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诗词论坛 诗词论坛

谁知盘中餐的下一句

zmhk 2024-09-05 人已围观

简介谁知盘中餐的下一句       谁知盘中餐的下一句的今日更新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它涉及到许多方面。今天,我将与大家分享关于谁知盘中餐的下一句的最新动态,希望我的介绍能为有需要的朋友提供一些帮助。1.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

谁知盘中餐的下一句

       谁知盘中餐的下一句的今日更新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它涉及到许多方面。今天,我将与大家分享关于谁知盘中餐的下一句的最新动态,希望我的介绍能为有需要的朋友提供一些帮助。

1.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的名字叫什么

2.谁知盘中餐这首古诗的名字

3.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后面是什么?

4.“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是什么意思?

谁知盘中餐的下一句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的名字叫什么

       《悯农二首》。是唐代诗人李绅的组诗作品。

       原文: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译文: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田地,劳苦农民,仍然要饿死。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粒粒饱含着农民的血汗。

扩展资料:

       作诗悯农的轶事:

       唐朝时候,湖州出了一名大诗人,名叫李绅。李绅自幼好学,二十七岁中了进士,皇帝见他学识渊博,才学出众,招官翰林学士。 有一年夏天,李绅回故乡亳州探亲访友。恰遇浙东节度使李逢吉回朝奏事,路经亳州,二人是同榜进士,又是文朋诗友,久别重逢,自然要盘桓一日。

       这天,李绅和李逢吉携手登上城东观稼台。二人遥望远方,心潮起伏。李逢吉感慨之余,吟了一首诗,最后两句是:“何得千里朝野路,累年迁任如登台。”意思是,如果升官能象登台这样快就好了。李绅此时却被另一种景象感动了。

       他看到田野里的农夫,在火热的阳光下锄地,不禁感慨,随口吟道: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李逢吉听了,连说:“好,好!这首作得太好了!一粥一饭得来都不易呀!”

       李绅仰天长叹了一口气,接着又吟道: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李逢吉一听,这不是在揭朝廷的短吗?这小子好大胆,回到书房,李逢吉对李绅说:“老兄能否将刚才吟的两首诗抄下来赠我,也不枉我二人同游一场。”李绅沉吟一下说:“小诗不过三四十字,为兄听过,自然记得,何必抄录?若一定落笔,不如另写一首相赠。”李逢吉只得说:“也好,也好。”于是,李绅又提笔写下一首:

       垄上扶犁儿,手种腹长饥。

       窗下织梭女,手织身无衣。

       我愿燕赵姝,化为嫫女姿。

       一笑不值钱,自然家国肥。

       写好,递与李逢吉斧正。李逢吉看了,觉得这首诗在指责朝廷方面,比上两首更为具体。第二天,李逢吉便辞别李绅,离亳进京了。李逢吉表面上对李绅很好,可内心里却想拿他作垫脚石,再高升一级。

       他回到朝中,立即向皇上进谗说:“启禀万岁,今有翰林院学士李绅,写反诗发泄私愤。”武宗皇帝大吃一惊,忙问:“何以见得?”李逢吉连忙将李绅诗奉上。武宗皇帝召李绅上金殿,拿出那首诗来,李绅看看,说道:“这是微臣回乡后,看到民生疾苦,即情写下的,望陛下体察!”

       武宗说:“久居高堂,忘却民情,朕之过也,亏卿提醒。今朕封你尚书右仆射,以便共商朝事,治国安民。”李绅叩头道:“谢皇上!”武宗又道:“此事多亏李逢吉举荐。”李绅则对李逢吉感激不尽。

       而李逢吉呢,听说李绅反而升了官,又惊又怕,正胆颤心惊,李绅却登门向他表示谢意。李逢吉更是蒙在鼓里,只好哼之哈之。不久,李逢吉被调任为云南观察使,降了官。这时他才感到自己是偷鸡不着蚀把米。李绅的三首悯农诗,千百年来人们只见到前两首。第3首《悯农诗》被传到皇宫,直到近代,人们才在敦煌石窟中的唐人诗卷中发现。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李绅

谁知盘中餐这首古诗的名字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菜、粒粒皆辛苦

       作者,是唐朝诗人李绅。李绅(772~846),字公垂

       无锡(今属江苏)人,元和进士,是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之一,与著名文人白居易、元稹等交往甚密。元稹称李绅说:“予友李公垂,贶予乐府新题二十首,雅有所谓,不虚为文,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显见,李绅的诗风,与“锄禾日当午”诗的格调相一致。《全唐诗》收录李绅的诗,题《古风二首》,又称作《悯农二首》,其中之一就是“锄禾日当午”,另一首诗为:“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两首诗的意义相同。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后面是什么?

       悯农二首

       其一

       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其二

       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1]。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其三

       李绅

       垄上扶犁儿,手种腹长饥。

       窗下织梭女,手织身无衣。

       我愿燕赵姝,化为嫫女姿。

       一笑不值钱,自然家国肥。

       1、《悯农》:题一作《古悯农二首风》。悯:怜悯。这里有同情的意思。

       2、 粟:谷子

       3、收:一作“成”。

       4、四海:指全国。闲田:未被耕种的田。

       5、犹:还,仍然。

       6、餐:一作“飧”。

       译文:

       其一:农民在中午的时候在田地里除草,一滴滴的汗掉在了土地里。又有谁能知道这饭菜的来历,每一粒都是那么地辛苦。

       其二:春天,农民把一粒粒谷子种下,秋天就可以收到很多粮食。虽然全国各地的土地都被农民耕种,但农民还是因为粮食全被佞官夺去而饿死。

       其三:

       在田地里扶犁耕种的男儿,理应有饭吃,吃得饱,但是实际上却挨饿;在窗牖下投梭织布的妇女,理应有衣穿,穿得暖,但是实际上却在受冻。我希望燕地赵地的美女,都变成面目丑陋而德行贤惠的嫫母;那么,她们的笑,就不可能再那样值钱,也就再不至于有一笑千金的挥霍现象了。到那个时候,社会上富者穷奢极侈、贫者衣食无着的现象,也许可望有所改变吧。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是什么意思?

       李绅(772—846),字公垂,生于唐大历七年(772年),祖籍安徽亳州.父李晤,历任金坛、乌程(今浙江吴兴)、晋陵(今常州)等县令,携家来无锡,定居梅里抵陀里(今无锡县东亭长大厦村).

        悯农

        (一)

        锄 禾 日 当 午,

        汗 滴 禾 下 土.

        谁 知 盘 中 餐,

        粒 粒 皆 辛 苦.

        (二)

        春 种 一 粒 粟,

        秋 收 万 颗 子.

        四 海 无 闲 田,

        农 夫 犹 饿 死.

       农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锄禾,汗水从身上滴在禾苗生长的土地上。

       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颗每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

       出处:《悯农二首》

       诗人:

       李绅(772~846),字公垂,无锡(今属江苏)人,元和进士,是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之一,与著名文人白居易、元稹等交往甚密。元稹称李绅说:“予友李公垂,贶予乐府新题二十首,雅有所谓,不虚为文,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赏析:

       诗的开头就与了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种田的辛苦,提醒人们珍惜农民的劳动成果,诗中表达了对农民深深的同情和敬重。诗人用非常粗疏的笔调,勾勒出一幅田间劳动的场景:农民们不避烈日,正挥汗如雨地锄着庄稼地,它提醒人们每一颗粮食都来之不易。这一场景在诗歌中非常突出,它也能使我们联想到,还有多少人正在阴凉处避暑消热,并且心安理得地享受着农民的劳动成果呢?那些富贵人家丰盛的“盘中餐”,正是农民风雨之中、烈日之下辛勤劳作流下的汗水换来的呵!这一鲜明的对比,又使我们看到了诗人对农民的同情,对不平等的现实的不满。

       好了,关于“谁知盘中餐的下一句”的话题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通过我的介绍对“谁知盘中餐的下一句”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