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诗词论坛 诗词论坛

五言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_五言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朗诵

zmhk 2024-05-31 人已围观

简介五言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_五言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朗诵       大家好,今天我来给大家讲解一下关于五言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的问题。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将相关资料进

五言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_五言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朗诵

       大家好,今天我来给大家讲解一下关于五言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的问题。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将相关资料进行了整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幼儿早教唐诗三百首简单(十首)

2.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诗精选

3.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简单古诗

4.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古诗大全

5.幼儿早教唐诗三百首必背

6.简单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古诗

五言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_五言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朗诵

幼儿早教唐诗三百首简单(十首)

        #婴幼儿# 导语唐诗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精美绝伦的艺术瑰宝。唐诗的辉煌成就,引起后人学习的兴趣和研究的热潮。下面是 分享的幼儿早教唐诗三百首简单(十首)。欢迎阅读参考!

        1.幼儿早教唐诗三百首简单

        春晓

        朝代:唐朝|作者: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古诗简介

        《春晓》是唐代诗人孟浩然隐居在鹿门山时所作,诗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刚刚醒来时的一瞬间展开联想,描绘了一幅春天早晨绚丽的图景,抒发了诗人热爱春天、珍惜春光的美好心情。首句破题,写春睡的香甜;也流露着对朝阳明媚的喜爱;次句即景,写悦耳的春声,也交代了醒来的原因;三句转为写回忆,末句又回到眼前,由喜春翻为惜春。全诗语言平易浅近,自然天成,言浅意浓,景真情真,深得大自然的真趣。

        翻译/译文

        春夜酣睡天亮了也不知道,醒来只听到到处有鸟儿啼叫。

        想起昨夜里风声紧雨声潇潇,花儿不知道被打落了多少?

        注释

        ⑴晓:早晨,天明,天刚亮的时候。

        ⑵闻:听见。啼鸟:鸟啼,鸟的啼叫声。

        ⑶夜来:昨夜。

        ⑷知多少:不知有多少。知:不知,表示推想。

        2.幼儿早教唐诗三百首简单

        早发白帝城

        李白〔唐代〕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译文一

        清晨告别五彩云霞映照中的白帝城,千里之遥的江陵,一天就可以到达。

        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回荡,轻快的小舟已驶过万重青山。

        译文二

        清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时间。

        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不知不觉,轻舟已穿过万重青山。

        注释

        发:启程。白帝城:故址在今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山上。杨齐贤注:“白帝城,公孙述所筑。初,公孙述至鱼复,有白龙出井中,自以承汉土运,故称白帝,改鱼复为白帝城。”王琦注:“白帝城,在夔州奉节县,与巫山相近。所谓彩云,正指巫山之云也。”

        朝:早晨。辞:告别。彩云间:因白帝城在白帝山上,地势高耸,从山下江中仰望,仿佛耸入云间。

        江陵:今湖北荆州市。从白帝城到江陵约一千二百里,其间包括七百里三峡。郦道元《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障,隐天蔽日,自非亭午时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或泝)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时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或巚)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啭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还:归;返回。

        猿:猿猴。啼:鸣、叫。住:停息。

        万重山:层层叠叠的山,形容有许多。

        3.幼儿早教唐诗三百首简单

        静夜思

        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古诗简介

        《静夜思》是伟大诗人李白的作品,表达的是思乡之情。这首诗虽然只有区区二十个字,但就流传非常广泛,它几乎是全世界华人耳熟能详的一首名篇。

        直译

        明亮的月光洒在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韵译

        皎洁月光洒满床,恰似朦胧一片霜。

        仰首只见月一轮,低头教人倍思乡。

        注释

        静夜思:静静的夜里,产生的思绪。

        疑:好像。

        举头:抬头。

        4.幼儿早教唐诗三百首简单

        相思

        朝代:唐朝|作者: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古诗简介

        这是借咏物而寄相思的诗。一题为《江上赠李龟年》,可见是眷怀友人无疑。起句因物起兴,语虽单纯,却富于想象;接着以设问寄语,意味深长地寄托情思;第三句暗示珍重友谊,表面似乎嘱人相思,背面却深寓自身相思之重;最后一语双关,既切中题意,又关合情思,妙笔生花,婉曲动人。全诗情调健美高雅,怀思饱满奔放,语言朴素无华,韵律和谐柔美。可谓绝句的上乘佳品!

        翻译/译文

        红豆树生长在南方,春天到了它将生出多少新枝呢?希望你多采摘一些红豆,它最能够引起人们的思念之情。

        5.幼儿早教唐诗三百首简单

        乐游原

        朝代:唐朝|作者: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古诗简介

        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歌《乐游原》是一首久享盛名的佳作。《乐游原》是作者赞美黄昏前的原野风光和表达自己的感受。诗人李商隐透过当时唐帝国的繁荣,预见到社会的严重危机。而“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两句诗也表示:人到晚年,过往的良辰美景早已远去,不禁叹息光阴易逝,青春不再。这是迟暮者对美好人生的眷念,也是作者有感于生命的伟大与不可超越,而借此抒发一下内心的无奈感受。

        翻译/译文

        临近傍晚时分,觉得心情不太舒畅,

        驾车登上乐游原,心想把烦恼遣散。

        看见夕阳无限美好,一片金光灿烂,

        只是将近黄昏,美好时光终究短暂。

        6.幼儿早教唐诗三百首简单

        寻隐者不遇

        朝代:唐朝|作者: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古诗简介

        《寻隐者不遇》是唐代诗僧贾岛的作品。此诗首句写寻者问童子,后三句都是童子的答话,诗人采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描绘得淋漓尽致。诗中以白云比隐者的高洁,以苍松喻隐者的风骨,写寻访不遇,愈衬出寻者对隐者的钦慕高仰之情。全诗遣词通俗清丽,言繁笔简,情深意切,白描无华,是一篇难得的言简意丰之作。

        翻译/译文

        苍松下,我询问隐者的徒弟,他说师傅采药去了。就在这座山中,可是林深云密,我也不知道他到底在哪。

        注释

        ⑴寻:寻访。隐者:隐士,隐居在山林中的人。古代指不肯做官而隐居在山野之间的人。一般指的是贤士。不遇:没有遇到,没有见到。

        ⑵童子:没有成年的人,小孩。在这里是指“隐者”的弟子、学生。

        ⑶言:回答,说。

        ⑷云深:指山上的云雾。处:行踪,所在。

        7.幼儿早教唐诗三百首简单

        赠汪伦

        李白〔唐代〕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译文

        李白乘舟将要远行离去,忽听岸上传来踏歌之声。

        即使桃花潭水深至千尺,也比不上汪伦送我之情。

        注释

        汪伦:李白的朋友。

        将欲行:敦煌写本《唐人选唐诗》作“欲远行”。

        踏歌:唐代民间流行的一种手拉手、两足踏地为节拍的歌舞形式,可以边走边唱。

        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一统志》谓其深不可测。深千尺:诗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不及:不如。

        8.幼儿早教唐诗三百首简单

        嫦娥

        李商隐〔唐代〕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译文

        云母屏风上烛影暗淡,银河渐渐斜落晨星也隐没低沉。

        嫦娥应该后悔偷取了长生不老之药,如今空对碧海青天夜夜孤寂。

        韵译

        云母屏风染上一层浓浓的烛影,银河逐渐斜落启明星也已下沉。

        嫦娥想必悔恨当初偷吃下灵药,如今独处碧海青天而夜夜寒心。

        注释

        嫦娥:原作“姮娥”,神话中的月亮女神,传说是夏代东夷首领后羿的妻子。

        云母屏风:以云母石制作的屏风。云母,一种矿物,板状,晶体透明有光泽,古代常用来装饰窗户、屏风等物。

        深:暗淡。

        长河:银河。

        晓星:晨星。或谓指启明星,清晨时出现在东方。

        灵药:指长生不死药。

        碧海青天:指嫦娥的枯燥生活,只能见到碧色的海,深蓝色的天。碧海:形容蓝天苍碧如同大海。

        夜夜心:指嫦娥每晚都会感到孤单。

        9.幼儿早教唐诗三百首简单

        夜雨寄北

        李商隐〔唐代〕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译文

        你问我回家的日期,归期难定,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已涨满秋池。

        什么时候我们才能一起秉烛长谈,相互倾诉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

        注释

        寄北:写诗寄给北方的人。诗人当时在巴蜀(现在四川省),他的亲友在长安,所以说“寄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亲友的深刻怀念。

        君:对对方的尊称,等于现代汉语中的“您”。

        归期:指回家的日期。

        巴山:指大巴山,在陕西南部和四川东北交界处。这里泛指巴蜀一带。

        秋池:秋天的池塘。

        何当:什么时候。

        共:副词,用在谓语前,表示动作行为是由两个或几个施事者共同发生的。可译为“一起”。

        剪西窗烛:剪烛,剪去燃焦的烛芯,使灯光明亮。这里形容深夜秉烛长谈。“西窗话雨”“西窗剪烛”用作成语,所指也不限于夫妇,有时也用以写朋友间的思念之情。

        却话:回头说,追述。

        10.幼儿早教唐诗三百首简单

        池上

        白居易〔唐代〕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译文

        小娃撑着小船,偷偷地从池塘里采了白莲回来。

        他不懂得掩藏自己的行踪,浮萍被船儿荡开,水面上留下了一条长长的水线。

        注释

        小娃:指小孩子。

        艇:船。

        白莲:白色的莲花。

        踪迹:指被小艇划开的浮萍。

        浮萍:水生植物,椭圆形叶子浮在水面,叶下面有须根,夏季开白花。

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诗精选

       生宝宝,要教育,学唐诗,生智慧。唐诗三百首儿歌幼儿早教

        刚接触早教的父母可能缺乏这方面知识,推荐可以到“早教学堂”公众号学习各方面早教知识和方法,干货比较多,有早教社群和在家早教课程,对于打算给宝宝早教的父母来说挺有帮助的。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译文那透过窗户映照在床前的月光,起初以为是一层层的白霜。仰首看那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下头来沉思,愈加想念自己的故乡。

        唐诗三百首儿歌幼儿早教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译文鸟儿们飞得没有了踪迹,天上飘浮的孤云也不愿意留下,慢慢向远处飘去.只有我看着高高的敬亭山,敬亭山也默默无语地注视着我,我们谁也不会觉得满足.谁能理解我此时寂寞的心情,只有这高大的敬亭山了.

        唐诗三百首儿歌幼儿早教

       《咏鹅》

        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译文鹅呀鹅,弯着脖子向天欢叫。 洁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绿的水面上,红红的脚掌拨动着清清的水波。诗中白鹅游水时的形象和悠然自得的神态生动逼真。相传诗人写这首诗时还只有七岁。

        唐诗三百首儿歌幼儿早教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译文春天睡眠舒畅,不知不觉已经天亮,醒来后听到小鸟在处处鸣唱。昨夜风雨声一直没有停,不知道有多少花被风雨打落了呢。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译文二月春风似剪刀。 柳树像碧玉装扮成的美女一样,千万枝柳条像她那绿色的丝带。知道这细嫩的柳叶是谁剪裁的吗?就是那象剪刀的二月春风啊!

        唐诗三百首儿歌幼儿早教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译文阳照射的香炉峰生起紫色烟雾,远远看去瀑布像匹白练挂在山前。水流从三千尺的高处直泻而下,好像是璀璨的银河水落自九天。

        幼儿早教唐诗三百首:亲子共阅效果最佳

        宝宝早教所指的年龄要比幼儿早教的范围小,更接近婴儿期。

        宝宝早教不能操之过急,宝宝接受外界事物的能力很强,但是缓慢,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人们经常不知不觉的发现自己的宝宝可以听懂大人的语言。这不是天生的,而是由于长期在一中语音语义里接受信号,久而久之就记住了这种语言信息。

        所以,一个出生的婴儿,如果生活在英语语言环境,很快就会学会说英语;同样在汉语环境下生活的宝宝,最先懂的就是汉语了。

        唐诗三百首儿歌幼儿早教

        其中幼儿早教唐诗三百首阅读,对于幼儿的帮助异常之大。需要提醒的是:亲子阅读是最好的早教,与孩子一起成长。

        1、可以锻炼幼儿的记忆力。

        2、可以使幼儿受到美感的熏陶。

        3、可以为幼儿将来学习汉语打下基础。

        4、可以使幼儿了解一些历史知识。

        唐诗三百首儿歌幼儿早教

        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的历史源远流长。尤其是唐诗,又是诗中瑰宝,最为灿烂辉煌。

        我们一代又一代的孩子,都在唐诗的熏陶下长大。

        关于幼儿早教早期阅读的一点建议

        什么样的幼儿早教早期阅读才是最合适、最舒适的?

        幼儿早教时间:3-10岁是父母培养儿童阅读的最佳时期。这一时期儿童的语言能力开始慢慢形成,开始接受认知外界。当然从孩子出生开始就可适当阅读,但要慢慢培养,不可过于心急。每天应保证不少于10分钟的共读时间。

        唐诗三百首儿歌幼儿早教

        幼儿早教好处:亲子阅读可有效培养孩子阅读的兴趣,锻炼口才和表述能力,拓宽眼界,培养情操。还可以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让他们学会自主性学习。同时促进孩子与父母思想乃至心灵上的交流,到长大后,孩子会更愿意分享和交流。

        幼儿早教环境:家长为孩子创造一个安静舒服、光线充足的阅读环境非常重要。可以选择一个采光好的位置,摆放一张书桌和一个孩子够得着的小书架,供孩子自己选择和阅读。

        幼儿早教选书:应根据孩子的喜好和需求选书,还应挑选符合年龄段孩子看得懂的书籍。可以带孩子一起去选购,多听听孩子的想法。

        孩子最好的老师是父母,父母和孩子一起参与亲子互动式学习很有必要,当然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也需要培养独立自主的个性。以上是唐诗三百首儿歌幼儿早教,希望对你的宝宝早教有所帮助。

        英语启蒙早教的好处,为什么要英语启蒙?

        1. 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2. 为以后英语学习打下基础

        3. 为孩子长大更聪明

        没错,不管你是因为哪个原因,只要有一个就让孩子接受英语启蒙

        研究表明:双语宝宝的大脑执行能力和认知能力更强,因为他们能够排除干扰,在两种语言间切换,有更好地解决问题能力!

        孩子要有大量的英语输入,父母就需要给孩子创设语言环境。

        除了双语的早教课之外,儿歌、童谣、绘本故事以及分级读物、点读笔都是锻炼孩子听说的好方法。

        放儿歌,将歌曲与情景对应,让孩子能听懂

        很多爸爸妈妈们都会懊恼自己的发音并不标准,担心会误导孩子,儿歌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只要是家喻户晓耳熟能详的儿歌就行,比如《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等。

        但是儿歌不能盲听,那就没有意义了。爸爸妈妈们可以通过视频把歌曲与情景对应,平时多听,简单告诉她中文意思,一段时间后,你就会发现孩子的词汇量有所增加。

        外研社的盖兆泉老师曾说过,“理解性输入才是有效的输入。”对于时间有限的宝爸宝妈们,利用周末陪孩子听儿歌玩对应的单词卡片游戏,是个取得事半功倍效果的好方法。

        亲子阅读,绘本故事引起孩子英语兴趣

        英语绘本很容易陷入的一个误区是:家长会全程用英语讲。如果都用英文讲,孩子很容易失去对这本绘本的兴趣。

        这个阶段,能够保持他们对绘本的持续兴趣和英语第二语言的兴趣无疑是最重要的。

        所以,用中文讲英语不一定像咱们想象的那样会破坏孩子的语感,相反只要能让孩子接受并且喜欢的方法就是好方法。

        英语启蒙的目的只是让她熟悉这门语言,不排斥并且觉得有趣就可以。

        宝宝早教儿歌有以下这几个特点:

        1、内容浅显易懂

        众所周知,儿歌的内容通常简单明了,尤其是早教儿歌更是浅显易懂,容易被小宝宝们接受。

        这些儿歌通常单纯集中地描摹、叙述事件,或于简洁有趣的韵语中表明普通的事理。

        常常加入生活元素,让宝宝在诵唱儿歌的时候想到自己的经历,产生共鸣,达到教育的目的。

        2、简短单一不复杂

        大部分的儿歌都篇幅短小精巧且结构单一不复杂。常见儿歌,一般有四句、六句、八句,当然也有较长的。

        就每句所组成的字数看,有三言、四言、五言、七言、杂言。三字句、五字句、七字句是基本句式。这样宝宝学起来容易,方便记忆。

        3、语言活泼节奏明快有韵律

        儿歌通常呈现出鲜明的音乐性和节奏感。富有音乐感、节奏明朗、生动活泼的儿歌语言可以引起幼儿的美感、愉悦感,激发他们学习语言的积极性。

        而且语音简单朗朗上口,也方便了宝宝学习与记忆。有些儿歌还采用叠词叠韵和动物拟声等方法,表现出汉语语言的音响美、回环美与活泼生动,切合幼儿学习语言需反复记忆的特点。

        宝宝早教儿歌的N个好处

        都说儿歌是教育宝宝的好帮手,为什么呢?一起来看看儿歌的作用都有哪些吧

        1、儿歌是对孩子进行情感教育的好帮手。

        儿歌的节奏明快,旋律优美,简单而真挚的情感能够给孩子美好的享受以及熏陶,小孩子经常欣赏儿歌能够增进和家人朋友之间的情感。

        2、儿歌是启迪孩子心灵与智慧的需要。

        儿歌当中有很多内容是形象的、知识性的,可以形象有趣地帮助儿童认识自然界,认识社会生活,开发他们的智力,启迪引发他们的思维和想象能力。

        2、儿歌有利于儿童语言的发展与进步。

        儿歌语言浅显、明快、通俗易懂、口语化,有节奏感,便于幼儿吟诵,可以促进孩子语言能力的提升,帮助幼儿积累词汇。

        儿歌能够帮助儿童语言的发音更加标准,可以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思维。

        所以说早教儿歌对宝宝的身心发展都可以起到巨大作用,粑粑麻麻们别忽视这个好帮手,在平时多给孩子欣赏一些儿歌,陪孩子一起学颂唱儿歌,让孩子更加优秀、更加快乐,也让你和宝宝更亲近。

        ?

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简单古诗

       1.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诗精选

       咏柳

        贺知章〔唐代〕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译文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嫩绿的新叶,轻垂的柳条像千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不知道这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是那二月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神奇的剪刀。

        注释

        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

        妆:装饰,打扮。

        一树:满树。一:满,全。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绦(tāo):用丝编成的绳带。这里指像丝带一样的柳条。

        裁:裁剪。

        似:如同,好像。

       2.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诗精选

       鸟鸣涧

        王维〔唐代〕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译文

        寂静的山谷中,只有春桂花在无声地飘落,宁静的夜色中春山一片空寂。

        月亮升起月光照耀大地时惊动了山中栖鸟,在春天的溪涧里不时地鸣叫。

        注释

        鸟鸣涧:鸟儿在山涧中鸣叫。

        人闲:指没有人事活动相扰。

        闲:安静、悠闲,含有人声寂静的意思。

        桂花:春桂,现在叫山矾,也有人叫它山桂花。

        春山:春日的山。亦指春日山中。

        空:空寂、空空荡荡。空虚。这时形容山中寂静,无声,好像空无所有。

        月出:月亮升起。

        惊:惊动,扰乱。

        山鸟:山中的鸟。

        时鸣:偶尔(时而)啼叫。

        时:时而,偶尔。

       3.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诗精选

       江南春

        杜牧〔唐代〕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译文

        辽阔的江南,到处莺歌燕舞,绿树红花相映,水边村寨山麓城郭处处酒旗飘动。

        南朝遗留下的许多座古寺,如今有多少笼罩在这蒙胧烟雨之中。

        注释

        莺啼:即莺啼燕语。

        郭:外城。此处指城镇。

        酒旗:一种挂在门前以作为酒店标记的小旗。

        南朝:指先后与北朝对峙的宋、齐、梁、陈政权。

        四百八十寺:南朝皇帝和大官僚好佛,在京城(今南京市)大建佛寺。这里说四百八十寺,是虚数。

        楼台:楼阁亭台。此处指寺院建筑。

        烟雨:细雨蒙蒙,如烟如雾。

       4.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诗精选

       山行

        杜牧〔唐代〕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生处一作:深处)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译文

        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生出白云的地方居然还有几户人家。

        停下马车是因为喜爱深秋枫林的晚景,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

        注释

        山行:在山中行走。

        远上:登上远处的。

        寒山:深秋季节的山。

        石径:石子铺成的小路。

        斜:为倾斜的意思。

        深:另有版本作“生”。(“生”可理解为在形成白云的地方;“深”可理解为在云雾缭绕的的深处)

        坐:因为。

        霜叶:枫树的叶子经深秋寒霜之后变成了红色。

        枫林晚:傍晚时的枫树林。

        红于:比……更红,本文指霜叶红于二月花。

       5.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诗精选

       枫桥夜泊

        张继〔唐代〕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译文

        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江边枫树与船上渔火,难抵我独自傍愁而眠。

        姑苏城外那寒山古寺,半夜里敲响的钟声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

        注释

        枫桥:在今苏州市阊门外。

        夜泊:夜间把船停靠在岸边。

        乌啼:一说为乌鸦啼鸣,一说为乌啼镇。

        霜满天:霜,不可能满天,这个“霜”字应当体会作严寒;霜满天,是空气极冷的形象语。

        江枫:一般解释作“江边枫树”,江指吴淞江,源自太湖,流经上海,汇入长江,俗称苏州河。另外有人认为指“江村桥”和“枫桥”。“枫桥”在吴县南门(阊阖门)外西郊,本名“封桥”,因张继此诗而改为“枫桥”。

        渔火:通常解释,“鱼火”就是渔船上的灯火;也有说法指“渔火”实际上就是一同打渔的伙伴。

        对愁眠:伴愁眠之意,此句把江枫和渔火二词拟人化。就是后世有不解诗的人,怀疑江枫渔火怎么能对愁眠,于是附会出一种讲 法,说愁眠是寒山寺对面的山名。

        姑苏: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

        寒山寺:在枫桥附近,始建于南朝梁代。相传因唐代僧人寒山、拾得曾住此而得名。在今苏州市西枫桥镇。本名“妙利普明塔院”,又名枫桥寺;另一种说法,“寒山”乃泛指肃寒之山,非寺名。寺曾经数次重建,现在的寺宇,为太平天国以后新建。寺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被日本人运走,下落不明。

        夜半钟声:当今的佛寺(春节)半夜敲钟,但当时有半夜敲钟的习惯,也叫「无常钟」或「分夜钟」。宋朝大文豪欧阳修曾提出疑问表示:“诗人为了贪求好句,以至于道理说不通,这是作文章的毛病,如张继诗句“夜半钟声到客船”,句子虽好,但那有三更半夜打钟的道理?”可是经过许多人的实地查访,才知苏州和邻近地区的佛寺,有打半夜钟的风俗。

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古诗大全

       1.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简单古诗

       鹿柴

        王维〔唐代〕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译文

        幽静的山谷里看不见人,只听到人说话的声音。

        落日余光映入了深林,又照在幽暗处的青苔上。

        注释

        鹿柴(zhài):王维在辋川别业的胜景之一(在今陕西省蓝田县西南)。柴:通“寨”、“砦”,用树木围成的栅栏。

        但:只。

        返景(jǐng):日光。

        复:又。

       2.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简单古诗

       春晓

        孟浩然〔唐代〕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译文及注释一

        译文

        春日里贪睡不知不觉天就亮了,到处可以听见小鸟的鸣叫声。

        回想昨夜的阵阵风雨声,不知吹落了多少娇美的春花。

        注释

        晓:天刚亮的时候,春晓:春天的早晨。

        不觉晓:不知不觉天就亮了。

        啼鸟:鸟的啼叫声。

        知多少:不知有多少。

        译文及注释二

        译文

        春夜酣睡天亮了也不知道,醒来只听到到处有鸟儿啼叫。

        想起昨夜里风声紧雨声潇潇,花儿不知道被打落了多少?

        注释

        ⑴不觉晓:不知不觉天就亮了。晓:早晨,天明,天刚亮的时候。

        ⑵闻:听见。啼鸟:鸟啼,鸟的啼叫声。

        ⑶“夜来”句:一作“欲知昨夜风”。

        ⑷“花落”句:一作“花落无多少”。知多少:不知有多少。知:不知,表示推想。

       3.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简单古诗

       登乐游原

        李商隐〔唐代〕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译文

        傍晚时分我心情不太好,独自驱车登上了乐游原。

        这夕阳晚景的确十分美好,只不过已是黄昏。

        注释

        乐游原:在长安(今西安)城南,是唐代长安城内地势地。汉宣帝立乐游庙,又名乐游苑。登上它可望长安城。乐游原在秦代属宜春苑的一部分,得名于西汉初年。《汉书·宣帝纪》载,“神爵三年,起乐游苑”。汉宣帝第一个皇后许氏产后死去葬于此,因“苑”与“原”谐音,乐游苑即被传为“乐游原”。对此《关中记》有记载:“宣帝许后葬长安县乐游里,立庙于曲江池北,曰乐游庙,因苑(《长安志》误作葬字)为名。”

        向晚:傍晚。不适:不悦,不快。

        古原:指乐游原。

        近:快要。

       4.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简单古诗

       静夜思

        李白〔唐代〕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译文

        明亮的月光洒在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白霜。

        我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注释

        静夜思:静静的夜里,产生的思绪。

        床:今传五种说法。

        一指井台。已经有学者撰文考证过。中国教育家协会理事程实将考证结果写成论文发表在刊物上,还和好友创作了《诗意图》。

        二指井栏。从考古发现来看,中国最早的水井是木结构水井。古代井栏有数米高,成方框形围住井口,防止人跌入井内,这方框形既像四堵墙,又像古代的床。因此古代井栏又叫银床,说明井和床有关系,其关系的发生则是由于两者在形状上的相似和功能上的类同。古代井栏专门有一个字来指称,即“韩”字。《说文》释“韩”为“井垣也”,即井墙之意。

        三“床”即“窗”的通假字。本诗中的‘床’字,是争论和异议的焦点。我们可以做一下基本推理。本诗的写作背景是在一个明月夜,很可能是月圆前后,作者由看到月光,再看到明月,又引起思乡之情。

        既然作者抬头看到了明月,那么作者不可能身处室内,在室内随便一抬头,是看不到月亮的。因此我们断定,‘床’是室外的一件物什,至于具体是什么,很难考证。从意义上讲,‘床’可能与‘窗’通假,而且在窗户前面是可能看到月亮的。但是,参照宋代版本,‘举头望山月’,便可证实作者所言乃是室外的月亮。从时间上讲,宋代版本比明代版本在对作者原意的忠诚度上,更加可靠。

        四取本义,即坐卧的器具,《诗经·小雅·斯干》有“载寐之牀”,《易·剥牀·王犊注》亦有“在下而安者也。”之说,讲得即是卧具。

        五马未都等认为,床应解释为胡床。胡床,亦称“交床”、“交椅”、“绳床”。古时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马扎功能类似小板凳,但人所坐的面非木板,而是可卷折的布或类似物,两边腿可合起来。现代人常为古代文献中或诗词中的“胡床”或“床”所误。至迟在唐时,“床”仍然是“胡床”(即马扎,一种坐具)。

        疑:好像。

        举头:抬头。

       5.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简单古诗

       寻隐者不遇

        贾岛〔唐代〕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译文

        苍松下询问年少的学童,他说他的师傅已经去山中采药了。

        只知道就在这座大山里,可山中云雾缭绕不知道他的行踪。

        注释

        寻:寻访。隐者:隐士,隐居在山林中的人。古代指不肯做官而隐居在山野之间的人。一般指的是贤士。

        不遇:没有遇到,没有见到。

        童子:没有成年的人,小孩。在这里是指“隐者”的弟子、学生。

        言:回答,说。

        云深:指山上的云雾。

        处:行踪,所在。

幼儿早教唐诗三百首必背

        #婴幼儿# 导语唐诗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精美绝伦的艺术瑰宝。唐诗的辉煌成就,引起后人学习的兴趣和研究的热潮。下面是 分享的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古诗大全。欢迎阅读参考!

       1.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古诗

       春晓

        孟浩然〔唐代〕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译文

        春日里贪睡不知不觉天就亮了,到处可以听见小鸟的鸣叫声。

        回想昨夜的阵阵风雨声,不知吹落了多少娇美的春花。

        注释

        晓:天刚亮的时候,春晓:春天的早晨。

        不觉晓:不知不觉天就亮了。

        啼鸟:鸟的啼叫声。

        知多少:不知有多少。

       2.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古诗

       早发白帝城

        李白〔唐代〕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译文

        清晨告别五彩云霞映照中的白帝城,千里之遥的江陵,一天就可以到达。

        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回荡,轻快的小舟已驶过万重青山。

        译文二

        清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时间。

        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不知不觉,轻舟已穿过万重青山。

        注释

        发:启程。白帝城:故址在今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山上。杨齐贤注:“白帝城,公孙述所筑。初,公孙述至鱼复,有白龙出井中,自以承汉土运,故称白帝,改鱼复为白帝城。”王琦注:“白帝城,在夔州奉节县,与巫山相近。所谓彩云,正指巫山之云也。”

        朝:早晨。辞:告别。彩云间:因白帝城在白帝山上,地势高耸,从山下江中仰望,仿佛耸入云间。

        江陵:今湖北荆州市。从白帝城到江陵约一千二百里,其间包括七百里三峡。郦道元《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障,隐天蔽日,自非亭午时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或泝)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时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或巚)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啭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还:归;返回。

        猿:猿猴。啼:鸣、叫。住:停息。

        万重山:层层叠叠的山,形容有许多。

       3.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古诗

       枫桥夜泊

        张继〔唐代〕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译文

        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江边枫树与船上渔火,难抵我独自傍愁而眠。

        姑苏城外那寒山古寺,半夜里敲响的钟声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

        注释

        枫桥:在今苏州市阊门外。

        夜泊:夜间把船停靠在岸边。

        乌啼:一说为乌鸦啼鸣,一说为乌啼镇。

        霜满天:霜,不可能满天,这个“霜”字应当体会作严寒;霜满天,是空气极冷的形象语。

        江枫:一般解释作“江边枫树”,江指吴淞江,源自太湖,流经上海,汇入长江,俗称苏州河。另外有人认为指“江村桥”和“枫桥”。“枫桥”在吴县南门(阊阖门)外西郊,本名“封桥”,因张继此诗而改为“枫桥”。

        渔火:通常解释,“鱼火”就是渔船上的灯火;也有说法指“渔火”实际上就是一同打渔的伙伴。

        对愁眠:伴愁眠之意,此句把江枫和渔火二词拟人化。就是后世有不解诗的人,怀疑江枫渔火怎么能对愁眠,于是附会出一种讲 法,说愁眠是寒山寺对面的山名。

        姑苏: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

        寒山寺:在枫桥附近,始建于南朝梁代。相传因唐代僧人寒山、拾得曾住此而得名。在今苏州市西枫桥镇。本名“妙利普明塔院”,又名枫桥寺;另一种说法,“寒山”乃泛指肃寒之山,非寺名。寺曾经数次重建,现在的寺宇,为太平天国以后新建。寺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被日本人运走,下落不明。

        夜半钟声:当今的佛寺(春节)半夜敲钟,但当时有半夜敲钟的习惯,也叫「无常钟」或「分夜钟」。宋朝大文豪欧阳修曾提出疑问表示:“诗人为了贪求好句,以至于道理说不通,这是作文章的毛病,如张继诗句“夜半钟声到客船”,句子虽好,但那有三更半夜打钟的道理?”可是经过许多人的实地查访,才知苏州和邻近地区的佛寺,有打半夜钟的风俗。

       4.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古诗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唐代〕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唯通:惟)

        译文

        友人在黄鹤楼与我辞别,在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孤船帆影渐渐消失在碧空尽头,只看见滚滚长江向天际奔流。

        注释

        黄鹤楼:中国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属于长江下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原楼已毁,现存楼为1985年修葺。孟浩然:李白的朋友。之:往、到达。广陵:即扬州。

        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

        辞:辞别。

        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指艳丽的春景。

        下:顺流向下而行。

        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尽:尽头,消失了。碧空:一作“碧山”。

        唯见:只看见。

        天际流:流向天边。

        天际:天边,天边的尽头。

       5.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古诗

       鸟鸣涧

        王维〔唐代〕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译文

        寂静的山谷中,只有春桂花在无声地飘落,宁静的夜色中春山一片空寂。

        月亮升起月光照耀大地时惊动了山中栖鸟,在春天的溪涧里不时地鸣叫。

        注释

        鸟鸣涧:鸟儿在山涧中鸣叫。

        人闲:指没有人事活动相扰。

        闲:安静、悠闲,含有人声寂静的意思。

        桂花:春桂,现在叫山矾,也有人叫它山桂花。

        春山:春日的山。亦指春日山中。

        空:空寂、空空荡荡。空虚。这时形容山中寂静,无声,好像空无所有。

        月出:月亮升起。

        惊:惊动,扰乱。

        山鸟:山中的鸟。

        时鸣:偶尔(时而)啼叫。

        时:时而,偶尔。

简单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古诗

        #婴幼儿# 导语唐诗三百首中的作品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唐代的社会风貌,表现出新的艺术和思想特色。下面是 分享的幼儿早教唐诗三百首必背。欢迎阅读参考!

        1.幼儿早教唐诗三百首必背

        相思

        朝代:唐朝|作者: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古诗简介

        这是借咏物而寄相思的诗。一题为《江上赠李龟年》,可见是眷怀友人无疑。起句因物起兴,语虽单纯,却富于想象;接着以设问寄语,意味深长地寄托情思;第三句暗示珍重友谊,表面似乎嘱人相思,背面却深寓自身相思之重;最后一语双关,既切中题意,又关合情思,妙笔生花,婉曲动人。全诗情调健美高雅,怀思饱满奔放,语言朴素无华,韵律和谐柔美。可谓绝句的上乘佳品!

        翻译/译文

        红豆树生长在南方,春天到了它将生出多少新枝呢?希望你多采摘一些红豆,它最能够引起人们的思念之情。

        2.幼儿早教唐诗三百首必背

        咏柳

        朝代:唐朝|作者: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古诗简介

        《咏柳》是盛唐诗人贺知章写下的一首七言绝句。该诗是一首咏物诗,主要描写了在早春二月时分诗人的见闻及联想。

        这首诗借柳树歌咏春风,将春风比作剪刀,赞美她是美的创造者,裁出了春天,流露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及赞美之情。

        翻译/译文

        如同碧玉装扮成的高高的柳树,长长的柳条柔嫩轻盈,像千万条绿色的丝带低垂着,在春风中婆娑起舞。

        这一片片纤细柔美的柳叶,是谁精心裁剪出来的呢?

        就是这早春二月的风,温暖和煦,恰似神奇灵巧的剪刀,裁剪出了一丝丝柳叶,装点出锦绣大地。

        3.幼儿早教唐诗三百首必背

        马嵬坡

        朝代:唐朝|作者:郑畋

        玄宗回马杨妃死,云雨难忘日月新。

        终是圣明天子事,景阳宫井又何人。

        古诗简介

        《马嵬坡》是唐代诗人郑畋的作品。此诗以“马嵬事变”作为背景。前两句写唐玄宗回马长安,杨贵妃却已死。尽管山河依旧,然而却难忘旧情。“云雨难忘”与“日月新”对举,表达玄宗欣喜与长恨兼有的复杂心理。后两句以南朝陈后主偕宠妃躲在景阳宫井中,终为隋兵所虏的事,对比唐玄宗马嵬坡赐杨贵妃自缢的举动,对玄宗既有体谅,也有婉讽。

        翻译/译文

        玄宗返回长安杨贵妃早已死,旧时恩爱难忘国家开始振兴。

        处死杨妃也是玄宗英明决策,不然就会步陈后主亡国后尘。

        4.幼儿早教唐诗三百首必背

        静夜思

        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古诗简介

        《静夜思》是伟大诗人李白的作品,表达的是思乡之情。这首诗虽然只有区区二十个字,但就流传非常广泛,它几乎是全世界华人耳熟能详的一首名篇。

        直译

        明亮的月光洒在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韵译

        皎洁月光洒满床,恰似朦胧一片霜。

        仰首只见月一轮,低头教人倍思乡。

        注释

        静夜思:静静的夜里,产生的思绪。

        疑:好像。

        举头:抬头。

        5.幼儿早教唐诗三百首必背

        泊秦淮

        朝代:唐朝|作者: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古诗简介

        《泊秦淮》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诗作,选自《樊川文集》。此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前半段写秦淮夜景,后半段抒发感慨,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追求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的情怀。全诗寓情于景,意境悲凉,感情深沉含蓄,语言精当锤炼,艺术构思颇具匠心,写景、抒情、叙事有机结合,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诗人以冷眼看事,以醒目观醉者,以历史讽现实:多少王朝的衰败,就是在人们醉生梦死、无虑的享乐声中不知不觉酿成的。诗中所提到的《玉树后庭花》被称为“亡国之音”。

        翻译/译文

        迷离月色和轻烟笼罩寒水和白沙,夜晚船泊在秦淮靠近岸上的酒家。

        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还高唱着《玉树后庭花》。

        6.幼儿早教唐诗三百首必背

        出塞

        朝代:唐朝|作者: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古诗简介

        《出塞》,王昌龄的名篇,是边塞诗的著 名题目,被誉为“唐绝第一”,“唐绝压卷之作”。诗人王昌龄被誉为:七绝圣手。这首诗视野开阔。由秦而汉,由汉而唐,时间纵越千年。空间横跨万里。气象苍凉雄浑。诗中感悟到诗人对于时空永恒,人生短暂,以及个人无法主宰自我命运的慨叹;而在历史与现实的比照与反观中,更蕴含着诗人的深沉痛诉:无休止的战争啊!使多少征人抛亲离乡,暴尸边疆。

        翻译/译文

        依旧是秦时的明月汉时的边关,

        征战长久延续万里征夫不回还。

        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而今健在,

        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7.幼儿早教唐诗三百首必背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朝代:唐朝|作者: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古诗简介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名篇之一。此诗写出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诗一开头便紧切题目,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节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其中“每逢佳节倍思亲”更是千古名句。

        翻译/译文

        独自漂泊在外作异乡之客,每逢佳节到来就便加倍思亲。

        遥想家乡的亲人们今天都在登高,遍插茱萸时唯独少我一个亲人。

        8.幼儿早教唐诗三百首必背

        乌衣巷

        朝代:唐朝|作者: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古诗简介

        这是一首抚今吊古的诗,是《金陵五题》中的第二首。作者选取燕子寄居的主人家已经不是旧时的主人这一平常现象,使人们认识到富贵荣华难以常保,那些曾经煊赫一时的达官贵族,如过眼烟云,成为历史的陈迹。诗中没有一句议论,而是通过野草、夕阳的描写,以燕子作为盛衰兴亡的见证,巧妙地把历史和现实联系起来,引导人们去思考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含着深刻的寓意。

        翻译/译文

        朱雀桥边一些野草开花,乌衣巷口唯有夕阳斜挂。当年王导、谢安檐下的燕子,如今已飞进寻常百姓家中。

        注释

        朱雀桥:在金陵乌衣巷城外,乌衣巷在桥边。在今南京市东南,在文德桥南岸,是三国东吴时的禁军驻地。由于当时禁军身着黑色军服,所以此地俗语称乌衣巷。在东晋时以王导、谢安两大家族,都居住在乌衣巷,人称其子弟为“乌衣郎”。入唐后,乌衣巷沦为废墟。现为民间工艺品的汇集之地。

        乌衣:燕子,旧时王谢之家庭多燕子。今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横跨秦淮河。

        寻常:平常。

        王谢:王导、谢安,晋相,世家大族,贤才众多,皆居巷中,冠盖簪缨,为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先后建都于建康即今之南京)巨室。至唐时,则皆衰落不知其处。

        旧时:晋代。

        9.幼儿早教唐诗三百首必背

        渡汉江

        朝代:唐朝|作者: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古诗简介

        《渡汉江》是唐代诗人宋之问的一首五言绝句。诗中描写离开家乡已逾半年的游子,能踏上归途,自当心情欢悦,而且这种欣喜之情,也会随着家乡的越来越近而越来越强烈。表达了诗人强自抑制的思乡之情和由此造成的精神痛苦。

        翻译/译文

        我离开家乡到了五岭之外,经过了一个冬天,又到了春天。因为交通不便,我和家人没有联系,已经很长时间了。此刻我渡过汉江赶回家乡去,怎知离家越近,心情就越紧张。因为怕伤了美好愿望,以致遇到同乡,也不敢打听家乡情况。

        10.幼儿早教唐诗三百首必背

        游子吟

        朝代:唐朝|作者: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古诗简介

        《游子吟》是唐代诗人孟郊的诗作。全诗共六句三十字,采用白描的手法,通过回忆一个看似平常的临行前缝衣的场景,凸显并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表达了诗人对母爱的感激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与尊敬。此诗情感真挚自然,千百年来广为传诵。

        翻译/译文

        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

        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

        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注释

        游子:古代称远游旅居的人。

        吟:诗体名称。

        游子:指诗人自己,以及各个离乡的游子。

        临:将要。

        意恐:担心。

        归:回来,回家。

        言:说。

        寸草:小草。这里比喻子女。

        心:语义双关,既指草木的茎干,也指子女的心意。

        报得:报答。

        三春晖:春天灿烂的阳光,指慈母之恩。三春: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合称三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温暖、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子女。

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简单10首

        #婴幼儿# 导语学习唐诗宋词可以增强宝宝记忆力。有心理学家指出,人的记忆力在儿童时期发展极快,到13岁达到高峰。此后,主要是理解力的增强。从小背诵有利于增强孩子的记忆力。下面是 分享的简单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古诗。欢迎阅读参考!

       1.简单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古诗

       春晓

        孟浩然〔唐代〕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译文

        春日里贪睡不知不觉天就亮了,到处可以听见小鸟的鸣叫声。

        回想昨夜的阵阵风雨声,不知吹落了多少娇美的春花。

        注释

        晓:天刚亮的时候,春晓:春天的早晨。

        不觉晓:不知不觉天就亮了。

        啼鸟:鸟的啼叫声。

        知多少:不知有多少。

        赏析

        《春晓》这首诗是诗人隐居在鹿门山时所做,意境十分优美。诗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刚刚醒来时的一瞬间展开描写和联想,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怜惜之情。此诗没有采用直接叙写眼前春景的一般手法,而是通过“春晓”(春天早晨)自己一觉醒来后瞬间的听觉感受和联想,捕捉典型的春天气息,表达自己喜爱春天和怜惜春光的情感。

        诗的前两句写诗人因春宵梦酣,天已大亮了还不知道,一觉醒来,听到的是屋外处处鸟儿的欢鸣。诗人惜墨如金,仅以一句“处处闻啼鸟”来表现充满活力的春晓景象。但人们由此可以知道就是这些鸟儿的欢鸣把懒睡中的诗人唤醒,可以想见此时屋外已是一片明媚的春光,可以体味到诗人对春天的赞美。

        正是这可爱的春晓景象,使诗人很自然地转入诗的第三、四句的联想:昨夜我在朦胧中曾听到一阵风雨声,现在庭院里盛开的花儿到底被摇落了多少呢?联系诗的前两句,夜里这一阵风雨不是疾风暴雨,而当是轻风细雨,它把诗人送入香甜的梦乡,把清晨清洗得更加明丽,并不可恨。但是它毕竟要摇落春花,带走春光,因此一句“花落知多少”,又隐含着诗人对春光流逝的淡淡哀怨以及无限遐想。

        宋人叶绍翁《游园不值》诗中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是古今传诵的名句。其实,在写法上是与《春晓》有共同之处的。叶诗是通过视觉形象,由伸出墙外的一枝红杏,把人引入墙内、让人想象墙内;孟诗则是通过听觉形象,由阵阵春声把人引出屋外、让人想象屋外。只用淡淡的几笔,就写出了晴方好、雨亦奇的繁盛春意。两诗都表明,那盎然的春意,自是阻挡不住的,你看,它不是冲破了围墙屋壁,展现在你的眼前、萦回在你的耳际了吗?

        施补华曰:“诗犹文也,忌直贵曲。”(《岘佣说诗》)这首小诗仅仅四行二十个字,写来却曲屈通幽,回环波折。首句破题,“春”字点明季节,写春眠的香甜。“不觉”是朦朦胧胧不知不觉。在这温暖的春夜中,诗人睡得真香,以至旭日临窗,才甜梦初醒。流露出诗人爱春的喜悦心情。次句写春景,春天早晨的鸟语。“处处”是指四面八方。鸟噪枝头,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闻啼鸟”即“闻鸟啼”,古诗为了押韵,词序作了适当的调整。三句转为写回忆,诗人追忆昨晚的潇潇春雨。末句又回到眼前,联想到春花被风吹雨打、落红遍地的景象,由喜春翻为惜春,诗人把爱春和惜春的情感寄托在对落花的叹息上。爱极而惜,惜春即是爱春──那潇潇春雨也引起了诗人对花木的担忧。时间的跳跃、阴晴的交替、感情的微妙变化,都很富有情趣,能给人带来无穷兴味。

        《春晓》的语言平易浅近,自然天成,一点也看不出人工雕琢的痕迹。而言浅意浓,景真情真,就像是从诗人心灵深处流出的一股泉水,晶莹透澈,灌注着诗人的生命,跳动着诗人的脉搏。读之,如饮醇醪,不觉自醉。诗人情与境会,觅得大自然的真趣,大自然的神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这是最自然的诗篇,是天籁。

       2.简单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古诗

       听筝

        李端〔唐代〕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译文

        金粟轴的古筝发出优美的声音,那素手拨筝的美人坐在玉制的筝枕前。

        想尽了办法为博取周郎的青睐,你看她有意一再拨错琴弦。

        注释

        鸣筝:弹奏筝曲。

        金粟:古也称桂为金粟,这里当是指弦轴之细而精美。

        柱:定弦调音的短轴。

        素手:指弹筝女子纤细洁白的手。

        玉房:指玉制的筝枕。房,筝上架弦的枕。

        周郎:指三国时吴将周瑜。他二十四岁为大将,时人称其为“周郎”。他精通音乐,听人奏错曲时,即使喝得半醉,也会转过头看一下奏者。当时人称:“曲有误,周郎顾。”

        拂弦:拨动琴弦。

        赏析

        这首小诗轻捷洒脱,寥寥数语,就在读者面前展示了一幅线条流畅,动态鲜明的舞台人物速写图。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诗的一二句写弹筝的女子纤手拨筝,正处于弹奏状态。筝是一种弦乐器。从唐诗中所描写的筝来看,筝是十三根弦,如:“花脸云鬟坐玉楼,十三弦里一时愁”(白居易《听崔七ji人筝》)。“大艑高船一百尺,清声促柱十三弦”(刘禹锡《夜闻商人船中筝》)。此诗是速写,当然必须抓住最能突出主题的部分。最引人注目的,首先便是弹筝者手中正在拨弄的乐器,特别是那绚丽华美,闪烁着点点金色光斑的弦柱。接着,诗人的目光又自然而然地落到那双正在琴弦上跳动的洁白如玉的纤手上,以及弹奏的环境。精洁雅致的琴房,自然别有一番情味。从画面上看,“金粟”、“素手”、“玉房”交相对比,色彩明丽而华贵,虽然是速写,却又施重彩,给人以极为强烈的印象。绘画毕竟是视觉的艺术,而鸣筝所成的乐曲则是作用于听觉的艺术。一、二两句诗所绘出的画面是绝妙的,读者从中瞥见了闪光的琴柱、白嫩的巧手、素雅的琴房,但却没有听到琴声。也许是精湛的工艺、绰约的风姿、高洁的环境使诗人过于全神贯注了。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诗人终于注意到弹奏出的乐曲本身。诗的前两句写女子正在弹筝,按此写法,接下去似乎应该描写女了的弹奏技艺,或者表现秦筝极富感染力的音乐形象,但出人意料的是,三、四句并不沿袭通常的写法,而是描写女子为了引起知音者的注意,故意错拨筝弦。相传三国时代的周瑜,别人奏曲有误,他就回头一看,此诗显然受到了这个故事的启发。“时时”说明这并非偶尔失手,也并非技艺低下,因为这失误明显地属于有意为之。有人将她的有意错弹理解为“妇人卖弄身份,巧于撩拨”(清·徐增《而庵说唐诗》),似乎弹筝女子的微妙心理,仅仅是一种邀宠之情;其实这种故意的失误是出于寻觅知音的苦心。她大约也是沦落风尘之人,对一般浪荡子弟,她的故意错弹饱含着对这班人的嘲弄和蔑视,但总会有一天,真正的知音——她的“周郎”会听出那曲中的深意,从而向她投去会心的一“顾”的。此处的“周郎”喻指听者,“欲得”就意味着当时坐在一旁的“周郎”没有看她。为什么不看她呢?大概听者已经完全陶醉在那美妙的筝声中了。本来这应该是演奏者最祈盼的效果,最欣慰的时刻,然而,这情景却不是这位女子此时最渴望的效果,因为她心中另有所思,思不在听者赏音,而在于一“顾”,怎么办呢?她灵机一动,故意不时地错拨一两个音,于是充满戏剧性的场景出现了:那不谐和的旋律,突然惊动了沉醉在音乐境界中的“周郎”,他下意识地眉头一皱,朝她一看,只见她非但没有丝毫“误拂”的遗憾和歉意,两眼反而闪烁出得意的眼神——原来是误非真误。为了所爱慕的人顾盼自己,便故意将弦拨错,弹筝女的可爱形象跃然纸上。这两句正面写出了弹者藏巧于拙,背面又暗示了听者以假当真,而这种巧与拙、假与真,又在那无言的一顾之中获得了奇妙的统一。它不仅说明弹者是高手,听者是知音,而且传神地表现出两者的心理神态,其意趣韵味无穷。

       3.简单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古诗

       江雪

        柳宗元〔唐代〕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译文

        所有的山上,飞鸟的身影已经绝迹,所有道路都不见人的踪迹。

        江面孤舟上,一位披戴着蓑笠的老翁,独自在大雪覆盖的寒冷江面上垂钓。

        注释

        绝:无,没有。

        万径:虚指,指千万条路。

        人踪:人的脚印。

        孤:孤零零。

        蓑笠(suōlì):蓑衣和斗笠笠:用竹篾编成的帽子。

        独:独自。

        赏析

        柳宗元笔下的山水诗有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把客观境界写得比较幽僻,而诗人的主观的心情则显得比较寂寞,甚至有时不免过于孤独,过于冷清,不带一点人间烟火气。这首《江雪》正是这样,诗人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描绘了一幅幽静寒冷的画面: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

        诗人向读者展示的,是这样一些内容: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渔翁的生活是如此清高,渔翁的性格是如此孤傲。其实,这正是柳宗元由于憎恨当时那个一天天在走下坡路的唐代社会而创造出来的一个幻想境界,比起陶渊明《桃花源记》里的人物,恐怕还要显得虚无缥缈,远离尘世。诗人所要具体描写的本极简单,不过是一条小船,一个穿蓑衣戴笠帽的老渔翁,在大雪的江面上钓鱼,如此而已。可是,为了突出主要的描写对象,诗人不惜用一半篇幅去描写它的背景,而且使这个背景尽量广大寥廓,几乎到了浩瀚无边的程度。背景越广大,主要的描写对象就越显得突出。

        首先,诗人用“千山”、“万径”这两个词,目的是为了给下面两句的“孤舟”和“独钓”的画面作陪衬。没有“千”、“万”两字,下面的“孤”、“独”两字也就平淡无奇,没有什么感染力了。其次,山上的鸟飞,路上的人踪,这本来是极平常的事,也是最一般化的形象。可是,诗人却把它们放在“千山”、“万径”的下面,再加上一个“绝”和一个“灭”字,这就把最常见的、最一般化的动态,一下子给变成极端的寂静、绝对的沉默,形成一种不平常的景象。因此,下面两句原来是属于静态的描写,由于摆在这种绝对幽静、绝对沉寂的背景之下,倒反而显得玲珑剔透,有了生气,在画面上浮动起来、活跃起来了。也可以这样说,前两句本来是陪衬的远景,照一般理解,只要勾勒个轮廓也就可以了,不必费很大气力去精雕细刻。可是,诗人却恰好不这样处理。这好像拍**,用放大了多少倍的特写镜头,把属于背景范围的每一个角落都交代得、反映得一清二楚。写得越具体细致,就越显得概括夸张。而后面的两句,本来是诗人有心要突出描写的对象,结果却使用了远距离的镜头,反而把它缩小了多少倍,给读者一种空灵剔透、可见而不可即的感觉。只有这样写,才能表达作者所迫切希望展示给读者的那种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的思想感情。至于这种远距离感觉的形成,主要是作者把一个“雪”字放在全诗的最末尾,并且同“江”字连起来所产生的效果。

        “雪”字笼罩全诗。“千山”、“万径”都是雪,才使得“鸟飞绝”、“人踪灭”。就连船篷上,渔翁的蓑笠上,当然也都是雪。可是作者并没有把这些景物同“雪”明显地联系在一起。相反,在这个画面里,只有江,只有江心。江,当然不会存雪,不会被雪盖住,而且即使雪下到江里,也立刻会变成水。然而作者却偏偏用了“寒江雪”三个字,把“江”和“雪”这两个关系最远的形象联系到一起,这就给人以一种比较空蒙、比较遥远、比较缩小了的感觉,这就形成了远距离的镜头。这就使得诗中主要描写的对象更集中、更灵巧、更突出。因为连江里都仿佛下满了雪,连不存雪的地方都充满了雪,这就把雪下得又大又密、又浓又厚的情形完全写出来了,把水天不分、上下苍茫一片的气氛也完全烘托出来了。至于上面再用一个“寒”字,固然是为了点明气候;但诗人的主观意图却是在想不动声色地写出渔翁的精神世界。试想,在这样一个寒冷寂静的环境里,那个老渔翁竟然不怕天冷,不怕雪大,忘掉了一切,专心地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

        这个被幻化了的、美化了的渔翁形象,实际正是柳宗元本人的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由此可见,这“寒江雪”三字正是“画龙点睛”之笔,它把全诗前后两部分有机地联系起来,不但形成了一幅凝炼概括的图景,也塑造了渔翁完整突出的形象。用具体而细致的手法来摹写背景,用远距离画面来描写主要形象;精雕细琢和极度的夸张概括,错综地统一在一首诗里,是这首山水小诗独有的艺术特色。

       4.简单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古诗

       鹿柴

        王维〔唐代〕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译文

        幽静的山谷里看不见人,只听到人说话的声音。

        落日余光映入了深林,又照在幽暗处的青苔上。

        注释

        鹿柴(zhài):王维在辋川别业的胜景之一(在今陕西省蓝田县西南)。柴:通“寨”、“砦”,用树木围成的栅栏。

        但:只。

        返景(jǐng):日光。

        复:又。

        鉴赏

        这首诗写一座人迹罕至的空山,一片古木参天的树林,意在创造一个空寂幽深的境界。第一句先正面描写空山的杳无人迹,侧重于表现山的空寂清冷。之后紧接第二句境界顿出,以局部的、暂时的“响”反衬出全局的、长久的空寂。第三、第四句由上幅的描写空山传语进而描写深林返照,由声而色。

        大凡写山水,总离不开具体景物,或摹状嶙峋怪石,或描绘参天古木,或渲染飞瀑悬泉,其着眼点在于景物之奇。“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我们走进深山密林都有这样的经验:山中分明杳无人迹,却突然听到有人说话的声音,前后左右环视寻觅,又见不到一丝人影。诗的前两句,写的就是这种情境。能听到话语,人应在不远之处,然而竟不得见,可见山林之茂密幽深。山越深,林越密,就越寂静。按常理,寂静的空山尽管“不见人”,却非一片死寂。瑟瑟风声,潺潺水响,啾啾鸟语,唧唧虫鸣,大自然的声音其实是非常丰富多彩的。然而,诗人让这些声音都消隐了,只是紧紧抓住偶尔传来的一阵人语声。在一切都杳无声息之中,这突然而至的“人语响”,显得格外清锐,似乎一下就打破了山中的寂静。可是,正如南朝王籍的诗所描绘的,“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空谷传音,只会愈见空谷之空。这短暂的“响”,反衬出的是长久乃至永恒的空和寂。待人语响过,山林复归于静,而由于刚才的那一阵“响”,此时的空寂便会更加触人心目。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景”,日光,“返景”,夕阳返照的余晖。深林本就幽暗,林间树下有青苔,更强调了其幽暗。夕阳斜斜地投进深林,又透过枝叶间的缝隙,照映到青苔上。初初读来,会觉得这一抹余晖,给幽暗的深林带来了一线光亮,给冷冷的青苔带来了一丝暖意。但稍加体会就会感到,实际恰与此相反。斜晖带来的那一小片光影,和大片的无边的幽暗所构成的强烈对比,反而使深林的幽暗更加突出。这就譬如作画,在大幅冷色的画面上掺进一点暖色,在四周冷色严严的包裹下,暖色只会显得微弱和孤立无援,绝不会改变整幅画的基调,而被衬托后的冷色,反而会带给人更深刻的感受。

        这首诗创造了一种幽深而光明的象征性境界,表现了作者在深幽的修禅过程中的豁然开朗。诗中虽有禅意,却不诉诸议论说理,而全渗透于自然景色的生动描绘之中。

        王维是诗人、画家兼音乐家。这首诗正体现出诗、画、乐的结合。他以音乐家对声的感悟,画家对光的把握,诗人对语言的提炼,刻画了空谷人语、斜辉返照那一瞬间特有的寂静清幽,耐人寻味。

       5.简单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古诗

       登鹳雀楼

        王之涣〔唐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译文

        站在高楼上,只见夕阳依傍着山峦慢慢沉落,滔滔黄河朝着大海汹涌奔流。

        想要看到千里之外的风光,那就要再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注释

        鹳(guàn)雀(què)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传说常有鹳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

        白日:太阳。

        依:依傍。

        尽:消失。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

        欲:想要得到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的愿望,但也有希望、想要的意思。

        穷:尽,使达到极点。

        千里目:眼界宽阔。

        更:再。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诗的前两句写所见。“白日依山尽”写远景,写山,写的是登楼望见的景色,“黄河入海流”写近景,写水写得景象壮观,气势磅礴。这里,诗人运用极其朴素、极其浅显的语言,既高度形象又高度概括地把进入广大视野的万里河山,收入短短十个字中;而后人在千载之下读到这十个字时,也如临其地,如见其景,感到胸襟为之一开。

        首句写遥望一轮落日向着楼前一望无际、连绵起伏的群山西沉,在视野的尽头冉冉而没。这是天空景、远方景、西望景。次句写目送流经楼前下方的黄河奔腾咆哮、滚滚南来,又在远处折而东向,流归大海。这是由地面望到天边,由近望到远,由西望到东。这两句诗合起来,就把上下、远近、东西的景物,全都容纳进诗笔之下,使画面显得特别宽广,特别辽远。

        就次句诗而言,诗人身在鹳雀楼上,不可能望见黄河入海,句中写的是诗人目送黄河远去天边而产生的意中景,是把当前景与意中景溶合为一的写法。这样写,更增加了画面的广度和深度。而称太阳为“白日”,这是写实的笔调。落日衔山,云遮雾障,那本已减弱的太阳的光辉,此时显得更加暗淡,所以诗人直接观察到“白日”的奇景。至于“黄河”。当然也是写实。它宛若一条金色的飘带,飞舞于层峦叠嶂之间。

        后两句写所想。“欲穷千里目”,写诗人一种无止境探求的愿望,还想看得更远,看到目力所能达到的地方,的办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层楼”。从这后半首诗,可推知前半首写的可能是在第二层楼(非层)所见,而诗人还想进一步穷目力所及看尽远方景物,更登上了楼的顶层。在收尾处用一“楼”字,也起了点题作用,说明这是一首登楼诗。

        诗句看来只是平铺直叙地写出了这一登楼的过程,但其含意深远,耐人探索。“千里”“一层”,都是虚数,是诗人想象中纵横两方面的空间。“欲穷”“更上”词语中包含了多少希望,多少憧憬。这两句诗发表议论,既别翻新意,出人意表,又与前两句写景诗承接得十分自然、十分紧密,从而把诗篇推引入更高的境界,向读者展示了更大的视野。也正因为如此,这两句包含朴素哲理的议论,成为了千古传诵的名句,也使得这首诗成为一首千古绝唱。

        这应当只是说,诗歌不要生硬地、枯燥地、抽象地说理,而不是在诗歌中不能揭示和宣扬哲理。像这首诗,把道理与景物、情事溶化得天衣无缝,使读者并不觉得它在说理,而理自在其中。这是根据诗歌特点、运用形象思维来显示生活哲理的典范。这首诗在写法上还有一个特点:它是一首全篇用对仗的绝句。前两句“白日”和“黄河”两个名词相对,“白”与“黄”两个色彩相对,“依”与“入”两个动词相对。后两句也如此,构成了形式上的完美。

        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选录这首诗时曾指出:“四语皆对,读来不嫌其排,骨高故也。”绝句总共只有两联,而两联都用对仗,如果不是气势充沛,一意贯连,很容易雕琢呆板或支离破碎。这首诗,前一联用的是正名对,所谓“正正相对”,语句极为工整,又厚重有力,就更显示出所写景象的雄大;后一联用的是,虽然两句相对,但是没有对仗的痕迹。所以说诗人运用对仗的技巧也是十分成熟的。

        #婴幼儿# 导语唐诗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精美绝伦的艺术瑰宝。唐诗的辉煌成就,引起后人学习的兴趣和研究的热潮。下面是 考 网分享的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简单10首。欢迎阅读参考!

       1.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简单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唐代〕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译文

        当年我经常在岐王与崔九的住宅里见到你并听到你的歌声。

        现在正好是江南风景秀美的时候,在这暮春季节再次遇见了你。

        注释

        李龟年:唐朝开元、天宝年间的乐师,擅长唱歌。因为受到皇帝唐玄宗的宠幸而红极一时。“安史之乱”后,李龟年流落江南,卖艺为生。

        岐王:唐玄宗李隆基的弟弟,名叫李范,以好学爱才著称,雅善音律。

        寻常:经常。

        崔九:崔涤,在兄弟中排行第九,中书令崔湜的弟弟。玄宗时,曾任殿中监,出入禁中,得玄宗宠幸。崔姓,是当时一家大姓,以此表明李龟年原来受赏识。

        江南:这里指今湖南省一带。

        落花时节:暮春,通常指阴历三月。落花的寓意很多,人衰老飘零,社会的凋弊丧乱都在其中。

        君:指李龟年。

       2.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简单

       早发白帝城

        李白〔唐代〕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译文

        清晨告别五彩云霞映照中的白帝城,千里之遥的江陵,一天就可以到达。

        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回荡,轻快的小舟已驶过万重青山。

        译文二

        清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时间。

        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不知不觉,轻舟已穿过万重青山。

        注释

        发:启程。白帝城:故址在今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山上。杨齐贤注:“白帝城,公孙述所筑。初,公孙述至鱼复,有白龙出井中,自以承汉土运,故称白帝,改鱼复为白帝城。”王琦注:“白帝城,在夔州奉节县,与巫山相近。所谓彩云,正指巫山之云也。”

        朝:早晨。辞:告别。彩云间:因白帝城在白帝山上,地势高耸,从山下江中仰望,仿佛耸入云间。

        江陵:今湖北荆州市。从白帝城到江陵约一千二百里,其间包括七百里三峡。郦道元《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障,隐天蔽日,自非亭午时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或泝)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时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或巚)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啭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还:归;返回。

        猿:猿猴。啼:鸣、叫。住:停息。

        万重山:层层叠叠的山,形容有许多。

       3.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简单

       登鹳雀楼

        王之涣〔唐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译文

        站在高楼上,只见夕阳依傍着山峦慢慢沉落,滔滔黄河朝着大海汹涌奔流。

        想要看到千里之外的风光,那就要再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注释

        鹳(guàn)雀(què)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传说常有鹳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

        白日:太阳。

        依:依傍。

        尽:消失。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

        欲:想要得到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的愿望,但也有希望、想要的意思。

        穷:尽,使达到极点。

        千里目:眼界宽阔。

        更:再。

       4.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简单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唐代〕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译文

        一个人独自在他乡作客,每逢节日加倍思念远方的亲人。

        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头上插满茱萸只少我一人。

        注释

        九月九日:即重阳节。古以九为阳数,故曰重阳。

        忆:想念。

        山东:王维迁居于蒲县(今山西永济市),在函谷关与华山以东,所以称山东。

        异乡:他乡、外乡。

        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佳节:美好的节日。

        登高: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

        茱萸(zhū yú):一种香草,即草决明。古时人们认为重阳节插戴茱萸可以避灾克邪。

       5.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简单

       夜雨寄北

        李商隐〔唐代〕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译文

        你问我回家的日期,归期难定,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已涨满秋池。

        什么时候我们才能一起秉烛长谈,相互倾诉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

        注释

        寄北:写诗寄给北方的人。诗人当时在巴蜀(现在四川省),他的亲友在长安,所以说“寄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亲友的深刻怀念。

        君:对对方的尊称,等于现代汉语中的“您”。

        归期:指回家的日期。

        巴山:指大巴山,在陕西南部和四川东北交界处。这里泛指巴蜀一带。

        秋池:秋天的池塘。

        何当:什么时候。

        共:副词,用在谓语前,表示动作行为是由两个或几个施事者共同发生的。可译为“一起”。

        剪西窗烛:剪烛,剪去燃焦的烛芯,使灯光明亮。这里形容深夜秉烛长谈。“西窗话雨”“西窗剪烛”用作成语,所指也不限于夫妇,有时也用以写朋友间的思念之情。

        却话:回头说,追述。

       6.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简单

       赤壁

        杜牧〔唐代〕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译文

        赤壁的泥沙中,埋着一枚未锈尽的断戟。自己磨洗后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留之物。

        倘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注释

        折戟:折断的戟。戟,古代兵器。

        销:销蚀。

        将:拿起。

        磨洗:磨光洗净。

        认前朝:认出戟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

        东风:指三国时期的一个战役──火烧赤壁。

        周郎:指周瑜,字公瑾,年轻时即有才名,人呼周郎。后任吴军大都督,曾参与赤壁之战并为此战役中的主要人物。

        铜雀:即铜雀台,曹操在今河北省临漳县建造的一座楼台,楼顶里有大铜雀,台上住姬妾歌女,是曹操暮年行乐处。

        二乔:东吴乔公的两个女儿,一嫁前国主孙策(孙权兄),称大乔,一嫁军事统帅周瑜,称小乔,合称“二乔”。

       7.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简单

       泊秦淮

        杜牧〔唐代〕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译文

        迷离月色和轻烟笼罩着寒水白沙,夜晚船只停泊在秦淮河边靠近岸上的酒家。

        卖唱的歌女不知道什么是亡国之恨,隔着江水仍在高唱着《玉树后庭花》。

        注释

        选自冯集梧《樊川文集》卷四。(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秦淮,即秦淮河,发源于江苏句容大茅山与溧(lì)水东庐山两山间,经南京流入长江。相传为秦始皇南巡会稽时开凿的,用来疏通淮水,故称秦淮河。

        泊:停泊。

        商女:以卖唱为生的歌女。

        犹:副词。还,仍然。

        后庭花:歌曲《玉树后庭花》的简称。南朝陈皇帝陈叔宝(即陈后主)溺于声色,作此曲与后宫美女寻欢作乐,终致亡国,所以后世称此曲为“亡国之音”。

       8.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简单

       黄鹤楼

        崔颢〔唐代〕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译文

        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只留下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白云悠悠。

        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

        暮色渐渐漫起,哪里是我的家乡?江面烟波渺渺让人更生烦愁。

        注释

        黄鹤楼:故址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民国初年被火焚毁,1985年重建,传说

        古代有一位名叫费祎的仙人,在此乘鹤登仙。

        昔人:指传说中的仙人子安。因其曾驾鹤过黄鹤山〔又名蛇山〕,遂建楼。

        乘:驾。

        去:离开。

        空:只。

        返:通返,返回。

        空悠悠:深,大的意思

        悠悠:飘荡的样子。

        晴川:晴日里的原野。

        川:平原。

        历历:清楚可数。

        汉阳:地名,现在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与黄鹤楼隔江相望。

        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

        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

        上鹦鹉,故称鹦鹉洲。唐朝时在汉阳西南长江中,后逐渐被水冲没。

        乡关:故乡。

       9.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简单

       春望

        杜甫〔唐代〕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译文

        国都遭侵但山河依旧,长安城里的杂草和树木茂盛地疯长。

        感于战败的时局,看到花开而潸然泪下,内心惆怅怨恨,听到鸟鸣而心惊胆战。

        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一个春天,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

        注释

        国:国都,指长安(今陕西西安)。

        破:陷落。

        山河在:旧日的山河仍然存在。

        城:长安城。

        草木深:指人烟稀少。

        感时:为国家的时局而感伤。

        溅泪:流泪。

        恨别:怅恨离别。

        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这里指安史之乱的战火。三月:正月、二月、三月。

        抵:值,相当。

        白头:这里指白头发。搔:用手指轻轻的抓。

        浑:简直。欲:想,要,就要。

        胜:经受,承受。簪:一种束发的首饰。古代男子蓄长发,成年后束发于头顶,用簪子横插住,以免散开。

       10.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简单

       蝉

        李商隐〔唐代〕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译文

        你栖身高枝之上才难以饱腹,虽悲鸣寄恨而无人同情。

        五更以后疏落之声几近断绝,可是满树碧绿依然如故毫不动情。

        我官职卑下,行踪飘忽不定,家园难返,故乡的田园也早已荒芜。

        烦劳你的鸣叫让我能够警醒,我也是,家徒四壁,举家清苦。

        注释

        以:因。薄宦:指官职卑微。高难饱:古人认为蝉栖于高处,餐风饮露,故说“高难饱”。

        恨费声:因恨而连声悲鸣。费,徒然。

        五更(gēng):中国古代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叫“五更”。疏欲断:指蝉声稀疏,接近断绝。

        碧:绿。

        薄宦:官职卑微。梗犹泛:典出《战国策·齐策》:土偶人对桃梗说:“今子东国之桃梗也,刻削子以为人,降雨下,淄水至,流子而去,则子漂漂者将何如耳。”后以梗泛比喻漂泊不定,孤苦无依。梗,指树木的枝条。

        故园:对往日家园的称呼,故乡。芜已平:荒草已经平齐没胫,覆盖田地。芜,荒草。平,指杂草长得齐平。

        君:指蝉。警:提醒。

        亦:也。举家清:全家清贫。举,全。清,清贫,清高。

       今天的讨论已经涵盖了“五言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的各个方面。我希望您能够从中获得所需的信息,并利用这些知识在将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取得更好的成果。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讨论,请随时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