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诗词论坛 诗词论坛
越王勾践灭吴原文及翻译
zmhk 2024-09-04 人已围观
简介越王勾践灭吴原文及翻译 越王勾践灭吴原文及翻译的今日更新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它反映了人们对生活品质的不断追求。今天,我将和大家探讨关于越王勾践灭吴原文及翻译的今日更新,让我们一起感受它带来的高品质生活。1.勾践灭吴白话文主要
越王勾践灭吴原文及翻译的今日更新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它反映了人们对生活品质的不断追求。今天,我将和大家探讨关于越王勾践灭吴原文及翻译的今日更新,让我们一起感受它带来的高品质生活。
1.勾践灭吴白话文主要内容?
2.勾践雪耻文言文
3.翻译《越王勾践灭吴》的一段
4.文言文勾践事吴
5.吴既赦越的全文翻译。
6.勾践灭吴的文言文
勾践灭吴白话文主要内容?
翻译:
越王勾践退守到会稽山上,向三军下令说:"凡是我父辈兄弟和同姓弟兄,只要有能够帮助我出谋划策打败吴国的,我将和他共同管理越国的政事。"大夫文种进见回答说:"我听说,商人夏天的时候就准备皮货,冬天的时候就准备细葛布。天旱的时候就准备船,有大水的时候就准备车辆,就是打算在缺少这些东西的时候派上用场。即使没有被四邻侵扰的时候,然而谋臣与武士,不可不选拔出来供养他们。就像蓑笠一样,雨已经下来了,肯定要到处找。现在君王您已经退守到会稽山上了,然后才寻求出谋划策的大臣,只怕太晚了吧?"勾践说:"如果能够让我听听您的高见,哪有什么晚的事呢?"于是就拉着文种的手,跟他在一起商量。终于使文种去吴国议和。
夫差想听取文种的建议,与越国和好。吴国大夫伍子胥进谏说:"不行!吴国与越国,是世代的仇敌,经常打仗;外有三条江水环绕,老百姓没有地方迁移。有吴国就没有越国,有越国就没有吴国。这种局面将不可改变。我听说,住在陆地上的人习惯于住在陆地上,住在水上的人习惯于住在水上。中原各国,即使我们主动进攻,把他们打败了,我们也不能长期住在那里,也不习惯乘坐他们的车子;而越国,我们主动进攻,把他们打败了,我们就能长期住在那里,也能乘坐他们的船。这是消灭越国的有利时机,千万不可失去。大王您一定要消灭越国!如果您失去这个有利的时机,以后后悔也来不及了。"越国人把八个美女打扮好,送给吴国的太宰,对他说:"您如果能够让吴王赦免了我们越国的罪行,还有更漂亮的美人会送给您。"太宰就向吴王夫差进谏说:"我听说,古代讨伐一个国家,对方认输也就行了;现在越国已经认输了,您还想要求什么呢?"吴王夫差就与越国订立了盟约而后撤兵了。
勾践对国人说道:"我不知自己的力量不够,与吴国这样的大国作对,导致老百姓流离失所,横尸原野,这是我的罪过。我请求你们允许改变治国政策。"于是埋葬已经死去的人,慰问受伤的人,供养活着的人;谁家有忧就去慰问,谁家有喜事就去祝贺;客人要走,起身相送;有客人要来,亲自迎接;凡是老百姓认为不好的事就不去做,凡是老百姓认为应该做而没有做的,就补做。然后恭卑地服事夫差,派三百个士做吴王的仆人。勾践自己还亲自为夫差充当马前卒。
勾践的地盘,南到句无,北到御儿,东到鄞,西到姑蔑,土地面积长宽达百里。又招集他的父辈兄弟发誓说:"我听说,古代贤明的国君,四方的老百姓都来归附他,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现在我无能,将率领你们夫妇们繁衍生息。"于是下令:青壮年不准娶老年妇人,老年不能娶青壮年的妻子;女孩子十七岁还不出嫁,她的父母有罪;男子二十岁还不娶妻生子,他的父母同样有罪。快要分娩的人要报告,公家派医生守护。生下男孩,公家奖励两壶酒,一条狗;生下女孩,公家奖励两壶酒,一头猪;生三胞胎,公家给配备一名乳母;生双胞胎,公家发给吃的。嫡长子死了,减免三年的赋税;支子死了,减免三个月的赋税:埋葬的时候还一定要哭泣,就像自己的亲儿子一样。还下令孤儿、寡妇、患病的人、贫苦和重病的人,由公家出钱供养教育他们的子女。那些明智理之士,供给他们整洁的住处,给他们穿漂亮的衣服,让他们吃饱饭,而切磋磨厉义理。前来投奔四方之士,一定在庙堂上举行宴享,以示尊重。勾践亲自用船载来稻谷和油脂。越国出游的年轻人,没有不供给饮食的,没有不给水喝的:一定要问他叫什么名字。不是自己亲自耕种所得的就不吃,不是他的夫人亲自织的布就不穿。这样连续十年,国家不收赋税,老百姓都存有三年的粮食。
越国的父老兄弟都请求说:"从前吴王夫差让我们的国君在各诸侯国面前丢尽了脸;现在越国也已经克制够了,请允许我们为您报仇。"勾践就推辞说:"从前打败的那一仗,不是你们的罪过,是我的罪过。像我这样的人,哪里还知道什么是耻辱?请暂时不用打仗了。"父老兄弟又请求说:"越国全国上下,爱戴国君您,就像自己的父母一样。儿子想着为父母报仇,做臣下的想着为国君报仇,难道还有敢不尽力的人吗?请求再打一仗!"勾践就答应了,于是招来大家宣誓,说:"我听说古代贤明的国君,不担心自己的人力不够用,担心的是自己缺少羞耻之心。现在夫差那边穿着水犀皮制成铠甲的士卒有十万三千人,不担心自己缺乏羞耻之心,却担心他的士兵数量不够多。现在我将帮上天消灭他。我不赞成个人逞能的匹夫之勇,希望大家同进同退。前进就想到将得到赏赐,后退则想到要受到惩罚;像这样,就有合于国家规定的赏赐。前进时不服从命令,后退而无羞耻之心;像这样,就会受到合于国家规定的刑罚。"
伐吴行动果断开始了,越国的老百姓都互相鼓励。父亲劝勉儿子,兄长勉励弟弟,妇女鼓励丈夫,说:"谁像我们的国君这样体恤百姓呀,难道不可以为他效死吗?"因此在笠泽打败了吴国,又在没这个地方再次打败了吴国,又在吴国郊外再次打败它。于是灭掉了吴国。
勾践雪耻文言文
勾践灭吴(哀公十三年、十七年、十九年、二十年、二十二年)
题解
吴国与越国,是春秋后期我国东南部(长江下游)的两个比较强大的国家。尽管两国土地相邻,但却是世代仇家,互相攻伐。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之子吴王夫差为报杀父之仇,练兵三年,把越兵逼到近乎死亡的境地。越王勾践率领五千残兵退守会稽山后,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富国强兵,同仇敌忾,最后一举灭掉了吴国。
原文
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94],乃号令于三军曰:“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95],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96]。”大夫种进对曰[97]:“臣闻之: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98],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99],不可不养而择也。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100]?”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101],何后之有?”执其手而与之谋。
注释
[94]栖:本指居住,此指退守。会稽:山名,在今浙江绍兴市东南。
[95]昆弟:即兄弟。国子姓:国君的同姓,即百姓。
[96]知:主持、过问、参与。
[97]种:即文种,字子禽,楚国郢人,入越后,与范蠡同助勾践,终灭吴。功成,种为勾践所忌,赐剑自杀。
[98]絺(chī):细葛布。
[99]爪牙之士:指武士,勇猛的将士。
[100]无乃:恐怕。后:迟。
[101]子大夫:对大夫(文种)的尊称。
译文
越王勾践退守到会稽山后,就向全军发布号令说:“凡是我的父辈、兄弟以及和国君同姓的人,有谁能够献计帮助我击退吴国,我就同他一起主持越国的政事。”于是大夫文种毛遂自荐,对越王说:“微臣听说,一到夏天,商人就开始积蓄皮货,到了冬天就开始积蓄夏天用的布料,行走旱路就提前把船只准备,行走水路就提前把车辆准备好,以备用时之需。就算一个国家没有外患的忧虑,但是,有远见谋略的大臣和勇猛的将士不能不事先培养和选择。就如同蓑衣斗笠这种雨具,到下雨的时候一定会用上它的。如今大王您退守到会稽山之后,才来寻求有谋略的大臣,恐怕有点太晚了吧?”勾践回答说:“能听到大夫您的这番话,也不算太晚吧?”说罢,就握着大夫文种的手,同他共商灭吴的计谋。
原文
遂使之行成于吴[102],曰:“寡君勾践乏无所使[103],使其下臣种,不敢彻声闻于大王[104],私于下执事曰:寡君之师徒[105]不足以辱君矣;愿以金玉、子女赂君之辱。请勾践女女于王,大夫女女于大夫,士女女于士;越国之宝器毕从[106]!寡君帅越国之众以从君之师徒。唯君左右之[107],若以越国之罪为不可赦也,将焚宗庙,系妻孥[108],沈金玉于江;有带甲五千人,将以致死,乃必有偶[109],是以带甲万人事君也,无乃即伤君王之所爱乎?与其杀是人也,宁其得此国也,其孰利乎?”
注释
[102]行成:求和的意思。
[103]乏:此指缺乏人才。
[104]彻:通,达。大王:指吴王,特别尊重的称呼。
[105]师徒:指军队士兵。
[106]从:带来。
[107]左右:作动词,处置、调遣的意思。
[108]孥(nú):子女。
[109]偶:一个抵两个。
译文
越王就派遣文种去向吴国求和。文种对吴王说:“我国君主勾践派不出有本领的人,就派了我这样无能的臣子,我不敢直接告诉大王您,我私下里对您手下的臣子说:我们越王的军队,不值得屈辱大王您亲自来讨伐了,越王愿意把金宝、子女奉献给大王,以慰劳大王的辱临。并请求大王允许把越王的女儿做您的婢妾,大夫的女儿作吴国大夫的婢妾,士的女儿作吴国士的婢妾,把越国的珠宝也全部带来;越王将率领全国的人,跟随大王的军队。并且听从大王的调遣。如果大王认为越王的罪过不可宽恕,那么我们将焚烧宗庙,把妻子儿女捆绑起来,同金银财宝一起投入江中,然后再带领仅有的五千人同吴国决一死战,那时一人就必定能抵两人用,这就是拿一万人的军队来对付大王您了,结果必定会使越国百姓和财物都遭到损失,岂不影响到大王加爱于越国的恻隐之心了吗?您是宁愿杀了越国所有的人,还是不花力气得到越国,请大王衡量一下哪种有利呢?”
原文
夫差将欲听,与之成。子胥谏曰:“不可!夫吴之与越也,仇讎敌战之国也;三江环之[110],民无所移。有吴则无越,有越则无吴。将不可改于是矣!员闻之:陆人居陆,水人居水,夫上党之国[111],我攻而胜之,吾不能居其地,不能乘其车;夫越国,吾攻而胜之,吾能居其地,吾能乘其舟。此其利也,不可失也已。君必灭之!失此利也,虽悔之,必无及已。”
注释
[110]三江:指钱塘江、吴江、浦阳江(浙江省中部)。
[111]上党之国:此指中原各国。
译文
吴王夫差将要接受文种的意见,与越国订立盟约。吴王的大夫伍子胥劝谏说:“不可以!吴国跟越国是世代仇家,三条江河环绕着两国的国土,两国的国民都不愿迁移到其他地方去,所以有吴国就不可能有越国,有越国就不可能有吴国。这种势不两立的局面是不可以改变的。臣还听说,居住在旱地的人习惯了旱地的生活,居住在水乡的人习惯了水乡的生活,那些中原的国家,即使我们进攻战胜了他们,我国百姓也不习惯在那里居住,不习惯使用他们的车辆;那么越国,如果我们战胜了他们,我国百姓既习惯在那里居住,也习惯使用他们的船只,这个好的时机不能错过啊!希望君王一定要灭掉越国;如果放弃了这个好的时机,你们即使后悔也来不及了。”
原文
越人饰美女八人,纳之太宰嚭[112],曰:“子苟赦越国之罪,又有美于此者将进之。”太宰嚭谏曰:“嚭闻古之伐国者,服之而已[113];今已服矣,又何求焉?”夫差与之成而去之。
注释
[112]太宰嚭(pǐ):太宰,官名。嚭,人名,夫差的亲信。
[113]服之:使之降服,屈服。
译文
越国把八个美女打扮好送给了吴国的太宰嚭,并对他说:“您若是能宽恕越国的罪过,答应求和,还有更漂亮的美人送给您。”于是太宰嚭向吴王进谏说:“臣听说古时讨伐一个国家,使对方降服了就算了;如今越国已经向我们屈服了,那你还有什么要求呢?”吴王夫差采纳了太宰嚭的意见,与越国订立了盟约,让文种回越国去了。
原文
勾践说于国人曰:“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与大国执仇,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114],此则寡人之罪也。寡人请更。”于是葬死者,问伤者,养生者;吊有忧,贺有喜;送往者,迎来者;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然后卑事夫差,宦士三百人于吴,其身亲为夫差前马[115]。
注释
[114]中原:此指原野。
[115]前马:仪仗队中乘马开道的人。
译文
越王勾践向百姓解释说:“我没有估计到自己力量的不足,竟与力量强大的吴国结仇,以致我国广大百姓战死在原野上,这是我的罪过,请允许我改正!”然后埋葬好战死在原野的士兵的尸体,又去慰劳负伤的士兵;越王还亲自前去吊唁有丧事的人家,又亲自前去祝贺有喜事的人家;亲自欢送要远出的,亲自迎接回家的;凡是百姓所憎恶的事就清除它,凡是百姓急需的事就按时办好它。然后越王勾践又自居于卑位,去侍奉夫差,并派了三百名士人去吴国做臣仆。勾践还亲自给吴王充当马前卒。
原文
勾践之地,南至于句无,北至于御儿,东至于鄞,西至于姑蔑,广运百里,乃致其父母昆弟而誓之,曰:“寡人闻,古之贤君,四方之民归之,若水之归下也。今寡人不能,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116]。”令壮者无取老妇[117],令老者无取壮妻;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取,其父母有罪。将免者以告[118],公令医守之。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119];生三人,公与之母;生二子,公与之饩[120]。当室者死[121],三年释其政[122];支子死,三月释其政;必哭泣葬埋之如其子。令孤子、寡妇、疾疹、贫病者,纳宦其子[123]。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摩厉之于义[124]。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125]。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哺也,无不歠也:必问其名。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十年不收于国,民俱有三年之食。
注释
[116]二三子:你们,指百姓。蕃:繁殖人口。
[117]取:同“娶”。
[118]免:同“娩”,指生育,临产。
[119]豚(tún);小猪,也泛指猪。
[120]饩(xì):口粮。
[121]当室者:负担家务的长子,即嫡子。
[122]政:征,赋役。
[123]纳:收容。
[124]摩厉:同“磨砺”,这里有激励的意思。
[125]庙礼之:在宗庙里接见,以示尊重。
译文
越国的地盘,南面到句无,北面到御儿,东面到鄞,西面到姑蔑,面积总共百里见方。于是越王勾践召集父老兄弟宣誓说:“我听说,古代的贤明君主,从四面八方赶来的百姓来归附他,,如同水往低处流那样迅速。如今我没有能力,只能带领你们百姓繁衍人口。”然后就下令年轻力壮的男子不许娶老年妇女为妻,老年男子不能娶年轻的女子为妻;姑娘到了十七岁还不出嫁,她的父母就有罪,男子到了二十岁不娶妻生子,他的父母也有罪。快要分娩时就要向官府报告,官府就会派医生去守护。要是生男孩就赏两壶酒,一条狗;要是生女孩,就赏两壶酒,一头猪;要是生三胞胎,就由官家派给乳母;要是双胞胎,由官家供给口粮。嫡子为国事而死,减免他家三年的赋役;庶子死了,减免他家三个月的徭役,埋葬的时候一定要哭泣,并且要像埋葬嫡子那样埋葬他。那些死了妻子的人,还有寡妇、患疾病的、贫困无依靠的人家,官府就收容他们的孩子。还有那些知名之士,官家就把干净整洁的房屋分给他们,把漂亮的衣服分给他们,以此激励他们为国效忠。对于来到越国的各方有名人士,一定在宗庙里接见,以示尊重。勾践亲自用船载稻谷和油脂,遇到那些漂流在外的年轻人,就供给他们饮食,还要询问他们的姓名。勾践本人也亲自参加劳动,绝不吃不是自己种出来的东西,绝 *** 不是自己妻子织的布。十年不向百姓征收赋税,百姓中每家都存有三年的口粮。
原文
国之父兄请曰:“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今越国亦节矣,请报之。”勾践辞曰:“昔者之战也,非二三子之罪也,寡人之罪也。如寡人者,安与知耻?请姑无庸战。”父兄又请曰:“越四封之内[126],亲吾君也,犹父母也。子而思报父母之仇,臣而思报君之仇,其有敢不尽力者乎?请复战!”勾践既许之,乃致其众而誓之,曰:“寡人闻古之贤君,不患其众之不足也,而患其志行之少耻也。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127],不患其志行之少耻也,而患其众之不足也。今寡人将助天灭之。吾不欲匹夫之勇也,欲其旅进旅退[128]。进则思赏,退则思刑;如此,则有常赏[129]。进不用命,退则 *** ;如此,则有常刑。”果行,国人皆劝[130]。父勉其子,兄勉其弟,妇勉其夫,曰:“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是故败吴于囿[131],又败之于没[132],又郊败之。
注释
[126]封:疆界。
[127]衣:动词,穿。水犀之甲:用水犀皮做的铠甲。亿有三千:言吴兵有十万三千人。
[128]旅:俱。指军队有纪律地同进退。
[129]常赏:合于常规的赏赐,下文“常刑”指合于常规的刑罚。
[130]劝:勉励。
[131]囿(yòu):即笠泽,吴地名,今太湖一带。
[132]没:吴地名。
译文
越国的父老兄弟都向越王勾践请求说:“往昔吴王夫差让我们的国君在诸侯之中失去了颜面,如今我们越国也已经上了轨道,就请允许我们为您报仇吧!”勾践辞谢说:“过去我们败给吴国,不是百姓的过错,而是我的过错,像我这样的人,哪里还知道什么是耻辱呢?请大家暂时不要同吴国作战吧!”(过了几年)父老兄弟又向越王勾践请求说:“越国境内的人,都亲近我们越王,就像亲近自己的父母一样。儿子想着为父母报仇,大臣想着为君王报仇,难道还有敢不竭尽全力的吗?请允许我们再同吴国打一仗吧!”越王勾践答应了,于是召集大家宣誓道:“我听说古代贤明的国君,不担心军队人数的不足,却担心军队士兵缺少羞耻之心,现在吴王夫差有穿着用水犀皮做成的铠甲的士兵十万三千人,可是夫差不担心他的士兵缺少羞耻之心,只担心军队人数的不足。现在我将会协助上天灭掉吴国。我不希望我的士兵只是匹夫之勇,而希望我的士兵能够做到有规律地共进退。前进时想到会得到奖赏,后退时想到会受到惩罚,这样就有了合乎常规的赏赐。前进时不服从命令,后退时不顾及羞耻之心,这样就有了合乎常规的刑罚。”于是越国就果断地行动起来,越国百姓也都互相勉励。父亲勉励他的儿子,兄长勉励他的弟弟,妻子勉励她的丈夫。他们说:“有像这样体恤百姓的国君,我们哪能不愿为他效死呢?”因此在囿地就使吴国吃了败仗,接着又使他们在没地受挫,最后在吴国郊外又使吴军大败。
原文
夫差行成,曰:“寡人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请以金玉子女,赂君之辱!”勾践对曰:“昔天以越予吴,而吴不受命;今天以吴予越,越可以无听天命而听君之令乎?吾请达王甬、句东[133],吾与君为二君乎!”夫差对曰:“寡人礼先壹饭矣[134]。君若不忘周室而为弊邑寰宇[135],亦寡人之愿也。君若曰:‘吾将残汝社稷,灭汝宗庙’,寡人请死!余何面目以视于天下乎[136]?越君其次也[137]!”遂灭吴。
注释
[133]达:遣送。甬、句东:甬江和勾章以东。指今浙江省舟山县。句,同勾。
[134]壹饭:小小的恩惠。指曾有恩于越(指曾同意与越议和)。
[135]不忘周室:吴是周的同姓,故曰。寰宇:指屋檐下,也泛指房屋住处。
[136]视:视息,犹言生存。
[137]次:这里是进驻的意思。
译文
吴王夫差派人向越求和,说:“我的军队不值得越王亲自来讨伐,请允许我用财宝子女慰劳越王的辱临!”勾践回答说:“从前上天把越国送给吴国,吴国却不接受天命,如今上天把吴国送给越国,越国哪里敢不听从天命而听从您呢?我要把您送到甬江、勾章以东的地方去,我同您像两个国君一样,您意下如何?”夫差回答说:“从礼节上讲,我对越王已经有过小小的恩惠,如果越王看在吴与周是同姓的情分上,给吴一点庇护,那就是我的愿望啊!越王说:‘如果要我去摧毁吴国的国土,灭掉吴国的宗庙’,那还不如让我去死呢!我有何脸面去见天下百姓呢?越军可以进驻吴国了!”然后越国就灭掉了吴国。
评析
这是一篇以勾践为中心人物的文章,着重记叙了勾践为消灭吴国所做的准备工作,刻画了他败而不馁,能屈能伸的坚忍性格。
在被围困之际,越王勾践还与文种定计,向吴求和,表现出他的临危不乱的政治家形象。接着写勾践体恤百姓,卧薪尝胆,励精图治,以期报仇雪耻。
接下来文章又非常详尽地记叙勾践承认自己在治国上的错误,并勇于改正的具体事实。父老二次请战突出表现了勾践作为一国之君善于以退为进的政治才能。
这也告诫我们“得民心者得天下”,谁能够得到人民的倾心支持,谁就能够成就一番大事业。
翻译《越王勾践灭吴》的一段
1. 灭吴雪耻文言文翻译
勾践灭吴 原文:
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三军曰:“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大夫种进对曰:“臣闻之: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执其手而与之谋。遂使之行成于吴。
勾践灭吴翻译:
越王勾践退守会稽山后,就向全军发布号令说:“凡是我的父辈兄弟及全国百姓,哪个能够协助我击退吴国的,我就同他共同管理越国的政事。”大夫文种向越王进谏说:“我听说过,商人在夏天就预先积蓄皮货,冬天就预先积蓄夏布,行旱路就预先准备好船只,行水路就预先准备好车辆,以备需要时用。一个国家即使没有外患,然而有谋略的大臣及勇敢的将士不能不事先培养和选择。就如蓑衣斗笠这种雨具,到下雨时,是一定要用上它的。现在您大王退守到会稽山之后,才来寻求有谋略的大臣,未免太晚了吧?”勾践回答说:“能听到大夫您的这番话,怎么能算晚呢?”说罢,就握着大夫文种的手,同他一起商量灭吴之事。随后,越王就派文种到吴国去求和。
2.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吴王既然赦免了越王,(让他回了越国,)越王勾践时时刻刻想着如何复国,于是就每天让自己的身体劳累,让自己焦虑的思索,还把一个苦胆挂在坐位上面,每天坐下休息、躺下睡觉之前都要仰起头尝尝苦胆的滋味,吃饭喝水之前也要先尝尝苦胆。他常常对自己说:“你难道已经忘记了在会稽山上所受的耻辱了么?”他亲自到田间种地,他的夫人穿自己织的布做成的衣服。他吃的每顿饭里几乎没有肉菜,穿的衣服没有鲜艳的颜色。他对待贤明的人毕恭毕敬,对待宾客厚礼相赠,扶助贫困的人,哀悼死难的人,和百姓们一同劳苦工作.
不给好评也评良心给评价o 手下留情别给差评 解答只是希望帮助你
其他问题请另外发帖~ 谢谢=。=
3. 越王勾践的文言文答案是什么卧薪尝胆
发 音 wò xīn cháng dǎn
释 义 薪:薪:柴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原指中国春秋时期的越国国王勾践励精图治以图复国的事迹,后演变成成语,形容人刻苦自励,发愤图强。
出 处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卧薪:睡在干柴上。尝胆:尝苦胆。
语 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示 例 越王勾践~,终于打败了吴国,重建越国。
近义词 发愤图强、宵衣旰食`励精图治
『名言』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有志向的人,做事都会成功,就像项羽破釜沉舟,最终的百二秦关都归于楚;苦心人,天也不会辜负他,就像勾践卧薪尝胆,仅以三千越甲,吞并了吴国。 这句话就是告诉人们,做事一定要有恒心,有毅力。想成功,就要做一个有志者,一个苦心人。)
典 故
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派兵攻打越国,但被越国击败,阖闾也伤重身亡。两年后阖闾的儿子夫差率兵击败越国,越王勾践被押送到吴国做奴隶,勾践忍辱负重伺候吴王三年后,夫差才对他消除戒心并把他送回越国。
其实勾践并没有放弃复仇之心,他表面上对吴王服从,但暗中训练精兵,强政励治并等待时机反击吴国。艰苦能锻炼意志,安逸反而会消磨意志。勾践害怕自己会贪图眼前的安逸,消磨报仇雪耻的意志,所以他为自己安排艰苦的生活环境。他晚上睡觉不用褥,只铺些柴草(古时叫薪),又在屋里挂了一只苦胆,他不时会尝尝苦胆的味道,为的就是不忘过去的耻辱。
勾践为鼓励民众就和王后与人民一起参与劳动,在越人同心协力之下把越国强大起来,最后并找到时机,灭亡吴国。
4. 勾践灭吴的文言文全部《勾践灭吴》记述的是春秋末期吴越争战的著名历史事件。
越王勾践在与吴王夫差的战争中被击败后,以各种屈辱的条件向吴国求和。夫差没有听从伍子胥的忠告,却听信了被越国贿赂的太宰豁的谗言,准许了越国的求和,使勾践获得了喘息的机会。
勾践卧薪尝胆,励精图治,在经过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长期准备之后,率领军队进攻吴国,吴国因此而亡。 文章一落笔直写勾践。
勾践失败后,正率五千残兵退守于会稽山上。这时的他,是一位失败后痛定思痛、盼望雪耻复国的君主。
全文分三部分,紧紧围绕勾践誓雪国耻这一主要的性格特征展开描写。首先写勾践同吴国求和,突出了他痛下决心、希望东山再起的一面。
其次,写勾践为打败吴国所进行的多方面的准备。最后,写勾践出征灭吴,一举获胜。
作者虽从请战开始,但重点依然落到勾践雪耻复仇这一点上。从写作的角度看,本文有三点值得称道: 第一,叙事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本文主要是总结弱小国家如何奋发图强、最终战胜强国的经验。因此,吴越战争的具体情况不是作者着墨的重点,它首先隐去了五湖之战、勾践战败这一段史实,对于越国反攻过程中数年间发生的几次战争也只是用了“败吴于固,又败于之没,又郊败之”寥寥13个字。
议和、备战才是作者所要着力表现的重点。从勾践征询臣下意见开始写起,让文种、夫差、伍子胥、伯豁等人——登场亮相,文势跌宕, *** 迭起。
关于备战,作者从人力和物力两个方面入手,人力一面写得分外详细,婚娶的具体规定、奖励生育的具体措施无不详尽具体,令人信服。文章至此,勾践灭吴,实属必然;夫差覆亡,无法逆转。
第二,体现了《国语》的特色——人物对话。个性化的语言,展现了特定环境下各种人物不同形象和性格。
勾践对国人的亲切话语以及他那出师伐吴前英气勃发、铿锵有力的誓词,形象地凸现出一个雄才大略、深谋远虑、忍辱负重、苦心复仇复国的君主形象。文种用语无不与其钦差大臣的身份以及当时的形势有关,同时凸现出一个多智多谋、智勇双全的爱国英雄形象。
伍子胥对夫差的谏语既精辟又雄辩,颇具气势和逻辑力量,体现了他远大的战略眼光和优秀的政治才能;太宰豁是一个贪图美女财宝、出卖国家利益的小人,他的丑恶嘴脸,全在他向吴王夫差说情、劝说答应越国求和条件时那几句简短的言辞中得以传神地表现。 第三,对比手法的运用,有利于表现主题。
吴越两国在战后的不同表现,使得胜利的天平最终向越国一方严重倾斜。这就是本篇文章的价值所在。
《国语》是—部国别体的历史著作。全书分12篇,有重点地记述了从周穆王起至鲁悼公止500余年内有关周、鲁、齐、晋、郑、楚、吴、越等八国的重要史实。
《国语》的作者,汉人司马迁、班固都认为是左丘明。《国语》记述历史,叙事少,记言多,同《左传》以叙事为主形成鲜明的对照。
国别体史书体例名。指按国别分国记述各国历史事件者。
如《国语》、《战国策》等。
5. 勾践灭吴的文言文全部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三军曰:“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大夫种进对曰:“臣闻之: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执其手而与之谋。
遂使之行成于吴,曰:“寡君勾践乏无所使,使其下臣种,不敢彻声闻于大王,私于下执事曰: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愿以金玉、子女赂君之辱。请勾践女女于王,大夫女女于大夫,士女女于士;越国之宝器毕从!寡君帅越国之众以从君之师徒。唯君左右之,若以越国之罪为不可赦也,将焚宗庙,系妻孥,沈金玉于江;有带甲五千人,将以致死,乃必有偶,是以带甲万人事君也,无乃即伤君王之所爱乎?与其杀是人也,宁其得此国也,其孰利乎?”
夫差将欲听,与之成。子胥谏曰:“不可!夫吴之与越也,仇雠敌战之国也;三江环之,民无所移。有吴则无越,有越则无吴。将不可改于是矣!员闻之:陆人居陆,水人居水,夫上党之国,我攻而胜之,吾不能居其地,不能乘其车;夫越国,吾攻而胜之,吾能居其地,吾能乘其舟。此其利也,不可失也已。君必灭之!失此利也,虽悔之,必无及已。”
越人饰美女八人,纳之太宰嚭,曰:“子苟赦越国之罪,又有美于此者将进之。”太宰嚭谏曰:“嚭闻古之伐国者,服之而已;今已服矣,又何求焉?”夫差与之成而去之。
勾践说于国人曰:“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与大国执仇,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此则寡人之罪也。寡人请更!”于是葬死者,问伤者,养生者;吊有忧,贺有喜;送行者,迎来者;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然后卑事夫差,宦士三百人于吴,其身亲为夫差前马。
勾践之地,南至于句无,北至于御儿,东至于鄞,西至于姑蔑,广运百里,乃致其父母、昆弟而誓之:寡人闻古之贤君,四方之民归之,若水归下也。今寡人不能,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令壮者无取老妇,令老者无取壮妻;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取,其父母有罪。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之。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生三人,公与之母;生二子,公与之饩。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支子死,三月释其政;必哭泣葬埋之如其子。令孤子、寡妇、疾疹、贫病者,纳官其子;其达士,絜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摩厉之于义。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哺也,无不歠也,必问其名。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非其夫人之所织不衣。十年不收于国,民俱有三年之食。
国之父兄请曰:“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今越国亦节矣,请报之!”勾践辞曰:“昔者之战也,非二三子之罪也,寡人之罪也。如寡人者,安与知耻?请姑无庸战!”父兄又请曰:“越四封之内,亲吾君也,犹父母也。子而思报父母之仇,臣而思报君之仇,其有敢不尽力者乎?请复战!”勾践既许之,乃致其众而誓之,曰:“寡人闻古之贤君,不患其众之不足也,而患其志行之少耻也。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不患其志行之少耻也,而患其众之不足也。今寡人将助天灭之。吾不欲匹夫之勇也,欲其旅进旅退也。进则思赏,退则思刑;如此,则有常赏。进不用命,退则 *** ;如此,则有常刑。”
果行,国人皆劝。父勉其子,兄勉其弟,妇勉其夫,曰:“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是故败吴于囿,又败之没,又郊败之。
夫差行成,曰:“寡人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请以金玉、子女,赂君之辱!”勾践对曰:“昔天以越予吴,而吴不受命;今天以吴予越,越可以无听天之命而听君之令乎?吾请达王甬、句东,吾与君为二君乎!”夫差对曰:“寡人礼先壹饭也矣。君若不忘周室而为弊邑宸宇,亦寡人之愿也。君若曰:‘吾将残汝社稷,灭汝宗庙。’寡人请死!余何面目以视于天下乎?越君其次也。”
遂灭吴。
6. 古文阅读 勾践败吴 翻译这时,全国的父老兄弟都向越王勾践请求说:“从前,吴王夫差让我们的国君在诸侯之中受屈辱,如今我们越国也已经上了轨道,请允许让我们报这个仇吧!”勾践辞谢说:“过去我们被吴国打败,不是百姓的过错,是我的过错,象我这样的人,哪里懂得什么叫受耻辱呢?请大家还是暂且不要同吴国作战吧!”(过了几年)父老兄弟又向越王勾践请求说:“越国四境之内的人,都亲近我们越王,就象亲近父母一样。儿子想为父母报仇,大臣想为君王报仇,哪有敢不竭尽全力的呢?请允许同吴国再打一仗吧!”越王勾践答应了大家的请求,于是召集大家宣誓道:“我听说古代贤能的国君,不担心军队人数的不足,却担心军队士兵不懂什么叫羞耻,现在吴王夫差有穿着用水犀皮做成的铠甲的士兵十万三千人,可是夫差不担心他的士兵不懂得什么叫羞耻,只担心军队人数的不足。现在我要协助上天灭掉吴国。我不希望我的士兵只有一般人的血气之勇,而希望我的士兵能做到命令前进就共同前进,命令后退就共同后退。前进时想到会得到奖赏,后退时想到会受到惩罚,这样,就有合乎常规的赏赐。进攻时不服从命令,后退时不顾羞耻,这样就有了合乎常规的刑罚了。”
于是越国就果断地行动起来,全国上下都互相勉励。父亲勉励他的儿子,兄长勉励他的弟弟,妻子勉励她的丈夫。他们说:“哪有象我们这样的国君,我们哪能不愿战死在疆场上呢?”所以首战就使吴国在囿地吃了败仗,接着又使他们在没地受挫,在吴国国都的郊野又把吴军打得大败。
7. 勾践事吴文言文越王勾践与吴战而不胜,困于会稽,忿心张胆,气如涌泉,选练甲卒,赴火若灭,然而请身为臣,妻为妾,亲执戈为吴兵先马走,果禽之(吴王夫差)于干遂。故老子曰‘柔之胜刚也,弱之胜强也’。天下莫不知,而莫之能行,越王亲之,故霸中国。”
译文
越王勾践与吴国交战失败,国家破残,人民伤亡,自己又被围困在会稽。这时勾践是内心愤恨、胆气豪壮, *** 豪气像涌泉,训练选拔士兵,决心赴汤蹈火与吴国决一雌雄。但经过大臣文种的劝说,以屈辱条件和吴国达成协议,勾践亲自为吴王作臣仆,妻子为吴王作奴仆;又亲自执戈为吴王牵马开道,经过这样多年的卧薪尝胆,终于在干遂将吴国打败,并擒获吴王夫差。所以《老子》说:“柔可以胜刚,弱可以胜强,天下没有人不知道这个道理,但是没有谁能够亲自实施。”而越王勾践亲自去实行了,所以他最终称霸了中原。
8. 勾践栖于会稽文言文是不是这个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三军曰:“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大夫种进对曰:“臣闻之: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执其手而与之谋。
遂使之行成于吴,曰:“寡君勾践乏无所使,使其下臣种,不敢彻声闻于大王,私于下执事曰: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愿以金玉、子女赂君之辱。请勾践女女于王,大夫女女于大夫,士女女于士;越国之宝器毕从!寡君帅越国之众以从君之师徒。
唯君左右之,若以越国之罪为不可赦也,将焚宗庙,系妻孥,沈金玉于江;有带甲五千人,将以致死,乃必有偶,是以带甲万人事君也,无乃即伤君王之所爱乎?与其杀是人也,宁其得此国也,其孰利乎?”夫差将欲听,与之成。子胥谏曰:“不可!夫吴之与越也,仇雠敌战之国也;三江环之,民无所移。
有吴则无越,有越则无吴。将不可改于是矣!员闻之:陆人居陆,水人居水,夫上党之国,我攻而胜之,吾不能居其地,不能乘其车;夫越国,吾攻而胜之,吾能居其地,吾能乘其舟。
此其利也,不可失也已。君必灭之!失此利也,虽悔之,必无及已。”
越人饰美女八人,纳之太宰嚭,曰:“子苟赦越国之罪,又有美于此者将进之。”太宰嚭谏曰:“嚭闻古之伐国者,服之而已;今已服矣,又何求焉?”夫差与之成而去之。
勾践说于国人曰:“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与大国执仇,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此则寡人之罪也。寡人请更!”于是葬死者,问伤者,养生者;吊有忧,贺有喜;送行者,迎来者;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
然后卑事夫差,宦士三百人于吴,其身亲为夫差前马。勾践之地,南至于句无,北至于御儿,东至于鄞,西至于姑蔑,广运百里,乃致其父母、昆弟而誓之:寡人闻古之贤君,四方之民归之,若水归下也。
今寡人不能,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令壮者无取老妇,令老者无取壮妻;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取,其父母有罪。
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之。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生三人,公与之母;生二子,公与之饩。
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支子死,三月释其政;必哭泣葬埋之如其子。令孤子、寡妇、疾疹、贫病者,纳官其子;其达士,絜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摩厉之于义。
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
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哺也,无不歠也,必问其名。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非其夫人之所织不衣。
十年不收于国,民俱有三年之食。 国之父兄请曰:“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今越国亦节矣,请报之!”勾践辞曰:“昔者之战也,非二三子之罪也,寡人之罪也。
如寡人者,安与知耻?请姑无庸战!”父兄又请曰:“越四封之内,亲吾君也,犹父母也。子而思报父母之仇,臣而思报君之仇,其有敢不尽力者乎?请复战!”勾践既许之,乃致其众而誓之,曰:“寡人闻古之贤君,不患其众之不足也,而患其志行之少耻也。
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不患其志行之少耻也,而患其众之不足也。今寡人将助天灭之。
吾不欲匹夫之勇也,欲其旅进旅退也。进则思赏,退则思刑;如此,则有常赏。
进不用命,退则 *** ;如此,则有常刑。” 果行,国人皆劝。
父勉其子,兄勉其弟,妇勉其夫,曰:“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是故败吴于囿,又败之没,又郊败之。 夫差行成,曰:“寡人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请以金玉、子女,赂君之辱!”勾践对曰:“昔天以越予吴,而吴不受命;今天以吴予越,越可以无听天之命而听君之令乎?吾请达王甬、句东,吾与君为二君乎!”夫差对曰:“寡人礼先壹饭也矣。
君若不忘周室而为弊邑宸宇,亦寡人之愿也。君若曰:‘吾将残汝社稷,灭汝宗庙。
’寡人请死!余何面目以视于天下乎?越君其次也。” 遂灭吴。
译文越王勾践退守会稽山后,就向全军发布号令说:“凡是我的父辈兄弟及和国君同姓的人,哪个能够协助我击退吴国的,我就同他共同管理越国的政事。”大夫文种向越王进谏说:“我听说过,商人在夏天就预先积蓄皮货,冬天就预先积蓄夏布,行旱路就预先准备好船只,行水路就预先准备好车辆,以备需要时用。
一个国家即使没有外患,然而有谋略的大臣及勇敢的将士不能不事先培养和选择。就如蓑衣斗笠这种雨具,到下雨时,是一定要用上它的。
现在您大王退守到会稽山之后,才来寻求有谋略的大臣,未免太晚了吧?”勾践回答说:“能听到大夫您的这番话,怎么能算晚呢?”说罢,就握着大夫文种的手,同他一起商量灭吴之事. 随后,越王就派文种到吴国去求和.越王勾践向百姓解释说:“我没有估计到自己力量的不足,去同强大的吴国结仇,以致使得我国广大百姓战死在原野上,这是我的过错,请允许我改正!”然后埋葬好战死的士兵的尸体,慰问负伤的士兵;对有丧事的人家,越王就亲自前去吊唁,有喜事的人家,又亲自前去庆贺;百姓有远出的,就。
文言文勾践事吴
勾践对国人说道:"我不知自己的力量不够,与吴国这样的大国作对,导致老百姓流离失所,横尸原野,这是我的罪过。我请求你们允许改变治国政策。"于是埋葬已经死去的人,慰问受伤的人,供养活着的人;谁家有忧就去慰问,谁家有喜事就去祝贺;客人要走,起身相送;有客人要来,亲自迎接;凡是老百姓认为不好的事就不去做,凡是老百姓认为应该做而没有做的,就补做。然后恭卑地服事夫差,派三百个士做吴王的仆人。勾践自己还亲自为夫差充当马前卒。
吴既赦越的全文翻译。
1. 文言文翻译:《勾践事吴》
勾践事吴 原文
越王勾践与吴战而不胜,国破身亡,困于会稽(jī)。忿心张胆,气如涌泉;选练甲卒,赴火若灭。然而请身为臣,妻为妾,亲执戈为吴兵先马,果擒之于干遂。
故老子曰:“柔之胜刚也,弱之胜强也。天下莫不知,而莫之能行。”越王亲之,故霸天下。
(选自《淮南子·道应训》)
解释
越王勾践与吴国打仗没有获胜,国家被灭亡,自身被围困在稽山。内心怨恨愤怒,不平之气像泉水汹涌;暗中挑选项并严格训练士兵,士兵敢于赴汤蹈火,视死如归。但是他表面上请求做吴王的小臣,妻子做吴王的女仆,他亲自拿着戈矛做吴王的马前卒,结果在干遂将吴王擒获。
所以老子说:“柔能胜刚,弱能胜强。天下没有人不知道,却没有人能实行。”越王能亲身实行,因此能称霸于天下。
2. 勾践事吴文言文越王勾践与吴战而不胜,困于会稽,忿心张胆,气如涌泉,选练甲卒,赴火若灭,然而请身为臣,妻为妾,亲执戈为吴兵先马走,果禽之(吴王夫差)于干遂。故老子曰‘柔之胜刚也,弱之胜强也’。天下莫不知,而莫之能行,越王亲之,故霸中国。”
译文
越王勾践与吴国交战失败,国家破残,人民伤亡,自己又被围困在会稽。这时勾践是内心愤恨、胆气豪壮, *** 豪气像涌泉,训练选拔士兵,决心赴汤蹈火与吴国决一雌雄。但经过大臣文种的劝说,以屈辱条件和吴国达成协议,勾践亲自为吴王作臣仆,妻子为吴王作奴仆;又亲自执戈为吴王牵马开道,经过这样多年的卧薪尝胆,终于在干遂将吴国打败,并擒获吴王夫差。所以《老子》说:“柔可以胜刚,弱可以胜强,天下没有人不知道这个道理,但是没有谁能够亲自实施。”而越王勾践亲自去实行了,所以他最终称霸了中原。
3. 勾践事吴文言文越王勾践与吴战而不胜,困于会稽,忿心张胆,气如涌泉,选练甲卒,赴火若灭,然而请身为臣,妻为妾,亲执戈为吴兵先马走,果禽之(吴王夫差)于干遂。
故老子曰‘柔之胜刚也,弱之胜强也’。天下莫不知,而莫之能行,越王亲之,故霸中国。”
译文越王勾践与吴国交战失败,国家破残,人民伤亡,自己又被围困在会稽。这时勾践是内心愤恨、胆气豪壮, *** 豪气像涌泉,训练选拔士兵,决心赴汤蹈火与吴国决一雌雄。
但经过大臣文种的劝说,以屈辱条件和吴国达成协议,勾践亲自为吴王作臣仆,妻子为吴王作奴仆;又亲自执戈为吴王牵马开道,经过这样多年的卧薪尝胆,终于在干遂将吴国打败,并擒获吴王夫差。所以《老子》说:“柔可以胜刚,弱可以胜强,天下没有人不知道这个道理,但是没有谁能够亲自实施。”
而越王勾践亲自去实行了,所以他最终称霸了中原。
4. 课外文言文《勾践事吴》试题试题1加标点 然而请身为臣妻为妾亲执戈为吴王先马 2相同的 A 国破身亡/亡羊补牢 B 赴火若灭/赴汤蹈火 C 越王亲之/事必恭亲 D故老子曰/明知故问(字相同的那些 3翻译 天下莫不知,而莫之能行 4柔能胜刚 弱能胜强 结合这个故事说下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 5举出关于越王的典故(成语) 答案1加标点 然,而请身为臣,妻为妾,亲执戈为吴王先。
马 2相同的 B A 国破身亡/亡羊补牢 B 赴火若灭/赴汤蹈火 C 越王亲之/事必恭亲 D故老子曰/明知故问(字相同的那些3翻译 天下莫不知,而莫之能行 天下的人没有不知道的,然而天下的人没有能实行的。4柔能胜刚 弱能胜强 结合这个故事说下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能够忍辱负重,不辞辛苦,坚韧不拔的一点一点积蓄力量,麻痹敌人,最终等到力量强大可以转败为胜。
就如越王勾践可以自己做吴王臣子,为吴王执戈领路,在后方却卧薪尝胆,积蓄力量教育训练民众军队,最终打败强大的吴国。5举出关于越王的典故(成语) 卧薪尝胆,鸟尽弓藏。
欢迎采纳 希望帮到你 祝你学习进步。
5. 古文勾践灭吴翻译邑丈人有之市而醉归者梁北有黎丘部,有奇鬼焉,喜效人之子侄昆弟之状。
邑丈人有之市而醉归者,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丈人归,酒醒,而诮其子曰:“吾为汝父也,岂谓不慈哉?我醉,汝道苦我,何故?”其子泣而触地曰:“孽矣!无此事也。
昔也往责于东邑,是可问也。”其父信之,曰:“嘻!是必夫奇鬼也!我固尝闻之矣。”
明日端复饮于市,欲遇而刺杀之。明旦之市而醉,其真子恐其父之不能反也,遂逝迎之。
丈人望其真子,拔剑而刺之。丈人智惑于似其子者,而杀其真子。
夫惑于似士者而失于真士,此黎丘丈人之智也。 疑似之迹,不可不察,察之必于其人也。
夫孪子之相似者,其母常识之,知之审也。 (《吕氏春秋·疑似》) 注①部,即“乡”。
②孽,妖孽,怪异,这里作动词用,即遇到妖孽了。③端,故意。
(译文) 梁国北部有个黎丘乡,那里有个奇鬼,善于模仿人的子孙兄弟的样子。乡中有个老者到市上去喝醉了酒往家走,黎丘奇鬼模仿他儿子的样子,搀扶他回家,在路上苦苦折磨他。
老者回到家里,酒醒后责问他的儿子说:“我作为你的父亲,难道能说不慈爱吗?我喝碎了,你在路上苦苦折磨我,这是为什么?”他的儿子哭着以头碰地说:“您遇到鬼怪了!没有这回事呀!昨天我去东乡讨债,这是可以问别人的。”父亲相信了儿子的话,说:“噢,这一定是那个奇鬼作怪了!我本来就听人说起过他。
“第二天老者特意又到市上饮酒,希望再次遇见奇鬼,把他杀死。天刚亮就到市上去,又喝醉了。
他的儿子怕父亲回不了家,就去接他。老者望见儿子,拔剑就刺。
老者的思想被像他儿子的奇鬼所迷惑,而杀死了自己的真儿子。那些被像贤士的人所迷惑的人,错过了真正的贤士,这种思想正像黎丘老者一样啊。
对于今人疑惑的相似的现象,不能不审察清楚。审察这种现象,一定要找适当的人。
孪生子长得很相像,但他们的母亲总是能够辨认,这是因为母亲对他们了解得很清楚。
6. 勾践事吴文言文启发越王勾践与吴国打仗没有获胜,国家被灭亡,自身被围困在稽山。
内心怨恨愤怒,不平之气像泉水汹涌;暗中挑选并严格训练士兵,士兵敢于赴汤蹈火,视死如归。但是他表面上请求做吴王的小臣,妻子做吴王的女仆,他亲自拿着戈矛做吴王的马前卒,结果在干遂将吴王擒获。
所以老子说:"柔能战胜刚,弱能战胜强。天下没有人不知道,却没有人能实行。
"越王能亲身实行,因此能称霸于天下。越王勾践之所以最后能打败吴王夫差,是因为越王处在不利的时候,善于韬晦,不露锋芒,暗中积蓄力量,然后抓住机会,转败为胜。
它说明了柔弱可以战胜刚强,人处于不利地位时更应采用柔顺的手段,才能转弱为强。
7. 急需10篇文言文的翻译/勾践事吴/岳飞治军/突围求援/龙城飞将/亡斧/好这时,全国的父老兄弟都向越王勾践请求说:“从前,吴王夫差让我们的国君在诸侯之中受屈辱,如今我们越国也已经上了轨道,请允许让我们报这个仇吧!”勾践辞谢说:“过去我们被吴国打败,不是百姓的过错,是我的过错,象我这样的人,哪里懂得什么叫受耻辱呢?请大家还是暂且不要同吴国作战吧!”(过了几年)父老兄弟又向越王勾践请求说:“越国四境之内的人,都亲近我们越王,就象亲近父母一样。儿子想为父母报仇,大臣想为君王报仇,哪有敢不竭尽全力的呢?请允许同吴国再打一仗吧!”越王勾践答应了大家的请求,于是召集大家宣誓道:“我听说古代贤能的国君,不担心军队人数的不足,却担心军队士兵不懂什么叫羞耻,现在吴王夫差有穿着用水犀皮做成的铠甲的士兵十万三千人,可是夫差不担心他的士兵不懂得什么叫羞耻,只担心军队人数的不足。现在我要协助上天灭掉吴国。我不希望我的士兵只有一般人的血气之勇,而希望我的士兵能做到命令前进就共同前进,命令后退就共同后退。前进时想到会得到奖赏,后退时想到会受到惩罚,这样,就有合乎常规的赏赐。进攻时不服从命令,后退时不顾羞耻,这样就有了合乎常规的刑罚了。”
于是越国就果断地行动起来,全国上下都互相勉励。父亲勉励他的儿子,兄长勉励他的弟弟,妻子勉励她的丈夫。他们说:“哪有象我们这样的国君,我们哪能不愿战死在疆场上呢?”所以首战就使吴国在囿地吃了败仗,接着又使他们在没地受挫,在吴国国都的郊野又把吴军打得大败。
翻译: 每当军队休整,岳飞就督促将士爬斜坡、跳壕沟,都让他们穿着很重的铠甲来练习。士兵只要夺取老百姓的一根麻绳绑草料,就立刻斩首示众。士兵夜里宿营,老百姓开门表示愿意接纳,可是没有敢擅入的。岳家军号称“宁可冻死也不拆老百姓的屋子烧火取暖,宁可饿死也不抢老百姓的粮食充饥。”士兵生病了,岳飞亲自为他调药。将士远征,岳飞的妻子去他们的家慰问,有战死的,为他流泪痛苦并且抚育他的孤儿。朝廷有赏赐犒劳,都分给手下官兵,一丝一毫也不占有。岳飞善于以少击众。凡是有所行动,就召集手下军官,商议确定然后作战,所以兵锋所向,都能取胜。突然遇到敌军袭击也毫不慌乱。所以敌人评论岳家军说:“动摇山容易,动摇岳家军难。”张俊曾问岳飞用兵的方法,岳飞回答说:“仁义、信用、智慧、勇敢、严厉,缺一不可。”每次调运军粮,岳飞一定皱起眉头忧虑地说:“东南地区的民力快用尽了啊!”岳飞尊重贤能礼遇士人,平时唱唱雅诗,玩玩投壶游戏,谦逊谨慎得像个读书人。岳飞每次辞谢立功后朝廷给他加官时,一定说:“这是将士们贡献的力量,我岳飞又有什么功劳呢?”但是岳飞对国事意见激进,谈论问题都没有给人留余地,终于因为这点惹了祸患。
8.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题目(1)私自与他的部属乘船渡海而去。
(2)齐国人听说他很有才能,让他做卿相。 本题考查文言文的翻译能力。
解答本题时,要注意句中关键词语的解释以及句式的准确表述,特别要注意现代汉语的规范表述,一般采用直译。如(1)中,要注意准确把握“徒属”“行”的解释;(2)中,要注意“贤”的解释以及把省略句“以为相”补全。
参考译文:范蠡侍奉越王勾践,与勾践运筹谋划二十多年,终于灭了吴国,洗雪了会稽的耻辱。越军向北进军淮河,兵临齐、晋边境,号令中原各国,来尊崇周室。
勾践称霸,范蠡做了上将军。回国后,范蠡以为盛名之下,难以长久,况且勾践的为人,可与之同患难,难与之同安乐,于是他打点包装了细软珠宝,私自与他的部属乘船渡海而去,始终未再返回越国。
范蠡乘船飘海到了齐国,更名改姓,在海边耕作,父子合力治理产业。住了不久,积累财产达几十万。
齐国人听说他很有才能,让他做卿相。范蠡叹息道:“住在家里就积累千金财产,做官就达到卿相高位,这是平民百姓能达到的最高地位了。
长久享受尊贵的名号,不吉祥。”于是归还了相印,全部发散了自己的家产,送给知音好友同乡邻里,秘密离去,到陶地住下来,自称陶朱公。
勾践灭吴的文言文
《吴既赦越》,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以下是吴既赦越文言文翻译,欢迎阅读。原文
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终灭吴。
译文
吴王赦免了越王以后,(让他回了越国),越王勾践时时刻刻想着如何复国,于是就每天让自己的身体劳累,让自己焦虑地思索,还把一个苦胆挂在座位上面,每天坐下休息、躺下睡觉之前都要看苦胆,吃饭喝水之前也要先尝尝苦胆。他常常对自己说:“你难道已经忘记了在会稽山上所受的耻辱了吗?”他亲自到田间种地,他的夫人穿自己织的布做成的`衣服。他吃的每顿饭里几乎没有肉菜,穿的衣服没有鲜艳的颜色。他对待贤明的人毕恭毕敬,对待宾客厚礼相赠,扶助贫困的人,哀悼死难的人,和百姓们一同劳苦工作。最后终于打败了吴国。
典故
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派兵攻打越国,但被越国击败,阖闾也伤重身亡。两年后阖闾的儿子夫差率兵击败越国,越王勾践被押送到吴国做奴隶,勾践忍辱负重伺候吴王三年后,夫差才对他消除戒心并把他送回越国。
其实勾践并没有放弃复仇之心,他表面上对吴王服从,但暗中训练精兵,强政励治并等待时机反击吴国。艰苦能锻炼意志,安逸反而会消磨意志。勾践害怕自己会贪图眼前的安逸,消磨报仇雪耻的意志,所以他为自己安排艰苦的生活环境。他晚上睡觉不用褥,只铺些柴草(古时叫薪),又在屋里挂了一只苦胆,他不时会尝尝苦胆的味道,为的就是不忘过去的耻辱。
勾践为鼓励民众就和王后与人民一起参与劳动,在越人同心协力之下把越国强大起来,最后并找到时机,灭亡吴国。
成语
卧薪尝胆
释义
薪:柴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前都尝一尝苦胆。原指中国春秋时期的越王勾践励精图治以图复国的事迹,后演变成成语,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启示越王勾践为了使自己不忘记以前所受的耻辱,激励自己的斗志,以图将来报仇雪恨,回国后卧薪尝胆,最终东山再起,一举灭吴,恰恰印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
词语释义
苦:劳累
置:放置
食:饭;食物
吊:悼念
赦:赦免 坐;座位
急求《史记 越王勾践世家》从“元年,吴王阖庐闻允常死到其后四年,越复伐吴”的翻译
1. 勾践灭吴的文言文全部
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三军曰:“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大夫种进对曰:“臣闻之: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执其手而与之谋。
遂使之行成于吴,曰:“寡君勾践乏无所使,使其下臣种,不敢彻声闻于大王,私于下执事曰: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愿以金玉、子女赂君之辱。请勾践女女于王,大夫女女于大夫,士女女于士;越国之宝器毕从!寡君帅越国之众以从君之师徒。唯君左右之,若以越国之罪为不可赦也,将焚宗庙,系妻孥,沈金玉于江;有带甲五千人,将以致死,乃必有偶,是以带甲万人事君也,无乃即伤君王之所爱乎?与其杀是人也,宁其得此国也,其孰利乎?”
夫差将欲听,与之成。子胥谏曰:“不可!夫吴之与越也,仇雠敌战之国也;三江环之,民无所移。有吴则无越,有越则无吴。将不可改于是矣!员闻之:陆人居陆,水人居水,夫上党之国,我攻而胜之,吾不能居其地,不能乘其车;夫越国,吾攻而胜之,吾能居其地,吾能乘其舟。此其利也,不可失也已。君必灭之!失此利也,虽悔之,必无及已。”
越人饰美女八人,纳之太宰嚭,曰:“子苟赦越国之罪,又有美于此者将进之。”太宰嚭谏曰:“嚭闻古之伐国者,服之而已;今已服矣,又何求焉?”夫差与之成而去之。
勾践说于国人曰:“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与大国执仇,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此则寡人之罪也。寡人请更!”于是葬死者,问伤者,养生者;吊有忧,贺有喜;送行者,迎来者;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然后卑事夫差,宦士三百人于吴,其身亲为夫差前马。
勾践之地,南至于句无,北至于御儿,东至于鄞,西至于姑蔑,广运百里,乃致其父母、昆弟而誓之:寡人闻古之贤君,四方之民归之,若水归下也。今寡人不能,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令壮者无取老妇,令老者无取壮妻;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取,其父母有罪。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之。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生三人,公与之母;生二子,公与之饩。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支子死,三月释其政;必哭泣葬埋之如其子。令孤子、寡妇、疾疹、贫病者,纳官其子;其达士,絜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摩厉之于义。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哺也,无不歠也,必问其名。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非其夫人之所织不衣。十年不收于国,民俱有三年之食。
国之父兄请曰:“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今越国亦节矣,请报之!”勾践辞曰:“昔者之战也,非二三子之罪也,寡人之罪也。如寡人者,安与知耻?请姑无庸战!”父兄又请曰:“越四封之内,亲吾君也,犹父母也。子而思报父母之仇,臣而思报君之仇,其有敢不尽力者乎?请复战!”勾践既许之,乃致其众而誓之,曰:“寡人闻古之贤君,不患其众之不足也,而患其志行之少耻也。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不患其志行之少耻也,而患其众之不足也。今寡人将助天灭之。吾不欲匹夫之勇也,欲其旅进旅退也。进则思赏,退则思刑;如此,则有常赏。进不用命,退则 *** ;如此,则有常刑。”
果行,国人皆劝。父勉其子,兄勉其弟,妇勉其夫,曰:“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是故败吴于囿,又败之没,又郊败之。
夫差行成,曰:“寡人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请以金玉、子女,赂君之辱!”勾践对曰:“昔天以越予吴,而吴不受命;今天以吴予越,越可以无听天之命而听君之令乎?吾请达王甬、句东,吾与君为二君乎!”夫差对曰:“寡人礼先壹饭也矣。君若不忘周室而为弊邑宸宇,亦寡人之愿也。君若曰:‘吾将残汝社稷,灭汝宗庙。’寡人请死!余何面目以视于天下乎?越君其次也。”
遂灭吴。
2. 古文勾践灭吴翻译邑丈人有之市而醉归者梁北有黎丘部,有奇鬼焉,喜效人之子侄昆弟之状。
邑丈人有之市而醉归者,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丈人归,酒醒,而诮其子曰:“吾为汝父也,岂谓不慈哉?我醉,汝道苦我,何故?”其子泣而触地曰:“孽矣!无此事也。
昔也往责于东邑,是可问也。”其父信之,曰:“嘻!是必夫奇鬼也!我固尝闻之矣。”
明日端复饮于市,欲遇而刺杀之。明旦之市而醉,其真子恐其父之不能反也,遂逝迎之。
丈人望其真子,拔剑而刺之。丈人智惑于似其子者,而杀其真子。
夫惑于似士者而失于真士,此黎丘丈人之智也。 疑似之迹,不可不察,察之必于其人也。
夫孪子之相似者,其母常识之,知之审也。 (《吕氏春秋·疑似》) 注①部,即“乡”。
②孽,妖孽,怪异,这里作动词用,即遇到妖孽了。③端,故意。
(译文) 梁国北部有个黎丘乡,那里有个奇鬼,善于模仿人的子孙兄弟的样子。乡中有个老者到市上去喝醉了酒往家走,黎丘奇鬼模仿他儿子的样子,搀扶他回家,在路上苦苦折磨他。
老者回到家里,酒醒后责问他的儿子说:“我作为你的父亲,难道能说不慈爱吗?我喝碎了,你在路上苦苦折磨我,这是为什么?”他的儿子哭着以头碰地说:“您遇到鬼怪了!没有这回事呀!昨天我去东乡讨债,这是可以问别人的。”父亲相信了儿子的话,说:“噢,这一定是那个奇鬼作怪了!我本来就听人说起过他。
“第二天老者特意又到市上饮酒,希望再次遇见奇鬼,把他杀死。天刚亮就到市上去,又喝醉了。
他的儿子怕父亲回不了家,就去接他。老者望见儿子,拔剑就刺。
老者的思想被像他儿子的奇鬼所迷惑,而杀死了自己的真儿子。那些被像贤士的人所迷惑的人,错过了真正的贤士,这种思想正像黎丘老者一样啊。
对于今人疑惑的相似的现象,不能不审察清楚。审察这种现象,一定要找适当的人。
孪生子长得很相像,但他们的母亲总是能够辨认,这是因为母亲对他们了解得很清楚。
3. 求勾践灭吴中的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和句式(如倒装句宾语前置.)1.通假字 沈金玉于江 沈——同“沉”,句意是,把金玉宝物都沉到江里.仇雠敌战之国也 雠——同“仇”,句意是,是互相仇视、敌打、交战的国家.不可失也已 已——同“矣”,句意是,不可以失掉.令壮者无取老妇 取——“娶”.句意是,规定青年男子不许娶老年妇女.将免者以是 免——“娩”,生育,临产.句意是,妇女将要临产时向官府报告.公令毉守之 毉——“医”.句意是,官家就派医生看护她生产.絜其居 絜——“洁”.句意是,收拾干净他们的住所.吾请达王甬,句东 句——“勾”.句意是,我请求把你送到市,旬以东的地方.而为弊异宸宇 弊——“敝”.句意是,做吴国的庇护者.2.古今异义词 敬得闻子大夫之言 子,尊称.现常用于人的通称,或专指儿子.句意是,如果能够听到大夫您的话.夫差与之成而去之 去,离开.现常用于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或过去的时间.句意是,夫差与文种达成和议而离开了越国.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 中原,原野之中,现常用于“中原地区”.句意是,因而使百姓的尸骨暴露在荒野之中.寡人请更 请,请允许我.现常用于请别人如何.句意是,请允许我改正.丈夫二十不娶 丈夫,男子.今常用于男女两人结婚后,男子是女子的丈夫.句意是,男子二十岁还不娶媳妇.生丈夫 丈夫,男孩.今常用义同前“丈夫”句.句意是生男孩.十年不收于国 国,指国内人民.今常用于“国家”或“代表国家的”.句意是,十年不向人民征收赋税.贫病者纳官其子 病,贫病,贫困.今用于“得病”等.句意是,贫困的人把他们的儿子送人官府,给以禀食,加以敬养.爪牙之士 爪牙:勇敢的,今为贬义,比喻坏人的党羽.句意是,勇敢的将士.孰是吾君也 是,这个,代词.现代为肯定判断词.句意是,谁能象我们国君这样好啊.吾将残汝社稷 社稷,国家.现今“社”与“稷”是两个词.“社”为“社会”“社交”等,“稷”只有古义.越君其次 其,代吴国,次,舍,驻.今用于“次第较后”,“次要的地位”等.句意是,请越君到吴国来驻扎吧.3.一词多义 子 必哭泣葬理之如其子(嫡子) 苟得闻子大夫之言(尊称) 丈夫 丈夫二十不娶(男女) 生丈夫(男孩) 已 不可失也已(同“矣”,了) 今已服矣(已经) 之 三江行之(代间代吴国与越国) 夫差将欲听与之成(代词,代地) 勾践之地(助词“的”) 女 女子十七不嫁(女性,名词) 请勾践女女于王(助词,作婢妾) 请 请姓无庸战(请求对方) 寡人请更(请允许我) 4.词类活用 寡君勾践乏无所使(乏,形容词作动词,缺乏,课文中指人材缺乏.句意是,我们的国君勾践缺乏人材,无人可以派遣.) 请勾践女女于王(第二个“女”名词作动词,作婢妾.句意是,请允许把勾践的女儿作吴王的婢妾.) 惟君左右之(左右,方位名词作动词,处置.句意是,任凭您的处置.) 宦士三百人于吴(宦,名词作动词,服役) 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衣,名词作动词,穿.句意是,现在夫差穿水犀皮铠甲的士卒有十万三千人.必庙礼之(庙,名词作状语,在庙堂上.礼,名词作状语,以隆重的礼节.句意是:一定在庙堂上以隆重的礼节接待他.) 5.古汉语句式 判断句 仇雠敌战之国也.(“也”来判断,句意是:是互相仇视、敌对、交战的国家.) 倒装句 勾践说于国人曰(介词结构后置句.句意是:勾践向越国人民解释说.) 宦士三百人于吴(谓语前置.句意是:派三百多士人到吴国去服役.) 省略句 必庙礼之(缺主语:“必”后省略介词“于”;句意是:一定在庙堂上以隆重的礼节接待他.)。
4. 勾践灭吴原文原文 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三军曰:“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大夫种进对曰:“臣闻之,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执其手而与之谋。
遂使之行成于吴,曰:“寡君勾践乏无所使,使其下臣种,不敢彻声闻于大王,私于下执事曰: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愿以金玉、子女赂君之辱。请勾践女女于王,大夫女女于大夫,士女女于士;越国之宝器毕从!寡君帅越国之众以从君之师徒。
唯君左右之,若以越国之罪为不可赦也,将焚宗庙,系妻孥,沈金玉于江;有带甲五千人,将以致死,乃必有偶,是以带甲万人事君也,无乃即伤君王之所爱乎?与其杀是人也,宁其得此国也,其孰利乎?”夫差将欲听,与之成。子胥谏曰:“不可!夫吴之与越也,仇雠敌战之国也;三江环之,民无所移。
有吴则无越,有越则无吴。将不可改于是矣!员闻之:陆人居陆,水人居水,夫上党之国,我攻而胜之,吾不能居其地,不能乘其车;夫越国,吾攻而胜之,吾能居其地,吾能乘其舟。
此其利也,不可失也已。君必灭之!失此利也,虽悔之,必无及已。
越人饰美女八人,纳之太宰嚭,曰:“子苟赦越国之罪,又有美于此者将进之。”太宰嚭谏曰:“嚭闻古之伐国者,服之而已;今已服矣,又何求焉?”夫差与之成而去之。
勾践说于国人曰:“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与大国执仇,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此则寡人之罪也。寡人请更。”
于是葬死者,问伤者,养生者;吊有忧,贺有喜;送往者,迎来者;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然后卑事夫差,宦士三百人于吴,其身亲为夫差前马。
勾践之地,南至于句无,北至于御儿,东至于鄞,西至于姑蔑,广运百里,乃致其父母昆弟而誓之,曰:“寡人闻,古之贤君,四方之民归之,若水之归下也。今寡人不能,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
令壮者无取老妇,令老者无取壮妻;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取,其父母有罪。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之。
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生三人,公与之母;生二子,公与之饩。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支子死,三月释其政;必哭泣葬埋之如其子。
令孤子、寡妇、疾疹、贫病者,纳宦其子。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摩厉之于义。
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
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哺也,无不歠也:必问其名。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
十年不收于国,民俱有三年之食。国之父兄请曰:“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今越国亦节矣,请报之。”
勾践辞曰:“昔者之战也,非二三子之罪也,寡人之罪也。如寡人者,安与知耻?请姑无庸战。”
父兄又请曰:“越四封之内,亲吾君也,犹父母也。子而思报父母之仇,臣而思报君之仇,其有敢不尽力者乎?请复战!”勾践既许之,乃致其众而誓之,曰:“寡人闻古之贤君,不患其众之不足也,而患其志行之少耻也。
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不患其志行之少耻也,而患其众之不足也。今寡人将助天灭之。
吾不欲匹夫之勇也,欲其旅进旅退。进则思赏,退则思刑;如此,则有常赏。
进不用命,退则 *** ;如此,则有常刑。”果行,国人皆劝。
父勉其子,兄勉其弟,妇勉其夫,曰:“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是故败吴于囿,又败之于没,又郊败之。夫差行成,曰;“寡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请以金玉子女赂君之辱!”句践对曰;“昔天以越与吴,而吴不受;今天以吴予越,越可以无听天命听君之令乎?吾请达王甬句东,吾与君为二君乎?”夫差对曰;“寡人礼先壹饭矣,君若不忘周室而为敝邑 宇,亦寡人之愿也。
君若曰;『吾将残汝社稷,灭汝宗庙。』寡人请死,余何而目以视於天下乎?越君其次也!”遂灭吴。
译文 越王勾践退守到会稽山上,向三军下令说:"凡是我父辈兄弟和同姓弟兄,只要有能够帮助我出谋划策打败吴国的,我将和他共同管理越国的政事。"大夫文种进见回答说:"我听说,商人夏天的时候就准备皮货,冬天的时候就准备细葛布。
天旱的时候就准备船,有大水的时候就准备车辆,就是打算在缺少这些东西的时候派上用场。即使没有被四邻侵扰的时候,然而谋臣与武士,不可不选 *** 供养他们。
就像蓑笠一样,雨已经下来了,肯定要到处找。现在君王您已经退守到会稽山上了,然后才寻求出谋划策的大臣,恐怕太迟了吧?"勾践说:"如果能够让我听听您的高见,又有什么晚的呢?"于是就拉着文种的手,跟他在一起商量。
终于使文种去吴国议和。随后,越王就派文种到吴国去求和。
文种对吴王说:"我们越国派不出有本领的人,就派了我这样无能的臣子,我不敢直接对您大王说,我私自同您手下的臣子说:我们越王的军队,不值得屈辱大王再来讨伐了,越王愿意把金玉及子女,奉献给大王,以酬谢大王的辱临。并请允许把越王的女儿作大王的婢妾,大夫的女。
5. 人教版《勾践灭吴》的文言知识点教学目标:
1、了解《国语》的体例及主要内容。
2、理解文言实词:知、成、耻、资、服“等的含义;了解几个通假字:帅、政、取、有。
3、认真诵读课文,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学习勾践在逆境之中不气馁、不沉沦,刻苦自励战胜困难的精神与其奋斗成功的具体缘由,理解文种、申胥的忠贤报国之志。揣摩人物语言,体会说理动情艺术。
教学设想:
1、教学重点:(1)积累本课要求掌握的重点实词与虚词及文言句式。
(2)理解勾践卧薪尝胆、发奋图强的奋斗精神。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熟悉课文、诵读课文的基础上背诵课文的饿最后两段。
3、课中的特本殊句式归类
(1)判断句
1夫吴与越也,仇雠敌战之国也
2此寡人之罪也(省略介词于)
3昔者之战也,非二三子之罪也
4昔者之战也……寡人之罪也
(2)省略句
1夫差将欲听(之)与之成(省略动宾短语“之”。之——指代文种)
2(与之成)不可!(省主语——与越国订立盟约)
3纳之(于)太宰喜否(省略介词于)
4以(之)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省略介词宾语“之”)
5寡人请更(对待吴国的态度)(省略动词宾语)
6(勾践)无不甫(之)也(省略主语与宾语)
7员闻之,陆人居(于)陆,水人居(于)水(省介词)
省量词,例1:女子十七(岁)不嫁,丈夫二十(岁)不取2:一(条)犬,一(头)豚
(3)倒装句
A介宾短语后置
1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
2乃号令于三军
3又有美于此者将献之
B.宾语前置
何后之有?
本课虚词用法归类
1、之
代词,他,它。例1:吾与之共越国之政。2:三江环之。
助词,的。例1:苟得闻子大夫之言2此则寡人之罪也
助词,取消主谓间的独立性,不译。例1: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2若水之不归也。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例:何后之有?
2、其
代词,他的,他们的。例1:执其手而与之谋。2: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
代词,他。例:其身亲为夫差前马。
代词,自己的。 例:必哭泣葬埋之如其子。
指示代词,那些。例:其必士。
副词,同“岂”,难道。例:其有敢不尽力者乎?
3 、于
介词:在。例1:是故败吴于囿,又败之于没。2遂使之行成于吴。
“于是”属介宾短语作补语,“在这种局面”
4、以
连词,而,表目的,可译为“以致”、“导致”、“用来”。
例1: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与大国执雠,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
例2: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
5、而
连词,表承接,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例:执其手而与之谋。
连词,表转折,可译为“却”、“但是”
例: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不患其志行之少耻也,而患其众之不足也。
6、已
助词,同“矣‘,了。例:虽悔之,亦无及已。
副词,已经,例:今已服矣。
6. 勾践灭吴 文言字词归类《勾践灭吴》文言字词梳理: 一、重点词语解释 1、贾人夏则资皮(积蓄,储备。
这里作"准备") 2、吊有忧(慰问) 3、当室者死(指嫡子,正妻所生的长子) 4、支子死(庶子,指妾所生的儿子) 5、践辞曰(推辞) 6、越四封之内(疆界) 7、其有敢不尽力者乎(副词,表诘问,同"岂",难道) 8、旅进旅退(俱,共同) 9、果行,国人皆劝(果决地) 10、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谁) 11、是故败吴于囿(因此) 12、无乃后乎("无乃……",恐怕……吧) 二、通假字(写出句中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释) 1、将帅二三子以蕃(帅通"率") 2、令壮者无取老妇(取通"娶") 3、将免者以告(免通"娩") 4、三年释其政(政通"征") 5、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哺也(哺通"哺") 6、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有通"又") 7、而摩厉之于义(摩厉通"磨砺") 三、一词多义(解释多义词) 1、知: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知道) 如寡人者,安与知耻(感到,觉得) 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管理,主持) 孰为汝多知乎(通"智") 2、复:山重水复疑无路(繁复) 其有敢不尽力者乎,请复战(再) 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恢复) 3、既:既而儿醒,大啼 (不久) 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已经) 将军既帝室之胄(既然) 4、劝:果行,国人皆劝(鼓励) 劝君更进一杯酒(劝说) 5、遂:自杀未遂(成功) 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于是) 遂使之行成于吴(终于) 遂灭吴(就) 6、当: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掌管) 木兰当户织(面对)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到了)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阻挡,把守) 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必定)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将) 三、特殊句式(指出各句的句式) 1、越王勾践栖于会稽山上(介宾短语后置) 2、何后之有(宾语前置) 3、执其手与之谋(省略) 4、夫吴之与越也,仇雠敌战之国也(判断句) 5、十年不收于国(介宾短语后置) 6、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省略) 7、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哺也(定语后置,判断句) 8、此则寡人之罪也(判断句) 四、词类活用(解释活用词,并指出其用法) 1、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名作动,穿) 2、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名作动,以礼相待) 3、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意动,以……为耻) 4、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使动,使……洁) 5、又郊败之(名作状,在郊外) 6、宦士三百人于吴(名作动,做帝王的仆侍) 7、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使动,使……退却) 五、古今异义词(指出其古今异义) l、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古义:得力的帮手 今义:帮凶 2、生丈夫,二壶酒 古义:男孩 今义:女子的配偶 3、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 古义:原野 今义:黄河中下游地区 4、国人皆劝 古义:劝勉,勉励 今义:劝说 六、难句翻译 1、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译:即使没有四边入侵的外患,但是有谋略的大臣和勇猛的武将,也不能不加以培养教育来供挑选录用。
2、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 译:如果能够听到大夫您的计谋,有什么迟呢? 3、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 译:不去做百姓所厌恶的事情,补做老百姓认为应该做而没有做的事。 4、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支子死,三月释其政。
译:嫡子死了的,免除他三年的赋税;庶子死了的,免除他三个月的赋税。 5、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摩厉之于义。
译:那些明智达理的士人,使他的居所整洁,使他穿着漂亮,使他吃饱饭,和他们研究事物的义理。(在道义上和他切磋。)
6、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 译:以前夫差让我们国君在诸侯面前出丑。 7、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 译:有哪个君主像这样恩惠,可以不为他效劳吗? 8、臣而思报君之仇,其有敢不尽力者乎? 译:做臣子的想着要报国君的仇,难道有敢不尽力的吗?。
7. 勾践灭吴 译文这时,全国的父老兄弟都向越王勾践请求说:“从前,吴王夫差让我们的国君在诸侯之中受屈辱,如今我们越国也已经上了轨道,请允许让我们报这个仇吧!”勾践辞谢说:“过去我们被吴国打败,不是百姓的过错,是我的过错,象我这样的人,哪里懂得什么叫受耻辱呢?请大家还是暂且不要同吴国作战吧!”(过了几年)父老兄弟又向越王勾践请求说:“越国四境之内的人,都亲近我们越王,就象亲近父母一样。
儿子想为父母报仇,大臣想为君王报仇,哪有敢不竭尽全力的呢?请允许同吴国再打一仗吧!”越王勾践答应了大家的请求,于是召集大家宣誓道:“我听说古代贤能的国君,不担心军队人数的不足,却担心军队士兵不懂什么叫羞耻,现在吴王夫差有穿着用水犀皮做成的铠甲的士兵十万三千人,可是夫差不担心他的士兵不懂得什么叫羞耻,只担心军队人数的不足。现在我要协助上天灭掉吴国。
我不希望我的士兵只有一般人的血气之勇,而希望我的士兵能做到命令前进就共同前进,命令后退就共同后退。前进时想到会得到奖赏,后退时想到会受到惩罚,这样,就有合乎常规的赏赐。
进攻时不服从命令,后退时不顾羞耻,这样就有了合乎常规的刑罚了。” 于是越国就果断地行动起来,全国上下都互相勉励。
父亲勉励他的儿子,兄长勉励他的弟弟,妻子勉励她的丈夫。他们说:“哪有象我们这样的国君,我们哪能不愿战死在疆场上呢?”所以首战就使吴国在囿地吃了败仗,接着又使他们在没地受挫,在吴国国都的郊野又把吴军打得大败。
于是越国就灭掉了吴国。
越王勾践元年(前496),吴王阖庐听说允常逝世,就举兵讨伐越国。越王勾践派遣敢死的勇士向吴军挑战,勇士们排成三行,冲入吴军阵地,大呼着自刎身亡。吴兵看得目瞪口呆,越军趁机袭击了吴军,在槜李大败吴军,射伤吴王阖庐。阖庐在弥留之际告诫儿子夫差说:"千万不能忘记越国。"三年(前496),勾践听说吴王夫差日夜操练士兵,将报复越国一箭之仇,便打算先发制人,在吴未发兵前去攻打吴。范蠡进谏说:"不行,我听说兵器是凶器,攻战是背德,争先打是事情中最下等的。阴谋去做背德的事,喜爱使用凶器,亲身参与下等事,定会遭到天帝的反对,这样做绝对不利。"越王说:"我已经做出了决定。"于是举兵进军吴国。吴王听到消息后,动用全国精锐部队迎击越军,在夫椒大败越军。越王只聚拢起五千名残兵败将退守会稽。吴王乘胜追击包围了会稽。越王对范蠡说:"因为没听您的劝告才落到这个地步,那该怎么办呢?"范蠡回答说:"能够完全保住功业的人,必定效法天道的盈而不溢;能够平定倾覆的人,一定懂得人道是崇尚谦卑的;能够节制事理的人,就会遵循地道而因地制宜。现在,您对吴王要谦卑有礼派人给吴王送去优厚的礼物,如果他不答应,您就亲自前往事奉他,把自身也抵押给吴国。"勾践说:"好吧!"于是派大夫种去向吴求和,种跪在地上边向前行边叩头说:"君王的亡国臣民句践让我大胆的告诉您的办事人员:勾践请您允许他做您的奴仆,允许他的妻子做您的侍妾。"吴王将要答应种。子胥对吴王说:"天帝把越国赏赐给吴国,不要答应他。"种回越后,将情况告诉了句践。句践想杀死妻子儿女,焚烧宝器,亲赴疆场拼一死战。种阻止句践说:"吴国的太宰嚭(pī,坯)十分贪婪,我们可以用重财诱惑他,请您允许我暗中去吴通融他。"于是勾践便让种给太宰嚭献上美女珠宝玉器。嚭欣然接受,于是就把大夫种引见给吴王。种叩头说:"希望大王能赦免句践的罪过,我们越国将把世传的宝器全部送给您。万一不能侥幸得到赦免,勾践将把妻子儿女全部杀死,烧毁宝器,率领他的五千名士兵与您决一死战,您也将付出相当的代价。"太宰嚭借机劝说吴王:"越王已经服服贴贴地当了臣子,如果赦免了他,将对我国有利。"吴王又要答应种。子胥又进谏说:"今天不灭亡越国,必定后悔莫及。句践是贤明的君主,大夫种、范蠡都是贤能的大臣,如果句践能够返回越国,必将作乱。"吴王不听子胥的谏言,终于赦免了越王,撤军回国。勾践被困在会稽时,曾喟(kuì,溃)然叹息说:"我将在此了结一生吗?"种说:"商汤被囚禁在夏台,周文王被围困在羑(yǒu,有)里,晋国重耳逃到翟,齐国小白逃到莒,他们都终于称王称霸天下。由此观之,我们今日的处境何尝不可能成为福分呢?"吴王赦免了越王,勾践回国后,深思熟虑,苦心经营,把苦胆挂到座位上,坐卧即能仰头尝尝苦胆,饮食也尝尝苦胆。还说:"你忘记会稽的耻辱了吗?"他亲身耕作,夫人亲手织布,吃饭从未有荤菜。从不穿有两层华丽的衣服,对贤人彬彬有礼,能委曲求全,招待宾客热情城恳,能救济穷人,悼慰死者,与百姓共同劳作。越王想让范蠡管理国家政务,范蠡回答说:"用兵打仗之事,种不如我;镇定安抚国家,让百姓亲近归附,我不如种。"于是把国家政务委托给大夫种,让范蠡和大夫柘稽求和,到吴国作人质。两年后吴国才让范蠡回国。勾践从会稽回国后七年,始终抚慰自己的士兵百姓,想以此报仇吴国。大夫逢(páng,旁)同进谏说:"国家刚刚流亡,今天才又殷实富裕,如果我们整顿军备,吴国一定惧怕,它惧怕,灾难必然降临。再说,凶猛的大鸟袭击目标时,一定先隐藏起来。现在,吴军压在齐、晋国境上,对楚、越有深仇大恨,在天下虽名声显赫,实际危害周王室。吴缺乏道德而功劳不少,一定骄横狂妄。真为越国着想的话,那越国不如结交齐国,亲近楚国,归附晋国,厚待吴国。吴国志向高远,对待战争一定很轻视,这样我国可以联络三国的势力,让三国攻打吴国,越国便趁它的疲惫可以攻克它了。"勾践说:"好。"过了两年,吴王将要讨伐齐国。子胥进谏说:"不行。我听说句践吃从不炒两样好菜,与百姓同甘共苦。此人不死,一定成为我国的忧患。吴国有了越国,那是心腹之患,而齐对吴来说,只象一块疥癣。希望君王放弃攻齐,先伐越国。"吴王不听,就出兵攻打齐国,在艾陵大败齐军,俘虏了齐国的高、国氏回吴。吴王责备子胥,子胥说:"您不要太高兴!"吴王很生气,子胥想自杀,吴王听到制止了他。越国大夫种说:"我观察吴王当政太骄横了,请您允许我试探一下,向他借粮,来揣度一下吴王对越国的态度。"种向吴王请求借粮。吴王想借予,子胥建议不借,吴王还是借给越了,越王暗中十分喜悦。子胥说:"君王不听我的劝谏,再过三年吴国将成为一片废墟!"太宰嚭听到这话后,就多次与子胥争论对付越国的计策,借机诽谤子胥说:"伍员表面忠厚,实际很残忍,他连自己的父兄都不顾惜,怎么能顾惜君王呢?君王上次想攻打齐国,伍员强劲地进谏,后来您作战有功,他反而因此怨恨您。您不防备他,他一定作乱。"嚭还和逢共同谋划,在君王面前再三再四诽谤子胥。君王开始也不听信谗言,于是就派子胥出使齐国,听说子胥把儿子委托给鲍氏,君王才大怒,说:"伍员果真欺骗我!"子胥出使齐回国后,吴王就派人赐给子胥一把"属镂"剑让他自杀。子胥大笑道:"我辅佐你的父亲称霸,又拥立你为王,你当初想与我平分吴国,我没接受,事隔不久,今天你反而因谗言杀害我。唉,唉,你一个人绝对不能独自立国!"子胥告诉使者说:"一定取出我的眼睛挂在吴国都城东门上,以便我能亲眼看到越军进入都城"于是吴王重用嚭执掌国政。过了三年,勾践召见范蠡说:"吴王已杀死了胥,阿谀奉承的人很多,可以攻打吴了吗?"范蠡回答说:"不行。"到第二年春天,吴王到北部的黄池去会合诸侯,吴国的精锐部队全部跟随吴王赴会了,唯独老弱残兵和太子留守吴都。勾践又问范蠡是否可以进攻吴国。范蠡说:"可以了"。于是派出熟悉水战的士兵两千人,训练有素的士兵四万人,受过良好教育的地位较高的近卫军六千人,各类管理技术军官一千人,攻打吴国。吴军大败,越军还杀死吴国的太子。吴国使者赶快向吴王告急,吴王正在黄池会合诸侯,怕天下人听到这种惨败消息,就坚守秘密。吴王已经在黄池与诸侯订立盟约,就派人带上厚礼请求与越国求和。越王估计自己也不能灭亡吴国,就与吴国讲和了。这以后四年,越国又攻打吴国。
今天关于“越王勾践灭吴原文及翻译”的讲解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这个主题,并从我的回答中找到需要的信息。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
下一篇:踏青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