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诗词欣赏 诗词欣赏

于谦明朝_于谦明朝个人简介

zmhk 2024-05-24 人已围观

简介于谦明朝_于谦明朝个人简介       希望我能够为您提供一些与于谦明朝相关的信息和建议。如果您有任何疑问或需要更深入的解释,请告诉我。1.明朝诗人于谦的简介资料2.明代的于谦是做什么的3.明朝于谦的生平,介绍一下

于谦明朝_于谦明朝个人简介

       希望我能够为您提供一些与于谦明朝相关的信息和建议。如果您有任何疑问或需要更深入的解释,请告诉我。

1.明朝诗人于谦的简介资料

2.明代的于谦是做什么的

3.明朝于谦的生平,介绍一下

4.明朝于谦简介 于谦的生平事迹有哪些

5.明朝于谦是谁?

6.于谦是什么朝代的人

于谦明朝_于谦明朝个人简介

明朝诗人于谦的简介资料

       明朝于谦是著名的民族英雄,也是著名的诗人,下面是我为你搜集诗人于谦的简介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明代于谦是谁

        《明史》曾评价于谦说:?于谦为巡抚时,声绩表著,卓然负经世之才。?那么,明代于谦是谁。要想全面地了解明代于谦是谁这一问题,需要从于谦简介开始说起。于谦生于公元1398年,卒于1457年,享年59岁。于谦的祖籍虽然在河南商丘,但是于谦自幼在浙江杭州一带长大。于谦少年时期非常仰慕文天祥,他认为文天祥是一位顶天立地的英雄。

        为了学习文天祥不屈的气节,于谦经常将文天祥的画像挂在座位一旁,每当读书困倦时,于谦都会以文天祥的 故事 来激励自己。于谦七岁时,有一个和尚在无意中看到了于谦相貌,并且告诉于谦说,小于谦长大后,会是一名拯救朝政的宰相。公元1421年,于谦时年23岁,因为参加考试一举夺得辛丑科进士,进而进入明朝廷为官。不久之后,于谦跟随明宣宗镇压了汉王朱高煦的叛乱。因为于谦在平定汉王朱高煦叛乱中立下显赫功绩,因此明宣宗提拔于谦为巡按江西一职。

        随后几年,于谦以兵部右侍郎的身份在山西、河南一带履行巡抚的职责。公元1446年,于谦因没有贿赂王振而遭到其他同党的诬陷入狱。等到于谦出狱后,于谦更加明白肩上责任的重大。公元1449年,土木堡之变爆发,于谦亲自率领将士抵抗敌军来袭。明英宗被抓之后,于谦以江山社稷为重,积极挽救明朝政权于水火之中。

        于谦为何被杀

        通过复辟重新登位的朱祁镇,首先的问题就是如何确立自己的皇位合法性巩固自己的皇位,毕竟他已经远离庙堂高位8

        年了,现在朝堂之上的重臣都是朱祁钰在位时提拔的亲信。所以在改年号之外,如何处理朱祁钰的重臣又成了难题,特别是当初拥立朱祁钰称帝的头号功臣于谦。

        如果不处置于谦不但无法震慑众臣,而且不能清除朱祁钰在朝廷的影响,对他的统治极为不利。所以在徐有贞上疏进谏?不杀于谦,此举为无名?后,朱祁镇下了处置于谦的诏书,命曰?杀于谦,抄家产?,并且株连他的家人,一律发配充军。

        朱祁镇之所以要杀于谦,只是为了巩固他的权位清除朱祁钰亲信的帝王之谋。于谦是抗击瓦剌的功臣,他的死令 天下 之人惋惜,就连朱祁镇生母孙太后也感叹之。可惜朱祁镇为了皇权的稳固,对于谦却是非杀不可,哪怕罗列莫须有的罪名也得处死于谦。

        朱祁镇自己也知道于谦有功无过,对此甚为愧疚,于是在其逝世前特意留下密诏命继位的明宪宗为于谦正名平反。

        朱祁镇两次坐上皇位,他在遭受软禁期间,依靠旧臣的举兵拥戴,趁着朱祁钰病重的良机在奉天殿复辟。朱祁镇重登大位后,为了稳固皇权不得不下令处死了贤臣于谦,这使他颇为内疚,并留遗诏给于谦平反。

        明朝于谦的后代

        通过资料记载得知,明代于谦的后代只有一人,即于谦的儿子于冕。有关明代于谦的后代资料少之又少,从寥寥数十字的史料得知,于冕一直为父亲于谦得以沉冤昭雪而奔走。话说,自从土木堡之变爆发之后,于谦发誓不和敌人共存。后来,于谦经常在值班的地方生活,基本上从来没有回过家。石亨等人为了清除于谦,便诬赖陷害于谦私自敛财,谋反忤逆。随后,于谦被下令处死。

        于谦死后,皇帝为了惩治于谦后人,便将于谦的儿子于冕发配到山西龙门流放,将于冕的妻子张氏发配到山海关一带流放。公元1466年,于谦的儿子于冕得以返家。随后,于冕上书为父亲于谦平反。接到于冕的奏折之后,明宪宗亲自审理了于谦案件。等到明宪宗为于谦沉冤昭雪之后,才将于谦的田产退还给于冕。明朝廷为了表示对于谦的歉意,便让于冕袭封?千户?之职位。

        后来,于冕将父亲生前所写的遗作都 收集 规整起来,而后出版,即为《节庵存稿》。近年来,**《龙门客栈》和《新龙门客栈》都是以明代于谦的后代于冕为父沉冤的故事为背景所创作的。于谦平反之后,于冕的官职也得以恢复。后来,于冕担任应天府尹一职。于冕去世后,因为膝下无子,于是,于家族人便让允忠为于谦的后人。等到允忠长大之后,便世袭了杭州卫副千户。

       猜你喜欢:

        1. 爱国诗书法作品

        2. 于谦保卫北京的历史故事

        3. 于谦的历史简介

        4. 历史上文天祥是个怎样的人

明代的于谦是做什么的

       于谦字廷益,浙江钱塘人,明朝名臣,民族英雄。永乐十九年,于谦考中了进士。宣德初年,任命于谦为御史。

       正统六年,于谦上疏说:“现在河南、山西各自储存了数百万谷物。请于每年三月,令各府州县上报缺粮的贫困户,把谷物分发给他们。先给菽秫,再给黍麦,再次给稻。等秋收后还给官府,而年老有病和贫穷无力的,则免予偿还。州县吏员任满应该提升时,储存预备粮达不到指标的,不准离任。并命令监察官员经常稽查视察。”下诏令照此执行。河南靠近黄河的地方,常因水涨冲缺堤岸。于谦令加厚防护堤,计里数设置亭,亭有亭长,负责督促修缮堤岸。又下令种树、打井,于是榆树夹道,路上没有干渴的行人。大同单独远在边塞之外,巡按山西的人难于前往,奏请另设御史管理。把镇守将领私自开垦的田全部收为官屯,用以资助边防经费。他的威望恩德遍布于各地,在太行山的盗贼都逃跑或隐藏起来。在职九年,升任左侍郎,领二品官的棒禄。

       公元1449年,蒙古侵略军席卷南下,明英宗偏听全无军事常识的太监指划,结果土木堡一战,明朝五十万大军全军覆没,明英宗做了阶下囚。消息传到京城,有人主张南逃,有人主张投降。危急关头,于谦挺身而出,痛斥种种逃跑主义投降主义,调集各路兵马保卫京城。敌方以明英宗为人质,要明朝朝廷投降,否则就杀掉英宗。有人又主张献城投降以保英宗之命。于谦却义正词严地质问:到底国家民族重要,还是英宗的个人生命重要?坚决拒绝敌军最后通牒。于谦带领22万大军,坚守京城,一次又一次打退敌人的进攻。侵略者见死伤惨重捞不到半点油水,又顾虑中原毕竟国大力大,正所谓烂船尚有三斤钉,一个不小心被于谦反攻过来恐怕后果堪虞。就卖个顺水人情,在退军之时将明英宗送回明朝廷。明英宗回朝登位不思于谦抗敌之功,却恨于谦不听蒙古兵之劝,几乎命丧刀下,就找个借口把于谦下狱,随即斩首,一泄私愤。一直到明英宗死后,明献宗登位,才为了平息民愤收买人心,下令为于谦落实政策,平反昭雪。生衰死荣,令人握。怪不得民谚说:忠忠直直,终须乞食,奸奸狡狡,朝煎晚炒。

明朝于谦的生平,介绍一下

       于谦是明朝大臣、民族英雄、军事家、政治家,官至兵部尚书。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 ,汉族,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人。祖籍考城(今民权县)。永乐十九年(1421年),于谦考取辛丑科进士,从此踏上仕途。

       政治上于谦敢于为民请命,严惩作奸犯科权贵,而受到排挤打击。军事上于谦主张兵贵在精,将贵谋勇,用兵贵在临机应变,提倡“将士相习”,“管军者知军士之强弱,为兵者知将帅之号令”。所创团营之制,对明朝兵制影响很大。文学上于谦诗作归隐情怀的表达与慷慨悲凉的风貌预示了诗坛风气的转向。

于谦轶事

       于谦一生都在家里恭恭敬敬地供奉文天祥的遗像和牌位,就像供奉自己于家的祖先一样,甚至比供奉自家的祖先还要虔诚。据传于谦出生前的那个晚上,他的父亲于仁做一个梦,梦见一个绯袍金幞的神对他说:我感动于你们于家对我的供奉,也感动于你们于家一门忠义,所以我文天祥打算转世投胎,来做你们于家的子嗣。

       于仁听了这话,大吃一惊,赶快口称逊谢,说不敢当。但梦中那位金神说完转眼就不见了。于仁醒来不久,于谦就出生了。而于仁之所以给孩子起名叫“谦”,就是“以志梦中逊谢之意”。就是说对于文丞相的盛意,他心里还一直惴惴受之不安。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于谦

明朝于谦简介 于谦的生平事迹有哪些

       于谦(1398一1457),字廷益,浙江钱塘人。明代著名军事家、政治家,“土木之变”后,于谦拥立朱祁钰为帝,率军民保卫北京城。英宗复辟后以“谋逆罪”于天顺元年(1457)将于谦杀害。成化年间复官并赐祭。

明朝于谦是谁?

       于谦(明朝名臣、民族英雄)

       于谦,字廷益,号节庵,汉族,明朝名臣、民族英雄,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人。

       永乐十九年,于谦登辛丑科进士,宣德初授御史,曾随宣宗镇压汉王朱高煦之叛。平叛后,身为御史的于谦因数落朱高煦有功,被宣宗升任巡按江西,颂声满道。宣德五年,以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正统十一年,因进京觐见时不向王振献媚送礼,遭其党羽诬陷,下狱论死,后因两省百姓官吏乃至藩王力请复任。正统十四年土木堡之变,明英宗被瓦剌俘获,他力排南迁之议,坚请固守,进兵部尚书。代宗立,整饬兵备,部署要害,亲自督战,率师二十二万,列阵北京九门外,破瓦剌之军。加少保,总督军务。也先挟英宗逼和,他以社稷为重,君为轻,不许。也先以无隙可乘,被迫释放英宗。英宗既归,仍以和议难恃,择京军精锐分十团营操练,又遣兵出关屯守,边境以安。其时朝野多事,乃独运征调,悉合机宜,号令明审,片纸行万里外无不惕息。他忧国忘身,口不言功,自奉俭约,所居仅蔽风雨,但性固刚直,颇遭众忌。

       天顺元年英宗复辟,石亨等诬其谋立襄王之子,被杀。成化初,复官赐祭,弘治二年,谥肃愍。万历中,改谥忠肃。有《于忠肃集》。《明史》称赞其“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于谦是什么朝代的人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汉族,明朝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明朝大臣。

       永乐十九年(1421年),于谦登辛丑科进士,宣德初授御史,曾随宣宗镇压汉王朱高煦之叛。平叛后,身为御史的于谦因数落朱高煦有功,被宣宗升任巡按江西,颂声满道。宣德五年(1430年),以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1]

       正统十一年(1446年),进京觐见因不向王振献媚送礼,引起王振不满遭其暗地指使其党羽李锡给他加上对明英宗不满的罪名下狱论死。后因两省百姓官吏乃至藩王力请复任。正统十四年土木堡之变,明英宗被瓦剌俘获,他力排南迁之议,坚请固守,进兵部尚书。代宗立,整饬兵备,部署要害,亲自督战,率师二十二万,列阵北京九门外,破瓦剌之军。加少保,总督军务。也先挟英宗逼和,他以社稷为重,君为轻,不许。也先(额森)以无隙可乘,被迫释放英宗。英宗既归,仍以和议难恃,择京军精锐分十团营操练,又遣兵出关屯守,边境以安。其时朝野多事,乃独运征调,悉合机宜,号令明审,片纸行万里外无不惕息。他忧国忘身,口不言功,自奉俭约,所居仅蔽风雨,但性固刚直,颇遭众忌。

       天顺元年(1457年)英宗复辟,石亨等诬其谋立襄王之子,被杀。成化初,复官赐祭,弘治二年(1489年),谥肃愍。万历中,改谥忠肃。有《于忠肃集》。于谦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编辑于 2020-04-03

       查看全部17个回答

       黔南 大明宣德年制真品款识 0元鉴定活动,线上鉴定入口

       根据文中提到的石灰为您推荐

       在线征集,免费海选,私下交易好,点击马上尝试。大明宣德年制真品款识 海选中,马上进入参与

       t2.chengqianpaimai.com广告

       神墨学堂app定制化家校互动平台

       值得一看的神墨相关信息推荐

       神墨学堂app定制化家校互动平台,帮助老师学生家长更好交流,陪伴成长

       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广告

       石灰吟作者于谦的资料,100字左右

       专家1对1在线解答问题

       5分钟内响应 | 万名专业答主

       极速提问

       AKA 正在咨询一个数码问题

       8条评论

       热心网友7

       他妈抄袭上面的人的简介啊?!!

       查看全部8条评论

       — 你看完啦,以下内容更有趣 —

       硬笔书法-「京东」电脑办公,高?科技,享?大牌,购?特色!

       硬笔书法-「京东」电脑办公,笔记本/CPU/鼠标/键盘/打印机,应有尽有,一站购齐!

       广告2021-03-27

       《石灰吟》作者:于谦简介

       正统十三年,于谦被召回京,任兵部左侍郎。第二年秋天,也先大举进犯,王振挟持皇帝亲征。于谦和兵部尚书邝野极力劝谏,不听。邝野跟随皇帝管理军队,留于谦主持兵部的工作。待到英宗在上木堡被俘,京师大为震惊,大家都不知道该怎么办。成阝王监国,命令群臣讨论作战和防守的方略。侍讲徐(王呈)说星象有变化,应当迁都南京。于谦厉声说:"主张南迁的,该杀。京师是天下的根本,一摇动则国家大计完了,难道没有看见宋朝南渡的情况吗!"成阝王肯定了他的说法,防守的决策就这样定下来了。当时京师最有战斗力的部队、精锐的骑兵都已在土木堡失陷,剩下疲惫的士卒不到十万,人心震惊惶恐,朝廷上下都没有坚定的信心。于谦请成阝王调南北两京、河南的备操军,山东和南京沿海的备倭军,江北和北京所属各府的运粮军,马上开赴京师,依然策划部署,人心稍为安定。于谦立即被升为兵部尚书。

       6赞·5,586浏览

       《石灰吟》于谦的资料

       4赞·1播放

       石灰吟作者于谦

       石灰吟 作者于谦 朝代明代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意识是(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以此来抒发作者清白做人的理念。

       58浏览2016-12-21

       对于于谦的《石灰吟》,你有什么感想?… 100字描述

       看到于谦我想到了相声 石灰吟 反思 想活着就得圆滑处世 死了就会飞呀灭什么也没有 怎么去证明清白 清白必须自己在活着的情况下去拿出实实在在的证据 难道这肮脏可笑的世界 仁义的仁有 的确是有 不过那只是少数 我们要用不死的精神去宣扬那活着的可怕 但去证明活着的意义

       7赞·121浏览

       石灰吟的作者简介和赏析,意思各50字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古诗今译] 经过千万次锤打出深山,熊熊烈火焚烧也视若等闲.即使粉身碎骨又何所畏惧,只为把一片青白(就像石头的颜色那样青白分明,现在多用“清白”)长留人间. 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首句“千锤万击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第三句“粉骨碎身浑不怕”.“粉骨碎身”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浑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青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此句中的青白是拿石头的颜色作比,也就是现在的“清白”的意思 . 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明英宗时,瓦剌入侵,英宗被俘.于谦议立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明朝。

       于谦(1389~1457),明代大臣。字廷益,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永乐十九年(1421年)进士。初任御史,历官兵部尚书。

       正统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为瓦剌俘去,于谦拥立明景帝,击退瓦剌的侵扰,捍卫了北京,功炳史册。

       他忧国忘身,口不言功,平素俭约,居所仅能遮蔽风雨。但因个性刚直,招致众人忌恨。后徐有贞、石亨等迎明英宗复位,将他杀害。明孝宗追谥肃愍,明神宗改谥忠肃。

扩展资料:

       于谦的事迹:

       

       正统十三年(1448年),明朝边防日益吃紧,兵部事务日加繁忙,于谦奉命入京,任兵部左侍郎,期间,边防战乱不断。

       正统十四年(1449年)二月,蒙古族瓦剌部落首领也先遣使两千余人贡马,向明朝廷邀赏。由于王振不肯多给赏赐,并减去马价的五分之四。瓦剌借机就制造衅端,于这年七月率大军向边境骚扰。

       明军的败报不断传到北京,英宗朱祁镇在宦官王振的怂恿下,率五十万大军亲征,结果在土木堡惨败,明五十万大军“死伤过半”,英宗本人也被瓦剌俘获。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土木之变”。

       “土木之变”尽管英宗被瓦剌俘获,他力排南迁之议,坚请固守,同时得晋兵部尚书。代宗立,整饬兵备,部署要害,亲自督战,率师二十二万,列阵北京九门外,破瓦剌之军。不久,加封少保,总督军务。

       英宗既归,仍以和议难恃,择京军精锐分十团营操练,又遣兵出关屯守,边境以安。其时朝野多事,乃独运征调,悉合机宜,号令明审,片纸行万里外无不惕息。

       瓦剌进攻北京失败后,其部族首领“也先”挟英宗逼和。于谦认为“社稷为重君为轻”,坚决不同意,瓦剌被迫释放了英宗。英宗回来后,被弟弟景帝囚禁在南宫。

       天顺元年(1457年),英宗复辟,徐有贞、石亨等人诬陷于谦谋立襄王之子,于谦被逮捕下狱,以和岳飞同样的罪名?“莫须有”被杀。

百度百科——于谦

       好了,今天关于“于谦明朝”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介绍对“于谦明朝”有更全面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