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诗词比赛 诗词比赛

长恨歌传原文及翻译_陈鸿长恨歌传原文及翻译

zmhk 2024-09-01 人已围观

简介长恨歌传原文及翻译_陈鸿长恨歌传原文及翻译       感谢大家提供这个长恨歌传原文及翻译问题集合,让我有机会和大家交流和分享。我将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学习,为每个问题提供清晰而有条理的回答。1.唐玄宗和杨贵妃文言文

长恨歌传原文及翻译_陈鸿长恨歌传原文及翻译

       感谢大家提供这个长恨歌传原文及翻译问题集合,让我有机会和大家交流和分享。我将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学习,为每个问题提供清晰而有条理的回答。

1.唐玄宗和杨贵妃文言文

2.谁道文成是故侯的翻译谁道文成是故侯的翻译是什么

3.马嵬李商隐翻译

4.回眸一笑百媚生 六宫粉黛无颜色。什么意思,翻译下

5.离魂记文言文

长恨歌传原文及翻译_陈鸿长恨歌传原文及翻译

唐玄宗和杨贵妃文言文

       1. 求有关于安史之乱和杨玉环和唐玄宗生活方面描写的诗词曲文言文作品

        最有名的当然是白居易的 长恨歌

        中国许多文学作品中的李隆基是感情专一的皇帝,民间习称他为“唐明皇”,《异闻录》载〈唐明皇游月宫〉一事。他和杨贵妃的故事,透过白居易《长恨歌》和陈鸿《长恨歌传》千古传诵,例如: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断肠声。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但也有中立如诗圣杜甫,例如《哀江头》一段:

        昭阳殿里第一人,同辇随君侍君侧。

        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啮黄金勒。

        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箭正坠双飞翼。

        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

        唐皇室后裔李商隐更有《马嵬》诗讽曰: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晚唐宰相郑畋的《马嵬坡》一首貌似为玄宗辩护,其实也不过说他略强于陈后主罢了:

        玄宗回马杨妃死,云雨难忘日月新。

        终是圣明天子事,景阳宫井又何人。

        洪升的 长生殿 也描写了两人的爱情

        后人还有一些笔记野史是写两人的

        然而猎奇多过真实罢了

2. 关于杨贵妃和唐玄宗的爱情的诗词

        马嵬行

        年代:唐 作者:刘禹锡 体裁:五古 类别:

        绿野扶风道,黄尘马嵬驿。路边杨贵人,坟高三四尺。

        乃问里中儿,皆言幸蜀时。军家诛戚族,天子舍妖姬。

        群吏伏门屏,贵人牵帝衣。低回转美目,风日为无晖。

        贵人饮金屑,倏忽舜英暮。平生服杏丹,颜色真如故。

        属车尘已远,里巷来窥觑。共爱宿妆妍,君王画眉处。

        履綦无复有,履组光未灭。不见岩畔人,空见凌波袜。

        邮童爱踪迹,私手解鞶结。传看千万眼,缕绝香不歇。

        指环照骨明,首饰敌连城。将入咸阳市,犹得贾胡惊。

        长恨歌

        作者: 白居易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日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为感君王展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渺间。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

        闻到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揽衣推枕起徘回,珠箔银屏逦迤开。

        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风吹仙袂飘摇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3. 关于杨贵妃和唐玄宗的爱情的诗词

        1)清平调词三首 唐 李白 乐府 --------------------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秾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这三首诗是李白在长安为翰林时所作。

        有一次,唐明皇与杨贵妃在沉香亭观赏牡丹,因命李白作新乐章,李白奉旨作了这三章。 第一首,以牡丹花比贵妃的美艳。

        首句以云霞比衣服,以花比容貌;二句写花受春风露华润泽,犹如妃子受君王宠幸;三句以仙女比贵妃;四句以嫦娥比贵妃。这样反复作比,塑造了艳丽有如牡丹的美人形象。

        然而,诗人采用云、花、露、玉山、瑶台、月色,一色素淡字眼,赞美了贵妃的丰满姿容,却不露痕迹。 第二首,写贵妃的受宠幸。

        首句写花受香露,衬托贵妃君王宠幸;二句写楚王遇神女的虚妄,衬托贵妃之沐实惠;三、四句写赵飞燕堪称绝代佳人,却靠新妆专宠,衬托贵妃的天然国色。诗人用抑扬法,抑神女与飞燕,以扬杨贵妃的花容月貌。

        第三首,总承一、二两首,把牡丹和杨贵妃与君王揉合,融为一体:首句写名花与倾国相融;二句写君王的欢愉,“带笑看”三字,贯穿了三者,把牡丹、贵妃、明皇三位一体化了。三、四句写君王在沉香亭依偎贵妃赏花,所有胸中忧恨全然消释。

        人倚阑干、花在栏外,多么优雅,多么风流! 全诗语言艳丽,句句金玉,字字流葩,人花交映,迷离恍惚。无怪乎深为玄欣赏,贵妃喜爱。

        2)哀江头 唐 杜甫 乐府 -------------------- 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 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

        忆昔霓旌下南苑,苑中万物生颜色。 昭阳殿里第一人,同辇随君侍君侧。

        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啮黄金勒。 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箭正坠双飞翼。

        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 清渭东流剑阁深,去住彼此无消息。

        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 黄昏胡骑尘满城,欲往城南忘南北 3)标题:马嵬坡 年代:唐 作者:郑畋 体裁:七绝 内容:-------------------- 玄宗回马杨妃死,云雨难忘日月新。

        终是圣明天子事,景阳宫井又何人。 这是一首咏史诗。

        天宝十五年(756)六月,安史乱军攻陷潼关,长安危及,玄宗仓皇逃蜀,道经马嵬坡,六军驻马哗变。杀奸相杨国忠,逼玄宗赐死贵妃。

        即为马嵬事变。诗的首两句写玄宗“回马长安”时,杨妃死已多时,意谓“重返”长安是以杨妃的死换来的。

        尽管山河依旧,然而却难忘怀“云雨”之情。“云雨难忘”与“日月新”对举,表达玄宗欣喜与长恨兼有的复杂心理。

        后两句以南朝陈后主偕宠妃张丽华、孔贵嫔躲在景阳宫的井中,终为隋兵所虏的事,对比唐玄宗马嵬坡赐杨贵妃自缢的举动,抑扬分明。诗对玄宗有体谅,也有婉讽。

        玄宗的举动虽胜陈后主,但所胜实在无几。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谩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pí)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日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wéi)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一本作“苑”)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偏(同“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

        云鬓半偏新睡觉(jué),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飖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 春带雨。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

        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

        惟将旧物表深情,。

4. 求所有关于杨贵妃与李隆基的诗,文,曲

        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78988e69d8331333234303037过 晋 阳 宫 李隆基 缅想封唐处,实惟建国初。

        俯察伊晋野,仰观乃参虚。 井邑龙斯跃,城池凤翔余。

        林塘犹沛泽,台榭宛旧居。 运革祚中否,时迁命兹符。

        顾循承丕构,怵惕多忧虞。 尚恐威不逮,复虑化未孚。

        岂徒劳辙迹,所期训戎车。 习俗问黎人,亲巡慰里闾。

        永言念成功,颂德临康衢。 长怀经纶日,叹息履庭隅。

        艰难安可忘,欲去良踟蹰。 野次喜雪 李隆基 拂曙辟行宫,寒皋野望通。

        每云低远岫,飞雪舞长空。 赋象恒依物,萦回屡逐风。

        为知勤恤意,先此示年丰。 温 汤 对 雪 李隆基 北风吹同云,同云飞白雪。

        白雪乍回散,同云何惨烈。 未见温泉冰,宁知火井灭。

        表瑞良在兹,庶几可怡悦。 春台望 李隆基 暇景属三春,高台聊四望。

        目极千里际,山川一何壮。 太华见重岩,终南分叠嶂。

        郊原纷绮错,参差多异状。 佳气满通沟,迟步入绮楼。

        初莺一一鸣红树, 归雁双双去绿洲。太液池中下黄鹤,昆明水上映牵牛。

        闻道汉家全盛日,别馆离宫趣非一。甘泉逶迤亘明光, 五柞连延接未央。

        周庐徼道纵横转,飞阁回轩左右长。 须念作劳居者逸,勿言我后焉能恤。

        为想雄豪壮柏梁, 何如俭陋卑茅室。阳乌黯黯向山沉,夕鸟喧喧入上林。

        薄暮赏余回步辇,还念中人罢百金。 同刘晃喜雨 李隆基 节变寒初尽,时和气已春。

        繁云先合寸,膏雨自依旬。 飒飒飞平野,霏霏静暗尘。

        悬知花叶意,朝夕望中新。 轩游宫十五夜 李隆基 行迈离秦国,巡方赴洛师。

        路逢三五夜,春色暗中期。 关外长河转,宫中淑气迟。

        歌钟对明月,不减旧游时。 途经华岳 李隆基 饬驾去京邑,鸣鸾指洛川。

        循途经太华,回跸暂周旋。 翠崿留斜影,悬岩冒夕烟。

        四方皆石壁,五位配金天。 仿佛看高掌,依稀听子先。

        终当铭岁月,从此记灵仙。 千秋节赐群臣镜 李隆基 铸得千秋镜,光生百炼金。

        分将赐群后,遇象见清心。 台上冰华澈,窗中月影临。

        更衔长绶带,留意感人深。 春日出苑游瞩(太子时作) 李隆基 三阳丽景早芳辰,四序佳园物候新。

        梅花百树障去路, 垂柳千条暗回津。鸟飞直为惊风叶,鱼没都由怯岸人。

        惟愿圣主南山寿,何愁不赏万年春。 杨贵妃的诗 罗袖动香香不已 红蕖袅袅秋烟里 青云岭上乍摇风 嫩柳池边初拂水。

5. 讽刺杨贵妃和李隆基的诗句

        唐·杜牧《过华清宫绝句》 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人到晚年,常常会回忆青春年少的风华,思索人生途中的得失教训。

        一个王朝的 兴、盛、衰、亡正与一个人的生、老、病、死相仿。对于晚唐诗人来说,开元、天宝盛世正如同青春的美梦,而安史之乱恰似惊破美梦的怪影。

        于是这段史事,便成了诗人们反复歌咏的题材,杜牧这首《过华清宫绝句》是其中最负盛名的一首。 这首咏史诗是杜牧路经华清宫抵达长安时,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荒*误国而作的。

        华清宫曾是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游乐之所,据《新唐书。

6. 求关于唐玄宗和杨贵妃的诗歌

        灯影 元稹 洛阳昼夜无车马,漫挂红纱满树头。

        见说平时灯影里,玄宗潜伴太真游。 连昌宫 张祜 龙虎旌旗雨露飘,玉楼歌断碧山遥。

        玄宗上马太真去,红树满园香自销。 温泉 罗邺 一条春水漱莓苔,几绕玄宗浴殿回。

        此水贵妃曾照影,不堪流入旧宫来。 马嵬坡 郑畋 玄宗回马杨妃死,云雨难忘日月新。

        终是圣明天子事,景阳宫井又何人。 醉中天 白朴 疑是杨妃在,怎脱马嵬灾? 曾与明皇捧砚来,美脸风流杀。

        叵奈挥毫李白,觑着娇态,洒松烟点破桃腮。 六州歌头 李冠 凄凉绣岭,宫殿倚山阿。

        明皇帝。曾游地。

        锁烟萝。郁嵯峨。

        忆惜真妃子。艳倾国,方姝丽。

        朝复暮。嫔嫱妒。

        宠偏颇。三尺玉泉新浴,莲羞吐、红浸秋波。

        听花奴,敲羯鼓,酣奏鸣鼍。体不胜罗。

        舞婆娑。正霓裳曳。

        惊烽燧。千万骑。

        拥雕戈。情宛转。

        魂空乱。蹙双蛾。

        奈兵何。痛惜三春暮,委妖丽,马嵬坡。

        平寇乱。回宸辇。

        忍重过。香瘗紫囊犹有,鸿都客、钿合应讹。

        使行人到此,千古只伤歌。事往愁多。

        满意请采纳。

7. 唐玄宗思念“杨贵妃”所写的《雨霖铃》原文是什么

        李隆基的《雨霖铃》原文:

        斜风凄雨,古桡岹峭,暮雨未歇。巴山怅望无际,方肠断处,风铃悲切。袅袅疏疏密密,似子规啼血。不忍听,如恨如怨,多少怨情与谁说。

        人间最苦伤别离,更那堪,玉魄永湮灭。今宵魂在何处,冷雨里,碎 *** 咽。点点滴滴,心似寒泉落飞雪。便纵有万里江山,愧对荒莹月。

        《雨霖铃》作为唐代教坊乐曲,它的创作权属于唐玄宗李隆基。《雨霖铃》又名《雨淋铃》或《雨霖铃慢》仅仅是风中的 *** ,就已经够撩人情思和遐想的了,如平常院落檐角的风铃,如宫殿寺观檐前的风铃。风中的 *** 已然如此,那风声复兼雨声的奔亡道中的 *** 呢?

        唐代天宝年间,渔阳的动地颦鼓敲破了唐玄宗燕舞莺歌的好梦,仓皇中他携杨贵妃离开长安而奔往四川。马嵬驿之变,他为了自己的安全与皇位而只得忍痛割爱,进入蜀道之后,大雨滂沱,杨贵妃已经做了替罪羊,唐玄宗的安全危机也已过去,他难免愧恨与怀念交集,泪水与雨水齐流,更何况在长时间寂寞与颠簸行进途中,那风雨中车驾上叮叮咚咚的 *** ,轻一声重一声,兀自敲叩着他内心的孤寂与哀愁。闻雨霖銮铃,长于音乐的他,大约是在剑州桐梓县的上亭,采其声为乐曲,命名“雨霖铃”,令跟随而来的善吹筚篥的梨园弟子张野狐吹奏,于是这支乐曲就得以传诸后世。宋词借旧曲而别倚新声成为词牌,最早见于北宋柳永的《乐章集》,延续了这一支唐曲的生命而另开新境的,正是宋代的这位白衣卿相词中王者。

8. 文言文翻译唐玄宗出逃原文:乙未,黎明,上独与贵妃姊妹、爱

        乙未(十三日),天刚发亮,玄宗只与杨贵妃姊妹、皇子、皇妃、公主、皇孙、杨国忠、韦见素、魏方进、陈玄礼及亲信宦官、宫人从延秋门出发,在宫外的皇妃、公主及皇孙都弃而不顾,只管自己逃难。

        玄宗路过左藏库,杨国忠请求放火焚烧,并说:“不要把这些钱财留给叛贼,”玄宗心情凄惨地说:“叛军来了没有钱财,一定会向百姓征收,还不如留给他们,以减轻百姓们的苦难。 ”这一天,百官还有入朝的,到了宫门口,还能听到漏壶滴水的声音,仪仗队的卫士们仍然整齐地站在那里,待宫门打开后,则看见宫人乱哄哄地出逃,宫里宫外一片混乱,都不知道皇上在那里。

        于是王公贵族、平民百姓四出逃命,山野小民争着进入皇宫及王公贵族的宅第,盗抢金银财宝,有的还骑驴跑到殿里。 还放火焚烧了左藏大盈库。

        崔光远与边令诚带人赶来救火,又召募人代理府、县长官分别守护,杀了十多个人,局势才稳定下来。崔光远派他的儿子去见安禄山,边令诚也把宫殿各门的钥匙献给安禄山。

        玄宗一行经过便桥后,杨国忠派人放火烧桥,玄宗说:“官吏百姓都在避难求生,为何要断绝他们的生路呢!”于是就把内侍监高力士留下,让他把大火扑灭后再来。 玄宗派宦官王洛卿先行,告诉郡县官作好准备。

        到吃饭的时候,抵达咸阳县望贤宫,而王洛卿与咸阳县令都已逃跑。宦官去征召,官吏与民众都没有人来。

        已到了中午,玄宗还没有吃饭,杨国忠就亲自用钱买来胡饼献给玄宗。于是百姓争献粗饭,并参杂有麦豆,皇孙们争着用手抓吃,不一会儿就吃光了,还没有吃饱。

        玄宗都按价给了他们金钱,并慰劳他们。众人都涕泣流泪,玄宗也禁不住哭泣。

        这时有一位名叫郭从谨的老人进言说:“安禄山包藏祸心,阴谋反叛已经很久了,其间也有人到朝廷去告发他的阴谋,而陛下却常常把这些人杀掉,使安禄山奸计得逞,以致陛下出逃。所以先代的帝王务求延访忠良之士以广视听,就是为了这个道理。

        我还记得宋作宰相的时候,敢于犯颜直谏,所以天下得以平安无事。但从那时候以后,朝廷中的大臣都忌讳直言进谏,只是一味地阿谀奉承,取悦于陛下,所以对于宫门之外所发生的事陛下都不得而知。

        那些远离朝廷的臣民早知道会有今日了,但由于宫禁森严,远离陛下,区区效忠之心无法上达。 如果不是安禄山反叛,事情到了这种地步,我怎么能够见到陛下而当面诉说呢!”玄宗说:“这都是我的过错,但后悔已经来不及了。”

        然后安慰了一番郭从谨,让他走了。不一会儿,管理皇上吃饭的官吏给玄宗送饭来了,玄宗命令先赏赐给随从的官吏,然后自己才吃。

        玄宗命令士卒分散到各村落去寻找食品,约好未时集合继续前进。 快半夜时,到了金城县,县令和县民都已逃走,但食物和器物都在,士卒才能够吃饭。

        当时跟随玄宗的官吏逃跑的也很多,宦吏内侍监袁思艺就借机逃走了。驿站中没有灯火,人们互相枕藉而睡,也不管身份的贵贱。

        王思礼从潼关赶到后,玄宗才知道哥舒翰被俘,于是就任命王思礼为河西、陇右节度使,命令他立刻赴任,收罗散兵,准备向东进讨叛军。

9. 问问问

        唐玄宗李隆基的宠妃,小字玉环,道号太真,杨贵妃身高1.64米,体重138斤.有待查证。

        陕西华阴人,后随家迁至山西永乐县(今山西芮城)。自小习音律,善歌舞,姿色超群。

        她原为玄宗第18子寿王之妃,后经大臣推荐,唐玄宗见她有倾城倾国之色,后招入宫做女官,天宝四年封为贵妃,从此杨门一族权贵显赫。天宝十五年安禄山起兵造反,沉迷于酒色歌舞之中的唐玄宗仓皇南逃。

        途经马嵬坡,大将玄礼和部下认为杨家祸国殃民,怒杀杨国忠,迫使玄宗赐杨玉环自缢。贵妃死时,年38岁。

        天宝四年(745)入宫,得唐玄宗宠幸,封为贵妃,(时玄宗年六十一,贵妃年二十七)父兄均因此而得以势倾天下。贵妃每次乘马,都有大宦官高力士亲至执鞭,贵妃的织绣工就有七百人,更有争献珍玩者。

        岭南经略史张九章,广陵长史王翼,因所献精美,二人均被升官。于是,百官竟相仿效。

        杨贵妃喜爱岭南荔枝,就有人千方百计急运新鲜荔枝到长安,有诗云”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所以荔枝又称”妃子笑”。 后安史之乱,唐玄宗逃离长安,途至马嵬坡,六军不肯前行,说是因为杨国忠(贵妃之堂兄)通于胡人,而致有安禄山之反,玄宗为息军心,乃杀杨国忠。

        六军又不肯前行,谓杨国忠为贵妃堂兄,堂兄有罪,堂妹亦难免,贵妃亦被缢死于路祠。安史治乱与杨贵妃无关,她成了唐玄宗的替罪羔羊。

        杨玉环(公元719-756年):唐代宫廷音乐家、歌舞家,其音乐才华在历代后妃中鲜见。开元七年719年农历六月初一生于容州(今广西玉林容县),出身宦门世家,曾祖父杨汪是隋朝的上柱国、吏部尚书,唐初被李世民所杀,父杨玄琰,是蜀州(四川崇庆)司户,叔父杨玄珪曾任河南府土曹,杨玉环的童年是在四川度过的,10岁左右,父亲去世,她寄养在洛阳的三叔杨玄珪家。

        后来又迁往永乐(山西永济)。所以问杨贵妃是哪里人,有说广西容县的,有说四川的,有说山西永乐的,莫衷一是。

        就我看到的《唐国史补》有言:杨贵妃生于蜀,好食荔枝。南海所生,尤胜蜀者,故每岁飞驰以进…… 杨玉环天生丽质,加上优越的教育环境,使她具备有一定的文化修养,性格婉顺,精通音律,擅歌舞,并善弹琵琶。

        虽为美女,但仍有缺陷:其体有狐臭,因此特别喜欢沐浴。 开元二十二年七月,唐玄宗的女儿咸宜公主在洛阳举行婚礼,杨玉环也应邀参加。

        咸阳公主之胞弟寿王李瑁对杨玉环一见钟情,唐玄宗在武惠妃的要求下当年就下诏册立她为寿王妃。婚后,两人甜美异常。

        开元二十五年十二月初七 杨玉环(719—756),号太真,蒲州永乐人,唐玄宗李隆基的贵妃。杨氏姿质丰艳,善歌舞,通音律。

        开元二十二载(734年)她被册立为李瑁的妃子,后又受令出家,天宝四载(745年),杨氏正式被玄宗册封为贵妃。天宝十五载(755年),安禄山发动叛乱,玄宗西逃四川,杨氏在马嵬驿死于乱军之中。

        这位以胖为美的杨贵妃,是最简单的美人、最幸福的美人,也是最令人感慨的美人。 她真叫玉环吗? 大名鼎鼎的杨贵妃,芳名是什么?这是个有趣的问题。

        《旧唐书》与《新唐书》里没写,《资治通鉴》里也没有明确记载,《长恨歌传》只说她是“杨玄琰女”。唐大中九年(855年),也就是杨贵妃死后大约100年,郑处诲编撰的《明皇杂录》里才第一次提及:“杨贵妃小字玉环”。

        后人沿用至今。对此,有一种不同的说法,郑嵎的《津阳门诗注》里说:“玉奴,太真小字也”。

        郑处诲和郑嵎都是唐人,生活年代也差不多,而且都是进士出身,所以他们的说法都有可信的理由。当然,也可能这两个名字都属杨美人,一个是真名,一个是昵称。

        管杨贵妃叫什么,那个叫李隆基的老男人都喜欢。说他是老男人,一点不假,开元二十八年(740年)两人第一次见面时,杨氏才22岁,而他已经56岁了。

        老是老点,可他是皇帝,所以能够为所欲为。他不但不管她叫什么,而且也不管她嫁没嫁人,甚至都不考虑她嫁的是自己的儿子,只要他喜欢,便一定要夺过来。

        唐玄宗看上杨玉环时,她已经嫁给寿王李瑁差不多五年了。唐时宫廷“胡风”盛行,老子抢儿子的媳妇,好像也不算稀罕事,“爱情面前人人平等”嘛,所以也没有卫道士哭闹着向皇上谏劝什么“人伦之理”。

        但这毕竟不是一件光彩的事,为了给天下人一个交代,唐玄宗还是做了一些台面上的工作。譬如先是打着孝顺的旗号,下诏令她出家做女道士,说是要为自己的母亲窦太后荐福,并赐道号“太真”,让杨玉环搬出寿王府,住太真宫。

        这样做也是为避人耳目,方便他们偷情。好不容易熬过五年,玄宗先是很正经地尽了一把“父亲之责”,为寿王李瑁娶韦昭训的女儿为妃,紧接着就迫不及待地将杨氏迎回宫里,并正式册封为贵妃。

        杨玉环不仅长得漂亮,歌舞俱佳,而且很是聪明,善解人意,简直就是皇上的贴心“小棉袄”,玄宗自然极为喜欢。不久,杨玉环便专宠后宫,使得“六宫粉黛无颜色”,当时宫中称她为娘子,一切待遇(仪体规制)也都是皇后级别。

        对此,唐人李商隐有话要说。他在《骊山有感·咏杨妃》 里写道:“骊岫飞泉泛暖香,九龙呵护玉莲房,平明每幸长生殿,不从金舆惟寿王。”

谁道文成是故侯的翻译谁道文成是故侯的翻译是什么

       典故出处:唐·陈鸿《长恨歌传》:「盖才智明慧,善巧便佞,先意希旨,有不可形容者。」 成语意思:同「先意承志」。 成语注音:ㄒㄧㄢ ㄧˋ ㄒㄧ ㄓㄧˇ 通用拼音:xiān yi xī zhǐ 拼音简写:XYXZ 使用频率:生僻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 *** 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先意希旨,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英语翻译:reckon what is meant in somebody's mind 近义词:先意承志、先意承旨、先意承指

马嵬李商隐翻译

       甘泉不复重相见,谁道文成是故侯。解释:纵作甘泉宫也不可能招致亡魂再见了,即使是文成将军也难以被封侯。

       甘泉不复重相见,谁道文成是故侯。解释:纵作甘泉宫也不可能招致亡魂再见了,即使是文成将军也难以被封侯。诗词名称:《马嵬驿·穆满曾为物外游》。本名:温庭筠。别称:温岐、温庭云、温廷筠、温八叉、温八吟。字号:字飞卿。所处时代:唐代。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太原祁(今山西祁县)。出生时间:约812(或说824)年。去世时间:约866(或说882)年。主要作品:《过陈琳墓》《归国谣》《河渎神》《归国谣》《蕃女怨》等。主要成就:诗词创作。

       我们为您从以下几个方面提供“谁道文成是故侯”的详细介绍:

       一、《马嵬驿·穆满曾为物外游》的全文点此查看《马嵬驿·穆满曾为物外游》的详细内容

       穆满曾为物外游,六龙经此暂淹留。

       返魂无验青烟灭,埋血空生碧草愁。

       香辇却归长乐殿,晓钟还下景阳楼。

       甘泉不复重相见,谁道文成是故侯。

       二、译文

       穆满曾为物外游,六龙经此暂淹留。

       皇上曾经到世外巡游,他的六马车驾在此作了短暂停留。

       返魂无验青烟灭,埋血空生碧草愁。

       纵有返魂树也不能使人还魂回生,只有鲜血化成青草似乎在诉说怨愁。

       香辇却归长乐殿,晓钟还下景阳楼。

       人已不见香车却又回到京城宫殿,人去楼空而晨钟依旧。

       甘泉不复重相见,谁道文成是故侯。

       纵作甘泉宫也不可能招致亡魂再见了,即使是文成将军也难以被封侯。

       三、赏析

       此诗首联是以周穆王周游天下的神话传说比喻唐玄宗的奔蜀。这一联实际上是说,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后,唐玄宗逃奔西蜀,在经过马嵬驿时,车驾作了短暂的停驻。而车驾停驻的原因是发生了“马嵬之变”。

       颔联承接上联之脉络,叙述了“马嵬之变”的直接后果:贵妃已死,犹如青烟消逝,纵有返魂树也不能使她还魂回生;如今“不见玉颜空死处”,只有贵妃的鲜血化成的这一片茂密的青草似乎在诉说着她的怨恨。《十洲记》载:“聚窟洲有大树,与枫木相似,花发香闻数百里,名返魂树。死者在地,闻香即活。”又《庄子》:“苌弘死,藏其血,三年化为碧。”这里化用这两个典故,意在说明贵妃在马嵬驿的永逝。诗人省去了马嵬兵变时六军驻马,贵妃与玄宗生离死别的历史情节,而是以形象化的语言,深寓同情地描写了贵妃的悲剧结局。

       作为马嵬事变的直接受害者,杨贵妃已经死不复生。而颈联形象地描写了曾经同贵妃订立“愿世世为夫妇”的盟誓的唐玄宗在事变之后过着的生活状况。《新唐书·宦者传》载,收复长安后,肃宗不要玄宗再过问天下大事,由宦官李辅国胁迫太上皇(玄宗)从兴庆宫迁到西宫中。这一联概括地叙述了唐玄宗在经历了一场动乱之后,回到长安,看到的是人去楼空,钟声依旧的悲切情景,饱含着他对亡妃的无限思念之情以及他所度过的孤独、寂寞、凄苦的生活。上下句之间的两个关联词“却”“还”用得极妙。“香辇却归”道出了马嵬事变中玄宗与贵妃一生一死的不同命运;“晓钟还下”写出了钟声依旧人已非的无奈之情。

       死者不可复生,生者长恨不已。陈鸿《长恨歌传》说,贵妃死后,玄宗思不能已,命方士寻找贵妃魂魄,方士谎称在海外蓬莱仙山找到了贵妃,并带回金钗钿合作为信物。诗人在尾联却对这一传说提出了质疑:一个命归九泉,一个残生人间,纵作甘泉宫也不可能招致亡灵再相见了,即使是文成将军也难以被封侯。《史记·孝武本纪》说,汉武帝的宠姬王夫人卒,齐人少翁以方术在夜间招引王夫人,使武帝在帷幔中望见。于是封少翁为文成将军,以客礼相待。并作甘泉宫,中为台室,画天、地、泰一诸神,置祭具以招天神。过一年多,少翁的方术渐渐失灵,神不至。于是诛文成将军。这里诗人化用典故,说明了这场悲剧的无可挽回,暗示了玄宗的无尽悲哀与怀念。但是就《长恨歌传》的传说而言,对玄宗重蹈武帝的荒诞,命方士寻找贵妃亡灵的愚蠢作法,诗人不无讥讽之意。

       全篇以叙事为主,在描述之中兼有抒情和议论。中间二联杨贵妃、唐玄宗交替描写,在工整的对偶中间以虚字的抑扬,使得率直的叙述变得婉转而流动。全诗通篇用典故,借前朝故事来叙述,别具咏史诗之一格。

       四、温庭筠其他诗词

       《商山早行》、《洛阳》、《莲花》、《更漏子》、《送人东归》。五、注解

       六龙:原指周穆王驾驭的骏马,此喻指唐玄宗车驾。

       淹留:停留,逗留。

       生:一作“成”。

       长乐殿:即汉代长乐宫,西汉高帝时,就秦长乐宫改建而成。汉初皇帝在此视朝。这里用来借指唐玄宗的住处。

       景阳楼:即南朝陈景阳殿,为陈后主和张妃(丽华)宴乐之所。这里借称唐玄宗和杨贵妃曾经住过的唐宫。

       甘泉:即汉代甘泉宫,原为秦宫,汉武帝增筑扩建,在此朝诸侯王,宴请外国宾客。

       复:一作“得”。

       文成:文成将军,即齐人少翁。

       相同朝代的诗歌

       《三姑石》、《暖翠》、《赠别徐侃》、《幽恨诗》、《题贾岛墓》、《天台禅院联句》、《长恨歌》、《忆江南》、《钱塘湖春行》、《暮江吟》。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马嵬驿·穆满曾为物外游的详细信息

回眸一笑百媚生 六宫粉黛无颜色。什么意思,翻译下

       原作

       马嵬

       [唐] 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注释

       马嵬:原诗共有两首,都是讽刺唐玄宗的,本篇是第二首。马嵬(wéi),地名,杨贵妃缢死的地方。《通志》:“马嵬坡,在西安府兴平县二十五里。”《旧唐书·杨贵妃传》:“安禄山叛,潼关失守,从幸至马嵬。禁军大将陈玄礼密启太子诛国忠父子,既而四军不散,曰‘贼本尚在’。指贵妃也。帝不获已,与贵妃诀,遂缢死于佛室,时年三十八。”

       海外徒闻更九州:此用白居易《长恨歌》“忽闻海外有仙山”意,指杨贵妃死后居住在海外仙山上,虽然听到了唐王朝恢复九州的消息,但人神相隔,已经不能再与玄宗团聚了。“徒闻”,空闻,没有根据的听说。“更”,再,还有。“九州”,此诗原注:“邹衍云:九州之外,复有九州。”战国时齐人邹衍创“九大州” 之说,说中国名赤县神州,中国之外如赤县神州这样大的地方还有九个。这句诗以“海外九州”指想象中的仙境。杨贵妃死后,有方士说在海外仙山找到她。见白居易《长恨歌》和陈鸿《长恨歌传》。但神仙传说毕竟渺茫,不能给唐玄宗什么安慰,所以说“徒闻”。

       他生未卜此生休:陈鸿《长恨歌传》:唐玄宗与杨贵妃曾于七夕夜半,“密相誓心,愿世世为夫妇,执手各呜咽。”但来世如何尚不可知,而此生的夫妻已经完结了。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追述玄宗逃蜀时的情景。“虎旅”,指跟随玄宗入蜀的禁军。“宵柝”,又名金柝,夜间报更的刁斗。“鸡人”,皇宫中报时的卫士。汉代制度,宫中不得畜鸡,卫士候于朱雀门外,传鸡唱。“筹”,计时的用具。

       此日六军同驻马:是叙述马嵬坡事变。白居易《长恨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当时七夕笑牵牛:意思是说当年七月七日李、杨在长生殿夜半私语的时候,还以为天上的牛郎、织女一年只能会面一次,不及他们天天在一起。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这两句嘲讽唐玄宗虽多年做帝,并不能长保他的妃子,不及普通人家能始终相守。“如何”,为什么。“四纪”,四十八年。古人以十二年为一纪,此指玄宗实在位四十五年,将近四纪。“卢家莫愁”,萧衍《河中之水歌》:“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十五嫁作卢家妇,十六生儿字阿侯。卢家兰室桂为梁,中有郁金苏合香。”这里是以平民女子莫愁婚嫁生活的幸福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对照。

       古诗今译

       忽然听到传闻,说海外还有九州,贵妃就住在那里的仙山上;来生之誓约夫妇相守的事尚且虚幻渺茫,而今生的缘分已分明结束了。只听得巡夜的禁军一声声敲着凄切的刁斗,再也听不到朱雀门外的卫士黎明时分传唱的报晓鸡鸣声。如今六军已经约定,全都驻马不前;遥想当年七月七日在长生殿上,还笑话过人家牛郎织女相聚得太少呢。为什么做了几十年的皇帝的天子,却赶不上卢家夫婿,能与妻子莫愁终生陪伴厮守?

       赏析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县)人,晚唐杰出诗人。李商隐年少聪慧,二十五岁进士。但是他步入仕途之后即被卷入党争漩涡,在政治上倍受打击,一生贫困潦倒,郁郁不得其志,四十五岁即死于荥(xíng)阳。著有《玉溪生诗》,清代冯浩《玉溪生诗笺注》较为详备。

       《马嵬》为咏史诗,以李隆基(唐玄宗)、杨玉环(贵妃 )故事为抒情对象。启发世人记取唐玄宗沉迷情色,荒废朝政,致使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历史悲剧。

       李商隐的《马嵬》是唐代自杜甫以来咏马嵬之变之诗中的杰作,也是李商隐咏史诗中,借历史上荒*腐败而招致祸乱败亡之君昭示历史教训、讽刺现实政治的以古鉴今之作。作品中,诗人不是在劝诫惋惜,而是在挖苦与讽刺。

       首联:“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从杨贵妃死后唐玄宗令人寻其魂魄写起,暗示唐玄宗的无奈。“海外”,指杨玉环死后,唐玄宗曾令方士去海外寻其魂魄,有方士回说在海外仙山即(蓬莱山)见到了杨玉环,并且杨玉环授之以钿合金钗,并承诺坚守生前之他生誓约。然而,这只不过是“徒闻”的传说而已,唐玄宗、杨贵妃二人他生永为夫妇的愿望显然是渺然“未卜”的,而现实中杨贵妃倒是真的一命长“休”了。诗人用词的感情化,表现了唐玄宗的无奈,同时也不乏讽刺意味。

       颔联:“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紧接首联次句,追述出逃的情景,暗指杨玉环被缢于马嵬事。夜间只能听见禁军中报更的刁斗声,哪里还能像平时在宫中那样听到宫廷卫士传唱的报晓鸡鸣呢!这两句将出逃生活与宫内生活放在一起加以对照,又用“空闻”二字写出了唐玄宗失去往日宫中沉迷美色、高枕无忧生活的`寂寞与失落和失去杨贵妃之后品尝自酿苦酒的孤独滋味。

       颈联:“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从对比的角度继续写李、杨的爱情悲剧。那一天,禁军不起程,终于逼迫唐玄宗赐杨贵妃缢死。而此前唐玄宗和杨贵妃还山盟海誓,愿世世为夫妇,并切曾嘲笑过牛郎、织女一年只能相会一次呢!写法上有很大的跳跃性,但在内容上却有因果的联系。正因为唐玄宗昔日的沉溺女色、废政误国,才带来“六军驻马”逼迫其赐贵妃自缢,才有后来的悲剧结果。“此日”“当时”的强烈对比,使唐玄宗的始乱终弃受到了无情的鞭挞。“六军”,《周礼》说天子有“六军”,后来诗人用它泛指皇帝的军队。事实上那时候只有左、右龙武,左、右羽林四军。

       尾联:“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以对比手法和反诘语气作结,寄托感慨,点明题旨,警醒后世,把批判的锋芒直接指向唐玄宗。唐玄宗贵为天子却不得不赐死宠妃,而平民百姓卢家夫婿,却能与莫愁女白头偕老,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语言虽直白了些,表达出来的情却是至深至痛,鞭挞有力。

离魂记文言文

       意思是,杨贵妃转过头泯然一笑千姿百态、娇媚横生,百般娇媚同时显现出来,六宫粉白黛绿的各种女人们啊,立刻全都褪掉了色彩,六宫的其他女人跟她相比都相形失色。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这句诗是描写杨贵的美貌的。这一句运用夸张的手法,反映了杨贵妃的美貌,也突出汉皇重色思倾国。

扩展资料:

       其他描写杨玉环美丽的诗句有:

       1、《清平调·其一》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白话译文:

       云霞是她的衣裳,花儿是她的颜容;春风吹拂栏杆,露珠润泽花色更浓。如此天姿国色,若不见于群玉山头,那一定只有在瑶台月下,才能相逢!

       2、集灵台·其一

       唐 张祜

       日光斜照集灵台,红树花迎晓露开。

       昨夜上皇新授箓,太真含笑入帘来。

       白话译文:

       旭日光辉斜照华清宫旁的集灵台,树上红花一朵朵地迎着朝露绽开。昨夜玄宗刚在这里为杨玉环授箓,太真满面笑容地进入珠帘受宠来。

       1. 离魂记的原文

        天授三年,清河张镒,因官家于衡州。性简静,寡知友。无子,有女二人。其长早亡; *** 倩娘,端妍绝伦。镒外甥太原王宙,幼聪悟,美容范。

        镒常器重,每曰:“他时当以倩娘妻之。”后各长成。宙与倩娘常私感想于寤寐,家人莫知其状。后有宾寮之选者求之,镒许焉。女闻而郁抑;宙亦深恚恨。托以当调,请赴京,止之不可,遂厚遣之。宙阴(4)恨悲恸,决别上船。日暮,至山郭数里。夜方半,宙不寐,忽闻岸上有一人,行声甚速,须臾至船。问之,乃倩娘徒行跣足而至。宙惊喜发狂,执手问其从来。泣曰:“君厚意如此,寝食相感。今将夺我此志,又知君深情不易,思将杀身奉报,是以亡命来奔。”宙非意所望,欣跃特甚。遂匿倩娘于船,连夜遁去。

        倍道兼行,数月至蜀。凡五年,生两子,与镒绝信。其妻常思父母,涕泣言曰:“吾曩日不能相负,弃大义而来奔君。向今五年,恩慈间阻。覆载之下,胡颜独存也?”宙哀之,曰:“将归,无苦。”遂俱归衡州。

        既至,宙独身先镒家,首谢其事。镒曰:“倩娘病在闺中数年,何其诡说也!”宙曰:“见在舟中!”镒大惊,促使人验之。果见倩娘在船中,颜色怡畅,讯使者曰:“大人安否?”家人异之,疾走报镒。室中女闻,喜而起,饰妆更衣,笑而不语,出与相迎,翕然而合为一体,其衣裳皆重。其家以事不正,秘之。惟亲戚间有潜知之者。后四十年间,夫妻皆丧。二男并孝廉擢第,至丞、尉。

        玄祐少常闻此说,而多异同,或谓其虚。大历末,遇莱芜县令张仲规,因备述其本末。镒则仲规堂叔祖,而说极备悉,故记之。

       

2. 离魂记的译文

        离魂记唐代传奇。

        作者陈玄佑,代宗大历时人,生平事迹不详。《离魂记》写张倩娘与表兄王宙从小相爱,倩娘父张镒也常说将来当以倩娘嫁王宙。

        但二人成年后,张镒竟以倩娘另许他人。倩娘因此抑郁成病,王宙也托故赴长安,与倩娘诀别。

        不料倩娘半夜追来船上,乃一起出走蜀地,同居五年,生有二子。后倩娘思念父母,与王宙回家探望。

        王宙一人先至张镒家说明倩娘私奔事,始知倩娘一直卧病在家,出奔的是倩娘离魂。两个倩娘相会,即合为一体。

        本篇以离奇怪诞的情节,反映了当时青年男女要求婚姻自由的愿望,歌颂了他们反抗封建礼教的斗争,具有典型意义。篇末写到倩娘的离魂与肉体相合时,巧妙缀上“其衣裳皆重”这样一个细节,给人以似幻似真的感觉。

        离魂以求爱情婚姻故事,始见於南朝刘义庆《幽明录?庞阿》。唐代颇有敷衍为传奇作品的,《太平广记》另收有《灵怪录?郑生》、《独异记?韦隐》,都叙述唐人离魂故事,但描写较本篇更为简略。

        元代郑光祖《倩女离魂》杂剧,即根据本篇故事演绎而成。

3. 求教一篇古文的出处,故事梗概大概是女子魂魄出窍之后与即将远行的情

        《离魂记》:主要是写张倩娘与表兄王宙从小相爱,倩娘父张镒也常说将来当以倩娘嫁王宙。但二人成年后,张镒竟以倩娘另许他人。倩娘因此抑郁成病,王宙也托故赴长安,与倩娘诀别。不料倩娘半夜追来船上,乃一起出走蜀地,同居五年,生有二子。后倩娘思念父母,与王宙回家探望。王宙一人先至张镒家说明倩娘私奔事,始知倩娘一直卧病在家,出奔的是倩娘离魂。两个倩娘相会,即合为一体。

        天授三年,清河张镒,因官家于衡州。性简静,寡知友。无子,有女二人。其长早亡; *** 倩娘,端妍绝伦。镒外甥太原王宙,幼聪悟,美容范。

        镒常器重,每曰:“他时当以倩娘妻之。”后各长成。宙与倩娘常私感想于寤寐,家人莫知其状。后有宾寮之选者求之,镒许焉。女闻而郁抑;宙亦深恚恨。托以当调,请赴京,止之不可,遂厚遣之。宙阴恨悲恸,决别上船。

        日暮,至山郭数里。夜方半,宙不寐,忽闻岸上有一人,行声甚速,须臾至船。问之,乃倩娘徒行跣足而至。宙惊喜发狂,执手问其从来。泣曰:“君厚意如此,寝食相感。今将夺我此志,又知君深情不易,思将杀身奉报,是以亡命来奔。”宙非意所望,欣跃特甚。遂匿倩娘于船,连夜遁去。

        倍道兼行,数月至蜀。凡五年,生两子,与镒绝信。其妻常思父母,涕泣言曰:“吾曩日不能相负,弃大义而来奔君。向今五年,恩慈间阻。覆载之下,胡颜独存也?”宙哀之,曰:“将归,无苦。”遂俱归衡州。

        既至,宙独身先镒家,首谢其事。镒曰:“倩娘病在闺中数年,何其诡说也!”宙曰:“见在舟中!”镒大惊,促使人验之。果见倩娘在船中,颜色怡畅,讯使者曰:“大人安否?”家人异之,疾走报镒。室中女闻,喜而起,饰妆更衣,笑而不语,出与相迎,翕然而合为一体,其衣裳皆重。其家以事不正,秘之。惟亲戚间有潜知之者。后四十年间,夫妻皆丧。二男并孝廉擢第,至丞、尉。

        玄祐少常闻此说,而多异同,或谓其虚。大历末,遇莱芜县令张仲规,因备述其本末。镒则仲规堂叔祖,而说极备悉,故记之。

4. 太平广记中有哪些著名文言文

        书中最值得重视的是杂传记 9卷,《李娃传》、《柳氏传》、《无双传》、《霍小玉传》、《莺莺传》等传奇名篇,多数仅见于本书。还有收入器玩类的《古镜记》,收入鬼类的《李章武传》、收入神魂类的《离魂记》,收入龙类的《柳毅传》,收入狐类的《任氏传》,收入昆虫类的《南柯太守传》等,也都是现存最早的本子。

        唐代道教和佛教竞争很激烈,道教虽然不占上风,然而由道士和信奉道教的文人编造出来的神仙故事却影响很大,产生了不少优美动人的小说。例如写方士上天入地寻找杨贵妃的《长恨歌传》就是一篇代表作。唐代小说中的名篇如《柳毅传》、《无双传》、《虬髯客传》以及《杜子春》、《张老》、《裴航》等,也都和道教有关。晚唐五代神仙家的思想更是弥漫一时,杜光庭就是一个神仙传记的大作家,《太平广记》里收了不少他的著作。宋初的小说还保留着这种风气。但是《太平广记》的分类标准并不统一,如讲精怪的《东阳夜怪录》、讲龙女的《灵应传》,都收在杂传记类,按类别就一时不容易找到。从这里可以了解到宋初人把一部分唐代传奇称作"杂传记",还没有用"传奇"这一名称。

5. 求教一篇古文的出处,故事梗概大概是女子魂魄出窍之后与即将远行的

        《离魂记》:主要是写张倩娘与表兄王宙从小相爱,倩娘父张镒也常说将来当以倩娘嫁王宙。

        但二人成年后,张镒竟以倩娘另许他人。倩娘因此抑郁成病,王宙也托故赴长安,与倩娘诀别。

        不料倩娘半夜追来船上,乃一起出走蜀地,同居五年,生有二子。后倩娘思念父母,与王宙回家探望。

        王宙一人先至张镒家说明倩娘私奔事,始知倩娘一直卧病在家,出奔的是倩娘离魂。两个倩娘相会,即合为一体。

        天授三年,清河张镒,因官家于衡州。性简静,寡知友。

        无子,有女二人。其长早亡; *** 倩娘,端妍绝伦。

        镒外甥太原王宙,幼聪悟,美容范。 镒常器重,每曰:“他时当以倩娘妻之。”

        后各长成。宙与倩娘常私感想于寤寐,家人莫知其状。

        后有宾寮之选者求之,镒许焉。女闻而郁抑;宙亦深恚恨。

        托以当调,请赴京,止之不可,遂厚遣之。宙阴恨悲恸,决别上船。

        日暮,至山郭数里。夜方半,宙不寐,忽闻岸上有一人,行声甚速,须臾至船。

        问之,乃倩娘徒行跣足而至。宙惊喜发狂,执手问其从来。

        泣曰:“君厚意如此,寝食相感。今将夺我此志,又知君深情不易,思将杀身奉报,是以亡命来奔。”

        宙非意所望,欣跃特甚。遂匿倩娘于船,连夜遁去。

        倍道兼行,数月至蜀。凡五年,生两子,与镒绝信。

        其妻常思父母,涕泣言曰:“吾曩日不能相负,弃大义而来奔君。向今五年,恩慈间阻。

        覆载之下,胡颜独存也?”宙哀之,曰:“将归,无苦。”遂俱归衡州。

        既至,宙独身先镒家,首谢其事。镒曰:“倩娘病在闺中数年,何其诡说也!”宙曰:“见在舟中!”镒大惊,促使人验之。

        果见倩娘在船中,颜色怡畅,讯使者曰:“大人安否?”家人异之,疾走报镒。室中女闻,喜而起,饰妆更衣,笑而不语,出与相迎,翕然而合为一体,其衣裳皆重。

        其家以事不正,秘之。惟亲戚间有潜知之者。

        后四十年间,夫妻皆丧。二男并孝廉擢第,至丞、尉。

        玄祐少常闻此说,而多异同,或谓其虚。大历末,遇莱芜县令张仲规,因备述其本末。

        镒则仲规堂叔祖,而说极备悉,故记之。

6. 文言文 的译文

        原文昔有人设罝以捕獐,得而未觉。

        有行人窃取之,犹念不仁,乃以鲍鱼置罝中而去。本主来,于罝中得鲍鱼,怪之以为神,不敢持归。

        于是置屋立庙,号为鲍君。后多奉之者,病或有偶愈者,谓有神。

        积七八年,鲍鱼主过庙下,问其故,人具为说。乃曰:"此是我鲍鱼,何神之有?"于是乃息。

        译文从前有个人设下了绳网用来捕捉獐子,抓住了一头獐,主人没发现,一个过路的人偷偷地取走了獐。(过路人)想想又觉得太不好意思,就把带着的咸鱼放在网里后离开。

        原来的主人归来后,(看见)放在那里的绳网中放着咸鱼,对此感到很奇怪,认为这是神物不敢拿回去。村里人就在此建了个祠庙,称为"鲍君",后来有很多人都信奉这个庙的鲍君,有病的人求鲍神后偶然痊愈,就更说这神特别灵。

        七八年后,那个当初往网里放咸鱼的人经过祠庙,问是怎么回事,村人就如实告诉了他。咸鱼的主人说,"这是我(放)的咸鱼呀!哪里来的什么神啊!"于是这件事就平息了。

        出处《太平广记》是宋代人编的一部大书。全书500余卷﹐目录10卷﹐取材于汉代至宋初的野史小说及释藏﹑道经等和以小说家为主的杂著,属于类书。

        宋代李昉﹑扈蒙﹑李穆、徐铉、赵邻几、王克贞、宋白、吕文仲等12人奉宋太宗之命编纂。开始於太平兴国二年(977)﹐次年完成。

        因成书于宋太平兴国年间,和《太平御览》同时编纂,所以叫做《太平广记》。《太平广记》引书大约四百多种,一般在每篇之末都注明了来源,但偶尔有些错误,造成同书异名或异书同名,因而不能根据它作出精确的统计了。

        现在书前有一个引用书目,共三百四十三种,可是与书中实际引出数目并不符合,大概是宋代之后的人补加的。《太平广记》是分类编的,按主题分九十二大类,下面又分一百五十多小类,例如畜兽部下又分牛、马、骆驼、驴、犬、羊、豕等细目,查起来比较方便。

        从内容上看,收得最多的是小说,实际上可以说是一部宋代之前的小说的总集。其中有不少书现在已经失传了,只能在本书里看到它的遗文。

        许多唐代和唐代以前的小说,就靠《太平广记》而保存了下来。全书按题材分为92类﹐又分150余细目。

        神怪故事所占比重最大﹐如神仙55卷﹐女仙15卷﹐报应33卷﹐神25卷﹐鬼40卷﹐可见其取材重点所在。此书基本上是一部按类编纂的古代小说总集。

        许多已失传的书﹐仅在本书内存有佚文﹐有些六朝志怪﹑唐代传奇作品﹐全赖此书而得以流传。书中最值得重视的是杂传记 9卷﹐《李娃传》﹑《柳氏传》﹑《无双传》﹑《霍小玉传》﹑《莺莺传》等传奇名篇﹐多数仅见於本书。

        还有收入器玩类的《古镜记》﹐收入鬼类的《李章武传》﹑收入神魂类的《离魂记》﹐收入龙类的《柳毅传》﹐收入狐类的《任氏传》﹐收入昆虫类的《南柯太守传》等﹐也都是现存最早的本子。《太平广记》的分类,的确便于检查,也很有研究的价值。

        书中神怪故事占的比重最大,如神仙五十五卷,女仙十五卷,神二十五卷,鬼四十卷,再加上道术、方士、异人、异僧、释证和草木鸟兽的精怪等等,基本上都属于志怪性质的故事,代表了中国文言小说的主流。直到清代《聊斋志异》系列的拟古派小说,都跳不出这个范围。

        书中神仙加上女仙的故事,共计七十卷,又排在全书的开头,可以看出唐五代小说题材的重点所在,也可以看出宋初文化学术的一种倾向。唐代道教和佛教竞争很激烈,道教虽然不占上风,然而由道士和信奉道教的文人编造出来的神仙故事却影响很大,产生了不少优美动人的小说。

        例如写方士上天入地寻找杨贵妃的《长恨歌传》就是一篇代表作。唐代小说中的名篇如《柳毅传》、《无双传》、《虬髯客传》以及《杜子春》、《张老》、《裴航》等,也都和道教有关。

        晚唐五代神仙家的思想更是弥漫一时,杜光庭就是一个神仙传记的大作家,《太平广记》里收了不少他的著作。宋初的小说还保留着这种风气。

        但是《太平广记》的分类标准并不统一,如讲精怪的《东阳夜怪录》、讲龙女的《灵应传》,都收在杂传记类,按类别就一时不容易找到。从这里可以了解到宋初人把一部分唐代传奇称作"杂传记",还没有用"传奇"这一名称。

        《太平广记》对于后世文学的影响很大。宋代以后﹐唐人小说单行本已逐渐散失﹐话本﹑杂剧﹑诸宫调等多从《太平广记》一书中选取题材﹑转引故事﹐加以敷演﹔说话人至以"幼习《太平广记》"为标榜(《醉翁谈录?小说开辟》)。

        宋人蔡蕃曾节取书中的资料﹐编为《鹿革事类》﹑《鹿革文类》各30卷。明人冯梦龙又据本书改编为《太平广记钞》80卷。

        明清人编的《古今说海》﹑《五朝小说》﹑《说郛》(陶珽重编本)﹑《唐人说荟》等书﹐则往往转引《太平广记》而改题篇目﹐假托作者﹐研究者亦可据此书加以考订。《太平广记》明代以前很少刻本流传﹐原书已有缺佚舛误。

        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谈恺据传钞本加以校补﹐刻板重印﹐成为现存最早的版本﹐以后的几种刻本多从谈刻本出。另有沈与文野竹斋钞本和陈鳣校宋本。

        通行的版本是经过汪绍楹校点的排印本﹐1959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1961年中华书局重印新一版。《太平广记》引书很多,有些篇幅。

       好了,关于“长恨歌传原文及翻译”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讲解对“长恨歌传原文及翻译”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