晚上忽然在梦境中又回到了家乡,只见你正在小窗前对镜梳妆。你我默默相望,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只有无言的泪水落下千行。料想那明月照耀着的长着小松树的坟山,是你年复一年地思念我而痛欲断肠的地方。

江城子表达了苏轼的什么情感

       苏轼.贺铸.纳兰性德三人的作品可推为悼亡词的代表,苏轼 <<江城子>>,贺铸 <<半死桐>>以及纳兰性德大量悼亡词流传于世,以其卓绝的艺术魅力引起后世多少同心人一声长叹,抛开艺术成就不谈,细究他们各自的词作,从细节上,可见情缘深浅,同为悼亡妻之作,也是有所区别的.

       苏轼的 <<江城子>>得到了最广泛的赞誉的原因.不仅仅是它是第一首悼亡词,还与它的艺术感染力有关.苏轼十九岁与王弗结婚,后出蜀入仕,夫妻琴瑟相和,相伴相知.十年后王弗病故,葬于家乡祖莹, <<江城子>>是苏轼在密州一次梦见亡妻后所写,与王弗之逝又是十年,悠悠生死经年,魂魄入梦,其凄楚之心境难自胜.东坡性豪爽,不是自艾自怜身世之人,况且经历了十来年宦海浮沉,恐怕并没有多少时候刻意去想亡妻,所以有“不思量”句,可是这种溶入灵魂的刻骨相思,却是“自难忘的”,比起柳永“一日不思量,也攒眉千度这。”已是人生两种不同阶段的感情,沉静和炽烈.亡妻的孤坟,远隔千里,再无处凭悼,只有梦,可以寄托哀思.这时的苏轼与王弗已是十年阴阳相隔,十年不得意的仕途遭贬奔走,自觉已经是"尘满面,鬓如霜"竟恐担心与王弗再见不能相认,苏轼的悲辛,一悲自己,二悲亡妻,值得提出的是一点,苏轼词中梦魂还乡的时候对妻子进行了细节上的描绘,"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只有泪千行",小轩窗的梳妆场景可以推想是苏轼与王弗共同生活在一起的时候所常见的,对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的细节描绘在这具有痛彻入心的感染力.只是这样平常地望着你梳妆的时候也永远不会再有了.这点细节描写是全词中最突出的亮点,以此可见一则,东坡情真.二则,在十年的夫妻情缘中,两人感情极好,不拘小节,诙谐的东坡恐怕是有为妻子画眉弄妆的时候也是有的.

       与之类似的还有被普遍认为艺术成就不在<<江城子>>之下的贺铸的 <<半死桐>>,关于贺铸,历史上记载的事迹并不多,以其代表作首句"凌波不过横塘路"便知他喜欢用典,由文官转武官,与苏轼的天纵奇才不同,贺铸的诗词成就,与后天的涉猎有关,叶梦得 <<贺铸传>>所言"掇拾人所遗弃,少加隐括,皆为新奇."被认为艺术成就不在 <<江城子>>之下的 <<半死桐>>其实也体现了这一特点,"同来何事不同归", <<北梦琐言>>中记徐月英送人诗"惆怅人间万事违,两人同去一人归."而"梧桐半死清霜后,"脱形与枚乘 <<七发>>"龙门之桐......其根半死."白居易 <<为薛台悼亡>>"半死梧桐老病身."喻夫妻为梧桐,死去一方,喻半死,而"露初?"应来自于古乐府"露?明朝更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词句既然有如此多的出处,值得注意的是近乎平淡的最后一句,也是对日常生活的描绘."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一个贤惠端庄的妻子形象跃然纸上,如此好隐括他人词句的贺铸后一句追忆妻子补衣近似白描,与苏轼相同,其一,也是情真意切.其二,虽不可考证贺铸与妻子生活了多少年,但挑灯补衣的场景怕也是常见的,两人曾共甘苦,感情自然也极深厚.追忆时生活细节上的描绘,这是 <<半死桐>>与 <<江城子>>的类似之处.

       另一悼亡词的代表人物纳兰性德被誉为是北宋以来中国第一词人,王国维的 <<人间词话>>对他的文学成就给予了极高的赞美.纳兰性德出身高贵,父亲位居类似宰相之职,二十岁娶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为妻,卢氏与他只生活了三年便难产亡故,夫妻的感情如何不得而知,但缘分却是极薄的.纳兰一生创作颇丰,为悼念亡妻卢氏的词作就有四十多首.他的 <<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 <<金镂曲.亡妇忌日有感>>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蝶恋花>>先从天上月写起,"一夕如环,夕夕都成""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是对妻子遗言"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的应答,上阙写自然现象表明.,人世间没有绝对的圆满,与苏轼"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诗句境界类似,纵观全词包括"无那尘缘容易绝"纳兰性德在人生的角度自悲丧妻遭遇,并没有和苏轼,贺铸一样对夫妻生活日常的片段进行截取描绘.再看另外一首代表作 <<金缕曲>>,"此恨何时已,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三载悠悠魂梦杳."";料也觉,人间无味.""待结个,他生知己,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剩月零风里,清泪尽,纸灰起。” 这些词句也只是对眼前情景的描绘和对来世结缘的期待,确实如顾贞观所云"容若词一种凄婉处,令人不能卒读."纳兰性德的悼亡词与李后主亡国后的词相类,悲戚入骨,沉迷自伤境遇之苦,不能说情不真切,可是却缺少苏轼贺铸词中那种对生活细节的追忆和相濡以沫的感觉.

       这种区别可能与作者身世和夫妻的情缘有关,苏轼和贺铸皆不是出身显贵,原配妻子应当都曾共过甘苦,出身平民也没有那么多讲究,可能都会有眼见妻子夜补衣,梳妆的时候.而纳兰出身贵族,父阴显赫,管居要职,所谓位高不由人,纳兰不一定有苏贺那么多简单平淡的夫妻之乐,而繁琐的满族贵族礼节,他可能没有看妻子化妆的经历,上卢氏出身两广总督之家,也可能有"挑灯夜补衣"的时候.更重要的是他与卢氏的夫妻情缘只有短短三年即逝,纳兰悲凄的追思,缺少细节上的回忆,这正是造成他的作品与苏轼贺铸细节描绘差异的原因.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梦幽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罔。

       注解:

       乙卯:宋神宗熙宁八年 茫茫:空虚渺茫的样子 思量:想念 

       轩:有窗槛的小室 短松罔:指坟地在遍植松树的小山冈上。

       今译:

       十年了,生者与死者音讯杳茫,不去想她,也难把她遗忘。她的孤坟在遥远的千里之外,我到什么地方诉说凄惨悲凉。假如相逢她也不会相识,我已灰尘满面鬓白如霜。

       夜里在幽静的梦中忽然回到故乡,她正在小小的花窗前,慢悠悠地打扮梳妆。我们对视良久说不出话来,只有泪水流了千行万行。我知道那年年令人断肠的地方,一轮明月照耀无边夜色,几株短松笼罩荒凉山冈。

       讲析:

       这是一首追悼亡妻的诗句,写于熙宁八年(1075)作者在密州作官。这时他的妻子王弗死去已经十年。苏轼在这十年中官职经常调动,四处奔波,衰老得多了。这一夜梦见亡妻,给他带来了难忘的悲伤。

       上阕用白描(原意中国传统绘画的一种表现形式,纯用墨色线条勾描物像,不着颜色。这里指文学作品的一种描写方法。文字平白如话、不加渲染烘托。)的手法,写尽亲人死别的幽恨。

       词的开头写"十年生死两茫茫"交待了妻子王弗已经死去十年之久,这是感情悲痛的直接叙述,其中包含作者无限伤感之意。"不思量,自难忘"这句表达了对亡妻的真挚,深沉的感情。"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接着写自己距妻坟墓的遥远。正是在"自难忘"的思念上作者由自己的被贬的凄凉孤寂的处境,联想到亡妻的"孤单",也沉痛地感到千里阻隔到坟前一诉衷肠的可能都没有。因此说"无处话凄凉"。接着作者又勾画了当时自己的形象:"尘满面,鬓如霜"几笔就把自己因迁徙的奔波而灰尘满面,因政治上的失意而发已如霜的潦倒情形跃然纸上。以至使爱妻"纵使相逢"也"应不识"了。这样左右思想,极度悲伤积思成梦是完全合乎实际的。为下阕写梦中所见的喜悦和醒后的悲哀打下了基础。

       词的下阕写梦。"夜来幽梦忽还乡"这一句写梦中回到了家乡,是下阕的引句,整个下阕由还乡展开。"小轩窗,正梳妆"写作者梦中归乡所见亡妻似乎仍是十年前的仪容,正凭窗对镜理红妆。他们十年死别,一旦"重逢"本来该有千言万语,却不知从何说起,所以是"相顾无言"。代替话语的只是滚滚的泪水。这无言的"相顾"泉涌般的泪水,蕴含着的感情是任何语言难以表达的。最后三句又从梦中所见写到醒后的悲哀,表达对妻子永远不忘的深情。但是,他没有直接地说出,而是根据想象,描绘了那只有"明月"和"短松"相伴的千里孤坟;并且断定,那就将是他年年悲痛欲绝的地方。这就使作者的感情得到了形象化的表现。

       这首词用白描的手法,语言自然,不加雕琢,既有对死去的妻子的怀念,也有对自己身世遭遇的感慨。

       好了,关于“苏轼江城子悼亡妻词”的讨论到此结束。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苏轼江城子悼亡妻词”,并从我的解答中获得一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