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诗词活动 诗词活动

马说教学设计_马说教学设计导入

zmhk 2024-06-14 人已围观

简介马说教学设计_马说教学设计导入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分析一下“马说教学设计”的优缺点。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将相关资料进行了整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分析吧。1.部编版小学

马说教学设计_马说教学设计导入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分析一下“马说教学设计”的优缺点。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将相关资料进行了整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分析吧。

1.部编版小学文言文获奖教学设计

2.《祭十二郎文》教学设计(2)

3.语文课堂教学中几个有缺失的教学环节

4.小马运粮幼儿园大班户外游戏优秀教学设计

5.文言文兴趣小组总结

6.二年级语文下册《小马过河》的教学设计

马说教学设计_马说教学设计导入

部编版小学文言文获奖教学设计

       1. 统编部编人教版语文教案教学设计全册(五年级下册)

        试读结束,如需阅读或下载,请点击购买> 原发布者:孙帅杰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目录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随着新课标、新教材的相继使用,语文教学要实现“工具性和思想性的统一”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的转变,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以整体推进课程改革为核心,深入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并以之为指导,开展以课题研究为重点的教育教学研究,深化课堂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重新认识小学语文学科的性质和它在小学教育阶段的地位、作用,明确小学语文教学的任务和要求。要积极地进行课堂教学的结构和方法的改革,积极地进行思考和研究,如何e69da5e887aa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433623831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着眼于21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着力于加强小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能力的训练,为他们全面素质的发展的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教材分析(一)总体分析新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教材于2020年春季正式使用。

        全册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八个专题,依次是:童年往事、古典名著之旅、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家国情怀、描写人物、思维的火花、异域风情、幽默和风趣。全册教材共安排六个语文园地和四个口语交际。

        每个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和语文园地五大部分,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个有机的整体。其中,第三单元是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第五单元安排了一个习作例文”,也没再安排语文园地。

       

        本册课文安排生字时继续采用了“识写分流”的办法。其中要求会写的字都在课文后面。

2. 部编人教版语文我是什么教学设计

        《我是什么》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1.本课设计以学生为主体,力求采用自主、合作地学习方式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相互启发,拓展思路,分享学习之乐。

        让学生在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氛围中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变“被动地学”为“主动地学”。 2. 遵循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注意激发学生兴趣。

        水对于学生来讲并不陌生,所以教学过程中,应根据课文的结构特点,积极挖掘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从而获得创新活动的感性经验和简单方法,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意识,使外在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得到升华,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可以充分利用文中优美的词句,引导学生把课文读好,使他们在了解一些水的知识的同时接受语言文字的训练。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在朗读中感悟“落、打、飘”的不同。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知道云、雨、雹子、雪等自然现象都是水的变化形成的。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懂得“我”是指水,了解水是怎样变化的。

        教学难点:理解水的变化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师生收集水与人类关系的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流程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识字、写字。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一、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谜语,请大家赶快来猜猜吧!对,是水,水在不同的情况下会发生不同的变化,水即能帮助人类,也能给人类带来灾害,这节课我们共同来学习一篇与水有关的课文。

        2、生读课题:我是什么 (教师板书) (设计意图: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导入可以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为下面的学习蓄势。)

        二、整体感知: 同学们,你想知道水都有哪些变化吗?那你们就认真读一读课文吧! 1、给学生充分地时间自由读课文。同时用笔标出生字、词语和不懂的地方。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师生评议读书情况。

        强调标出生字、词语,注意难点的字音。如:"躁、灾"是平舌音;"稼"是第四声, 在"庄稼"一词中,读轻声等。

        3、读书交流,鼓励质疑。说说读完课文你了解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及时对问题进行梳理、归纳、解答。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读书质疑的良好习惯。

        教师有效地收集学生读文后的反馈信息,以便及时调整教学进程与走向。) 三、认识生字: 1、请同学来当小老师,带领同学读带生字的词语。

        (多媒体出示)2、多媒体出示"我会认"中的11个字。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互相指认,交流识字的方法。

        3、分组开火车读字词比赛,评出优秀小组,读得不准的,请组内的同学帮助纠正。 (设计意图:在识字过程中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合作识字,激发识字的兴趣,学习好的识字方法,进而全面提高识字的能力。

        然后采用活泼多样的认读方式,及时巩固识字成果。) 四、写字指导: 生字认会了,老师还想看看你写字的水平呢! 1、课件出示"我会写"中的"冲、晒、池、浮"四个左右结构的字。

        引导学生观察这几个字的特点,以及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找出自己认为难写的字。

        2、教师范写。边写边强调重点。

        如:"晒"的第九笔是竖弯,不是竖弯钩;以及"两点水"和"三点水"在写法上的异同。 3、教师巡视,学生书写这几个生字,师生共同评议。

        4.教师巡视,学生观察字帖,自主完成本课其它几个生字的书写,师生评议。 (设计意图:观察与分析字形是写好字的基础,但由于学生年龄小,这种能力要逐步地加以培养。

        在此环节中要引导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要加强学生之间写字互评,取长补短,相互学习,相互提高。)

        五、尝试运用: 同学们写字写得很认真。你能给它展示一下你的说话能力和读课文的水平吗? 1、给生字找朋友,用学会的词语说说话。

        同学间进行。 2、同桌一起合作读课文,有感情地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

        六、汇报交流: 学生根据自主的学习活动,汇报学习成果,交流学习感受。 (设计意图:学生在交流汇报学习成果时,巩固所学知识,感受学习的快乐。)

        七、课堂检测: 1.给下面的字找朋友。(用线连起来) Yān jià qì guàn gàI fú bào huǐ zāI zà o b áo 毁 灾 稼 淹 器 灌 躁 暴 雹 浮 2.看拼音写汉字。

        ZāI hàI diàn qì fú lì shàI hēI xiǎo chí ( ) ( ) ( ) ( ) ( )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引导学生懂得“我”是指水,了解水是怎样变化的。 理解水的变化与人类的关系。)

        一、复习旧知: 复习上节课的生字词语。 (设计意图:低年级始终以词句教学为主。

        及时巩固,加深印象。) 二、谜语引入: 1、小朋友,你们喜欢猜谜语吗?(教师说谜面,学生猜,回答) (1)忽然不见忽然有,像虎像龙又像狗。

        太阳出来它不怕,大风一吹它就走。(云) (2)线儿又粗又有细,上接天来下接地。

        落在水里无踪影,庄稼见了笑嘻嘻。(雨) (3)白色花无人栽,无根无枝又无叶。

3.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我是什么》教学设计与反思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老师想把一个调皮可爱的小朋友介绍给你们,大家想不想认识它呀?(播放水的视频)

        2、提示课题: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我是什么》(板书),全班齐读课题。

        3、质疑激趣:这个题目很有意思吧?此时你最想知道些什么呢?(学生提出疑问)“我”指的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懂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先标出来,再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

        2、检查自学情况。

        (1)、下面的字你都认识吗?把不认识的字标出来,想办法认识它们。

        晒 飘 浮 傍 冷 珠 硬 雹 溪 奔 洋 舞 灾 坏

        (2)、出示字词卡片,以“开火车”的形式检查字音的掌握情况,注意指导学生读好以下生字的读音。

        翘舌音:晒 珠 后鼻音:傍 冷 硬 洋 前鼻音:奔 平舌音:灾

        3、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师生评议朗读情况。

        4、朗读交流,鼓励质疑,说说读完课文后,你了解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及时对问题进行梳理、归纳、解答。

        三、认识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字。

        2、交流时说说你用了什么方法,效果怎样?

        雹 晒 飘 浮 冷 硬 洋这些字可以用熟字加部件的方法识字,并联系实际说说部首的意思。

        3、给这些生字组词。

        四、指导写字。

        1、出示要书写的生字,学生拼读字音并给这些生字组词。

        2、学生分析识记生字的字形。

        3、教师范写,指导学生认真观察。

        冷:左右结构,左边是两点水,右边是“令”字。左边不要写成三点水,右边“令”字最后一笔点不要漏掉。

        江:左右结构,与水有关,所以左边是三点水,右边是“工”字。

        坏:左右结构,左边是提土旁,右边是个“不”字。

        极:左高右低,与熟字“级”比较识记。

        常:认识“小”头,指导学生写好带小字头的常字,与“党”字比较识记。

        4、学生练习书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5、教师讲评学生的书写。

4.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哪个出版社的最好

        人教的出版社最好!例如 草虫的村落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

        体会作者是如何观察、如何展开想象和表达自己独特感受的。 2、感受作者热爱自然、关爱小生灵的情怀。

        3、学会6个会认字,并能按要求进行词语积累。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是如何观察、如何展开想象和表达自己独特感受的。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学习过了《猫》、《珍珠鸟》和《海豚救人》这三篇课文后,越发感到了动物是我们人类的伙伴。其实在动物界不仅仅是这些哺乳动物非常可爱,就连大自然中我们常见的那些不起眼的小虫子也别有一番情趣呢!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虫子的家去感受这份快乐,那里就是?(学生齐说课题,教师板书)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要做到正确、流利。

        注意将自己在预习时自学到的生字新词读准确。 2、指名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价是否正确,反馈预习情况。

        3、默读全文,想一想:“草虫的村落”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之后学生可简单谈谈,可以用文中的词语,也可用自己的话。 (三)默读课文,把握内容: 1、出示自学提示:默读课文,想一想你在“草虫的村落”中看到了什么,画一画你是从那些描写中体会到作者的丰富想象和独特感受的?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3、学生汇报交流自学情况,教师点拨: (1)从“归来的游侠”中,体会作者的独特感受: “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虽然迷了路,但仍有着傲然的气势。它不断地左冲右撞,终于走出了一条路。”

        追问:作者为什么要把黑甲虫称作“游侠”呢? 小结:从这位勇敢的游侠身上,我们体会到了一种成功者的喜悦。它是快乐的,作者看到了它,并做了合理丰富的想象,也感到了快乐。

        (2)从“村民和谐生活”中,体会作者的独特感受: 可抓住“驻足痴望”、“攀谈得很投机似的”等关键词句,体会小甲虫们不但同类之间相处友好,和异类的关系也十分融洽。大家在这个小天地中,生活得真是其乐融融。

        (3)从“音乐演奏会”中,体会作者的独特感受: “他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

        我敢说,它们的音乐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这是只有虫子们才能演奏出来的!” 学生可以通过“音韵”、“灵泉”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作者认为甲虫的叫声“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4)从“村民的勤勉劳动”中,体会作者的独特感受: 是什么力量使一只只小虫们这么勤勉地奔忙,你能理解吗?(生活的快乐,以及对自己家的责任感,促使甲虫们如此勤勉的工作着。

        大家各司其职,在劳动的同时,它们也从中感受到了快乐。) (四)情感升华,感受写法: 1、我们随着作者在草虫的村落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

        可大家想一想,为什么我们不能将日常见到的小虫子写成这么美的文章呢?同桌相互讨论讨论。 2、师生交流: (1)认真观察事物,特别是观察容易被大家忽视的小生灵,而且有自己独特的视角; (2)能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象,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3)喜爱小昆虫,有一颗关爱小动物的善良的心; (4)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

        …… 3、大家分析的都很好,其实作者在文中也流露出了,我们来一起对读一下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部分,读出作者这份情怀。 (五)将自己喜欢的词句摘录在采集本上。

        《观 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顺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体会本文抓住景物特点,多角度摹状的写景方法。

        3.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赞美自然的豪情,争做时代的弄潮儿。 教学重点 精彩的场面描写,精巧的结构安排。

        教学难点 抓住景物特点,多角度摹状的写景方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 *** 导入 同学们看过涨潮的壮观景象吗?下面请观看被前人称为“壮观天下无”的“钱江涌潮”(课件展示“钱江涌潮”及观潮盛况)。

        同学们,钱江涌潮从海宁角度看最为壮观。每年的中秋节前后,海宁涌潮潮头壁立,波涛汹涌,势如万马奔腾;云移至岸,浪卷轰雷,卷起“千堆雪”。

        双龙相扑“碰头潮”、白练横江“一线潮”、蛟龙脱锁“回头潮”和月影银涛“夜半潮”,吸引着无数海内外游客。让我们去感受钱江涌潮吧! 二、介绍作者和背景 1.请学生介绍作者,教师补充。

        周密( 1232—约1298)南宋文学家。家公谨,号草窗、四水潜夫等,原籍济南,后为吴兴(今属浙江湖州)人。

        宋末曾任义乌令等职,宋亡不仕,以歌咏著述自娱。其词讲求格律,与吴文英(梦窗)并称“二窗”。

        他工诗能文,亦善书画。著有《草窗韵语》、《草窗词》、《武林旧事》、《癸辛杂识》等。

        此篇选自《武林旧事》。《武林旧事》一书写于宋亡之后,书中缅怀先朝旧事,感慨世事盛衰无常,记载南宋岁时风俗、市井娱乐与游观之盛。

        2.介绍背景。 杭州在南宋时称临安,是国都。

        观潮地当时在临安城南(今由于江水改道已移至浙江海宁),每年八月十八日举行观潮盛典。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的表演。

        当日从宫廷到民间,人们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狂热。 三、初读,整体。

5. 人教版中小学课本收录的文言文有哪些

        人教课标本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取了部分文言文作品,具体是五年级下册的《杨氏之子》、六年级上册的《伯牙绝弦》以及六年级下册的《文言文两则》——《学奕》《两小儿辩日》.中学七年级上册: 5 童趣 10 《论语》十则 15 古代诗歌五首 1.《观沧海》 2.《次北固山下》 3.《钱塘湖春行》 4.《西江月》 5.《天净沙秋思》 20 山市 25 《世说新语》两则 (一)《咏雪》 (二)《陈太丘与友期》 30 寓言四则 3.《智子疑邻》 4.《塞翁失马》 七年级下册 5 伤仲永 10 木兰诗 15 孙权劝学 20 口技 25 短文两篇 1.《夸父逐日》 2.《两小儿辩日》 30 狼 八年级上册 21 桃花源记 22 短文两篇 1.《陋室铭》 2.《爱莲说》 23 核舟记 24 大道之行也 25 杜甫诗三首 《望岳》 《春望》 《石壕吏》 26 三峡 27 短文两篇 《答谢中书书》 《记承天寺夜游》 28 观潮 29 湖心亭看雪 30 诗四首 归园田居(其三) 使至塞上 渡荆门送别 游山西村 八年级下册 21 与朱元思书 22 五柳先生传 23 马说 24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25 诗词曲五首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赤壁 3.过零丁洋 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5.山坡羊潼关怀古 26 小石潭记 27 岳阳楼记 28 醉翁亭记 29 满井游记 30 诗五首 1.饮酒(其五) 2.行路难(其一) 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己亥杂诗 九年级上册 17 智取生辰纲 18 杨修之死 19 范进中举 20 香菱学诗 21 陈涉世家 22 唐雎不辱使命 23 隆中对 24 出师表 25 词五首 《望江南》 渔家傲秋思 江城子密州出猎 武陵春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九年级下册 17 公输 18 《孟子》两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9 鱼我所欲也 20 《庄子》故事两则 惠子相梁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21 曹刿论战 22 邹忌讽齐王纳谏 23 愚公移山 24 《诗经》两首 1.关雎 2.蒹葭望采纳,谢谢。

6.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文言文》两则

        《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甫姬颠肯郯厩奠询订墨曰:非然也。

        希望采纳,O(∩_∩)O谢谢~~~。

7. 部编版语文教材总体上有哪些变化

        一、教材传达新理念重视阅读、关注思维的发展,在细微处引导家长、教师,这是新教材传达的理念。

        二、教材的深度体现在思维发展上从第一课《中学时代》开始,新教材的编排设计就体现出具体方法技能的学习指导,通过设计开放性的教学过程,综合运用角色扮演、讨论辨析、反思探究等方法,让学生积极表达、善于思考、习得方法、努力践行。三、教材的变化,对基层教师的理论功底提出新的挑战,对他们教学理念、教育意义等方面的理性思考能力进行着深层次的“拷问”。

       

扩展资料:

教材制度沿革:这“一纲多本”“多纲多本”的教材发展情况,要追溯到改革开放初期。当时,教育部制定统编教材,各地教材也初步百花齐放,语文课刚刚恢复独立设置。

        1985年,在《 *** 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的指导下,开始改革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相适应的教育内容和方法。第二年,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成立,改革统一的教材制度,也就是要在统一要求和审定的前提下实行教材的多样化。

        到了1991年,九年义务教育的“五四制”和“六三制”两套教材诞生于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投入使用后,广东、四川、上海、浙江、北师大等各自出版的教材经过送审,也在各地进入了课堂。

        1999年,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启动,引入教材的竞争机制,各地又开发了适合本地区发展的乡土教材和校本教材。2000年秋季的开学季,新的语文教材出现在全国中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修订版)》同时正式实施,已经对古诗词教学做了更高要求,并且强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写作、表达能力。

        而北京在2007年使用的本地新教材中,就曾进行过关于鲁迅文章的篇目调整,放弃了《阿Q正传》《记念刘和珍君》等名篇,选择了《铸剑》。另外,还加入过金庸小说的内容。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指导下,教育部再次组织专家对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完善,印发义务教育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1版)。这个于2012年秋季开学执行的语文新课标中,对小学生会写汉字的要求有所降低,但增加了需要背诵的篇目。

        这一次,耿玉苗特意先看了下识字的部分,“一年级上册要求学生认的字是300个,但只要求会写其中的100个,突出了多认少写。”这一点,符合她对孩子年龄和心理特征的认知,“6岁左右的孩子,手上肌肉群还不是很发达,他们写字是很麻烦的,认字倒很快。”

        在给新生下发课本的那一天,耿玉苗记得,孩子们比较容易 *** 图和大字吸引,便于集中注意力,“插图改变很大,画得挺可爱,更符合儿童的特点,画风上还结合了民国课本的一些内容。”而其中的古诗文篇目比重依然是加大了,小学教材 *** 有129篇,初中是132篇。

        教育部教材局回应《中国新闻周刊》称,这是基于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原则,“让孩子在记忆力最强的时期,多接触古诗文,多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然后精选古诗文,语文课程标准里推荐的古诗词都是脍炙人口的经典名篇,既有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歌颂诗词,又有反映热爱祖国、积极奋进的名家名篇,都是需要我们传承的。”基于“人文精神”和“语文要素”双线结合的选文要求,编写组此次放入了鲁迅的《藤野先生》《故乡》《孔乙己》;朱自清的《春》《背影》;老舍的《济南的冬天》等文章,兼顾经典性和时代性。

        整体而言,课文数量是有所减少的,但又增加了课外衍生阅读。比如,小学阶段新增了“和大人一起读”等栏目,初中设置了一定量的自读课文和名著导读。

《祭十二郎文》教学设计(2)

        知识目标

        1、积累文言文词语,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

        2、了解作者及文体特征。

        3、理解本文的思想内容,明确作者通过现身说法,以自己年轻时代的求学经历启发马生,以达到劝学的目的。

        4、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

        1、复述课文,掌握作者求学的主要经历,理清行文思路,提高诵读能力。

        2、理解本文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其独特的表达效果。

        德育目标 学习作者克服困难、勤心求学的精神和意志,树立正确的苦乐观,珍惜现有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早日成才。

教学重点

        1、翻译课文,背诵课文,理解本文作者执著的求学之志和殷殷劝勉之情。

        2、把握寓理于事的写作方法和对比的表现手法,学习形象说理的技巧。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运用现代观念重新审视作品,理解文中作者的求学态度。

教学方法 诵读法 讨论点拨法 复述法 品读法 延伸拓展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1')

        同学们,在五单元前面几篇课文里,我们学习了几种古代不同体裁的文章,如吴均的书信体山水小品文《与朱元思书》、陶渊明的自传体文章《五柳先生传》、韩愈的议论性文章《马说》,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体裁为赠序的文章《送东阳马生序》,看看作者是怎样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勉励马生勤奋学习的。

二、作者及文体简介(2')

三、扫清字词障碍,掌握重点字词(注音释义、词类活用、通假字)抽生(3')

四、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13')

        1、听课文录音,学生听读。(3')

        2、学生自读课文,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词句,理解文意,在不懂的`地方做标记。(5')

        3、课文译注,抽生和全体问答形式,(5')

五、深入研究内容,理解人物形象。(18')

        1、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本文讲述了作者青少年时期读书求学的经历)(1')

        2、如果要用一个词概括作者读书求学经历的特点,可以用哪个词?(艰难)(1')

        3、在第一段中,艰难的具体表现有哪些?(用书中原话回答无从致书以观和无硕师名人与游)(1')

        4、为什么会有这么两点表现呢?作者是怎样解决这两个矛盾的呢?(因为家贫才会有这两点表现。作者是通过借书,手自抄录解决了无书的难题;是通过到百里之外的乡之先达那里去请教,解决了无师的难题)。(2')

        5、从作者借书、抄书、还书这一层内容里,你认为我们该学习他哪些品质或者方法?(1、勤奋好学,不怕吃苦;2、持之以恒;3、诚实守信;4、抄书的读书方法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3')

        6、你喜欢书中乡之先达这样的老师吗?宋濂是怎样对待这位先达的呢?用文中原句回答;你怎样评价宋廉的求学精神的?(这位先达德高望重,学问渊博,但是对人严厉,甚至冷漠,还不时发脾气;宋廉对待这位先达态度虔诚而恭敬立侍左右、俯身倾耳以请、色愈恭,礼愈致,不敢出一言以复;宋濂的求学精神是谦虚的,有问题需要请教,不要因为对方态度不好而放弃请教的要求,我们应该向一切比自己强的人学习,学习对方的优点,这种态度值得我们借鉴)(4')

        7、文章第二自然段写了作者从师求学过程的艰苦,按照衣食住行这几方面,作者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接着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哪部分写的最感人?(先写行,再写住,接着写食,最后写衣,行这部分写得最感人,艰难跋涉,山路难走,天气恶劣,负重远行,以至于到了旅馆四肢僵硬,不能动弹)(2')

        8、文章中有多处对比,下面这两处请从文中找出相应语句分析请教时老师的态度和作者的态度的对比(第6个问题中已经分析,用老师的态度反衬作者的虚心和用功);

        生活状况,作者的衣食和同舍生的华丽服饰的比较。(通过对比写自己生活艰苦,进而突出学习勤苦。作者追求的不是物质条件的享受,而是知识的积累和精神的充实。像今天我们周围的同学攀比思想比较严重,在生活中比享受,比谁吃的好,比谁穿的好,比谁身上的名牌东西多,相反对自己的学习不大关心,甚至不屑一顾。我们应当以此为鉴。)(3')

        9、总结:本文带给我们的启示业精于勤荒于嬉,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是我们每一个学生的光荣任务,专心向学,读书有得,胸中自有真乐。宋濂尊师重道,不畏艰苦,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的精神是值得效法的。(1')

六、课堂练习(6')

        1、理解文言词语。(1')

        2、教师出示情境话题(5')

        A、我是宋濂当我少时刻苦求学时,我认真地说:

        当我老来功成名就时,我感慨地说:

        B、我是老师当我悉心教育宋濂时,我严厉地说:

        当我听闻宋濂的成就,我欣慰地说:

        C、我是同学当我看到宋濂苦读时,我讥讽地说:

        当我听说宋濂做官后,我后悔地说:

        课堂展示,教师点评,提示学生学宋濂艰苦、勤奋的学习精神和坚忍不拔的学习态度。

七、课后作业 :搜集小资料(2')

        教后反思:课堂容量较大,因而课堂朗读较少,以至于课堂练习的情境话题无法当堂完成。

语文课堂教学中几个有缺失的教学环节

       

        诵读体味,联系实际讨论,具体是在了解背景的基础上,找出文章的细节描绘片断,

教学重难点及解决方案

        《祭十二郎文》被古人称为?祭文中千年绝调?,读懂课文,排除语言障碍,了解课文融抒情于叙事的特点,把握文章边泣边诉的语言形式,体会作者悲哀痛切的思想情感,是学习的重点。本文篇幅较长,叙事较为纷繁,行文中多有文意的转折,是学习的难点。

        1 . 加强预习,反复诵读,斟酌文字,帮助学生消化理解并作积累。

        2 .抓住贯注全文的一个?情?字,疏理文章层次、脉络,以简驭繁。

课时安排 3 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二 课 时

        一 导人新课

        由唐宋八大家,或由韩愈的《马说》《师说》;或?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等名言引入新课教学。

二 相关的文学常识、背景

        (1) 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唐代著名文学家。他生活在中唐时期,在文学方面影响很大,他的主要贡献是与柳宗元一起倡导了?古文运动?,主张恢复先秦,两汉的优秀散文传统,摒弃南北朝以来矫揉造作的骈体文,他主张文章要有充实内容,学习古文应?顺其意而不顺其辞?,?惟陈言之务去?,力求?文从字顺?,这些主张是进步的积极的,并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宋代欧阳修、?三苏?父子、曾巩、王安石,明清两代归有光、唐顺之、方苞、姚鼐等许多著名散文家都是继承了韩柳的文学传统或受其明显的影响,在各自的散文创作中取得辉煌成就。

        (2) 韩愈在散文创作中,实践了他的文学主张。写了大量的政论、赠序、杂说、祭文、墓志铭,他的议论文很少引经据典地说教,而是以形象化的语言、生动的比喻和鲜明的对比手法,写得很有说服力,《师说》是典型一例;记叙文也十分生动,写入、记事状物都很感人。《祭十二郎文》是一篇祭文,悼念侄儿,叙述家庭、身世和生活琐事,抒发悲伤情感,写得情真意挚、凄楚动人,很有特色,后人评价很高。

        (3) 韩愈三岁时就死了父亲,由兄嫂抚养长大。长兄韩会无子,次兄韩介有子韩老成,在族中同辈排行十二,故称十二郎。按封建社会的规矩,十二郎过继给韩会为子,因此韩愈与十二郎自幼相守,历经患难?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感情深厚,虽为叔侄,却情同手足。成年后,韩愈仕途不顺,二十五岁方登进士第,后做官又触犯权贵,触怒唐宪宗,多次遭贬,因四处漂泊而很少与十二郎见面。后唐穆宗继位,韩愈官运好转,叔侄二人能够相聚之时,突然传来十二郎病亡的噩耗,使韩愈悲痛欲绝,也勾起他辛酸的回忆,于是写下这篇祭文。

        (4) 作为祭文,因为其内容和形式都容易公式化,所以为后人传诵的不多。但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却不拘格式,写得情真意切,生动感人,为后人传诵。祭文一般是在祭奠时宣读的,故其开头、结尾都有一个表示祭享的格式。韩愈的《祭十二郎文》被后人认为是?千古绝调?,欧阳修的《祭尹师鲁文》、袁枚的《祭妹文》也很有名。

        祭文通常是祭奠亲友的有固定形式的文辞,也有用以祭神祭物的。韩愈的这篇《祭十二郎文》,却一改过去惯例,不单在形式上用的是散句单行,在内容上也一任情感的激荡,通篇追叙他与十二郎的共同生活和深厚情谊,宣泄十二郎之死所带给他的莫大哀痛。这种对祭文体的创变,适应了作者情感表达的需要,进而也使该文形成了?以情胜?的鲜明艺术特色。

        三 把握内容大意

        1 .诵读课文,小组或同桌互相口译课文,初通文意,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1) 重点实词

        衔 止一岁 辍汝而就 东亦客也 图久远者 敛不凭其棺 其又何尤

        幸其成 遇汝从嫂丧来葬

        (2) 通假字

        远具时羞之莫 零丁孤苦 皆不幸早世 敛不凭其棺 终葬汝于先人之兆 以待馀年

        (3) 词类活用

        图久远者,莫如西归 恐旦暮死 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

        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 长吾女与汝女

        (4) 古今异义 少年

        (5) 一词多义

        幸 A 皆不幸早世 省 A 不省所怙

        B 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 B 汝来省吾

        其 A 请归取其孥 B 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

        C 呜呼 ! 其信然邪 ? 其梦邪 ? D 曷其有极

        E 自今以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 F 死而有知,其何离 ?

        虽 A 以为虽暂离别,终当久与相处 始 A 吾年十九,始来京城

        B 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 B 汝之子始十岁

        (6) 变式句

        ①惟兄嫂是依 ②吾念汝从于东 ③吾佐董丞相于汴州

        2 .再读课文,了解每一段的内容,并给文章分段归纳大意。

        明确:

        全文可分三部分,概括这三部分的意义如下:

        第一部分 (1 ? 3) 写两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先从身世和家世的不幸,写幼时孤苦相依;后叙两人的三别三会,终于不得会合而成永别,使作者悔恨无穷,抱憾终生。

        第二部分 (4 ? 9) 写十二郎之死。先写对十二郎之死的悲痛,再详叙死因和死期。

        第三部分 (10 ? 12) 写对十二郎及其遗孤的吊慰,交代迁葬及教养遗孤等事。

        4 .总结、扩展

        本文能将诚挚的抒情与日常琐事的叙述紧密融合在一起,深切地表达出对亡故亲人的

        悼念和对人生浮沉离合的无限感叹,作者贴切、生动地切情、切?境?。作者在人的情感

        活动中,情至笔随,表达的情感世界微妙深奥。从而使文章收到了情文并生的最佳效果。

        本文的语汇和语言现象非常丰富。我们应将诵读、理解与识记结合起来,不断丰富自己的

        文言语汇,形成迁移,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5 .布置作业

        (1) 诵读课文,背诵第 5 . 11 两个自然段。

        (2) 翻译课文,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第 三 课 时

        教学重点

        在第一课时初通文意的基础上,反复诵读揣摩,把握文章叙事、抒情时文意的曲折起伏和边泣边诉的语言形式,体会作者悲哀痛切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1 .学生读自己的译文,师生共同评点。

        2 .鉴赏、研读。

        鉴赏古代散文,要在阅读的基础上,走进作者创造的意境,联想想象,体会作品内涵,与作者同悲同喜。共同讨论以下问题:

        (1) 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是为纪念十二郎,为什么要写自己的身世 ?

        [ 明确 ] 是为了表现自己和十二郎之间的深厚亲情,从而表达自己的深深思念。

        (2) 第四段写的痛惜诸兄之死,与本文主旨有何关系 ?

        [ 明确 ] 烘托自己内心悲痛之甚。诸兄死去已令人悲痛不已,在人丁不盛的情况下,十二郎的死更令人悲伤不已,感到绝望。

        (3)7 ? 9 段,一段以感叹结尾,两段以问句结尾,作者感什么,又叹什么?

        [ 明确 ] 均是感叹十二郎的去世,抒发自己的悲痛。

        (4)10 ? 12 段从哪些方面体现出了作者对十二郎的深厚情谊 ?

        [ 明确 ] 替他处理家务后事;替他教子养女;反复表现愧疚之意、丧侄之痛。

        (5) 在文章的叙述中,你以为最动人的细节是何处 ?

        [ 明确 ] 这是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自由回答,可让学习小组讨论,先在小组发言,

        而后交流,并要学生说出自己的感情体验。

        (6) 作者何以对侄儿的死悲恸欲绝 ? 结尾的?言有穷而情不可终?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

        [ 明确 ] 为世间少有的哀情?悲家事不幸;悔?旅食京师?;叹未老先衰;恨小病丧命;衷后辈孤苦;疚丧葬难周。

        (7) 十二郎远殁它乡,文章却以?汝?吾?相称,如对谈面泣,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

        [ 明确 ] 这是一个难点,需要细读体会,作者祭奠与自己关系密切感情深厚的侄儿,抒发了刻骨铭心的骨肉至情,通篇汝吾相称,像是与侄儿对谈面语,异常真切。开篇一个?告?宇,让人感到全文都是向十二郎当面诉说,而亡者也正侧耳倾听;叙家常琐事如与久别的侄儿共忆往事;推测十二郎死的日期又像是叔侄二人共同核对;安排十二郎身后事犹如共同商量,抚背安慰;说起心中的惶惑,不时发出感问,真恨不得十二郎当面给予回应,听着二人说话,我们很容易感受叔侄情深,感受作者的悲感。如果十二郎有知,也一定会与作者一起捶胸顿足,恸哭不止的。难怪本文被称为?至情?之作而千古传诵。

        (8) 课文的语言形式和语气词的运用有何特点 ? 它们的作用如何 ?

        [ 明确 ] 这又是一个难点,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这篇文章读来似叔侄二人之间,生者死者之间的无尽交谈,语言形式独具特色,文中多用重叠的语句和排比句,增强了语势,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语调句式随着自身情感的发展变化段段变、时时变。句式或长或短、或口语或雅句;语调则或急促成迂缓、或高亢或低回,真正做到了情至笔随。从而使文章收到了情文并生的最佳效果。

        文言虚词,特别是语气词的使用也增强了全文的感染力,多处接连不断地连用?而?,?邪?,?于?,?也?矣?字。加重语气,强化情感,并使形为散体的这篇祭文,含有了韵味,节奏也更加顿挫有力,从而更能打动读者。

        3 .引导小结:

        本文在写作上主要有以下的特色:

        (1) 不拘常格,自由抒情

        祭文偏重于抒发对死者的悼念哀痛之情,一般是结合对死者功业德行的颂扬而展开的。本文一反传统祭文以铺排郡望、藻饰官阶、历叙生平、歌功颂德为主的固定格式,主要记家常琐事,表现自己与死者的密切关系,抒写难以抑止的悲哀,表达刻骨铭心的骨肉至情。形式上则破骈为散,采用自由多变的散体。正如林野在《韩柳文研究法?韩文研究法》中所说:?祭文体,本以用韵为正格?至《祭十二郎文》,至痛彻心,不能为辞,则变调为散体。?使全文有吞声呜咽之态,无夸饰艳丽之辞,为后世欧阳修《泷冈阡表》、归有光《项脊轩志》、袁枚《祭妹文》等开辟新径。清代古文家刘大说:?文贵变?一集之中篇篇变,一篇之中段段变,一段之中句句变,神变,气变,境变,音节变,字句变,惟昌黎能之。?

        (2) 感情真挚,催人泪下

        作者写此文的目的不在于称颂死者,而在于倾诉自己的痛悼之情,寄托自己的哀思。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强调骨肉亲情关系。作者和老成,名为叔侄,情同手足, ?两世一身,形单影只?。今老成先逝,子女幼小,更显得家族凋零,振兴无望。这在注重门庭家道的古代,引起韩愈的切肤之痛是理所当然的。二是突出老成之死实出意外。老成比作者年少而体强,却?强者夭而病者全?;老成得的不过是一种常见的软脚病,作者本来不以为意,毫无精神准备,因而对老成的遽死追悔莫及,意外的打击使他极为悲痛。三是表达作者自身的宦海沉浮之苦和人生无常之感,并以此深化亲情。作者原以为两人都还年轻,便不以暂别为念,求食求禄,奔走仕途,因而别多聚少,而今铸成终身遗憾。作者求索老成的死因和死期,却堕入乍信乍疑、如梦如幻的迷境,深觉生命飘忽,倍增哀痛。

        (3) 边诉边泣的语言形式

        作者采用与死者对话的方式,边诉边泣,吞吐呜咽,交织着悔恨、悲痛、自责等种种感情,似在生者和死者之间作无穷无尽的长谈。如写闻讣的情景,从?其信然邪?到?未可以为信也?,再到?其信然矣?,语句重叠,表现其惊疑无定的心理状态。末尾?汝病吾示知时,汝殁吾不知日?一段,多用排句,情绪激宕、一气呵成。这一切又都从肺腑中流出,因而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4 .布置作业

        1 .读课后《河之水二首寄子侄老成》,理解诗中的情意。

        2 .完成课后作业和随堂练习。

小马运粮幼儿园大班户外游戏优秀教学设计

       新课程改革全面铺开已逾三年,新的教学方式层出不穷,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蔚然成风,课堂呈现出“红杏枝头春意闹”的盎然生机。然而,令人担忧的是,三维目标设定看似完美无缺,使用的教学方式也现代超前,却并不能改变语文教学的高耗低效的现实。现实是,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并未呈现显著提高的良好趋势,语文课堂能够粘着的注意力还是相当有限。

       让我们去看看课堂:对预设目标的达成全然不顾,一味地追求所谓的生成目标;基本的自我练习不见了踪影,几乎完全被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代替;基本知识的教学内容也被搁在一边,整节整节课开展低效的探究、合作活动。在这里,预设已经变成了无足轻重的东西,教学内容的自然生成变成了肤浅空泛的挡箭牌。那么到底是什么制约了我们的语文教学?

       一般而言,课堂由如下几个因素构成:学习资源(教材、环境、文化)、方法(教学策略和组织形式等)和主体(学生、教师、家长等),这几个要素联合起来对教学内容发生综合作用。教师在进行教学预设的时候,不能不考虑上述几个重要的制约性因素。以下是本人从教师的角度,对目前初中语文教学设计中几个突出问题及应对策略所作的理性思考。

       一、使模糊的“学生主体”意识清晰化,充分关注学生注意力管理

       在主体系统的诸因素中,学生主体是最关键的因素,因为所有的教学活动作用的对象是学生,所有教学活动最终的目的是学生的发展。携带着独特经验和潜能的学生,满怀着学习的期待和梦想,他们的情感态度,他们的心智水平理应受到教学设计者的绝对关注。教学设计者应尽可能地根据学习者的综合程度预设教学的难度、水平和范围。一个无视学生状况的教学设计不仅仅是可笑的,也是可鄙的。我个人认为,初中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教师来说,在设定教学目标的时候,不可以回避的首要之点是学生的注意力。

       但问题在于,我们目前对这个问题并没有产生足够的重视,更谈不上对此进行专门研究,这就造成我们的课堂设计缺乏对学生注意力进行管理的意识,也缺乏必要的操作策略。

       注意力的直接价值在于主体采取行动的可能。托马斯.达文波特在他的《注意力经济》中指出:“今天,注意力是企业和个人的真正货币。”托马斯的观点不仅仅具有经济学意义,也应该具有教育学意义。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人的注意力不可能在同一点上长久保持同一强度,它会发生自然的迁移。作为未成年人的初中学生,其注意力更是暂瞬即变,它的宽度的开拓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课堂。由此看来,对学生注意力的管理不仅是学科教学的需要,也是学生终生发展的需要。

       学生注意力对语文教学效果具有极大的制约作用。相比其他各科,语文包含了更丰富的信息流量和思维含量,它要求学生投入更多的情感、智慧和学习耐力,其间注意的流失量和迁移量也更大。因此,对学生的注意力的分配、控制和组织在语文课上就显得尤为重要。学生注意力的管理对预设教学目标的达成和调控具有重要的作用。我们为了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往往会采用自然新颖的导入,核心而有思考价值的问题,生动流畅的教学语言,有波澜的教学流程及耐人寻味的收束等,其实都可以视作对学生注意力的有效管理。让我们先看一节课的导入方式:

       师:先让我们听一段音乐(充满恐怖意味的音乐起)。请站起来,闭上眼睛,描述你从音乐中感受到的场景(学生复述到“恐怖”一词后教师趁势导入正课《狼》)

       设计者的初衷是想通过新颖的导入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带入到《狼》这篇课文的紧张氛围中。然而用充满恐怖意味的音乐刺激和闭着眼睛站着复述却显得不够自然。尤其是闭眼复述,不仅没有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反而因其违背了学生的自然行为习惯,对切入正题形成了一种干扰。让我们再来看另外一节课的导入:

       师:刚才我在外面跟大家聊天,发现我们班有一些同学是属马的,是不是?有多少同学呀?(一些学生举手)我觉得我和这些同学格外地有缘份。因为我大老远地赶到这儿来,讲的是《马说》,正好,又有一些同学属马。今天我们就来谈一谈马的话题,特别是关于千里马的话题。现在我就把课文读一读,读的过程中,请大家为课文正音,读完后看能不能回答,千里马有怎样的特征?

       设计者急中生智的导入非常生活化,因而就能很自然地吸引绝大多数学生;而且短短的一段话包含有课题的点出、下一教学环节的方向、对学生知识学习(正音)的简明要求,还抛出了本课的一个核心问题,有效地完成了一个丰盈的导入环节,也就完成了对学生注意力的有效管理。

       当然,学生的认知现状、智力品质、个性心理、学习状态也都会直接地制约教学的先验预设或动态设定,它们也是教学设计的极为重要的制约因素,对它们的把握共同构成了教学设计中的注意力管理系统。对学生注意力的管理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其一,目标单一原则,即教学目标的设定要单一明晰,切忌繁杂混乱。如我在设计《谈生命》这篇文章的教学时,剔除了以往“多而全”繁杂,把目标定位于理解本文与结构相关联的两个比喻、理解与背诵正文和“参读文章”中的佳句这两点上,效果反而要比以往好得多。

       其二,任务具体原则,即教学活动中的各个环节任务明确而具体,且与教材有明显的逻辑关联,共同指向本节课的总教学目标。余映潮老师在讲《说屏》一文时,设计了“选词”“选句”“选段”几个版块,每一个版块对应着相关的知识能力要点,要求学生在单位时间里完成“字词的积累” “语言的体悟”“整体的把握”“方法的理解”,任务具体而明确,学生在老师的导引之下,注意力高度集中,课堂效率极高。

       其三,适时干预原则,初中学生对一个问题的注意力一般只能维持二十分钟,在二十分钟之内,教学目标不能按时达成的,一定要有适时干预的意识和策略,使学生维持注意力的饱满状态。比如许多有经验的老师在教学推动困难的时候,通过故意变更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式或教学语言节奏,用讲故事,说笑话,方言诵读和即兴书法表演等来调节课堂气氛,达到对学生注意力的调节和控制。以下课堂就用到了适时干预原则:

       (师读课文后,师生问答,生回答“千里马有吃得多的特征”)

       师:千里马吃得多。有特异的功能必然就有特殊的要求。吃得有多多?大家一起用课文的话说。

       生(齐):一食或尽粟一石。

       师:是呀。一食或尽粟一石。那个“粟”就是粮食,一顿饭就要吃一石粮食。一石是多少?我查了字典,一石等于十斗。那么一斗是多少呢?一斗等于十升,一升等于十合,一合等于多少呢?我就继续查。一合等于十分之一升。(笑声)你们满意了吗?不满意?那么在这儿我就卖个关子,大家下去后继续查,看看我国古代计量单位,一合到底是多少?这是老师布置的一个小任务。好了,千里马是如此神骏,而且又食量惊人,让我们非常神往,很想见见千里马。但这篇文章却给我们讲述了千里马的种种遭遇。读了这篇文章,同学们能不能用文中的话讲一讲,千里马有怎样的不幸遭遇?

       老师深知枯燥的文言词语解读容易使学生注意力散逸,因此巧用并拓宽注释中古代计量单位造成一种轻松氛围,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指向下一个教学环节。

       其四,程序性原则,课堂形成固定的模式,使学生知道每一节课的基本流程,每一个流程的基本任务,这样容易造成不随意注意和随意后注意,养成学生的优秀注意品质,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许多有经验的老师的课前两分钟演说、背诵或复习,课堂最后几分钟质疑解惑等形成固定模式,其实用的就是程序性原则,它应该就是对学生注意力的有序管理。

       二、找回缺失的“教材本位”意识,遵循教材处理的科学性原则

       广义地讲,教材应是一切教学资源的总称,它包括统编教材、学校班组及环境、社区环境、地理环境、文化背景等一切教学活动中可资利用的资源。课堂的生成素材有的来自统编教材本身,有的来自社区校区和班组,有的来自形形色色的地域文化,教学设计所要完成的任务是整合一切有效资源,形成带有地域文化特征的教学信息,对学生施加积极影响。但是,“教材是法定的、科学的、有一定的实践验证的、承载重要社会经验与现代教育目的的素材。”这里说的教材应该是国家或地方的统编教材。由于教材是经过国家审定的,有科学依据和实践基础的教学资源,因而具有权威性,能够减少教学内容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传统的教学设计者由于缺乏对“教材”这一概念的全面而清晰的认识,对教材俯首贴耳,惟命是从,教学设计陷入了陈腐和阴暗,课堂教学干瘪枯涩、了无生趣。而目前的不少教学设计者则走向另一个极端:他们对教材似乎不屑一顾,唯“学生”是尊,唯“生成”是求,教学设计因而流于单薄和浅陋,课堂教学杂乱无章、喧嚣空泛。还有一种值得关注的现象是,有些教师从功利的角度出发,对教材中考试的内容就花大量的时间讲授、训练,不考试的篇目就一语带过,其直接的结果就是造成了宝贵教育资源的严重流失,必将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作为一个有良心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深刻领悟大纲精神,对教材进行深入的挖掘,理解教材的编排特点,领会编者的意图,提炼蕴藏其间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并进行有效的分解和组合,才能设计出有实用价值操作性强的教学过程。那种无视教材的丰厚的人文底蕴、游离于教材之外的肤浅的做法是应该受到每一个严肃的语文教学工作者鄙弃的。

       我们在设计教学的时候,应该对教材资源的制约作用有以下几个清晰的认识:其一,教学目的设定基本源于教材;其二,教学设计的绝大多数内容都应该是有关于教材的;其三,教学设计的逻辑性与教材的逻辑性具有一致性;其四,超出教材内容的部分设计往往是对教材的提炼与升华;其五,教学过程的起点是应该在教材;其六,教材在教师头脑中的构建和呈现直接决定了设计的结果。总之, “源于教材,提炼教材,超越教材”,这才是我们在教学设计中应该遵循的科学性原则。

       以下是我校一位老师的《马说》课堂实录片段,较好地体现了设计中的“教材本位”思想,从中我们可以更深刻地体悟教材资源对教学设计的重要作用。

       师:(肯定学生的回答)见(xiàn),女同学反应很快。“见”读表现的现,是个通假字。(板书:见)也给女同学加一颗星。还有别的遭遇吗?

       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才,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师:你也说说这几句话的意思。

       生:驾驶它不能用正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能按照它的食量来喂养它,它叫的时候也不能懂得它的意思。

       师:好,请坐。喂马的人偏偏是一些不理解马的人。刚刚大家听到她的解释有一点点小问题。发现了吗?“策”是什么意思呀?(板书:策)驾驶呀?我们驾驶一匹马呀?合适吗?(生议论)大声说,是马鞭还是鞭打?是鞭打。“策”在这篇文章里有两个意思。“策之不以其道”的“策”是鞭打,我们往下看,还有一句,“执策而临之”的“策”是马鞭的意思。注意一词多义的现象。我们来总结一下千里马到底有哪些遭遇。“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一生就这样庸碌地度过了,没有施展才华。吃不饱,力气不足,没有办法展现自己的才华。而且它遇到的都是不了解它的人。全文都覆盖着千里马的种种遭遇。这篇文章简直就是对千里马遭遇的血泪控诉。我们读到这里的时候,会感到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呀?

       (生答“同情”)

       师:同情千里马是不是?现在我们就读一读这篇文章好吗?让们通过朗读把这种感情也传递给听课的老师,让老师们也能通过大家的朗读为千里马掬一把同情之泪吧。看看你们有没有这样的诵读魅力。

       本教学环节用“千里马的遭遇”作为核心问题,依托教材,落实了重点字词和句子的理解、文意的概括和作者思想感情的初步感悟,为下面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和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作了极好的铺垫。当然如果在设计中加入诵读这一环节,将教师的朗读变为学生的诵读,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在诵读中出现的问题落实对课文字词、诵读的语音语调和节奏等相关知识点,对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将有实质性的促进。

       三、强化淡薄的教学策略意识,使课堂教学过程迸发生命活力

       教学目标的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策略的选择。新课程背景下,课堂已成为师生共同分享、共同生活、共同成长的舞台,教学策略的运用成了教学设计不可或缺的一个主体内容,它越来越受到有识之士的关注。但很多教师对于策略一词的认识不清,教学策略意识淡薄,更不会在教学预设中体现相应的策略。

       教学策略是教师在教学预设和实施过程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运用一定的教学理论,结合教学经验和教学智慧去解决相关问题的谋略。作为一种谋略,教学策略实际上更着重于对学习者的心理诱导,或许也可以说教学策略是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一种心智的运作。从这个角度看,可以认为教学策略的本质意义在于按照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想学、乐学到欲罢不能的心理追求。

       优秀的教师非常重视教学策略,在他们的的课堂上,处处能够发现闪烁着教育智慧的巧妙策略。如著名特级教师李镇西在讲授《孔乙己》时,碰到一个同学问了一个低层面的问题“咸亨酒店为什么要往水里羼水呢”,这是李老师从来没有想过的一个问题。李老师机敏地应答道:“酒店掌柜弄虚作假呗!看来假冒伪劣,从那时就有了!”一句轻松诙谐的妙解大大激活课堂气氛,有效地拉近了老师与学生的距离,从而为后来的教学内容实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种教育机智不是与生俱来的,他是教师在平时的设计中重视教学策略意识培养的结果。如果我们的教学设计多渗透一些这样的策略意识,为课堂中随机生成的教学事件作好充足的准备,我们就不会丢失一个又一个教育良机。

       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在讲授《假如生活欺骗了我》一诗时,让学生变换不同的语调读诗,学生的朗读时而高亢激昂如巨浪翻涌,时而温柔舒缓如春雨轻扬,整个课堂呈现出极至的美感,学生从中获得的是无与伦比的美的熏陶。这种变式朗读的设计灵感应该来自对教材单元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准确而深刻的把握,当然也来自于教师对“语感训练与情知构建结合”这一教学策略的精到理解。由此看来,教学策略的高超是生成精彩课堂的重要条件。

       作为教学设计人员,我们应该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论,努力强化教学策略意识,把他们运用于课堂设计中,让我们的课堂迸发生命的活力,让学生获得最大的收益。下面向大家推荐我印象较深的优秀教师、武汉的洪镇涛先生的语感教学策略:他的“语感实践与语感分析相结合”“语感训练与情知构建相结合”“语感常模构建”以及“美读感染法”“比较揣摩法”“语境创设法”等策略,是他几十年教学实践的精华提炼,若能运用得法,对于提高教师课堂设计能力,使课堂回归语言学习本身,从而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都具有引领作用。比如他的“语感常模构建”包含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感受语言,触发语感——品味语言,生成语感——实践语言,习得语感——积累语言,积淀语感,通过四个循序渐进的步骤,有效管理了学生的课内外语言学习行为,更重要的是学生的丰富的语言经验一旦被唤醒,将使课堂生成百花争艳的绚丽。

文言文兴趣小组总结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小马运粮幼儿园大班户外游戏优秀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设计意图

        大班的孩子喜欢跳、爬、钻、绕,在熟悉了小马运粮的这个故事后,为激发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竞争意识和合作能力,培养孩子战胜困难克服困难的和决心和信心,使孩子们能够在今后的生活中勇于面对困难。所以进行了此户外游戏活动的训练。

        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爬行、绕过障碍物跑、跨越、跳越的能力以及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2、激发幼儿游戏活动中的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

        平整的场地、软垫子、障碍物小椅子、绳子、沙袋、羊角球。

        活动过程

        1、活动开始:

        老师带领幼儿两路纵队进入活动场地,进行热身运动:双臂绕环手腕、原地跑跨跳。

        2、引出活动主题,介绍场地,创设情境:

        师 :马棚里住这一匹老马和一匹小马,有一天,老对小马说:“孩子你已经长大了能帮妈妈做点事吗?”小马高兴地说:“怎么不能,我很愿意帮您做事”。老妈说:“那好啊,你把这半口袋粮食给奶奶送去好不好?”于是,小马就驮起粮食飞快的向奶奶家跑去-------

        小马在运粮去奶奶家的路途中一共经过四个地方,第一个森林,它要绕过树桩(小椅子)走出森林,第二个是跳过一个小土堆(沙袋),接下来是要爬过一块草地(软垫子), 最后要跨过一条河(两根绳子)。

        3、穿过障碍,练习助跑跨跳。

        教师提醒总结:

        小朋友到小河边千万不要停下来,这样会跨不过去掉到河里。跨的时候,步子要迈大,腿抬高才能跨过去。回来的.时候,从队的两边跑回来,排在队尾。大家要有秩序,前面一个孩子穿过森林后,下一个孩子就开始跑。咱们看看那匹小马最听话,表现最勇敢。

        幼儿分组

        现在我们将分成两队,要求幼儿背上羊角球进行比赛。

        4、结束部分

        教师对认真玩游戏的小马提出表扬,幼儿进行放松整理运动。

        活动延伸 回家后与爸爸妈妈一起做小马运粮的游戏活动。

        活动反思

        本节课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作,孩子们会觉得很有趣,也能发展孩子的爬、绕障碍物跑、跨越、跳越的能力,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

二年级语文下册《小马过河》的教学设计

       1. 如何提高中学生文言文阅读兴趣

        文言文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的宝贵遗产,它凝聚了中华民族的人文精髓,蕴涵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

        然而,从初中生文言文阅读现状来看,文言文的学习是一个难点,教学效率低下,学生容易产生厌学心理。因此,我在教学中特别注重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以浓厚的兴趣来带动课堂教学,以优质的课堂教学带动质量的提高。

        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一、创设情境,优化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是克服困难的一种内在动力。学习成绩的好坏、学习方法的掌握等都与兴趣有直接的关系。

        我将课前创设情境作为突破口,激发学生兴趣。如在教学《口技》时,播放“洛桑学艺”的口技表演,学生很容易被高超的口技表演吸引,在赞叹不已中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在教学短文《陋室铭》时,我以刘禹锡三次遭贬,身居斗室之中毅然提笔写下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的故事,由“花香不在多,雅室何须大”导入新课,让学生在故事中走近作者、了解背景;在教学《核舟记》时,我为学生播放“微雕技艺”的视频,如“小牙签大制作”、“米粒上的舞蹈”等,让学生一睹微雕艺术大师的风采,感受微雕技艺的无穷魅力,在极度兴奋的情绪状态之中进入文本。

       

        二、改变方法,活跃课堂,激发学生兴趣。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已被教学实践证明是效果差、效率低的,用新颖、轻松的教学方法更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需要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设计,让学生参与教学之中成为主体,让课堂“活”起来。

        我在教学中创造性的设计游戏、竞赛等,创设愉悦的氛围。采用了以下一些方法:1、讲故事,了解名人轶事。

        教学《陋室铭》时,采用讲故事的方式导入新课,走近作者,了解背景;教学《石壕吏》时,引用苏轼被贬黄州与佛印泛舟长江时的一幅哑联,让学生在开怀大笑中投入学习;教学《马说》时,先讲“伯乐相马”的故事;教学《送东阳马生序》时,讲一讲“宋濂艰苦求学”的故事。其实,每篇文言文都可以找到与之相关的名人轶事或背景故事来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

        2、加强朗读,享受古文韵律。不少文言文虽字面晦涩难懂,但句式整齐、音韵和谐,读起来令人荡气回肠,如骈体文《与朱元思书》、乐府诗歌《木兰诗》、儒家经典《论语》等,通过训练,让学生在抑扬顿挫的诵读中,享受古文的音韵美,体会古典文化魅力,传承文明。

        课堂中可采用师生配对朗读、分角色朗读、分组齐读、男女赛读等形式,通过组织朗读比赛,既可以达到训练朗读的目的,又能培养学生文言语感,激发学生诵读经典、传承文化的情感。3、编演课本剧,再现故事情境。

        只要有故事情节的文言文,都可以编成课本剧让学生来表演。如《石壕吏》、《出师表》、《愚公移山》、《唐雎不辱使命》等都是很好的课本剧素材。

        课前选定表演的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放手让学生去自主改编,教师对编演做相应指导。课本剧的编演甚至可以打破时空限制,加入现代的东西以达到增加趣味性的目的,同时要注意刻画人物性格,突出课文主题。

        这样,枯燥难懂的文言文通过编、演、观、评的形式,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使学生乐在其中。三、注重拓展,加强积累,激发学生兴趣。

        1、课内拓展阅读。在课堂教学中,在阅读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适当的拓展课外文言短文的阅读,可以开拓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兴趣,提高能力。

        如:在教学《夸父逐日》时,可以拓展阅读短小的文言文《精卫填海》;教学《小石潭记》,可以拓展阅读柳宗元的《小石城山记》;教学《木兰诗》,可以拓展阅读《木兰辞》;教学《愚公移山》时,可以拓展阅读《薜谭学讴》;教学《石壕吏》时拓展阅读《新安吏》、《潼关吏》,让学生对“三吏”、“三别”有进一步的认识,帮助理解课文。此外,像“东坡画扇”“幽王击鼓”“任末勤学”“颜回好学”“杞人忧天”等短小的文言故事,只要对个别不易理解的词句稍作浅显的注释,学生都能读得津津有味。

        降低课外文言文阅读难度,遵循“循序渐进、先易后难”的原则,自然就引发了学习文言文的兴趣。2、课外阅读经典。

        课堂教学外,激励学生课外广泛地阅读一些浅显易懂的、故事性强的文言作品,以提高学生阅读兴趣与能力。可以组织学生利用周末、节假日、寒暑假期阅读经典著作,如《史记》、《聊斋志异》、《搜神记》以及一些文白夹杂的名著,在广泛的阅读中培养能力,激发兴趣。

        3、摘抄引用。为扩大学生的知识积累,让每个学生在课内和课外所选的文言文里摘抄名言佳句。

        像“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处世为人;像“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豁达胸怀;像“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品格;像“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空乏其身”的人生激励……这些名言佳句,能极大地丰富语言积累,以致在作文中恰到好处地引用,提高文言文的实际运用。4、仿写、改写训练。

        以仿写、改写练习为载体,激发学习兴趣。结合已学文言文,进行仿写、改写训练,既是对已学知识的巩固与提高,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和。

2. 语文兴趣小组记录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三年级语文

        第二课堂兴趣小组活动记录(写字)

        活动时间 辅导教师 活 动 内 容

        第一周

        董红月

        写字姿势与习惯的教学

        第二周

        李秀珍

        写字规则的教学

        第三周

        满顺敏

        间架结构的教学

        第四周

        付淑春

        常见的偏旁的教学

        第五周

        董红月

        写字训练与检测

        第六周

        李秀珍

        左右结构的字的指导

        第七周

        满顺敏

        上下结构的字的指导

        第八周

        付淑春

        半包围结构的字的指导

        第九周

        董红月

        全包围结构的字的指导

        第十周

        李秀珍

        独体字的指导

        第十一周

        满顺敏

        集中结构的字的全面指导

        第十二周

        付淑春

        写字测试

        第十三周

        董红月

        重点训练“耳刀旁”

        第十四周

        李秀珍

        练习带有“耳刀旁”的字

        第十五周

        满顺敏

        重点训练“走之旁”

        第十六周

        付淑春

        练习带有“走之旁”的字

        第十七周

        董红月

        重点训练“言字旁”

        第十八周

        李秀珍

        练习带有“言字旁”的字

        第十九周

        满顺敏

        评选写字能手

3. 古文诵读活动情况怎么写

        给你一个范文,供你参照。

        你写的时候把你校的信息添加进去就可以了。-----------------------古诗文诵读活动 指导思想 基于我校特殊的地理位置考虑,为发展学校特色,为促进语文课的学习,我们依据古诗文诵读工程的原则,力求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中华古诗文的基础训练和文化熏陶,进一步激活传统,加强自身修养,提高文化品位。

        学校自2001年计划并开展了以“挖掘古文化街的文化底蕴,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主题的古诗文诵读活动。 基本定位 活动之初主要对象为学生,依据年级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开展活动。

        教材使用《中华古诗文读本》及自建教材。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参与对象扩大到老师和家长。

        发展目标 调动每一名学生诵读的积极性,让每一名学生可以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形成主动诵读、时时诵读的学习氛围。平均每天20分钟,坚持三年,终生受益。

        具体实施过程:一、全校动员,准备阶段 早在2001年底,在学校的大力倡导下,语文组全体教师积极筹划,为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做着先期准备工作。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生的特点,在每个开学初,各年级组都根据本年级的具体特点,制定不同的计划。

        二、时间保证 制定计划时,提出了平均每天诵读20分钟的要求。除了要求每堂语文课的课前2至5分钟为古诗文诵读时间外,还专门拿出了10分钟早自习的时间进行该项活动。

        兴趣浓厚的同学,更可以参加每周一次的课外小组活动。三、具体活动1.背诵比赛 为了提高学生们古诗文的诵读兴趣,老师们在课上进行各种各样的背诵比赛。

        有笔试、有口试。口试也分不同形式,例如:轮流背诵、抽签背诵等。

        2.通级擂台 语文组的老师们为了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开展了竞争小考官的活动。小考官每周五中午要协助老师考核其他学生的背诵情况,为他们填写背诵档案,盖诵读徽章等等。

        为了向同学们公布背诵成绩,老师们设计了背诵通级榜,张贴在各个班级。(去年我们还设计了年纪通级榜张贴在每个楼层中)。

        每周公布各个班级诵读数量,既有每位同学的背诵数量统计,又有各班的背诵数量统计。一学期进行一次总结表彰。

        3.诗画欣赏 学生们背诵的古诗文数量渐多,对诗的理解也随之加深。于是每背一首诗,必配一幅画。

        同学们把诗、画的内容,自己的感受等在语文课上讲给大家听。这样,一人背诗,全班受益。

        并把优秀作品张贴在班报、年级报、及学校宣传橱窗内。4.古诗文主题班会 本学期初一初二年级都举办了古诗文诵读班会,在班会中有朗诵、有唱歌、有小品表演、有游戏、还穿 *** 行了背诵比赛,默写比赛,对诗活动等。

        使班会活动既丰富多彩又内容充实。5.板报宣传 各班配合古诗文活动,经过搜集、筛选材料,制作了一期精美的板报,为诵读活动创造了浓郁的氛围。

        另外初一初二年级还以班级和年级为单位制作了展板在班级、年级和学校橱窗内展览。6.年级古诗文才艺展示会在每班古诗文班会的基础上,选拔优秀节目,分别召开了两个年级的古诗文才艺展示会,学生们积极踊跃的参与,热情很高,会场气氛热烈,会后学生们反映很好。

        活动中我们的老师也加入到了其中。7.语文活动课 本学期开学初,语文组老师在计划中制定了每两周开一节语文活动课。

        活动课的内容主要以古诗文为主,结合课内课外,形式灵活多样。8.做小小先生有的班级开展了“诵历代名篇,当小小先生”活动。

        就是让学生走上讲台,当小老师,带领大家学习古诗文,在此过程中,学生们锻炼了自己的能力,也体会到了老师备课、讲课的辛苦。9.研究性学习 同学们在老师的引导下,开展了研究性学习。

        由老师给出共同研究的作者,到师生共同确定研究主题进行探讨,之后,学生们还将研究成果做成课件,并编辑了作品集。如:《山水田园诗欣赏》等。

        这样的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对诗人的认识更深入,对诗歌的理解更深刻。并且也掌握了一种学习的方法。

        10.语文活动周 为了配合学生们越来越高的学习热情,学校特意安排了语文活动周。在语文活动周里,语文组老师除了组织常规的古诗文活动外,还举办了上文提到的各种活动。

        11.学科整合的研究型学习 随着古诗文活动的深入开展,我们把单一的语文学科的古诗文诵读活动发展为语文与其他学科整合的研究型学习,几年来,我们根据新课标的精神,进行了以古诗文为内容的融多学科的研究性学习,开展了语文、地理、美术、历史、计算机等学科融合的《月亮文化的研究》,并制作了精美的小报在年级展示。开展了语文、地理、美术、历史、计算机等学科融合的游戏性研究性学习,从选题——搜集资料——讨论交流——编辑作品集——成果展示。

        我们按旅游路线寻访了古人古诗;与历史结合研究了杜甫、李煜;与美术结合制作了折扇、宫灯、屏风等;与计算机结合制作了课件,网页。编辑了《我眼中的杜甫》《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李煜》两本集子,并进行了成果展示。

        我们还紧密结合课文《论语》十则的教学,开展了全年级学生共同参与的论语研究,从参观到搜集资料到班会到年级的展示,到新年联欢的巡演,到《走进〈论语〉》作品集的编辑成册,到本次活动的小**的。

4. 如何开展语文兴趣小组

        我说几句 语文兴趣小组的活动内容可以很丰富,一般把一个半划分成几个小组以便于开展活动。

        应该事先制定计划,这个计划要有全体兴趣小组人员共同讨论确定,然后按照计划开展活动。 这样大家都能够提前有所准备,以使活动开展的顺利。

        计划的内容可以参照一下内容列举: 1、朗诵。 2、写诗歌、散文、记叙文等等多种题材的作文竞赛。

        3、辩论:拿出一个辩题,分正方、反方两组,各自论述自己的观点。这样锻炼口才和思维逻辑性。

        4、硬币或软笔书法竞赛。 5、制作手抄报,展开评比。

        6、墙报或黑板报比赛。 …………。

5. 数学兴趣小组活动总结

        初一数学兴趣小组工作总结

        通过这次的兴趣小组的学习,同学们的学习兴趣空前高涨,许多同学要求能有机会再进行学习,而且在这些兴趣者的指引下有不少学生在学习中参加了小组学习。通过本学期的组织我们很快认识到办兴趣小组的必要性,下面就近段所得作一次总结:

        一、培养了学生的对数学的极大兴趣:

        有参加兴趣小组的同学都有这么一个感受:就是以前做数学或许只是应付老师的作业,有时甚至是为了向爸爸妈妈“交差”。但通过学习他们意识到他们不再是被动的而是变成主动的学习,他们的学习能够自觉完成了而且还能头头是道地向同学介绍他所学习到的知识。在他们的指引下更多的学生参加了兴趣小组。

        二、培养学生的知识面:

        在这次的兴趣小组中不但输入了数学的知识而且更多的是讲述一些数学的相关知识,很多同学在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丰富了语文的功底,使他们的知识面得到很大的拓展。

        三、增加了实践的机会:

        由于兴趣小组不仅有室内的理论学习而且还参与了实践,所以给很多同学以动手的机会,使他们认识到数学并不是仅仅用在“无聊”的计算上,而更大的就是“从实践中来,服务于实践”,使他们意识到学习数学的用处。当然也更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丰富了学生的第二课堂:

        从素质的角度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他们的生活不在仅限于课堂上,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乐趣,更有兴趣学习了。

        当然,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不足,我们期待着我们的工作能够得到更快的完善,得到更好的发展。我们将本着为学生工作的思想更加努力地工作,使我们的学生的素质更好地得到提高。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二年级语文下册《小马过河》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

        1、通过“小马过河”这个童话故事,使学生懂得做事不能光听别人说,要动脑筋,要亲自去试试,初步懂得“实践第一”这个道理。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认识本课1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教学难、重点:

        1、理解课文中老马对小马说的话。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教学准备:

        1、小马过河的多媒体课件。

        2、老马、小马、老牛、松鼠的头饰。

        一、谈话导入,提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帮妈妈做过事吗?谁来说说你帮妈妈做过什么事?心情怎样?我们的新朋友小马长大了也能帮妈妈做事了,想知道它帮妈妈做了什么事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2课《小马过河》,教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们最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让我们带着大家的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吧。

        1、学生自由读,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看看拼音或问同桌,也可以请教老师。再数一数共有几个自然段,并标上序号。

        2、按自然段读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小马为什么要过河呢?

        4、小马在运麦子的过程中又遇到了什么困难?(出示课件)

        5、这时它找谁帮忙?

        6、指导朗读小马与老牛的对话。

        7、听了老牛的话小马是怎么做的?快来读一读:出示课件,比较句子。

        8、正在小马准备过河时又发生了什么事?指导小松鼠与小马的对话。

        师:是啊,生命是有限的`,谁都不能拿自己的性命开玩笑。那么,老牛说是浅,松鼠说是深,面对如此为难的问题,小马是怎样做的?

        9、妈妈是怎么说的?小马是什么表情?什么是难为情?

        10、开火车读第七自然段,你觉得妈妈的话中,哪句话使你最受教育,用笔画下来,读一读。

        11、理解妈妈的话。

        12、现在你们想不想知道最后小马过河了吗?怎么过河的?

        三、延伸课外、拓展知识。

        1、充分发挥你们的想象力,说一说,小马过河后会说些什么?

        2、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觉得小马开始的表现和行动说明小马是一匹怎样的小马?现在你是怎样看小马的?

        3、你在生活中遇到过这样问题吗?你是怎样做的?

        4、生看黑板说一说学习了这一课知道了什么?懂了什么道理?

        5、学生带头饰演一演。

        6、读阅读书〈〈骄傲的孔雀〉〉说说,你喜欢孔雀吗?为什么?

       今天关于“马说教学设计”的讲解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这个主题,并从我的回答中找到需要的信息。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