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名句赏析 名句赏析

苏轼诗词名篇50首_苏轼诗词名篇50首朗读视频

zmhk 2024-06-16 人已围观

简介苏轼诗词名篇50首_苏轼诗词名篇50首朗读视频       大家好,我很乐意和大家探讨苏轼诗词名篇50首的相关问题。这个问题集合涵盖了苏轼诗词名篇50首的各个方面,我

苏轼诗词名篇50首_苏轼诗词名篇50首朗读视频

       大家好,我很乐意和大家探讨苏轼诗词名篇50首的相关问题。这个问题集合涵盖了苏轼诗词名篇50首的各个方面,我会尽力回答您的疑问,并为您带来一些有价值的信息。

1.苏轼的古诗有

2.苏轼的诗词全集 苏轼的诗词有哪些

3.苏轼最著名的30首诗

4.苏轼最有名的诗词

5.苏东坡诗词全集

6.求苏轼在谪居黄州(1080-1085年间)的所有诗词。

苏轼诗词名篇50首_苏轼诗词名篇50首朗读视频

苏轼的古诗有

       苏轼的古诗汇总如下

       1.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2.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3.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4.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5.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6.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7.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8.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

       9.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念奴娇·赤壁怀古》

       10.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念奴娇·赤壁怀古》

       11.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12.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13.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14.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15.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

       16.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

       17.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

       18.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江城子·密州出猎》

       19.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猎》

       20.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水调歌头·快哉亭作》

       21.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水调歌头·快哉亭作》

       22.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23.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24.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25.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26.君是南山遗爱守,我为剑外思归客。——《满江红·江汉西来》

       27.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临江仙·送钱穆父》

       28.樽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临江仙·送钱穆父》

       29.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是梦。——《西江月·三过平山堂下》

       30.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31.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少年游·去年相送》

       32.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游人都上十三楼。——《南歌子·游赏》

       33.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南乡子·送述古》

       34.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南乡子·送述古》

       35.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望江南·超然台作》

       36.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望江南·超然台作》

       37.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38.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39.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40.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41.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八声甘州·寄参寥子》

       42.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八声甘州·寄参寥子》

       43.风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江城子·凤凰山下雨初睛》

       44.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江城子?风凰山下雨雨初睛》

       45.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江城子?风凰山下雨雨初睛》

       46.欲棹小舟寻旧事,无处问,水连天。——《江城子?孤山竹阁送述古》

       47.美酒清歌,留连不住,月随人千里。——《永遇乐?长忆别时》

       48.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49.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50.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苏轼的诗词全集 苏轼的诗词有哪些

       苏轼最著名的30首诗词,让孩子领悟宋词的造诣!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1,《阳关曲 中秋月》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鉴赏:这首词从月色的美好写到“人月圆”的愉快,又从今年此夜推想明年中秋 ,归结到别情。形象集中,境界高远 ,语言清丽,意味深长。《阳关曲》原以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为歌词,苏轼此词与王维诗平仄四声,大体结合,是词家依谱填词之作。

       千古名句: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2,《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千古名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鉴赏:这首词是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词前的小序交待了写词的过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公元1074年(熙宁七年)苏轼差知密州。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公元1076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词人与弟弟苏辙分别之后,已七年未得团聚。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3,《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千古名句: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鉴赏:诗人苏轼先在船中,后在楼头,迅速捕捉住湖上急剧变化的自然景物:云翻、雨泻、风卷、天晴,写得有远有近,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景有情。读起来,你会油然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自己也在湖心经历了一场突然来去的阵雨,又来到望湖楼头观赏那水天一色的美丽风光。

       4,《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一》

       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

       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

       千古名句: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

       鉴赏:苏轼于宋神宗熙宁四年至七年(1071—1074)任杭州通判,曾写下大量有关西湖景物的诗。这组诗作于熙宁六年(1073年)正、二月间。

       5,《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千古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鉴赏:苏轼于宋神宗熙宁四年至七年(1071—1074)任杭州通判,曾写下大量有关西湖景物的诗。这组诗作于熙宁六年(1073年)正、二月间。

       6,《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千古名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鉴赏:这首词是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苏轼谪居黄州时所写,当时作者四十七岁,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已两年余。苏轼由于诗文讽喻新法,为新派官僚罗织论罪而被贬,心中有无尽的忧愁无从述说,于是四处游山玩水以放松情绪。正巧来到黄州城外的赤壁(鼻)矶,此处壮丽的风景使作者感触良多,更是让作者在追忆当年三国时期周瑜无限风光的同时也感叹时光易逝,因写下此词。

       7,《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千古名句: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鉴赏:苏东坡十九岁时,与年方十六的王弗结婚。王弗年轻美貌,且侍亲甚孝,二人恩爱情深。可惜天命无常,王弗二十七岁就去世了。这对东坡是绝大的打击,其心中的沉痛,精神上的痛苦,是不言而喻的。苏轼在《亡妻王氏墓志铭》里说:“治平二年(1065)五月丁亥,赵郡苏轼之妻王氏(名弗),卒于京师。六月甲午,殡于京城之西。其明年六月壬午,葬于眉之东北彭山县安镇乡可龙里先君、先夫人墓之西北八步。”于平静语气下,寓绝大沉痛。公元1075年(熙宁八年),东坡来到密州,这一年正月二十日,他梦见爱妻王氏,便写下了这首“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 ”(陈师道语)且传诵千古的悼亡词。

       8,《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千古名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鉴赏:苏轼于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由黄州(治所在今湖北黄冈)贬所改迁汝州(治所在今河南临汝) 团练副使,赴汝州时经过九江,与友人参寥同游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据南宋施宿《东坡先生年谱》记载可知此诗约作于元丰七年五月间。

       9,《少年游·润州作》

       去年相送,馀杭门外,飞雪似杨花。

       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

       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

       恰似姮娥怜双燕,分明照、画梁斜。

       千古名句: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

       鉴赏: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三月底、四月初,任杭州通判的苏轼因赈济灾民而远在润州时(今江苏镇江)。为寄托自己对妻子王润之的思念之情,他写下了这首词。此词是作者假托妻子在杭思己之作,含蓄婉转地表现了夫妻双方的一往情深。10,《浣溪沙·端午》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佳人相见一千年。

       千古名句: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鉴赏:本篇描写妇女欢度端午佳节的情景。上篇描述她们节日前进行的各种准备,下篇刻画她们按照民间风俗,彩线缠玉臂,小符挂云鬟,互致节日的祝贺。

       11,《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千古名句: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鉴赏:《庄子·刻意》篇说:“其生若浮,其死若休。”苏轼的这种消极思想,就是受庄子思想的影响。“又得浮生一日凉”中的“又”字,分量很重,对揭示主题,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表现词人得过且过、日复一日地消磨岁月的消极情绪。

       总观全词,从词作对特定环境的描写和作者形象的刻画,就可以看到一个抑郁不得志的隐者形象。

       12,《浣溪沙》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千古名句: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鉴赏:此词为作者在徐州写的五首《浣溪沙》中的一首,描述他在乡间的见闻和感受。作品在艺术上颇具匠心,词中从农村习见的典型事物入手,意趣盎然地表现了淳厚的乡村风味 。清新朴实,明白如话,生动真切,栩栩传神,是此词的显著特色。

       这首词既画出了初夏乡间生活的逼真画面,又记下了作者路途的经历和感受,为北宋词的社会内容开辟了新天地。

       13,《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縠纹平。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千古名句: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鉴赏:这首词作于苏轼黄州之贬的第三年,即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九月。元丰三年(1080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谪贬黄州(今湖北黄冈),住在城南长江边上的临皋亭。后来,又在不远处开垦了一片荒地,种上庄稼树木,名之曰东坡,自号东坡居士。还在这里筑屋名雪堂。对于经受了一场严重政治迫害的苏轼来说,此时是劫后余生,内心是忿懑而痛苦的。但他没有被痛苦压倒,而是表现出一种超人的旷达,一种不以世事萦怀的恬淡精神。有时布衣芒屩,出入于阡陌之上,有时月夜泛舟,放浪于山水之间,他要从大自然中寻求美的享受,领略人生的哲理。这就是此词的创作背景。

       14,《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千古名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鉴赏:这首记事抒怀之词作于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春,当时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的第三个春天。词人与朋友春日出游,风雨忽至,朋友深感狼狈,词人却毫不在乎,泰然处之,吟咏自若,缓步而行。

       15,《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千古名句: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鉴赏:这首词是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春三月作者游蕲水清泉寺时所作,当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任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蕲水,县名,即今湖北浠水县,距黄州不远。《东坡志林》卷一云:“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日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遂往求疗。……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郭门外里许,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这里所指的歌,就是这首词。

       16,《蝶恋花·春景》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千古名句: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鉴赏:词人写了春天的景,春天的人,而后者也可以算是一种特殊的景观。词人意欲奋发有为,但终究未能如愿。全词真实地反映了词人的一段心理历程,意境朦胧,令人回味无穷。

       17,《减字木兰花·立春》

       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

       便与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

       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

       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

       千古名句: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

       鉴赏:此词作于元符二年(1099)。苏轼在惠州贬所得到责授琼州别驾昌化军安置,不得签书公事的命令,于绍圣四年(1097)四月十九日离开惠州,七月二日到昌化军(今海南儋州市)贬所。这首词为元符二年立春所写春词。

       18,《西江月·梅花》

       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

       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么凤。

       素面翻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

       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千古名句: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

       鉴赏:此词当作于绍圣三年(1096年)。据《耆旧续闻》、《野客丛书》记载,此词乃苏轼为悼念死于岭外的歌妓朝云而作。作者创作这首词时大约60岁,人生观已经很成熟了,经历了那么多患难,他始终没有改变,越来越坚持做自己。不过,虽然他的心态已经能很好的应对外界的各种风雨,但命运的无常并不会因为他的坚强就减少对他的打击——朝云故去了,他暮年最心爱的女子离开他了,从此他的爱情情怀随着朝云的离去也一去不返。苏轼虽在政治上屡遭磨难,但是在与朝云的爱情生活上还是很幸福的。作品在这种背景下被创作出来,集中吐露了这些感情。

       19,《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

       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

       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

       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千古名句: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鉴赏:此词以美的意象,给人以极高的艺术享受。词中美好蕴藉的意象,是作者的感情与外界景物发生交流而形成的,是词人自我情感的象征。那千里湖山,那一江明月,是作者心灵深处缕缕情思的闪现。

       20,《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千古名句: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鉴赏:这首词作于公元1075年(神宗熙宁八年),作者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知州。这是宋人较早抒发爱国情怀的一首豪放词,在题材和意境方面都具有开拓意义。词的上阙叙事,下阙抒情,气势雄豪,淋淳酣畅,一洗绮罗香泽之态,读之令人耳目一新。首三句直出会猎题意,次写围猎时的装束和盛况,然后转写自己的感想:决心亲自射杀猛虎,答谢全城军民的深情厚意。过片以后,叙述猎后开怀畅饮,并以魏尚自比,希望能够承担起卫国守边的重任。结尾直抒胸臆,抒发杀敌报国的豪情:总有一天,要把弓弦拉得像满月一样,射掉那贪残成性的“天狼星”,将西北边境上的敌人统统一扫而光。这首词在偎红倚翠、浅斟低唱之风盛行的北宋词坛可谓别具一格,自成一体,对南宋爱国词有直接影响。作者对此阕也颇感自豪,在《与鲜于子骏书》中,他曾说此词“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自是一家”。可见这首词可能是作者第一次作豪放词的尝试。

       21,《西江月·顷在黄州》

       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

       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

       书此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

       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

       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千古名句: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鉴赏:此词作于苏轼贬谪黄州期间。公元1079年(元丰二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苏轼生活史的转折点,这飞来横灾彻底地粉碎了苏轼希图在政治上有所作为,然后功成身退的幻想。从此以后,苏轼看清了官场的黑暗、世态的炎凉。但苏轼没有被痛苦压倒。他住在黄州临皋亭。后来又在不远处开垦一片荒地,种上庄稼树木,名之曰“东坡”。他有时布衣芒屩,出入于阡陌之上;有时月夜泛舟,放浪于山水之间:表现出一种超人的旷达,一种不以世事萦怀的恬淡精神。沉重的政治打击使他对社会对人生的态度,以及反映在创作上的思想感情和风格都有明显的变化。在这期间他创作了很多优秀作品,此词是其中之一。

       22,《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

       彭城夜宿燕子楼,梦盼盼,因作此词。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

       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

       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

       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

       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

       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

       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千古名句: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

       鉴赏:苏轼至徐州前已转职杭州、密州等地,政治上对王安石变法的孤愤,仕途上因频繁迁调而带来的孤寂之感,都时时向他袭来。公元1078年(宋神宗元丰元年)十月的一个夜晚,苏轼宿于燕子楼,一个旖旎缠绵的梦境,让他顿悟人生的真谛。“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行香子》)他的灵魂从梦境中得到了净化和升华。醒来后十分感慨,写下这首别具意境的佳作。

       23,《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千古名句: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鉴赏:这首咏物词约作于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年),时为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谪居黄州的第二年。章楶,是苏轼的同僚和好友。他作有咏杨花的《水龙吟·燕忙莺懒芳残》,原词曰:“燕忙莺懒芳残,正堤上杨花飘坠。轻飞乱舞,点画青林,全无才思。闲趁游丝,静临深院,日长门闭。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兰帐玉人睡觉,怪青衣,雪沾琼缀。绣床渐满,香球无数,才圆却碎。时见蜂儿,仰黏轻粉,鱼吞池水。望章台路杳,金鞍游荡,有盈盈泪。”

       24,《少年游(重阳)》

       与客携壶上翠微。江涵秋影雁初飞。

       尘世难逢开口笑。年少。菊花须插满头归。

       酩酊但酬佳节了。云峤。登临不用怨斜晖。

       古往今来谁不老。多少。牛山何必更沾衣。

       千古名句:与客携壶上翠微。江涵秋影雁初飞。

       鉴赏:自古至今。晋潘岳《西征赋》:“古往今来,邈矣悠哉。”唐李颀《古行路难》诗:“鲁连所以蹈东海,古往今来称达人。”元金仁杰《追韩信》第三折:“想古往今来,多少功臣名将,谁不出於贫寒碌碌之中。”《红楼梦》第四二回:“虽然住了两三天,日子却不多,把古往今来没见过的,没听见的,都经验过了。”郭小川《乡村大道》诗:“古往今来的旅人哟,谁不受够了它们的颠簸!”

       25,《阮郎归·初夏》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

       碧纱窗下水沈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

       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千古名句: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鉴赏:词中的少女形象,与一般闺情词中疏慵倦怠、孤闷愁苦的女性形象截然不同,充满了美好清新的勃勃生机和青春气息,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作品中活泼健康的少女形象,与初夏时节富有生气的景物、环境,构成了一种和谐、清丽、灵动的情调,令人流连忘返。

       26,《西江月·重九》

       点点楼头细雨。重重江外平湖。

       当年戏马会东徐。今日凄凉南浦。

       莫恨黄花未吐。且教红粉相扶。

       酒阑不必看茱萸。俯仰人间今古。

       千古名句:酒阑不必看茱萸。俯仰人间今古。

       鉴赏:楼外点点细雨飘洒,映得江上烟雨重重。遥记起当年,在东徐相会戏马,看今天,我独自一人在南浦,分外凄凉。

       不要怨恨黄花未吐露芬芳,不如依傍身边女子。酒兴阑珊,无须看那茱萸,古今事不过在俯仰之间而已。

       27,《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

       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

       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

       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

       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

       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千古名句: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鉴赏:这首词是作者贬官在黄州(今湖北黄冈)时作的。快哉亭,在黄州的江边,张怀民修建。怀民名梦得,又字偓佺,当时也贬官在黄州,与苏轼的心境相同,二人交往密切。作者不仅欣赏江边的优美风景,而更加钦佩张的气度。所以他为张所建的亭起名为“快哉亭”。其弟苏辙还为此亭写了《黄州快哉亭记》。苏辙的这篇散文和苏轼的这首词,可以当作互补互注的姐妹篇来读。

       28,《沁园春·孤馆灯青》

       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

       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

       云山摛锦,朝露漙漙。

       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

       微吟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

       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

       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

       致君尧舜,此事何难?

       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

       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尊前。

       千古名句: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

       鉴赏:苏轼与其弟苏辙兄弟情深,任杭州通判期间,其弟在济南为官,相思甚切,为接近亲人,向朝廷请求到密州任职,得准改任密州知州,熙宁七年(1074)起程赴密州。这首词便作于由杭州移守密州早行途中。苏轼是怀着矛盾复杂的心情前往密州的。由于与新法派的矛盾,朝中难以立足。赴密途中,触景伤情,凭鞍沉思,思绪万千,不禁感慨唏嘘,通过词作,把胸中块垒一古脑儿向子由倾吐。

       29,《满江红·怀子由作》

       清颍东流,愁目断、孤帆明灭。

       宦游处、青山白浪、万重千叠。

       孤负当年林下意,对床夜雨听萧瑟。

       恨此生、长向别离中,添华发。

       一尊酒,黄河侧。

       无限事,从头说。

       相看恍如昨,许多年月。

       衣上旧痕余苦泪,眉间喜气添**。

       便与君、池上觅残春,花如雪。

       千古名句:孤负当年林下意,对床夜雨听萧瑟。

       鉴赏:《苏轼词编年校注》中册第六九六页《满江红·怀子由作》:“元祐六年辛未(一〇九一)八月,作于东京赴颍州军事知州途中。按:细品词意,此词为怀念胞弟,追感前约,厌于官场倾轧,企盼退闲之乐而作,与《苏轼诗集》卷三《感旧诗》所写情事相吻,当为同时之作。

       30,《满庭芳·归去来兮》

       元丰七年四月一日,余将去黄移汝,留别雪堂邻里二三君子,会仲览自江东来别,遂书以遗之。

       归去来兮,吾归何处,万里家在岷峨。

       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

       坐见黄州再闰,儿童尽、楚语吴歌。

       山中友,鸡豚社酒,相劝老东坡。

       云何。

       当此去,人生底事,来往如梭。

       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

       好在堂前细柳,应念我、莫翦柔柯。

       仍传语,江南父老,时与晒渔蓑。

       千古名句:归去来兮,吾归何处,万里家在岷峨。

       鉴赏: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因“乌台诗案”而谪居黄州达五年之久的苏轼,接到了量移汝州(今河南临汝)安置的命令。邻里友人纷纷相送,苏轼作此词以示告别。南宋周辉《清波杂志》论曰:“居士词岂无去国怀乡之感,殊觉哀而不伤。”此评正适合于阐释这首词的情感特征。

苏轼最著名的30首诗

       一、诗

       《春宵》、《后赤壁赋》、《和子由踏青》、《雪后北台书壁》、《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海棠》、《上元侍宴》、《望海楼晚景》、《和子由渑池怀旧》。

       《章钱二君见和复次韵答之》、《花影》、《题西林壁》、《有美堂暴雨》、《饮湖上初晴后雨》、《出颍口初见淮山是日至寿州》、《赤壁赋》、《游金山寺》、《惠崇春江晚景》。

       《三月二十九日二首》、《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东栏梨花》、《赠刘景文》、《石苍舒醉墨堂》、《书李世南所画秋景》。

       二、词列表

       1、

       2、

       3、

       4、

       三、作品

       1、《春宵》

       ①原文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②翻译

       春天的夜晚因短暂而更加珍贵。花儿散发着丝丝缕缕的清香,月光在花下投射出朦胧的阴影。楼台深处,富贵人家还在轻歌曼舞,那轻轻的歌声和管乐声还不时地弥散于醉人的夜色中。夜已经很深了,挂着秋千的庭院已是一片寂静。

       2、《海棠》

       ①原文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②翻译

       袅袅的东风吹动了淡淡的云彩,露出了月亮,月光也是淡淡的。花朵的香气融在朦胧的雾里,而月亮已经移过了院中的回廊。由于只是害怕在这深夜时分,花儿就会睡去,因此燃着高高的蜡烛,不肯错过欣赏这海棠盛开的时机。

       3、《饮湖上初晴后雨》

       ①原文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②翻译

       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

       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

       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①原文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②翻译

       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今天晚上是何年何月。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遗憾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

       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5、《望江南·超然台作》

       ①原文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②翻译

       春天还没有过去,微风细细,柳枝斜斜随之起舞。登上超然台远远眺望,护城河只半满的春水微微闪动,城内则是缤纷竞放的春花。更远处,家家瓦房均在雨影之中。

       寒食节过后,酒醒反而因思乡而叹息不已,只得自我安慰:不要在老朋友面前思念故乡了,姑且点上新火来烹煮一杯刚采的新茶,作诗醉酒都要趁年华尚在啊。

百度百科——苏轼

苏轼最有名的诗词

       苏轼最著名的30首诗词,让孩子领悟宋词的造诣!\x0d\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x0d\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x0d\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x0d\\x0d\1,《阳关曲中秋月》\x0d\\x0d\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x0d\\x0d\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x0d\\x0d\鉴赏:这首词从月色的美好写到“人月圆”的愉快,又从今年此夜推想明年中秋,归结到别情。形象集中,境界高远,语言清丽,意味深长。《阳关曲》原以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为歌词,苏轼此词与王维诗平仄四声,大体结合,是词家依谱填词之作。\x0d\\x0d\千古名句: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x0d\\x0d\2,《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x0d\\x0d\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x0d\\x0d\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x0d\\x0d\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x0d\\x0d\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x0d\\x0d\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x0d\\x0d\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x0d\\x0d\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x0d\\x0d\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x0d\\x0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x0d\\x0d\千古名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x0d\\x0d\\x0d\鉴赏:这首词是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词前的小序交待了写词的过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公元1074年(熙宁七年)苏轼差知密州。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公元1076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词人与弟弟苏辙分别之后,已七年未得团聚。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苏东坡诗词全集

       苏轼最有名的诗词如下:

       宋代词人苏轼最有名的诗词:《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题西林壁》、《江城子·密州出猎》、《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等。

       1、《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译文:

       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

       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

       2、《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译文:

       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

       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3、《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译文:

       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人的狂傲之气,左手牵着黄狗,右手托着苍鹰。随从的将士们头戴华美艳丽的帽子,身穿貂皮做的衣服,率领随从千骑席卷平展的山冈。为报答全城的百姓都来追随我,我一定要亲自杀一头老虎,像孙权一样给大家看看。

       喝酒喝到正高兴时,我的胸怀更加开阔。即使头发微白,又有什么关系呢!带着传达圣旨的符节到云中,什么时候派遣人拿着符节去边地云中,像汉文帝派遣冯唐?那时我定当拉开弓箭,使之呈现满月的形状,瞄准西北,把代表西夏的天狼星射下来。

       4、《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译文: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苇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求苏轼在谪居黄州(1080-1085年间)的所有诗词。

       苏东坡(苏轼)诗词:

       1、《念奴娇·赤壁怀古》

       宋代: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译文:大江之水滚滚不断向东流去,淘尽了那些千古风流的人物。千古英雄人物。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是,三国周瑜破曹军的赤壁。陡峭的石壁直耸云天,如雷的惊涛拍击着江岸,激起的浪花好似卷起千万堆白雪。雄壮的江山奇丽如图画,一时间涌现出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的周瑜春风得意,绝代佳人小乔刚嫁给他,他英姿奋发豪气满怀。手摇羽扇头戴纶巾,从容潇洒地在说笑闲谈之间,八十万曹军如灰飞烟灭一样。我今日神游当年的战地,可笑我多情善感,过早地生出满头白发。人生犹如一场梦,举起酒杯奠祭这万古的明月。

       2、《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宋代: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译文: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

       3、《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宋代:苏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译文:山脚下刚生长出来的幼芽浸泡在溪水中,松林间的沙路被雨水冲洗的一尘不染。傍晚,下起了小雨,布谷鸟的叫声从松林中传出。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时期?门前的溪水还能向西边流淌!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的飞逝啊!

       4、《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宋代: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译文: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赶上了下雨,拿着雨具的仆人先前离开了,同行的人都觉得很狼狈,只有我不这么觉得。过了一会儿天晴了,就做了这首词。

       不用注意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咏长啸着,一边悠然地行走。拄竹杖曳草鞋轻便胜过骑马,这都是小事情又有什么可怕?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过我的一生。

       春风微凉,将我的酒意吹醒,身上略略微微感到一些寒冷,看山头上斜阳已露出了笑脸。回头望一眼走过来遇到风雨的地方,回去,不管它是风雨还是放晴。

       5、《蝶恋花·春景》

       宋代: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译文:春天将尽,百花凋零,杏树上已经长出了青涩的果实。燕子飞过天空,清澈的河流围绕着村落人家。柳枝上的柳絮已被吹得越来越少,但不要担心,到处都可见茂盛的芳草。

       围墙里面,有一位少女正在荡秋千,墙外的行人都可听见。少女发出动听的笑声,慢慢地,围墙里边的笑声就听不见了,仿佛多情的自己被无情的少女所伤害。

苏轼经典古诗文

       1.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苏轼词作鉴赏

       这首被誉为“千古绝唱”的名作,是宋词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作品,也是豪放词最杰出的代表。

       它写于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七月,是苏轼贬居黄州时游黄风城外的赤壁矶时所作。此词对于一度盛行缠绵悱恻之风的北宋词坛,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2.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苏轼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

       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

       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

       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

       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

       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苏轼词作鉴赏

       本词作于东坡贬居黄州的第四年,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全词通过描绘快哉亭周围壮阔的山光水色,抒发了作者旷达豪迈的处世精神。

       3.满庭芳

       苏轼

       有王长官者,弃官黄州三十三年,黄人谓之王先生。因送陈慥来过余,因为赋此。

       三十三年,今谁存者?

       算只君与长江。

       凛然苍桧,霜干苦难双。

       闻道司州古县,云溪上、竹坞松窗。

       江南岸,不因送子,宁肯过吾邦?

       摐摐,疏雨过,风林舞破,烟盖云幢。

       愿持此邀君,一饮空缸。

       居士先生老矣,真梦里、相对残釭.歌声断,行人未起,船鼓已逢逢。

       苏轼词作鉴赏

       这首词是苏轼发配黄州时的作品。当时,苏轼的许多朋友或怕株连,或避嫌疑,纷纷疏远了他,使他备感世态炎凉。然而,他的同乡陈慥却蔑视世俗,仍与其过从甚密,五年中竟七次来访。元丰六年(1083年)五月,“弃官黄州三十三年”的王长官因送陈慥到荆南某地访东坡,得以与东坡会晤,此作乃得以诞生。

       4.满庭芳

       苏轼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着甚干忙。

       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

       且趁闲身未老,须放我、些子疏狂。

       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

       思量,能几许?

       忧愁风雨,一半相妨。

       又何须抵死,说短论长。

       幸对清风皓月,苔茵展、云幕高张。

       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

       苏轼词作鉴赏

       这首词以议论为主,具有浓厚的哲理意味,同时也有强烈的抒情色彩。从词中所表现的内容来看,它的写作年代当为苏轼谪贬黄州之后。此作情理交融,奔放舒卷,尽情地展示了词人人生道路上受到重大挫折之后既愤世嫉俗又飘逸旷达的内心世界,表现了他宠辱皆忘、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词人以议论发端,用形象的艺术概括对世俗热衷的名利作了无情的嘲讽。他一开始就引用《庄子》中的一个寓言故事,以蔑视的眼光,称为“蜗角虚名、蝇头微利”,进而以“算来着甚干忙”揭示了功名利禄的虚幻,并由世俗对名利的追求,联想到党争中由此而带来的倾轧以及被伤害后的自身处境,叹道:“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

       5.满江红·寄鄂州朱使君寿昌

       苏轼

       江汉西来,高楼下、蒲萄深碧。

       犹自带,岷峨雪浪,锦江春色。

       君是南山遗爱守,我为剑外思归客。

       对此间、风物岂无情,殷勤说。

       《江表传》,君休读;狂处士,真堪惜。

       空洲对鹦鹉,苇花萧瑟。

       独笑书生争底事,曹公黄祖俱飘忽。

       愿使君、还赋谪仙诗,追黄鹤。

       苏轼词作鉴赏

       此词是作者贬居黄州期间寄给时任鄂州太守的友人朱守昌的。词中既景中寓情,关照友我双方,又开怀倾诉,谈古论今。作者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情达意,既表现出朋友间的深厚情谊,又发自肺腑的议论中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词中寓情于景,寓情于事,言直意纡,表达出苍凉悲慨、郁勃难平的激情。

       6.西江月

       苏轼

       顷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由肱醉卧少休。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水锵然,疑非尘世也。书此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

       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

       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苏轼词作鉴赏

       这首寄情山水的词,作于苏轼贬谪黄州期间。作者词中描绘出一个物我两忘、超然物外的境界,把自然风光和自己的感受融为一体,诗情画意中表现自己心境的淡泊、快适,抒发了他乐观、豁达、以顺处逆的襟怀。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有关苏轼经典古诗文,欢迎大家一起来借鉴一下!

        1、尽见西山遮岱岭,迥分东野隔新罗。《登表海亭》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记承天寺夜游》

        3、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江城子》

        4、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食荔支二首》

        5、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临江仙》

        6、江山如此不归山,江神见怪惊我顽。《游金山寺》

        7、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

        8、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9、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晁错论》

        10、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浣溪沙》

        11、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浣溪沙》

        12、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江城子》

        13、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后赤壁赋》

        14、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饮湖上初晴后雨》

        15、生前富贵草头露,身后风流陌上花。《陌上花》

        16、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西江月》

        17、人间有味是清欢。《浣溪沙》

        18、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和子由渑池怀旧》

        19、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定风波》

        20、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

        21、请得一日假,来游半月泉。何人施大手,擘破水中天《半月泉苏轼、曹辅、刘季孙、鲍朝懋、郑嘉会、苏固同游,元祐六年三月十一日》

        22、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

        23、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正月二十日,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前韵》

        24、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定风波》

        25、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26、陌上花开蝴蝶飞,江山犹是昔人非。《陌上花》

        27、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水龙吟》

        28、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西江月》

        29、人生如梦,一尊(通“樽”)还酹江月。《念奴娇·赤壁怀古》

        30、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水调歌头》

        31、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吉祥寺赏牡丹》

        32、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惠崇春江晓景》

        33、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34、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蝶恋花》

        35、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庐山烟雨》

        36、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蝶恋花》

        37、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猎》

        38、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临江仙》

        39、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有美堂暴雨》

        40、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西江月》

        41、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大文豪苏轼的刑法思想

        苏轼被认为是千古一人的伟大文学家、艺术家,他写下的《前赤壁赋》《喜雨亭记》等不朽名篇,以其容纳山川宇宙、体察世态人情的广阔胸怀,感动过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事实上,苏轼的成就不只限于文学,也不只停留于书法绘画,他还广泛涉猎中医中药、道教佛教、音乐舞蹈、天文博物,甚至是饮食烹饪,而在每一个领域,他都有所成。苏轼本人,也因此成为一个传奇。不太为人注意的是,苏轼在刑法之治方面亦有不少论述,他的这些论述,并非源自冥思、空想,而是与他多年从政、屡遭构陷的经历密切相关,因此其诸多观点体现出独特的法律智慧。

        立法应简明

        苏轼认为,立法应该简明,法令简明、执行严密才能防止胥吏弄法舞弊。宋初时制定《刑统》,沿用了《唐律》的内容,是一部较为宽简的法典。随着全国的统一,所辖土地面积越来越大,民众越来越多,政事也日益繁杂,于是法令逐渐趋向细密化。宋仁宗时,群臣“各务便文,事有未详,更复立法,积久不已,遂致滋章”(《宋名臣奏议》)。为了适应社会的变动,宋朝创设了“编敕”这一法律形式,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不断地颁布编敕,至宋真宗时已达1.8万余道,之后每年增加数十道以至百道。至仁宗时,编敕数量已经十分可观。宋神宗开创敕令格式统类合编的体例后,法令的繁杂特征更为突出,王安石曾尖锐地批评说:“法令如毛,朝令夕改,非治国之道。”(《临川先生文集》)苏轼同样不赞同法令的繁苛,在《决壅蔽》一文中,他对比汉唐与宋朝的法治后指出:汉唐法治的问题,是由于立法不够明确,法律执行又不严密,造成官吏没有严密的法令来实现统治,于是胥吏小人能够借助法律疏漏作恶。宋朝的法制则详细完备,执行也十分严密,天下百姓都知道要遵守法令。然而,宋朝仍然有悖法作恶的现象,原因就在于官吏舞文弄法,比如权臣想要排挤某人,只要找出其违反法令的细微之处,便可以指控其悖法;而对于自己想要施与或袒护的人,却又能借某些法令为之辩白解脱,所以法令变成了小人作恶犯奸的工具。正因为部分不法官吏鬻法牟利、以权谋私,故王道治平之目标壅遏难行,天下百姓不诉而无冤的理想亦无法实现。

        从法治走向人治

        苏轼所论法令的繁简与善治的实现,内在地体现出一种辩证法。法令过于粗疏,不法官吏就容易利用其漏洞,舞弊作奸;而片面地追求法令繁密,同样无法防止个别官吏玩弄法律条文,违法作恶。如何从根本上解决这一悖论,苏轼认为需要从治法走向治人,即“省事莫如任人”。苏轼由其从政经历发现,宋朝政事纷繁复杂,但权力大多集中于中央,尤其是在中书省与三司,于是有所诉求的很多,多方请托的更多,而贪贿之弊生于其间。中书省不善于用人,将繁杂事务集中于一身,很多时候来不及看完地方官员的奏报就匆忙地决定对他们进行处罚或奖励;三司官员出于一己之意编制出繁密的账目,以此苛求郡县必须照此办理,本应负责的转运使几乎被废之不用。因此他建议,不如将天下诸多事务分派给百官去处理,中书省只负责把握关键之处。郡县的钱谷财政都由转运使司掌管,而三司只需要核实清楚账目。这些弊端,仅仅通过严密法令是难以克服的,最根本的还是要知人善任,将过度集中的权力合理分配下去,慎重地选任有才干的官员,同时让守法、高效从高层的官吏做起,实现以上率下。

        提倡施行仁政

        古代法制以刑法为主,就刑法治理而言,苏轼反对片面地苛刑重法,提倡宽简刑罚、施行仁政,从拓展民生之道来实现善治。早年参加会试时,面对主考欧阳修的题目“刑赏忠厚之至论”,苏轼就阐述了他对刑赏的看法。他从儒家仁政的观念出发,认为奖赏过度,是超越了“仁”,而惩罚过度,就失去了“义”。超越了仁,仍然不失为君子,但失去了“义”,就变成了残忍无道之辈。刑罚需要使用刀锯,即是将刑罚之威系于刀锯之上,故必须将其适用于刑罚之威可及的地方,若滥施刑罚,则不仅无助于统治,还将损害刑法的威严。由此,苏轼主张审慎地适用刑罚,为了证明这一主张,他甚至列举了尧帝的“典故”:尧统治天下时,皋陶担任刑狱之官,将要处死某个犯罪之人,皋陶三次准备执行死刑,而尧帝三次“赦宥”了罪犯。尽管《左传》等古籍中并无此典故,但苏轼有意用之,正是意欲说明审慎用刑的重要性。

        苏轼极为推崇汉代文景时“刑措不用”的善治,反对刑罚细密、苛刑治民。他比较了汉唐至宋的刑法,称汉高祖约法三章,萧何定律九篇,至文景帝时刑措不用,依然能很好地治国安民;魏晋以来,刑法条文日益增多,断罪所用条文达2.6万多条,各种犯罪仍层出不穷,而普通百姓却几乎无所措其手足;唐代只用律令,宋朝初年对律令加以注疏,使之情理兼备,更符合当时实际,但之后各种《编敕》接连不断地颁布,刑法条文多如牛毛,以至于普通人都难以遍览,更难以依照法令作周详的考虑,法令的实施出现了大问题。他还引用《周易》中的说法,认为君主治理国家、管理财政应该用正确的方法,发布号令,需要具有正当性,禁止臣民们为非作歹,这才符合正义。君主凭一己之好,随意发布法令条文,造成刑法日益繁杂,百姓手足无措,自然与正义的法治要求相悖。

        主张以刑弼教

        刑法的条文繁简,刑罚与赏赐的比例,以及用刑的深刻或宽平,其实大多还是法治的形式,法治的根本目的还在于辅助实现良善之治,对此,苏轼也有自己独特的观点。一方面,苏轼主张以刑弼教,反对不教而诛。他以尧舜、周文王等为例,劝诫君主要像忠厚的长者一般治理天下,真正地将治下的百姓作为自己的“子民”:若子民作了一点点违法犯罪的事,应该依照法令处罚他。但同时,又需怀着怜悯之心安慰他、劝诫他,目的是要让他抛弃以往的过错,激励他重新走上正道。

        另一方面,苏轼提出不应片面依赖苛刑重法,而需要消除犯罪的社会原因。在《刑政》一篇中,他以汉代以来的盐铁、酒茶禁榷为例,指出官府一味地与民争利,不给民众生存的空间,是盗贼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苏轼提出,百姓才是一个国家的根本,而缺乏正当性的刑罚是百姓所痛恨的,为了给一小部分人聚敛财富,采取严酷的刑罚残害百姓,必然会动摇国之根本。百姓生计无着,还会影响到边疆的`安定,进而损害国家的安全,他引用西汉名将赵充国的话来佐证:湟中的谷米每斛才8钱。我购买300万斛,西羌人就不敢乱动了。解决了民生问题,百姓安居乐业,那不需要依靠苛酷的刑法,边境就能获得安宁。延伸之,君主应该广施仁政、宽简刑法,整个国家的百姓都能“衣食足”,贼盗等犯罪自然就减少,善治也才能实现。

        法治思想的“底色”

        由于延续了魏晋的“律学”,以及唐朝的律令法,宋朝的法制在整体上较为完备,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其中突出的就是法律制定与修改频繁、法网十分苛密。一国之治理,的确离不开相当数量的立法,但治之优劣并非一定与法之多寡成正比关系,过度地追求法律条文的数量,反而不利于治理。苏轼正是看到了宋朝立法繁密之弊,才提出法令务须简明,禁绝胥吏舞文弄法的空间,还应该辅之以选任合适的官吏,最终才有可能实现良法善治。

        苏轼仁政、宽简的刑法思想,与他儒家思想背景密切相关。苏轼的学术思想十分驳杂,广涉儒释道各家,但儒家思想无疑是其法治思想的底色。儒家倡导“仁义”,主张以民为本,把治下的百姓作为自己的子民,宽厚地对待百姓。反映在刑法中,就是慎刑、轻刑,刑罚不是为了报复,而是要教化犯罪者,改造犯罪者,这正是苏轼刑法观的主线。苏轼反对王安石变法,本质上也是儒家思想的反映。作为法家的王安石力主“权时变,立善法”,也就是根据时代的发展变法改制,而儒家更推崇具有历史传统的礼治,固守“祖宗之法”,因而反对变法,这也是苏轼始终难以认同变法的内在缘由。

        以现代法治的标准重新检视苏轼的法治观,自然能够发现其缺失,比如其对刑法预防作用认识的不足,对贤能之治的过分偏好,以及其民本而非民主的法治观。然而,即便是忽略苏轼作为个体认识的时代情境,其法治观仍有诸多积极的价值。不断严密、完备的立法是否就能更好地治理国家;减少犯罪是否只能依赖于严刑峻法,还是要适当地考虑消除犯罪的社会因素,苏轼提出的这些问题或许仍是当下法治建设中需要认真思考的。

       好了,今天关于“苏轼诗词名篇50首”的探讨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苏轼诗词名篇50首”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且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